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倡导安全流产
各国网络媒体报道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价值观

的网络媒体 , 秉承其报纸进步传统。该 发展中国家网络媒体 :
网站一向注重环境报道 , 倡导生态理 突破富国话语框架的抗争者
念, 长期开辟有 “ 环境”专版。在哥本
哈根气候峰会期 间 , “ 在 环境”专 刊里 又开设了 “ 哥本哈根气候峰 会”专栏 , 对该次峰 会采 用一小 时 内更新 的动态 播报 。如 “7分钟前的气候峰会 ” “3 5 、 1 分钟前 的气候 峰会 ”等 动态 更新。整 个峰会 专栏设 计采 用绿色边 框与 绿色 文字 , 其环保 意图显而易见 。其 中 , 报 道 中不乏有为中国鸣不平的文段。 卫报 网在峰会行将结束时 的 1 9日 刊登一篇文章 , 认为 “ 中国以被利用的 发 展中 国家 的 网络媒体 以极 大的 热 情 关注 着这 次气 候峰 会 , 图发 出 力 自己的 声音 , 破 欧美 媒体 对发 展 中 突 国家 设置 的话语 框架 。从贫穷 的非 洲 大陆到哭泣的太平 洋岛国 , 都能看到这 样的 网络媒 体。这里 最让 世人 印象 深 刻的 是在 遥远的 非洲 大陆 、在 极度 贫 困的 国家 里 , 那些 力 图通 过 网络 媒体 发出 自己声音的 网络媒体 。卢旺达 “ 新 时代 网” 的 “ 星期 日”专 刊就 是一个
文 以 国 外 各 方 的 主 流 网 络 媒 体 报 道 为
统 纸媒 的 优势 , 向 对美 国 国内媒 体 一
有典 型性 。在哥本 哈根 气候会 谈进行 到一半时 , 时报 网以 “ 中美在气候会谈 中陷入僵局 ”为题 , 认为 中国在上个月 第一次宣布温室气体排 放的减排 目标 , 而美 国坚持 对 中国减排 的严格审查 与
现该国上到部长下到平 民的行动 : 抗击 西 方话语 框 架、发 出独立 声音 。这 种
非洲最安全的国家

非洲最安全的国家非洲大陆是一个充满神秘和多样性的地方,它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
然而,由于一些地区的政治不稳定和安全问题,非洲也被认为是一个危险的地方。
然而,事实上,非洲也有一些非常安全的国家,让人们可以放心地前往旅行。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非洲大陆上最安全的国家,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个令人着迷的地区。
首先,卢旺达被认为是非洲大陆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这个国家位于东非,以其美丽的自然风景和友好的人民而闻名。
卢旺达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也使其成为一个安全的旅行目的地。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丽的火山景观,参观野生动物园和体验当地的文化。
此外,卢旺达还有着严格的安全措施和警察力量,确保游客的安全。
另一个非洲大陆上安全的国家是纳米比亚。
这个国家位于南部非洲,拥有广阔的撒哈拉沙漠和壮丽的大西洋海岸线。
纳米比亚以其安全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而闻名,政府对旅游业非常重视,投入大量资源来确保游客的安全。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进行沙漠徒步旅行、观赏野生动物和参与当地部落的文化活动,而不必担心安全问题。
此外,博茨瓦纳也是非洲大陆上一个非常安全的国家。
这个国家位于南部非洲,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和壮丽的自然风景。
博茨瓦纳政府非常重视旅游业,并采取了严格的安全措施来保护游客。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进行野生动物园游览、河流冲浪和参与当地部落的文化活动,而不必担心安全问题。
总的来说,非洲大陆上有许多安全的国家,让人们可以放心地前往旅行。
这些国家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同时也注重保护游客的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非洲大陆上安全的国家,从而更好地体验这个多姿多彩的地区。
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

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震惊了世界的良心。
惨案的发生,说来实在出乎任何人预料。
卢旺达当时有来自欧洲的联合国维和部队,但欧洲人怎么想得到,胡图族人拿着粗陋的砍刀,竟能杀死八十万图西族人。
当时的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后来在回忆录里说,未能制止卢旺达大屠杀,是他八年总统任期内最遗憾的事。
克林顿那位负责非洲事务的白宫顾问苏珊·赖斯,则发了一个重誓:下次再遇上这种危机,哪怕烈火烧身下地狱,也要站在断然行动一边!大屠杀发生时,联合国内负责维和事务的是后来当了秘书长的科菲·安南。
面对惨案现场,他发誓“永远不再”。
1997年元旦,安南莅任联合国秘书长。
