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近几年高考无机化学试题的新特点
新课标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技法点拨新课标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及备考策略■李文文摘要:近几年,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高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适应了新时代教育的发展,高考考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各学科的思维,不再像以往一样只注重知识的记忆,更多的是要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起来。
高考改革使得学科教学发生了改变。
在近些年的各学科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越来越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取得好成绩。
关键词: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备考策略正文:化学在高中教学中被认为是一门有难度的科目,这门科目的学习不仅有大量的化学知识需要记忆,还要灵活地运用这些化学知识。
在近些年的高考中,化学科目的试题越来越注重与物理、生物进行结合,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高考试题特点,组织学生做好备考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主要围绕这个方面进行研究以促进更好地进行备考。
一、新课标高考化学试题特点1.考查基础知识目前,高考化学与传统高考化学发生了许多改变,但是没有改变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大量考查。
许多学生觉得高考题非常难,但是并不明白高考题难在哪里。
高考题难就难在对基础知识进行了大量的加工,让学生需要进行思考才能够解答问题。
高考试题在很多时候并没有考非常复杂的理论,只是进行了一定的改变。
由此可见,学生努力学习基础知识对于高考化学的备考具有重要意义。
2.综合性题型在近些年新课标高考化学试题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综合性题型。
这里的综合性不仅指与其他学科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更是指在试题中不仅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考学生的应变能力、探究能力等。
这符合了如今教育的特点即素质教育,不再像以往一样,只注重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更注重的是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应用。
所以说学生在进行备考时根据这一特点应该注重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和各门学科的综合学习。
二、教师如何针对试题特点进行教学1.教师应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由于高中化学一直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备考时应该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
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特点与高三化学复习策略

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特点与高三化学复习策略【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课改后高考化学试题特点的分析,提出高三化学复习的策略,以帮助学生高效地进行化学总复习。
【关键词】高三;化学;高考;试题特点;总复习;策略一、试题特点近几年来,我省自主命制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化学试题,基本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的主导思想仍然是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试卷的区分度控制较为理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发挥、表现自己的水平。
很好地完成了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试题不刻意追求对教学内容的覆盖面,而力求尽所能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功底,注重对教材中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化学学科的综合素养。
试卷在题型、题量、难度等方面,基本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
试题比较关注化学与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关注化学在生产、生活、科技中的应用。
试题不回避热点,同时兼顾新意,加强了对计算能力的考查。
(一)选择题部分:7道选择题仍以基础题为主,重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不忌讳在选择题中重复,如NA、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的转化(Cu、Si)、有机中的油脂、蛋白质等。
(二)非选择题1、非选择题侧重考查元素周期律、元素化合物及化学实验基础等关键内容。
在全面考查化学学科基础的同时,重点考查了主干知识、核心概念。
试题情景大多取自考生较为熟悉的素材,注重考查运用化学知识与化学学科基本思想、基本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综合能力。
其中实验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开放度。
2、考题还设置了多个小题,让试题有了一定的梯度,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具备较好的选拔功能。
3、体现新课程理念,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
第II卷总体难度较大,较多考生心理预期目标受影响。
立足基础、不避热点、适度开放、凸显特点、求活创新。
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推断和计算相结合,对氧化还原反应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考查。
4、平稳的基础上适度创新。
试题虽然有不少传统题型,但都力求在内容与形式上赋予新意。
2023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命题特点doc

2023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命题特点
2023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今年的化学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涵盖了物质结构、反应原理、元素周期律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要求学生必须扎实掌握。
试题中还涉及了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如化学与生活、生产等方面的联系,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二、强调实验能力的考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力的考查是化学试题的重要部分。
