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与一般社会道德的辩证关系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
2.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4.在阶级社会中,一个人的行为究竟是善还是恶,主要是以自己所属阶级的阶级利益为判断标准的。
凡是符合本阶级的利益或者符合从本阶级的利益中引申出来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就是善,反之,就是恶。
善恶是具体的、历史的,没有超越阶级的、永恒不变的善恶标准。
5.道德的调整手段有三个: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以及内心信念。
6.行为习惯的特征:稳定性,群众性和持久性。
7.对人们主动选择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的道德调整手段是内心信念。
8.道德调整的范围或领域: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2)以集体主义为原则(3)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4)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5)把这些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并成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10.道德的功能:认识、教育、调节功能。
11.道德认识通过“评价-命令”的方式推动人们的行为不断地趋近和达到理想境界。
12.职业道德是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法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岗位上所要执行的特定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并非是人类社会已经形成就有的,而是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出现了社会分工才逐渐产生的。
13.职业道德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主要表现在从事一定职业的成人范围内。
14.职业道德的特征:1稳定性2具体性3适用性15.职业道德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主要表现在从事一定的职业的成人范围内。
16.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道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关系时多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

、1、什么是教师职业?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教师职业:按照一定社会需求和标准,向人们进行各方面的教育,以培养为目的,促使人发展的一种职业.特点:长期性和复杂性、延续性和艰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主体性和示范性、个体性和群体性。
2、简述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价值或社会意义:第一:教师职业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表现在:首先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其次,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生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着直接丰富着人类的文化宝库。
第二:教师的职业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表现在:首先,教育部门与物质生产紧密相关,教师的劳动以培养生产力当中的主要因素劳动者的形式有力的作用于物质生产过程;其次,教师通过劳动,为社会培养科技专家队伍,合格劳动者经济管理人员,所有这些队伍,都为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再次,能提高新一代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理想、纪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精神因素,能转化成物质因素,也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因素.第三,教师的职业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引导作用,首先,一个人的知识领域的开拓,智力的发展,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建立,文明习惯的养成,教师起着重要作用;教师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使学生成为有用之才;教师辛勤的劳动、坚强的意志给学生带来信心和毅力。
3、什么是道德,道德的特殊属性或特点有哪些:道德是由一定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以区别善恶、正邪、荣辱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的总称.特殊属性和特点: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道德的调节手段是非强迫性的、道德的自律和内化的规范、道德调节是以必要的个人利益的节制和牺牲为前提的。
4、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特征: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思想和行动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即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1. 职业,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人们所从事和对社会所承担的具有一定社会职责义务的专门的业务和工作2. 职业具有专门性,独立性,稳定性,特殊性等特点。
3. 教师,指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成为一定阶段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4. 教师,指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成为一定阶段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课3)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 长期性和复杂性2. 延续性和艰苦性3. 艺术性和创造性4. 主体性和示范性5. 个体性和群体性二、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意义:1. 教师的职业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起直接和间接作用a.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b. 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重大作用c. 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生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特殊重要作用d. 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着人类的文化宝库2. 教师的职业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3. 对一个人得成长发展起着引导作用三、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西方,“道德”起源于拉丁语,中国,“道德”二字最早见于《荀子·劝学篇》道德,就是有一定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以区分善恶、正邪、荣辱等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的总称。
道德与政治、法律等意识形态相比较,有其特殊的属性。
首先、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其次,道德的调节手段是非强迫的再次,道德是自律和内化的规范最后,道德调节是以必要的个人利益的节制和牺牲为前提的。
