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封禅大典的前世今生
泰山封禅文化

泰山封禅文化在世界各古老民族的神话思维中,巨山大川通常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笼罩着一圈神圣的光环。
譬如奥林匹亚山,是古希腊的众神居住之地;“五岳”、“四渎(du二)”,则是古代中国历朝各代都要祭祀的神灵。
尤其是泰山,更是备受历代帝王们的青睐,成为中国唯一一座被帝王封禅的大山名岳,而滥(lan四)觞(shang一)于秦、形成于汉的“泰山封禅”,最终被奉为封建王朝的最高国家祭祀大典,演变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古代文化现象,从中可以挖掘出许多意味深长的民族思想文化心理内涵。
通过梳理泰山封禅历史,既可以帮助我们对泰山封禅的逐渐演变过程有一个全面的历史认识,又可以理解到这繁琐、迷信的形式和仪式背后,还隐藏着一代又一代的古代先民对中华民族共同祖先创造灿烂文明和辉煌业绩的认可和礼敬。
一句话,泰山封禅就是对大自然能够为人类提供生存、栖息、繁衍之地的无限感激与回报,以及对祖先开拓、创业、发展的无限敬仰与缅怀。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泰山的封禅文化什么是“封”和“禅”呢?历来说法不一。
封禅是一种祭祀性的礼仪活动,“封”是在接近天庭的泰山极顶上堆土筑一个圆坛,增泰山之高,在坛上祭祀天神,报答上苍的功绩,以表功于天;所谓”禅”,是在泰山脚下找一座小山,扫出一片净土来祭地,堆积泥土增加地的广厚,以酬谢大地之神对万物苍生的恩赐。
圆台方坛表示天圆地方。
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天高不可及于泰山”,祈愿“天地交泰”,于是凡所谓“受命于天”的帝王,为答谢天帝的“受命”之恩,便来到最能接近天神的泰山之巅上,堆土砌台垒坛,表示功归于天;然后,再到泰山之前的小山丘设坛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广恩厚以报地。
这就是历代帝王狂热追求的泰山封禅大典。
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皇帝本人也俨然成为“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而得以青史留名。
至于诸侯群臣,更是把躬逢登礼、跟随去泰山封禅看作是难得的机遇和最高荣誉,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封泰山时,太史令司马谈被留到周南(今河南洛阳),不得从行,竟因此忧愤而死。
泰山封禅史

泰山封禅史封禅和朝拜泰山,载入史册的是从秦始皇开始,秦二世、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等帝王,都曾到泰山登封告祭、刻石记功。
其中汉武帝七次东巡登封泰山。
而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封禅泰山的皇帝是宋真宗。
元明以后改为祭祀。
清乾隆十一次朝拜泰山,六次登上岱顶。
自帝王登封泰山以来,历朝正史均有记载。
限于时间,我们课上会对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封禅的皇帝以及封禅最多的帝王介绍详细一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秦始皇封禅秦始皇赢政于公元前246年立为秦王,后来由于采纳了李斯等“灭六国、成一统”之计,统一了六国,公元前221年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
接着便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取消分封,推行郡县制,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建驰道等。
一方面他自以为统一大业告成,必须夸耀于天下;另一方面又感到东方六国的反抗势力并没平息,认为“东南有天子气”,决心“东游以压之”。
于是在即帝位的第三年,公元前219年率群臣自咸阳出发,跋涉几千里东巡郡县,秦始皇一行先到峄(yi四)山,在山上立石铭记秦之功业。
向齐鲁人士明确展示秦朝的千古功勋,表示自己在功业上已具备封禅资格之后,秦始皇来到泰山脚下,召集齐鲁儒生博士70多人,商议封禅大典的具体仪式。
后登封泰山依照“五德终始”理论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泰山封禅大典。
那么秦始皇为何会成为中国第一个封禅泰山的帝王?(泰山封禅说为何被秦始皇所接受并如何付诸实践的?)这要先从秦国历史谈起。
秦国的祖先不同于其他诸侯国,而是直到秦襄公七年即公元前771年,始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侯。
至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但直到孝公时代"秦僻(pi)在雍(yong)州,不与中国诸侯会盟,夷翟遇之"。
于是下决心变法图强。
