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炎性水平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现状和进展

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March 2012,Vol.24,No.3・356・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现状和进展周小帅,洪晓明,沙洪存doi:10.3969/j.issn.1671-0800.2011.03.060【中图分类号】R735.3+7【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671-0800(2010)03-0356-03作者单位:315020宁波,宁波大学医学院(周小帅);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洪晓明、沙洪存)通信作者:周小帅,Email :zhouxs0@直肠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
而外科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一种有效手段。
自1991年Jaco-bs [1]首次报道在腹腔镜下行结肠切除用于治疗结肠癌以来,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已经历近20年的发展,其中腹腔镜结肠癌手术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
然而由于直肠癌的手术解剖学特点和手术要求严苛及缺乏复发率、生存率等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 )研究,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的肯定。
本文就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治疗原则及适应证治疗原则上,首先,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同样须遵循传统开腹手术的肿瘤根治原则,包括:(1)强调肿瘤及周围组织的整块切除;(2)肿瘤操作的非接触原则;(3)足够的切缘;(4)彻底的淋巴清扫。
远期随访具有与传统手术相同的局部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
其次,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也同样需要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 )的原则。
1982年Heald 等[2]提出了TME 的概念。
经过近30年的临床实践应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普外学者已经将TME 作为直肠癌手术的“金标准”。
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术的适应症已经从Dukes A 期、Dukes B 期扩展到了Dukes C 期。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 )对结直肠癌手术也表现出了更为积极的态度,但其仍然不推荐用于中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肿瘤根治性分析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肿瘤根治性分析目的:分析于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肿瘤根治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2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所行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和对照组(开腹行直肠癌根治术),统计手术情况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评价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试验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下床走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31 1、5.210 5、7.374 6、6.458 3、4.855 3,P<0.05)。
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17%,明顯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1.952 9,P<0.05)。
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等特点,且肿瘤根治性与开腹手术效果相似,可作为治疗直肠癌的首选术式。
标签: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性;可行性;肿瘤根治性近年来,腹腔镜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得到了患者的普遍认可,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2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一步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肿瘤根治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2例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原发病灶均为直肠,且均为单一病灶;排除存在肿瘤广泛转移的患者,合并肿瘤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其他类型恶性中的患者。
根据患者所行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24例患者纳入试验组,将常规行开腹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
试验组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47~82岁,平均(64.87±3.46)岁;肿瘤距肛门平均距离(7.48±2.24)cm;TNM分期:Ⅰ期7例,Ⅱ期12例,Ⅲ期5例。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术中体位的管理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术中体位的管理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体位是采取截石位,各种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相互影响,骶尾部皮肤压疮的发生率就有所增加,巡回护士合理地安排手术体位,术中定期对体位进行评估,可使用防压垫预防患者骼尾部皮肤压疮,提高了手术护理质量。
标签: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体位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是复杂的内镜手术之一,切口小、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手术时间较长,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体位是采取截石位,压疮多发生于骶尾部,且无肌肉、脂肪织保护,患者臀部根据体位要求需超出手术床背板下缘3~5cm,使手术床边缘对骶尾皮肤产生垂直压力;患者手术时间较长,长时间保持固定的姿势,使患者骶尾部皮肤承受的压力过大,局部皮肤缺血缺氧;手术铺巾时手术巾铺置的不平整,患者头低足高30°,可使骶尾部皮肤与手术床之间产生摩擦力和剪切力;患者会阴部皮肤消毒皮肤持续受到潮湿刺激,导致皮肤更易发生破损和感染。
由于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被迫体位及无法缓解局部组织压力,因此手术患者是院内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
当各种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相互影响时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在长时间的截石位手术过程中,骶尾部处于身体重量压迫薄弱支撑点,所以骶尾部皮肤压疮的发生率就有所增加。
加强术中体位管理,预防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主要由神经长时间的受牵连、压迫及缺血所致。
