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词汇—语法与功能”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衔接和连贯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苏珊珊

浅析语篇衔接和连贯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苏珊珊发布时间:2023-05-29T06:40:58.87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6期作者:苏珊珊[导读] 不论是英语学科的学习还是其他科目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真正理解题目中的含义,才能正确地解答问题。
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大意并找到文章主旨才是解题的关键,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可以积累一些常考的词汇内容,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有助于英语阅读的学习,同时对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对高中英语阅读的学习,可以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其他英语综合能力。
基于此,对语篇衔接和连贯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云南省镇雄县第一中学 657200摘要:不论是英语学科的学习还是其他科目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真正理解题目中的含义,才能正确地解答问题。
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大意并找到文章主旨才是解题的关键,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可以积累一些常考的词汇内容,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有助于英语阅读的学习,同时对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对高中英语阅读的学习,可以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其他英语综合能力。
基于此,对语篇衔接和连贯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语篇衔接与连贯;阅读教学引言教育的许多方面都在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发展,高中英语课程的新标准也对学生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发展学生语言技能的综合利用,通过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英语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阅读学习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言的充分理解离不开对阅读文本的正确理解,以后所有的英语学习技巧都应该以此为基础。
语境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境的理论包括话题的范围、描述的方式和描述的语调。
话题的范围指在这个段落或这个文章中主要描述哪些事情;描述的方式指在这篇文章中,它以哪个视角描述,比如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以陈述的方式描述,或者以主观的视角方式描述;描述的语调指在描述的过程中,该篇文章内容的整个基调是客观的、是喜欢的、还是悲伤的。
学生通过对整篇文章语境的把握,就能了解整篇文章大概的意思。
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往往是要求学生通过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理解来实现,却很少从英语语境的角度来训练学生理解文章。
如果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能准确地把握英语语境,学生就能对不太熟悉的字词进行猜测,对于整篇文章的架构进行把握,理解整篇文章的内涵。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了解语境的用法,就能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更深的理解。
一、针对语境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常常遇到的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觉得文章中有些词汇不认识,因而认为所遇到的不认识的词汇就会造成他们阅读的障碍。
有些学生在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时,会在第一时间去查工具书,在了解词汇的意思以后才继续往下阅读。
有些学生在阅读时没有足够的条件,比如在英语考试中无法查阅工具书,这时他们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办,部分学生甚至会认为如果有词句不认识就不能把整篇文章阅读下去。
有些学生在进行完形填空这类考题的阅读时,由于文章中的词句本来就有空缺,他们就把这些词句的空白当作阅读的障碍,认为它们是干涉自己阅读的大难题。
学生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或者空缺的词句就不愿意继续阅读,这将会影响他们阅读的效率,阻止他们阅读的进程。
鉴于以上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去理解文章。
我们知道,一篇文章有一个大概的意思,学生在第一遍阅读时,要快速浏览整篇文章的内容,必须对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根据阅读的要求进行局部的理解。
学生只有学会从整体到局部的理解技巧,才能自己推断出生词、难句的意思。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高中英语牛津版Growing pains 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以下一段内容:There is no doubt that happiness is the most precious thing in the world.Without it,life will be empty and meaningless.If you wish to know how to get happiness,you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two points.Firstly,health is the secret of happiness (the key to happiness).Only a strong man can enjoy the pleasure of life.Secondly,happiness consists in contentment.A man who is dissatisfied with his present condition is always in distress.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完整段的文章,让学生大致说明整段文章是什么内容,学生即使不理解一些词汇的意思,也要把整篇文章先阅读下去。
图词归纳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图词归纳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英语阅读是中学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英语活动均是以它为基础进行开展。
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学习资源、考试压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学生过于重视语言知识而忽视了阅读技能和策略的培养。
使得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基于此,本文从高二年级的英语阅读教学实际出发,对图词归纳模式的定义及其特点进行了初步的论述,并就其如何在促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为后续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图词归纳模式;英语阅读;高中英语教学图词归纳模式是一种面向探究的语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词汇表达、句子表达和结构表达的能力,与此同时,图词归纳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归纳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基础词汇。
因此,本文结合高二英语的阅读教学实践,探讨了图词归纳模式的定义及其特点,并就其如何在促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图词归纳模式的介绍(一)图词归纳模式的定义图词归纳模式(picture—record model)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伯特·西蒙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基于脑科学的词汇学习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习者在理解词汇时,不是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理解单词,而是用已有知识背景中的词汇来建构新知识。
图词归纳模式把认知过程看作是一个由表征到加工再到重组的过程,其中表征就是指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picture),加工指的是在阅读材料中有意识地获取新信息并与其已有图式进行匹配、对比、辨别等,重组指对图式结构进行重新组织从而实现新旧信息之间的联系。
(二)图词归纳模式的特点(1)图式是在阅读中建构的。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也是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知过程。
图式就是在阅读中建立起来的,它既不是对词汇意义和文章内容的简单再现,也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和机械背诵。
图式必须与作者有密切联系,只有建立了图式才能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
多元读写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多元读写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 引言1.1 多元读写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多元读写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词汇和语法教学中有所应用,在听说训练中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多元读写模式的运用,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接触和理解英语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多元读写模式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多元读写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进一步探讨多元读写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教学实践提供更深入的参考。
