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情弄性,工而入逸》-雒三桂
游仙窟

《游仙窟》作者:张鷟若夫积石山者,在乎金城西南,河所经也。
《书》云:“导河积石,至于龙门。
”即此山是也。
仆从汧陇,奉使河源。
嗟运命之迍邅,叹乡关之渺邈。
张骞古迹,十万里之波涛;伯禹遗迹,二千年之坂磴。
深谷带地,击穿崖岸之形,高岭横天,刀削冈峦之势。
烟霞子细,泉石分明,实天上之灵奇,乃人间之妙绝。
目所不见,耳所不闻。
日晚途遥,马疲人乏。
行至一所,险峻非常,向上则有青壁万寻,直下则有碧潭千仞。
古老相传云:“此是神仙窟也;人踪罕及,鸟路才通,每有香果琼枝,天衣锡钵,自然浮出,不知从何而至。
”余乃端仰一心,洁斋三日。
缘细葛,溯轻舟。
身体若飞,精灵似梦。
须臾之间,忽至松柏岩桃华涧,香风触地,光彩遍天。
见一女子向水侧浣衣。
余乃问曰:“承闻此处有神仙之窟宅,故来祗候。
山川阻隔,疲顿异常,欲投娘子,片时停歇;赐惠交情,幸垂听许!” 女子答曰:“儿家堂舍贱陋,供给单疏,只恐不堪,终无吝惜。
” 余答曰:“下官是客,触事卑微,但避风尘,则为幸甚。
”遂止余于门侧草亭中,良久乃出。
余问曰:“此谁家舍也?” 女子答曰:“此是崔女郎之舍耳。
” 余问曰:“崔女郎何人也?” 女子答曰:“博陵王之苗裔,清河公之旧族。
容貌似舅,潘安仁之外甥;气调如兄,崔季圭之小妹。
华容婀娜,天上无俦,玉体逶迤,人间少匹。
辉辉面子,荏苒畏弹穿,细细腰支,参差疑勒断。
韩娥宋玉,见则愁生,绛树青琴,对之羞死。
千娇百媚,造次无可比方。
弱体轻身,谈之不能备尽。
” 须臾之间,忽闻内里调筝之声。
仆因咏曰:“自隐多姿则,欺他独自眠。
故故将纤手,时时弄小弦。
耳闻犹气绝,眼见若为怜。
从渠痛不肯,人更别就天。
” 片时,遣婢桂心传语报余诗曰:“面非他舍面,心是自家心;何处关天事,辛苦漫追寻!” 余读诗讫,举头门中,忽见十娘半面。
余则咏曰:“敛笑偷残靥,含羞露半唇,一眉犹叵耐,双眼定伤人。
” 又遣婢桂心报余诗曰:“好是他家好,人非着意人,何须漫相弄,几许费精神!” 于是夜久更深,沉吟不睡,彷徨徙倚,无便披陈。
聊斋志异《邵九娘》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邵九娘》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聊斋志异《邵九娘》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邵九娘》是蒲松龄写的一篇文言小说,出自聊斋志异。
中国历代禁书题解(情史)又名(情史类略.情天宝鉴)明-冯梦龙

中国历代禁书题解(情史)又名(情史类略.情天宝鉴)明-冯梦龙《情史》《情史》,全称《情史类略》,又名《情天宝鉴》。
全书二十四卷,共八百八十二条。
如果把一条二目的二十则算上,则超过了九百条。
主要是选自历代笔记、小说、史籍以及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有关男女之情的事录,经过加工编纂而成。
若干已散失的作品和故事,赖之而得保存。
部分内容则系编者辑录传闻。
书中不少篇章,成为后来小说和戏曲的题材。
《情史》一书,一般认为是冯梦龙所编,原刊本所署之“詹詹外史”是冯梦龙的别号,但“詹詹外史”究竟是否为冯梦龙别号,尚无充分证据。
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年所出之通行版本,即依据明、清旧版,署名也有“詹詹外史”。
此书现在“开禁”,一般图书馆都有存。
《情史》一书,作为小说史的一份资料,是有重要价值的。
