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戏剧天地第25课陈毅市长教案2沪教版五四制
陈毅市长教案

陈毅市长教案1.理解作品中的戏剧冲突。
2.把握话剧的特点,理解个性化的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体会陈毅重视科学文化和尊重知识分子的优秀作风。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理解戏剧冲突和情节结构。
上海市第一任市长是谁?(陈毅)陈毅不仅是一个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为上海市长和外交部长,也做出过重要贡献。
1949年5月27日,“冒险家的乐园”——上海解放了。
虽然我们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但所接管的却是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一个烂摊子。
当时的上海,工厂大半倒闭,商店纷纷关门,失业人口剧增,秩序混乱,垃圾成山,又面临着断粮、断煤的威胁;帝国主义对我进行海上封锁,敌机不时来偷袭轰炸,暗藏的国民党特务进行破坏捣乱,社会垃圾(流氓阿飞、小偷、妓女)也多得怕人。
帝国主义曾狂妄预言共产党要“烂在上海”。
陈毅依靠上海各阶层群众的支持,采取了恢复生产和发展生产的方针,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使上海的局面有了根本的改观。
帝国主义的预言破产了。
作者选取这一段时间作为历史背景,抓住了在上海这个特定环境中陈毅的工作、生活及与各种人物的关系,创作出话剧《陈毅市长》,以此作为对上海解放三十周年的纪念。
1.剧情及结构方式:全剧共10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从不同侧面描绘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光辉形象,主要表现“陈毅同志对经济建设的巨大热情,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心,对各界人士的真诚团结,对干部作风的严格要求,以及自己对党风党纪的身体力行等等。
”在结构上,该剧破除了“一人一事”的传统方式,采用了作者称之为“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方式来组织全剧。
即“全剧没有统一的中心事件,但以陈毅这一主要人物来穿引全场;各场情节不相连贯,独立成章,但是在每一场的尾部或用几句台词或用一个细节来为下一场的情节展开找个由头或埋下伏线,做个简单的铺垫;最后一场,除了有自己独立的故事情节外,还将前面几场各自发生的事件都在最后一场里有所交代,使之画上‘句号’。
语文:第44课《陈毅市长》课件(沪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

背景介绍
前一场陈毅视察百货商店,发现盘尼 西林短缺,不法商贩趁机抬价,百姓 无力购买。于是陈毅决定要办药厂, 从而引出“夜访齐仰之”这场戏。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速读课文,找出戏剧的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部分。
划分段落层次,并归纳段落大意。
剧情结构
矛盾冲突 情节结构 内容
陈毅专程夜访
齐仰之闭门谢客
齐 答应效劳 仰 之
化学变化
自破时限 闭门谢客
开端
发展 高潮
(齐仰之 出山)
陈
表用 示激 敬将 意法 宣党 传的 共化 产学 委 以 重 任
毅
专 程 夜 访
人物语言的高度个性化
◇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1)陈毅:
豪爽、坦诚、幽默、睿智、 坚定、雄辩、机敏
◇2)齐仰之:
固执、清高、质朴、追求进步、 爱国
开端
产生
发展 变化 解决
发展
陈毅巧用“激将法”
齐仰之自破“三分钟” 陈毅宣传共产党人的“化 学” 齐仰之发生“化学变化” 陈毅委重任
高潮
结局
齐仰之愿效力
合作探究
1、思考在这场戏中,陈毅要解决一个 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解决了吗?什么地方看出 来的? 3、陈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这 一矛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陈毅和 齐仰之各自什么样的个性?