(课1)教师职业道德又称为“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课1)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教师职业道德的普遍特征:第一、内在的稳定性。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一、简答题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答:(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2)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修养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4)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2.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
答:合作态度:(1)谦虚和蔼、(2)尊重理解、(3)一视同仁、(4)角色置换。
合作技巧:(1)称呼得体、(2)语气委婉、(3)正确运用非语言技巧3.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
主要有:(1)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3)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4)从一点一滴做起;(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4.如何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
答:建立在利人利已观念上的人际关系,以厚实的感情账户为基础,彼此互信互赖。
把个人的聪明才智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浪费在相互猜忌和设防上。
组织人际关系不可否认问题的存在或严重性,也不强求泯灭各方的分歧,只强调以信任、合作的态度面对问题。
求同存异。
5.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
答: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往往出现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
(1)对优生的“偏爱”,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2)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6.简述国外教师道德教育的共性特点。
答:(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2)注重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实施操作,(3)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4)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7.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是什么?答:(1)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高尚师德为本的观念;(2)才学知识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3)教育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教学、育人、管理、创新上具备过硬教育学生的能力;(4)心理素质现代化,就是要优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品质。
招教考试详细知识点-第二篇 教师职业道德改

第二篇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思维导图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要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知识,践行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是必不可缺的。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道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它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教师在其现实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和应具有的。
其次,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这些规范或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教师的职业道德虽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但它的价值却不仅仅在于教育自身。
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源于自身的需要,还源于广泛的社会需要。
它与教育、社会的密切联系及所表现出来的广泛影响,总是蕴含和体现着多方面的价值。
(一)教育价值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其职业道德的教育价值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成员也具有教育价值。
同时,教师职业道德所含有的教育价值也体现在它对教师自身的教育中。
(二)文化价值教师职业道德既是一种行为规范,又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的发展,不仅仅是提出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或根据社会及教育的实际变化更新教师职业道德,同时总是伴随着对这些规范的理论解释,它反映着教育对自身文明和社会文明的系统思考和追寻,体现出浓郁而又独特的文化意蕴,进而使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规范存在,也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
(三)伦理价值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在本质上表现为教师职业行为中的向善和“应当”的价值取向,它常常以公正、热爱、民主、团结、廉洁、文明等概念体现出来。
教师道德的辩证思考

从 外延 来看 , 德可 分 为家庭 道德 、 道 职业 道德
由于受 传统 观 念 的影 响 , 上 政府 职 能部 门 加 与 教育 行政 管理 部 门的一 再强 调 以及新 闻媒 体 的 广 为宣传 , 们 自觉 或 不 自觉 地 形 成 了这 样 一个 人 心 理定 位 : 师 的道 德 水 准 理 所 当然 地 应 高 于从 教 事其 他 职业 的社会 人群 。这种 观念 目前 似乎 已成
研究所编的《 现代汉语词典》 为其所下的定义是 : 个人 在 社会所 从 事 的作 为 主要 生 活来 源 的工 作 。 简 言之 , 职业 就是 人们 谋生 的一 种手 段 。 般说来 , 的道 德修 养如 何 , 了社 会 环境 人 除 的影 响 之外 , 在很 大程 度 上 取 决 于个 体 自身 的文
高 自己 的道德 素 养 , 这 应 该 是 教 师 个 体 的 “自 但 悟” 而不应是社会 的“ , 强加 ” 逼 迫” 与“ 。要求教 师 道德 高 尚 , 能作 为 社 会 对 其 职业 的 “ 待 ” 只 期 , 而不应 成为硬 性要求 。
二、 用职 业道 德 取 代社 会 公 德 对 教师 产 生 了
师 , 要处理 好 职业 道 德 与社 会 公德 之 间 的辩 证 都 关 系。这 两 者 之 间 的辩 证 关 系是 什 么 呢?那 就
是 : 格遵守 职业 道 德 是遵 守 社 会公 德 的前 提 和 严 基础 ; 具有一 定社 会 公 德责 任 感 又会 促 进 职业 道
与原则应该绝对平等, 不能对其他职业者要求宽 松, 而对教师却另加砝码 , 使他们产生不必要的心 理 压力 与精 神 负 担 。作 为 一 名 教 师 , 理应 自觉 提
希望 约束 自己言行 的条 条框 框 过 多 , 是人 之 常 这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1、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为师德、教师道德,是教师职业社会道德的表现形式,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2、 教师职业的特点:复杂性(教育对象的独特性、教育目的全面性、教育过程的艰巨性)、创造性、师范性、灵活性、长期性。
3、 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1)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2)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3)促进和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4、 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系列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5、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6、 职业道德的特点:职业道德具有适用范围的有限性、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强烈的纪律性。
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道德行为的示范性2)道德意识的自觉性3)道德影响的深广性。
