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封禅
魏征谏太宗止泰山封禅的意思

魏征谏太宗止泰山封禅的意思
魏征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多次为唐太宗李世民出谋划策。
在唐太宗初年,他曾劝谏太宗不要再进行泰山封禅的活动。
泰山封禅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宗教活动,相传是由黄帝所创,后传至秦汉时期成为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
唐太宗也曾多次进行泰山封禅,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地位和威望。
然而,魏征认为这种活动早已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
他认为,泰山封禅是一种祭天祈福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让天神保佑国家和百姓。
但是,唐朝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不需要再借助这种方式来获取神的保佑,因此这种活动已经失去了其实际意义。
此外,魏征还指出,泰山封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给国家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
他认为,这些资源应当用于更加实际的建设和发展中,而不是浪费在祭祀活动上。
最终,魏征的这些意见被唐太宗采纳,他决定停止进行泰山封禅。
这也反映了唐朝官员在治理国家方面,注重实际利益和发展,而非沉迷于传统宗教活动。
- 1 -。
泰山封禅

泰山封禅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热衷于赴泰山封禅,是因为“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
但实际上,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仅1545米,在五岳中次于恒山、华山,其实际海拔高度并不太高。
但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与山下的相对高差达1300米,其山体挺拔险峻,显得格外高大,给人“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
当然,古代帝王把封禅地选在泰山,还在于泰山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因而视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长”“五岳独尊”,自古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泰山封禅大典导游词

泰山封禅大典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位于山东省泰安市的泰山,中国五岳之首,也是我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泰山封禅大典的导游词。
泰山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登山祭祀的盛大仪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这一传统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始祖为周文王,至今已有104位帝王先后接受过封禅之礼。
泰山封禅作为我国古代封禅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文明的瑰宝,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泰山封禅大典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准备仪式、正式仪式和结束仪式。
首先,我们来到准备仪式的地点-天章殿。
这里是封禅仪式的起点,也是准备仪式的进行地点。
天章殿建于明代,是泰山封禅大典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首先会进行仪式准备,包括帝王的准备和祭品的准备。
祭品包括牛羊、禽酒、锦袍、服珠等。
准备仪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展示封禅的隆重和庄严。
接下来,我们来到正式仪式的地点-玉皇顶。
玉皇顶是泰山的最高峰,也是泰山封禅大典的核心场所。
在正式仪式中,帝王会登临玉皇顶,向天地祭拜,祈祷国家繁荣昌盛,民众安康幸福。
而玉皇顶上还有许多古建筑,如泰山神庙、启母峰、狮子峰等,这些古建筑既是观赏的景点,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我们向往的圣地。
最后,我们来到结束仪式的地点-户部巡视门。
结束仪式是泰山封禅大典的最后环节,在这里帝王会进行仪式的总结和回顾,同时给予参与封禅大典的官员奖励。
户部巡视门是一个重要的仪式门,门上还有很多精美的浮雕和书法作品,展示了古代建筑的工艺和艺术水平。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环节,泰山封禅大典还包括众多的补充仪式和庆典活动。
例如,大典期间会进行盛大的烟花燃放、雅乐演奏、舞狮表演等活动,增添了整个封禅仪式的庄严气氛。