合理安排手术体位,加强管理,是减少周围神经损伤的关键。
巡回护士在摆放体位时,应使患者的肢体处于生理功能位置,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可增加神经损伤及表皮损伤的危险。
若长时间截石位即可增加下肢神经损伤的危险。
在符合手术操作要求及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避免髋部过度屈曲、膝关节过度弯曲,可减少损伤坐骨神经的可能。
巡回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术中要妥善保护膝部,脚架高度和角度一定要调整适当,避免托盘和术者手臂对膝部的压迫,术中调整体位时应检查膝部。
体位或衬垫安置不当、不易造成对腓总神经的损伤长时间的截石位等,有些患者的体质差异也可以增加神经损伤的危险。
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对老年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影响

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对老年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影响邱剑文【期刊名称】《西藏医药》【年(卷),期】2024(45)3【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对老年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影响。
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月经本院收治的老年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86例,按术式差异分作开腹组(n=45例,予以开腹胃癌D2根治术)、腹腔镜组(n=41例,予以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免疫功能、炎性因子及应激反应及安全性。
结果相比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长,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后,两组CD4~+、CD8~+及CD4~+/CD8~+均有降低,腹腔镜组降低幅度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TNF-α、IL-6、MDA均有升高,SOD有所下降,腹腔镜组TNF-α、IL-6、MDA低于开腹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
结论老年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可获确切临床疗效,利于康复,且对免疫功能、炎性因子及应激反应干扰较小,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安全性。
【总页数】3页(P43-45)【作者】邱剑文【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价值及近期预后2.探讨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D2式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3.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近期效果及远期预后观察4.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老年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应激反应和炎性因子的影响5.腹腔镜辅助D2式胃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应激及能量代谢情况比较

1 1 临床 资料 4 . 5例 结直肠 癌患 者 , 2 男 7例 、 女 l 8例 , 年龄 3 9—7 6岁 , 体质 量 4 7 g 9~ 4k 。结 肠 癌
2 9例 , 直肠 癌 l 6例 。D k s u e 分期 A期 1例 、 B期 3 O
注: 与术 前 1d相 比 。 P< .5 与 开腹 组 相 比 , 00 ; P< . 5 0 0
表 1 两 组患 者 不 同 时点 c 、 l R E 比较 ( 土 s ci p、 E )
别行腹 腔镜 、 开腹结 直肠癌 根治术 2 、5例 , O2 并检 测 了两 组患者 手术前后 血清 皮质 醇 ( s 、 . 应蛋 白 c )C反
(R ) C P 和静 息能量 消耗 ( E 的变化 , R E) 旨在 明确 腹 腔镜 下结直肠 根治术 后应激 反应及 能量代 谢情况 。
腹 腔镜 直肠癌 根治术是 直肠癌手术 治疗 的新 途 径 , 良好 的临床效 果 可 能 与腹 腔镜 手术 的微创 有 其 关 , 后患 者应 激反 应 相 对 轻 , 后 免 疫 抑 制 程 度 术 术 低, 预后好 ¨ j 0 8年 1月 ~ 09年 5月 , 。2 0 20 我们 分
腹腔镜组 C 、 E S R E术后第 1 天较术前 明显升 高( 0 0 ) 术后第 2天 与术前 P< .5 ,
静息能量 消耗 ( 。开腹组术后第 12天较术前明显升高( 、 P均 < .5 , 00 ) 。腹腔镜组 C P术后第 12天较术 前明显 R 、
4 5例结直肠癌患者 , 行腹腔
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2 O例( 腹腔镜组 )行 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 2 , 5例 ( 开腹组 ) 。检测两组患者术前 1 天和术后第 1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是一种使用腹腔镜技术进行的结直肠癌手术,通过小切口进行操作,具有微创、可视、恢复快等优点。
本文旨在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手术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更小的创伤,术后患者恢复更快。
传统的开腹手术需要较大的切口来进行操作,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恢复和康复训练。
而腹腔镜手术只需要几个小的切口,创伤更小,不仅术后疼痛轻,而且恢复更快。
研究表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使患者可以更早地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
腹腔镜手术提供了更好的可视性和放大效果,能够更准确地操作病灶。
腹腔镜通过高清摄像技术将手术区域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使医生能够更好地观察和操作。
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更高的手术精确度和安全性。
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能够更全面地清除病灶,减少术后复发风险。
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术后疼痛控制更好。
腹腔镜手术中使用的小切口和可延长途径使患者的术后疼痛较小。
研究表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需求较低,而且患者的疼痛感较轻,能够更好地进行术后康复。
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风险较低。
腹腔镜手术由于操作较小,创伤较轻,相比传统手术的并发症风险更低。
腹腔镜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和肠梗阻等的发生率较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也相应降低。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中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更小的创伤、更好的可视性和放大效果、更好的术后疼痛控制以及较低的并发症风险。
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选择之一。
由于腹腔镜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也需要一定的设备和人力资源支持,仍需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和条件具备的医疗机构开展。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治疗结直肠癌的首选方法之一。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是在电视监视下,通过腹壁穿刺处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直接操作治疗患者结直肠癌的手术方法。
