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8-24课后知能检测 含答案 精品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八单元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选择题:(共 20 题,共 5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1850年的雨果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 现代文明的走向, 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 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慌与恐怖。

历史'的书。

”“他”的这部书是(A. 《巴黎圣母院》B .《人间喜剧》2、英国著名评论家柯林?威尔逊说过:“存在主义的中心问题可以由一句话来概括:人的 地位。

(但是,)人是神还是虫?现代文学采取第二种观点,倾向于强调人的毫无价值。

表明现代主义文学( )3、19世纪欧洲有一种被称为“文学上的自由主义”的文学流派,它们特别强调个人感情的 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这种文学流派是(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竞争的新局面。

以及启蒙思想的破灭,使这一时期的人们处 释放并表现自我成为一股潮流。

”这段话反映了下列哪一部作品产生的背景( )5、1909 年,意大利诗人马利内蒂说:“我们赞美进取性的运动、焦虑不安的失眠、奔跑的 步伐、翻跟头、打耳光和挥举头。

文学传统等同于精神枷锁,欣赏一幅古典绘画,无疑于把 我们的情感灌注进一具棺材。

”在此,他描述的艺术流派可能是(6、艺术家们试图推翻原来“艺术”的定义,把各种新的观念、形式和材料纳入到艺术表达 的范畴之内。

大多数人全然无法喜欢这一艺术, 每一个社会阶层都十分普遍地表现了这一精 神障碍。

因为一般说来, 人人都有循规蹈矩的习惯; 这一艺术扰乱了他们的传统感和安全感。

C.《百年孤独》 D .《美国悲剧》 部了不起的题作”这A. 宣染变态、迷惘、虚无等精神创伤B.违反文学创作原则和写作手法C. 采用抽象、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D. 揭露丑恶现实并憧憬美好未来A. 浪漫主义B. 现实主义C. 印象派D.现代主义4、 于憧憬和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 A. 《悲惨世界》 B. 人间喜剧》 C. 《母亲》D.等待戈多》A. 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 现实主义D. 现代主义作品是( ) A. 《等待戈多》B. 《自由引导人民》C.《日出•印象》D.《马拉之死》7、“年轻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心灵敏感的人开始反思个体追求与集体制度的矛盾……亲 近自然,以人的情感为审美标准, 追慕中世纪的骑士传统……”材料的阐述符合哪一流派的 特征 ( )A. 古典主义B. 浪漫主义C. 现实主义D. 现代主义8、托尔斯泰在作品《复活》中,一方面对贵族资产阶级社会进行全面猛烈的揭露抨击;另 一方面又宣传“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不以暴力抗恶”等。

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附答案)

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附答案)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

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

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

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③联合国成立④不结盟运动兴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他开始写作不是按照艺术家的方式,而是按照科学家的方式。

”这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史学家丹纳对一位法国作家的评价。

下列属于“他”的作品是()3、“一种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下列属于这一思潮的文学作品是()A.《百年孤独》 B.《人间喜剧》C.《等待戈多》 D.《自由引导人民》4、(美)社会学家贝尔这样表述:“19 世纪的中心意识是把社会看成一面大网(文学里的生动幻象是一张蜘蛛网)用较抽象的哲学术语表达,如黑格尔所述,每一种文化,每一历史‘时期’,以及与它们相应的那个社会, 都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由某种内部原则束扎成型。

这种内部原则,对黑格尔来说是内在精神(Geist),对马克思来说是决定所有社会关系的生产方式。

”这一表述揭示了()A.不满现实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出现B.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产生的根本原因C.科学发展促进文艺产生新的创作流派D.精神危机成为文学创作的表现主题5、图5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A.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B.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C.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D.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6、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与创作风格相同的是()A.《巴黎圣母院》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人间喜剧》 D.《百年孤独》7、英国画家兼诗人威廉·布莱克(1757—1827年)曾写道:“不要杀死飞蛾或蝴蝶,因为最后的审判即将来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必修三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一、选择题(48分)1、(2017荆门测试)贝多芬在《田园交响曲》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响。

”这主要是指该乐曲A强调人的精神而不是描摹自然B激励着人们与命运进行斗争C热情赞美歌颂人类美好的心灵 D充满时代精神,蕴涵着革命的力量2、(2017保定摸底)恩格斯说,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对启蒙主义知识分子们忍受不了这样的社会现实,强烈的反差令他们失望。

其实,也并不是没有人预感到这种社会现实,如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就提出了“返回自然”的口号,而同时文学出现了A浪漫主义文学B批判现实主义文学C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D印象主义文学3、(2016银川一中)刘海粟在《西洋风景画史略》中写道:“风景画法……诸家多作风景画,而有设色鲜明与直接野外写生之二大特点……此等画家,在户外空气之下,先行采取瞬息的自然现象,然后回室内修饰之,此为诸先达所不及之新发明也。

