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英雄事迹

合集下载

类似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名人爱国故事

类似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名人爱国故事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段重要历史事件,而郑成功这位名人也因其爱国精神而被后人传颂至今。

本文将从郑成功的生平事迹、收复台湾的历史背景、以及对郑成功爱国故事的思考等方面展开阐述,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位名人的爱国故事。

一、郑成功生平事迹郑成功(1624年-1662年),字子龙,明末清初抗清名将,福建泉州人,其父是郑芝龙,母亲是陈氏。

郑成功自幼聪慧好学,深受家庭教育的熏陶,对国家大事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家族在海上贸易中积累了一定的财富,郑成功早年曾随父亲出海经商,对海上事务有着丰富的经验。

郑成功立志报效国家,投身明朝旧臣郑芝龙的抗清大业,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抗清英雄。

他鼓励士兵,积极开展抗清活动,继承了郑芝龙的抗清事业。

郑成功在抗清斗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闽海屈指可数”的忠勇,成为一代抗清英雄。

二、收复台湾的历史背景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辉煌篇章。

在明末清初时期,我国内部政治动荡,社会秩序丧失,民不聊生。

而清军则借助内乱之机,进攻明朝,势力逐渐壮大。

在此情况下,郑成功以所部川师之军反清,被誉为“反清五大名将”之一,他的一系列战斗,成为我国民族历史上的光辉一页。

此时的台湾地区虽然属于明朝的领土,但也受到了西班牙、荷兰等海外殖民者的侵略,内外交困。

郑成功知道要想收复台湾,首先要摆脱清军的压制,然后再对外殖民者展开抗争。

郑成功以先灭敌寻求突破,后统一台湾思路,奋发振兴,勇猛精进,寻求变革,为收复台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郑成功爱国故事的思考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爱国故事,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深情。

他不惧强敌,不计个人得失,倾其所有投入到收复台湾的斗争中,以报效国家为己任。

他坚守信念,连年征战,终于收复了失土,保卫了国家安宁。

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向前。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要弘扬郑成功的爱国精神,努力为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郑成功的故事简介

郑成功的故事简介

郑成功的故事简介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字成功,号忠武,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今属福建省泉州市)人,明末清初抗清民族英雄,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抗清民族英雄和民族英雄之一。

郑成功是明末清初抗清名将郑芝龙的次子,母亲是郑芝龙的妾室陈氏。

郑成功从小聪明伶俐,喜好武艺,尤其擅长骑射。

他的父亲郑芝龙是明朝的抗
清名将,郑成功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立志报效国家,为明朝复国而奋斗。

然而,郑芝龙在抗清战争中战败,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被清军俘虏,郑成功也因此流落海外。

郑成功在海外历经坎坷,但他并没有放弃复国的信念。

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
在台湾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并开始了长达十七年的抗清斗争。

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与荷兰人作战,还与清军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最终成功地保卫了台湾,成为了抗清斗争的一面旗帜。

郑成功一生忠君爱国,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不惜一切代价。

他不仅
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仁义之人。

在他治理台湾的时候,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政策,使得台湾的经济和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最终,郑成功在台湾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数民族建
立政权的领袖。

他的事迹被后人称颂为“郑成功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

郑成功的故事,不仅是一段英雄的传奇,更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体现。

他的不屈
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9A文】英雄小故事

【9A文】英雄小故事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

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

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

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

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

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褐克托”号击沉。

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

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

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

康熙元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刘胡兰英雄事迹简介——(孙世涛转)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文水县也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

从此,刘胡兰开始逐步接触革命道理,懂得了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

她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

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军一个团,县妇女部长奉命组织民兵担架队支援前线。

刘胡兰和几名妇女也要支前。

部队首长劝她们:“前面正在打仗,很危险。

”刘胡兰果敢地回答:“战士们都不怕,我们是女民兵,也不怕。

”她们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不但为伤员包扎伤口,而且还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一直忙到天黑,战斗结束才撤回来。

这时的刘胡兰才13岁。

后来,刘胡兰当上了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

她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郑成功主要事迹7篇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郑成功主要事迹7篇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郑成功主要事迹7篇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郑成功主要事迹【篇1】提到郑成功,相信大家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无疑是著名的历史事件——郑成功收复台湾。

