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快慢练习题

合集下载

运动的快慢。练习题(含答案)

运动的快慢。练习题(含答案)

运动的快慢。

练习题(含答案)1.一辆汽车以匀速直线运动,2小时内行驶了54千米的路程,求该汽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2.甲、乙两车以匀速直线运动,若它们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为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多少;若它们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为5: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多少。

3.甲、乙两辆车均以匀速直线运动,甲车在经过450米路程时用了30秒,而乙车在经过9千米路程时用了12分钟,那么哪辆车的速度更快?4.一物体以匀速直线运动,前10秒内通过了150米路程,那么它在中间半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米?它在最后5秒内的速度是多少米/秒?5.一位同学在第一分钟走了300米,第二分钟走了200米,第三分钟走了250米,那么这位同学前两分钟的速度是多少?后两分钟的速度是多少?整个路程的速度是多少?6.从南京到北京的列车在第一天晚上10时发车,至第二天下午3时半到达,全程为1050千米,那么该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7.某同学跑100米所用的时间是12.5秒,那么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时?8.一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已知在8秒钟内匀速通过了320米,那么在第5秒钟时它的速度是多少米/秒?在前半路程中的速度是多少米/秒?9.人平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米/秒。

10.在平直铁路上由静止开始运动的列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11.关于速度,错误的说法是通过路程长的物体速度大。

12.火车在2小时内行驶了120千米,飞机在5分钟内飞行了50千米,那么火车与飞机的速度之比为1:10.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表示火车通过的路程较多。

1.一辆长200米的火车以匀速通过一座长度为6700米的隧道,用时6.9分钟。

求该火车通过隧道时的速度是多少?2.2007年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北京到上海的火车平均速度为146km/h,全程所需时间约为10小时。

目前,我国计划修建京沪高速铁路,预计初期运行速度可达300km/h。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3《运动的快慢》专项练习(含答案) (1297)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3《运动的快慢》专项练习(含答案) (1297)

18.(3 分)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一条公路上直行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O~4s 内汽 车做 运动;4~8s 内汽车做 运动.(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19.(3 分)小明一家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明同学看到汽 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 ;该 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那么这段时间为 h.


24.(3 分)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重 985 克”的正确表述为:
;交警在监测
车辆是否超速时,关注的是车辆的 (填“平均”或“瞬时”) 速度。
25.(3 分)奥运火炬在海南传递里程共 91.63 (选填“km”或“m”).传递时间
990min(16·5h).火炬在海南传递的平均速度是 km/h(保留一位小数)。
A.8m/s
B./s
4.(2 分) 南京红山动物园“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关于比较它们俩运动快慢有
如下几种说法:①看台上的观众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比较,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 ;②由于兔子自恃奔跑能力强,比赛途中睡了一觉,终
点“裁判员”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定最先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③物
理学中是采用观众的方法比较乌龟与兔子的运动快慢程度;④物理学中是采用终点裁判员
的方法比较兔子运动快慢程度。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④
5.(2 分)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 6s 内通过路程 30m,则第 2s 的速度是............... ( )

运动快慢测试题(附答案)

运动快慢测试题(附答案)

运动快慢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每空3 分,共54 分)1、 某人坐在船上从河的上游A 地顺水漂流到下游B 地的时间为t ,若此人划着小船从A 地到B 地所用的时间为t/3,保持船对水的速度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静水中行驶同样的距离需要时间为2t/3B 、在静水中行驶同样的距离需要时间为t/2C 、船在A 、B 两地往返所用时间等于在静水中往返同样距离所用的时间D 、船在A 、B 两地往返所用时间小于在静水中往返同样距离所用的时间2、小明乘坐索道到山上游玩,每隔1min 能遇见6部缆车,已知索道单程距离为2160m ,缆车的速度保持1.2m/s ,则整个索道上的缆车总数为A.150部B.180部C.300部D.360部3、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 图像如图所示a 、b 、c 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s 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 ,则A .乙的s-t 图可能为图线aB .乙的s-t 图一定为图线cC .甲的s-t 图可能为图线bD .甲的s-t 图一定为图线a4、图6是某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则图7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 -t 图像的是( )。