武王曾说"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
这种被东方诸侯国卑视的遭遇深深埋藏于历代秦国统治者的心里,成为他们励精图治、蚕食诸侯、最终兼并天下的动力,也成为拥有天下后发泄私愤、炫耀功绩的必然选择。
泰山封禅

泰山封禅作者:周郢仝晰纲来源:《走向世界》2011年第01期封禅是古代帝王在泰山或其它山岳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的礼仪活动,以在泰山上举行的次数最多、规模最大,所以人们经常将封禅和泰山联系起来,称为泰山封禅。
所谓封,就是在泰山极顶筑坛祭天;所谓禅,就是在泰山附近的小山上筑坛祭地。
其实质是将政治与信仰融为一体用以沟通天人之际的国家祭祀大典,历史上共有泰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6位帝王,先后在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刻石封松:秦始皇封禅《史记·封禅书》说“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
”是说帝王取得大的成功,就要告之天地,以感谢天佑地助。
秦始皇统六国后,自以为功德贯世,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功绩,在他即位的第三年(公元前219年),便沿着驰道东巡,登临泰山,举行了有史以来得第一次泰山封禅。
始皇东巡先至峄山,召集齐鲁儒生博士70人讨论封禅事宜。
诸儒意见不一。
始皇认为所议乖异,难以实施,遂废绌儒生,自出心裁。
他命开辟车道,从泰山之阳登上山巅,立石表封,行割礼再从山阴下山,禅于梁父山。
始皇登临山顶后,命丞相李斯篆书刻石,立于岱顶玉女池旁,以纪功德。
又于岱顶竖立“秦阙”,以示受命于天。
《史记·秦始皇本纪》又载始皇登泰山_时,“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万大夫。
”五大夫系秦二十爵中之第九等,始皇借此向世人昭示君权罕上,君权无限。
秦代封禅将远古简朴的祭天礼仪演绎成为了“政教合一”的受命就职大典,从而扩大了封禅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其神圣性,同时也开创了后世帝王屡次封禅泰山之先河。
八登泰山:汉武帝封禅汉武帝时,文治武功达到顶峰,封禅之事自然被提上日程。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举行了首次封禅活动。
为了郑重其事,汉武帝先勒兵十余万,北巡朔方,耀威匈奴。
三月,汉武帝行到达泰山,见山上草木枝叶尚未长绿,便命人立石于泰山之巅,自己则去海边巡游。
夏匹月,武帝返回泰山,按照祭祀太神的仪式举行大典,先至梁父山,拜祭地主祠。
泰山封禅大典的前世今生

泰山封禅大典的前世今生大道通天。
6366级台阶稳稳上升,从山脚直通泰山玉皇顶。
在古人眼中,这里是直接能与天对话的地方。
巍巍泰山拔起于平原、丘陵之上,立于东海之滨,是东方最高的山。
东方主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为五岳之宗,又名岱宗。
泰山素以“五岳独尊”名扬天下,又以“天下名山第一"独占鳌头。
除去地理造化之外,泰山的显赫与历代帝王在泰山进行的一种旷世大典密不可分。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活动?能让帝王亲躬,能使泰山备受推崇?这就是—-封禅!封禅,是一种表示帝王受命于天的典礼。
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泰山封禅,便赋予了帝王取得上天承认、证明白已是“天子"的神圣意义。
并非所有的帝王都有资格到泰山封禅。
只有国家统一、功德卓著的帝王,在得到上天赐予的吉祥“符瑞”以后,才有资格到泰山封禅。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着文武百官,登顶泰山举行了第一次封禅大典.自秦汉至清,共有12位皇帝登泰山封禅或者祭祀,他们给泰山留下了不同时代的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气韵。
然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历史上的赫赫君王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关于帝王们在泰山举办的旷世封禅仪式,已经沉淀为一种文化的符号,只有凭借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宏大的想象力,才能重现。
这一自清乾隆皇帝之后就绝版的盛大典礼,而今借助现代化、高科技的表演手段,重现封禅盛事,激活人们关于盛世王朝的历史记忆.2010年5月,大型实景演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在泰山东麓天烛峰脚下震撼上演。
这里曾是秦始皇登泰山封禅御道的起点。
夜幕降临,灯光打亮了远处巍巍的玉皇顶。
在特殊的灯光效果下,有148级台阶的阶梯式舞台与远山连为一体,浑然便是帝王登泰山的台阶。
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与武则天、宋真宗、康熙大帝,中国5个最强盛朝代的6位皇帝,依次登台。