今年的化学试题中,实验题的比例有所增加,涉及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题目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实验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思维能力的考查
今年的化学试题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也有所加强。
题目中出现了很多需要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题目,这些题目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种考查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关注学科前沿知识
今年的化学试题还关注了学科前沿知识,如新型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进展。
这些题目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这些题目也强调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和应用
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考化学实验题型有何特点

高考化学实验题型有何特点高考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实验题型一直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广大考生来说,了解高考化学实验题型的特点至关重要,这有助于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备考,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高考化学实验题型通常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综合性强高考化学实验题往往不是单一知识点的简单考查,而是多个化学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它可能涉及到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仪器的使用、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性质、化学计算等多个方面。
例如,一道实验题可能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判断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和试剂,预测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甚至进行相关的化学计算。
这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对化学知识有全面、系统的掌握,能够将不同的知识点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二、注重实验细节在高考化学实验题中,对实验细节的考查非常严格。
这包括实验仪器的规格、使用方法、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实验条件的控制等。
比如,在萃取实验中,对萃取剂的选择、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振荡的方式和次数等细节都可能成为考点。
考生如果对这些细节不够熟悉,很容易在答题时出现错误。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实验操作中,考生要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操作的好习惯,注重积累实验细节方面的知识。
三、创新性和探究性为了考查考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高考化学实验题往往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探究性。
题目可能会给出一个新的实验情境或研究课题,要求考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实验方案、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结论。
这种题型不仅考查考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考查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让考生探究某种新型材料的性质,或者设计实验验证某个新的化学反应机理。
四、与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联系紧密高考化学实验题越来越注重与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的联系。
题目可能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环境保护、能源利用、新材料研发等为背景,考查考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析高考化学中无机推断题命题的新特点

王春化学工作室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泰戈尔! 北京 王 春无机推断题因其既能全面考查学生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熟练程度,又能全面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特点,在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制中备受命题人的青睐,这类试题已成为每年高考试题中的热点题型.随着新课程理念下高考方案的逐步实施,这类试题在命题形式和考查角度等方面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就这类题型进行命题特点分析,供广大读者参考.1 试题传承框图型推断题的基本特点,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规律例1 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有关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的H 2O 已略去),已知:A 、B 、C 、D 是非金属单质,其中B 、C 、D 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反应∀#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化合物E 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之一,化合物K 是常用的氮肥.化合物L 具有漂白性,可由Cl 2与NaOH 溶液反应而制得.化合物J 由2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请按要求填空:(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 的结构式;H 的化学式.(3)L 的溶液与化合物E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化合物J 的化学式.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一般为N O x 和SO 2,根据据H +H 2SO 4%E +K 可知E 为SO 2,B 常温常压下为气体,故A 为S,B 为O 2.由K 是氮肥,所以H 可能为(NH 4)2SO 3或NH 4H SO 3,K 为(NH 4)2SO 4,由F +H 2SO 4%K (化合反应)知F 为NH 3,则C 、D 就为N 2、H 2,其中J 被O 2氧化生成C,而H 2是不能被氧化得到的,故C 为N 2,D 为H 2,J 中含有N 元素.由NH 3+NaClO %I+J 知,J 中元素应为Na 、Cl 、O 、H 的一种,又J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故J 中另一元素为H ,设J 化学式为N x H y (x 、y 为整数),则14x +y =32,仅当x =2,y =4时成立.因此J 为N 2H 4,I 为N aCl.