席等职。
时代背景
上海,是1949年5月27日解 放的。我们所接管的上海是国民 党反动派留下的一个烂摊子:工 厂大半倒闭,商店纷纷关门,失 业人口剧增,又面临断粮、断煤 的威胁;帝国主义对我们施行海 上封锁,敌机不断偷袭轰炸,暗 藏特务破坏捣乱;社会秩序混乱 、垃圾成山……帝国主义曾预言 共产党要“烂在上海”。陈毅身 为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依靠上海 各阶层群众的支持,采取恢复生 产和发展生产的方针,只用了一 年多的时间,就使上海的局面有 了根本的改观。帝国主义的预言 彻底破产了。
陈毅市长导学案

18、《陈毅市长》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对剧情矛盾冲突和人物对话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2、能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剧本,尝试进行舞台表演,想象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陈毅市长的政治家胸怀和人格魅力【教学重难点】1、把握剧情的矛盾冲突,欣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理解两人之间矛盾冲突的转化过程;咀嚼其中蕴涵丰富的语句。
【导学过程】一、录相导入,激发兴趣:1、先播放一组不同样式的戏剧集萃,包含歌剧、话剧、舞剧……2、在五彩缤纷的戏剧天地中,有一种以对话为主的形式叫话剧。
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欣赏由当代著名剧作家沙叶新创作的一部话剧《陈毅市长》。
二、走进作者:沙叶新,生于1939年,江苏南京人,回族。
国家一级编剧。
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
三、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斋、羹、偌、撷、驽2、理解词语:深居简出、恕不接待、闭门羹、才疏学浅、痛心疾首、伊始、礼贤下士、秉烛夜谈。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投影显示,了解戏剧学生结合注解,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教师补充: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2、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3、台词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
3、提问:读过了一遍课文,你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出发生在两个主人公之间的事件?明确:陈毅夜访齐仰之,请他出面主持工作。
五、合作探究:1、陈毅的拜访顺利吗?展示四幅并不连接的情景图片,请学生重新排序。
2、一起来看看第一幅画面对应的戏剧开端部分,进行分角色朗读。
提问:①在这一部分里,剧中人物有没有产生矛盾呢?②他们初次交往有一段饶有趣味的谈话,从中又能看出人物怎样的个性呢?学生比较容易地能够归结出:他们一见面就掀起波澜——一个登门拜访,一个闭门谢客。
这里的陈毅,坚定、自信、幽默;齐仰之,固执、清高、不问政治。
《陈毅市长》教案-最新范文

《陈毅市长》教案篇一:陈毅市长:北川永昌中学姓名:陈彦杉《陈毅市长》沙叶新[教材分析]本课为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戏剧。
这部剧作,主要塑造了陈毅这一人物。
作者通过对上海解放初期两年里陈毅市长的工作、活动、日常生活的描写,通过对他与各式各样人物的关系的描写,通过各种矛盾冲突,逐渐显示陈毅的性格以及他高尚的思想品格,从平凡中塑造了陈毅这个从元帅(野战军司令员)到市长的可亲、可敬、可爱的形象。
剧作的结构方式和表现手法,新颖独特。
[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中的戏剧冲突。
2、把握话剧的特点,理解个性化的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体会陈毅重视科学文化和尊重知识分子的优秀作风。
教[教学重难点]把握剧情的矛盾冲突,欣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理解两人之间矛盾冲突的转化。
[课时计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图片导入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3%C2%D2%E3%CA %D0%B3%A4&in=24787&cl=2&lm=-1&pn=0&rn=1&di=77173785&ln=1133 &fr=&fmq=&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在上海担任市长的故事。
二、简介1、作者及陈毅简介沙叶新:一九三九年生于南京,回族。
当代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
1956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妙计》。
次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61年大学毕业后进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创作研究班学习,1963年秋分配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任编剧。
陈毅市长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

陈毅市长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讲读目标: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初步学会通过对剧情矛盾冲突和人物对话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能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剧本,尝试实行舞台表演,想象训练。
重点:把握剧情的矛盾冲突,欣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理解两人之间矛盾冲突的转化过程;咀嚼其中蕴涵丰富的语句。