在他和其他人士推动下,一个简称为R2P(国家保护责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的新概念开始在国际政治圈流传即政府有责任保护平民,如果一国政府做不到,国际社会可以采取行动。
2002年,非洲国家在南非德班举行首脑会议,正式成立非洲联盟。
接受了卢旺达大屠杀的教训,联盟通过的文件里,声明联盟有责任干涉,如果某成员国听任其人民遭受反人类罪行。
非盟成了第一个将R2P纳入指导原则的地区组织。
随后,2005年9月,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180位各国元首无异议通过的大会公报里,正式规定了R2P在联合国框架内的基本原则。
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出席了这次会议,并作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
大会文件虽然允许外部干涉,但订立了五个很难同时满足的条件。
2005年以来,虽然安理会决议中引用过R2P这一概念,却要到这次利比亚事件,安理会才第一次授权集体干涉。
联合国首脑会议公报里,提到干涉的是编号段落第138段里的一句长长的话。
按英文原文的顺序,五个条件罗列如下。
(1)必须是集体行动,而不是单个国家对他国采取行动,以避免侵略之嫌。
联军对利比亚的干涉满足这一条件。
(2)必须安理会授权。
联军这次有安理会3月17日通过的1973号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授权采用“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平民。
卢旺斯大屠杀前因后果

在卢旺达大屠杀10周年纪念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90年代卢旺达和南联盟所发生的大屠杀是整个人类的耻辱。
1998年克林顿总统曾专门飞抵索马里向受害者家属道歉并宣布援助款项。
从1994 年4月7日开始的100天的大屠杀里有近100万卢旺达人死在弯刀,锄头,棍棒和火器之下,一半多的图西族人口被灭绝,其杀人的速度数倍于当年纳粹用毒气残杀犹太人的速度。
当时联合国驻卢旺达维和部队的指挥官达赖尔将军后来说:只要联合国愿意介入,只要给他5000名精兵就可以阻止这场人类大灾难,然而被索马里人吓破了胆的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数十万卢旺达人的哀号中转身离去。
然而,事实上,只要冷静地思考就可以知道,1994年的那场卢旺达大屠杀不可能被制止。
首先进行武力干涉的联合国决议不可能及时出台,当时策划和执行屠杀任务的卢旺达军人独裁政府本身就是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其支持者如法国和吉布提等也是安理会成员,他们压根就否认有大屠杀的事情;中俄两国向来对联合国使用武力介入别国内政持反对态度;美英两国则由于索马里维和行动的惨败而无力再陷“泥潭”。
所以,等联合国总部的外交家们辩论结束,艰难地达成一致后,大屠杀也就基本结束了,该杀的都杀了,没杀的也逃走了。
在大屠杀后期的6月22日,安理会以10 票对零票(5票弃权)通过决议授权法国组建维和部队进入卢旺达时,卢旺达爱国阵线宣布外国军队为干涉卢内政的侵略者,只要在战区内出现就给予坚决的打击。
事实上,法国维和部队客观上又给予了大屠杀的组织实施者头目逃脱的机会。
再者,联合国的干涉机制阻止不了卢旺达那样全民性的大屠杀。
联合国派维和部队的本意是对都有和平意愿的冲突双方进行隔离和监督,维和士兵没有首先使用武力的权力。
所以,达赖尔将军所等来的联合国命令是:“我们不能同意你所计划的收缴武器行动,因为它明显超越了第872号决议所授予的权限”。
联合国部队,西方军队在第三世界国家不能首先开枪,只能自卫。
那些手持弯刀,棍棒和AK47的卢旺达人在手中的凶器落下前是平民,在凶器落下后也还是平民,维和士兵若要阻止这样的暴行就会造成这样的“平民”的伤亡,这样的平民伤亡就会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
卢旺达劳动力市场调研报告

卢旺达劳动力市场调研报告一、引言卢旺达作为非洲东部的内陆国家,人口约为1200万,是非洲大陆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卢旺达的劳动力市场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将对卢旺达的劳动力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其特点、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劳动力市场概况卢旺达的劳动力市场以农业为主,约占全国就业人口的80%。
其中,种植咖啡、茶叶和水果是主要的农业劳动力就业领域。
此外,服务业也是卢旺达就业的重要部门,约占全国就业人口的15%。
制造业以及建筑业也在近年来不断发展,为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劳动力市场特点1. 劳动力结构年轻化:卢旺达的劳动力结构以年轻人为主,年轻人的比例较高。
这给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2. 教育程度较低:尽管卢旺达政府大力推进教育事业,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落后等因素,很多人的教育程度较低。
这导致了人力资源的短缺和技能匹配的不足。
