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苏教版必修一模块考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模块综合测评 (教师用书独具)+Word版含答案.doc

模块综合测评(教师用书独具)(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导学号:51532115】①出尽风头让人惊叹的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今年来到中国,在浙江乌镇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上演了人机大战。
黑白子此起彼落之间,柯洁探寻的是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围棋“真理”,而对“阿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赢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
②人工智能称得上是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
无论将其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还是关于它会不会比人更聪明甚至取代人的各种争论,都在说明,人工智能又一次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与以往几十年不同的是,这次人工智能的高潮,是伴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应用而来,它既是科技进步的水到渠成,同时也嵌入了十分广泛的生活场景。
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
”③对大众来说,人工智能充满着科幻色彩;对科学家来说,人工智能可能是最受内心驱动、最具理想色彩的一门科学。
从1956年的美国达特茅斯会议算起,明确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开始科学上的研究,到现在已有61年的历史,并经历过至少两个“冬天”。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仍然走不出实验室。
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一直梦想着的是创造出类似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中那个小机器人的形象——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这也是一些人对人工智能既向往又恐惧的原因之一。
④在脑科学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时,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从更加实用的层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
它们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阿尔法狗”一样去找寻规律、自我决策。
2013-2014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卷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物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部分23小题I每小题3分,共69分).1.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是A.牛顿,千克,秒B.千克,米,秒C.牛顿,米,秒D.牛顿,千克,米2.火车进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能反映其运动的v-t图象是3.漫画中的情景在公交车急刹时常会出现.为提醒乘客注意,公交公司征集到几条友情提示语,其中对惯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站稳扶好,克服惯性B.稳步慢行,避免惯性C.当心急刹,失去惯性D.谨防意外,惯性恒在4.F1和F2是共点力,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F,作图正确的是5.小明用力推地面上的木箱,开始没能推动,增大推力后,木箱才开始移动.木箱在被推动前和被推动后所受地面的摩擦力A.依次是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B.依次是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C.都是静摩擦力D.都是滑动摩擦力6.2012年12月,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南大仙林星”.如图所示,轨道上a、b、c、d四个位置中,该行星受太阳引力最大的是A.aB.bC.cD.d7.如图所示,河的宽度为d,船渡河时船头始终垂直河岸.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为v1,河水流速的大小为v2,则船渡河所用时间为A .1d v B .2d v C .12d v v + D8. 2012年10月25日,我国再次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绕地球的椭圆轨道.该卫星发射速度v 大小的范围是A .v <7.9 km/sB .7.9 km/s<v <11.2 km /sC .11.2 km/s<v <16.7 km/sD .v >16.7 km/s9. 在“用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测量发现,下落过程中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通常略大于增加的动能,这是由于 A .重物质量过大B .打点计时器的电压偏低C .重物下落的初速度不为零D .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有摩擦10.下列运动过程中,可视为机械能守恒的是A .热气球缓缓升空B .树叶从枝头飘落C .掷出的铅球在空中运动D .跳水运动员在水中下沉11. 如图所示,小朋友在荡秋千.在他从P 点向右运动到Q 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的情况是A .先做负功,再做正功B .先做正功,再做负功C .一直做负功D .一直做正功12.质量为m 的乒乓球从地面弹起到h 高度后又落回到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 .在整个过程 中,重力所做的功为A .mgh -B .0C .mghD .2mgh 13.某同学从l 楼登到3楼.他要估测自己登楼的平均功率,不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A .