本文主要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一、手术优势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创口小、显微视野广、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同时,腹腔镜手术的操作精细,肿瘤切除干净,对保留肠道及功能保护有利,提供了更好的手术体验。
二、切除范围在腹腔镜下,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结直肠肿瘤的位置、范围、深度和浸润情况。
通过腹腔镜器械操作,医生可以将附近淋巴结一同切除,进一步降低手术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
同时,结直肠肿瘤早期发现,手术切除范围小,可以切除单个小肿瘤和部分肠段,不必进行放疗和化疗。
三、疗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已被广泛认可。
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的近期效果相当,远期效果稍佳。
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感染率低,术后疼痛轻微,医学美容效果好,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心理压力减少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
四、并发症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率较低,住院时间短,占领位率少,肠功能恢复快。
但是不可避免地有一定的并发症,如出血、肠吻合口渗漏、肠瘘等。
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医生经验和技术水平有关,对于这些并发症要及时处理,减轻患者痛苦。
总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结直肠癌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手术前,医生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法,在手术中要严格控制手术范围和质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术后要加强术后护理和随访,及时处理并发症和复发转移情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腹腔镜下实施直肠癌根治术手术的体会

腹腔镜下实施直肠癌根治术手术的体会作者:曲静王颖李赫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18期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相关学科的融合为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加上医生越来越娴熟的操作,使得许多过去的开放性手术现在已被腔内手术取而代之,大大增加了手术选择机会。
四平市中心医院作为区域内最大的综和性医疗机构,成功开展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手术,现将配合步骤和体会总结如下。
1 适应证直肠癌、期结直肠癌2 术前准备2.1 特殊器械准备腹腔镜手术系统及专用器械1套,超声刀器械1套,高频电刀,鞋带。
2.2 麻醉与体位采用全麻插管。
截石位,臀部垫高。
3 手术经过3.1 递海绵钳夹碘伏纱球消毒皮肤,铺无菌巾,臀下垫双层无菌中单,铺腿套,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连接、检查、调节腹腔镜摄像系统、CO2气腹系统和电切割系统。
3.2 递11号刀的脐孔内下缘处做一个5 mm的小切口。
3.3 递5 mm穿刺套管置入,注入气体。
从5 mm套管插入内镜观察腹腔情况。
3.4 在内镜监视下递11号刀在两侧腹壁戳操作孔3~4个,插入操作器械。
3.5 递鞋带阻断病变近端肠管,分离乙状结肠、直肠两侧腹膜,游离乙状结肠系膜。
3.6 切断肠系膜,清除周围疏松组织及淋巴结,切断血管及系膜。
3.7 在拟做人工肛门部位,做4~6 cm纵形切口,切除左下腹皮肤、腹外斜肌腱膜。
3.8 拉出乙状结肠,切断,近端缝合做人工肛门;结扎远端向会阴部切口中移去。
3.9 关闭盆底腹膜后再充入少量CO2气体,检查缝合情况,冲洗。
3.10 放出手术野CO2气体,拔出穿刺套管,关闭腹部切口。
4 结果在腹腔镜下实施直肠癌根治手术,显示出比传统手术方法更大的优点,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无论是近期切口并发症还是远期腹腔粘连,都比传统的开刀要大为减少,住院时间缩短至3~4 d,住院费用也大幅减少,患者的实际费用并不比传统开刀手术高,所得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
目前,外科根治性手术是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感染率低等优点,逐渐得到大众的认可[2,3]。
但对于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机体炎性水平影响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对本院96例同期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直肠癌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观察腹腔镜辅助及开腹这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机体炎性水平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资料与方法2016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直肠癌患者96例,按照就诊日期奇数或偶数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对照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41~72岁,平均(56.96±9.62)岁;病史1.5~22个月,平均(11.96±6.42)个月;Dukes 分期A2期7例,B 期36例,C1期9例;高分化3例,中分化37例,低分化12例。
观察组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龄40~75岁,平均(56.27±10.81)岁;病史2~24个月,平均(11.76±6.89)个月;Dukes 分期A2期6例,B 期30例,C1期8例;高分化2例,中分化31例,低分化11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肿瘤分期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相关检查及准备。
①对照组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
具体方法:患者麻醉方式及体位同观察组,麻醉起效后于患者中下腹部正中切口,开腹进行肿瘤探查。
确定病灶位置后,结扎肿瘤近端肠管。
同时,剪断、结扎肠系膜下血管,清扫周围淋巴组织。
将直肠、直肠系膜分离至肿瘤远端3~5cm 后开展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切除肛门及近端肠管造瘘,给予稀碘伏冲洗,进行乙状结肠端-直肠端吻合。
经检查无误后,关腹缝合。
②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
具体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截石位,于患者脐孔戳孔安置30°斜面镜头,左右两侧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5.10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炎性水平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收治直肠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52例。
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
