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诗歌、印象派
戴望舒的10首经典诗原文

1、《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2、《狱中题壁》如果我死在这里,朋友啊,不要悲伤。
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
他怀着的深深仇恨,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
用你们胜利的欢呼,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
3、《偶成》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4、《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5、《烦忧》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6、《我的记忆》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忠实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
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
在压干的花片上,在凄暗的灯上。
在平静的水上,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
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
但在寂廖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的声音是低微的,但它的话却很长,很长。
7、《望舒草》微雨飘落在你披散的鬓边,像小珠碎落在青色的海带草间。
谈谈戴望舒诗歌雨巷的艺术成就

谈谈戴望舒诗歌雨巷的艺术成就谈谈戴望舒诗歌雨巷的艺术成就谈谈戴望舒诗歌雨巷的艺术成就戴望舒诗歌雨巷的艺术成就归纳为三方面:第一、诗人采用了象征派重意象、重暗示的手法。
第二、诗人吸收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各种艺术技巧,又运用了新的手法,赋予新时代的气息,形成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抒情诗人。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始于二十年代初期,他是带着中国古典诗歌温庭筠、李商隐那一派诗风的影响进入诗坛的,三十年代则成为“现代派”的中心人物。
作为现代派的代表,他主要有三部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和《灾难的岁月》,其中一九二八年八月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诗作《雨巷》出自诗集《我的记忆》,《雨巷》称为“现代诗派诞生的先声”。
《雨巷》不仅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杰作,也是代表戴望舒前期诗风并名震诗坛的作品,作家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的桂冠。
打开诗篇《雨巷》,首先看到诗人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
作品展示出“梦一样的凄婉迷茫”的意境,描绘了一位“丁香一样地结着悉怨的姑娘”形象,通过细腻地描绘,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哀怨惆怅的典型情绪,此诗深受读者的青睐。
《雨巷》作为戴望舒早期的代表作品风靡一时,必然有其独特地艺术魅力和极高的艺术价值,那么,在我看来,它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诗人采用了象征派重意象,重暗示的手法,抒发了浓重的失望、愁怨和彷徨的情绪。
我想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第一、诗人不满反动派恐怖统治,想通过《雨巷》排遣郁闷、孤独的情绪。
作者创作《雨巷》的一九二七年,正是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时期,诗人不满反动统治,又不甘于沉沦,他没有放弃追求,等待着希望,但希望又是那样的渺茫,他的内心充满矛盾,深感孤独和寂寞。
在诗中,诗人抒发了在大革命失败后的日子里自己那浓重的失望、愁怨和彷徨的情绪,作品不仅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典型地反映出一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低压下苦闷惶惑的心理。
戴望舒简介及作品.

戴望舒(1905.3.51950.2.28),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原名戴梦鸥,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
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
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
1927年写的《雨巷》。
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盛赞他“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因此他被誉为雨巷诗人。
1932年他参加施蛰存主持的《现代》杂志编辑社。
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
不过在留学期间,他并不喜欢去课堂听课,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翻译外文著作上。
当时他翻译了《苏联文学史话》、《比利时短篇小说集》和《意大利短篇小说集》等,另外还研读了西班牙作家的许多小说集。
1935年春天,由于他参加了法国和西班牙的一些反法西斯游行,被学校开除,于是便启程回国。
1936年6月,与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结婚。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
《新诗》在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0期,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抗日战争爆发后,戴望舒转至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且创办了《耕耘》杂志。
戴望舒主要作品

戴望舒主要作品戴望舒主要作品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此外还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诗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转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
先后创办过《璎珞》、《文学工场》、《新诗》等刊物。
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珞》旬刊上发表诗歌,处女作《凝泪出门》。
1928年《雨巷》一诗在《小说月报》上刊出,受到人们注意,他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称号。
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并带有明显的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兰、中国的李金发等人的影响。
1929 年出版的诗集《我的记忆》大部为此时期的作品。
1932年《现代》月刊创刊,他曾在该刊发表许多著、译作。
同年11月赴法国,曾在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肄业或旁听,并继续从事著、译活动。
编定诗集《望舒草》于1933年出版。
这一阶段的诗作数量较多,艺术上也较成熟,在创作中最具代表意义,他由此成为中国新诗发展史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1935年从法国回国。
1937年出版诗作合集《望舒诗稿》。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上海继续著译,1938年5月赴香港。
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任理事。
其间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和英文刊物《中国作家》等。
香港为日军占领后,以抗日罪名被捕,陷狱中数月,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抗战开始后的作品,从生活、情绪到艺术风格转向积极明朗。
1941年所作的《我用残损的手掌》(现收入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课),表现了民族和个人的坚贞气节。
这一时期作品后来收入《灾难的岁月》,1948年出版。
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任教。
1948年再次去香港,1949年辗转到北京,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在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工作。
1989年《戴望舒诗全编》出版。
诗集主要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戴望舒