难点:把握剧情的矛盾冲突,欣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理解两人之间矛盾冲突的转化过程。
教程一、导入感知1、导入:陈毅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之一,建国后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长。
关于他的事迹在很多电影、小说中都有介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陈毅市长》也是体现他崇高品格的作品。
2、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2)理解词语:(3)提问:读过了一遍课文,你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出发生在两个主人公之间的事件?明确:陈毅夜访齐仰之,请他出面主持工作。
3、资料平台请同学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来介绍一下作者沙叶新的情况,以及话剧《陈毅市长》的剧情。
话剧《陈毅市长》,是当代剧作家沙叶新于1980年创作的一部优秀话剧。
描写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高级将领、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在上海解放初期当上海市长期间的工作、生活和思想风貌。
沙叶新,一九三九年生于南京,回族。
当代剧作家。
1956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妙计》。
次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61年大学毕业后进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创作研究班学习,1963年秋分配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任编剧。
主要剧作有:《一分钱》(1966年)、《焦裕禄》(与人合作)、《约会》(1978年)、《假设我是真的》(与人合作,1979年)、《陈毅市长》(1980年《剧本》第五期)、《马克思“秘史”》等。
《陈毅市长》获全国优秀话剧创作奖和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4、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①在充分理解剧作、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实行朗读,从总体上说,陈毅的语言坦率、豪爽,又不乏幽默;齐仰之的语言由冷淡、生硬转为热情、诚恳、急切。
②通过揣摩人物语言确定声音的轻重、快慢、化。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4课《陈毅市长》教案 沪教版

《陈毅市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常识,了解话剧的基本特点,了解本剧“冰糖葫芦”式的结构。
2.学会通过剧情矛盾冲突和人物对话的分析,领会潜台词的意思,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3.感受陈毅的政治家胸怀和人格魅力,学习陈毅优良的作风、光明磊落的精神。
【课文提示】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有戏剧冲突,台词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
2.本剧的结构称“冰糖葫芦”式。
所谓“冰糖葫芦”式,即每一场都可以独立成章。
《陈毅市长》共有十场,每一场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全剧串成一个“冰糖葫芦”。
3.课文选自话剧《陈毅市长》的第五场。
前一场讲陈毅视察国营百货商店,盘尼西林断档。
不法药商趁机涨价。
陈毅决定连夜访问化学家齐仰之。
齐仰之接到朋友的电话,听说陈毅来访,明确表示:“政治与我绝缘。
”实际上是拒绝陈毅到访。
【正音正字】斋羹偌撷驽【词语积累】残缺不全深居简出充耳不闻不由分说闭门羹持久不息半夜三更无事不登三宝殿一窍不通说来话长全然无知才疏学浅雄心勃勃奔走呼告心灰意冷英雄无用武之地痛心疾首多此一举翻天覆地百废待举大有作为只可就见,不可屈致亲顾茅庐礼贤下士秉烛夜谈【初学课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觉剧本与小说有什么不同?3.剧情可以分几个部分?【课文分析】(详见课文批注)齐仰之的居室里,醒目地贴着一个条幅:“闲谈不得超过3分钟”。
这说明他不愿接待来客,也为陈毅来访制造了障碍。
这是剧中矛盾冲突的起因,整场戏就是围绕“3分钟”展开的。
全场通过夜访被拒、进门限制、破例延时、秉烛夜谈、撕掉条幅等几个情节,把陈毅与齐仰之的矛盾,层次清楚、充满戏剧性地展示出来。
【课文质疑】【课外作业】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陈毅的生平。
第二课时【讨论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发生的事件。
陈毅夜访齐仰之,请他出面主持工作。
2.陈毅与齐仰之初次交往,他们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从中看出他们怎样的个性?陈毅与齐仰之一见面就掀起波澜——一个热情拜访,一个闭门拒客。
《陈毅市长》

-2-
4 、这场戏的 结尾有何特 色 ? 作用是什 么? 陈毅 板 书 计 划 进门难 专程拜访 有一门化学一窍不通 谈话难 敲开房门 齐仰之 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 教 后 记 说服难 打开话匣 不受三分钟之限 叩启心扉 再谈三天三夜 共产党人化学
-3-
课 题
18、陈毅市长(选场) 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剧本,尝试进行舞台表演。 对话剧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 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尚的品质 学习剧作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1 、文中“闲 谈不得超过 三分钟” 的字 条, 在结构方 面起什么作 用? 2 、陈毅在请 齐仰之出山 的过程中遇 到 哪 些 困 难?结果怎 样? 3 、文中两位 主要人物陈 毅与齐仰之 各具有怎样 的性格特点?
4 、酸性、碱 性、 化学变化 分别是什么 意思?
