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诗的介绍
初唐诗歌

第一章初唐诗歌•初唐诗:高祖武德元年(618)――睿宗延和年(712)•初唐历时近百年,为盛唐诗歌的繁盛做了三方面的准备:1、扩大了诗歌创作的题材内容;2、完善了近体诗歌的体式;3、新诗歌理论的建设。
*初唐百年诗歌的演进,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前五十年,宫廷诗的时代。
主要作家是以李世民为核心,包括李百药、虞世南、马周、许敬宗、杨师道、长孙无忌、魏征、上官仪、褚亮等人的宫廷作家群。
而“以绮错婉媚为本”(《旧唐书·上官仪传》)的“上官体”是这一时期的诗风代表。
在野诗人王绩“以真率浅疏之格”(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特立于初唐诗坛,惠及初唐四杰。
2、初唐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
文坛上较热闹,改革诗风的呼声与创作实践同样强烈。
高宗武后时期,“以文章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题材视野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
继之,台阁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
最后,陈子昂登高一呼,痛斥齐梁,高倡风骨,为唐诗开辟了健康的发展道路。
•总之,初唐诗歌虽未完全摆脱六朝的浮华和纤弱,诗歌的现实性和思想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已透露了新的气息。
•第一节初唐宫廷诗•整个初唐时期,宫廷文臣及帝王后妃在诗坛非常活跃,形成一个庞大的诗人群体。
他们对格律诗的定型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贞观诗风•宫廷诗第一阶段。
•唐开国后第一代诗人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边的大臣文士。
他们认识到南北文学不同的艺术特色,提出“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
逐渐浮艳,尽管声律、辞藻运用方面日益精妙,但风格趣味却日益宫廷化,主旨归于颂美。
•当时诗歌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北文学合流的趋势,但其创作成就离“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文学理想还相距甚远。
•二、上官体•宫廷诗第二阶段。
•介于贞观、龙朔之间,出现了一位重要诗人上官仪,字游韶,贞观初进士,先后受到太宗高宗赏识。
《旧唐书·本传》云:“太宗雅好属文,每遣仪视草,又多令继和,凡有宴集,仪尝预焉。
初唐时期的诗歌和思想

初唐时期的诗歌和思想初唐时期,是唐朝建立后的前几十年。
在这个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诗歌成为了当时流行的文艺形式。
这些诗歌不仅美好优美的表现出了作者们的感情,而且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也为后来的文化思潮奠定了基础。
一、诗歌展现的美好生活和情感初唐时期的诗歌,表现了作者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赞颂。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让人感受到直面险峻,摆脱束缚,放眼天下的壮志和抱负。
而对于爱情,初唐时期的诗人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美好的想象。
李煜的《雨霖铃》中,描述了一段抒情的爱情故事:“忆昔霖娘初到会稽山,煮酒持蝇壶,绿蚁新醅酒。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滴不尽相思血泪。
”这一段描写娓娓道来,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浓郁与温馨。
二、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初唐诗人不仅表现出了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向往,而且也对人生和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些思考也反映在诗歌中。
杜甫的《登高》中,写到“晴川历历汉阳门,烟花如梦阙。
”这一句话,虽然描写的是壮观的景色,但反映出的是对旧社会的失落和对新期待的憧憬。
另外,白居易的诗《大风歌》中的“扶摇搨晴天,横空出世名。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这一段则表达了对于人生的关注和反思,让人思考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初唐诗歌对后来文化思潮的启示初唐时期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生活状态,而且在文化思潮上也为后来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商隐的《悯农》,通过描写农民的苦难,表示了对于农民的同情与怜悯。
这种从弱势群体出发的同情、怨恨、愤怒等情感,成为了后期文化思潮的主题之一。
而对于爱情和个人主义的关注,也在后来的文化思潮中得到了发扬和传承。
这种抒情的情感和对个人状态的关注,直接影响了后来唐朝的女性文学,也即“女词派”的大发展。
总之,初唐时期的诗歌,不仅在意象上美不胜收,在思想上也荟萃了时代气息和文化思潮。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唐诗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唐初的初唐诗歌,一直延续到晚唐的晚期诗歌。
本文将从唐初、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分别介绍唐诗的发展脉络。
一、唐初的初唐诗歌唐初的初唐诗歌是唐诗发展的开端,也是唐诗的基石。
初唐诗歌以古体诗为主,受到了魏晋时期文人的影响。
初唐时期,诗人们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作品多以抒发思乡之情、抒发生活苦闷和政治抱负为主题。
代表性的初唐诗人有王勃、杨炯、卢照邻等。
二、盛唐时期的盛唐诗歌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唐诗的鼎盛时期。
盛唐诗歌以豪放派为主,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
盛唐时期的诗人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才华创作了许多卓越的作品。
代表性的盛唐诗人有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杜甫的诗作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的作品以深沉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著称。
李白则以豪迈的气势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三、中唐时期的中唐诗歌中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过渡时期,也是唐诗创作风格多样化的时期。
中唐诗歌以唐宋派为主,注重以诗为媒介传达思想和感情。
中唐时期的诗人们追求诗歌的内涵和意境,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为主题。
代表性的中唐诗人有白居易、元稹、温庭筠等。
白居易的诗作以细腻的感情和真实的写实手法著称,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感情和描绘社会风貌为主题。
元稹则以婉约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爱情的追求。
四、晚唐时期的晚唐诗歌晚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末期,也是唐诗走向衰落的时期。
晚唐诗歌以韩愈派为主,注重以诗为工具表达政治抱负和社会现实。
晚唐时期的诗人们以政治抱负和对社会变革的关注为主题,作品多以抒发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政治腐败的批评为主。
代表性的晚唐诗人有韩愈、刘禹锡、李商隐等。
韩愈的诗作以气势恢宏和对政治现实的关注而著称,他的作品多以表达对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的愤怒为主题。
《唐诗宋词鉴赏》起始课——唐代诗歌发展概况