下面我们将聚焦这一事件,回顾郑成功在当时的所作所为。

在1641年,荷兰击溃了西班牙,实现独占台湾岛,台湾人民也因此惨遭荷兰奴役,被迫接受基督教和荷兰语的教育。

郑成功是当时的抗清之志,坚决不降清,但他在大陆缺乏稳定的据点,无法和清朝抗衡,加上自己在军事上频繁失误,导致形势越来越严重。

后来又因为厦门弹丸之地无法自保,于是他将目光放在了台湾岛。

在1657年,郑成功和台湾的旧将何廷斌取得了联系。

何廷斌原为郑芝龙部下,因为不愿意接受朝廷招安而留在台湾,后来担任荷兰的翻译官。

他将台湾的情况告诉给了郑成功,并希望郑成功能够收复台湾。

1659年,何廷斌又将荷兰在台湾的军事部署地图交给了郑成功。

1661年,郑成功在摸清了荷兰在台湾的兵力部署之后,便审时度势,高举民族大义之旗,挥师入台。

这年正月,他在厦门召集诸将,下达收复台湾的命令:“我欲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安顿将领家眷,然后东征西讨,无内顾之忧,并可生聚教训也。

”3月,郑成功率大军抵达澎湖,再兵发台湾。

4月,郑成功军队在台湾登陆之后,将荷兰殖民者围困在台湾城(今台南)和赤嵌城,切断两城与外界的联系,在海上击败荷兰的援军。

在岛内同胞的大力支持下,围城数月,迫使敌人签订投降书,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郑成功主要事迹【篇2】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以前,主要致力于抗清复明运动。

为此,他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北伐。

其中,尤以最后一次规模最大,并一度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南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五月,郑成功以舟山为老营,开始了最后一次北伐,矛头直指南明故都南京。

一路上连连得胜,过羊山,入吴淞口,进展神速。

六月初,郑成功亲率水师十余万,艨艟巨舰数千艘,蔽江而上,直抵镇江城下。

镇江为长江下游的重镇,南京的门户,清军横江架木,上筑战楼,楼上满贮矢石、大铳、火药等物,江中并遍布缆索,拦截舟师,耗费了数十万两白银,防守甚为严密。

2024郑成功英雄事迹故事介绍(通用8篇)

2024郑成功英雄事迹故事介绍(通用8篇)

2024郑成功英雄事迹故事介绍(通用8篇)郑成功英雄事迹故事介绍【篇1】冬天下了好多好多的雪,春天开了好多好多的花。

很多年过去了,郑成功长成了个大小伙子,郑成功的爸爸终于把他妈妈和弟弟从日本接回来了,郑妈妈头发都白了,郑成功和妈妈抱在一起放声大哭,他们是想起了在日本小郑成功帮妈妈给别人洗衣服的情景,想起了这么多年郑成功每天躲在被窝里偷偷喊妈妈的情景。

爸爸搂着已经长高的弟弟在一旁看着,眼睛里也充满了眼泪。

这一年明朝灭亡了,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在一座高山上上吊死了。

清朝的军队,占领了北平(解释:北平为现在的北京)。

由于郑成功的爸爸他们都是明朝人,后来郑成功的爸爸又当了明朝的大官,所以清朝就派了好多好多军队来福建打他们,他们要把福建也占领让他成为清朝的地方。

清朝的军队在海上派了好多大船,在陆地上又派了好多拿刀的士兵向福建浩浩荡荡地杀来。

郑成功的爸爸也和他的"郑家军"做好了打仗的准备,他们爬上了好多好多的山头,偷偷放上大石头,又偷偷在树上埋伏了好多拿着弓箭的人,只等清军一到就开始打仗。

清军的大队人马刚走到一个山后,就听一声炮响,大石头象暴雨般地砸了下来,树上的弓箭手也嗖嗖的直放箭。

清朝的军队被杀得尖喊成一片,赶紧往回跑。

郑成功的爸爸和他率领的"郑家军"非常高兴,他们吃了好多的菜,喝了好多的酒来庆贺。

清军一看打不过郑家军,怎么办?率领清军的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连觉都睡不着,头发也搔掉了好几根,终于想起了一个坏主意。

他派人去骗郑成功的爸爸说,如果郑爸爸投降,就给他大官做,而且不杀他们性命。

郑爸爸于是就相信了,只带了几个人去了清军大营,谁知道刚进清朝军队的大营,只见贝勒博洛两撇小胡子向上一翘,恶狠狠的喊:"来人呀,快把他们给我绑起来,别让他们跑了"。

