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科学第二单元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一、动物的卵1、有卵壳:蛇卵、龟卵、鸡卵(蛋)等。
2、无卵壳:蛙卵、鱼卵、蚂蚁卵等。
3、鸡蛋的组成:卵壳、卵黄、卵白、气室和胚盘。
4、小鸡由胚盘发育而来,胚胎发育的营养由卵黄提供。
二、蚕的一生1、蚕的生命从卵开始,一个蚕卵就是一条生命。
蚕卵很小,颜色是淡黄色或者黄色,呈椭圆形。
2、蚕的幼虫。
(1)刚出生的蚕是黑色的,很小,像蚂蚁一样,叫蚁蚕。
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变白,变大了。
(2)龄期:5个龄期。
(3)蚕的身体特征: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口器和单眼,有8对足,身体两侧有气门。
3、蚕和蛹(1)蚕茧是指桑蚕蛹期的囊形保护层,通常为白色,内含蛹体。
(2)蛹的特点:不吃东西,受刺激会动。
(3)蛹的身体特征: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型粗短,纺缍型,黄褐色,两侧有气门。
(4)蛹和蚕的幼虫比较:虽然蛹和蚕的形状、颜色都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头、胸、腹、体节和气门。
(5)其他经过蛹阶段的动物:除了蚕,还有很多动物的一生也会经过蛹的阶段,如苍蝇、蜜蜂、蚊子和蝴蝶等。
4、成虫。
(1)从蚕茧里钻出来的蚕蛾,是蚕的成虫,与蚕的幼虫和蚕蛹有巨大的不同。
(2)蚕蛾类别:雌蚕蛾和雄蚕蛾。
(3)蚕蛾特点:不吃东西、不会飞、会爬行。
(4)蚕蛾的身体特征: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胸部有2对翅膀和3对足。
5、与蚕蛾形态结构相似的动物: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与蚕蛾形态结构相似的动物有蚂蚁、蜻蜓、蝴蝶、蜜蜂、蝗虫、螳螂等。
6、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通常有2对翅(有的昆虫的翅退化)和3对足,翅和足都位于胸部,身体由一系列体节构成,进一步集合成三个体段(头、胸、腹),头上有1对触角,骨骼包在身体外部。
三、动物的繁殖1、卵生: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叫卵生,靠卵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昆虫、鸟类、鱼类等动物通常为卵生。
2、胎生: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叫胎生。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它们的后代。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1.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沙漠里的降水很少,白天阳光强烈,气温很高,夜晚气温骤降。
仙人柱喜温暖向阳环境,耐干旱,适宜生长在炎热干旱的沙漠中。
高山上的土层很薄,气温很低,经常被积雪覆盖。
雪松耐阴抗旱,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分布范围广,可生活在高山上。
热带草原上的降水比较集中,一段时间干旱,另一段时间大量降水,一年中干季,雨季分明。
水瓶树的树干里储存水,抗干旱能力强,适宜生长在热带草原。
热带沿海地区全年高温,有些地方长受季风影响。
椰子喜光,在高温多雨,阳光充足和海风吹拂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适宜生长在热带沿海。
3.叶子有正面和反面,表面光滑,颜色更深的一面,为叶片的正面。
大叶黄杨树叶比杨树树叶厚,光滑,大叶黄杨树叶上覆盖有比较厚的蜡质,所以较光滑。
杨树靠(落叶减少水分蒸发和养料消耗)过冬,大叶黄杨靠(树叶表面蜡质减少蒸发)过冬。
4.沙漠植物主要有仙人球,沙棘,骆驼刺,梭梭树,胡杨,仙人掌,沙葱,沙芦草,复活草。
沙漠中的植物的茎长得特别肥大,帮助植物储存充足水分,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为植物吸收更多水分。
仙人掌和芦荟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和储水)来适应沙漠环境5.仙人掌储水秘密的秘密是:仙人掌的叶(呈针状),而且茎表面有(蜡质)覆盖,水的蒸发量极少。
沙漠植物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强大的根系,叶细小,表面有不透水的覆盖层。
6.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类: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
7.水葫芦漂浮的秘密:压入水中后松手,它会上浮,用手挤很松软,掰开里面有大量孔洞。
原因:水葫芦里有大量气体,比较轻,容易漂浮。
8.观察金鱼藻的特点:搅动水槽里的水茎随水流扭动,往水槽里加水后整体漂浮。
原因:植株较轻,不固定在水底时,能漂浮。
茎柔软,在水流中不易折断。
9.莲的叶柄和地下茎内有(中空的管道),以保证植株的水下部分对氧气的需求。
红树能在海边茁壮成长,是因为从主干上长出了许多(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物的稳定,有许多指状的(呼吸根)伸出地面,帮助植株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研究并认识不同季节的特点。
3. 掌握四季的变化顺序。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季节的名称和特点。
2. 理解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季节的名称和特点- 春天:春暖花开,天气温暖,绿色植物生长旺盛。
- 夏天:天气炎热,阳光强烈,人们穿轻薄衣服,喜欢游泳和野餐。
- 秋天:天气凉爽,树叶变黄,果实成熟,人们喜欢吃水果。
- 冬天:天气寒冷,雪花飘落,人们穿厚重衣物,喜欢打雪仗和滑冰。
2. 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春天:气温升高,人们感觉舒服,晒晒太阳有益健康。
-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要注意防晒,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 秋天:天气凉爽,人们适合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 冬天:天气寒冷,人们要保暖,多吃些温暖的食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四季的特点。
2. 讲解:老师简要介绍每个季节的特点。
3. 图片展示:利用图片展示每个季节的特点和相关活动。
4. 活动实践: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对不同季节的喜好和感受。