5、如图2是一个骑车者与一个跑步者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线,从图线中能够获得的合理信息是( )A . 他们同时出发B.骑车者用8s时间通过了80m路程C.跑步者的速度是8m/sD.骑车者的速度是8m/s6、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7、一个物体平均在1分钟内走了66米,则该物体是()A. 步行的人B.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汽车C.蚂蚁D.普通列车8、如图为高速摄像机拍摄的子弹穿过柿子的照片.若子弹的平均速度是900m/s,则子弹穿过柿子的时间大约为()A. 0.1min B. 0.1s C. 0.1ms D. 0.1us9、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大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就越大C.物体的运动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D.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越小,它的速度就越大10、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4 s内通过20 m的路程,则它在前2 s的速度一定是()A.80 m/sB.10 m/sC.5 m/s D.无法判断1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可知,物体的()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路程与时间成反比12、正常人平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1.2米/秒B.12米/秒C.1.2厘米/秒D.1.2千米/秒1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A.时间 B.速度 C.路程 D.功率14、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则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 ()A.甲大于乙通过的路程B.甲小于乙通过的路程C.甲、乙通过的路程相等D.无法判断15、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A.一日千里 B.大步流星 C.风驰电掣 D.迅雷不及掩耳16、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

《运动的快慢》练习题及答案详解(含课后习题)

《运动的快慢》练习题及答案详解(含课后习题)

《运动的快慢》练习题及详解(含课后习题)第一部分●练习题及详解1. 下图是我校举行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比赛现场图片,观众小明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运动的快,他的依据是 ;裁判员认为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运动的快,他的依据是 。

【答案】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详解: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和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我们需要把他们转化为相同路程或相同时间进行比较,我们科本上说的速度本质就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 歼——20战斗机以其先进的技术性能和隐身能力,成为我国最先进的战斗机。

自2018年起服役以来,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空军的整体作战能力。

歼——20战斗机装备了WS-15涡扇发动机后,飞行速度达到了每分钟52km ,合 m/s 。

【答案】866.67 详解:52km/min=52×min 11km =52×s m 601000=866.67m/s注意,在物理学科中,最终结果不能是分数形式。

如果遇到除不尽的情况,题目中无特别要求时一般要保留两位小数,可以用“=”。

3.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A. 1.2m/sB. 12m/sC. 1.2cm/sD. 1.2km/h【答案】A 详解:我们应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速度有一个正确的估计:人步行的速度约1.2m/s 、百米运动员的速度大约10m/s 、自行车的速度约4.2m/s 、高速公路上小汽车的速度约33m/s 。

4. 某种电瓶车的速度为20km/h ,一中学生7s 跑完了50m ,一汽车的速度是30m/s ,他们的速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汽车 中学生 电瓶车B.电瓶车 汽车 中学生 B. 中学生 汽车 电瓶车 D.中学生 电瓶车 汽车【答案】A 详解:我们可以先把三个速度单位转化为相同单位,然后再比较大小。

20km/h=20×sm36001000=5.56m/ss750m=7.14m/s 30m/s>7.14m/s>5.56m/s 故选A 5. 第三学习小组在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中,对速度公式v=t s的理解纷纷发言,以下发言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运动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所用的时间就越少 C.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就越长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等于s 与t 的比值,但与s 和t 的大小无关【答案】D 详解:速度的定义是用路程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的,这种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给第三个物理量下定义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

《运动的快慢》练习题(题型分类)

《运动的快慢》练习题(题型分类)

运动的快慢练习题姓名一、单位换算型1.完成以下速度单位的换算: (1) 1080km/h=_________m/s; (2) 5m/s=_________km/h;(3)1.5min=_________s; (4)7200s=________h.2.动物世界的跑的最快的是猎豹,它快跑时速度可达40m/s游得最快的鱼是旗鱼, 速度可达108km/h,飞得最快的鸟是褐海燕,速度可达5km/min,如果这三种动物在一起比赛,冠亚季军依次、、。

二、交通标志牌问题1.如图所示为某交通标志牌.(1)请你说出这两个数据的含义,“80”的含义:,“南京市60km”的含义。

(2)按这样的速度到南京还需的时间至少需要多少小时?三、平均速度的计算问题1.小明的玩具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运动,小车在第一秒通过3m,第二秒通过5m,第三秒通过7m,则小车在前两秒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别是()A.4m/s,5m/s B.5m/s,8m/s C.4m/s,3m/s D.4m/s,7m/s2、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

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6.25m/s C.6.75m/s D.7.5m/s3物体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10m/s,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20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4.物体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10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5.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秒。

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是m, 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m/s。