体重 B .登楼所通过的路程 C .登楼所用的时间 D .1楼到3楼的高度差14.如图所示,轻绳a 、b 将灯笼悬挂于O 点.灯笼保持静止,所受重力为G ,绳a 、b 对O点拉力的合力为F , F 的大小和方向是 A .F >G ,方向竖直向上 B .F >G ,方向斜向上 C .F=G ,方向竖直向上 D .F =G ,方向斜向上1 5.与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荷,这是因为 A .丝绸上有些正电荷转移到了玻璃棒上B.玻璃棒上有些正电荷转移到了丝绸上C.丝绸上有些电子转移到了玻璃棒上D.玻璃棒上有些电子转移到了丝绸上1 6.如图所示,小球A固定在绝缘支架上,小球B用丝线悬挂,两小球均带有正电荷.现将A向右移近B,观察到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增大,这表明电荷间的作用力A.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B.随距离的减小而减小C.随电荷量的减小而增大D.随电荷量的减小而减小17.如图所示为负电荷形成的电场,A、B两点在同一条电场线上,这两点电场强度的关系是A.E A >E B,方向相同B.E A>E B,方向相反C.E A <E B,方向相同D.E A<E B,方向相反18.如图所示,一正电荷水平向右射入蹄形磁铁的两磁极间.此时,该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是A.向左B.向右C.垂直纸面向里D.垂直纸面向外1 9.如图所示,通有向右电流的直导线置于匀强磁场中,导线与磁场平行,则该导线A.不受安培力B.受安培力,方向向右C.受安培力,方向垂直纸面向里D.受安培力,方向垂直纸面向外20.小明感到“大地扑面而来”,他所选择的参考系是A.自己B.塔台C.地面D.天空21.小明第一次下落过程中做自由落体运动位移的大小约为A.30 m B.40m C.60 m D.70 m22.第一次下落阶段,弹簧绳被拉伸的过程中,小明下落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一直在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一直在减小23.若小明的质量为50 kg,则他在蹦极过程中的最大动能E k是A.E k=1.5 × 104 J B.1.5×104 J< E k <3.0×104 JC.E k=3.0×104 J D.E k>3.0×104 J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本部分2小题,其中24小题4分,25小题6分,共10分).24.本题为选做题,考生只选择一题作答.若两题都作答,则按24-A题计分25.“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题25 -1图所示.(1)为了平衡小车及纸带所受的摩擦力,实验时应将长木板AB的______(选填“A端”或“B端”)适当垫高.(2)根据一条实验中打出的纸带,通过测量、计算,作出小车的v t 图象见题25—2图,可知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m/s2.(3)在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测出在拉力F作用下小车的加速度a,改变拉力F,重复实验,得到多组不同的F及相应a的实验数据。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化学期末化学试卷答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淮安市高中教学协作体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化学试卷参考答案2014.1
一、选择题(本题共23小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9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D C A
B
C
D C A D C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C D B A A A B B C D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计31分。
方程式不配平不给分)
24.(10分)
(1)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没有取下来(2分)
(2)酸性(1分),还原剂 (1分)
(3)①品红褪色(1分) 品红褪色(1分)
②褪色的品红又恢复成红色(1分) 溶液设有恢复成红色(1分)
(4)Cl2+SO2+2H2O=2HCl+H2SO4 (2分)
25. (8分)(1)AlCI3 (2分)
(2)Fe CI3 (2分)
(3)2Al +2OH—+ 2H2O=2AlO2—+ 3H2↑(2分)
(4)2Fe CI2+ CI2=2 Fe CI3 (2分,线桥不对的扣1分)(双线桥略)
26. (13分)
(1)500 (2分)
(2)1.1 (2分)
(3)玻璃棒(2分)
(4)2-3(2分)
(5)1-2(2分) 胶头滴管(2分)
(6)不能(1分)
唐玲出品。
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一同步导学案: 1.2物质的量

(二)、摩尔质量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______。单位:________或__________。
2.数值:以g为单位时,数值与该粒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
C.含有6.02×1023个氧D.氢原子与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6.(1)0.5mol CO2约含有个CO2分子,mol O原子;
(2)1.204×1023个CH4分子中含有mol C原子,约含有
个H原子;
(3)0.2 mol Na2SO4含有mol Na+,mol SO42-,约含有个O
7.0.3mol NH3中含有NH3的分子数目是个,这些NH3中所含原子数目与mol H2S所含原子数目相等。
例如: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摩尔质量是。
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摩尔质量是。
Cl-的摩尔质量是,SO42-的摩尔质量是。
3.物质的量(n)、质量(m)、摩尔质量(M)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研讨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的关系
(1)1molNa+中约含有个钠离子。
A.8 B.16 C.64D.160
6.(1)1 molCO2的质量是1个CO2分子质量的倍,含有1.204×1024个分子CO2,其质量为,2 molCO2中含有氧原子数为。