郑爸爸他们这才知道上了当。

郑成功一听说爸爸给清军抓去了,非常生气。

因为他最恨不讲信用的人。

他派了好多"郑家军"去救爸爸,但郑爸爸早就被偷偷地给送到北平去了。

郑成功民族英雄的抗倭

郑成功民族英雄的抗倭

郑成功民族英雄的抗倭郑成功,又称郑芝龙,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爱国将领,被誉为民族英雄,他的抗倭事迹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明朝灭亡、清朝入侵的动荡时期,郑成功率领舰队成功抵御倭寇侵略,维护了我国的海疆和民族尊严。

本文将从郑成功的家族背景、抗倭事迹、对海防的贡献等方面来阐述他作为民族英雄的意义。

一、家族背景郑成功出生在一个海商家族,父亲是郑芝龙,祖父是郑和。

郑和曾经是明朝的著名航海家和外交家,他带领着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开辟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为中国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郑芝龙继承了郑和的事业,他积极保护航运安全,维护家族的利益,成为明朝的贸易代表之一。

二、抗倭事迹在明朝末年,倭寇频繁侵扰我国沿海地区,给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郑成功在海商家族的传统和国家危难之际,站了出来,率领舰队抗击倭寇。

他采取了严密的防御布局,精心组织士兵,打击了一批又一批的倭寇,稳定了沿海地区的局势。

最著名的一次抗倭战争发生在1661年,郑成功将部队集结在金门,成功抵抗了荷兰殖民者的进攻。

这次战争被誉为金门保卫战,郑成功以少胜多,打击了侵略者,震慑了敌人,使得金门成为抵御外敌侵略的重要屏障。

三、对海防的贡献郑成功除了抗击倭寇外,他还非常重视国家的海防工作,并致力于航海技术的发展。

他推行军事改革,加强军队的训练,提高了海军的战斗力。

他还积极发展军舰制造业和海洋科技,改进了船只的结构设计,提高了航行速度和稳定性,为我国后来的海上发展打下了基础。

郑成功在对海防工作上的贡献不仅限于抗倭事迹,他还带领舰队多次南下,探索南洋地区,确立我国对南海主权,扩大了国家的领土。

他还负责扶植海南岛的开发,促进了这片土地的繁荣,为南海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郑成功的意义郑成功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他既是商人,也是将领,他既继承了家族的事业,也肩负起了国家的责任。

他不畏强敌,坚定不移地保卫国家的利益,成为中国抗倭斗争的一面旗帜。

郑成功的故事6个

郑成功的故事6个

郑成功的故事6个郑成功是名震中外的民族英雄。

他生活在距我们三百多年前的明末清初。

他率领中国人打败了强占中国台湾宝岛的苛兰人,把台湾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为了纪念郑成功,后人也把郑成功的很多事迹写成故事,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郑成功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郑成功的故事1:少年的郑成功郑成功是中国人,但他却出生在日本。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的爸爸很穷,为了养家糊口从中国去了日本。

接下来在日本结了婚生下了郑成功。

关于郑成功的出生有以下几种传说:一种说法是郑成功的妈妈在怀着小郑成功的时候,一天依在床头睡着了,睡着睡着突然梦见自己站在大海边,她眺望着大海可高兴了,她一会抓只小鱼,一会儿又捡个贝壳,别提多高兴了。

这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大鱼朝她游过来,郑妈妈慌忙之间就要躲闪,谁知道那鱼一头扎进了她的肚子里。

郑妈妈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了,窗外还没有天明。

这时候睡在妈妈肚子里的郑成功突然动了起来,难道他也醒了吗?另外一种说法是郑妈妈到海边玩,捡了好多好多贝壳,天是那样蓝,海也是那样蓝,郑妈妈可高兴了。

她用一根线把一只只贝壳穿了起来,做成了一条美丽的贝壳项链,她想用这串美丽的项链亲手挂在以后出生的郑成功脖子上。

郑妈妈想,好多人围着郑成功说:"你的贝壳项链真好看,是谁送你的。

"这时候她想郑成功会骄傲地说:"是我妈妈亲手给我做的。

郑妈妈想着想着就睡着了,但一会郑妈妈就被痛醒了。

原来郑成功在妈妈肚子里听见大海的波涛声,心想那是什么啊,哗啦哗啦地真好玩,就想出去,于是就在妈妈的肚子里使劲地跑使劲地踢嘴里喊着:"妈妈,妈妈,我要出去,我要出去玩……"这样郑妈妈就在一块岩石上生下了小郑成功。

