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病例情况汇总
院感案例

1、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发生一起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医院感染暴发1989年IO月,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婴儿室发生一起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医院感染暴发,历时近两个月,58名婴儿22人发病,发病率38%。
起因是一名产妇在入院前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带菌者,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将病原菌传染给新生儿,由于未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导致其他婴儿感染而暴发。
2、四川省某附属医院:婴儿室发生新生儿鼠伤寒医院感染暴发1990年10月,四川省某附属医院婴儿室发生鼠伤寒沙门氏菌暴发,共发病7例,死亡2例。
经调查在该院产科的见习医生为该菌传染源,发现擦油片(即一块用来给婴儿腹股沟肛门等处擦油的纱布片.多人共用)是此次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传播媒介。
3、山东省利津县医院:发生德尔卑沙门氏菌医院内婴幼儿腹泻暴发流行1990年5月,山东省利津县医院儿科婴幼儿发生德尔卑沙门氏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68名婴幼儿发生腹泻(均检出德尔卑沙门氏菌),罹患率27.9%。
经调查从患儿的尿布及晾晒尿布的暖气片和铁丝上采集的标本均检出了德尔卑沙门氏菌,部分患儿的手及奶瓶上亦检出该菌。
医护人员的手及医疗用品均未检出德尔卑沙门氏菌。
流行原因可能是由于患儿在同一地方晾晒尿布引起的交叉感染及同室患儿之间的相互传播。
4、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产婴室葡萄球菌感染暴发流行1990年12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产婴室发生葡萄球菌感染暴发流行。
历时17天,共发病51例,罹患率29.1%。
患儿以皮肤脓包疮为主要表现。
出院后有2例发生并发症,1例为皮下坏疽,1例为败血症、肺炎气胸。
脓包液培养示葡萄球菌。
产婴室工作人员手有4例金葡菌阳性,床垫、布衣、冰箱面、电话机、沐浴架及沐浴室墙面等物体环境表面金葡菌培养亦显阳性,且有69.7%物体表面细菌数超标,产婴室工作人员的双手和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故考虑本次暴发流行的传播途径为手接触传播。
葡萄球菌在产婴室导致感染不但发展迅猛,罹患率高,且迁延不愈,对该期新生儿进行家访,随访到138人,随访率78.9%,发现新病例22例,故本期暴发流行的实际罹患率高达41.7%。
11月院感通报

11月院感通报
引言概述:
院感通报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院内感染病例的监测和通报,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风险,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围绕
11月份的院感通报内容展开详细介绍。
一、感染病例统计
1.1 11月份院感通报中,感染病例的统计数据显示了哪些特点?
1.2 感染病例的种类和发生部位有何变化?
1.3 与前几个月相比,11月份的感染病例数量有何变化?
二、感染原因分析
2.1 11月份院感通报中,有哪些感染病例的原因得到了明确的分析?
2.2 哪些因素是导致感染病例增加的主要原因?
2.3 针对11月份的感染原因,医院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改进和预防?
三、感染控制措施
3.1 医院在11月份的院感通报中,对感染控制措施有何具体要求?
3.2 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如何执行院感控制措施?
3.3 医院是否对11月份的感染控制措施进行了评估和反馈?
四、感染预防培训
4.1 11月份的院感通报中,是否包含了感染预防培训的内容?
4.2 医护人员在感染预防培训中学到了哪些重要知识?
4.3 医院对医护人员的感染预防培训是否有进一步的计划和安排?
五、感染病例处理
5.1 11月份院感通报中,对感染病例的处理方式有何规定?
5.2 医院在处理感染病例时是否采取了相应的隔离和消毒措施?
5.3 对于11月份的感染病例处理情况,医院是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结语:
通过11月份的院感通报,医院可以及时了解院内感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希望医院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持续加强院感管理,提高院内感染控制水平。
上半年医院感染总结

