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镇惠丰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_2
三年级小学音乐课教案

三年级小学音乐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能够辨认和演唱常见的儿童歌曲。
3. 掌握简单的音乐节奏和节拍。
4. 发展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5.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介绍音乐的概念和要素:音高、音调、节奏、节拍等。
2. 研究常见的儿童歌曲,如《小星星》、《两只老虎》等。
3. 练歌曲的演唱和节奏打击。
4. 进行简单的音乐游戏和互动活动。
5. 听音乐欣赏,并讨论感受和想法。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乐器或播放音乐开启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介绍音乐的概念和要素,并进行简单的示范和讲解。
3. 研究儿童歌曲:引导学生跟随歌曲的旋律唱歌,并指导他们掌握歌曲的节奏。
4. 练节奏打击: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或身体动作,让学生按照指定的节拍进行打击。
5. 进行音乐游戏和互动活动:例如模仿动物的叫声、用乐器演奏简单的旋律等。
6. 听音乐欣赏:播放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并讨论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7. 总结:回顾研究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是否能准确辨认和演唱儿童歌曲。
3. 考察学生是否能按照指定的节拍进行节奏打击。
4. 评估学生在音乐游戏和互动活动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5. 收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感受和想法。
五、教学资源1. 儿童歌曲录音或视频。
2. 打击乐器或身体动作指导。
3. 音乐游戏和互动活动的素材。
六、教学延伸1. 继续研究更多的儿童歌曲和音乐节拍。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创作自己的简单音乐作品。
3. 探索传统和民族音乐,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风格和俗。
以上为三年级小学音乐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如有需要进一步的教学支持,请随时告知。
三年级音乐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给学生的童年生活注入了爱,学会感恩。
使同学感受到家庭生活充满了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生活态度。
通过唱歌教学训练学生的合唱能力,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感受4/4拍和3/4拍歌曲的不同,在欣赏教学过程中,练习听辨乐曲的情绪,记忆乐曲的主题,从而提高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
创编律动等音乐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具体要求: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2、学习歌曲《小船》,《可爱的家》。
3、通过欣赏《内依巴河》和《布娃娃》,掌握乐曲的情绪,并能够随音乐表演。
4、掌握3/4拍的节奏和强弱。
教学重难点: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听辨乐曲的情绪、记忆乐曲的主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尽情的享受可爱的家的生活情调,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热爱美好的生活。
课时安排1、《小船》1课时2、欣赏《内依巴河》1课时3、《可爱的家》1课时4、欣赏《布娃娃》1课时学科音乐备课人盛丽累计课时数 5课题《小船》所用课时数 1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3、培养学生喜欢唱歌,用自己独特的嗓音表现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歌曲《小船》,认识全音符难点: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和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带教学过程教师引领组织学生学习训练个性设计一、导入:(播放《小小的船》歌曲录音)。
二、教唱歌曲1、分别听歌曲《小小的船》和《小船》第一段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1)复习3/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引导学生学习4/4一、学生听音乐做律动,自由表现1、学生认真聆听(1)学生手口同时表达3/4拍的节奏和强弱规律学生听讲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2)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手打开;第三拍拍腿;第四拍手打开。
东兴镇惠丰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教案名称】:搞笑唱歌,快乐成长【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搞笑唱歌》,了解歌曲中的节奏和音调;2.通过唱歌和拍手敲打身体,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音乐节奏感;3.通过全班合唱以及小组分角色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自信心,展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教学内容】:1.歌曲欣赏:《搞笑唱歌》;2.歌曲表演:全班合唱和小组分角色演唱;3.音乐感受:拍手敲打身体。
【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2.字卡:“搞笑唱歌";3.学生凳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搞笑唱歌》,并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歌《搞笑唱歌》。
二、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将字卡上的歌曲名称“搞笑唱歌”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认识歌曲名称;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并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唱;3.教师进行歌曲整体唱,学生能跟上节奏和音调为止。
三、表演分组(1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角色,如主唱、合音、伴舞等;2.播放歌曲伴奏,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和练习;3.学生根据角色进行分组演唱。
四、表演展示(20分钟)1.各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全班一起欣赏;2.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评价和点评;3.学生自评和互评。