书中故事,上起周室,下至明季,汇集了两千年封建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男女之情,其中有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无耻生活,有封建道德束缚下牺牲者的悲惨遭遇;有很大一部分是写正式婚姻之外的非正常的男女关系,它是封建制度下男女之情畸形发展的实录,也有不少一部分是写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还有一些写的是神鬼妖物与人的关系,看去虽不免荒诞不经,但大都符合不同时代的世情。
总之,可以从中看出整个社会不同时代男女之间的各种情态,了解一部分封建社会的现实。
当然其中也包含有不少消极因素,如有些内容对封建伦理道德缺少批判,有些不免涉淫秽之嫌,其中的神妖鬼怪虽有民俗文化学价值,也需用“扬弃”的原则才行。
《情史》之二十四卷,即将内容分为二十四类,如下:情贞、情缘、情私、情侠、情豪、情爱、情痴、情感、情幻、情灵、情化、情媒、情憾、情仇、情芽、情报、情秽、情累、情疑、情鬼、情妖、情外、情通、情迹。
从以上卷(类)题即可看出,所收资料,无不关“情,”正如“吴人龙子犹序”所言:“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
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
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
四大皆幻没,惟情不虚假。
有情疏者亲,无情亲者疏,无情与有情,相去不可量。
108仲长统《昌言》

《昌言》仲长统(整理本)谨按: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
《后汉书》与王充、王符合传,韩愈《后汉三贤赞》即赞此三人。
曰:「论说古今,发愤著书,《昌言》是名。
友人缪袭,称其文章,足继西京。
」《隋书•隋书志》三《子部•杂家》:「仲长子《昌言》十二卷,《录》一卷。
汉尚书郎仲长统撰。
」《旧唐书•经籍志》下作十卷。
《新唐书•艺文志》三移入儒家,亦十卷。
《崇文总目》列杂家,作三卷,曰:「汉仲长统撰。
按本传,统论说古今及时俗行事,着论名《昌言》,凡三十四篇,十余万言。
隋唐书目十卷。
今所存十五篇,分为三卷,余皆亡。
」《宋史•艺文志》四作二卷,亦列杂家。
后此之《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不复著录。
明陈第世《善堂书目》有二卷。
严可均疑即十五篇本。
后所见刻本仅明胡维新《两京遗编》,有《理乱》,《损益》,《法诫》三篇;归有光《诸子汇函》有《理乱》,《损益》二篇;皆出本传,无所增多。
则北宋十五篇本又复佚失。
严可均《全后汉文》从《羣书治要》写出九篇,益以本传三篇,以《意林》次第之。
刺取各书引见,补正脱讹,定着二卷。
然所引未备,间有缺略,且所据版本或有未善。
余不揣浅陋,续加鸠集,编为三卷:上卷收本传所引四篇,中卷收《羣书治要》所引九篇,下卷则收《意林》等书所引,凡《全后汉文》未收者,亦着明。
并稍集相关资料以为附录,俾览者或免翻检之劳焉!——鲁东野人胡不归识《昌言》上理乱篇(世治)【豪杰之当天命者,未始有天下之分者也。
无天下之分,故战争者竞起焉。
于斯之时,并伪假天威,矫据方国,拥甲兵与我角才智,程勇力与我竞雌雄,不知去就,疑误天下,盖不可数也。
角知者皆穷,角力者皆负,形不堪复伉,埶不足复校,乃始羁首系颈,就我之衔绁耳。
夫或曾为我之尊长矣,或曾与我为等侪矣,或曾臣虏我矣,或曾执囚我矣。
彼之蔚蔚,皆匈詈腹诅,幸我之不成,而以奋其前志,讵肯用此为终死之分邪?及继体之时,民心定矣。
普天之下,赖我而得生育,由我而得富贵,安居乐业,长养子孙,天下晏然,皆归心于我矣。
三元延寿参赞书

三元延寿参赞书经名:三元延毒参赞书。
又名《三元延生参赞书》、《延毒参赞书》。
元·李鹏飞集。
五卷。