3. 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卢旺达是一个低收入的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这也是吸引外商来卢旺达设立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4. 就业机会稀缺:由于卢旺达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就业机会相对较为稀缺。
很多人仍然从事农业劳动,但农业收入较为有限。
四、劳动力市场挑战与问题在卢旺达的劳动力市场中,存在许多挑战与问题:1. 技能不匹配:很多劳动力的技术水平无法满足现代化经济的需求,导致了技能不匹配的问题。
2. 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由于农村就业机会有限,很多年轻人涌入城市就业。
这导致城市就业压力加大,而农村的劳动力短缺。
3. 性别不平等:卢旺达尽管在性别平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女性就业和薪资待遇方面的不平等问题。
4. 就业培训不足:卢旺达的就业培训机构和机会相对有限,很多劳动力缺乏获得新技能和知识的机会。
五、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趋势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卢旺达的劳动力市场仍然具备一些发展趋势:1. 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卢旺达政府大力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这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卢旺达种族屠国际社会的罪责与反思

卢旺达种族屠国际社会的罪责与反思卢旺达种族屠杀:国际社会的罪责与反思卢旺达种族屠杀是20世纪最为令人痛惜和震惊的大屠杀事件之一。
在1994年,卢旺达发生了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暴力事件,导致至少80万名图西人和温达人遇害。
这场种族灭绝引发了国际社会对自身责任的重新审视和反思。
本文将探讨国际社会在卢旺达种族屠杀中的罪责以及对这一事件的反思。
一、国际社会的罪责卢旺达种族屠杀之所以发生,部分原因在于国际社会始终未能充分履行其保护人类安全的责任。
以下是国际社会在卢旺达事件中所负有的罪责。
1. 忽视早期警告:早在1993年,卢旺达爆发暴力冲突的前兆已经非常明显。
然而,国际社会对于这些警告表现出相当的漠视,并未采取积极行动来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2. 无视亲各方政府:国际社会虽然派出了一支维和部队到卢旺达,但在事态恶化的过程中,其未能承认亲图西应由法定接班政府执掌政权,造成了进一步的混乱。
3. 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失败:国际社会的一个主要机构,联合国,在卢旺达种族屠杀中未能有效行动。
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部队数量和策略都受到严重限制,导致无法满足居民的保护需求。
4. 国际社会的不作为:尤其令人痛心的是,国际社会在卢旺达种族屠杀期间选择了袖手旁观,没有采取迅速而有力的行动来制止屠杀的发生。
这种不作为将国际社会置于种族屠杀的帮凶之列。
二、对卢旺达种族屠杀的反思随着对卢旺达种族屠杀事件的深入了解,国际社会开始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并提出了以下的观点和启示。
1. 过去的错误不能重犯:卢旺达种族屠杀给我们上了一课,即过去的错误不能再次犯。
国际社会需要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确保类似的暴行不再发生。
2. 保护人权的责任:卢旺达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国际社会有责任保护每个人的基本人权。
各国政府应加强对人权的保护,而国际社会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
3. 加强早期干预与警戒机制: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国际社会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早期干预与警戒机制。
“卢旺达母亲”

龙源期刊网 “卢旺达母亲”作者:来源:《中国慈善家》2019年第03期在卢旺达的Rwamagana(卢瓦马加纳)地区,28名母亲—其中许多是寡妇—在Agahozo-Shalom Youth Village(阿加霍佐-沙洛姆青年村,简称ASYV)抚养照顾着数百名孤儿。
根据该青年村执行主任Jean Claude Nkulikiyimfura(吉恩·克劳德·恩库利基伊姆弗拉)的说法,ASYV不是一个孤儿院,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区。
“我们的慈善理念始于两大支柱:治愈青少年,回归社区服务。
通过我们的干预,学生们带着自信、尊严和对美好生活的信仰走出这里。
”ASYV由2014年去世的犹太慈善家Anne Heyman(安妮·海曼)创立。