三、中唐诗歌
1、奇险诗派
2、新乐府诗派(元白诗派)
3、诗豪 —— 刘禹锡 4、柳柳州 —— 柳宗元 5、诗鬼 —— 李贺
1、奇险诗派
韩愈、孟郊 代表诗人:
2、新乐府诗派
代表诗人:元稹、白居易 代表作: 《行宫》(元稹)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长恨歌》 (白居易) 《琵琶行》 (白居易)
民族风貌、征夫闺妇
②风格:以雄奇浑厚、豪迈奔放为主
③体裁:歌行体和绝句
岑参、高适、王昌龄、 ④代表诗人:
王之涣、李颀、王翰
《燕歌行》(高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⑤代表作: 《从军行》(王昌龄)《凉州词》(王翰)
从军行
王昌龄
凉州词
王翰
秦时明月汉时关, 葡萄美酒夜光杯, 万里长征人未还。 欲饮琵琶马上催。 但使龙城飞将在, 醉卧沙场君莫笑,
江 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诗鬼 ——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代表作: 南 园
四、晚唐诗歌
1、晚唐前期的“小李杜” —— 李商隐和杜牧 2、晚唐后期的两种诗风: ①浮艳柔靡 代表诗人:温庭筠、韦庄 ②现实主义 代表诗人:聂夷中、杜荀鹤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诗豪 —— 刘禹锡
代表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情。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代文学史·第二章 初唐诗歌