8、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1、教育作用 2、调节作用 3、促进作用9、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
是根据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教师职业的实际需要提出的,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它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精髓。
10、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乐教勤教的原则2、教育民主的原则3、教育公正的原则。
11、我国中小学师德规范是有哪六条?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12、关爱学生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13、如何正确认识教书与育人的辩证关系?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书”必须与“育人”相结合。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概述: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中要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
它是教师行为的规范,是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四个方面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等角度来浅谈教师职业道德。
一.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包括教育理念、职业责任、师生关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首先,教师应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次,教师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关心和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智力、体质和美育等各个方面。
同时,教师还应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互相尊重、信任和关爱来促进学生的成长。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 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底线,是教师在工作中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够敬业爱生,为学生的成长贡献力量。
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对于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和师生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促进学校的稳定和良好的学风,提高教育效果。
再次,教师职业道德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至关重要,它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教师职业道德对于增强教育事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具有积极作用,只有教师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三.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素养、服务精神、敬业精神和廉洁自律等方面。
首先,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其次,教师要具备服务精神,关心学生,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敬业精神,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讲课,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专业学习。
最后,教师在工作中要廉洁自律,不谋求私利,不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做到清正廉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与一般社会道德的辩证关系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与一般社会道德的辩证关系一、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中或劳动中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包括工人道德、农民道德、商业道德、教师道德、医生道德、政治道德等各种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是一种直接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属于一种“窗口”行业,这就使得教师职业道德有其自身的特点。
通过产品与服务对象打交道的职业是一种“非窗口”行业,当然也有其职业道德特点,但这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
教师职业道德包括教师职业认识的提高、职业感情的培养、职业意志的锻炼、职业理想的树立以及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的养成。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处理和调节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保证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从政治、思想感情、作风、意志和行为等方面都作了具体的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一是:在内容上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而这种稳定性和连续性表现在对一种文化精神的历史继承。
至圣先师孔夫子在其“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学中就把“礼”当作教育的核心内容。
他曾说:“不学礼,无以立”,认为不学周礼就不能在社会上做人。
在六艺中,“礼”、“乐”、“书”三种是他“仁”的思想的反映,是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
孔子在教育中,提出了相当广泛的道德观念,如仁、义、智、恭、宽、忠、恕、孝、悌、敏、慧等,其中有不少观点为后代长期借鉴。
而这些观念也就是作为教育家的孔子的职业道德的真实写照。
比如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以图“智”,热爱祖国、献身教育是为“忠”,谦虚谨慎可谓“恭”,团结合作便是“宽”。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二是:在性质上有明显的无私性和利他性。
而这种无私性和利他性又表现在教师兼具奶牛与骆驼的品质。
人们给予奶牛的是草,它以乳汁回报人们;社会给予教师的是堂皇的誉美之词,蜡烛如粉笔一样终成灰烬。
人们给予骆驼的是重负,却不愿想驼蹄下漫漫的黄沙之路有多长;教师是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但是否有人知道他却要忍受沙漠干渴的苦楚和太阳的炽烤。
社会以两种眼光来评判教师与其他人,别人的职业道德如何似乎可以容忍,唯独教师不可。
教师被社会推在高高的雕像底座上,众目睽睽,不可不端端正正、规规矩矩。
如若谁想马马虎虎、随随便便的生活,那就不要当教师。
病人躺在手术台上的时候,有的医生可以忘掉希波克拉底誓言;学生坐在课堂里的时候,绝没有教师会唆使他去拦路抢劫。
基督教认为拯救灵魂的唯一途径是让肉体去经受磨难,拯救灵魂重于拯救生命,而教师正是拯救灵魂的人(从荀子的“性恶论”观点出发,塑造一个人灵魂的过程即是拯救一个灵魂的过程),所以教师的职责要比拯救生命的医生的职责大得多。
因而救人一命不如塑造一个灵魂的意义大影响大,这就是对于教师为什么处于一种特殊地位的最合理解释。
所以,在道德意识上,教师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应有更高的水准;在道德行为上,教师道德要求教育工作者做“人之楷模”;在道德影响上,教师道德要比其他职业道德的影响更深、更广、更远。
说来也怪,由于教师受社会主观期望的影响,教师的形象就变得比起本来形象更加光辉了。
“皮格马林翁效应”在教师们身上产生了神奇的作用。
皮格马林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王,他对自己的一座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并热切期望这座雕像变“活”,雕像后来真的“活”了起来。
虽然有些教师不能“齐家”,很少有教师能“治国”,更无教书匠去“平天下”,但有很多为师者是能“正心”能“修身”的,就这一点来说没有那个社会群体能比得过教师。