”这里的风景画法应属于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4、(2016黑龙江月考)新浪潮电影产生于1958年的法国,一经出现即风靡全球。

这类电影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与爱情,主张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这种现象反映了人们A感到困惑与迷茫B对社会问题的典型再现与剖析C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D对工业化文明的赞美5、(2015广东六校联考)在某一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缈的梦境等等非凡的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卜赛女郎等。

这些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是A想象丰富,寄情人道感化B深刻剖析,批判社会现实C荒诞怪异,渲染精神创伤 D典型刻画,讴歌劳工大众6、(2017浏阳检测)“青少年不仅喜欢电影,还把电影当成一种学校。

他们模仿电影明星,讲电影上的笑话,摆演员的姿势,学习两性之间的微妙举止,因而养成了虚饰的老练。

高中人教版本历史必修3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测试卷

高中人教版本历史必修3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测试卷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法国作家左拉极力推崇某一美术流派,认为其“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

这个美术流派是()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2.“咱们走吧。

”“咱们不能。

”“为什么不能?”“咱们在等待戈多。

”下列美术作品与上述对白作品所反映的艺术表现手法相似的是()A.《日出·印象》B.《干草堆》C.《鲁昂大教堂》D.《毕加索自画像》3.《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以希腊罗马神话为题材,寄托了诗人对一个充满爱的光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理想自由的追求。

这位诗人是 ( )A.雪莱B.雨果C.拜伦D.巴尔扎克4.贝多芬历经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的剧变,给后人留下震撼人心的音乐史诗。

对其《第三(英雄)交响曲》解读有误的是( )A.作品充满时代气息B.作品有田园风光般的抒情C.作品含蓄地献给一位无名英雄D.作品具有英雄史诗般的雄伟气势5.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某电影的海报,若要从电影史角度给该片配上一则标题,下列选项中合适的是()A.电影时代的处女作B.默片时代的经典C.有声黑白时代的开山之作D.有声彩色电影的代表6.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其风格属于()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7.“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

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A . 《巴黎圣母院》B . 《人间喜剧》C . 《母亲》D . 《老人与海》8.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年度音乐盛会,五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在新年的第一天观看或收听音乐会。

中国中央电视台转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

这一文化盛况说明( )①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艺术 ①维也纳音乐是世界上最新潮、最流行的音乐 ①音乐艺术走向大众化 ①电视艺术的发展有利于音乐艺术的全球性传播 A . ①①① B . ①①①C . ①①①D . ①①①9.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三个文学流派的共同点是( )①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①在创作形式上追求完善和谐 ①都是一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 ①热衷于塑造和赞扬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 A . ①① B . ①①C . ①①①①D . ①①10.下列作品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检测:第8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检测:第8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含答案)

第八单元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该作品以19世纪法国社会为背景,以离奇的情节和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这部作品是( )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B.《巴黎圣母院》C.《安娜·卡列尼娜》D.《人间喜剧》解析:《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英国雪莱的作品,并非以19世纪法国社会为背景,排除A项;《安娜·卡列尼娜》和《人间喜剧》都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并非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答案:B2.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理性主义解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浪漫主义文学盛行的时期,材料中“艺术的方式”“心灵世界”“个性”“自我”等信息,也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答案:A3.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以1830年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的封建王朝这一历史事实为根据,表现了人民反对专制的斗争精神。

与它属于同一流派的文学作品是( )A.《老人与海》B.《人间喜剧》C.《安娜·卡列尼娜》D.《巴黎圣母院》解析:《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绘画,《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老人与海》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人间喜剧》和《安娜·卡列尼娜》属于现实主义文学。

答案:D4.匈牙利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卢卡契认为:“艺术的任务是对现实整体进行忠实和真实的描写。

”下列创作风格与其观点一致的是(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解析:现实主义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真实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雨果认为其作品《悲惨世界》是一面镜子,“镜子说出了真理,所以被人憎恨,可是这样并不能阻止镜子是有用的”。

巴尔扎克也说他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镜子。

由此可见,二者的作品( )A.创作方法有同一性 B.取材来源十分广泛C.真实反映社会现实 D.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解析:据材料“雨果认为其作品《悲惨世界》是一面镜子,镜子说出了真理……巴尔扎克也说他的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雨果《悲惨世界》属于浪漫主义,巴尔扎克作品属于现实主义,两者创作方法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取材来源十分广泛的问题,故B项错误;“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属于现实主义作品,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雨果和巴尔扎克的作品一定程度上都反映社会现实,有异曲同工之妙,故D项正确。