2005年,Heyman 听了一场关于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的演讲。
其后,了解到卢旺达人最为紧迫的需求是照顾孤儿的生活,她受到以色列大屠杀后建立的青年村启发,于2008年创立了ASYV。
在ASYV,青少年们按性别被分别安置在不同的家庭,卢旺达母亲们会学习如何通过良好的饮食和医疗照顾孩子们的身体,并为他们提供情感方面的支持。
孩子们还有机会在放学后参加体育和艺术活动。
这一整套体系,将ASYV与其他普通学校或村庄彻底区分开来。
虽然现今留在ASYV的孩子们并不是1994年种族大屠杀遗留下来的孤儿,但他们的父母却以不同于身体暴力的方式成为种族大屠殺的受害者,比如贫穷和毒瘾。
到目前为止,ASYV有四个年级的青少年,已有725名学生毕业。
Nkulikiyimfura说,在这725人中,大约有70%的人会继续上大学,接受职业培训或直接进入就业市场。
“爱可以帮助治愈这些孩子,然后他们将会有力量继续帮助治愈这个世界。
”。
现代化失败的历史启示——卢旺达事件

现代化失败的历史启示——卢旺达事件卢旺达事件是世界上最血腥的种族灭绝事件之一。
在1994年的100天间,大约有80万到100万的图西人被杀害。
这场人间惨剧震惊了整个国际社会,对于现代化进程的失败带来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本文将从政府统治失效、族群之间的分裂、国际干涉的失败等多个方面探讨卢旺达事件的历史意义。
一、政府统治失效卢旺达曾经是一个由图西人和胡图人组成的典型的非洲国家。
1994年的卢旺达以确立一个完整的政权而通常受到称赞,这是该国多年的目标。
在人民民主阵线(MRND)的领导下,政府通过中央控制来维持统治,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家团结。
但是,这种政府设计是很脆弱的,极易被推翻。
事实上,国家统治的失败已经继续了好几年了,而这种失败大大地激化了民族主义和仇恨。
在卢旺达事件发生之前,政治环境愈趋恶化,该国政府已经因公众的不信任而失去了合法性。
这一点反映了卢旺达的治理问题,包括弱的机构,没有政治所需的民主制度,以及中央权力的集中,以致制度脆弱,需要有一个强制统一的决策机构才能生存。
政府在任何紧急状态下,都是难以应对的,而国家建立在依赖于强有力的领袖人物的上面。
二、族群之间的分裂在卢旺达事件中,胡图人和图西人之间的种族冲突被激发出来。
在1988年,儘管政策已尽力达到民族平等的程度,但种族问题在整个国家的整个地区仍然是一个深度的问题,各自依据对方的职责和人口,更需要与中央政府分享权力。
但实际上,胡图人长期占据着国家的政治地位和权力,占有卢旺达的多数人口。
这种不公平分配和胡图人对图西人的长期暴力,是最终导致卢旺达事件发生的原因。
因此,种族主义和族群之间的分裂是卢旺达事件的直接原因,这种分裂极大地缩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导致了更大的暴力。
三、国际干涉的失败卢旺达事件中的外部干预去抵制种族灭绝的侵害,主要由联合国承担。
但是,联合国的干涉失败,让剧烈的暴力和血腥事件得以持续就令人遗憾。
卢旺达事件的爆发之前,包括卫戍队等在内的多个反对派组织,向联合国提供了大量的准备反抗的信息,其中很多信息都是与联合国保护卢旺达人类、打击暴力灾难有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 行 了价值 观辨 析 练 习 , 并 在 4所 大 学 进 行 了访 谈 和调查 ; 发起 了一 项法 律改 革请 愿 ; 制作 了提 高意 识 的宣传 材料 ; 与媒 体 密切合 作 ; 并会 见 了政府 部 门代 表、 国家妇 女和青 年 委员会 代表 , 以及 国会议 员 一所
色 。该 法 律 在 2 0 1 2年 6月刑 法 交 付 审核 时 得 到 修 订 。这 段历 史表 明 , 年 轻 人 可 以在 促 成 变 革 中发 挥
1 3 4
中 国 计 划 生育 学 杂 志
2 O l 4年 2月 第 2 2 卷 第 2期
C h i n J F a o r Pt a n n,Vo 1 . 22 ,No .2,F e b r u a r y 2 O1 4
a L M e t h y kn e t e t r a h y d r o f o l a t e Re d u e t a s e C6 7 7 T a n d A1 2 9 8 C
,
3 2 Su M T I e e I W ,Ch e n YC。e t a 1 .As s o c i a t i o n 0 f pr o g e s t e r o ne
卢 旺 达倡 导 安 全 流产
2 0 1 2年 6月 ,一项 新 的 流 产 法 律 在 卢 旺 达 生
M u t a t i o n s i n Wo me n wi t h Re c u r r e n t S p o n t a n e o u s Abo r t i o ns i n
t h e N o r t h we s t o f I r a n E J  ̄ .I S R N Ob s t e t Gy n e c o l ,2 0 1 2 ,2 0 1 2 :
s p o n t a n e o u s a b o r t i o n ( UR S A)i n C h i n e s e p o p u l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 t i o n [ J  ̄ . j Ma
t e r n Fe t a 1 Ne o n a t a l Me d, 2 Ol 2,2 5 ( 9 ): l 7 2 7 一 l 7 2 9 .