《规范》的颁布不单纯是由于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低,而是国家把提高整个中华民族道德水准之船的纤绳递在了教师手中。
二、教师职业道德与一般社会道德的辩证关系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指出:“我们在人与人之间所见到的精神上的差异,是由于他们所处的不同的环境,由于他们所受的不同的教育所致。
”人们的社会实践是人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必然要受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道德环境的制约,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它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一个孔子教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有1/43的可能成为颜回(孔子有3000弟子,72贤人,贤人占弟子总数的1/43),如果一个学生接受孔子教育的同时又直接或间接受到三个盗跖的影响,则这个学生有99/100的可能成为盗跖的门徒。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应该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但工程师们有时却很难塑造起一个挺立起来的灵魂,而这却主要不是工程师的错误。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内因和外因的有机统一过程。
外部环境、社会舆论、道德评价、家长示范、学校道德教育,是道德品质形成的第一因素,个人的学习和修养、自觉地认识和选择、意志多次的强化是第二因素,即在个人品质形成的过程中客观因素与外部因素是第一位的,主观因素与内因是第二位的。
这说明第一因素中的前四项和后一项都占据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果只强调学校道德教育这一方面,则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
教师职业道德是整体职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体职业道德代表着社会一般道德的主流,决定着社会一般道德的色彩,职业道德的堕落导致一般社会道德的严重跌落。
行业之风不正便是行业职业道德下滑的同义语。
职业道德水平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促进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但当一般社会道德水准还不太高时,没有那一个社会群体的职业道德能大大超出一般社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有助于促进一般社会道德的提高,但也受到一般社会道德的严重制约。
教师职业道德与整体职业道德及一般社会道德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问题。
我们在处理这一问题的手法上应该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避免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一点论是只看到一种矛盾情况或一个矛盾方面,而忽视甚至抹煞另一种矛盾或另一个矛盾方面,如只讲提倡教师职业道德的现实意义而忽视整体职业道德的教育。
均衡论是把握不住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或某一种矛盾的主要方面,把各种矛盾情况或各个矛盾方面平均看待,在实践中平均使用力量。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中内在的包含着重点论。
辩证法的重点论同时是承认非重点的,重点论中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倘若单方面强调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而忽视整体职业道德与一般社会道德的培养实质上是形而上学一点论的典型表现,而这种表现又往往假冒辩证法的重点论来迷惑视听。
而一点论所造成的损失又往往大于均衡论所造成的损失。
教师把提高整个中华民族道德水平的希望寄托于首先提高民族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期待着其他职业道德规范的诞生与落实。
教师道德修养知识(2009-07-01 21:08:01)一、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点(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1、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上述概念具有如下基本旨意:一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性,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一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
二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规范或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教师职业道德和道德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
区别:道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一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而教师职业道德则是教师职业活动中特有的善恶标准和观念;二者产生的时间和发展有所不同。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性。
指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性和对教育的专门适用性。
(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良心、职业作风、职业情操等。
(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它包括职业工作的精神动力、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调节、言行示范的自觉性等。
二、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一)、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建构(1)、继承性(2)、时代性(3)、全面性(二)、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教书育人原则(2)乐教勤业原则(3)人格示范原则(三)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1、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前提。
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层次:厌教—功利—热爱—乐教热爱学生的基本含义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热爱学生的层次性:*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教育爱内涵的思想特征:A、教育爱的广泛性B、教育爱的引导性C、教育爱的理智性和纯洁性D、爱与严的结合教师待学生的非人道性表现及原因分析(1)、教师待学生的非人道性表现:A、心罚。
表现为:训斥、谩骂、挖苦、讥讽、丑化、嘲弄、侮辱、歧视等。
B、体罚。
表现为:罚站、罚跪、罚晒、罚冻、罚淋风雨、罚劳役、罚跑、罚饿、罚喝水;脚踢、手打、扯头发、拧耳朵、扭胳膊、掐肌肉、扇耳光等C、变相体罚。
表现为罚抄作业等。
D、经济惩罚。
表现为对学生考试不及格、上课不认真、迟到、作业不完成等进行罚款。
(2)教师待学生非人道性致因:A、陈旧师生观的影响B、伦理观念上的误区C、应试教育的影响D、教师缺乏良好的个性修养和教育经验3、严谨治学严谨治学是处理教师和教学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其基本含义是: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方法,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1)好学不倦,努力精通业务(2)把握规律,科学施教(3)严以律己,严格执教(4)不断探索,勇于创新4、团结协作团结协作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等教育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1)关心教师集体,维护集体荣誉(2)克服文人相轻,相互学习配合(3)尊重同志,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5、尊重家长尊重家长是处理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基本关系表现在:(1)社会地位的平等性(2)联系交往的互尊性(3)教育过程的配合性6、廉洁从教廉洁从教是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的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