答案 (1)2NH 3+H 2SO 4=(NH 4)2SO 4;(2)N &N,(NH 4)2SO 3或NH 4H SO 3;(3)ClO -+SO 2+2OH -=Cl -+SO 2-4+H 2;(4)N 2H 4.2 试题传承文字叙述型推断题的基本特点,综合考查化学基本用语和基本理论知识例2 a 、b 、c 、d 、e 是短周期元素,周期表中a 与b 、b 与c 相邻;a 与e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b 的最外层电子数比c 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常见化合物d 2c 2与水反应生成c 的单质,且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1)e 的元素符号是.(2)a 、b 、c 的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为(用分子式表示);b 的氢化物和b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Z,则Z 中的化学键类型为,Z 的晶体类型为;ab -离子的电子式为.(3)由a 、c 、d 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本题的突破口是常见化合物d 2c 2与水反应生成c 的单质且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得出d 2c 2为Na 2O 2,而c 为氧元素,d 为钠元素.由题目的其他条件可知:a 、b 、e 分别为碳、氮、硫元素.答案 (1)S;(2)CH 4<NH 3<H 2O,共价键和离子键,离子晶体,[C N ]-;(3)CO 2-3+H 2O H CO -3+OH-或C 2O 2-4+H 2O H C 2O 2-4+OH -.3 试题以无机化工流程为载体,综合考查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3 钡盐行业在生产中排出大量的钡泥[主要含有BaCO 3、BaSiO 3、BaSO 3、Ba(FeO 2)2等].某主要47王春化学工作室书籍是我们的精神粮食.普希金生产BaCl 2、BaCO 3、BaSO 4的化工厂利用钡泥制取Ba (NO 3)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1)酸溶后溶液中pH =1,Ba(FeO 2)2与H NO 3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酸溶时通常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70(,且不使用浓硝酸,原因是、、.(3)该厂结合本厂实际,选用的X 为(填化学式);中和)使溶液中(填离子符号)的浓度减少(中和)引起的体积变化可忽略).(4)上述流程中洗涤的目的是.此题为化工生产题型,主要考查了化合物的性质.(1)Ba(FeO 2)2与H NO 3反应,生成对应的硝酸盐;(2)控制温度,不用浓硝酸的目的是控制反应速率,防止反应速率过快;同时浓硝酸容易挥发分解;(3)通过产物,结合溶液的酸碱性,选用的X 为BaCO 3,在I 中有Fe 3+、H +和Ba 2+、NO -3等,加入BaCO 3后,能使Fe 3+和H +浓度降低;(4)在废渣中有可溶性钡盐,有毒,因此,洗涤的目的是减少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染.答案 (1)Ba(FeO 2)2+8H NO 3=Ba(N O 3)2+2Fe(NO 3)3+4H 2O;(2)防止反应速度过快,浓H NO 3易挥发、分解;(3)BaCO 3,Fe 3+、H +;(4)减少废渣中可溶性钡盐对环境的污染(凡合理答案均可).4 试题以元素推断为载体,综合考查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实验知识的融合例4 X 、Y 、Z 、W 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均由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组成,X 有5个原子核.通常状况下,W 为无色液体.已知:X+Y ∗Z+W.(1)Y 的电子式是.(2)液态Z 和W 的电离相似,都可电离出电子数相同的2种离子,液态Z 的电离方程式是.(3)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N O 并验证其还原性.有下列主要操作:a.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 溶液,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b.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好胶塞.c.待红磷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烧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步骤c 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红磷充分燃烧的产物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步骤c 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X 、Y 、Z 、W 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其组成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0,有5个原子核的X 可能为CH 4或NH +4,通常状况下,无色液体W 为H 2O,根据+X+Y∗Z+W,可知X 为NH +4,Y 为OH -,Z 为NH 3.根据水的电离方程式即可写出液氨的电离方程式.本实验的目的是制备N O 并验证其还原性,试题中所给的a 、b 、c 3个步骤只是制取NO,并未验证N O 的还原性,因此步骤c 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打开止水夹,通入少量氧气,看是否有红棕色的气体生成.红磷充分燃烧的产物为P 2O 5,与足量热NaOH 溶液反应的产物为Na 3PO 4,故离子方程式为P 2O 5+6OH -=2PO 3-4+3H 2O;步骤c 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现象,相关离子方程式见答案.答案 (1)[OH ]-;(2)2NH 3(l) NH -2+NH +4,(3)∀打开止水夹,通入少量氧气,#P 2O 5+6OH -=2PO 43-+3H 2O,∃Cu 片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3Cu+8H ++2NO -3=3Cu 2++2NO ,+4H 2O.总之,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推进,无机推断题在命题上除继续注重基础知识、不增加难度的同时,越来越重视不同知识板块的有机融合,命题题材、形式将会呈现多样化.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需了解无机推断题命题的新特点,摸索解题策略,力争做到有的放矢.48王春化学工作室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链接练习1.下列关系图中,A 是1种正盐,B 是气态氢化物,C 是单质,F 是强酸.当X 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 是强碱时,过量的B 跟Cl 2反应除生成C 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当X 是强酸时,A 、B 、C 、D 、E 、F 中均含同1种元素,F 可能是H 2SO 4;B 当X 是强碱时,A 、B 、C 、D 、E 、F 中均含同1种元素,F 是H N O 3;C B 和Cl 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 当X 是强酸时,C 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2.A 、B 、C 、D 、E 、F 6种短周期元素,其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已知元素A 和C 可形成2种常温下均为液体的化合物,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A 与D 、C 与F 分别处于同一主族且A 、D 质子数之和是C 、F 质子数之和的一半,18g E 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H 222 4L.