~ 一 R 砌 胁 = ~ 一 霎 一 ~ 一 ¨ 一 一 ~ 一 ~ 一 Ⅲ 一 ~ 一 一 _ ~ 耋 一 一
少女 妊娠 置女 孩 于不 良健康 和教 育结 局 的风 险
有 这些 人 都 在 倡 导 修 改 法 律 的过 程 扮 演 了重 要 角
重要作 用 , 并可 以通 过 讲 述个 人经 历 来 强 烈 表 达 对 于流产 法 的需求 。
9 4 5 4 8 6 . d o i :1 0 . 5 4 0 2 / 2 0 1 2 / 9 4 5 4 8 6 .
3 0 P i n e d a B, He r me ne g i l d o C, Ta r t n J J, e t a 1 . Al l e l e s a n d h a p l o —
t y p e s o f t he e s t r o g e n r e c e p t o r a l p h a g e ne a r e a s s o c i a t e d wi t h i n —
c r e a s e d r i s k o f s p o n t a n e o u s a b o r t i o n [ J ] . F e a i l S t e r i l ,2 0 1 0 ,9 3
之 中 ,会 限制其 生 活选 择 、 经 济 独立 以及 在 成 年 期
的赋权 。在坦 桑尼 亚 , 少 女妊 娠仍 然 是 一个 重 要 的
问题 , 超 过半 数妇 女 的第 一 次 分 娩是 在 2 o岁 以前 。
一
女孩 是一 种 普 遍 选 择 , 即 使 会 增 加 非 意 愿 (早 期 )
效, 这 是 卢旺 达对其 刑法 进行 重新 审议 的一 部分 , 在 此之 前甚 至是 禁忌 讨 论 流 产 的 国 家 , 这是 一 个 非 常 重要 的进 步 。本文 描述 了如 何在卢 旺 达实 现这 一成 功 的一 些 关 键 性 因 素 , 以 一 项 由荷 兰 非 政 府 组 织 R u t g e r s WP F 在多个 国家开展 的关 于“ 年 轻人 性 行 为 中的敏 感 问题 ” 项 目为 开 篇 。本 文 描述 了卢 旺达 “ 青 年行 动运 动” 是 如何 决定 将不 安全 流产 的工作 作 为该 项 目的一 部分 。他 们 收集 了关于 不安 全流 产 的 数据 和在 狱 中的年 轻 妇女 的流产 证词 ; 组织 了讨 论 ,
r 摘 编 自《 生 殖健 康要 略 》 2 1 卷 4 1期 ]
坦桑尼亚农村的性别规范 、 性 剥 削
性性行 为 (包 括从 很小 开始遭 受 性 虐待 ) ; 以及 非 意
愿妊 娠 。与老 年男性 的性 交易 是 为数不 多 的可 收入 来源 , 用 于满足 青春 期少 女 的基本需 求 , 这对 于许 多
( 6 ): 1 8 0 9 — 1 8 1 5 .
3I Hu J,W a n g J ,Xi a n g H ,e t a 1 .As s oc i a t i o n o f p o l y mo r ph i s ms
i n t h e e s t r o g e n r e c e p t o r 8( ES R2) wi t h u n e x p l a i n e d r e c u r r e n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