基于研学旅游的福州油纸伞非遗活态传承研究
保护传承油纸伞的现实意义

保护传承油纸伞的现实意义
一、引言
油纸伞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油纸伞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从文化传承、艺术欣赏、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阐述保护传承油纸伞的现实意义。
二、文化传承
油纸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传承和保护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保护传承油纸伞,可以保留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艺术欣赏
油纸伞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手工艺品,其制作工艺精湛,图案精美。
保护传承油纸伞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促进艺术交流与合作。
四、经济发展
油纸伞作为一种具有市场潜力的手工艺品,其保护传承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发展油纸伞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效益。
五、文化遗产保护
油纸伞作为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保护传承对于保护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保护传承油纸伞,可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为后代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
六、结论
综上所述,保护传承油纸伞具有文化传承、艺术欣赏、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油纸伞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动油纸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论福州油纸伞的民俗意义及创新

天工|2021年第5期福州油纸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具有清晰的传承脉络、悠久的历史,影响了几代人的文化时尚,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材料选择和制作工艺,又折射出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民俗世象,传承和保护该项目是当地政府文化部门和广大非遗传承人应尽的责任。
但福州油纸伞的生存环境改变了,消费人群也随之改变了消费观念,古代的辉煌不再存在,所以需要研究如何创新,如何定位过去具有民俗意义的再利用价值,什么应该值得我们去保留,什么应该抛弃,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福州油纸伞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五代十国时期,当时,王审知带兵南下在福建一带建立闽国,当兵的战士及家属战后留在福建,把江浙、中原一带的油纸伞工艺留了下来。
据传,当初由开闽王王审知带来的油布伞是直柄式,伞身粗大,但能遮雨御日,可用多年不坏。
福州清朝年间生产的油布伞、油纸伞的样式则大多源于江浙地区的样本,工艺上又有了改进,油浆足厚,可经得起烈日,也不怕暴雨。
当时福州全城油纸伞商店达300多家,并且赋予其福建民间文化内涵。
最典型的例子是当地有句俗语叫“包袱伞”,意思是出门人所带包袱中都有伞,伞是居家生活必备的物品。
民国时期,福州市民把传统的福州油纸伞称为“国伞”,并被大力提倡使用。
经过宋、元、明几百年的更新换代,福州油纸伞一枝独秀,得到快速发展。
其制作材料大多就地取材,且有着严格的要求:伞骨采用闽北五年以上的青山老竹,此竹韧性大,不易折断。
伞面使用福建特有的棉花做成的纸张,一般为皮纸中韧性较好的。
再用产于闽江上游各县的天然桐油涂刷伞柄、伞骨,既防水又给人一种古朴、自然、典雅的视觉感。
最后,伞顶部用包布或包油纸等,类似古代书童头上的装饰布料。
正是由于取材优异、精工细作、式样美观、携带方便,使得福州的油纸伞不仅在国内深受顾客欢迎,还出口远销国外,直至清代,福州的制伞业仍很繁荣。
油纸伞是福州时尚的风向标。
纸伞有83道工序,大的工序有伞骨、制伞、伞头、伞柄、描画。
然而,油纸伞要成为时尚,就得在伞上注水不漏,1950年,由张开绿制作的看不见缝隙的伞骨成为时尚。
油纸伞文化PPT课件