五、教师评价与总结(5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2.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音乐学习内容和收获;3.展示学生的作品和表演,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延伸】:1.学校音乐节、文艺汇演等场合,学生可进行表演;2.学生可自行创作歌曲或编排舞蹈,进行更多的音乐表演活动;3.学生可在课后、周末等时间自主练习和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音乐教学,学生能够学会一首简单的歌曲《搞笑唱歌》,并能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合作完成表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现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自主创作和演绎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元素: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等。
2.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感性认识音乐的美。
3.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表演欣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1.启发式探究法:通过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和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升华自己的音乐素养。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去感知、领悟、理解、记忆南音乐,以情感教学为重点,倡导以情感为纽带,整合音乐元素,优化学习结果。
3.多媒体教学法:引用多媒体技术,直观生动地展现音乐元素及其表现形式,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和趣味性。
三、教学内容1.旋律(1)旋律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
(2)旋律的分析和演唱技巧。
(3)通过唱歌会、诗朗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演唱表现力。
2.节奏(1)节奏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
(2)节奏与身体动作的结合。
(3)通过打拍子、齐唱、跳舞等方式,调动学生的节奏感和舞蹈兴趣。
3.和声(1)和声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
(2)和声与旋律的关系。
(3)通过相互合唱、和声编唱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和声感。
4.音色(1)音色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
(2)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3)通过听音乐、欣赏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过程1.预热(5分钟)让学生伸展、活动身体,以放松身心,为学习音乐课程做好准备。
2.音乐元素探究(30分钟)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等音乐元素,了解其表现形式和作用。
3.唱歌技巧训练(20分钟)通过讲解、示范和指导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发声、呼吸和咬字等技巧,拓展音域和提高演唱水平。
4.合唱训练(25分钟)通过唱歌会、编唱、集体合唱等形式,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和和声感。
5.齐唱、跳舞(20分钟)通过打鼓、跳舞、齐唱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身体与节奏的结合,锻炼音乐节奏感和表演能力。
三年级小学生音乐教案

三年级小学生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感受音乐的韵律和美感,培养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名、音高、节奏等。
2. 学习唱歌技巧,如呼吸、发音、节奏等。
3. 学习音乐欣赏,通过聆听和分析,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游戏、故事、图片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分组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3. 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唱歌、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音乐技能。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音乐技能的掌握程度,如音准、节奏、唱歌技巧等。
3. 音乐欣赏的能力,如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评价。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名、音高、节奏等。
2. 第二周:学习唱歌技巧,如呼吸、发音、节奏等。
3. 第三周:学习音乐欣赏,通过聆听和分析,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
4. 第四周: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如唱歌、演奏等。
5. 第五周:进行音乐比赛,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音乐课程标准》指定教材,三年级用书。
2. 乐器:钢琴、吉他、鼓等。
3. 音响设备:音响、麦克风、耳机等。
4. 教学辅助材料:乐谱、图片、卡片等。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音乐相关图片、海报等,营造音乐氛围。
2. 音响设备:保证音响效果良好,让学生清晰地听到音乐。
3. 乐器摆放:乐器整齐摆放,方便学生取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如音名、音高、节奏等。
2. 第二单元:学习唱歌技巧,如呼吸、发音、节奏等。
3. 第三单元:学习音乐欣赏,通过聆听和分析,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
4. 第四单元: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如唱歌、演奏等。
5. 第五单元:进行音乐比赛,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三年级小学生音乐教案(精选11篇)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三年级小学生音乐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如下是作者小编醉清风给大伙儿找到的11篇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范文篇一教学目标:1、能用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们爱老师》,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2、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拍特点和音乐旋律有相同和不同;3、能独立而自信地背唱歌曲,并能自编动作与同学全作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拍特点和音乐旋律有相同和不同并能自编动作与同学全作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拍特点和音乐旋律有相同和不同教学设计:1、将第7页“动脑筋”栏目中的第2、3、4题作为学业习新歌的导入,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了解的教师节的有关知识以及打算如何表达对老师的敬意等,并请每位同学说一句献给老师的话。