3、诗歌内容 诗歌创作主要是应诏、侍宴、奉和、酬唱; 内容或描写宫廷及士大夫的优游生活,或赞美太平 盛世及帝王的圣德,或咏史、咏物,虚饰有余而真 情不足,甚至艳情充斥其中。 4、艺术上: 追求辞藻的典雅华丽,对仗的工稳巧妙,音律的和 谐婉转,用典的恰切精当。 这时期犹如人生的学习时代,虽然作品缺乏真情实 感,但积累了艺术经验,如四声的二元化、对仗的 定型等,都是后来唐诗尤其是近体诗繁荣所不可缺 少的。
(主旨) 全诗通过写秋风、寒露对蝉的迫害,抒发了 自己对被诬陷的悲愤和对统治者的抗议。题 为咏蝉实为自伤,寄托了诗人在特定处境中 的艰虞之感和飘零之叹。 (艺术特征) ⑴比兴和寄托的手法。 ⑵感情沉重。 ⑶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
唐诗中另两篇咏蝉诗
蝉
虞世南
蝉
李商隐
第一节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一、贞观诗风与上官体 1.贞观诗风 ⑴特征:南、北朝文学由对立开始走向融合。 ⑵创作成员: 主要是以唐太宗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如李世民、虞 世南、杨师道等。贞观诗风呈现宫廷化倾向 ⑶有融合南北文风的主张: 魏征《隋书 · 文学传序》对南、北文学不同艺术特色 有清醒认识,提出 “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 张,这是贞观时期唐太宗及其史臣们在总结历史经验 时形成的对文学发展方向的一种共识。
“四杰” 所作诗文未脱尽绮丽习气,但反对齐 梁以来的浮艳文风,主张革新,作品题材较 为广泛,风格亦较清峻,初具雄伟气势,对 唐代文学风气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作用。
四 杰
王 勃
擅长诗体
五 律
代表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滕王阁序》 杨 炯 五 律 《从军行》 卢照邻 七言歌行 《长安古意》 骆宾王 七言歌行 《在狱咏蝉》
初唐诗歌赏析

初唐诗歌赏析初唐诗歌,是指中国唐朝经历了几十年空虚苍茫后,在贞元元年(713年)至幼主唐玄宗熙宁元年(755年)之间发展起来的诗歌流派。
这段时期被定义为“初唐”,也就是唐朝的开端,唐朝朝代之交的一段时期。
初唐诗歌涵盖了诸多流派,如唐宋,杨炯,李端,骆宾王,王勃,吕温、贾岛,韦应物,陆龟蒙等等,这些诗人致力于创作出有辩证性、诗意性、新奇性、艺术性的诗歌,在初唐诗歌流派中,可以说是创作出非凡诗作的代表。
二、初唐诗歌现象:将传统诗写突破,向上发掘新的艺术初唐诗歌在诗歌创作中具有很大的突破性,它们抛开了魏晋以后的抑郁与固步自封,跳脱了传统的束缚,逐渐形成了新的创作风格,延续了唐诗的繁荣发展。
首先,初唐诗歌将诗歌写作传统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从诗文结构上看,不仅有七言、五言等诗歌,还有八言、九言、双首、双诗等诗歌,使诗歌的结构更为丰富多样,在形式上更具有艺术水准。
其次,初唐诗歌注重理智性,不同于以往抒发豪情,它们更趋向于对社会生活中的人物行为和事件进行冷峻的审视、宽广的思考,从而把诗歌变成一种艺术表现的丰收。
三、初唐诗歌赋予人间灵性:空灵里带着美丽的色彩初唐诗人创作的诗歌不仅具有理智性,还蕴含着情感性,它们给人们带来灵性。
诗歌中抒发的情怀不仅仅是对当时社会实际的反思,更有一种反映宇宙万物深远美妙的观念,充满新奇的艺术特征。
通过赋予人间灵性的诗句,它们理性平和的情感,空灵里带着美丽的色彩,使每一句诗都充满着文学的艺术节奏,由此带给世人精神的享受,实为一种灵魂的解放。
四、当今推崇初唐诗歌:诗歌丰收,芳草永存初唐诗歌不仅仅是唐朝的开端,更是唐诗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诗歌创作突破了传统,丰收新的艺术,贡献了大量深具意蕴的诗作,芳草永存,令人叹服。
当今,不少人推崇初唐诗歌,把它们作为审美观念和人生态度的参照,也是对初唐诗歌艺术高贵的远观,它们更引领着后世的艺术方向,影响着现今的文学艺术审美观念。
总之,初唐诗歌的出现,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其精彩的诗歌,令人叹服,激发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实属艺术史上的绝唱之作,值得铭记。
第一讲初唐诗歌