言谈、行事拘泥于陈旧准则的做法。 ④齐仰之:……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 指自己的思想彻底转变。 四、舞台说明 1、分析舞台说明的特点和作用。 (1)明确概念 舞台说明也叫“舞台提示”,是剧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写 在每一幕(或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 道具、布景以及人物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根据演出的需要,有助于人物性 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展开。 (2)分析这场戏中“舞台说明”的特点和作用。 ①开头,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深居简出、潜心科研的 化学家。 小道具------条幅,说明他埋头钻研,无意接待来访。 这部分舞台说明为陈毅夜访被拒绝,两人间产生戏剧冲突作了铺垫。 ②齐仰之对“急促的电话铃声充耳不闻”“大皱眉头,拿起话筒”“将电话 挂上,坐下继续工作”。 这些舞台说明表明了人物神情、动作,揭示了他清高、固执的性格及急躁情绪, 预示与陈毅发生冲突的必然性,确定了戏剧氛围。 ③齐仰之“乒的一声将门关上” “气冲冲去开门” “请陈毅进“请陈毅坐下” “连 忙拦住(陈毅)”“点燃蜡烛”。这些动作、神情展示了矛盾的发生、发展、变化 和解决的情况,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④齐仰之“烦躁地”“一惊”“为难地”“高兴地”“不悦”“深有感触”“兴 奋得不知如何回答”“大笑”“大喜”。 勾勒了齐仰之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有助于读者理解人物形象。 五、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陈毅夜访齐仰之,说服他主持筹划建立全国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的故 事,表现了陈毅重视科学文化和尊重知识分子的优良作风和顽强坚毅、幽默诙谐 的性格。 六、课后练习 四、这首诗表明作为一个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应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对于今 天我党的反腐倡廉,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陈毅市长 陈毅 尊重人才 机智幽默 (矛盾冲突) 见 齐仰之
《陈毅市长》教案4

《陈毅市长》教案4 《陈毅市长》选场 教学目标 : 1.了解话剧的特点。 2.体会个性化的语言:塑造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光辉形象。 3.了解戏剧的一般情节结构。 4.体会话剧语言的特点,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过程中通过个性化的话剧语言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 一、 简介陈毅,让学生更渗透了解人物性格特征。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召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首烩炙人口的诗是陈毅(1901年—1972年)当年负重伤后在梅岭被国民党军围困时所作,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陈毅字仲弘。 1901年 8月 26日生于四川。少年时在成都读书,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1年10月因参加中国留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押解回国。 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3年春在重庆《新蜀报》任文艺副刊主笔,秋天到北京中法大学读书,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李大钊领导下,从事工人、学生运动。 1928年 1月参与领导湘南起义,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任师党代表。 4月,与朱德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先后任第十二师师长、红四军军 委书记,参与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29年 1月,协助毛泽东召开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制订古田会议决议。 1936年 12月,他在梅岭草莽中被国民党军围困达 20天,考虑难以脱身,便写了《梅岭三章》。本文开头引用的是其中一首。他与项英等领导的游击战争坚持了三年,保存了中共在南方的革命力量。 抗日战争爆发后,从香港刊物读到毛泽东在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摘要,掌握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乃与项英主动同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合作抗日的谈判。 1940年 10月,指挥黄桥战役,取得军政全胜。 1947 年 5月,指挥孟良固战役,歼灭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主力整编第七十 四师,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1948年 5月参与指挥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解放徐州、南京、上海、 杭州等城市和东南广大地区。 1949年5月,兼任上海市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指挥部队解放东南沿海岛屿,剿灭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筹建华东海军、空军和陆军技术兵种,加强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同时领导上海人民战胜国内外敌人的破坏和封锁,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有力地支援了国防建设和抗美援朝作战。 