底本出处:《正统遭藏》洞神部方法频。
参校版本:明·胡文焕《毒养丛书》本(简称胡本)。
目录序卷一人说天元之寿精气不耗者得之欲不可绝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不可强欲有所忌欲有所避嗣续有方妊娠所忌婴儿所忌卷二地元之寿起居有常者得之养生之道喜乐忿怒悲哀思虑忧愁惊恐憎爱视听疑惑谈笑起居行立坐外沐浴洗面栉发大小便衣着天时避忌四时调旦暮避忌杂忌卷三人元之寿饮食有度者得之五味食物果实米谷菜蔬飞禽走兽鱼类虫类卷四神仙救世却老还童真诀滋补有药导引有法还元有图卷五神仙警世阴德延寿论函三为一图歌三元延寿参赞书序达为良相,未达为良医,先正语也。
辅佐天子,使膏泽沐於黎庶,宰相之职。
体国惠民,使疾苦转为欢欣,医者之事。
然苟德泽所加,刀圭所济,止於暂而不传於久,则不足以称良之名。
惟夫利用厚生,天下自任,制礼作乐,布在方册,千万世之下,受其赐者,如亲见皋、夔、稷、契、伊、周。
明脉病证治而密,知井俞荣经合而针,具载方书,千万世之下,受其惠者,如亲见雷公、歧伯、附俞、仓、扁。
此医相之所以为良也欤,余自福建道奉韶入觐,远徐顿疾,屡药未应,至饶州石门,闻池州建德有儒医李澄心,疾驰以召,至而诊日:可谓果一药愈。
他日,论养生卫,曰:已撰集《三元延寿参赞书》五卷,《救急方》一集,欲镘诸梓,以为天朝跻民寿域之助。
观其书则奇,而法其用心活人,如此可谓医之良者矣。
余嘉之,就成其志,以寿其传。
卫生者,宜争先快睹云。
至元辛卯冬仲上渐荣禄大夫福建等处行尚书省平章政事唐兀解序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学者事也。
是编所载,皆惩忿窒欲之类,其亦修身之要欤1.镘之梓,以广其传。
读者其勿以浅近而忽之。
至元四年戊寅良月望日亚中大夫嘉兴路总管兼管内劝农事和元杲跋余友李澄心,曩寻母数百里外,适母家多难,以药活二十八人,时未深乎医,尝以幸为嫌,求正於余。
余敬爱之,为无隐焉。
贾让治河三策

贾让治河三策班固延展资料(一)蔡沈:书经集传(选)禹贡上之所取谓之赋,下之所供谓之贡。
是篇有贡有赋,而独以贡名篇者,孟子曰“夏后氏五十而贡”,贡者较数岁之中以为常,则贡又夏后氏田赋之总名。
今文古文皆有。
禹敷土,随山刊木。
奠高山大川。
敷,分也,分别土地以为九洲也。
尊,定也,定高山大川以别州境也。
若兗之济、河,青之海、岱,扬之淮、海,雍之黑水、西河,荆之荆、衡,涂之海、岱、淮,豫之荆、河,梁之华阳、黑水是也。
方洪水横流,不辨区域,禹分九州之地,随山之势,相其便宜,斩木通道以治之。
又定其山之高者与其川之大者,以为之纪纲。
此三者,禹治水之要,故作《书》者首述之。
○曾氏曰:“禹别九州,非用其私智。
天文地理,区域各定。
故星土之法,则有九野。
而在地者,必有高山大川为之限隔,风气为之不通,民生其间,亦各异俗。
故禹因高山大川之所限者,别为九州。
又定其山之高峻,水之深大者,为其州之镇,秩其祭而使其国主之也。
”冀州:冀州,帝都之地,三面距河:兗河之西,雍河之东,豫河之北。
《周礼·职方》:“河内曰冀州”是也。
八州皆言疆界,而冀不言者,以余州所至可见。
晁氏曰:“亦所以尊京师,示王者无外之意。
”既载壶口,经始治之谓之载。
壶口,山名,《汉地志》在河东郡北屈县东南,今隰州吉乡县也。
○今按既载云者,冀州帝都之地,禹受命治水,所始在所当先,经始壶口等处以杀河势,故曰既载。
然禹治水施功之序,则皆自下流始,故次兗,次青,次徐,次扬,次荆,次豫,次梁,次雍。
兗最下,故所先;雍最高,故独后。
禹言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即其用工之本末。
先决九川之水以距海,则水之大者有所归;又浚畎浍以距川,则水之小者有所泄,皆自下流以疏杀其势。
读《禹贡》之书,求禹功之序,当于此详之。
治梁乃岐。
梁,岐,皆冀州山。
梁山,吕梁山也,在今石州离石县东北。