(2)已知16gA和20 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mol C和31.76 gD,则C的摩尔质量为。
(2)符号:________。
(3)计量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等所有___________。
2013-201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苏教版

江苏省徐州市2013-2014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苏教版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1. 设},3,2,1{=M },4,3,2{=N 求=N M .2. 函数)62sin(π+=x y 最小正周期为 .3. ︒150sin 的值为 .4. 设},2{},1{,<=<==x x B x x A R U 则=B A C U )( .5. 圆心角为3π弧度,半径为6的扇形的面积为 .6. 函数42-=x y 的定义域为 .7. 已知向量),3,2(),4,2(-=-=k k 若,b a ⊥= .8. 已知函数⎩⎨⎧≤>-=,0,1,0,43)(2x x x x f ,则=))0((f f .9. 已知,31)125sin(=-︒α则)α+︒55sin(的值为 . 【答案】13【解析】试题分析:因为()()00012555180a a -++=,所以()()()00001sin 55sin 180125sin 1253a a a ⎡⎤+=--=-=⎣⎦.考点:凑角及诱导公式.10. 已知)32(log )(22--=x x x f 的单调增区间为.11. 若函数xxk k x f 212)(⋅+-=在其定义域上为奇函数,则实数=k.12. 若存在),2[+∞∈x ,使不等式121≥⋅+xx ax成立,则实数a 的最小值为.13. 如图,在ABC ∆中,,12,==⊥BD BC AB AD 则⋅的值为 . 【答案】2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AC AD AB BC AD =+,.0AB AD =,所以()2..2.2.22AC AD BC AD BD AD AD AB AD AD ===-==考点: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及线性运算.BADC第13题图14.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函数)32sin(π-=x y 的图象可以由x y 2sin =的图象向右平移6π个单位长度得到;②函数x y 23⋅=的图象可以由函数x y 2=的图象向左或向右平移得到; ③设函数x x x f sin lg )(-=的零点个数为,n 则;6=n④已知函数e e e x g m x m x m x f x ()(),3)(2()(-=++-=是自然对数的底数),如果对于任意,R x ∈总有0)(<x f 或,0)(>x g 且存在),6,(--∞∈x 使得,0)()(<x g x f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3,4(--.则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9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题满分14分)设D C B A ,,,为平面内的四点,且).1,4(),2,2(),3,1(C B A -(1)若,=求D 点的坐标;(2)设向量,,b a ==若b ka -与b a 3+平行,求实数k 的值.16. (本题满分14分) 已知.2tan =α (1)求ααααcos sin cos 2sin 3-+的值;(2)求)cos()sin()3sin()23sin()2cos()cos(αππααππααπαπ+-+-+-的值;(3)若α是第三象限角,求αcos 的值.17. (本题满分14分)设向量b a ,满足.53,1=-==b a b a (1)求b a 3+的值;(2)求b a -3与b a 3+夹角的正弦值.18. (本题满分16分)某公司试销一种成本单价为500元/件的新产品,规定试销时销售单价不低于成本单价,又不高于800元/件 .经试销调查,发现销售量y (件)与销售单价x (元/件)可近似看作一次函数b kx y +=的关系(如图所示). (1)根据图象,求一次函数b kx y +=的表达式; (2)设公司获得的毛利润(毛利润=销售总价—成本总价)为S 元. 试用销售单价x 表示毛利润,S 并求销售单价定为多少时,该公司获得最大毛利润?最大毛利润是多少?此时的销售量是多少?【答案】(1)()1000500800y x x =-+≤≤;(2)当750x =时,max 62500S =,此时250y =.200400600 700第18题19. (本题满分16分)已知函数),0,0)(sin()(πϕωϕω<>>+=A x A x f 的图象的一个最高点为),2,12(π-与之相邻的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0,6(π(1) 求函数)(x f y =的解析式;(2) 求函数)(x f y =的单调减区间和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方程; (3) 用“五点法”作出函数)(x f y =在长度为一个周期区间上的图象. 【答案】(1)()22sin 23f x x π⎛⎫=+ ⎪⎝⎭(2)()5,1212k k k Z ππππ⎡⎤-++∈⎢⎥⎣⎦,()122k x k Z ππ=-+∈. 【解析】⑶ 1)列表…………13分2)描点画图x3π- 12π- 6π 125π 32π 223x π+2π π23π 2πy 0 2 2- 0 2……………………………………16分考点:1.求三角函数解析式;2.三角函数的性质;3.五点作图法.20. (本题满分16分)函数)(x f 定义在区间,),,0(R y ∈+∞都有),()(x yf x f y =且)(x f 不恒为零. (1) 求)1(f 的值;(2) 若,1>>>c b a 且,2ac b =求证:2)]([)()(b f c f a f <;(3) 若,0)21(<f 求证:)(x f 在),0(+∞上是增函数.()()()()()()()log log log y x x x f ac f x yf x ac f x a c f x ====+()()()()()()()()log log log log x x a c x x a f x c f x f x f x f a f c ===+++,……………5分11。
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一同步导学案: 3.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3)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4)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 , , 。
3
课外作业——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姓名: ,则 )