2、为了让学生先熟悉歌曲旋律,在学唱歌词前可将歌曲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听、做、画、想、诵的活动过程中聆听和熟悉歌曲旋律。
如:(1)听音乐自由地做三拍子律动;(2)听音乐即兴为老师画一张教师节的贺卡或做一朵红花;(3)听音乐完成第三页“想想”栏目的要求:感受歌曲中音乐的相同和不同,选择其中的一幅图案(一幅);(4)在歌曲的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等。
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具体方法能:跟录音完整听唱、听录音轻声默唱、听老师范唱学生跟唱、分句跟琴模唱、用暗示听唱法:法老师唱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唱熟后交换等等。
4、学会歌曲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按“强弱弱”的规律尝试用跺脚和拍手、拍脚、拍肩的方法为歌曲伴奏。
如:拍手O╳╳|O╳╳|跺脚╳OO|╳OO|在模仿的基础上,再由学生自编一些拍击方法为自己的歌声助兴,如可尝试将拍手变拍腿或拍肩等。
5、让学生自己选择表演的方法,参与歌曲的演唱和表演。
如:演唱、动作表演、节奏乐器伴奏、画画、朗诵歌词等,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年级小学生音乐教案

三年级小学生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节奏、音色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音高教学重点:了解音高的基本概念,区分音的高低。
教学难点:音高的准确识别和演唱。
2. 第二课时:认识节奏教学重点:了解节奏的基本概念,区分节奏的快慢。
教学难点:节奏的准确敲击和演唱。
3. 第三课时:音色认知教学重点:了解音色的基本概念,区分不同乐器的音色。
教学难点:音色的准确辨别和演唱。
4. 第四课时:唱歌练习教学重点:学会一首简单的歌曲,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教学难点:歌曲的音准、节奏和音色的掌握。
5. 第五课时:音乐游戏教学重点:通过音乐游戏,巩固所学音乐知识。
教学难点:游戏中音高、节奏和音色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如讲解、示范、练习、小组讨论等。
2. 利用图片、乐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音准、节奏、音色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3. 音乐游戏:考察学生在游戏中的协作能力、创造力等。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认识音高2. 第二周:认识节奏3. 第三周:音色认知4. 第四周:唱歌练习5. 第五周:音乐游戏六、第六课时:音乐欣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2. 引导学生体验不同音乐风格,培养多元化的音乐审美。
教学内容:1. 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古典、流行、民族等。
2. 学习简单的音乐分析方法,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教学方法:1. 采用聆听、讨论、分析等教学方式。
2.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聆听体验。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聆听态度、参与程度等。
小学三年级音乐课程教案范例详解

小学三年级音乐课程教案范例详解音乐课程是小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音乐的学习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细胞,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因此,小学三年级音乐课程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解读小学三年级音乐课程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它包含着我们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所期望达到的成果和目标。
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和掌握乐理知识;2.掌握唱歌基本技巧和嗓音发声的注意事项;3.学会欣赏音乐作品,提升音乐素质,培养审美情感;4.学会打击乐器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本次教学所要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和技能点,包括唱歌、乐理、乐器演奏和音乐欣赏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小学三年级音乐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1.基本乐理知识:包括基本的音高、节奏、速度等知识。
2.唱歌技巧:了解歌曲的曲调,掌握正确的音唱法和发声技巧。
3.打击乐器演奏技巧:学会如何使用乐器,掌握基本的鼓和锣的演奏技巧。
4.音乐欣赏:通过有趣的音乐欣赏课程,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教学步骤针对以上提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们需要有一套逐步把学生带入左右的教学步骤。
以下是针对小学三年级音乐课程教学的具体教学步骤:1.第一部分:音乐欣赏在教学开始之前,首先通过音乐欣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可以选择多种类型的音乐,比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来进行音乐欣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音乐。
2.第二部分:唱歌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唱一首简单的儿歌。
在唱歌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唱歌技巧。
如果有学生唱歌不准或没节奏,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纠正。
3.第三部分:乐器演奏在乐器演奏方面,可以让学生一起敲打鼓、锣等乐器。
老师需要对每一个学生演奏的技巧进行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音乐这门艺术的神奇之处。
4.第四部分:音乐欣赏在第四部分中,可以让学生欣赏一段音乐作品,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唱《唱着跳着走近你》
2、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感受《迎宾曲》
1、播放《步步高》(广东音乐)片段,请学生说出曲名。
2、师: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来自何处?