在泰山封禅大典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代封禅仪式的庄严和神圣,同时也能够领略到泰山的壮美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圣地,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同时,泰山还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是一处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泰山文化专题研究(二)泰山封禅文化

1.宗教:古人对大山崇拜的特殊情愫。 2.自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泰山是中国东部地区最高 的山,在那里既能第一时间看到太阳升起,也便于皇 帝与天近距离的沟通。
3.文化:泰山地处黄河流域下游,这一带在远古相对比 较发达,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 祥地之一。
登封台
·
封 禅
历 代 君 王
高宗弘历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至乾隆五十 五年(公元1790年)
先后10次祭祀泰山
西 汉
武帝刘彻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
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
前89年)
光武帝刘秀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
东 汉
章帝刘烜 元和二年(公元85年)
安帝刘祜 延光三年(公元124年)
封泰山、禅梁父山 登封泰山 封泰山、禅肃然山 封泰山、祠明堂 封泰山、祠明堂 封泰山、禅蒿里山 封泰山、禅石闾山 封泰山、祠明堂 封泰山、禅石闾山 封泰山、禅石闾山 封泰山、禅梁父山 柴祭泰山、祠明堂 柴祭泰山、祠明堂
隋
文帝杨坚 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为坛设祭泰山
高宗李治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 唐
玄宗李隆基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
封泰山、禅社首山 封泰山、禅社首山
宋
真宗赵恒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
封泰山、禅社首山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 圣祖玄烨
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 清
祭祀泰山 祭祀泰山
泰 山 封 禅文化
—— 泰山封禅文化简述
什么是封禅?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 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史记》
泰山封禅:一场帝王的盛典

泰山封禅:Sacrificios Feng y Shan en el monte Tai: una gran ceremonia imperial—————作者:刘兴顺 Liu Xingshun翻译:陆恺甜 Lu Kaitian1987年,第一届泰山国际登山节期间,岱庙天贶(kuàng)殿前举办了大型仿宋真宗封禅(shàn)泰山表演活动。
自此,泰山封禅演出延续不断,更多的人开始了解这项礼仪。
En 1987, durante la primera edición del Festival Internacional de Montañismo en el monte Tai (Taishan), se llevó a cabo un gran evento que recreó los sacrificios Feng y Shan del emperador Zhenzong de la dinastía Song. Desde entonces, esta ceremonia ha continuado y ha logrado que más personas conozcan este rito ancestral.泰山封禅,是古时候由皇帝主持的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大典,包括“封”和“禅”两种不同的祭祀仪式:封又叫“封天”,是在泰山顶上筑土为坛祭祀上天;禅又称“禅地”,是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如梁父山祭地。
封禅的目的是报天地之功:一是报答天地给予自己治理天下权力的功德;二是向天地报告自己治理天下的功绩。
Los sacrificios Feng y Shan en el monte Tai eran una ceremonia de adoración al cielo y la tierra presidida en la antigüedad por el emperador en el mismo monte. Incluía dos diferentes rituales de sacrificio: “Feng” y “Shan”. El primero, conocido también como “Fengtian” (sellar el cielo), consistía en construir un altar en la cima del monte Tai para honrar al cielo, y el segundo, llamado también “Shandi” (limpiar la tierra), suponía limpiar un área en una colina al pie del monte, como en la colina de Liangfu para rendir homenaje a la tierra. El propósito de los sacrificios Feng y Shan era retribuir los méritos del cielo y de la tierra para, primero, agradecerles por otorgar al emperador el poder de gobernar y, segundo, informarles de los logros alcanzados durante su mandato.泰山封禅起源甚早。