或威赫或祥和、或绚烂或雅致的封禅仪式,勾勒出中国历史的轮廓。
500名演员,2400多个角色,5000套霓裳华服,中国不同时代的音乐和舞蹈,展示着不同时代中国的风貌和文化气韵。
泰山封神故事课件

作品中的神魔 形象和故事情 节,成为了中 国文学中的经 典素材和主题。
泰山封神对于 研究中国古代 文化和历史具 有重要意义, 是中国文学史 上的重要里程
碑。
作品中所蕴含 的思想和价值 观,对于后世 文学创作和文 化传承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和
启示。
对道教文化的影响
泰山封神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道教信仰和仪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山封神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X
目录
壹
史泰 背山 景封
神 的 历
贰
事泰 情山 节封
神 的 故
叁
术泰 特山 色封
神 的 艺
肆
响泰 和山 价封 值神
的 影
伍
代泰 意山 义封
神 的 现
泰山可以 追溯到商周交替时 期,商纣王昏庸无 道,宠幸妲己,导 致民不聊生。
传承民族精神:泰山封神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可以为现代文化 注入民族特色和价值观念。
促进文化交流:泰山封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可以为国际文化 交流提供借鉴和参考,增强文化自信和国际影响力。
推动文化创新:泰山封神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为现代文化创新提供 灵感和借鉴,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繁荣发展。
泰山封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 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添加项标题
泰山封神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如道教、佛教等,对于丰富 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添加项标题
泰山封神所体现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如尊重自然、崇尚道德 等,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深远影响。
添加项标题
周武王在姜子牙的 辅佐下,率领诸侯 讨伐商纣,最终推 翻了商朝的统治。
汉武帝八次前往泰山封禅是为何?为偷会情人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汉武帝八次前往泰山封禅是为何?为偷会情人吗导语:汉武帝于公元前110年四月从东海返回泰山封禅,由于没有人知道古代封禅的礼仪,因此汉武帝自定了封禅之礼。
汉武帝先到了梁父山,以礼祭祀汉武帝于公元前110年四月从东海返回泰山封禅,由于没有人知道古代封禅的礼仪,因此汉武帝自定了封禅之礼。
汉武帝先到了梁父山,以礼祭祀地神。
乙卯日,他命侍中和儒者穿着隆重的礼服,即头戴皮弁,插笏垂绅,行射牛的礼仪。
随后,汉武帝在泰山东面的山脚下封土行礼,所封土宽一丈二尺,高九尺。
下面埋有玉牒书,是汉武帝写给天帝的书信,书的内容隐秘无人知晓。
行完礼后,汉武帝独自带着已故将领霍祛病的儿子、侍中奉车霍子侯登上泰山,在山顶同样行了封土礼,至于行礼过程怎样同样没有多少人知晓。
第二天,汉武帝从山后阴道下山。
丙辰日,在泰山脚下东北的肃然山上行禅祭礼,与祭后土仪式相同。
整个封祭、禅祭汉武帝都亲行拜见礼。
礼服为黄色,都有礼乐伴奏。
荐神用的草席是用江淮间的三脊茅编织而成,封土用杂土石,上面加盖五色土。
汉武帝还将远方进贡来的奇兽、飞禽以及白山鸡等物放还山林,兕牛犀像之类不宜放还山林的,都到泰山下祭祀后土。
据载,行封禅礼的地方,当夜仿佛有光出现,白天有白云从封土中升起。
这应该是神灵的显现。
整个典礼过程透露出一种神秘气氛和宏大的气魄。
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在泰山脚下的明堂接受群臣朝贺,并因首次封禅改年号元鼎为元封。
汉武帝从即位起,就建号为“建元”,至“元封”共6个年号,每个年号皆六年。
“元封”的“封”,自然是指“封禅”。
接受朝贺后,汉武帝广赐牛、羊、酒、布等,并免除奉高、历城等地年租,大赦天下,而且诏许凡是天子车驾所经之处,免除一切劳役。
生活常识分享。
泰山封禅盛典导游词解读

泰山封禅盛典导游词解读封禅大典是山东泰山特有的历史悠久礼仪知识,组成了山东泰山钦佩与信念的关键內容。
因为这类礼仪知识的实施者是历代皇帝因此分外引人注意,其危害更加长远,产生了从传说中的古史到宋代皇帝,围绕于远古时代和中国封建社会绵延相续的礼仪知识传统式啊。
下边是由我为大伙儿产生的有关泰山封禅盛典导游词解读,期待可以帮上您!泰山封禅盛典导游词解读一《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是由我国大中型青山绿水实景拍摄表演创办人—梅帅元老先生的制做精英团队用心打造出的一台大中型青山绿水实景拍摄表演。