5. 情景练:设置情景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6.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季节的变化顺序和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情景练中的表现,包括对季节名称的掌握和对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理解。
2. 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了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生在活动实践和情景练习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体上,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掌握较好。
第二单元 混合与分离(知识点总结)-三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混合与分离知识点第4课、怎样加快溶解思维导图:知识点:1.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2.【实验名称】探究使食盐在水中加快溶解的方法【实验材料】烧杯、细盐、粗盐、热水、冷水、搅拌棒【实验步骤】(1)研碎: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倒入等量的相同温度的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颗粒大小不同的食盐,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溶解的快慢。
(2)加热: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倒人等量的不同温度的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溶解的快慢。
(3)搅拌: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倒入等量的相同温度的水,同时放人等量的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只在其中一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溶解的快慢。
【实验结论】搅拌、加热、将食盐研碎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3.把冰糖研碎,再放入热水中,并不断搅拌,可以使冰糖溶解得更快。
4.生活中常见的加快物质溶解的事例:用热水冲泡咖啡并不断搅拌;往汤里加食盐时,搅一搅;感冒冲剂做成颗粒状是为了加快溶解。
第5课、什么在水中溶解得多思维导图:知识点:1.溶解食盐时,要先将食盐分成若干小份,每次加1份,搅拌,等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1份。
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3.【实验名称】探究50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得多【实验材料】食盐、小苏打、烧杯、水【实验过程】①把食盐和小苏打分别以每3克为一份分成若干份。
②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水。
③把一份食盐放入一个烧杯中,搅拌完全溶解后再放入下一份;再搅拌,再放,这样一直到新放入的食盐不能完全溶解为止;记录放入的份数。
在另一个烧杯中将小苏打进行同样的操作。
④比较两组数据,判断在一定量的水中,小苏打和食盐的溶解量是否相同。
【方法指导】两杯水的温度、量以及每1小份食盐和小苏打的量都要相同,食盐和小苏打要1份1份地加,待完全溶解后才能加入下1份,直到不能再溶解。
【实验结论】常温下,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18克食盐、5克小苏打。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二单元知识点填空第六课1.地球上的动植物(千姿百态),生活习性(多种多样),深不可测的(海底)高入云的山,干旱贫瘠的(沙漠),冰天雪地的(两极)……到处都有(动物)的足迹。
2仙人掌生活在(干早高温的沙漠)中,莲生活在(水)中。
3.仙人掌有很多(刺),防止被扎伤!实验完毕,要及时(去掉)套在植物上的塑料装。
4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茎肉质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水。
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
5.莲的(叶柄)和(藕)中有很多孔,孔与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气体通道),即使在(缺氧)的环境中仍可生存。
6.观察植物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1)看外观:(颜色)、(形状)等;(2)手感:(软硬)、(粗糙程度)等;(3)看内部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切开,观察(颜色)、(纹理)等7.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称为(水生植物),如莲、芦苇等。
在陆地上生长的植物,称为(陆生植物),如仙人掌、柳树等。
8.自然界的动植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离开了所依赖的(环境),动植物就不能生存。
第七课1、春天,鸟类陆续从温暖的南方飞回北方(繁殖后代);秋天,它们又陆续飞到南方度过寒冬。
生物学家把动物这种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
2.每到天气将要变冷的(秋天),燕子总会成群结队地飞往天气温暖的(南方)。
3.有迁徒习性的鸟类被称为(候鸟),如(大雁)、(燕子)、(天鹅)等:没有迁徒的习性的鸟类被称为(留鸟),如(麻雀)、(喜)、(雷鸟)等。
4.古人说:“(动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盼母归。
”我国人民对于鸟类的爱护有着悠久的历史。
第八课1、冬去春来,气温上升,很多动物纷纷脱下旧的“衣服”换上了“(新装)”。
隆冬季节,寒风刺骨,许多动物又换上了“(棉衣)”。
2.针毛硬而坚韧,具有(保护)作用。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植物与环境【全单元】》精品优质ppt课件

研究水生植物生存本领
画一画:叶柄和茎被横向切开后
57
58
谈收获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59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60
谢谢观赏!