请按要求回答:(1)由A 、C 、D 3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X 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2)A 、D 、F 3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Y 溶液中的微粒浓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请填写下式中的空白,每空只填1种微粒浓度的符号).c (H +)+=c (O H -)+.(3)E 、F 构成的化合物能与水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4)∀写出单质D 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 、B 、C 3种元素可以形成最简式为A 4B 2C 的有机物,该有机物与足量X 水溶液反应得到的2种产物中含有相同数目的B 原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A 和B组成的化合物M ,每个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常温常压下,0 5mo l M 完全燃烧放出780kJ 的热量.请写出表示M 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3.不同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 不同.溶液中被沉淀的离子Fe 3+Fe 2+Cu 2+完全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3 7/6 4/4 4(1)实验室配制F eCl 2溶液时需加入少许盐酸和铁粉.∀只加盐酸、不加铁粉,溶液中会发生什么变化,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同时加入盐酸和铁粉后,溶液在放置过程中,哪些离子的浓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不考虑溶液的挥发),并指出是如何改变的:.(2)氯化铜晶体(CuCl 2 2H 2O )中含FeCl 2杂质,为制得纯净氯化铜晶体,首先将其制成水溶液,然后按下面所示的操作步骤进行提纯.∀下列氧化剂中最适合作氧化剂X 的是(填序号).A NaClO;B H 2O 2;C K M nO 4;D I 2#物质Y 的化学式是.∃写出沉淀Z 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链接练习参考答案1. D.2. (1)离子键、(极性)共价键;(2)c (H 2S), c (S 2-);(3)A l 2S 3+6H 2O=2A l(OH )30+3H 2S ,;(4)∀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 N a+H 2,,#CH 3CO OCH 2CH 3+NaO H∗CH 3COO N a+CH 3CH 2OH ;(5)C 2H 6(g )+72O 2(g)=2CO 2(g )+3H 2O (l); H =-1560kJ mol -1.3. (1)∀4Fe 2++O 2+4H +=4F e 3++2H 2O ,#放置过程中,c (Fe 2+)增大,c (H +)减小;(2)∀B,#CuO [或Cu(OH )2或CuCO 3],∃F e(OH )3(s) F e 3+(aq)+3O H -(aq).(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49。
最新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命题的新特点精编版

2020年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命题的新特点精编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命题的新特点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高考试题的分析,结合新课程改革思想,总结出高考试题中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分析了出现的原因和作用,并提出针对这些新特点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考命题新课程特点高考试题随着教育形势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高考恢复初期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牢固和熟练程度,再后来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深度,到近期着重考查学生以知识为载体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新教材的使用,高考命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的研究,概括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新特点。
一、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近几年高考试题,在重视知识与技能考查的同时,进一步重视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新课程将“过程与方法”提到化学课程目标之一的高度,反映了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关注考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强调考生探究学习方法以及构建科学探究,假设,验证的能力,这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特点。
例1、(2005年全国理综卷Ⅲ第27题)有6瓶白色固体试剂,分别是氯化钡、氢氧化钠、硫酸钠、硫酸铵、无水硫酸铜、碳酸钠。
现只提供蒸馏水,通过下面的实验步骤即可签别它们。
请填写下列空白:(1)各取适量固体试剂分别加入6支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被检出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2)分别取未检出的溶液,往其中加入上述已检出的溶液,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1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2支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被检出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3)鉴别余下未检出物质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是(i)(ii)分析:该题改变了物质鉴别题传统的设计特点,仅提供蒸馏水进行鉴别,通过层层递进、步步为营的过程设计,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展现出考生在分析过程中的思维和方法。
答案:(1)6种固体全部溶解,5支试管中得到无色溶液,1支试管中得到蓝色溶液,CuSO4(2)Ba2++SO42-=BaSO4↓;Cu2++2OH-=Cu(OH)2↓;Cu2++CO32-=CuCO3↓;BaCl2;(3)(i)分别取(2)中能产生蓝色沉淀的两种溶液,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2CO3溶液,无沉淀生成的是NaOH溶液。
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分析

