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旁间隙肿瘤60例临床分析
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

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
其次为来自交感神经,少数发生于舌咽神 经、Ⅴ3神经分支、Ⅺ和Ⅻ 神经等(来自运 动神经如Ⅻ神经者很罕见)。第三位常见 的咽旁间隙肿瘤为副神经节瘤或化学感受 器瘤,来自颈动脉体、迷走神经上的球体 组织或颈静脉球瘤向下扩展。发病率再其 次的肿瘤为血管性肿瘤,其中以静脉性血 管瘤多见
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
由茎突及其附着肌肉(茎突舌骨肌、茎突 咽肌和茎突舌肌)、韧带(茎突舌骨和茎 突下颌韧带)和茎突咽筋膜组成的隔膜将 咽旁间隙分为茎突前、后两个间隙(或称 茎突前、后区)。
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
茎突前间隙内主要为脂肪组织,外侧有腮腺深叶 伸入,内侧有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通过(腭帆张 肌位前部,呈扁三角形,腭帆提肌位腭帆张肌后 方,呈椭圆形),间隙内有许多神经和血管结构 通过,包括下颌神经(第Ⅴ颅神经第三支--Ⅴ3神 经)及其分支舌神经、下牙槽神经、颞神经,上 颌动脉及其分支、咽升动脉、咽静脉丛和淋巴组 织等。茎突后间隙主要通过颈动脉鞘(CS), 其中包括颈内动静脉、Ⅸ- Ⅻ颅神经、颈交感干、 球体组织和淋巴结等。
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
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
一、咽旁间隙正常解剖 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 space , PPS)是位于咽
肌环与咀嚼肌群和腮腺之间由深筋膜围成的脂肪 间隙,左右各一,上自颅底,下至舌骨水平,大 致呈倒置的锥形。严格而言,咽旁间隙并非由深 筋膜围绕而成,而是位于这些结构之间的为脂肪 充填的一个间隙,其构成和周围结构复杂,通过 组织亦较繁杂,以往文献对此的叙述很多,但常 有所出入。
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
有人认为颈动脉鞘并不属于咽旁间隙,它 是由深筋膜包裹的一个独立的间隙,下达 主动脉弓,分为舌骨上区和舌骨下区。其 内贯穿全长的成份有颈内静脉、迷走和交 感神经及颈深淋巴链;舌骨上区还有第ⅨⅫ对颅神经和颈内动脉,舌骨下区为颈总 动脉。但因颈动脉鞘为穿过咽旁间隙的结 构,且包裹的同为颈深筋膜,故多数文献 都将舌骨上颈动脉鞘归于咽旁间隙的一部 分。
27例最大径大于5cm的咽旁间隙肿瘤临床分析

A e h l m e rc su y o h d l te s wih c p a o t i t d ft e a q tpa int t
c a o a i lm o p l g f c e tpa a a r ni f c a r ho o y o l f l t
W a g Mi W a g Yi l n n n, n n o g
( et fOa n xlf c l ug r, h f l t tm tl i l o i l n u Me i l nvrt , D p rl dMaio i re T e f i e So ao gc s t A h i dc i sy o a la a S y A ad i o aH p ao f a U ei K yS b c o rl l i l dc eo n u rv c , rv c l ee L bo rl i aeR sac e u etfO a i c in A h i oi e P oi i — vl a O a s s e r o j C n a Me i f P n n aL f D e e hf
・
60・ 1
安徽 医科大学学报
A t nvrtt dc aiA h i 0 2Ma ;7 5 c U i saiMein l n u 2 1 y4 ( ) a ei s i s
2 7例最大径大于 5c 的咽旁 问隙肿瘤临床分析 m
余 得 志 , 建新 邱
摘要 回顾性分析 2 7例最 大径 5 c 以上 的咽 旁间 隙肿瘤 m 的治疗 效果 。1 7例行 颈 侧径 路 , 颈侧腮 腺 径路 , 4例 3例颈
作者单位 : 徽 医科 大 学 第一 附属 医院 耳 鼻喉 头 颈 外科 , 肥 安 合
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及手术入路

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及手术入路
咽旁间隙是位于喉部和颈部之间的空间,包含着许多神经和血管,咽旁间隙肿瘤即是指发生在这个区域的肿瘤。
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表现比较多样化,包括颈部肿块、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上肢无力、颈部疼痛等。