上半年医院感染总结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在医疗机构内或与医疗行为相关联的感染现象。
医院感染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上半年医院感染进行总结,以期为改善医疗质量和防控医院感染提供参考。
一、感染病种及发病率上半年的医院感染病种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血液感染等。
根据统计数据,呼吸道感染是发病率最高的感染病种,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和伤口感染。
血液感染虽然发病率较低,但其致死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二、感染原因及风险因素医院感染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病原微生物传播、医疗行为不规范、环境污染等。
在上半年的医院感染中,细菌感染是主要原因,其次是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疾病状态、手术操作、抗生素使用等。
了解感染原因及风险因素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三、感染管理措施1. 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手是病原微生物传播的重要途径,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并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包括正确洗手、使用消毒剂、佩戴手套等。
2. 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医院环境清洁是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医务人员应加强日常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医院环境整洁和无菌。
3.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耐药菌产生和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抗生素,并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剂量。
4. 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手术是感染发生的高危时期,医务人员应加强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包括准备手术器械、手术场地消毒、手术衣佩戴等。
5. 加强患者隔离措施:对于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单间隔离、呼吸道防护等,以防止疾病在医院内传播。
四、改进措施针对上半年医院感染的情况,我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首先,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感染管理的重视程度和操作技能。
其次,强化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坚持每天对医疗区域和器械的定期清洁和消毒。
院感病例报告卡范文

院感病例报告卡范文病例信息: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入院日期:科室:主治医生:检查日期:报告日期:患者病情描述:患者于入院后第三天出现发热、寒战、咳嗽,体温达到39.2℃,伴有气促和胸闷。
患者无咳痰、无流涕、无呕吐、无腹泻、无尿频、无排尿困难等症状。
检查结果:1.体温:39.2℃2.心肺听诊:心率正常,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啰音3.胸部X光片:可见两肺中下肺野散在灶状阴影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比例为15%,中性粒细胞比例为82%5.血氧饱和度:89%诊断结果: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院内感染(院感)。
处理措施:1.给予抗生素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开始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联合用药包括头孢噻肟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钙片口服。
2.支持疗法:给予氧气吸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生命体征。
后续观察和复查:1.持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呼吸、咳嗽、胸闷等症状。
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每天观察患者呼吸次数和氧气饱和度。
2.复查胸部X光片:观察治疗效果,了解散在灶状阴影是否减轻或消失。
3.血常规检查:每天复查一次,观察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变化。
4.改善环境卫生:加强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消毒,鼓励患者勤洗手。
疾病预后:院内感染疾病的预后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治疗及其他并发症的处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和支持疗法,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预后。
总结:该患者因发热、寒战、咳嗽、胸闷入院,经过综合检查和评估,初步诊断为院内感染(院感)。
目前采取了抗生素治疗和支持措施,患者病情正在观察中。
后续将进行病情进一步评估和复查,以及对患者周围环境进行清洁消毒。
预计患者的病情有望得到缓解并康复出院。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上报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部门及全体医务人员。
三、监测内容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包括新发医院感染病例、疑似医院感染病例、医院感染爆发病例等。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包括消毒灭菌剂、压力蒸汽灭菌器、紫外线灯等的使用效果监测。
3.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等环境卫生学指标的监测。
四、信息上报要求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1)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向本科室主任报告,并在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上报院感科。
(2)院感科收到《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后,应进行审核、登记、分析,并在每月汇总、反馈给各科室。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各相关部门应按照规范要求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并及时填写监测记录。
(2)监测记录应每月汇总,分析合格率,并在每月上报院感科。
3. 环境卫生学监测:(1)各相关部门应按照规范要求对环境卫生学指标进行监测,并及时填写监测记录。
(2)监测记录应每月汇总,分析指标情况,并在每月上报院感科。
五、信息上报流程1. 各科室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消毒灭菌效果不合格、环境卫生学指标异常等情况时,应及时向本科室主任报告。
2. 本科室主任接到报告后,应进行初步判断和处理,并在24小时内填写相关报告表上报院感科。
3. 院感科收到报告表后,应进行审核、登记、分析,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院感科将分析结果和控制措施反馈给相关科室,并监督实施。
六、信息上报时限1.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表:发现病例后24小时内上报。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每月汇总后上报。
3. 环境卫生学监测记录:每月汇总后上报。
七、考核与奖惩1. 对按时、准确上报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的科室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医院院内感染各类表格模板汇总

