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史2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北大--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北大--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文学史(二)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门阀士族为了压制贵族,造成绝对王权,先秦时期君主们都提拔了不少自由平民和低级贵族参加到官僚政府机构。

春秋、战国之际,“竹帛下庶人”,列国诸侯更是大力提拔“士”作为官僚机构的骨干,世卿自此而坠。

两汉的所谓布衣卿相,也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

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致身通显。

他们不但授徒讲学,门生弟子千万,形成一种利益集团和社会力量;而且子孙往往绍继家学,也必然造成累世公卿的情况。

大家族在东汉时就已经逐渐出现了。

自东汉后期开始“选士而论族姓阀阅”了。

曹魏初期,实行九品官人法,州郡大小中正皆由当地著姓士族担任,九品的定评,自然操纵在他们的手中,于是官品的升降,大都凭借“世资”。

曹魏以后,世族势力更加发展。

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世居高位,是士大夫的领袖。

所谓门阀大族,就是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具有这些特征的家族。

东汉时期选士首先看族姓阀阅,所以门阀大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照例得到优先。

门阀大族是大地主中长期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阶层。

当政的外戚、宦官都要同他们联结、周旋。

门阀大族在本州、本郡的势力更具有垄断性,实际上统治了这些州郡。

汉末社会中的世家大族,魏晋时称为士族,影响很大,名士多出于这个阶层,或者在政治上与这个阶层结合在一起。

曹丕在尚未代汉称帝之前,采纳了九品中正制。

实行之初,士人品定之权掌握在政府的中正手里,中正采择舆论,按人才优劣评定品第高低,多少改变了东汉末年名士品评人伦、操纵选举的局面。

西晋时虽仍袭用九品中正制,但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评定者家世的封爵与官位,很少注意真正才能,不能起选择人才的作用,以致于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九品中正制反而成为巩固士族力量的工具。

在占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人口的基础上,后汉、曹魏以后世代高官而且世袭封爵的家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拥有特殊优越地位,形成门阀士族。

东晋一朝,门阀士族在政治上居主导地位。

山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要点及习题

山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要点及习题

一、名词解释1、文学自觉(名解、问答):文学的自觉始终贯穿整个魏晋南北朝,是指文学及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

它有三个标志: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帓尚实,诗赋欲丽);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

文学自觉的理论体系表现:由简单的文论向论著发展;由简单的批评现象的描述到理论的深化;一般、面上的描述到纵向源流的探索、历史挖掘(刘勰的《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体系,也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2、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包括了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这时的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在他们周围集中了王粲、刘祯等一批文学家。

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构成了“建安风骨”的文学风貌。

3、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这时的文坛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在他们周围集中了王粲、刘祯等一批文学家。

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4、建安文学的时代风貌:建安诗歌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生活,赋予浓厚的时代气息,形成了独特的慷慨悲壮的风格;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特点: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建安诗歌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5、正始之音/文学:正始文学是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主要代表是嵇康和阮籍。

建安之后,又有“正始之音”。

作品表现彷徨苦闷、对现实不满的心情,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的基本特点,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4)他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工于炼字用典,讲究语意老重。

(5)他的诗于苏诗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8.后山体:(1)这是陈师道的诗歌风格特征。

(2)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

(3)他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

(4)其诗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

9.简斋体:(1)即指陈与义的诗歌特征。

(2)陈与义先后学习黄庭坚、陈师道及杜甫的诗歌,自创以直致、浅语入诗。

(3)其创作风格重意境、重白描,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诗风。

10.诚斋体:(1)这是杨万里的诗歌特征。

(2)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采用白描手法写诗。

(3)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

(4)一改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

11.易安体:(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2)其词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流畅,音调优美。

(3)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

(4)其作词有倜傥的丈夫气,柔中有刚。

(5)她的艺术成就很高,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

12.稼轩体:(1)这是辛弃疾创立的词体。

(2)他很有才情,无论是婉约词还是豪放词,都是刚柔相济。

(3)喜议论好用典,是其显著特征。

(4)他的词是典型的英雄词,有报国豪情,也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13.樵歌体:(1)又叫“朱希真体”,是宋代词人朱敦儒的诗歌特征。