在进行诊断时需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咽旁间隙肿瘤的重要诊断手段。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颈部X线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和核磁共振(MRI)。
其中MRI检查最常用,可观察到肿瘤的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信息。
对于咽旁间隙肿瘤,手术是根治性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通常需要进行切口放大和暴露,以便清楚地识别和保护颈部的神经和血管。
传统的手术入路包括后颈外侧入路、肩胛下入路、锁骨下入路等。
但这些传统切口有时难以清楚地暴露肿瘤和相邻的组织,同时创伤较大并且容易引发术后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技术不断发展,颈部腔镜手术也被广泛运用于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治疗中。
颈部腔镜手术入路主要通过口腔、鼻腔等口鼻内部切口进行操作,不仅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同时也能够减少手术用的镜和仪器的几率,提高手术效率和术后康复。
总之,咽旁间隙肿瘤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手术切除是根治性的治疗方法,
手术入路主要包括传统切口和颈部腔镜手术入路。
对于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提高手术效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咽旁间隙肿瘤27例临床分析

咽旁 间隙腮腺 深叶 多形 性腺 瘤 2例 。经 颈侧 合并 下颌 骨 裂
开 切 除 咽 旁 间 隙腺 鳞 癌 1 。3例 恶 性 肿 瘤 同 时行 改 良根 治 例 性 颈 淋 巴结 廓 清 术 ,术 后 补 充 放 射 治 疗 剂 量 5 6 G 0— 5 Y。 3 治 疗 结果 所 有 病 例 术 后 的病 理 结果 :神 经 源 性 肿 瘤 1 5 例 ( 中 神 经 鞘 瘤 1 ,神 经 纤 维 瘤 3例 ,节 细 胞 神 经 瘤 其 0例 2例 ) ,腮 腺 或 者 小 涎 腺 混 合 瘤 5例 ,鳃 裂 囊 肿 3例 ,淀 粉 样 瘤 1 ;恶 性 肿 瘤 3例 ,鳞 癌 2例 ,腺 鳞 癌 1 。所 有 病 例 例 例 进 行 术 后 随 访 3月 一3 ,经 口咽 部进 路 手 术 者 有 1 腮 年 例 腺 多 形 性 腺 瘤 术 后 1年 复 发 ,再 次 入 院 经 颈 侧 进 路 手 术 , 术 后 病 理 证 实 腮 腺 多 形 性 腺 瘤 。其 他 病 例 未 见 复 发 。
临床 资 料
1 一般资料 2 7例 中 ,男 性 1 ,女 性 1 ;年 龄 1 7例 0例 7—
7 岁 ,平 均 4 7 4岁 。2 2例 患 者 以颈 部 或 者 口咽部 无 痛 性 肿 块 而 就 珍 ,此 外 还 有 患 者 表 现 为 吞 咽 不 适 ,咽 部 异 物 感 ,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 图分 类 号 :1 3 .3 1 9 6 7
咽 旁 间 隙 肿 瘤 发 病 率 较 低 ,在 头 颈 部 肿 瘤 中 不 到
0. 5% …
。
咽 壁所 包 绕 围成 的 一 个 隐 窝 , 为 一 个 潜 在 性 漏 斗 状 疏 松 结 缔 组 织 间 隙 ,以 茎 突 及 茎 突 诸 肌 为 界 分 为 咽 旁 前 、后 间 隙 。 咽旁 前 间 隙 较 小 ,内 有 腮 腺 深 叶 等 重 要 结 构 ;咽 旁 后 间 隙 较 大 。内有 颈 内 动 脉 ,颈 内 静 脉 ,Ⅸ 一Ⅺ 脑 神 经 和 颈 深 淋 巴结 等 。 咽旁 间 隙是 个 蜂 窝 组 织 间 隙 ,解 剖 结 构 比较 复 杂 , 早 期 肿 瘤 较 难 发现 ,待 肿 瘤 较 大 ( 常大 于 2m)或 者 出现 通 c 神 经 症 状 时患 者 才 就 诊 】 。本 组 1 患 者 , 因 伸 舌 偏 斜 就 例 诊 ,后 经 过 M /发 现 咽 旁后 间 隙有 一 占位 ,术 后 病 理 证 实 : R 神经鞘膜瘤 。 病 程 发 展 缓 慢 者 ,多 为 良 性 肿 瘤 ;有 肿 瘤 家 族 史 ,病 程 发 展 快 ,要 注 煮 排 除 恶 性 肿 瘤 。 目前 ,多 不 主 张 对 咽 旁 间 隙 肿 瘤 经 口 或 者 经 颈 活 检 ,特 别 是 疑 为 颈 动 脉 体 瘤 时 , 更不 宜作 穿 刺 或 者 活 检 ,以 防 包 块 出 血 ,并 出 现 粘 连 ,增 加 手 术 的难 度 。 M 软 组 织 分 辨 率 更 高 , 对 鉴 别 颈 动 脉 体 / R 瘤 与 神经 源 性 肿 瘤 有 一 定 意 义 ,前 者 可 见 迂 曲 、匐 行 的 低 信 号 血 管 影 ,颈 内 、颈 外 动 脉 可 被 撑 开 、分 离 ;后 者 肿 瘤 信号 均 匀 ,仅 见 血 管 的 推 压 移 位 J 。超 选 择 性 颈 动 脉 造 影 或 D A,并 结 合 无 创 伤 ,可 重 复 的 彩 色 D plr S op ,不 仅 能 清 e 楚 显 示 病 变 与 血 管 系 统 的关 系 ,还 能 了解 Wii环 功 能 ,对 ls l