故选D。

答案:D2.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中写道:“他们并不相信18世纪自负的机械唯物主义(以牛顿以及布莱克和歌德这两位令人生畏的家伙为代表)……因而,我们不能指望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合情合理的批判。

”文中以“他们”为代表的作品( )A.反映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B.创作手法怪诞C.真实地描写了社会现实风貌 D.集中表现自我解析:根据材料中“我们不能指望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合情合理的批判”可以判断A项正确,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是由于对“理性王国”的失望;创作手法怪诞是现代主义的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真实地描写了社会现实风貌属于现实主义,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不是集中表现自我,故D项错误。

答案:A3.恩格斯称赞某作家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

该作家属于的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解析:材料“贵族阶级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形象化说明是对现实的批判,属于现实主义,故C项正确;古典主义注重理性,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充满幻想和想象,故B项错误;现代主义突出对现实的扭曲和反思,故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测试卷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雷纳·韦勒克在评论某文学流派时说:“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

”雷纳·韦勒克所评论的是哪一文学流派()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2.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A.电视B.电影C.报纸D.广播3.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

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C.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D.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4.“1954年,一个炎热潮湿的夏夜,大批美国青少年云集在公园里,翘首以待歌星来演唱他们熟悉的乡村音乐。

但大出所料,台上的歌星和他身后的两个乐手,奉献给歌迷的是一种不伦不类的音乐:既不属黑人音乐,也不是纯粹的白人音乐;既非流行音乐,亦非乡村音乐。

歌迷们愣了片刻后,突然间发出狂野的欢呼” 。

下列对这位歌星所属音乐流派特点的评述,错误的是()A.这一流派起源于美国黑人音乐B.运用电子音响,节奏感强,音乐震耳欲聋C.表达了他们对西方传统和主流思想的叛逆,深受青年人喜爱D.有人称赞它有时代气息,有人则说它对青年人带来不良影响5.“它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

作家把想像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

材料中“它”是指哪种文学流派(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6.“反对用具体形象反映现实,而主张用抽象的语言——颜色和几何图形来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体现该主张的美术流派属于()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7.“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这是恩格斯对《命运交响曲》的评价,这部伟大音乐作品的作者是()A.舒伯特B.舒曼C.柴可夫斯基D.贝多芬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晚8点在华丽的鸟巢体育场拉开大幕,充满中国文化特色的画卷、卷轴,震撼人心的29个焰火大脚印,壮观的击缶倒计时,浪漫而富有创意的点火等等不但让中国人自豪,也感染了外国观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测试卷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

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2.朱铭在《中国美术》中说:“他们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

”下列作品中体现这种“追求”的有()①《自由引导人民》②《向日葵》③《拾穗者》④《日出·印象》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3.“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A.“向色彩的奥秘进军”B.“艺术是一种诉说真理的谎言”C.“光是画中的主角”D.“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4.乔泊桑对巴尔扎克说:“你既有能力而且也愿意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的”,与这种思想一致的创作风格是()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D.现实主义5.“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特点属于()A.古典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6.以下是中西文学史上两部著名的文学作品,下列与二者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B.两部作品的创作风格相互交融C.都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秩序的不满D.都描绘了新阶级变动引发的社会变化7.歌手汪峰以一首《春天里》开启了春天里的“摇滚时代”。

下列关于摇滚乐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融合了白人音乐家的“节奏和布鲁斯”与黑人音乐家的“乡村和西部音乐”B.摇滚乐偶像艾维斯·普莱斯利彻底改变了当时流行音乐的形式C.美国的甲壳虫乐队掀起了“披头士”浪潮D.摇滚乐兴起时,掀起了“良知复兴”运动8.《世界文化大全》提出,在近现代文学、美术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涌现出了一些连接不同时代、跨越不同艺术流派的桥梁式文学家、美术家和音乐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基础巩固
1.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俄罗斯民族风格,同时旋律异常优美,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他被誉为“旋律大师”。

属于他的享誉世界的音乐作品是
() A.《小夜曲》B.《命运交响曲》
C.《天鹅湖》D.《蓝色多瑙河》
答案 C
解析题干材料描述的人物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他最著名的音乐作品就是《天鹅湖》。

A、B、D三项分别是舒伯特、贝多芬和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

2.1956年,美国歌手“猫王”录制的唱片《伤心旅馆》创造了唱片销售新纪录,并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一时间摇滚乐时髦起来。

它切合美国民众何种心理诉求
() A.大众对经济危机的苦闷
B.军人对侵越战争的反感
C.老兵对二战的感伤
D.青少年对现实的反叛
答案 D
解析摇滚乐简单、有力、直白,特别是它那强烈的节奏感,与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动的特性相吻合;摇滚乐无拘无束的表演形式,与他们的逆反心理相适应;摇滚乐歌唱的题材,与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密切相关。