(2)其词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飘逸自然。

(3)在当时词坛能自成一家,开南宋隐逸词派之先河。

14.词源:(1)是宋代词人张炎的作品。

(2)他精通音律,于词学颇有心得。

(3)他在书中精研词的音律、作法,评论诸家得失,多有胜解,堪称宋代词论第一力作。

:诸宫调:15.诸宫调(1)是宋金元时期流行的一种说唱艺术。

(2)歌唱部分是用多种宫调的若干不同曲调组成,杂以说白,表演长篇故事。

(3)它的语言通俗生动,在艺术上超越了以往的各种说唱艺术,获得了人们的喜爱。

古文史二

古文史二

古文史二资料1、西昆体注重和模仿李商隐的诗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3、《吕天成》《曲品》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批评的专著,王冀德《曲律》为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南北曲源流。

4、阮大铖明代最著名的喜剧大师。

5、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其主要人物杜丽娘。

6、吴伟业有“一代诗史”之誉。

7、王士提出“神韵说”9、论述〈长生殿〉的艺术成就:〈长生殿〉在艺术上达到了戏曲史一座高峰,赢得了“千百年来曲中巨壁”的美誉。

(1)对创作素材的剪裁和提炼。

为了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作者对各种材料进行大胆的剪裁和提炼,从而更好表现主题,塑造人物。

(2)宏伟严密的结构艺术。

作者在表现情缘虚幻的的主题,组织排场相当严密周全。

用爱情与政治的矛盾来说明人生虚幻,设计了爱情与政治两条线索。

(3)优美抒情的曲词艺术艺术。

作者善于吸收唐诗宋词元曲的语言艺术营养,创造出生动活泼的而又充满诗意的戏剧语言。

10、论述《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1)以主要人物的爱情被换作为铺演情节的基点。

作者巧妙地以候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悲欢离合作为铺演全剧情节的基点,细针密线,环环相套。

(2)以典型道具作为贯穿全剧的主线,作者以候方域赠给李香君的诗扇作为全剧的贯穿线索。

(3)以中介人物作为联结正邪双方的纽带。

一边是正直而注重名节的复社文人,一边是卑鄙无耻的魏阉余孽;一边是候、李爱情,一边又是弘光王朝的政治闹剧。

11、简述《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1)作者为作品所规定的勾画出一个“理之必无”而“情之必有”的理想世界的题材和主题本身,决定了他必然采用充满理想色彩的艺术手法。

这就是作者在剧中使得炉火纯青的富于幻想的艺术构思。

(2)作者本人的抒情诗人气质,也为本剧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增色不少。

12、论述《西游记》浪漫主义精神。

《西游记》在艺术上最鲜明的特点是在奇幻思维基础上的幽默和诙谐风格,这就决定小说的基本笔法是奇笔和戏笔的圆熟运用和水乳交融。

奇笔是主要旋律,戏笔是巧妙的伴奏与和声,二者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形成了小说奇幻诙谐的美学风格,从而使作品极富烂漫主义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

我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一、文学概念1.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指我国文学史上自先秦时期至唐代末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的整体。

这一时期包含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等历史时期,包括了经典文学、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

古代文学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优美动人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被后人称颂不已。

2. 经典文学:经典文学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具有历史、经典、典故意义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被人们奉为经典,成为后人学习、传颂和崇拜的对象。

例如《诗经》、《楚辞》、《唐诗》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3. 诗歌:诗歌是古代文学中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指的是运用语言、韵律和意象等手段进行艺术表达的文学作品。

古代诗歌以其言简意赅、意境深远、音韵优美而备受推崇,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江城子》等都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

4. 散文:散文是古代文学中与诗歌齐名的文学表现形式,指的是用白描文字表达情感、描写景物和叙述故事的文学作品。

散文以其平实、真挚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赞誉。

鲁迅的《呐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都是我国古代散文的杰作。

5. 戏剧:戏剧是古代文学中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指的是通过表演、音乐和舞蹈等手段进行文学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形式。