61
再见!
62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植物与环境
54
研究水生植物生存本领
实验方法
压入水中后 用手挤 松手
掰开
我的发现 我的结论
它体
浮起来 松软
里面有 大量孔洞
内有大量气体,比较轻,容易漂浮
55
研究水生植物生存本领
观察金鱼藻的特点
实验方法 我的发现 我的结论
搅动பைடு நூலகம்槽里的水
往水槽里加水后
茎随水流扭动
整体漂浮
它能漂浮,茎柔软,适合在水里生活
注意:先少放一些水,留出余量。
不落叶,靠表面蜡质 减少水分蒸发
落叶
与它相似的植物
香樟树、桂花 ……
桑树、梧桐 ……
25
课后作业:
1.冬青树、香樟树、桂花树中选择一种 进行观察和研究,有发现及时记录, 并将观察、发现、记录拍照上传到班 级QQ群“研究常绿植物是否掉叶” 相册夹中。
2.留心生活植物适应环境的特征,下次 上课分享给同学。
土层薄,气温低,积雪多。
21
把植物和它适宜生长的环境连一连
22
观察、比较冬青树叶和杨树叶
冬青树叶
杨树叶
23
比较冬青树叶和杨树的叶子
比较项目
叶的形状 叶的表面 叶的厚度
怎样适应寒冷环境 与它相似的植物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

三、研讨 1.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蚕蛹
蚕的幼虫
相 都有头、胸、腹三部分, 同 点 都有体节、足等
蚕蛹与蚕的幼虫相比较, 蚕蛹的身体缩短了,颜色 不 由白色变成深褐色,身上 同 点 体节减少了,腹部的足消 失了,已有翅的雏形,长 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
三、研讨 2.蚕蛹还会变化吗?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
3.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 保护作用。因为蚕蛹不吃东西、一般也不动,没有防御外敌的能力, 蚕蛹能迷惑其他动物,也形成了独立空间,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四、拓展 还有哪些动物一生中也会经过蛹的阶段?
蝴蝶的蛹
一种蝴蝶化蝶的过程
蚊子的蛹
幼虫 保护 放大镜
随堂训练
一、判断题
3.
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三、填图题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4.蚕变了新模样
一、聚焦
蚕吐丝了,蚕房中许多蚕的幼虫都被蚕 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 蚕茧是怎样形成的? 蚕茧中的蚕蛹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探索 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
注意观察蚕在结 茧过程中蚕身体 本身的变化。
思考蚕茧有 什么作用。
即将吐丝的5龄蚕,这 时的蚕身体缩短,发 黄而透明。
二、探索 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1.取一个蚕茧,仔细观察推测蚕茧里的蚕蛹的样子
蚕茧的特点
蚕茧的形状
纺锤形或椭圆形
蚕茧的颜色
多为白色
蚕茧的大小
长3-4厘米、直径1.7-2.1厘米
迎着光观察或轻轻摇动蚕 茧,你还有什么发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剪刀剪开一个蚕茧,取出蚕蛹,用放大镜观察蚕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与单元检测试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第1课时迎接蚕宝宝的到来1.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2.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3.蚕卵是扁圆形的,中间凹下去,大小和芝麻差不多。
4.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要孵化时变成紫黑色。
刚孵化出的小蚕是黑色的,很小,样子有点像蚂蚁,叫蚁蚕。
5.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白色。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孵化后蚕卵的颜色变成白色。
6.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上小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7.养蚕小窍门:(1)小蚕爱吃桑叶。
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2)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3)经常清除查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4)把小蚕放在通风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酒杀虫剂。
第2课时认识其他动物的卵1.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
条件合适的时候,它会发育成为一个新的生命。
2.像青蛙、鸡这样靠卵来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
3.常见的卵生动物有鲫鱼、乌龟、蚂蚁、蚕等。
4.动物的卵可以根据卵外是否有硬壳分成两类:蛇卵、鸡蛋(卵)等是有硬壳的,蛙卵、鱼卵等是没有硬壳的。
5.纵向切开一颗熟鸡蛋,观察鸡蛋的内部构造有气室、卵白、卵黄、卵壳。
6.鸡蛋蛋黄上的小白点是胚,它是鸡宝宝生命的开端。
7.孵出小鸡大约需要3个星期。
第3课时蚕长大了1.蚕卵可以孵化出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3.蚕的一生共蜕6次皮,其中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蜕皮4次,蛹期蜕皮2次。
4.蚕蜕皮前头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这是蚕宝宝要蜕皮的征兆。
5.蚕身体呈长圆筒形,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上有环节,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
6.用放大镜可以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7.我们可以用画图记录看到蚕的幼虫的样子和它的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动物的生命周期
蚕卵
1.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蚕卵是有生命的。
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2. 刚产下的蚕卵的颜色是淡黄色或黄色。
3. 蚕卵是扁圆形的,像芝麻那么大。
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
4.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