02
油纸伞的制作工艺与流程
选材与准备工作
01
02
03
优质纸材
选择韧性好、耐折叠的纸 张,如宣纸、棉纸等,作 为伞面的主要材料。
精选木材
选用质地坚硬、不易变形 的木材,如楠竹、毛竹等 ,作为伞骨和伞柄的原材 料。
辅助材料
准备桐油、麻线、颜料等 辅助材料,用于后续的伞 面涂饰和伞骨连接。
制作伞面与伞骨
宋元明清时期
在宋元明清时期,油纸伞的制作工艺 和品种不断丰富和发展,出现了各种 精美的油纸伞,成为当时社会文化和 时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时期的油纸伞特色
古代油纸伞
古代油纸伞以手工制作为主,工艺精湛,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结合,具有浓郁 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近现代油纸伞
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机械化的发展,油纸伞的制作逐渐实现了机械化和规 模化生产,品种和样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同时注重实用性和时尚性的结合。
。
上油与晾晒过程
上油处理
在伞面和伞骨上涂抹桐油,以增 强油纸伞的防水性能和耐用性。
晾晒干燥
将上好桐油的油纸伞晾晒在通风 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雨 淋,以免影响油纸伞的品质和外 观。
品质检验与包装要求
品质检验
对制作完成的油纸伞进行品质检验, 检查伞面是否有破损、污渍等问题, 伞骨是否连接牢固、开合灵活等。
按地域特色分类的油纸伞
江南油纸伞
以细腻、轻盈、优美著称,多采用淡雅的色调和精美的图案设计 。
西南油纸伞
以大而结实、色彩鲜艳为特点,常用于山地和民族地区。
北方油纸伞
注重实用性,结构简单大方,适合北方干燥的气候条件。
独特设计及功能创新
新型材料应用
试述福州油纸伞业的发展与传承

试述福州油纸伞业的发展与传统工艺的传承洛阳师范学院2019级赵聪摘要:追溯历史,福州油纸伞的历史比名扬天下的江西甲路油纸伞还早了几百年,可见福州油纸伞的历史价值不可小窥。
中国文化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厚重沉淀,在这样悠长的岁月长河中,有多少璀璨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延续下来,因此本文探讨油纸伞的传承和发展,就是让更多人了解油伞纸业的历史,让更多人参与到传统手工艺的守护当中来。
关键词:油纸伞;传统工艺;文化内涵一、福州油纸伞的发展一说到油纸伞,就会联想到江南古韵、雨巷文化。
[2]油纸伞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日用雨具,是江南风景的经典符号象征,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在日本,油纸伞被称为“唐伞”。
可见,唐朝时期已经盛行。
福州纸伞兴于一千年前,清中叶时进入繁盛时期,制伞铺超过百家,出口量仅次于布匹与瓷器,远销美国、香港、东南亚一带。
而福州油伞纸业最为兴盛之时,民国13年(1924年)中国出口美国纸伞达466429柄,价值91230美元,其中福州纸伞占70000柄,价值27000美元,民国14年出口美国的中国纸伞增至516513柄,价值107730元美,其中福州产品占123179柄,价值36376美元。
[3]这无疑表明福州纸伞的发展相当鼎盛,人们也十分喜爱油纸伞。
到了现代有销声匿迹的势头,被称为福州纸伞“最后守护者”的陈东生对于福州油纸伞的发展确实充满希望,并且说道“从工艺上看,我们继承了传统的纸伞工艺,还把纸伞的技术提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只希望市场和消费者能够更多地接受我们,给福州纸伞一席容身之地。
”同时市场需要传统工艺,福州纸伞深受日本花嫁喜娘的喜爱,目前已经稳占日本纸伞市场70%以上的份额。
福州人也依然留恋着传统工艺,每逢阴雨天,福州的大街小巷便“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伞,纸伞那特有的桐油香味儿便又飘散在空气中。
[3]二、福州油纸伞传统工艺流程(一)精挑细选:材质的选配材质是一把伞品质的基础,福州油纸伞在选材方面可谓是精挑细选。
基于研学旅游的福州油纸伞非遗活态传承研究