绪论
一、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二、唐代文学的概貌。
三、唐诗的分期。
一、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1、唐朝国力强盛,成为东亚盟主。
2、中外文化的交流,胡汉文化的交融,统治者华
夷一家的政策。
3、南北文化的交融,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4、科举制的推行,大批寒门士子进入仕途。
《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 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 骆’,亦号为‘四杰’。”
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 移至江山与塞漠”,举凡离别、怀乡、 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皆入诗。 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 风格上改宫体诗的绮靡为真实情感的抒 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 放、铺张扬励。 形式上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七 言歌行。
四、张若虚与唐兴象
兴象玲珑的意境美。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课堂讨论题:
1、赏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2、初唐诗歌在哪些方面为唐诗的繁
荣奠定了基础?
贞观诗坛
主掌贞观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边的北
方、南方文士。主张南北朝不同文学风格的融 合。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
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 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 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 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矣。”——《隋书·文学传序》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 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 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袭 沿。”——《新唐书·文艺列传上》
《度大庾yǔ岭》 宋之问
初唐诗总结

初唐诗总结引言初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代表了中国文学从元明时期向唐代转变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诗歌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诗人们借助诗歌展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
本文将对初唐诗进行总结,以深入了解这个时期的诗歌特点、代表性作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初唐诗的背景初唐时期,中国正处于政治、军事和文化的重大变革时期。
李渊建立唐朝后,社会逐渐安定,民生富裕,国力强盛。
这为文人士大夫们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资源。
初唐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初唐诗的特点初唐诗相对于以前的诗歌形式,有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
1. 受到汉乐府和南朝楚辞的影响初唐诗受到汉乐府和南朝楚辞的影响,采用了一些古风的诗体和表达方式。
这些诗歌常常以流行曲调为基础,使用简单明快的语言,情感表达直接而深刻。
同时,初唐诗也吸收了楚辞的豪放激昂的风格,强调个人情感和感受。
2. 注重写实和描绘初唐诗注重对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绘,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诗人常常运用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和人物与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
3. 沉浸于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初唐诗中,诗人们对自然和人生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他们对自然界的美景、季节变化、人间疾苦等进行了思考和表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内心的感受。
这些诗作既有对生命和世界的感慨,也有对人生追求和理想的探索。
三、初唐诗的代表作品初唐诗有许多经典的代表作品,以下列举了其中几首:1.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人们追求进步、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通过描绘景物,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追求的理想和向上的愿望。
2.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铁马冯·唐龙州白苎冕。
千里中原尽舜烟。
芦洲去望·五里开波月孤烟。
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绘了丰收季节的美好和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2.四杰诗文,内容上有较大开拓,正象闻一 多所评,是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 塞漠,其中最有意义的是以下几类。
A.边塞诗。
如杨炯《从军行》。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B.送别诗。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三.陈子昂和其它诗人
1.陈子昂 A.陈子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比四杰
更明确地批判了齐梁之风,为唐代文学的发展 指明了正确方向。他在著名的《与东方左史虬 修竹篇序》中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 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 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B.陈子昂的代表作:
a.《感遇》三十八首 b.《登幽州台歌》
初唐诗
一.唐太宗和初唐宫廷诗人 二.初唐四杰 三.陈子昂和其它诗人
一.唐太宗和初唐宫廷诗人
1.唐太宗对初唐文学的发展起过巨大作用,因袭六 朝文风与改革六朝文风的矛盾在他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2.宫廷文人于太宗时臻于极盛 A.魏征是最典型的箴规讽谏型文人; B.上官仪的诗,时谓"上官体",以体美著称; C.沈佺期、宋之问,主要成就是使律诗进一步定 型规范化,学者宗之; D.杜审言对律诗的定型也做出重大贡献。
3.四杰诗的风格虽在语言形式等方面“不 脱齐梁之体”,“犹沿六朝遗派”,但在风骨 气象方面已显然不同于六朝。杨炯评王勃“壮 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在某种意义上正可视为四杰的总风格。
4.就个人风格而言,四人各有特色。陆时 雍《诗境总论》评为“王勃高华,杨炯雄厚, 照邻清藻,宾王坦易。"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彼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C.写景咏物诗。
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D.讽刺诗。
如卢照邻的《Leabharlann 安古意》。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杂事三首
闻道黄龙戎,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二.初唐四杰
1.四杰在文学主张上都竭力反对华而不实的 绮靡文风,提倡抒发真情实感,为此,对齐梁文 风的批判尤显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