泰山封禅-泰山封禅图片

主要 是 颂 扬 自己 的功 德 , 武 帝 封 禅 主 汉
封 于坛 内。 与 侍 中奉 车 子 侯 霍 嬗 登 泰 气 满腹 , 独 下诏 坚 辞不 许 。 但仅 过 了两年 ,
山 ,行 登 封 礼 。具体 礼 仪 秘 而 不 宣 。第
要 是 宣 扬 君 权 神 授 , 武 帝 刘 秀 的 封禅 光
性 大 臣 充任 , 理 未 安 。 为祭 奠女 性 于 认 先 祖 , 由 当朝 皇 后 主事 。这一 提 议 得 应
汉 光 武 帝 在 封 禅 中 , 次 引 用 了谶 到 高 宗 认可 , 是 确 定 “ 首 于 祭地 祗 、梁 甫皆 纬 的文 词 。东汉 立 国很 大程 度 上 是 充 分 利 用谶 纬政 治 神 话 , 而封 禅 也 延 续 了这 以皇 后 为亚 献 , 王 大妃 为 终 献 ” 诸 。 麟 德 三 年 正 月 初 一 , 高 宗 以 圜 丘 唐 之 仪 , 吴 天 上 帝 于 泰 山下 封 祀 坛 , 祀 并 亲 封 玉册 。当 日率从 官登 岱 顶 , 日黎 明 次
礼完 毕 , 武 帝坐 明堂 接 受群 臣朝 贺 , 汉 赏 其 中有 “ 赤刘 之 九 , 命 岱 宗 ” 会 之语 , 光
二 圣并尊 : 唐高宗封 禅
唐 太 宗 时 期 , 现 了历 史 上有 名 的 出 “ 贞观 盛 世 ” 唐 太 宗 几欲 封禅 , 始 终 , 却 未 能 成 行。唐 高 宗 嗣位 后 , 百姓 阜 安 , 有 贞 观 遗 风 。因此 , 卿 大 臣多次 请 求 封 公
建 明 堂 于 汶 水 之 上 。此 后 , 帝 又 多次 王 、 者后 、 公及 孔子 后 裔 褒 成 侯 , 武 王 二 皆
到 泰 山 封 禅 , 后 达 8 之 多。每 次 封 预 助 祭 。光 武 帝 乘 御 辇 上 山 , 封 坛 行 德 二年十月 , 宗与武 后 就 率文 武百 官、 前 次 于 高 禅 , 武 帝都 在 明 堂 之 中 祭 天 奠 祖 。为 汉 从 十 祭 天礼 。 帝亲 封玉 牒 , 封瘗 坛 下。礼 扈 从将 士及 外 国使 节 , 洛 阳 出发 , 二 皇 命
唐代的泰山封禅

唐代的泰山封禅——唐高宗唐玄宗泰山封禅参与人员研究文章摘要:关键字:(一).泰山封禅1.关于历代封禅大典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盛世举行的盛大而隆重的天地祭奠活动。
相传远古有七十二君在泰山封禅,其目的在于“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史记》封禅书》张守节《正义》曰:“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
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言禅者,神之也。
《白虎通》云:-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
.《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 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1](P13)这无疑带有远古社会自然崇拜的遗风余韵。
后经过齐鲁方士、儒生的加工改造和秦皇、汉武的实践,遂成为法定不可动摇的帝王受命的最高仪式,而后易姓而王者莫不以登封泰山为至荣。
据《旧唐书.礼仪志》称:“高宗即位,公卿数请封禅,则天既立为皇后,又密赞之。
”[2](P884)又据《唐会要》封禅》记载:“时天后自封岱之后,劝上封中岳,每下诏草仪注,即岁饥边事警急而止。
”[3](P162)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说:“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
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1]这段文字明白地告诉人们并不是每个帝王都能举行封禅大典,原因就在于举行封禅必须满足四个条件,这就是受命于天、符瑞祥应、功成德洽、日月有暇。
因此,封禅就成为历代帝王都想为却只有少数帝王能为的盛典。
“前车之辙,后车之鉴”。
前人既然已经有此定式,且为后世封禅A封禅是古代帝王向其作为权力授予者之神圣上天的“答厚德,告成功”,“报玄天之眷命,为苍生而祈福”的事情。
它作为有成就的帝王向上天复命和为百姓祈福的严肃礼仪,处在由古代圣贤和儒学家们所一再阐发的政治天命观的整个思想系统中。
这种政治天命观认为,“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尚书·仲尴之浩》)。
秦始皇泰山封禅书内容

秦始皇泰山封禅书内容1. 引言说到秦始皇,大家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种气势磅礴的画面,不是吗?这位大王可真是个传奇人物,统一了六国,建立了集权。