这次表演优选了山东泰山五朝君王封禅情景,以山东泰山历史人文为关键,以山东泰山当然青山绿水为情况,充足展现山东泰山文化艺术的与众不同使用价值与精工细作含义。
(一)重金打造出,大制做、大场面的实景拍摄表演新项目现总占地为8600平米,在其中剧院占地为5300平米,观众们区占地为3300平米,共设定2756个坐位。
演出舞台依山东泰山地势而建,自然天成的山东泰山雄险峻秀的青山绿水实景拍摄为封禅大典剧院构建了无以伦比的宏大气魄。
演出舞台长85米,宽53米。
全部场所侧边呈V字形,演出舞台最大为27米,观众台最大为16.5米,产生四十五度仰望的与众不同收看角度。
坐着剧院内凝望,就是山东泰山的绿水青山、月夜夜空,这类体会是全部的房间内剧院远远地不可以做到的。
高宽比的技术含量。
全部表演舞台由6块LED屏幕拼凑而成,总高27米,总宽21米,占地面积达567平米,表演全过程中更随着着达到16次的难度很大的LED屏幕开闭,是中国现阶段较大的开混合式室外动态性LED屏幕。
新项目还选用了12个大中型升降机构,用以大中型演出舞台设备的升降机、姿势转换,及其艺人和游戏道具的转换场地。
(二)颇具深层的演出內容新项目总时间约80分鐘,全部表演共分成七个章节,包含帷幕、铁马金戈——秦、儒风雅艺——汉、盛唐气象——唐、造型艺术皇朝——宋、康雍乾——清、序幕。
穿越中国502019年的历史时间时光,500知名演员,5000套霓裳礼服,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典故,真正重现了古时候五朝的市井文化和君王封禅情景。
泰山为什么成为帝王封禅的选择地

泰山为什么成为古代帝王封禅的选择地天下名山无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何以独尊东岳泰山呢?这还要从开天辟地的盘古说起。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刚分,有一个叫盘古的人生长在天地之间,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顶天立地生活着。
经过了漫长的一万八千年,天极高,地极厚,盘古也长得极高,他呼吸的气化作了风,他呼吸的声音化作了雷鸣,他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闪出道道蓝光,这就是闪电,他高兴时天空就变得艳阳晴和,他生气时天空就变得阴雨连绵。
后来盘古慢慢地衰老了,最后终于溘然长逝。
刹那间巨人倒地,他的头变成了东岳,腹变成了中岳,左臂变成了南岳,右臂变成了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眼睛变成了日月,毛发变成了草木,脂膏变成了江河。
因为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后人尊其为人类的祖先,而他的头部变成了泰山,所以,泰山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东岳大帝是道教因袭民俗崇奉的泰山神。
泰山古称东岳,自古受着人们的崇拜。
历代帝王出于神道设教的需要,一方面十分重视对泰山神的祭祀,甚至亲登泰山封禅祭拜;另方面不断崇封泰山神爵,由此反映出东岳大帝在道教中地位之崇高。
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神的礼仪活动,“封”就是在泰山上堆土为坛,在坛上祭祀天神,报答上苍的功绩;“禅”是在泰山之前的梁父、社首、云云等小山上扫开一片净土,在净土上祭祀土神,报答后土的功绩。
《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帝王登封泰山,被视为国家鼎盛的象征,本人的“真龙天子”身份也可得到“天地”确认。
所以,作为泰山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封禅,实质上是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帝王强调君权神授的一种政治手段。
封禅泰山,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东夷人对自然山川的崇拜,是一种原始的祭天仪式。
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引《管子·封禅》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大典的前世今生
大道通天。
6366级台阶稳稳上升,从山脚直通泰山玉皇顶。
在古人眼中,这里是直接能与天对话的地方。
巍巍泰山拔起于平原、丘陵之上,立于东海之滨,是东方最高的山。
东方主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为五岳之宗,又名岱宗。
泰山素以“五岳独尊”名扬天下,又以“天下名山第一”独占鳌头。
除去地理造化之外,泰山的显赫与历代帝王在泰山进行的一种旷世大典密不可分。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活动?能让帝王亲躬,能使泰山备受推崇?
这就是——xx!