我国古代戏剧以其丰富多彩的剧情、生动活泼的表演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被人们喜爱。

元曲《西厢记》、京剧《红楼梦》等都是我国古代戏剧的杰作。

二、文学流派1.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叶欧洲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主要倡导对现实社会的客观描写和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性和客观性,追求对社会现象、人物性格等的深入分析和揭示。

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唐宋诗人白居易、苏东坡等人的诗词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

2.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期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主张个性与情感的自由发挥和表达,追求超脱现实、理想化的艺术表现。

中国古代文学史 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 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2-2 名词解释】1.西昆体: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其特点是专从形式模拟李商隐的近体律诗。

追求辞藻堆砌典故,代表作家杨亿、钱惟演、刘筠,因为它们互唱和《西昆酬唱集》故名西昆派。

2.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不用古奥的文字,但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显得条达舒畅、贴近自然,自然的叙事、自然的抒怀,在看似散漫不经的行文中,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说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

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高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其本质使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另外,文章结构层次上的极吞吐往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的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

3.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王安石晚年诗风化奇崛于寻常之中,亦即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4. 江西诗派:是北宋末期的一个文学流派,据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陈与义25人,因黄庭坚及25人当中有不少人都是江西人,诗歌创作风格基本一致,故称江西诗派,此派诗人论诗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

5.辛派词人:指的是宋代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包括张元幹、张孝祥、陈亮和刘过等人,他们在南渡后的创作,以其浓郁的爱国激情和慷慨悲壮的风格,成为词史上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6.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他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作诗,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派转圆活的特点,创造出一种鲜活活泼的写法,改变了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开辟了新的诗风。

“诚斋体”诗以绝句最为出色。

7.清雅词派:南宋中后期词派,有清雅词派崛起,姜夔为此词派的开门大师继之起者有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周密、张炎等,他们做词取径各异而同趋于雅,欲以人工夺天巧,其锻炼之精深,音律之闲婉,皆前所未有;但也因此伤于自然,有雅俗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吟唱,措辞虽工,却乏鲜活情气,难免有词匠之讥。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是指在中国历史上的古代时期所创作、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分为多个时期,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两个名词需要解释,分别是“古文”和“古乐”。

一、古文:古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

古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古代的史书、典籍,如《史记》、《楚辞》等;另一种是鲜明的个体风格的作品,如《论语》、《庄子》等。

古文在语言表达上注重意境的营造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它以含蓄、写景、抒情为主要特点,形式上以古文体为主,常运用象征、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使人能够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古文作品在体裁上丰富多样,有诗歌、散文、训诂、碑铭等,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

二、古乐:古乐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一种形式,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广泛流传的音乐作品。

古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先秦时期,当时乐器主要是以吹奏类为主,后来逐渐发展为各种种类的乐器。

古代乐曲中经常伴奏有歌唱,因此古乐通常是以歌曲为主要表现形式。

古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还在宗教、礼仪、庆典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乐在文化传承中起到承载历史、记录情感与价值观念的作用,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古乐的形式多样,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祭祀音乐等,体现了古代社会各个
层面的需求和审美观念。

总体而言,古文和古乐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式,传承了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对后世的文化发展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学史(二)

古代文学史(二)