这块石头现在还在日本的平户,叫做"儿诞石",意思是指在这块石头上生了个小孩的意思。

以上都是两种传说,特别是前面说的大鱼怎么能一头扎进人的肚子里呢,但是这也说明了好多好多人都非常喜欢和尊敬郑成功,所以把他的出生写成个故事。

郑成功的历史故事

郑成功的历史故事

郑成功的历史故事郑成功(1624年-1662年),字成功,号鄭芝龍,明末抗清英雄之一。

他的历史故事饱含了奋发向前、不屈不挠以及为国家和民族争取独立的精神。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郑成功的事迹被载入史册,成为了一段令人钦佩的传奇。

一、家世背景郑成功出生于一个封疆大吏的家庭。

他的父亲郑芝龙是明朝名将郑芝龙的侄子,负责驻守澎湖群岛。

从小他就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同时也受到了父亲的深厚影响和教育。

二、反抗荷兰殖民统治17世纪初,荷兰人占领了台湾和澎湖群岛,成为这些地区的主宰。

然而,郑成功不甘心自己的家乡被外族侵略,决心夺回失地,恢复明朝的统治。

郑成功率领父亲的残兵余勇,与荷兰人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

他不畏艰难险阻,坚持以小部队袭扰敌军,以纵横驰援等战术打击对手。

多次战斗中,郑成功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华,赢得了战局的胜利。

三、驱逐荷兰殖民者随着战争的发展,郑成功逐渐成为了当地反抗荷兰殖民者的象征。

他积极与其他明朝遗臣和抗清义军合作,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反抗力量。

他们联合起来,宣布继续忠于明朝,并筹划从荷兰人手中夺回台湾。

1648年,郑成功开始组织海上远征,通过兵分数路的战术,逐渐收复了台湾的一部分领土。

并在1653年建立了名为“后裔军”的组织,用以维护当地的秩序和治理。

四、丧父之痛与反攻大陆然而,一场不幸突如其来,郑芝龙在1659年去世,让郑成功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他深感时不我待,决定集结自己的力量,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反攻行动。

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台湾渡海,直接进攻福建沿海的敌军据点。

他采取了先行破坏敌方船只和陆上设施,再展开全面进攻的策略。

在近一年的战斗中,郑成功屡次击败清军,赢得了关键的胜利。

五、英勇舍身与传奇结束然而,郑成功的胜利并未持续太久。

1662年,情势逆转,郑成功在与清军的一次战斗中负重伤,最终在儿子郑经的护卫下身负重伤,壮烈英勇地牺牲在战场上。

郑成功的生平事迹,无论是他的勇气、智慧还是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都令人敬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成功英雄事迹
篇一:(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思想家成长故事_民族英雄郑成功郑成功名森,字明怦,号大木,福建南安人,明末清初的著名将领,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他在台湾回归祖国这一问题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远受到我国人民的尊重与爱戴。

1624年,郑成功出身于福建南安一户富商之家。

1646年7月,清军大举进攻福建,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派人与清军水师联系,并写信给清军统帅,准备降清。

在大是大非面前,郑成功以国家为重,不与郑芝龙合作。

他多次苦劝父亲抗清。

但郑芝龙满怀升官的欲望,带兵投敌。

临行前写信约郑成功同行。

郑成功忍受着最后和父亲决裂的痛苦,悲愤激昂地回信说:“从来父教子忠,没听说过父教(:郑成功英雄事迹)子做贰臣的。

现在父亲既不听儿子的忠谏,决意投降,事已至此,将来倘有不测,做儿子的只能报仇了。

”郑芝龙见信,恼怒道:“小子这么狂妄。

”果然不出郑成功所料,郑芝龙降清后,清军洗劫了郑芝龙的驻地安平镇,郑成功的母亲受辱而亡。

此时,郑成功正在金门,听到母亲惨死的消息,悲愤交集,失声痛哭。

他换上孝服,火速赶回安平,埋葬母亲。

国家的危亡,父亲的投降,慈母的惨死,所有这一切像一把把利刃刺向年轻的郑成功的心。

复仇的火焰更加激励他胸怀已久的爱国豪情。

他来到泉州的孔庙里,跪在
孔子像前,默默地摘掉头上的儒生方巾,脱下身上的儒衫,将方巾和儒衫放火烧掉后,恭恭敬敬地向孔子像行礼,泣不成声地说:“昔为儒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有作用,唯先师昭鉴之。