1.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M 层的电子数是 L 层电子数的 该元素的原子是 A.Li B.Si C.Al D.K ( (
2.已知某粒子的质子数,则可确定的 A.中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核电荷数
4
的电子层
层,当 K 层排满后,再排
(2)每一电子层,最多填充的电子数为 (3)最外层电子数都不超过 (4)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二、稳定结构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1、稳定结构
个(n 为电子层序数) 。
个(K 层不超过 2 个) 。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 个。
2、离子结构示意图 画出 Na + Mg 2+ Al 3+
Cl-
O2-
S2- 离子结构示意图
四:学后反思
2
课堂检测——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姓名: )
1.下面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B.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 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D.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绕核旋转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主要原因是 A.电子的质量不同 C.电子的数量不同 3.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电子的能量不同 D.电子的大小不同 是否正确?若不正确,错在哪里? (
2.电子层——科学上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通常运动区域离核的远近不同, 将能量不同的电子运动区域称为电子层。 通常用字母 (空间层次由里向外,电子能量由低到规律 (1)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总是尽量先排在离核最 的电子层里,然后由 里。即最先排布 向 (能量最 )
13-14学年上高一历史(必修1)测试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测试高一历史(必修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第Ⅰ卷(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31.(12分)(1)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或皇权专制)。
(3分)(2)特点: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4分)(3)构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分)(4)趋势: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
(2分)32.(14分)(1)政治文献:美国l787年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英国《权利法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4分)(2)基本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4分)(3)不同之处:英国国王是虚君(或虚位元首),王权受到议会限制;德意志帝国皇帝权力巨大,议会受皇帝控制。
(4分)(4)基本特征:选举制和议会立法。
(2分)33. (14分)(1)特征:以谈判为主要方式(或处于守势)。
(2分)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或欧共体的发展、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等冲击两极格局)(2分)(2)主要特征:建立单极世界;推行强权政治。
(4分)(3)演变过程: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或多极化趋势加强)。
(6分)高一历史(必修1)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2014级高一物理必修一模块试题(带答案).doc

高一物理试题(必修一)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先将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标号(ABCD )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选项。
3.试卷的第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
考试结束,将答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不得分。
)1、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A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B .意大利学者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 .英国科学家牛顿首先建立了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等概念D .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动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关于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研究在比赛过程中的跳水运动员时,可以把运动员视为质点B .从北京到聊城和从聊城到北京的位移相同C .加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D .我们平常所说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3、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t x 图像如图所示,关于该质点运动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质点在0~1t 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该质点在0~1t 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C .