基于研学旅游的福州油纸伞非遗活态传承研究
基于研学旅游的福州油纸伞非遗活态传承研究“活态”传承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采取的各种方式方法中最为主流的方式,在民众中推广“非遗”的价值观、文化意识、历史意义,对民众参与“非遗”保护、主动传承“非遗”,意义重大。
研学旅游不仅是近几年国家倡导,民众乐于参与的一种旅游产品,而且其自身还兼具“寓教于乐”的教学意义和功能,它不仅丰富了旅游业态产品,还能够对我国“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环节进行最大程度的支持,同时,它还作为一种充满趣味性、体验性、互动性的素质教育方式存在。
本文在此二者背景下,笔者选取福州油纸伞这一研究对象探讨“非遗”活态传承与研学旅游相结合的可能性。
首先,对研学旅游、活态传承、“非遗”文化教育进行了系统的综述,阐述了非遗活态传承与研学旅游之间的三大共性;其次分
析了现有福州油纸伞活态传承与旅游开发的现状,凭借着社会营销学、管理学、现代旅游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的合理运用,选取市场问卷调查与传承人访谈有效结合的方式,对参加过油纸伞活动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调研,并以此
群体为研究对象对福州市的研学旅游状况进行摸底;最后,给出基于研学旅游的
福州油纸伞技艺活态化传承的对策与建议。
油纸伞旅游教案:一起走进中国的伞文化2

油纸伞旅游教案:一起走进中国的伞文化2一起走进中国的伞文化引言油纸伞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油纸伞是中国民间手工制作的一种特殊伞类,通常用于遮阳和雨具。
它采用油纸包裹铁骨架制成,颜色多样,造型别致,是中国民间文化瑰宝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油纸伞逐渐成为一种旅游商品,并被广泛应用于旅游行业中的各种活动中。
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油纸伞的历史、特点和制作过程,让学生们更深入了解中国民间文化和油纸伞的魅力。
一、历史悠久的油纸伞油纸伞是中国传统手工制品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从唐宋时期到明清时期,油纸伞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工具之一。
油纸伞一般由一定数量的铁骨架和油纸组成,骨架一般使用铁线制成。
油纸伞是由油纸和油丝制成的伞,主要于遮阳和雨具。
在中国古代,油纸伞已经成为了一种必需的东西。
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中,还用于婚礼、宗教仪式和招待等场合。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和艺术中,油纸伞也是一个常见的形象。
明清时期流行油纸伞,不仅是因为油纸伞的防雨效果好,还因为它的造型别致,装饰丰富。
在江南一带,油纸伞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元素,有“雨中江南”的美称。
二、油纸伞的特点油纸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油纸伞的特点有很多,包括造型优美,色彩斑斓,手感温馨等。
油纸伞的造型非常优美,常采用动植物和神话传说为题材,造型别致,美观大方。
油纸伞的色彩丰富多彩,每一个油纸伞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和图案,让人目不暇接,百看不厌。
油纸伞手感温馨、质感柔软,有一种特殊的优雅和情愫,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
三、制作过程油纸伞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骨架制作、纸制成、上油、装饰等环节。
制作过程需要熟练的技术和工人的巧手,只有经过多年的训练,才能掌握这一技艺。
以下是简单的制作步骤:1.骨架制作:用铁丝制作骨架,确保伞骨具有一定的刚性和弹性。
2.纸制成:将油纸剪成适当大小和形状,如八片或十六片。
将油纸倒置,将骨架从外面伸入油纸内,使弯曲部位与油纸接触处重叠。
油纸伞非遗文化体验总结