1.2 多元读写模式的定义多元读写模式是指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阅读和写作活动。
这种模式包括但不限于传统的课堂讲解、阅读训练、作文指导,还包括了现代技术的运用,比如使用电子书、网络资源等。
通过多元读写模式的运用,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多元读写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来提升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来扩展词汇量,理解句型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他们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多元读写模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去。
多元读写模式的运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通过不断尝试和实践多元读写模式,我们可以发现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元读写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和扩展。
多元读写模式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夏杨露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23年第02期摘要:现阶段,各学科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高中英语教学也是如此。
阅读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利用阅读来创设新的教学活动,如何通过阅读强化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引发学生主动探索,成为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师关注的重点。
本文探究了“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试图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去批判地思考,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英语语言的积累,以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与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教学;英语教学;“阅读圈”;新课改;核心素养作者简介:夏杨露,贵州省兴义市第八中学。
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浸润其中才能够实现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营造良好英语学习环境的实践探索中,阅读是重要的环节。
“阅读圈”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受到了高中英语教师的广泛关注。
“阅读圈”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以合作的形式,从多个角度积极思考,以出题者的思维去辩证地分析阅读内容。
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考能力,也能够使学生在大胆讲述自己独特见解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
因此,高中英语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去探索“阅读圈”模式的应用路径,在助力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提升的同时,推动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一)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阅读圈”模式作为一种新兴教学形式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现阶段的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师生地位的转换,更加注重师生关系的融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成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阅读圈”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探讨和交流,学生在合作探讨中能够大胆地讲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英语复习教学研究

91Crazy English Teachers摘 要:在高三的英语教学中,不应该只是为了应付高考一味地进行题海战术,而是应该考虑如何通过英语复习,在提高成绩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首先对高三英语学习的背景进行了简单描述,并对这一阶段的英语课堂存在的现象进行了简单的列举,最后对当前情况下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英语学习的方法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对高三的英语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无论是在高考中还是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新课程;高三英语;复习教学1.前言加从容的态度应对高考。
2.背景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英语疯狂英语·教学版2017年(4月号)始教育学生一切以高考为准,尤其是在步入高三之后,所有师生在学校的活动都离不开“高考”二字,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学生长期处在紧张的环境之中,很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三的学习主要是以补足之前学习的漏洞为主,借此获取更高的分数,但是这一过程中只是单纯的以应付高考为目的的话,最终培养出的学生并不是全方位发展的人才,甚至会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这与新课程的要求完全不符。
要想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培养学生,就要保证在不同的阶段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技能,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
4.新课程背景下高三英语的复习方法在进行高三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要将相关内容分为词汇、语法、阅读、写作和综合能力等几项进行训练,让学生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可以真正理解相关内容,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
下面就这几项内容的具体操作方式进行说明。
(1)语法部分是英语学习中的另一项基础内容,通过对历年考题的分析,在语法部分的试题中,没有太多超纲的内容,所以只要学生掌握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基本内容就可以保证在这一部分不会失分,在写作上运用一些高级的语法知识,也会给自己的作文增色不少;但是要注意,不能忽视一些运用较少的语法知识,从而避免因为没有复习到相关内容,在考试中出现失误。
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陈磊来源:《启迪与智慧·下半月》2023年第09期摘要:文章探讨了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阅读圈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发展,分析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其次,详细阐述了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程设计、具体应用及评价方法,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阅读圈模式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积极影响。
最后,总结了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阅读圈模式;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程设计英语阅读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和难点之一,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和英语口语、写作、听力等技能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面临着学生阅读兴趣不足、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资源不丰富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针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阅读圈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备受关注。
它能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阅读内容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文章旨在探讨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整理出阅读圈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方法,探究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效果,验证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 阅读圈模式的理论基础1.1阅读圈模式的定义及发展阅读圈模式是一种基于小组讨论的阅读教学模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深入理解、思辨和创新。
阅读圈模式发展历程包括:最初的基础阅读协同学习小组法、后来的基础阅读小组法和最终的阅读圈模式。
它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
1.2阅读圈模式的原则及步骤阅读圈模式的原则包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小组合作,共同讨论;注重阅读策略,促进思考;多样化教学,个性化辅导。
阅读圈模式的步骤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阅读前的准备阶段。
教师提前向学生介绍阅读材料的背景、主题、作者等信息,引导学生了解并提出自己的问题与看法,为小组讨论做准备。