××年度医院感染病例汇总表××年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一、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年1-3月份共监测住院患者326人,发生感染人数为一人,医院感染人次发病率为0.3%。
二、医院感染部位:手术切口1.2%。
××年1-3月份各科室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表××年第二季度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一、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年4-6月份共监测住院患者351人,发生感染人数为0人,医院感染人次发病率为0%。
××年4-6月份各科室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表××年第三季度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三、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年7-9月份共监测住院患者325人,发生感染人数为一人,医院感染人次发病率为0.3%。
四、医院感染部位:宫内感染。
××年7-9月份各科室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表××年7-9月份医院外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汇总表××年第三季度医院感染质量分析一、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1.环境不整洁,存放无菌物品容器表面不清洁;2.消毒包包布陈旧;3.部分病人口罩佩戴不规范;4.消毒包未签全名;5.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性低;手卫生知识掌握不够。
二、整改措施:1.认真落实医院相关感染管理制度;2.定期进行环境清洁;3.做好标准防护,正确佩戴口罩;4.更换消毒包包布;5.加强手卫生知识学习,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院感科××年××月××年第四季度医院感染监测信息一、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年10-12月份共监测住院患者351人,发生感染人数为0人,医院感染人次发病率为0%。
××年10-12月份各科室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表××年医院感染监测登记表。
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微生物细菌培养情况,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数据。
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我院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以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的统一标准填写调查表,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2013年、2014年、2015年调查住院患者分别为1752、1971、2323例,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31%、3.55%、3.3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重症监护病房、其次为血液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分别为41.38%、49.29%、49.29%;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7.50%、38.45%、34.69%;标本送检率分别为40%、57.33%、56.2%。
结论: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部位为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科、神经内科、肝胆外科、神经外科;重点部位为下呼吸道;加强病房管理,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为目标监测和连续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于2013年7月23日、2014年5月29日、2015年5月21日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前一日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现将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分析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3年7月22日、2014年5月28日、2015年5月20日0:00—24:00的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当天出院患者,不包括当天新入院患者。
医院感染诊断按照国家卫计委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2调查方法根据国家卫计委医院感染监测网、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制定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并将数据录入“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数据网络处理系统(2010年版)”进行汇总、处理。
医院感染发病率汇总表

医院感染发病率汇总表一、医院感染总体情况1. 感染病例总数:______例2. 感染发生率:______%3. 感染致死率:______%4. 感染部位分布:呼吸道感染______例,尿路感染______例,手术部位感染______例,皮肤软组织感染______例,其他部位感染______例二、各科室感染情况1. 内科系统a. 呼吸内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b. 心血管内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c. 消化内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d. 肾内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e. 血液内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f. 其他内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2. 外科系统a. 普外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b. 骨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c. 心脏外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d. 神经外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e. 胸外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f. 其他外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3. 妇产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4. 儿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5. 重症医学科: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6. 其他科室:感染病例数______例,感染发生率______%三、病原体分布1. 细菌: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a.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b.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c. 其他细菌: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2. 真菌: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3. 病毒: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4. 其他病原体: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四、感染途径分布1. 内源性感染: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2. 外源性感染: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a. 医源性感染: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b. 社区获得性感染: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c. 其他途径感染: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五、感染相关因素分析1. 患者年龄:____岁以下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____岁至____岁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____岁以上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2. 性别:男性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女性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3. 基础疾病:有基础疾病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无基础疾病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4. 抗生素使用:使用抗生素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未使用抗生素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5. 侵入性操作:进行侵入性操作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未进行侵入性操作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6. 手术类型:非手术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手术患者感染病例数______例,占比______%六、感染控制措施及效果评价1. 感染预防措施:手卫生、隔离病患、环境清洁、无菌操作等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价2. 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规范、抗生素耐药监测、抗生素合理使用培训等3. 侵入性操作管理:侵入性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培训、器械消毒等4. 感染病例监测:感染病例上报、数据分析、反馈整改等5. 感染控制效果:感染发生率、感染致死率、病原体耐药情况等指标评价感染控制效果本汇总表旨在全面反映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临床科室
科室
切口分类
出院人数
感染人数
感染率%
感染部位(例次数)
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浅表切口
深部切口
泌尿道
胃肠道
血管相关性
败血症
皮肤与软组织
病毒
其他
内科
外科
Ⅰ
ⅡⅢ妇产科Ⅰ NhomakorabeaⅡ
Ⅲ
中医科
Ⅰ
Ⅱ
康复科
Ⅰ
Ⅱ
出院合计
手术分类合计
Ⅰ
Ⅱ
Ⅲ
检测时间2019年01月-06月
上表是根据我院1-6月份各科室上报的感染病例和漏报病例数据统计.从中可见,在我院上半年份出院病例中医院感染病例例。感染率为%,其中上呼吸道感染例,下呼吸道0例。手术病例0例,未发生手术感染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