结果:术后2d,观察组血糖、胰岛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四碘甲状腺原氨酸、皮质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h、1d、3d,两组患者炎性反应相关指标水平呈先上升再回落的趋势,且观察组同期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C 反应蛋白及人生长激素释放肽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的指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炎性水平及应激反应的影响较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小,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等治疗优势。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炎性水平;应激反应Effect of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rectal cancer on inflammatory level and stress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rectal cancerZhou Zhilin,Dai Jun,Yang Xuhui,Mei Yong(Corresponding author)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Liyuan Hospital Affillited to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University,Wuhan City 430077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assisted radical rectal resection and laparotomy on the level ofinflammation and stres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open radical resection of rectal cancer.Methods:96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were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4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52cases.The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rectal cancer.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radical resection ofrectal cancer.Results:In 2days after surgery,the differences in blood glucose,insulin,triiodothyronine three,four triiodothyronine,cortisol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after 1h,1d,3d,inflammation related indicators in the two groups was rised first and then fell again,and interleukin-6,tumor necrosis factor,Creactive protein and human 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peptid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during the same period,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Laparoscopic assisted radicalresection of rectal cancer has less influence on inflammatory level and stress response than laparotomy radical resection of rectalcancer.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trauma and good curative effect.Key words 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rectal cancer;Inflammatory level;Stress reaction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炎性水平及应激反应的影响周志林戴军杨旭辉梅勇(通讯作者)430077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普外科21脐旁戳孔安置器械。
分离患者乙状结肠系膜的右侧,暴露肠系膜下动脉及静脉,清扫周围淋巴组织。
在直肠深筋膜与盆壁筋膜的间隙进行锐性分离。
切开直肠前腹膜返折,将直肠前壁与精囊分离(男性患者),游离直肠于肿瘤下方3cm以上,用腹腔镜切割缝合器切断直肠。
切除带肿瘤的近端直肠乙状结肠段,建立气腹,用吻合器在腹腔镜直视下吻合。
最后冲洗盆腔,放置引流管。
观察指标:手术前1d、术后1d和2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糖(BG)、胰岛素(Ins)、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刺激激素(TSH)、皮质醇(CS)水平并记录。
同时,手术前1d,术后1h、1d、3d,抽取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离心,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人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水平并记录。
统计学方法:采用软件SPSS17.0对本研究中患者炎症水平及机体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值取双侧0.05。
结果两组患者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比较:术前1d及术后1d,两组患者BG、Ins、T3、T4、TSH、C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观察组BG、Ins、T3、T4、C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接近术前水平,见表1。
两组患者炎性反应相关指标水平比较:术前1d,两组患者IL-6、TNF-α、CRP、ghrel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h、1d、3d,两组患者炎性反应相关指标水平呈先上升再回落的趋势,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相关指标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指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直肠癌发病人数可占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的9.5%左右,占结直肠癌的60%~70%[4]。
手术治疗是直肠癌患者治疗的首选,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肯定,随着腹腔镜器械及手术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逐渐在临床上推广开来。
但无论是哪种手术,都会对机体造成损伤,导致机体发生应激反应及炎性反应。
这些反应的出现,是机体对于自身的一种保护机制,但同时也会造成机体免疫抑制,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患者经过手术创伤,体内BG会相应升高,从而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引起机体产生Ins抵抗、CS水平升高。
同时,患者甲状腺功能会表现出相应的异常,T3水平降低、T4水平也会发生相应变化[5]。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d观察组BG、Ins、T3、T4、C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关指标水平更接近术前水平。
这提示,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机体创伤小,能够显著降低机体应激反应的发生率。
经过手术的创伤,患者体内炎性浸润细胞大量释放炎性因子,导致机体发生炎性反应。
IL-6、TNF-α是多效的细胞因子,水平随着炎性反应程度的升高而升高。
CRP是一种反应蛋白,能够反映患者炎症程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