36例咽旁间隙肿瘤的治疗

【 Ke y w o r d s ] p a r a p h y n e a l s p a c e t u m o s; r d i a g n o s i s ; o p e r a t i o n
咽旁间隙是颈部潜在间隙 , 位置较深 , 解剖结 构复杂 , 发生于咽旁间隙的肿瘤 , 在早期 常难 以发
现, 当患者 咽侧 壁 出现膨 隆 , 颈侧 出现 肿 块 , 以致 于 影 响其 吞 咽 , 呼 吸或 者 出现 颅神 经功 能 障碍 时才 得
例有 咽侧 壁 隆起 、 腭 扁桃 体移 位 , 口内触 及肿 .
( 1 . K u n mi n g 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Da li Un i v e r s i t y , Ku n mi n g 6 5 0 0 1 1 , C h i n a ;
2 . T h e F i r s t A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K u n m i n g M e d i c l a U n i v e r s i t y , K u n mi n g 6 5 0 0 0 0 , C h i n a )
3 6 Ca s e s Di a g n o s i s o f P a r a Ph a r y n g e a l S p a c e Tu mo r s
MI N G C h e n g , R U A N B i a o , D A I X u e z h o n g , B A O X u e j u e , Z HO U Y a n g , D E N G F a n g
咽旁间隙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及手术径路探讨

咽旁梁健 刚① 陈靖① 冯锦标①
用于巨大的 良性肿物 。
【 关键词 】 咽旁间隙 ; 肿瘤 ; 影像学 ; 手术径路
中图分类号 R 2 4 6 . 8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3 ) 5 — 0 0 0 9 — 0 3
I ma g i n g Di a g n o s i s a n d S u r g i c a l Ap p r o a c h o f P a r a p h a r y n g e a l S p a c e T u mo r s d / L UO We i ,L I ANG J i a n - g a n g ,CHE N J i n g,e t a 1 . / / Ch i n e s e a n d
颈侧径路发 生暂时性面神经麻痹 2例 ,副神经麻痹 1 例 。经 口径路术 后未发生并 发症。结 论:术 前行 M R I 和C T检查对咽旁 问隙肿瘤 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有重要 意义 ,能为手术径路的选择提 供重要 信息。颈侧径路术式 视野开 阔清 晰、出血控制好 、并发 症少 ,适合 于大 多数咽旁 间隙肿 物 ,尤其适
s u r g i c a l p l a n . T h e r e wa s n o r e e u r r e n e e a n d s e v e r e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i n a l l c a s e s a t a me a n l f o w- u p o f 3 y e a r s . Co nc l u s i on:MRI a n d CT s c a n a r e e x t r e me l y u s e f u l f o r t h e
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手术径路的选择

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手术径路的选择摘要]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手术径路的选择。
方法:对23例咽旁间隙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术前常规颈部彩超及颈部增强CT、MRI扫描。
手术采用经口内径路8例,经颈侧径路14例,经颈腮腺径路1例,其中2例患者切除部分下颌骨。
结果:良性肿瘤19例(82.6%),恶性肿瘤4例(17.3%),肿瘤主要为腮腺和神经来源。
23例肿瘤完整切除,术后随访3年,恶性肿瘤中死亡2例,1例复发后再次手术,1例无瘤生存至今,现大部分病例仍在随访中。