该质点在时间1t ~2t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D .该质点在1t ~2t 时间内处于静止状态 4、关于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匀速直线运动就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B .质点的速度方向向西时,它的加速度一定向西 C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始终保持不变 D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5、通过测试得知某型号的卡车在某种路面上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为2/5s m ,若该卡车在此路面上以s m v /10=的速度匀速行驶时突然急刹车,则该汽车从急刹车开始在s 3内滑行的距离为( )A.m 5.52B.m 5.7C.m 10D.17.5m6、如图所示,一物块沿固定粗糙斜面以一定的初速度上滑,则滑块在上滑的过程中受到的作用力有( )A . 重力、支持力 、压力B . 重力、支持力、摩擦力C . 重力、支持力、上滑力、摩擦力D . 重力、压力、上滑力、摩擦力7、已知两共点力的大小分别是1F 和2F ,则有关它们的合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它们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它们中的较大的力B .它们合力的大小随分力夹角(0~1800)的增大而减小.C .它们合力大小的最大值为21F F +D .合力的大小可能大于大的分力,也可能小于小的分力.8、在一根长cm l 500=的轻弹簧下竖直悬挂一个重N G 100=的物体,物体静止时弹簧的长度变为cm l 701=,此时弹簧处于弹性限度之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高中新课程实验模块结业考试试题语文(必修1•苏教版)注意事项:1.本试题除第Ⅰ卷(阅读题)、第Ⅱ卷(表达题)外,另增设附加题20分。
附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各校可根据自身情况,确定附加题分数是否计入模块修习学分。
2. 第Ⅰ卷1~6页,第Ⅱ卷第7~8页,附加题第8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
3.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6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4.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7~18题,附加题)时,须用0.5毫米的黑色笔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5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把读书作为自己终生的功课王东成与读世间这部“无字之书”一样,读有字之书的最根本、最重要的价值,也在于它能够潜移默化地构建、陶冶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文化素质。
实践证明,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史,“你告诉我你读了些什么书,我就知道你是什么人”。
一个人,应该是书生气越少越好,因为书生气是幼稚;而书卷气越浓越好,因为书卷气是教养,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自然流露与体现。
犹太人认为,读书是拯救他们民族的秘密之一。
美国人每年人均读四十五本书;以色列人每年人均读六十五本书;中国人每年人均读五本书。
这实在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
我们是立国泱泱五千年的文化大国啊。
“耕读”,是我们的文化传统:“诗书传家远,忠厚济世长”。
读书的民族有未来,读书的个人有希望,有情趣和情怀。
在时下浮躁、奢靡的文化氛围里,我们尤其应当谨记和实践石涛这样的叮嘱:“冷淡生涯本业儒,家贫休厌食无鱼;菜根切莫多油煮,留点青灯教子书!”“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一个人读书的状况对他的人格与事业有极大的影响:其优长与特色往往能够丰富其人格,促进其事业;其弱点与不足,则常常可能给他带来人格的缺陷和事业的缺憾。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成为一个革命家、战略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一生大量地、手不释卷地研读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文学、军事一类的书,获得了渊博的学识,这种学识恰恰有用于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一个人应该努力博览群书,以获得渊博的学识,构建美好的人格和深厚的素养。
但是,生也有涯而知无涯,因此,读书要有战略。
相对来说,青少年读书,应当宽阔些、驳杂些,更多地采取“开卷有益”“多多益善”“一目十行”“不求甚解”的态度和做法,以打下宽广些的基础。
而走出青年时代,走出“初级阶段”,读书就当收敛些、精粹些,更多地采取“任凭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只恐荆棘丛中行太速”“从一而终”的态度与做法,以建立稳定而巩固的“根据地”。
这就叫“先打游击后攻城”(朱光潜),这就叫博与专、广与深的完美统一。
(节选自《文化素养的有效建构》《光明日报》2013年9月16日)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第一段意思的一项是()A.读世间这部“无字之书”,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文化素质。
B.人最好不要有书生气,因为书生气是幼稚;人应有书卷气,因为书卷气是教养,书卷气越浓越好。
C.“诗书传家远,忠厚济世长”。
读书的个人有希望,读书的家庭有传承,读书的民族有未来。
D.“冷淡生涯本业儒,家贫休厌食无鱼;菜根切莫多油煮,留点青灯教子书!”作者引用石涛的诗目的是告诉人们要安贫乐道。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第二段意思的一项是( )A.“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说一个人读书的状况对其人格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B.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文学、军事一类的书,其优长与特色丰富了毛泽东的人格,促进了毛泽东的事业。
C. 毛泽东因为博览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文学、军事一类的书,获得了渊博的学识,所以成为了一个革命家、战略家。