《尔雅》云“梁山晋望”,即冀州吕梁也。
吕不韦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
”又《春秋》“梁山崩”,《左氏》、《谷梁》皆以为晋山,则亦指吕梁矣。
《赵后外传》【汉】伶玄撰

《赵后外传》【汉】伶玄撰《赵后外传》【汉】伶玄撰《赵后外传》旧本题汉伶元撰。
末有元自序,称字子于,潞水人。
由司空小吏历三署,刺守州郡,为淮南相。
其妾樊通德,为樊嬺飞燕外传弟子不周之子,能道飞燕姊弟故事,于是撰《赵后别传》。
此书记飞燕姊妹始末,实传记之类。
然纯为小说家言,不可入之于史部。
飞燕外传一卷(内府藏本)旧本题汉伶元撰。
末有元自序,称字子于,潞水人。
由司空小吏历三署,刺守州郡,为淮南相。
其妾樊通德,为樊嬺飞传一页弟子不周之子,能道飞燕姊弟故事,於是撰《赵后别传》。
《赵后外传》【原文】赵后飞燕,父冯万金。
祖大力,工理乐器,事江都王协律舍人。
万金不肯传家业,编习乐声,亡章曲,任为繁手哀声,自号凡靡之乐。
闻者心动焉。
江都王孙女姑苏主,嫁江都中尉赵曼。
曼幸万金,食不同器不饱,万金得通赵主。
主有娠,曼性暴妒,且早有私病,不近妇人。
主恐,称疾居王宫。
一产二女,归之万金,长曰宜主,次曰合德,然皆冒姓赵。
宜主幼聪悟,家有彭祖方瓜之书,善行气术,长而纤便轻细,举止翩然,人谓之飞燕。
合德膏滑,出浴不濡,善音辞,轻缓可听。
二人皆出世色。
万金死,冯氏家败,飞燕妹弟流转至长安,于时人称赵主子,或云曼之他子。
与阳阿主家令赵临共里巷,托附临,屡为组文剌绣,献临,临愧受之。
居临家,称临女。
临常有女事宫省,被病,归死。
飞燕或称死者。
飞燕妹弟事阳阿主家为舍直,常窃效歌舞,积思精切,听至终日,不得食。
待直赀服疏苦财,且颛事膏沐澡粉,其费亡所爱,共直者指为愚人。
飞燕通邻羽林射鸟者,飞燕贫,与合德共被,夜雪期射鸟者于舍旁。
飞燕露立,闭息顺气,体温舒亡疹粟。
射鸟者异之,以为神仙。
飞燕缘主家大人得入宫召幸,其姑妹樊懿为丞光司亦者,故识飞燕与射鸟儿事,为之寒心。
及幸,飞燕瞑目牢握,涕交颐下,战栗不迎帝。
帝拥飞燕,三夕不能接,略无谴意。
宫中素幸者从容问帝,帝曰:“丰若有余,柔若无骨,迁延谦畏,若远若近,礼义人也,宁与女曹婢胁肩者比邪?”既幸,流丹浃藉,懿私语飞燕曰:“射鸟者不近女邪?”飞燕曰:“吾内视三日,肉肌盈实矣。
幽梦影张潮全文及译文

幽梦影张潮全文及译文(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幽梦影张潮全文及译文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怡情弄性,工而入逸——马新林书画浅说中国小写意花鸟绘画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也是世人普遍喜爱的画种。
明代中晚期以来,随着中国水墨写意绘画的兴起,小写意花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小写意花鸟画家。
清代至民国,小写意花鸟绘画尤其兴盛,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小写意花鸟绘画曾长期占据清代花鸟绘画的主流地位,之后的海派画家也以小写意花鸟绘画为主,直至民国时期,此风依然兴盛。
但上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小写意花鸟绘画反而渐渐萎缩,许多画家致力于大写意或工笔花鸟。
近30年来,大写意花鸟也日渐萎缩,工笔花鸟则随处可见。
大写意花鸟在齐白石、李苦禅等画家的笼罩之下难以超越,工笔花鸟作品容易在全国性的美展中入选并获奖,因此致力于此者甚多,小写意花鸟则因为需要书法、造型与写意能力的均衡而难度更高,令人望而生畏,因此从事小写意花鸟绘画研究创作的画家为数不多。