封禅,是一种表示帝王受命于天的典礼。
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泰山封禅,便赋予了帝王取得上天承认、证明白已是“天子”的神圣意义。
并非所有的帝王都有资格到泰山封禅。
只有国家统
一、功德卓著的帝王,在得到上天赐予的吉祥“符瑞”以后,才有资格到泰山封禅。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着文武百官,登顶泰山举行了第一次封禅大典。
自秦汉至清,共有12位皇帝登泰山封禅或者祭祀,他们给泰山留下了不同时代的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气韵。
然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历史上的赫赫君王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关于帝王们在泰山举办的旷世封禅仪式,已
经沉淀为一种文化的符号,只有凭借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宏大的想象力,才能重现。
这一自清乾隆皇帝之后就绝版的盛大典礼,而今借助现代化、高科技的表演手段,重现封禅盛事,激活人们关于盛世王朝的历史记忆。
2010年5月,大型实景演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在泰山东麓天烛峰脚下震撼上演。
这里曾是秦始皇登泰山封禅御道的起点。
夜幕降临,灯光打亮了远处巍巍的玉皇顶。
在特殊的灯光效果下,有148级台阶的阶梯式舞台与远山连为一体,浑然便是帝王登泰山的台阶。
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与武则天、宋真宗、康熙大帝,中国5个最强盛朝代的6位皇帝,依次登台。
或威赫或祥和、或绚烂或
雅致的封禅仪式,勾勒出中国历史的轮廓。
500名演员,2400多个角色,5000套霓裳华服,中国不同时代的音乐和舞蹈,展示着不同时代中国的风貌和文化气韵。
80分钟的演出,穿越了2000年的历史时空。
与传统的剧场演出不同,这是一场泰山亲自参与其中的演出。
阶梯式舞台依泰山山势而建,泰山自然天成的雄奇山水为演出营造了无与伦比的宏伟气势。
坐在剧场内仰望,四面是泰山的青山绿水、月夜星空,在泰山的真山真水中领略泰山文化,这是室内剧场远远不能达到的。
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帝王、关于泰山的演出,更是一场大人文、大历史的演出。
封禅典礼的背后是一轮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秦与六国的浴血厮杀,汉宫乐舞的曼妙轻盈、唐代的万国来朝、宋代的文化繁荣、清代的民族融合。
那些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经典
的文化符号,通过覆盖在舞台上的LED视频,非常生动地表现出来。
自从2003年第一部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一炮而红之后,至今实景演出已呈风起云涌之势。
张艺谋、陈凯歌等著名导演,都已涉足这个演出门类。
与其他的实景演出相比,《封禅大典》是一场将实景山水.历史文化和高科技结合得十分精妙的演出。
《封禅大典》的舞台上覆盖着全球最大的室外LED屏幕,达550平米。
舞台上共安置有12个升降平台,6块LED屏幕可以随着舞台升降不断变换组合。
阶梯式舞台上演员的表演,与舞台的移动,升降,视频内容融为一体,打造出浑然一体又大气磅礴的视听盛宴。
除了科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封弹大典》打动人的另一个亮点,是从人的角度对帝王们的解读。
这不是已冷却的历史,而是普通入能共鸣的、关于人的故事。
泰山的历史文化积淀,决定了它与个人、国家命运之间根深蒂固的联系。
在《封禅大典》中,秦始皇在泰山之巅留下的是一个非常孤独的背影。
《封禅大典》展示的汉武帝,是一个自信满满,对内统一思想,对外北却匈奴,文治武功无人能及的一代霸主。
最特别的泰山封禅典礼发生在唐朝。
武则天和唐高宗共同主持的封禅大典将“开放和气度”的主题演绎到极致。
宋朝是中
国文化的高峰。
《封禅大典》中的宋真宗没有身着龙袍,而是一身素衣,吟风邀月,风雅异常。
自从宋朝之后,泰山封禅大典不再举行。
直到清朝,康熙和
乾隆皇帝亲临泰山祭祀。
清朝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朝代。
《封禅大典》中威严、层叠的紫禁城,京味十足的市井生活,再现了康乾盛世:
而龙旗、八旗铁骑,则将气势磅礴的封禅场面推向了演出的高潮。
这场深度演绎泰山文化内涵、气势宏大、美轮美奂的演出,由国内顶尖艺术家主创。
《印象·刘三姐》的策划人和制作人、被誉为“实景演出创始人”的梅帅元担纲总策划人、总制作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导演、剧作家李六乙担纲总导演,著名音乐家郭文景主创音乐,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严文龙担任舞美。
《封禅大典》演出的最后一幕,风云已逝,一泰山巍巍,青山红日亘古不变。
演出的结尾处,从历史回到现实,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泰山完成了“成人礼”,这意味着泰山已不是帝王将相的神山,泰山封禅也已经成为了一个世人向天告知的符号,而我们才是把握这个时代的主人,我们要把泰山精神,即责任重予泰山传承下去。
——《中华xx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