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练习题
第5课 三大改造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5课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毛泽东在1952年9月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采取社会主义政策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十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这里的“社会主义政策”指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一五”计划D.改革首先自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再转向城市2.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决议指出:“孤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我国在农村实行了( )A.打土豪,分田地B.农业合作化运动C.扩大农业生产规模D.农业机械化生产3.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喜获土地。
此后国家积极开展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究其原因,下列哪一项表述有误( )A.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B.很多农民缺乏生产资料,难以克服耕作难题C.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为了继续深化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巩固政权4.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其实是一场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整合运动,这场运动成功实现了对小农经济的有效整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该“运动”的第二阶段是( )A.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B.全行业公私合营C.农业互助组D.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5.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
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万多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这表明(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6.“创新”是中共十九大报告中的热词,共出现了50多次。
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提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什么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A.没收B.农业生产合作社C.赎买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7.下面为1950—1956年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化趋势示意图,对其原因解读准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8.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3课 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

第3课土地改革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政策的调整,到195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到1952年底,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B.生产关系变革促进生产力的提高C.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彻底改变D.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新政权的巩固2.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C.农村停产革命D.农村实行“大包干”3.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消灭土地私有B.满足农民的土地需要C.解放农村生产力D.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4.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5.侯永禄的《农民日记》中写到:“1952年春节,我花一万四千元(注:相当于现在1.4元),割了二斤猪肉招待客人,这是多年来的第一次。
农民收入一增加,粮食不但够吃,还有了剩余,心劲越大了。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农村()①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②农民分到了土地③实现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A.使土地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B.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C.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D.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7.欣赏下列“话剧”。
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
”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
”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
”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
”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A.1937一1945年B.1946—1949年C.1950—1952年D.1953—1957年8.建国后土地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当时尚未进行土地改革的省份是()A.安徽B.浙江C.甘肃D.西藏9.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与以往土改的不同,主要表现在()①注意保存富农经济②在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③稳定城市中的资产阶级④孤立地主阶级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10.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废除的标志是()A.土地革命完成B.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完成C.土地改革完成D.三大改造完成11.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采取的哪项措施为我国实现工业化准备了条件()A.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C.抗美援朝的胜利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2.以下各项不属于《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的是()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B.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C.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D.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二、判断题13.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
《土地改革》同步练习1

第3课《土地改革》同步练习基础素质1.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开始于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2.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全国土地的A.百分之十B.百分之五十C.百分之七、八十D.百分之八、九十3.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于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4.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有关土地改革的A.《中国土地法大纲》B.《中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国土地法》5.建国以后的土地改革运动中获得土地的农民有A.1亿B.3亿C.4亿D.7亿6.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废除了A.资本主义剥削土地制度B.封建剥削土地制度C.土地私有制D.封建剥削制度思维拓展7.下列有关土地改革的原因错误的一项是A.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土地改革,获得土地B.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地区还都没有进行土地改革C.土地改革以前,广大农民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D.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8.土地改革的作用有①摧毁了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消灭了资产阶级③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④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⑤巩固了人民政权⑥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⑦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A.①②③④⑦B.①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⑦D.①③④⑤⑦9.有关土地改革错误的一项是A.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B.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C.还免除了农民每年向地主缴纳的三百五十亿公斤粮食的地租D.没收地主的土地,不分配给地主土地,消灭地主阶级开卷探究10.观察下面图片,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人们在做什么?发生在什么运动中?(2)简要讲述这一运动的主要经过。
11.认真阅读下面材料,讨论回答问题: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3课土地改革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耕地总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
这段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A. 背景B. 内容C. 性质D. 影响2.新中国成立前,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这表明当时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是()A.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 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比例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调整农村土地所有制3.自1950年冬起,我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到1952年底,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到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到285.2公斤,这表明()A. 土地改革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B. 生产关系变革推动生产力发展C. 我国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D. 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生政权4.下列关于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A. 改革完成后,由土地私有制变为了土地公有制B. 《中国土地法大纲》是这次土改的指导文件C. 改革完成后,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D. 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全部完成5.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指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制度。
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地租、放高利贷等手段剥削农民阶级。
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A. 1949年--南京解放B. 1949年--新中国成立C. 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D.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6.刘少奇称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是因为()A. 彻底摧毁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B. 进行了抗美援朝,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C.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当家了D.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7.“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题

第3课土地改革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毛泽东曾兴奋地告诉老一辈的革命家:“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据此可知,让毛泽东高兴的是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一五”计划完成2.20世纪50年代,四川金堂县贫农徐某分到了三亩七分地,其所依据的法律文献是()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3.深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迎来重大突破。
2015年5月7日深圳市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安居型商品房用地供应暂行规定》,为“农地”入市提供了法律依据,在盘活原农村集体土地方面迈出了探索步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D.《中华民国土地改革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短短三年内,经受了军事、政治,经济以及外交等方面的严峻考验,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下面不符合这一时期特征的名词是A.和平解放, B.“最可爱的人”C.赎买政策, D.分配土地5.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彻底摧毁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C.土地改革完成, D.三大改造完成7.1952年夏,农民老林分到了三亩地,一头牛,一把锄头和一架耕犁,令他受益的中央文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案》8.某班同学开展以“新中国土地制度”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得出以下结论。
人教版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3课土地改革