就当代中国画坛而言,以孙其峰及其弟子霍春阳、王玉山、马新林等人为代表的小写意花鸟画家群体几乎是一枝独秀,独领风骚;方楚雄、陈永锵等小写意花鸟画家虽然远处岭南,却也受到孙其峰先生的教导和影响,这种局面的出现与孙其峰先生60年来长期从事小写意花鸟的研究教学有关,也与上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美术教育的偏差有关。
如果没有孙其峰先生的努力,小写意花鸟绘画在当代中国几成绝响。
如前文所言,要画好小写意花鸟,画家必须同时兼顾书法、造型与笔墨写意技法三个方面。
大写意技法虽然受到人们的推崇,但仔细研究历代大写意画家的传世作品可以发现,造型能力的缺乏是其最严重的缺陷。
即以徐渭为例,那些潦草随意的作品说命徐渭的物象描摹能力不高,或从未在这方面下过功夫,我们大可不必对这种潦草随意的“写意”作品过度颂扬,因为绘画毕竟是一门技艺,要想画好,必须具备相当的技法功夫。
当年张彦远之所以在神、妙、能品之外特立“逸品”,是因为这一类作品的作者主要是一些非专业画画的文人画家,他们的作品不守规矩,缺乏技法规范,无法用当时已有的笔墨技法标准加以概括,又有一定的笔墨趣味,因此才用“逸品”二字加以概括,将其置于最下。
后代学者将“逸品”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人画家积极参与绘画活动,并逐渐发展出一套完整的笔墨技法,显示出更为高超的笔墨趣味和审美境界。
但是,由于缺乏严格的技法标准,“逸品”的概念往往被那些缺乏基本绘画技法训练而偏要附庸风雅的人所滥用。
徐渭诗文画作的传世有很大的偶然因素,他并不是中国水墨写意绘画的创始者,如果没有袁宏道的颂扬,他也许被淹没在历史的深海之中。
同样,我们不能因为齐白石的草虫栩栩如生而对其笔下那些呆傻的喜鹊和苍鹰也大唱颂歌,那些呆傻的禽鸟说明齐白石并未对禽鸟的造型用过多少功夫,这样的“大写意”不过是“大概齐”,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精通,过分的颂扬只能说明今人的怯懦与自卑。
李苦禅先生用尽毕生精力,其所擅长者不过鹭鸶、苍鹰、荷花、松石数种,出此则几乎不能成画;而苦练了数十年的书法极大地增加了李苦禅先生的笔力,更增加了气韵的苍雄之气,因为李苦禅先生知道书法之于绘画的极端重要。
我们不能想象,如果没有数十年的书法功力,李苦禅先生的绘画会是什么样子。
马新林正式拜孙其峰先生为师已有近20年,而孙其峰先生恰恰是书法、造型与笔墨技巧兼长的大家。
先生深知书法之于中国绘画的重要,数十年临池不辍,于篆书、隶书和草书造诣尤深,仅书法就足称大家。
先生早年求学于北平艺专,接受过良好的西方素描训练,打下良好的造型基础,在研究小写意花鸟的创作与教学过程中,融入西画素描造型技法而以纯正中国笔墨技法出之,将传统小写意花鸟绘画的禽鸟画法带入一个新的境界;孙其峰先生还将长期练就的书法功夫充分融入花鸟绘画之中,使其作品老辣苍雄,别开生面,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
作为孙其峰先生的得意门生,我们可以在马新林身上看到许多孙其峰先生的影子与影响。
孙其峰先生是一位全才,书法、篆刻、山水画、花鸟画无一不精,马新林也是样样皆精,样样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
首先是深厚的书法功底。
马新林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书法专业,书法与篆刻是其当行。
在将近30年的工作经历中,马新林从未与书法篆刻分开过,数十年的勤学苦练使其书法功力深湛,笔力苍雄,气韵沉厚,大气磅礴,无论是小幅书札,还是径丈巨幅,无不气势雄放,老辣酣畅。