戴望舒的第一个诗集《我底记忆》中的诗分“旧锦囊”、“雨巷”和“我底记忆 三辑,显示了诗人早期创作的三个阶段。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1928年,戴望舒爱上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并在1931年订婚;然而,施根 本不喜欢戴望舒。1932年,戴望舒被迫到法国留学,1935年返国后,两人分手。
戴望舒与穆丽娟及孩子
戴望舒与杨静及孩子
“
印象
是飘落深谷去的 幽微的铃声吧, 是航到烟水去的 小小的渔船吧, 如果是青色的真珠: 它已堕到古井的暗水丽。 林梢闪着的颓唐的残阳, 它轻轻地敛去了 跟着脸上浅浅的微笑。 从一个寂寞的地方起来的, 迢遥的,寂寞的呜咽, 又徐徐回到寂寞的地方,寂寞地。
此后,戴望舒出版有并不理想的前期诗歌的杂集《望舒诗稿》,
戴望舒(1905-1950)
现代诗派的“诗坛的领袖”。
《雨巷》(1927)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偶成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棗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戴望舒现代诗歌《雨巷》

戴望舒现代诗歌《雨巷》戴望舒现代诗歌《雨巷》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戴望舒现代诗歌《雨巷》,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也有人把这些意象解读为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的缩影,或者是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雨巷作者: 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寒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
浙江杭州人。
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
因诗作《雨巷》一度被人称为“雨巷诗人”。
著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作品赏析内容鉴赏戴望舒的诗深蕴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韵致,但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歌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
戴望舒的诗歌(通用20首)

戴望舒的诗歌(通用20首)戴望舒的诗歌(通用20首)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
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戴望舒的诗歌,欢迎大家阅读!戴望舒的诗歌1古神祠前古神祠前逝去的暗暗的水上,印着我多少的思量底轻轻的脚迹,比长脚的水蜘蛛,更轻更快的脚迹。
从苍翠的槐树叶上,它轻轻地跃到饱和了古愁的钟声的水上它掠过涟漪,踏过荇藻,跨着小小的,小小的轻快的步子走。
然后,踌躇着,生出了翼翅……它飞上去了,这小小的蜉蝣,不,是蝴蝶,它翩翩飞舞,在芦苇间,在红蓼花上;它高升上去了,化作一只云雀,把清音撒到地上……现在它是鹏鸟了。
在浮动的白云间,在苍茫的青天上,它展开翼翅慢慢地,作九万里的翱翔,前生和来世的逍遥游。
它盘旋着,孤独地,在迢遥的云山上,在人间世的边际;长久地,固执到可怜。
终于,绝望地它疾飞回到我心头在那儿忧愁地蛰伏。
戴望舒的诗歌2印象是飘落深谷去的幽微的铃声吧,是航到烟水去的小小的渔船吧,如果是青色的珍珠;它已堕到古井的暗水里。
林梢闪着的颓唐的残阳,它轻轻地敛去了跟着脸上浅浅的微笑。
从一个寂寞的地方起来的,迢遥的,寂寞的呜咽,又徐徐回到寂寞的地方,寂寞地。
戴望舒的诗歌3夜蛾绕着蜡烛的圆光,夜蛾作可怜的循环舞,这些众香国的谪仙不想起已死的虫,未死的叶。
说这是小睡中的亲人,飞越关山,飞越云树,来慰藉我们的不幸,或者是怀念我们的死者,被记忆所逼,离开了寂寂的夜台来。
我却明白它们就是我自己,因为它们用彩色的大绒翅遮覆住我的影子,让它留在幽暗里。
这只是为了一念,不是梦,就像那一天我化成凤。
戴望舒的诗歌4白蝴蝶给什么智慧给我,小小的白蝴蝶,翻开了空白之页,合上了空白之页?翻开的书页:寂寞;合上的书页:寂寞。
戴望舒的诗歌5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3.现代诗歌:戴望舒

• 《元日祝福》、《狱中题壁》、《我用 残损的手掌》
《狱中题壁》
• • • • • • • • 如果我死在这里,朋友啊,不要悲伤, 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 他怀着的深深仇恨,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 用你们胜利的欢呼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 渴望胜利、相信中国必胜
荒冢里流出幽古的芬芳, 在老树枝头把蝙蝠迷上, 它们缠绵琐细的私语, 在晚烟中低低地回荡。
醉在荒凉之中。
思考:
• 徐志摩是灵动飘逸的美,闻一多是 凝重激越的美。 • (为什么?)戴望舒的诗,给人一种 忧郁凄凉之美。 • 或许与思想性格、文学修养以及个 人情感生活状况具有密切关系。
戴望舒是悲情理想主义者
《寻梦者》
梦的实现,然而生命 却到了终点
它有天上的云鱼声, 梦会开出花来的,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寻求无价的珍宝吧。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养梦
在青色的大海里, 梦的萌 把它在海里养九年, 芽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 了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寻梦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二)、民族化的象征主义——现代 派诗歌的成熟
• 形式的象征主义,内容的古典主义。
• 诗歌意象生活化。(《雨巷》)
• 纠正了早期象征主义李金发诗歌,过于 欧化,晦涩难懂的弊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
◦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 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 等数十种。 ◦ 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 《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 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 办了《兰友》旬刊。
◦主要特色——诗境的蒙胧美 ◦ 语言的音乐美 ◦ 诗体的散文美
戴望舒、诗歌、印象派
戴望舒(1905.3.5-1950.2.28)生平
◦ 笔名——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浙江杭州人, 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 表。 ◦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
◦ 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 诗人”。 ◦ 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曾因宣传革命被 捕。 ◦ 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