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8年后兼任外交部长。1966年 1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文化大革 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受到严重迫害。 1972年 1月 6日,在北京逝世。 陈毅文武双全,博学多才。他撰写的军事论著丰富了毛泽东军事 思想,已收入《陈毅军事文选》。他的作品已收入《陈毅诗词选 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陈毅市长 1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中的戏剧冲突。 2.把握话剧的特点,理解个性化的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体会陈毅重视科学文化和尊重知识分子的优秀作风。 2学情分析 《陈毅市长》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文学样式——话剧,希望通过几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能使学生对话剧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本班学生基础较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为:把握本课剧情的矛盾冲突;学会通过人物对话的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剧情的矛盾冲突,欣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两人之间矛盾冲突的转化过程;咀嚼其中蕴涵丰富的语句。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回顾剧情,进入新课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向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提出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最近,中国打下了美制U一2型高空侦察机,请问使用的是什么武器?是导弹吗?”陈毅以机敏和睿智从容作答:“记者先生,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这一妙答,既保守了国家的机密,又避免了“无可奉告”之类简单呆板的推托之辞,从而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陈毅语言艺术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选场》,来体会陈毅的机敏、风趣、豪爽和睿智吧。 概述剧情:陈毅夜访齐仰之,说服他主持筹划建立全国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 1949年冬天的一个深夜。著名化学家齐仰之家。上海市市长陈毅专程登门拜访齐仰之,却遭到冷遇。进门之后,陈毅借刘禹锡《陋室铭》赞扬主人,融洽了双方感情。于是,陈毅乘机巧用“激将法”,大谈共产党的“化学”,使清高、正直、不乏爱国心的齐仰之发生了深刻的“化学变化”,欣然同意出山筹建全国第一个盘尼西林药厂。
1、下面,让我们把课本打开,思考在这场戏中,陈毅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议:陈毅说服齐仰之出山,请齐仰之主持筹建医药厂。) 2、 这个问题解决了吗?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 陈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这一矛盾? 1、 为了解决请齐仰之出山这个主要矛盾,陈毅必须先解决哪两个小矛盾? (议:陈毅专程夜访,齐仰之闭门谢客;陈毅欲与齐商量大事,齐仰之限时三分钟。) 2、 陈毅用什么方法解决了第一个矛盾?从中可以看出陈、齐什么个性? (议:坚持法。表现了陈毅的自信、幽默、执着,齐仰之的固执、清高、急躁。) 3、 陈毅又用什么方法打破三分钟之限?请一组同学进行话剧表演,其他同学对此进行评议。 1.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明确〗矛盾冲突是陈毅与齐仰之之间的矛盾冲突,即陈毅说服齐仰之参加祖国医药事业的建设与齐仰之不问政治、闭门治学之间的矛盾冲突。(齐仰之固执、倔强、不讲情面的性格源于对国民党腐败政治的愤恨,他把与国民党腐败政治的“绝缘”关系也移用到与新社会政2
治的关系中来,因而,陈毅与齐仰之之间的矛盾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 2.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有一个产生、发展、转化、解决的过程。从剧情出发,可把这场戏分为哪几个部分?并请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提示:这场戏中的人物只有两个,而且这两个人物自始至终都在舞台上,因此不能以人物的上下场来确定层次。可联系陈毅在夜访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及这些难题的解决来划分层次。)
〖明确〗碰到了被拒门外、谈话限时、请齐出山这三个难题。这些难题都被陈毅巧妙妥善地解决了。据此,这场戏可分为三个部分:(1)矛盾的产生(开头至“齐仰之请陈毅进屋”)——解决了难以进门的矛盾;(2)矛盾的发展(至“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解决了谈话限时3分钟的矛盾;(3)矛盾的转化、解决(至幕闭)——解决了请齐仰之出山的矛盾。第三部分是全场的高潮。
陈毅深夜来访,齐仰之闭门不纳,这是矛盾冲突的第一回合。性格刚毅的陈毅市长,坚持按门铃,说出自己身份直到他以机敏的言辞“也是为了工作”,巧妙堵住了齐的口,又作出保证后才被请进房间。冲突第一回合以陈毅的胜利结束。 陈毅是有准备而来,齐是不得已接待,因此在矛盾发展的过程中,主动权一直掌握在陈毅的手中。陈毅巧引《陋室铭》博得齐的好感,尽管主人没有让步,但终于请陈毅坐下了。接下来陈毅巧妙采取了“激将法”,齐又请陈毅坐下,这样,陈毅取得了矛盾冲突的第二个回合的胜利。 第三部分中陈毅的论辩富于说服力,引起齐发自内心的感慨和共鸣。在此基础上,陈毅说明药厂的来意,齐被陈毅的胸怀和诚意敢打感动了,也敞开心扉,他们越谈越投机,甚至停电仍要“秉烛夜谈”,还扯下字条,要求谈三天三夜,判若两人,至此矛盾解决了,戏剧冲突有了圆满的结局。