播放《迎宾曲》,指名回答,说出理由
再次听赏,感受两首乐曲之间的联系,
7、续编旋律
1=C 2/4
6 6 1 2 | 3 5 3 2 | 3 — | 3 — |
6 6 1 2 | | | ||
三、欣赏陕北民歌——《革命将士出征歌》、《蓝花花》
1、师:唱完了山西民歌,我们再来看看陕西。陕西位于我国中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抗日根据地——陕甘宁根据地就在那里。下面,我们欣赏一首重新填词的陕北民歌《革命将士出征歌》。
6、播放《中国花鼓》和《爱之喜》主题旋律,指名回答。
7、完整欣赏《中国花鼓》,完成P6听一听,连一连,理解音乐内容。
8、过渡:说到我国与世界的交流,最早恐怕要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朝。(播放《丝绸之路》)汉朝时,我国的丝绸出口到古罗马,从当时的汉朝首都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穿越戈壁、墩煌的茫茫大漠,途径印度等14个国家,最终到达地中海沿岸的古罗马,这条长达13000多公里的路途,历史上称“丝绸之路”。
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北方音乐的风格特点。
完成P21/连线。
教学
反思
第二课《革命将士出征歌》
教学内容:
1、听:《掏洋芋》(山西民歌)、《蓝花花》
2、唱:《革命将士出征歌》(陕北民歌)
3、我的创造:续编旋律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
第一单元七彩桥
第一课《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内容:
1、听:《迎宾曲》
2、唱《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
1、从《迎宾曲》、《步步高》中,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情景,感受作品的象征意义;
2、通过学唱《唱着跳着走近你》,感受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音乐创作的影响,理解音乐艺术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有一句话这样说:音乐无国界。还有一句这样说: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其实,要我们说:音乐是一座桥,一座超越时间、空间,让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认识、相互交流,拉近距离,增进友谊的桥。
三、学唱《唱着跳着走近你》
1、欣赏《唱着跳着走近你》,感受歌曲的热烈欢快。
2、读歌词
3、听唱法学唱歌曲
4、完整的演唱
自读P2介绍,了解《迎宾曲》的创作背景。
3、师过渡:假如你是个没有到过广东,不了解广东的外国商人,听了刚才的两首音乐作品,你还对广东一无所知吗?广东给留下什么印象?指名说。
师:而这所有的印象都来源于音乐,此时此刻,音乐仿佛成为了一座桥梁,一座广东与“外界”相互交流的桥梁,一座中国与世界相互交流的桥梁。
教学
反思
第三单元北国豪情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唱:《对花》(河北民歌)
2、听:《山村来了售货员》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了解民族乐器——唢呐。能够凭借标题,感受音乐形象,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2、学唱河北民歌《对花》,感受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快乐,巩固学生对民歌形成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能够区分北方小调与南方小调的不同风格。
*印度尼西亚音乐
《佳美兰》:佳美兰意思是“敲击”,现在指打击乐器为主的乐队,历史悠久,传播广泛。感受乐曲欢乐的气氛。
《我的小花园》:感受印尼儿童活泼可爱的形象。
拓展欣赏《恰利利恰利》
*马来西亚
《哈罗哈罗》:感受马来人民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
*孟加拉音乐
《脚铃舞曲》:通过律动了解脚铃舞的轻盈、潇洒
*泰国
《故乡恋情》:通过感受音乐沉着稳健、详和安定的风格,了解“千佛之国”的泰国
3、出示《送别》歌词,师:这就是教育家李叔同为刚才的这首美国歌曲,创作的新歌词。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觉得词和曲是否相融?
4、完整欣赏《送别》,轻声跟唱,感受歌曲的意境。
5、过渡:1923年,奥地利作曲家克莱斯勒到东方演出,先后访问了中国、朝鲜、日本等亚洲国家。异国的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国后,他创作了小提琴独奏曲《中国花鼓》。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两首克莱斯勒的作品,来猜一猜哪一首是《中国花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授歌曲《唱得幸福满山坡》
1、(课件出示丰收的场景),提问:你看到怎样的景象?想象此时此刻农民们的心情怎样?
2、听歌曲范唱,熟悉歌词
3、学唱歌曲,重点练习切分音和后倚音。
完整演唱,表达出农民们的喜悦之情。
三、欣赏《跑旱船》
1、过渡:欢庆丰收、欢庆节日的时候,民间会有哪些民俗习惯?