结论:颈部彩超及颈部增强CT、MRI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良好手段。
根据肿瘤的位置、侵犯范围及肿物的性质选择手术的径路,达到既能充分显露手术野,完整切除肿物,又能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咽旁间隙;肿瘤;手术咽旁间隙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咽旁间隙肿瘤的复杂性,且临床表现各有特性,术前多缺乏病理诊断,临床诊断与治疗有一定困难。
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是成功切除肿瘤并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我们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23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手术径路的选择。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3例患者中,男11例,女12 例,年龄23~72岁。
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7例,神经鞘瘤5例,神经纤维瘤3例,良性颈动脉体瘤 3例,脂肪瘤1例;恶性肿瘤4例:腮腺深叶粘液表皮样癌1例,恶性淋巴瘤1例,腺样囊性癌1例,恶性颈动脉体瘤1例;术后4例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病程1个月~3年,临床上多数患者以颈部或口咽部肿块就诊,部分患者有咽部异物感、咽痛,发音含糊、声音嘶哑、鼻塞、打鼾、耳痛、面瘫等多种表现。
18例以颈侧、下颌角腮腺区肿块为首发症状;3例有咽侧壁隆起,扁桃体和软腭移位;2例可在口咽部及颈部同时触及肿块,术前常规行增强CT扫描、B超检查、MRI扫描,肿瘤最小约1.5cm×2.0cm,最大约8.0cm×7.0cm。
咽旁间隙肿瘤特征及诊治论文

咽旁间隙肿瘤的特征及诊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咽旁间隙肿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头颈部肿瘤,目前在诊治过程中尚存在一定难题。
文章通过对咽旁间隙肿瘤的解剖特征、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内容的阐述,较为全面地概括了该肿瘤的特征及诊治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咽旁间隙;肿瘤;特征;诊治【中图分类号】r739.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718-01d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is treatment of parapharyngeal space tumourliu shi-yao【abstract】parapharyngeal space tumour is a rare kind of head and neck neoplasms,and at present it is still difficult to make a diagnosis and give treatment to it.the article states its anatomy characteristics、classification、clinical manifesta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so on,roundly summarizing the features of the tumor,and provides the theory basis for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parapharyngeal space;tumour;characteristics;diagnosis treatment咽旁间隙肿瘤较为罕见,约占据头颈部肿瘤的0.5%-0.8%,[1]其在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特殊性。