书画最能反映书家的心性与天赋,这种心性与天赋又与书画家所成长生活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自古以来,中国南方和北方自然环境地貌物产的巨大差别无不反映到产生于其中的书法与绘画之中,从而形成董其昌、莫是龙等人所区分的南北宗派。
中原士族如果没有因中原大乱而南迁江浙,就很难产生潇洒风流典雅醇和的东晋南朝士族书法,因为浙东地区和新安江两岸清秀旖旎的自然风光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南迁士族的心性与性格,让他们发现了自然山川之美,并将这种美好融入到书法之中;雄厚粗犷的北方山川,却产生北朝碑刻与颜真卿、柳公权、王铎、于右任那样雄浑奔放的北人书法。
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我们立即联想到雄伟壮阔的太华与太行,而董源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片江南的旖旎与温雅。
即使在北方生活过数十年,董其昌依然秀雅绝伦;即使让王铎在南方多生活几十年,也不会改变其“北人书法”的雄浑与酣畅。
新林,山东之士,沉厚、豪放、宽博出于天性之自然,故其书法浑厚大气,随手而书,自尔成局,如苍鹰之欲攫,如飞流之崩坍,奇气纵横,不可遏制,力透纸背,精劲入骨,令人观之而豪气顿生,胸中郁郁勃勃,拔剑四顾,睥睨一世矣。
马新林精通篆书,商周金文、秦汉篆书碑刻无不临习,大篆小篆皆烂熟于心,故其篆书极富金石气,书写时信笔挥洒,奇趣四溢,老辣奔放,圆转流畅之外,挺劲老辣,硬气盘空,点画如虬龙飞腾,夭矫变化,不可方物,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
在技法方面,马新林更着意融合各种风格的笔法特点,哪怕是临写古代碑刻,也表现出自己的艺术特色。
如其所临写的汉元氏《三公山碑》,碑文本身篆隶结合,而马新林之用笔纵横捭阖,老辣天真,十分传神。
《人杰地灵》横幅表现出马新林对东汉著名碑刻《石门颂》精神的临写领会功夫。
《石门颂》为摩崖刻石,开凿于山崖之上,不易着笔,只能在崖壁上直接凿刻,恰如中锋运笔,跌宕恣肆,不可羁勒,虽为名碑,但自清代以来,能够写好《石门颂》者寥寥无几。
马新林因为有非常深厚的篆书功力,在书写时反而显得游刃有余,潇洒自然。
其篆书作品自觉融入隶书的意味,如《会心自远》横幅,即篆隶结合,用笔全用篆书而结体融入隶书成分,苍古遒劲。
老辣奔放的中锋用笔使得马新林的草书达到很高的水平,如草书《涧水无声绕竹流》竖幅,点画如万岁枯藤,劲力内涵而笔致活泼,臻于上乘。
类似作品还有“东壁图书西壁翰墨”草书七言联等。
马新林的行书也极富特色,运笔以中锋为主而时见侧锋,结体似欹而实正,信笔而书,极富金石之气。
与书法一样,篆刻也是马新林的当行本领。
他从小喜欢篆刻,考上广州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研究生之后更是如鱼得水。
中国篆刻艺术至汉代达到巅峰,作品形式各异,气韵沉厚典雅,奠定了数千年中国篆刻艺术的雄厚基础,至今仍然是篆刻家们效法研究的最佳榜样。
马新林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期间,在导师尚涛和其他老师的指导之下,几乎临遍汉代传世篆刻作品,纯熟之后,对西泠八家、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清代及民国名家的作品也大量临摹,深入研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
马新林还向孙其峰先生请教,先生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倾囊相授,悉心指教,使得马新林的篆刻艺术水平更上层楼。