5.蚕卵是蚕生命的开始,蚕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会变成蛹,从蛹里出来的
蚕蛾交配产卵,蚕蛾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6.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蚕
1、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的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但所有的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到死亡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
它们的生命周期。
不同的动物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
不一定相同。
2、小蚕爱吃桑叶,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要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刚孵化出的蚁蚕是黑色的,吃的桑叶要切成细条。
3、蚕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和蚕蛾四种形态。
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
4、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5、为什么要在养蚕的盒盖上扎小孔呢?因为小蚕要呼吸,扎孔利于空气流通
为什么要洒水呢?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洒水能够提供合适的湿度为什么要把嫩桑叶切碎?有利于蚕宝宝进食
为什么要经常清除粪便和残叶?保持房间的清洁
为什么用羽毛把蚕宝宝刷到桑叶上?防止蚕宝宝受伤。
小蚕的孵化与什么有关?蚕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6、养蚕、抽取蚕丝,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远在 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
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7、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 蜕皮 。
8、蚕的一生总共要蜕6次皮,其中幼虫期要蜕4次皮。
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两个月左右)
9、蚕(幼虫期)分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
头很小,有口器,有两片“牙齿”的大颚,适于咀嚼桑叶;胸有三对足帮助口器把持桑叶;腹部有五对足,后端
的背侧有一个突起叫尾角。
10、蚕宝宝吐丝前不再吃桑叶了,躯体发黄发亮,吐丝时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吐丝后身体变小,潜伏在内。
11、蚕茧什么样? 椭圆形 白色或黄色 和红枣差不多大小。
12、怎样把蚕茧上的丝抽出来?
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浸泡一下 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 将丝一圈圈绕在纸板上。
蛹
1、把茧剪开后 茧内有什么? 答 蛹和蚕吐完丝后第五次蜕下来的皮。
2、蛹身体呈纺锤形,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两个黑色、小圆形、隆起的眼睛,胸部没有环节,腹部有环节,眼睛下面有一对触角的原始体,胸部
的背面有盾片,从盾片生出两对翅,体色呈褐色。
3、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4、蚕蛹平时不动,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动。
5、蛹变成蛾的过程叫羽化。
蚕蛹经过10~15天会变成蚕蛾。
蚕蛾
1、蛹在蚕茧里还变吗? 变 变成蚕蛾。
2、雌蛾和雄蛾的区别:
1.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
2.雄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振动飞快,
3、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长有眼睛和口器;胸部有两对翅,三对足。
所以蚕蛾属于昆虫。
4、蚕蛾、蚂蚁、蜻蜓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 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头上都有一对眼睛、口 胸部都有三对足。
它们都是昆虫。
常见的昆虫有:蝴蝶、蜜蜂、苍蝇、蚊子、蝗虫、蚕蛾、天牛、蚂蚁等
5、有些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很大的变化,它们幼年期与成年期的样子很不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变态。
变态又分完全变态:蝴蝶、蜜蜂、苍蝇、蚊子、跳蚤、蚕蛾以及各种甲虫;
不完全变态:蜻蜓、蝗虫、蟋蟀、蝉、青蛙、蟑螂、蚜虫等。
从卵孵化而来:蚊子、苍蝇、蝗虫、鱼、青蛙、鸡、鸭、鸽子、蝴蝶、蜻蜓等
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猫、狗、人、羊、熊猫、猪、老鼠、猴子等
人
1、人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身高和体重增长很快.身体的各部分明显变化
3、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长的最快,第一个时期是出生前后即胎儿期到1岁,第二个周期是青春发育期即10岁到20岁间。
4、合理膳食,足够的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是保证我们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5、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乳牙,共20颗,一副恒牙,共28颗-32颗。
6、牙齿的生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乳牙阶段、混合牙阶段、恒牙阶段。
7、人的一生根据年龄分组,还可以分成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等。
儿童(15岁前):身高、体重不断增加,身体各器官功能不断增强,各种能力
不断展。
青年(16~35岁):生长速度变慢,到20岁左右基本停止生长;各器官功能完善、成熟;可以结婚、生子。
中年(36~60岁):生长已经停止,器官的功能开始减退。
老年(60岁以后):各器官开始衰老,功能逐渐衰竭,直到死亡。
8、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和疾病有关。
9、人和动物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