`第五编宋代文学一、零散知识点1、北宋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柳永;2、北宋词风始承南唐(晏殊/欧阳修),至苏轼始为之一变(士大夫之词:自我人格及性情抱负);开宋诗一代之面目者:梅尧臣、苏舜钦;诗风至欧阳修始为之一变;3、南宋清雅派:清雅工致,讲求格律,注重词藻(姜夔、史达祖、吴文英)4、宋宋亡国前后的词人:文天祥、刘克望而却步、刘辰翁;5、“亡国之音哀以思”的南宋遗民:周密、王沂孙、张炎6、宋诗特点:以议论为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7、有“诗史”之称的宫女北徙见闻的作者:汪元量;8、南宋散文两派:理学家古文(朱熹、张栻、吕祖谦)、主功利的思想家古文(陈亮、叶适);9、文赋:散文化的赋;10、中国白话小说的开端:话本小说;11、开宋代古文运动头的诗人:柳开、穆修;12、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北宋的关键词人:晏殊;13、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14、开宋文代文赋先河:欧阳修(骈散相间、奇偶错杂);15、梅尧臣:“诗穷而后工”的古淡奇峭16、苏舜钦:横放豪雄;17、欧阳修词的特点:思深辞丽(承南唐冯延巳);18、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富于理趣的风气者:梅尧臣;19、实导江西派之先河,而开有宋一代之风气者:王安石;20、开文章“义法”者:曾巩、欧阳修21、明清唐宋文派、桐城派学古文初学:曾巩;22、苏东坡议论文以政论、史论突出:《思想论》《策略》《策别》《策断》;记叙文以山水游记、亭台堂阁为代表:《喜雨亭记》《放鹤亭记》《醉白堂记》《前赤壁赋》;23、第一次明确提出诗画相通者:苏轼;24、开南宋抗战爱国词先河者:苏轼《江神子·密州出猎》25、苏门四学士:张耒、黄庭坚、晁补之、秦观26、江西派一祖三宗:以杜甫为祖;三宗为黄庭坚、陈与义、陈师道。

27、慢词始于柳永,大成于周邦彦;柳词对金元曲子影响很大,有“曲祖”之称。

28、柳词哀感顽艳而词语尘下,多亵俗、粗率的市井语;秦词清丽和婉,情致幽远,风格遒劲29、北宋最后一位以写小令著称的词人:晏几道30、二、名词解释1、白体:宋初的诗派之一,白体学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代表诗人有李昉、徐铉、王禹偁;2、西昆体:狭义的西昆体单指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四六文;因杨亿诗人在秘阁唱合的诗体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有杨亿、钱惟演、刘筠等,以李商陷为宗,具有注重用典,以学问为诗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史2名词解释
1、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
广义兼指其4、6文,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共收诗人17位,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首,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2、山谷体: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的诗为山谷诗体,
严羽《沧浪诗话》将其诗列为山谷体,其基本特征是求生避熟、求雅脱俗。

其艺术特点是: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强调无一子无来处;好奇尚硬风格生新瘦硬。

3、一租三宗:江西诗派的鼓吹者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倡导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一
祖:杜甫:三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4、后山体:陈师道:号后山居士,他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与
黄庭坚无异,风格瘦硬,被称为后山体。

5、简斋体:陈与义,号简斋,严羽《沧浪诗话》在以人而论诗体时,将陈与义的诗称为陈
简斋体,早年流连光景之作,描写生动,饶有情趣,后期取法杜诗,风格雄浑沉郁。

6、《江西诗社宗派图》或江西诗派:是吕本中之作,图中首列黄庭坚,其次陈师道,共25
人,显示江西诗派的性质特色:一是此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际之聚会;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依据,;第三,江西诗派是元祐学术的一部分,气盛衰与政局有密切关系。

7、易安体: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词被称为易安体,特点有三:一是:用通俗易懂的
语言好和明白流畅的音律作词;二是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悲痛,又不失婉约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三是倜傥的丈夫气柔中有刚。

8、朱希真:朱敦儒,字希真,他晚年隐居时常放浪烟霞,写了大量隐逸词,多歌唱看透尘
世后的随缘自适,但又深藏幽怨,这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于淡而静的空旷境界中透出洒脱的情调,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自然飘逸,即朱希真体或樵歌体。

9、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他的诗被称为诚斋体,诚斋体以白描手法作诗,具有想象
新奇,语言通俗明快,风格圆活流转的特点,以绝句最为特色。

10永嘉四灵:指南宋后期的四位诗人即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由于他们的字中都有一个灵字,故称为四灵又都是永嘉人,诗风极为相似,都由叶适鼓吹而闻名于世,故称四灵。

11、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江湖诗人都是落第的布衣文士,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词卖艺维持生活,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相近的作诗习气,当时有书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