孙其峰先生精擅篆刻,自己的常用印章都是自己捉刀篆刻,但他十分喜爱马新林的篆刻作品,以为有出蓝之妙,年纪大了捉刀不易,就将自己晚年用印都交给马新林来刻。
因此,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孙其峰先生所用印全部出自马新林之手,至今仍然经常出现在孙先生的画作之中,并藉此流誉天下。
马新林自署“寸铁”,既以喻其勤奋而顽强,又以喻其刻刀之勃然率然,无坚不摧。
篆刻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无论走到哪里,包里总是带着几把常用的刻刀,一有空就挥刀刻石。
朋友们也都知道他的这个习惯,就常常借着与他见面的机会请他治印。
马新林也乐于接受,印石甫一上手,即石花纷飞,刀石相戛,嚓嚓作响,片刻之间,一方精美绝伦的印作就完成了,其速度之快,神韵之清,令人叹为观止,非有数十年勤学功力,何能如斯!而其印作刀法瘦硬爽利,横截竖折,皆成文章。
不仅刀法纯熟,更兼章法绝伦,《澄怀》、《袁武》诸印无不如是,孙其峰先生如今常用的《老孙》一印更是如有神助,布局极佳,耐人寻味,深受孙其峰先生喜爱。
众所周知,书法是中国水墨写意绘画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书法技法基础,就不可能画好写意画,所以古人反复强调书画用笔相同,强调书画同源。
孙其峰先生在数十年的绘画教学研究中对此深有体会,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笔墨技巧,有效地将书法技法中的行、草书用笔运用到小写意绘画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他也常常教导学生注意书法技法的运用,督导学生练好书法。
马新林因为有良好的书法基础,所以学习花鸟绘画上手极快,加上天性的豪放,所以落笔大胆,笔力坚韧遒劲,奔放自如,跟随孙其峰先生学画之后,甫一上手就老辣生鲜,格高调逸,得到孙其峰先生及画界同道们的盛赞。
入师门近20年来,繁忙工作之余,笔耕从不间断,故日上层楼,今天,我们可以从新林的画作之中欣赏其如椽之笔所勾勒挥洒出来的清新画作。
如《和若春风》,画面构图极有心意,画中向上攀沿的藤蔓绿叶画法为马新林首创,是其观察南方藤蔓植物加以融汇而成,画面满而不滞,通透豁亮,数只飞过藤蔓的小鸟更增添了画面的安详气氛。
《回眸》表现出马新林极佳的用笔能力,深厚的书法功底在此画表现无疑;画中紫藤枝干全用枯笔写成,遒劲恣肆,极其耐看,枝头小鸟,回眸观望着春风中盛开的紫藤花儿,令人生出无限的向往之情。
《倾城》画山石牡丹,更是妙绝。
牡丹虽然广受世人欢迎,却极易画得恶俗,徒见纷繁光鲜而乏和雅生动之气。
马新林笔下的牡丹花却用笔奔放,枝干杈丫,老辣劲健,而画中牡丹艳而不俗,生动活泼,见出画者极高的美学修养。
《霜降》一画在率意用笔挥洒之外复用双钩画出霜叶,染色新鲜活泼,极富诗意。
类似的画作还有《艳阳》。
马新林还将自己经常见到的岭南风物融入画中,非常别致。
如《长年日利》,即画南方果木,题款方式也非常有特色。
《金弹子》也是如此。
而《晴雪》和《强其骨》《寒香》也集中体现了马新林精湛的书法用笔功夫。
书法之于绘画的重要作用,在马新林的绘画中得到了集中而强烈的体现。
山水绘画与花鸟绘画虽然有所区别,但对于绘画大家而言,其间区别本就不大,只有用功多少的问题。
孙其峰先生精擅山水绘画,青壮年时代不乏山水巨作,年纪向老,精力不如以前,却依然坚持山水画小品的创作,随手涂抹,自成春色,并从中国历代山水绘画技法中借鉴了许多技法,将其融入到小写意花鸟绘画之中,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画石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