1.咽旁间隙肿瘤的解剖特征咽旁间隙外界为翼内肌及腮腺深叶,内界为咽缩肌及鼻咽、口咽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m r eeaaye erset e . eut:0 pt n l hd srei ,wt ocsso cr ne mag atmxd u o r n l drt p i l R sl 6 aet a a ugr s i ht ae fr ur c. w z o c vy s i s l e w e e ( l n i i n e tmo) yhs p t lg a aa s , l6 ae f aahrne ae u t a efr e b— i ddi osc s u r.B io a ooi l i a 0c s rp a ga s c mor nb t r u dv e t uht t h e n ys l l s op y l p t tc uh s i n a r ci l t yt 2 ae ) sh a nm (0c e) m t t i crio a 7c e) mx ip ( e e) hm g — s a h c fcs( 8c s , cw o a 1 a s , e a c a nm ( a s , ie s p e 5 a s , e a i bn a e l s n s s a t c s d l d s n o m ( ae) lm h go a 5css , y p a i n ma( ae) l o a 1cs ) m l n t i dt r2c e ) ocuin prp a n e pc 2c s ,i m ( ae , a ga x mo( a s .C nls :aahr ga sae s p s in m e u s o y l
A src O j t e T k l ia adh t a o g a—tp n l i o eprp a ne pc u o bt t a be i :o cv maeac ncl n io t l il yeaa s f h aahr ga saetm  ̄.Me ・ i sp hoe ys t y l t h
me t C n e a o rp o o i, n . a c rh s p o rg s n s
Ke r s P  ̄ p a f g a u r x i s ;Va iu y wo d a a h n n e t mo ;E a r i l e s co s
咽旁肿瘤临床较少见 , 早期 多无 临床症状而难于 早期发现 , 占头颈部肿瘤 的 0 5 】 仅 . %u 。咽旁间隙 内
维普资讯
20 年第 2 08 4卷第 1 期
V0. 4 No 1 2 0 12 . 0 8
包
头
医
学
院
学
报
.
5 5
J OURNAL OF BAoTOU EDI M CAL COLLEGE
咽 旁 间隙肿 瘤 6 0例 临床 分 析
o s o m e r a y 1 8 o F b u r 0 6, a o o y a d ci ia l o d :F r F b r 9 0 t e r a y2 0 p t l g l c f u w—u a ao 0 i u h n n l 0 p d t f6 n—p t n swi a a h rn e p c ai t t p r p a y g a s a e e h l
见, 手术切除是 主要治疗方法 , 恶性肿瘤预后较 差。
关键词
咽旁肿瘤 ; 手术切除 ; 恶性
Cl ia ay i f6 a e fPa a h r n e l io s i c lAn ls o 0 c sso r p a y g a n s Tu  ̄ r
.
WA NG h netZ A igh n Z O hjn , HA ec u n C u li, h NG M n s eg , HA Z i Z O W nh a u
王春雷 张明生 赵志军 赵文川 (. 1 包头市第四医院外三科 , 内蒙古 包头 04 3 ;. 10 02 天津 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科)
摘 要 目的 : 对颈部咽旁 间隙肿 物进行 临床及 组织病理类型分析 。 法 : 18 方 对 90年 2 月至 20 2月 间有 随访 06年
资料的住院治疗的咽旁间隙肿瘤 6 例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结果 : 0 6 0例患者全部进行手术治疗, 其
中2 伪复发 ( 例 皆为恶性 混合 瘤) 2 。组织病理类型 中, 最多为腮裂囊肿 2 例 , 8 神经鞘瘤 1 例 , 0 转移癌 7 , 瘤 5 , 例 混合 例
血管瘤 5 淋巴管瘤 2 脂肪瘤 1 恶性混合瘤 2 例, 例, 例, 例。结论 : 咽旁间隙肿瘤位置深在 、 特殊, 大部分为良性 , 恶性少
( . eT i ugr eat eto h 4hH si l B o u0 4 3 , hn 1 hr S re p r n fte t o t , a t 10 0 C i d yD m pa o a; 2 H adⅣ T m r Ba c i j d a n e i H si . e n e u os rnho a i Mei lU  ̄ r@ o t fT n n c s pa l
i e p i et mo o a o n p c a .Mo t r n g .Mai a t n sr r .S r la s t n i eb i t o f r a・ sd e n t u r c t n a d s e i h l i 1 s eb i a e n lg n ei a e u gc r e i st a c me h d o t t n o le c o h s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