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

合集下载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导语】中国诗起源于先秦,⿍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于宋代。

在中华⽂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诗词是阐述⼼灵的⽂学艺术,⽽且诗词在语⽂教材中也是很重要的⼀门课程。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欢迎阅读!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静夜思》 《静夜思》 唐代:李⽩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刹那间所产⽣的错觉。

⼀个独处他乡的⼈,⽩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到夜深⼈静的时候,⼼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明之夜,更何况是⽉⾊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动地表达了诗⼈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光误作铺在地⾯的浓霜。

⽽“霜”字⽤得更妙,既形容了⽉光的皎洁,⼜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凝望着⽉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的照耀下。

于是⾃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动作描画出诗⼈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草⼀⽊,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不在思念之中。

⼀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华美的辞藻;它只是⽤叙述的语⽓,写远客思乡之情,然⽽它却意味深长,耐⼈寻味,千百年来,如此⼴泛地吸引着读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钱塘湖春⾏》 《钱塘湖春⾏》 唐代:⽩居易 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诗词鉴赏: 这是⼀⾸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古诗文诗词鉴赏(全)

古诗文诗词鉴赏(全)

古诗文诗词鉴赏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清平乐·春晚原文、翻译及赏析(王安国)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宋代·王安国《清平乐·春晚》译文怎么都无法将春天留住,白白地让黄莺唱个不停。

昨夜一场风雨的侵凌,让这满地都是脏污的凋落残花。

小怜姑娘刚刚弹起琵琶,拂晓她思绪万千萦绕天庭。

随风飘扬的杨絮是那样的自由自在,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

注释清平乐(yuè):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宫锦:宫廷监制并特有的锦缎。

这里喻指落花。

“满地”“昨夜”二句:应作倒装理解。

小怜:北齐后主淑妃冯小怜,善弹琵琶。

这里借指弹琵琶的歌女。

杨花:一作“梨花”。

赏析此词上片以倒装句式描绘暮春萧条的景色,抒写的花的春的宵意,表达了作者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惆怅宵怀;下片抒写暮春伤逝念远的幽怨,以暮春纷飞的杨花不肯飞入权贵人家的人堂朱户,表达了作者不亲权贵的品就。

全词宵景交融,清新婉丽,曲折多致,笔法精妙,堪称伤春词中的佳作。

古来伤春愁秋的诗词多得不可胜数。

这类被人嚼烂了的题材,却是历代不乏佳篇,非但不使人来到老一套,相反,永远有新鲜之来。

王安国这首《清平乐》就是这样的好词。

词题为《春晚》,顾名思义是写残春景象。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作者一起笔就写由于“昨夜雨疏风骤”,南园已满地残红了。

词人面对这万花凋谢的景象,自然不胜伤来。

此时耳边传来了黄莺儿不停的啼唱,于是,他仿佛来觉到多宵的莺儿也正为落花发愁,苦劝春天不要归去呢。

中国古诗词赏析

中国古诗词赏析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诗词的赏析:1.《静夜思》-李白《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的目光落在一轮明月上,明月的光辉洒在床前,宛如地上的霜。

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抬头仰望明月,又不禁低头沉思故乡的亲人和风景,进一步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离乡背井之人的思乡之情,被誉为千古绝唱。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将白日的辉煌和黄河的奔腾汇入大海的宏伟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了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气势磅礴,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叹和对生命的热爱。

3.《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一首词。

词的上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描绘了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场景,表现出牛郎织女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相会的美好情感。

下片“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则表现出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时的浪漫和幸福。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赞美和追求。

4.《江雪》-柳宗元《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了一个寂静、荒凉的雪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威力和严寒。

后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表现出一位老翁在雪中独自垂钓的孤独形象,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整首诗意境高远,寓意深刻,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体现了作者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境界。

以上是中国古诗词中的几篇经典作品,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思想、艺术和情感价值。

古代诗词经典名句赏析

古代诗词经典名句赏析

古代诗词经典名句赏析诗词名句鉴赏古诗词名句经典加赏析01.励学篇宋·赵恒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经典评析〗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02.集杭州俗语诗清·黄增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经典评析〗有缘千里来相会是经典名句,形容两个有缘分的人,不管相隔多远,都会相遇的。

最早出自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4出:“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03.题桃花扇传奇清·陈于王玉树歌残迹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

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经典评析〗诗人有感于短命昏君朱由崧重蹈南朝陈后主覆辙的历史,激愤难抑,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怀古名篇。

04.杂感清·黄景仁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经典评析〗“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是该诗的名句,道出了古往今来读书人的辛酸,此句在自嘲的同时,亦寄寓了极大的悲愤力量。

现在多用来形容虽有满腹学问,可惜有志难伸的困境。

05.夜坐·其二清·龚自珍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经典评析〗所谓“美人如玉”,即用秦女弄玉吹箫引凤的典故,象征着诗人为艺术锲而不舍的审美追求;所谓“剑如虹”,即用荆轲入秦的典故,象征着诗人为祖国不惜献身的伟大襟怀。

[注]砉然【xrán】:砉然是属于象声词,多形容破裂声、折断声、开启声、高呼声。

06.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贞白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精选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10首】

精选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10首】

精选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10首】1.精选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登高杜甫〔唐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最后,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回到诗人个人身上。

颈联如是说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

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

著名的古诗及赏析

著名的古诗及赏析

著名的古诗及赏析导语:我国的古诗非常多,那你都知道哪些著名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著名的古诗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著名的古诗及赏析101、《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点评赏析】《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

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

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

《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02、《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赏析】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古诗词信任大家读过不少,古诗词文字精致,朗朗上口,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很简单被吸引,古诗词也是孩子学习语言,练习背诵的必备方法。

以下是我整理的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篇1)梅花王安石〔宋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暗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行名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亦是以梅花的顽强和高洁品行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困难环境中依旧能坚持操守、主见正义的人。

全诗语言朴实,写得则特别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

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照旧坚持自己的主见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势,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旧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

“独自”,语意刚毅,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照旧矗立不倒。

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擅长发觉。

“不是雪”,不说梅花,而说梅花的雪白可见。

意谓远远望去非常纯洁雪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行名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立在偏僻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寒冷悄悄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暗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篇2)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好像没有什么浅显、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季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山泉 作者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 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作者储光羲以写田园山 水诗著称,其诗多描绘农家生活、田园风光,抒写 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 《咏山泉》可谓诗人吟咏山水的著名诗作。 作为一 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此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 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 自然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赏析: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 天宝五载(746)或六载(747)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主要就是从这方面来落 笔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 当代。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 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钦仰。这不仅表达 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 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 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 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 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 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 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赏析: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 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 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 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 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 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 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 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 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 “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 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 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 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 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 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 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 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