PWP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PWP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作者:李华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8年第11期摘要:PWP教学模式是英语阅读中最常用的教学模式,也是实效性很好的一种阅读模式,在阅读中正确使用该方法,对英语阅读教学来说尤为重要。
关键词:PWP教学模式 ; 英语阅读教学阅读不仅是英语学习的主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英语技能的一把标尺。
PWP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PWP教学模式简述PWP为Pre-learning(学习前)、 While-learning(学习中)、 Post-learning(学习后)的缩写。
PWP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划分为这三个阶段,这就是PWP教学模式。
1.Pre-learning(学习前)学习前活动是指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前的准备活动,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预测,给学生讲授与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并结合语境讲授新单词,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排除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语言和文化障碍。
2.While-learning(学习中)学习中活动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其主要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学生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①能够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②根据材料上下文或者语境猜出生词意思;③能够理解文章材料较深层次的含义;④能够借助阅读技巧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要在语境中感受和学习更多词汇,掌握语法知识,提高翻译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阅读技巧,训练阅读策略,掌握文章结构、信息,体察作者所持的态度和情感。
3.Post-learning(学习后)学习后活动的设计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开展评论、讨论或复述课文等,如分析作者的态度和态度、针对文章某个有争论的问题讨论等。
师生还可以针对某一话题展开讨论和辩论,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技能和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材料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G622 单位代码:10231 学 号:52011051
“话题—词汇—语法与功能”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学科专业:学科教学(英语) 研究方向:英 语 作者姓名:杨 柳 指导教师:毛海燕 教授
哈尔滨师范大学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万方数据 中图分类号:G622 单位代码:10231 学 号:52011051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话题—词汇—语法与功能”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硕士研究生 :杨 柳 导师 :毛海燕 教授 学科专业 :英 语 答辩日期 :2014年11月 授予学位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
万方数据 A Thesis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APPLICATION OF THE “TOPIC—VOCABULARY—GRAMMAR & FUNCTION” MODE IN SENIOR HIGH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Candidate : Yang Liu
Supervisor : Professor Mao Hai Yan
Speciality : Subject Teaching (English)
Date of Defence : November,2014
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万方数据目 录 - I -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I
第一章 引 言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本选题的研究对象、目的和研究意义 ............................................................... 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3 2.1 国外研究现状 ....................................................................................................... 3 2.2 国内研究现状 ....................................................................................................... 5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7 3.1阅读理论概述 ........................................................................................................ 7 3.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7 3.2基础知识构建模式与阅读教学 .......................................................................... 10 3.2.1基础知识构建模式 ........................................................................................ 10 3.2.2语言基础知识构建模式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 11 3.2.3.语言知识构建模式与阅读技能的密切关系 ................................................ 12 第四章 新课程背下高中英语阅读现状···················································· 14 4.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现状调查 .............................................................. 14 4.2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现状分析 .............................................................. 15 4.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模式研究与应用 ...................................... 16 第五章 新课程背景下“话题—词汇—语法与功能”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施 ······················································································ 19 5.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话题—词汇—语法与功能”模式进行阅读教学的可行性 ....................................................................................... 19 5.1.1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 19 5.1.2阅读模式对阅读技能的影响 ........................................................................ 20 5.1.3“话题—词汇—语法与功能”语言知识网络体系和阅读技能的相互作用 ................................................................................................................... 21
万方数据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II - 5.2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中“话题—词汇—语法与功能”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 21 5.2.1钻研新的阅读教学理论与方法逐步提高专业素质 .................................... 21 5.2.2模块教学中科学构建“话题—词汇—语法与功能”语言知识网络体系 ..... 22 5.2.3“话题—词汇—语法与功能”语言知识网络构建与阅读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 23 5.2.4高三总复习中复习模式的借鉴与改进 ........................................................ 23 第六章 运用“话题—词汇—语法与功能”模式构建语言知识网络体系进行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 25 6.1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 25 6.1.1阅读案例设计思路举例 ................................................................................ 25 6.1.2阅读案例分析及过程展示 ............................................................................ 26 6.2实施过程中突显出的问题 .................................................................................. 27 6.2.1反思过程 ........................................................................................................ 27 6.2.2提出问题 ........................................................................................................ 28 参考文献 ··························································································· 2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31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授权使用声明 ································· 32 致 谢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