油纸伞非遗文化体验总结
提起油纸伞,脑海涌现便是江南雨巷深处,少女回眸一笑的缱绻温柔,或者风雨江湖中漂泊的一抹倩影。
柔声轻语,优哉游哉,惬意的身影仿佛穿越千年时光,从远古的氤氲中款款而来。
油纸伞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还被给予了很多美好的意义。
伞面是圆形,寓意着“团圆”;古人进京赶考的时候要举伞,叫“高举”;伞字繁体为“傘”,寓意为五子登科,还代表“多子、多福”。
许仙与白蛇在西湖断桥红伞为媒,同伞风雨结佳话,代表“恩爱百年”。
美好的寓意,殷切的希冀,为油纸伞赋予了一份更美的情愫。
但,不少人却忘了油纸伞本身还是一个精美的艺术品。
106道工序
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古风油纸伞
油纸伞,这一美丽的传统产品,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年轻人喜爱过。
汉服、国潮等文化的兴起和覆盖面继续扩大,都在带动更多年轻人关注油纸伞。
尤其汉服产业的兴起,让配套的古风产品“油纸伞”在国内拥有固定的受众;而影视剧的宣传和短视频的兴起,则直接让包含非遗手艺的油纸伞重新回到年轻人视野。
百道工艺制成油纸伞。
“但制作一把油纸伞,却并不简单“。
油纸伞的传承人余万伦介绍,“制作完一把伞,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需要一到两周。
”从
开料起到制作完毕(包括号竹、削伞架、裱伞面、顺伞、穿线、上油、穿线等),一把伞要经历106道工序,使用上百种工具。
“最关键的是还得看天气,太阳大了不行,阴雨绵绵也不行。
”气候主要会影响伞骨的成型和纸面的平整,造成弯曲或起壳。
油纸伞非物质文化遗产

-
THANKS 感谢大家
时尚产品
此外,油纸伞还成 为了文化交流的载 体,成为了一种代 表中国文化的符号
01
02
03
04
油纸伞之乡—— 四川泸州
油纸伞之乡——四川泸州
四川泸州是著名的油纸伞之乡,有着悠久的油纸伞制作历 史和文化底蕴。在泸州,油纸伞被视为地方特色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制作技艺也被列为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泸州的油纸伞以选材优良、制作精细、质量可靠而著称, 成为了国内外的知名品牌。此外,泸州还举办了多届油纸 伞文化节等活动,推动油纸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油纸伞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它的制作技艺和 艺术价值不仅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还应与现代元素相结 合,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了
x
x
x
x
x
首先,选用上好的竹 子,经过削、刨、晒 、钻等工序,制作成
伞骨和伞柄
再将油纸按照一定形 状剪裁、缝制,覆盖 在伞骨上,形成伞面
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
油纸伞不仅仅是一种 实用的器物,更是一 种文化艺术的象征
它的制作技艺融合了 文学、艺术、历史等 多种学科,具有极高 的文化价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油纸伞被赋予了丰富 的文化内涵
油纸伞非物 质文化遗产
-
01 历史背景 02 制作工艺 03 文化内涵 04 保护与传承 05 现代应用 06 油纸伞之乡——四川泸州
油纸伞非物质文化遗产
油纸伞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 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是我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 分。下面是对油纸伞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详细介绍
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研学旅游的福州油纸伞非遗活态传承研究“活态”传承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采取的各种方式方法中最为主流的方式,在民众中推广“非遗”的价值观、文化意识、历史意义,对民众参与“非遗”保护、主动传承“非遗”,意义重大。
研学旅游不仅是近几年国家倡导,民众乐于参与的一种旅游产品,而且其自身还兼具“寓教于乐”的教学意义和功能,它不仅丰富了旅游业态产品,还能够对我国“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环节进行最大程度的支持,同时,它还作为一种充满趣味性、体验性、互动性的素质教育方式存在。
本文在此二者背景下,笔者选取福州油纸伞这一研究对象探讨“非遗”活态传承与研学旅游相结合的可能性。
首先,对研学旅游、活态传承、“非遗”文化教育进行了系统的综述,阐述了非遗活态传承与研学旅游之间的三大共性;其次分
析了现有福州油纸伞活态传承与旅游开发的现状,凭借着社会营销学、管理学、现代旅游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的合理运用,选取市场问卷调查与传承人访谈有效结合的方式,对参加过油纸伞活动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调研,并以此
群体为研究对象对福州市的研学旅游状况进行摸底;最后,给出基于研学旅游的
福州油纸伞技艺活态化传承的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