3.19世纪欧洲各国的音乐发展呈现多样性、民族性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音乐艺术从封建主义和教会束缚中解放出来
B.欧洲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
C.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爱好不同
D.欧洲地域广阔,国家众多
答案 B
解析音乐是一种能够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艺术形式,19世纪的音乐之所以呈现出多样性和民族性,就是因为当时欧洲各国面临不同的社会问题,有的面临统一,有的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有的要求取得独立。

4.1895年12月28日,巴黎的一些社会名流应邀来到卡普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在黑暗中大家一齐看到了白布上的逼真画面。

一位记者这样写道:“一辆火车迎面驶来,我邻座的一位女客看到这一景象竟十分害怕,以至于突然站了起来。

”这次公开放映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这次电影的放映员是
() A.格里菲斯B.卓别林
C.卢米埃尔兄弟D.奥斯卡
答案 C
解析材料反映了电影的诞生,而法国卢米埃尔兄弟于19世纪末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电影机,1895年,他们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5.20世纪后半期以来,摇滚乐使世界各地日益充满了摇滚的情调且长盛不衰。

这一音乐形式
() A.激励着人们与命运进行斗争
B.强调音乐风格的简约和自然
C.明显体现了世界文化的融合
D.具有朦胧飘逸和空幻的意境
答案 C
解析摇滚乐是美国黑人音乐家的“节奏和布鲁斯”与美国白人的“乡村和西部音乐”的整合,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贝多芬音乐的特点,C、D两项是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

6.故宫博物院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

该片从建筑艺术、功能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转变等四个方面全面展示故宫
的建筑、文物和历史,引起了观众的热烈反响。

这反映出电视艺术()
①对艺术品的“真实”复制和“原貌”展示,使艺术品走下圣殿②使普通
人有了欣赏艺术珍品的机会③使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了视野④使艺术借助电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广泛意义上的传播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故宫》从建筑艺术、功能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转变四个方面全方位展示故宫的建筑、文物和历史,产生了强烈震撼力,综合显示了电视艺术的强大表现功能。

能力提升
7.20世纪初某学者在评价某一艺术时说:“它也像印刷术一样通过一种技术方法来大量复制并传播人的思想产品。

它对于人类文化所起影响之大并不亚于印刷术。

”该艺术是
() A.电影艺术B.雕刻艺术
C.绘画艺术D.音乐艺术
答案 A
解析从有效信息“大量复制”可知该艺术具有重复性,故A项正确;雕刻艺术、绘画艺术和音乐艺术也有很大影响,但不具有重复性,故B、C、D三项排除。

8.1928年美国迪斯尼创造了足智多谋的卡通形象“米老鼠”,而20世纪30年代末,“米老鼠”已经逐步让位于迪斯尼后来创造的另一个卡通形象“唐老鸭”。

据称,因为唐老鸭那呱呱乱叫的恐慌比米老鼠厚脸皮的个人主义更接近于时代精神。

这一现象
() A.反映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B.体现了民众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说明了新政对美国自由主义的威胁
D.表明了美国市场繁荣假象的幻灭
答案 A
解析材料的主题句为“唐老鸭那呱呱乱叫的恐慌比米老鼠厚脸皮的个人主义更接近于时代精神”。

20世纪30年代末,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尚未完全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开始了,西方社会出现了以现代主义为表现形式的文学艺术,精神危机在现代主义中表现出来,故A项正确。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贝尔德在沿袭电影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了上百次试验,1925年10月2日清晨,他多年的梦想——发明“电视”实现了。

贝尔德说服富有的公司老板塞尔弗里奇为他提供赞助,更加专心地研究起“电视”来。

很快,贝尔德就向英国政府申请了专利,赞助商也很快意识到了这项发明市场前景广阔,于是纷纷投资,成立了几家公司。

——李稚田《第三类接触——电视艺术欣赏》材料二2011年9月11日是美国“9·11”事件10周年纪念日。

当地时间8时40分,“9·11”十周年纪念活动在美国世贸遗址正式开始。

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通过卫星电视观看了这一纪念活动的现场,不断变换的电视画面让人们又重新回忆起十年前的那场灾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推动电视研发的主要因素。

(2)材料二体现了电视的什么功能和其作为大众传媒的哪些特点?
(3)影视艺术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你是如何看
待这一现象的?
答案(1)电影理论的发展;贝尔德的科学探索精神;政府的政策保护;商人的资金赞助。

(2)功能:传播资讯。

特点: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

(3)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加快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
递,扩大人们的视野,提高人们的素养,也对人们生活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解析第(1)问紧扣材料分析,抓住关键词“贝尔德”“电影理论”“公司”“政府”;第(2)问依据材料中“数以亿计”“实况”“画面”,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第(3)问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