3、初听歌曲,区分衬词,说说歌曲演唱的内容。
4、复听歌曲,跟读念白部分,轻唱歌词,感受歌曲的诙谐风趣,富有生活气息。
5、分声部演唱
6、分析歌谱
听旋律,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4个)
观察歌曲前2乐句的开头部分,有什么发现?(开头部分相同)
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怎么样?(完全相同)
歌曲的结束音在哪个音上?(la)开始音呢?(还是la)
2、初听歌曲,提问:
歌曲的速度怎样?(进行曲速度)
歌曲的情绪如何?(威武雄壮的)
3、复听歌曲,跟着唱
4、过渡:接下来,我们去认识一位陕西姑娘——蓝花花,了解一下,在她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5、初听歌曲《蓝花花》,了解歌曲主要内容。
6、熟悉歌曲主旋律,跟唱
7、欣赏钢琴变奏曲《蓝花花》,听一听主旋律出现了几次?
3、通过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抒发“共同妆扮地球母亲”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采集与分享:音乐桥——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1、师: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音乐一直是我国与世界交流的桥梁,,在近现代的文化交流活动中,更是不可替代的媒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外音乐文化都有哪些交流?
2、熟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歌、乐曲主题,体会他们鲜明的民族特点,能轻唱。
教学重、难点:
1、体验亚洲各地音乐的不同风格
2、熟悉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主题旋律
教学准备:PPT、CD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音乐欣赏,情绪体验:
1、音乐游戏——听赏竞答:
课件出示图片、音乐,请学生猜猜国家名称、风景名称、作品名称。
师:了解了音乐形象,我们下面来看看音乐情绪。这首乐曲有3个段落,3段节奏有很大变化,请同学们边听边将乐曲的7个内容分成3段。
完整欣赏乐曲,师生讨论,归纳。
(课件板书)
赶路——吆喝——山谷回声——山村活跃——选购——告别——继续前进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3、师小结:《山村》是一首唢呐独奏曲。
三、学唱《对花》
教学内容:
1、听:日本民歌——《樱花谣》、朝鲜民歌——《清津浦船歌》、《苹果丰收》
2、印度尼西亚音乐——《佳美兰》、《我的小花园》
马来西亚——《哈罗哈罗》
孟加拉民间音乐——《脚铃舞曲》
泰国——《故乡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创造等音乐活动,接触日本、朝鲜、泰国、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借助音乐作品了解各国民族风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
1、认识民族乐器——唢呐
(课件出示):民族乐器——笛子、箫,说出乐器的名称,
(再出示)唢呐
师:你认识这件乐器吗?你在什么场合见过这件乐器?
这件乐器叫唢呐,也叫“喇叭”、“大吹”,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常见吹管乐器。民间遇到喜庆、热闹的事情时,常会吹奏。
5、多形式演唱
四、课堂总结。
教学
反思
第二课《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内容:
1、采集与分享:音乐桥——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2、听:《送别》、《中国花鼓》、《丝绸之路》
3、唱《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了解当代中外重大音乐交流活动的史实,充分理解“音乐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的深刻内涵。
2、通过欣赏一组反映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作品,感受音乐超越语言、跨越国界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桥梁作用。在《中国花鼓》、《丝绸之路》、《送别》的欣赏中,感悟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及魅力,理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介绍:中国民乐走进金色大厅、三大男高音唱响紫禁城音乐会、歌剧《图兰朵》的顺利演出、芭蕾舞剧在中国的发展……
3、总结: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三、欣赏《中国花鼓》、《送别》、《丝绸之路》
1、师演奏《送别》旋律,师:这首乐曲你们熟悉吗?你感觉它的情绪风格怎样?
2、师:这首乐曲原本是一首美国歌曲,那么它是怎么来到中国的呢?这里我们要来了解一下“学堂乐歌”。
乐曲结尾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课堂总结:
连线
《蓝花花》山西民歌
《掏洋芋》河北民歌
《对花》陕北民歌(陕西北部)
教学
反思
第三课《唱得幸福满山坡》
教学内容:
1、唱:《唱得幸福满山坡》
2、听:《跑旱船》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唱得幸福满山坡》感受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之情,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
2、在欣赏《跑旱船》的过程中,尝试用秧歌步参与“跑旱船”的表演,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
(播放乐曲《山村》片段)你认为唢呐的音色怎样?
唢呐的音色高亢、粗犷。
2、听唢呐独奏曲《山村来了售货员》
(课件出示曲名),说说你对乐曲内容、情绪的猜测
师:乐曲内容分这7个部分,你能区分这7个部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