人教版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3课土地改革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体现我党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典型事例是A.在农村减租减息B.打击地主阶级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免除农民的农业税2.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A.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B.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C.中国人此成为国家的主人D.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3.新中国成立后,为完成对旧乡村的改造,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中央人民政府()A.推行土地改革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掀起“大跃进”运动D.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4.1950年,凤阳花鼓词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
”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A.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大跃进”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5.注重历史图片的史料价值,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课程不可或缺的基本方法,如图所示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1950~1952年土地改革B.“大跃进”运动C.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6.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农村发生的变化是()A.全体农民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B.农民的土地都属于人民公社所有C.农村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民获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7.“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以上生产资料依法收归国有,均由乡农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也分给地主同样一份。
”这个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A.中国取得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B.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8.1950年10月的一天,湖南岳阳县策口乡农民集中烧毁了旧地契,第一次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这反映了新中国正在()A.举行开国大典B.进行抗美援朝宣传 C.进行土地改革D.进行“一五”计划9.如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幅历史图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 练习题(有答案)

第3课土地改革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新中国成立后,广大的农民仍然没有获得土地,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在全国展开。
3.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4.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二、选择题5.“三农”问题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也实行了惠农政策,它是( B )A. 三大改造B. 土地改革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 免除农业税6.1949年9月29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二十七条:“必须保护农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权……实现耕者有其田。
”为完成这个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立即着手( C )A.清除国民党残余势力B.剿灭各地土匪C.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D.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准备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土地改的原因是( B )A.地主阶级被打倒了B.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C.农村出现了大量无地或少地的农民D.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8.1951年,某地农民领取了“土地居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据是( B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国土地法大纲》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9.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的文件是( B )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10.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
”这件大事应是( B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C.抗美援朝 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1.新中国成立朝初期,土地改革主要集中在( D )A. 西北地区B. 西藏地区C. 东北地区D. 新解放区12.1950-1952年人民政府在农村中开展的重要改革是为了解决农民的( D ) A.工资问题 B.住房问题C.负担问题 D.土地问题13.假如你是生活在1952年的农民,在土地改革的过程中你可以分到( D )①土地②农具③牲畜④房屋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14.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知识点+练习

【初中历史】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知识点+练习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未进行土地改革。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颁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具体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成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1、政治方面: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2、经济方面: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练习题1、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彻底摧毁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西藏和平解放C. 土地改革完成D. 三大改造完成3、1952年底,我国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他们分到土地的法律依据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4、下表为1950年、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
从表中数据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A.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B.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C. 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D. 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5、上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历史事件,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A. 土地改革运动B. 农业合作化运动C. 对手工业的改造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6、新中国实施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B.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C. 地主、富农剥削和压迫农民D. 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标志着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历史事件是()A. 新中国的成立B. 祖国大陆基本解放C. 抗美援朝运动D. 全国土改基本完成8、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 消灭了地主阶级B. 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C.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9、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农村实行的是()A. 地主土地所有制B. 封建剥削土地制度C. 农民土地所有制D. 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10、下列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A. 土地改革的法令是《中国土地法大纲》B.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C. 到1952年底,我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D. 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1、下列有关我国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的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A. 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B. 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C. 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D. 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2、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改革练习题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三课土地改革
【学习目标】: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达标练习】
一、轻松入门(必做题,每题10分):
1、下边两幅图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1950~1952年土地改革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西藏和平解放
D、大跃进运动
2、建国后保证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身得解放,成为土地主人的法律法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第一个五年计划
3、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
展,改善农民生活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主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关于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改革前我国农村均是维持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中国土地法大纲》是这次土改的指导文件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指导土改的文件之一
D、这一时期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也进行了土改
二、快乐晋阶(必做题,每题10分):
1、如果要了解有关建国后土地改革的历史资料,可以查阅下列哪部作品()
A《暴风骤雨》 B《狂人日记》 C《雷雨》 D《班主任》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社会理想 D.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3、判断对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
土地剥削制度,从此,农民成为土地真正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
身。
()
4、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四年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展开了哪些斗争?结果如何?
三、生活拓展(选做题,每题10分):
1、右图是1950年秋天浙江省余姚县农民正
在拔除地界碑的情景,当时这里正在进
行()
A、土地改革运动
B、国土整治工作
C、划清界碑
D、土地普查工作
2、1950年冬,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
的翻身农民,在政府的组织下,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硬上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了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当年喜获丰收。
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是()
①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②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③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③④
3、阅读下列材料:
2004年3月12日,新浪网报道: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次提到税改。
如此具体地明确三大税种的改革方向,在以往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是很少见的。
三大改革是:“五年内取消农业税”、“逐步推行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落实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方案”。
另据新浪网2月14日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作为2004年的“一号文件”,国家重点扶持发展农业。
请问:当和人民政府2004年的农业政策与1950年的土地改革政策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
4、请你为本文另起题目:
比较:我的题目特点:
原来题目特点:
5、我想把自己一些理解或感受写(画)下来:
6、我有以下疑问,想通过方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