活动2【导入】二、分析人物 陈毅初进齐仰之的“家”,很不受主人的欢迎,可是最后主人却一再挽留,要和他“秉烛夜谈”。说说陈毅是怎样改变齐仰之的态度的,从这些情节中你能了解陈毅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话剧是靠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下面我们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进一步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品读课文 分角色赏析个性化的语言,理解人物性格。 1、 朗读要求: (1)、在充分理解剧作、初步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进行朗读,从总体上说,陈毅的语言坦率、豪爽,又不乏幽默;齐仰之的语言由冷淡、生硬转为热情、诚恳、急切。 (2)、通过揣摩人物语言确定声音的轻重、快慢、。 (3)、③借助舞台说明,辅以一定的表情、动作。 (4)、四人小组组内分角色朗读。 (5)、抽同学在班内朗读,学生、教师进行适当点评。
陈毅:坚定、豪爽、机敏、雄辩——无产阶级革命家 齐仰之:急躁、诚恳、有爱国心、清高、固执、政治淡薄、科学严谨——爱国主义科学家 3
1.重视科学,尊重知识分子,礼贤下士,关心群众疾苦,善于做思想工作。 巧引《陋室铭》表示对主人潜心科研的敬意和高超的谈话技巧,显示了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气质,缓和气氛,博得好感。 巧用“激将法”,使齐破例,对齐仰之的“无礼”,宽容大度, 讲出“社会若不起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的道理,又用齐的亲身经历佐证打动了齐的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极善于做思想工作。 体察民情,关心疾苦,爱护人民,揭示其一心为公的“社会公仆”的精神。 2.性格豪爽直率,幽默诙谐,妙语连珠,机敏睿智,作风平易近人,既不失领导人身份,又给人留下诚恳亲切的深刻印象。普通话中夹有方言,文言。 齐仰之:爱国科学家的形象。 1.从室内环境布置,深居简出,勤奋刻苦的化学家。尤其字条,说明不尚空谈,极珍惜时间,潜心科研的知识分子。(字条也是矛盾冲突的基本起因) 2.语言,接朋友电话,用意:一是,表明主人政治态度“与我无缘”。二是,揭示性格,清高,固执,急躁,质朴,预示冲突是必然的。三是,交代陈毅曾下帖,显示其诚意。四是,制造戏剧氛围——老朋友不例外,何况不认识的陈毅。 3.“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我一定问个明白”学者风范,科学态度由此可见。 4.被陈毅胸怀和诚意感动,敞开心扉,不仅欣然接受办厂之请,还迫不及待主动谈详细计划,甚至停电后,仍要秉烛夜谈,并扯下字条,爱国情怀。 活动3【导入】三、把握人物语言中的潜台词。 设问1:陈毅进齐仰之的屋子后打量房间,说:“齐先生就住这里!”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拨:这句话的潜台词是:齐先生您是个海内外知名的化学家,怎么住在这么破旧的房子里,这与您的身份不相符合呀! 设问2:齐(看表)说:“还有两分半钟了。”其潜台词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拨: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要讲就快讲,否则时间一到就不跟你讲了。 [提示:戏剧语言含有“潜台词”,这是戏剧语言的特点,分析其“潜台词”,是赏析戏剧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故设计了这个环节。]
(1)引导学生了解潜台词。 潜台词是藏在字面之下的没有说出来的台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这个“意”反映了特定的情景之下人物说话的真实意图和内心世界。 (2)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和特定的对话场合挖掘和体会言外之意。 ①齐仰之:这……可以延长片刻。 “这……”包含着激烈的内心冲突:想问个究竟就得破多年恪守的信条;不问清楚又于心不甘,因为“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在进退两难中,勉强作出了“可以延长片刻”的选择。 ②陈毅:我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到一起,不就中和了? “碱性”是比喻说法,指革命性、事业心、进取心;“中和”指用革命性、事业心、进取心影响齐仰之,让他适应新时代,改变过去不问世事,不问政治,言谈、行事拘泥于陈旧准则的做法。
陈毅把原本十分固执的齐仰之说服,并最终聘请他主持筹建全国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这是全剧的高潮和结局部分,也是剧中最精彩的部分,有很多值得人们细细品味的地方。请同学小组品味鉴赏: 陈毅用什么方法来说服齐仰之——他先引用孟子的话,既而借用齐仰之自己的话,最后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说服了这位特殊的化学家。 同学可品味一些内涵丰富的语句——“酸性”,这里指迂腐,不适应新时代;“化学变化”,4
指的是齐仰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我们不仅会为陈毅的博学、坦诚与热情所折服,也能为齐仰之的质朴、求真与自省所感动。 活动4【导入】四、问题讨论,落实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问题。 1.“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在课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点拨:“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起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是齐仰之坚持的原则,说明他潜心钻研,惜时如金。由于他门上的这张字条,使陈毅吃了‘闭口羹”,后来陈毅终于进了屋,但只有“三分钟之限”,但一谈便取得了“尽情尽言之”的胜利,随着剧情发展,最后愿意“秉烛夜谈”“三天三夜”。两人之间矛盾的产生、发展变化和解决,都与“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有关。
2.陈毅为什么把共产党人的革命比作“化学”!这样比喻对推动故事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点拨:这是陈毅高超的说话艺术的表现,把革命政治说成“化学”,非常切合齐仰之这个化学家的身份,能够引起齐仰之的谈话兴趣和极大注意,这样使齐仰之与陈毅交谈下去,陈毅也就巧妙地使齐仰之由“只有三分钟之限”到“尽情尽意言之”,再到“秉烛夜谈”“三天三夜”,这个妙喻推动了剧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