要说他的封禅,尤其是在泰山上,可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你知道吗?那时候,泰山在古代可不是随便什么山,它可是被认为是五岳之首,地位非常高。
秦始皇那次封禅,可谓是“牛气冲天”,既是为了给自己攒人气,也是为了展示他的权威。
2. 封禅的意义2.1 祭天祈福封禅这事儿,简单说就是在山上祭天,向老天爷祈福。
秦始皇心里想着:“我这么大个皇帝,得给自己和百姓求个好兆头啊!”所以,他选了泰山,想在这儿祈求安康与富庶。
想象一下,站在泰山之巅,风呼呼地吹,头顶上是蓝蓝的天空,这种气氛,简直让人心潮澎湃!他把牛羊、米酒一顿摆,求个平安,这种仪式感,谁见了都得心里咯噔一下,哇,这皇帝真是大气啊!2.2 统一与权威而且,封禅也代表着秦始皇的统治理念。
他不仅是皇帝,更是老百姓心中的“天子”。
通过这种方式,他想告诉大家:“看,我不是随便当皇帝的,我是有背景、有实力的!”就像现代社会,大家都喜欢拿出一些东西来炫耀,秦始皇也不例外。
他让人们知道,这个“天”可是他自己的,咱们老百姓得听话呀。
3. 泰山的封禅仪式3.1 盛大场面在封禅仪式上,真是热闹得不行!想象一下,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泰山上,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手里拿着旗帜,鼓乐齐鸣,场面壮观得让人瞠目结舌。
这种感觉就像是大型音乐节,大家都兴奋得不得了,气氛超级好!秦始皇一身龙袍,气宇轩昂地站在台上,那种威风八面的样子,简直像是一位超级明星,众人都盯着他,心中默默欢呼。
3.2 记录历史这次封禅,不仅仅是个仪式,还是一场历史的盛会。
秦始皇特别重视记录,于是安排人把这一切都写下来。
这些文字后来被称为《封禅书》,简直是“千古流传”,让后人一读就能感受到那种宏伟和气势。
就好比你参加了一场很特别的活动,回来后把照片和经历记录下来,回头翻看的时候,总能想起当时的感受,那种喜悦和震撼,真是无与伦比!4. 封禅的影响4.1 后世影响这次封禅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人们,后来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也开始模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禅历史
《史记〃封禅书》说明了“自古受命帝 王,曷尝不封禅”、“厥旷远者千有馀载, 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 得而记闻云”,然后从五帝之舜的封禅开 始记起,并在文章中间引用《管子〃封禅 篇》的“……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 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 云……”,由此可见,封禅之仪在“三皇 五帝”时便已有之。
作为泰山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封禅, 实质上是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帝王强调君 权神授的一种政治手段。
封禅来源
封禅来源于人类的原始崇拜 , 它是人类最早的 准宗教形式之一。而泰山崇拜主要是由太阳崇拜、 东方崇拜、大山崇拜结合在一起。太阳为世上万 物带来光明、温暖和生命,人类自古就有太阳崇 拜。 太阳升起于东方,所以东方就是万物发育、 阴阳交替之所,于是又产生了东方崇拜。在山区, 大山往往成为崇拜的对象,即大山崇拜。在地理 位臵上,泰山位于神州大地的东方,因此就成为 历代帝王与天对话的最佳场所 。
“禅”是在泰山下扫除一片净土,在 净土上祭祀土神,报答后土的功绩。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 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史记》
封禅的含义
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一种 祭祀天地神的礼仪活动,表达对浩荡天恩 的感激;酬谢大地之神对万物苍生的恩赐 。
原因三:神话传说
Leabharlann 远古传说泰山是开天祖神盘古的头颅所化,所以泰山就 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更 是被称为:冀近神灵之地。(“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 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史记集结》) 而另一传说,五岳即五天柱,而泰山则是东天柱----不 周山。 共工触折不周山,导致洪水泛滥则可以与黄河流域的洪 水相挂钩,这样一来女娲补天的 而在当时人们还处于神灵崇拜的的阶段,泰山的地位不 可撼动,理所当然的成了中华民族先民的神山。 因此泰山被视作太阳初生万物发育之地。(昊天族氏)
古帝封禅
封禅是古代统治者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的礼仪。古人 认为群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 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 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古代于泰山封 禅的有七十二代的帝王,著名的有无怀氏、伏羲、神农 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 王等十二个,都是受命之后才举行封禅仪式的。传说他 们那时候封禅,有嘉禾生出,凤凰来仪,种种祥瑞不召 而至。
封禅为何选泰山?