D.开卷并非一定有益,读书不当也可能给人带来人格的缺陷和事业的缺憾。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每年人均读五本书,这实在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B.我们是立国泱泱五千年的文化大国,“耕读”,是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C.要想构建美好的人格和深厚的素养,努力博览群书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D.“先打游击后攻城”,形象地说明了一般人的读书战略,即先博后专,先广后深。
二、古文及现代诗阅读(共2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3分)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麟,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B.顾.安所得酒乎顾:回头看C.归而谋诸.妇诸:兼词,之于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适:恰好5.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肃然而恐 B.则施施而行C.吾尝终日而思也 D.蟹六跪而二螯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月明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
先有“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憾,后有“携酒与鱼”而游之乐。
B.本文“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景,而《赤壁赋》写的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景。
C.在梦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惊醒后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表达了苏轼政治上屡屡失意后超脱尘世的思想。
D.作者为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
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7分)民歌余光中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从高原到平原鱼也听见龙也听见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还有我,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从早潮到晚潮醒也听见梦也听见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从A型到O型哭也听见笑也听见8.请简要解释诗中“风,沙;鱼,龙”的象征意义。
(4分)9.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民歌”的含义。
(3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驾一叶之扁舟,。
,。
,。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16分)小麦四季张永顺北方的冬天,草木凋零。
这是一年中最能砥砺万物的季节。
当爬山的人们迎着北风,从京西上方山腰远眺野景,就会被那一望无际的绿色麦田所吸引。
青青的麦苗打破了辽阔原野的寂寥,在北方冬天光秃秃的原野里分外显眼,平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小麦不惧严寒。
他不像大米、玉米、高粱、大豆那样,在冬天躺在温暖、舒适的粮仓里睡懒觉。
冬季是小麦的少年,他把冬天当成一个孕育希望而又滋养春天的季节。
他们身挨身肩并肩,轻轻地摇曳着纤细的麦叶,在寒冬腊月的西北风中歌唱。
麦面为什么那样芳香?因为他经受了冰天雪地的考验。
“傲雪迎寒底气壮,田野披绿满京乡。
北国草木凋枯日,严冬腊月返春光。
”冬季虽然寒冷,但是那漫天轻盈飞舞的雪落到田野,给小麦盖上了厚厚的雪毯,让麦苗暖暖地过冬。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来年准是个丰收年!小麦孕育春而不恋春。
随着一夜春风,绿油油水灵灵的麦苗铺满了田野。
用冬天积蓄的力量争先恐后在春汛里拔节。
“春从何处归,陇麦回青润。
”等到漫山遍野都被春雨催绿的时候,绿的麦苗儿把田野、山川映衬得生机勃勃。
虽然在鸟语花香的春天,景象万千,但是麦子好像知道北方春季短,他顾不上享受,而是奋发向上、朝气蓬勃地拽住春光,拔节、坐胎、吐叶、扬花、吐穗,在春季里几乎是神奇地一气呵成。
小麦不惧酷暑。
他不像大米、玉米、高粱、大豆那样,夏天里用绿衣包裹着果实,用浓绿的叶片遮挡着炎炎烈日,小麦总是摇晃着由绿变黄的身躯,挺胸昂首喜迎着炎炎烈日,在满目葱茏中独树一帜,挺立着伸直手臂,把渐渐饱满的麦穗擎起。
“立夏三天见麦芒”,小麦是一年中最早成熟的谷物。
进入盛夏,就到了小麦成熟的季节了,在苍翠的夏天,尖尖的麦芒脱颖而出,热风把浅绿的麦穗吹拂成金黄,绿海逐渐转变为黄灿灿的金海,和浓烈的阳光融为一体。
“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红紫花枝尽,青黄麦穗成。
”在夏季的六月里,小麦渐渐成熟了。
夏天的风把阵阵麦香吹遍大地,颗粒饱满的麦穗挨肩擦背,发出沙沙的声响,这是最美妙动听的天籁之音。
漫山遍野飘着麦香,即将成熟的麦子的香味儿特好闻。
丰收的喜悦,格外舒心。
麦子是祖国的希望,人们生存的基石。
全国粮食“九连增”,小麦是首功。
大地被滚滚涌动的麦浪染成一片黄,小麦收获的季节金光灿灿,收割机奏响欢快的激动人心的赞美诗。
秋天是小麦新生的开始。
随着秋收的果实归仓,树上的黄叶也随风飘落了,硕果累累的金秋过去了,田地一片赤裸,瑟瑟的秋风吹来,正是小麦的新生。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萌生的小麦和分蘖出来的同伴又为萧条的原野铺上绿地毯,青青的麦苗依旧为大地托举着翠绿的梦。
这又是来年的希望。
历经风霜雨雪、春夏秋冬的麦子,托起家园的希望,肩负祖国的富强,多像农民啊,心中有美丽的梦,哪怕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农民就像小麦一样,一茬一茬生生不息,经四季轮回,获得永生。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1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拔节、坐胎、吐叶、扬花、吐穗”,一系列动词连用,形象地写出小麦惜春奋发之态。
B.文章多处引用诗句、谚语,主要是为了突出小麦的特点,当然也为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