创新实验探究试题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Innovation experiment to explore questions form, check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experiment and explore, promote a change of learning style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设置探究式试题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其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近几年新课程的高考试题中,均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实验探究试题。
今年的特点体现在以下两点。
Implementation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as the key point of quality education, one of the key is to change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Set inquiry questions to change students to simply accept the teacher imparting knowledge based approach to learning, to build an open learning environment, providing multi-channel access to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would be integrated into practice opportunities, encouraging them to form a positive learning attitude and good learning methods,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ability. In recent years, therefore, the test of the new curriculum, set up different types of experiments to explore questions. This year's characteristics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two points.1.创新考查物质合成实验1. The synthetic experiments examining material innovation高考化学试题常考的物质合成制备实验通常是无机物的制备及提纯,而对于有机物的合成不是很多。
高考无机推断题的命题特点及分析思路

高考无机推断题的命题特点及分析思路作者:耿立广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年第09期在高考化学的考试中,无机推断题是最常考的一种题型,其对考生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能力进行了考查,考点涉及了许多方面的知识.无机推断题的命题形式多种多样,占化学试卷分数比重较大,失分率高.高考备战时,我们要认真探究这一类题目的命题特点及分析思路.一、无机推断题的命题特点1.自于教材,高于教材从近几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考题都是来自课本之外的,而所有考试设计的知识点都是来自于课本教材的.所以,我们进行高考备战的时候要仔细阅读教材,按照教材中的内容,总结出知识点.带着疑问读教材,对教材内提及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优化.只有把教材内的基础知识学好弄懂,在考试的时候,才可以做到胸有成竹.2.暗藏规律,联系紧密在高考试题中,命题者为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常会把一些关键的解题条件甚至于揭示答案的信息隐藏于试题之中,所以我们应该做到仔细读题,反复琢磨,学会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点信息.另一方面,不能忽视历年高考试题对我们学习的导向作用,要能够从例题中找到解题关键点,并以此突破.3.信息量大,陷阱设置巧妙在高考理综化学无机推断试题中,题目信息含量大,字数繁多是其一大特点,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还为了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整体地阅读题目信息,寻找解题突破口,综合对题目进行考查.另外,推断题目往往与计算题目一起考查,这是从近年考试中发现的考试趋势.其实,高考考的不仅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还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命题者往往为了考查这一能力会很巧妙地在题目中设下陷阱,因此,在无机推断试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迷惑信息,这就要求考生要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可以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巧妙地避开出题人设置的陷阱.4.老题翻新,典型再现以前出现过的题目经过出题者的一番改造加工后,就会变成一道我们没有做过的新题.其实,优秀的题目往往都是具有典型性的.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应该认真分析和解答老题,通过对老题的不断思考和练习,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基本规律的认知.通过思考,做到一题多解,并总结出可以多题同解的方法.这样做,我们就可以在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的同时,提高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我们没有必要过分追求做新题,其实每一道题都万变不离其宗,思维能力和基本功的练习才是关键.二、无机推断题分析思路总结1.认真审题在看到一道题首先要认真审题,从题目给出的条件,或框图转化关系,或者其他的信息思考出相关知识点,仔细审题,不要漏掉任何的有助于解题的信息点,也不能看到一点关键的内容就赶紧答题,轻易完成一道题目容易掉进出题人的陷阱.2.抓住解题的关键点要想完成一道无机推断题,仅做到认真审题是不够的,最关键的一步是要抓到题目中的关键点,也就是俗称的突破口,这就需要我们对题目的信息加以提炼和思考,挖出隐含的信息点.这些信息点可以是物质的状态,颜色,性质及与某些物质反应的现象等.3.联系基础知识,推出答案做题中,找到了突破点后,要联系我们所学到的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分析和推理,得出相应的结论.做题时一般运用顺序推理法,逆向思维推理法,假设等方法进行推理,这些推理的思维模式首先需要我们对题目所给的信息进行大胆的猜想,然后根据猜想顺应题目进行推理,若发现自己的推理与题目的某些条件不符时,应及时调整思路,做出新的假设.一般我们做题时,会先考虑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和规律,然后再考虑特殊的知识和一些不太常见的知识点.4.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原题条件在完成一道推断题的过程中,无论我们使用哪种方法推理得出的结论,都需要检查下答案的正确性.我们可以把所得出的结论带入题中,若与题设完全吻合,则说明我们的推理是正确的.整体的推理完成后,我们需要是准确地把推理的结果写出来.总之,历年的高考试题体现着高考要求,从试题中能反应出高考的范围及难度,明确了考查的要求,预示着考查的趋势,是我们复习备考时的重要参考资料.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要仔细练习近五年的高考题目,以便查漏补缺,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练习中适应习题的演变,提高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熟悉解题方法,弄清解题思路.多做题还能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我们要坚信,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