原因一:文明中心。
泰山崛起于华北大平原东侧的齐鲁古国,这里气候 温润,土地肥沃,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带及古 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如黄河文明)几千年以来,这 里一直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泰山成了东 方文明的代表! “山莫大于之,史莫古于之!” 泰山雄伟壮阔,具 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可追溯到上古三皇五帝时期。 数千年来,先后有远古七十二君王及封建时代的十 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封禅大典每朝每代皆有不同,但 相同的一点是规模浩大。
封禅的条件
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有资格来封禅,据考证,它的条大体 体是这样规定的,基本上是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更朝换代国家统一。 第二个条件是帝王在位的时候必须有政绩,政绩卓著, 要国泰民安、国富民强。 第三个条件就是必须有祥 瑞出现。 (反例:春秋齐桓公)
泰山封禅的影响
封禅是原始崇拜与原始统治结合的产物。 它的制度化,表明了原始国家雏形的出现。 这种宗教仪式,使生活在黄河领域的部落 逐渐形成了朦胧的民族意识,培养了共同 体的向心力、凝聚力,为这一地区最终进 入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大融合进行了神 学和世俗的政治准备,完成了文化和意识 的铺垫。
“五岳独尊”的泰山
泰山,古称东岳, 又名岱山,位于山 东省部,绵亘于济 南、泰安、莱芜、 淄博四市之间,东 西长约200公里,南 北宽约50公里,方 圆426平方公里,主 峰玉皇顶(又称天 柱峰)海拔1532.7 米。
什么是封禅?
“封”是在泰山上堆土为坛,在坛上 祭祀天神,报答上苍的功绩;
封禅的意义
汉代班固《 白虎通义 》说:“王者受命, 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 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 太平也。”《五经通义 》曰:“ 天命以为王, 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似乎 纯粹出于政治目的,表示帝受命于天,向天告太 平,对佑护之功表示答谢,当然更要报告帝王的 政绩如何显赫。
原因四:帝王推崇。 原因四:神话传说
泰山形体以雄伟高大 为基调,这种阳刚之美, 往往和国家、社稷相连, 而成为国家稳定、社稷牢 固的象征。而历代帝王的 封禅祭祀活动,更把泰山 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加上传统的宗教意识,使 泰山不仅成为封建统治者 的强有力的庇护者,而且 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护佑 者。
OVER
BYE
封禅文化使泰山变成了历史文化名山。从自 然的角度看,泰山在名山中的自然之美并不是最 出众的。泰山海拔1532.7米,在中国大山中排行 16,在五岳中屈居第三。但由于历史上历朝皇帝 对泰山的顶礼膜拜,才使得泰山在中国历史上起 到了一种举足轻重的政治象征作用,泰山才逐渐 演化成为中国的的“国山”,从而在名气上凌驾 于其他名山之上。假设泰山没有了历朝皇帝的顶 礼膜拜,仅凭自然景色,很难称得上 “圣山” 和“国山”。
原因二:地理位臵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它北倚燕山、太行山, 南到长江,西靠华山、伏牛山和源远流长的黄河, 东到烟波浩淼的大海,在这个广袤的土地上,泰 山踞高临下,一柱擎天,成为万里原野上的“东 方一柱”,有拔地通天之势,也有擎天捧日之姿。 泰山位于古神州大地的东方,而在中国传统 文化中,东方有着特殊的意义。可以说,是地理 位臵造就了泰山的封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