”说罢,换上铠甲,佩上宝剑,年仅二十三岁的郑成功,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走上武装抗清的道路。

1646年,郑成功乘船来到广东南澳,开始招兵买马,很快招募数千人。

第二年,郑成功率众来到鼓浪屿继续扩编。

这样,一支力量可观的抗清武装很快在厦门组建起来了。

郑成功以金门和厦门为根据地,多次统率军队向占据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清军发动攻势,使清军难以稳固地统治这些地区。

同时,郑成功又联络江南义军将领共同抗清,给清军以沉重打击。

1659年5月,郑成功率领17万大军北伐,兵分水陆两路向南京进发。

连破瓜州、镇江、芜湖、太平等30多个州县,包围了南京。

大江南北抗清烽火再燃,清廷为之震骇。

只可惜,郑成功误信了清总督朗佐谈判投降的诡计,没有乘机进取发动更大的攻势,一举拿下南京。

致使清军借缓兵之计重新部署,又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打得郑军措手不及,不得不退回厦门。

北伐一战,郑成功损失惨重,但是他并未气馁,而是总结失败教训,重整旗鼓。

当时形势十分严峻,清廷为了消灭这支抗清力量,集聚重兵尾随追击。

郑成功冷静地分析了时势,深知很难立足于厦门。

为解除后顾之忧并为从事更大规模反清斗争做准备,郑成功把目标对准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

荷兰殖民者听说郑成功要收复台湾,非常害怕,就派使者来探听虚实。

郑成功回信说:“虽然它(台湾)和大陆以海相隔,但尚有我国人民在那里耕田捕鱼,经营商业,我如何能不闻不问呢?”
1661年,郑氏水军与荷兰守军在台湾海峡开始一场恶战,几经交战,荷军大败。

他们整天龟缩在城堡里。

由于缺乏水源,荷兰侵略者头目派使者去见郑成功,以赠送十万两白银和每年增加进贡为条件请和。

荷兰使者反复陈说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如何珍视与郑成功的友谊。

郑成功义正辞严地反驳:东印度公司的友谊不过是贪利和欺骗。

他强调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台湾一向属于中国,来自远方的荷兰入侵者必须滚出去。

最后,他限定荷兰侵略者在第二天早上八点以前作出答复:或投降,或顽抗到底。

驻守在热兰遮堡的荷军倚仗城坚弹足,继续顽抗。

1662年,郑成功发出总攻的命令。

郑军陆路组成三个炮队,每队二十八门大炮,向敌人发起猛攻。

猛烈的炮火使热兰遮堡变成一片火海,荷兰人死伤惨重,无力再战,决定投降。

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者首领在投降书上签字。

他们举着火把和旗帜,击鼓出城,灰溜溜地登船离去。

台湾各族人民欢呼雀跃,围在一起,跳起了庆贺的舞蹈。

篇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民族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以武力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624年被荷兰侵占了,台湾同
胞从此受尽了欺辱与掠夺,生活苦不堪言。

1661年郑成功带领部下经过艰苦的搏斗,严密的包围了赤嵌城,发炮进攻。

台湾的汉族和高山族人民见祖国的大军到达,争先恐后地跑来援助,还偷偷地帮郑成功传递消息。

荷兰想调派援军,但被郑成功打了个落花流水,有来无回。

赤嵌城被郑成功将士整整围困了7个多月,荷兰守军水尽粮绝,已无力应战,只好扯起白旗宣告投降。

从此,沦陷了30多年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
民族英雄郑成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收复台湾,结束了荷兰人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624年被荷兰侵占了,台湾同胞从此受尽了欺辱与掠夺,生活苦不堪言。

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自率领二万五千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

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准备直取台湾。

这时候,有些将士听说西洋人的大炮厉害,有点害怕。

郑成功把自己乘坐的战船排在前面,鼓励将士说:“荷兰人的红毛火炮没什么可怕,你们只要跟着我的船前进就是。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军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慌。

想方设法阻挡郑成功的船队登岸。

郑成功利用海水涨潮的时机,驶进了鹿耳门,开始登上台湾岛。

台湾人民听到郑军来到,成群结队推着小车,提水端茶,兴高采烈迎接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