6.李明的家距学校600 m 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 m/s 的速度走完了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成以1.5 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四、比值问题1.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运动的时间之比为3︰2,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是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3, 路程之比为3:1,则两物体的运动速度之比为()A.1:2B.2:1C.9:2D.2:93.甲、乙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是1:3,通过的路程相等,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_____4. 甲、乙两个运动员爬两个山坡,已知他们的爬山速度比是2:3,两个山坡的长度比是4:3,则他们爬到坡上的时间比是五、图像问题1.如图所示,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能表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12.图线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在如图所示中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A.甲和乙B.甲和丙C.乙和丙D.甲和丁3、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8所示,图9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4.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υt,在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5.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地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A.V甲>V乙;s=8mB.V甲>V乙,s=4mC.V甲<V乙,s=8mD.V甲<V乙,s=4m六、列车(队伍)过桥、过隧道问题(总路程=车长+桥长)1.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军队前进的速度;2.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00m,一列火车全长200m,若该车匀速通过大桥时, 在前40s内通过600m路程.求这列火车全部通过大桥需要多少时间?3.爆破中的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cm/s,人跑步的速度是5m/s,若人点燃导火索后需离爆破点400m才安全.某次爆破中,使用的是长度为70cm的导火索.点完火后,该爆破手能安全地撤离吗?2。

初中物理《八上》第一章 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 考试练习题

初中物理《八上》第一章 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 考试练习题

初中物理《八上》第一章 机械运动-运动的快慢 考试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小红坐在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内,发现前方路旁停着一辆普通大客车,观测到自己经过大客车的时间约为1s ,则小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 )A . 10km/hB . 40km/hC . 70km/hD . 100km/h知识点:运动的快慢 【答案】B【详解】大客车的长度接近10m ,以大客车为参照物,小汽车运动的路程约为 10m ,小汽车相对于大客车的速度v ===10m/s=36km/h ,故 ACD 不符合实际, B 最接近实际.2、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200m 金牌.以每 50m 为一个赛段,他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比赛中,孙杨运动最快的赛段是A .一B .二C .三D .四知识点:运动的快慢 【答案】A【详解】由题知,每个赛段长度相同,即路程相同,用时少的赛段速度快,由表可知,在第1 赛段用时最少,所以孙杨在第 1 个赛段运动最快;故 A 符合题意.3、通村公路的建设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在没有斑马线的通村公路上,当人们横过公路时,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人急行的速度大约是 2m/s ,人急行穿过 6m 宽的马路需要的时间大约是 ______ s ;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是 10m/s,人至少要在距行驶过来的汽车 ______ m 处开始穿越马路。

知识点:运动的快慢 【答案】330【详解】[1]人急行的速度v1= 2m/s ,通过的路程s1= 6m ,由知道,人急行穿过 6m 宽的马路需要的时间[2]汽车的行驶速度v2= 10m/s ,时间t2=t1= 3s由知道,穿越马路时距汽车最小的路程s2=v2t2= 10m/s × 3s= 30m4、国庆期间,小明乘火车去游玩时,他乘坐的火车总长为200m ,当火车以 72km/h 的速度匀速穿过一座大桥时,他坐在车上测出自己通过大桥的时间为 80s .求:(1 )此大桥有多长?(2 )火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3 )火车完全在大桥上的运行时间?知识点:运动的快慢【答案】(1 ) 1600m (2 ) 90s (3 ) 70s【详解】(1) 火车速度是,根据可得,此大桥长:;(2) 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是:;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时间:;(3) 列车全部在大桥上的路程:;列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时间:。

运动的快慢练习题

运动的快慢练习题

运动的快慢1、速度是用来表示的物理量。

某物体的运动速度为h54,合 m/s。

Km/2、起重机将一货物在5s内匀速提升了15m,货物的速度大小为 m/s= Km/h。

3、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如图1所示,那么汽车从图中位置行驶到南京还需 h.图1 图24、小明在跑百米赛跑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小明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 m/s。

5、一列长200米的列车,以20m/s的速度穿越1800米长的山洞,那么火车完全穿越山洞所用的时间是秒。

6、小明从家里骑自行车去学校上学,小明家与学校的距离为4Km,小明所用时间为16min40s,那么小明的平均速度为 m/s。

7、甲乙两人在平直路面上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

分析图象可知,两人中的速度更大,乙的速度为 m/s,在运动过程中,假设以甲为参照物,乙是的。

8、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min内通过了300m 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多少?它以这样的速度行驶10分钟通过的路程是多少?9、2007年4月18日全国第六次列车大提速,国产动车组开始正式投入营运,下表是空调动车组D517次列车从北京到北戴河的时刻表。

车次序号车站时刻到达时间开车时间里程D517 1 北京当日————06:25 0D517 2 北戴河当日08:15 ————277千米求:D517次列车从北京到北戴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存两位小数)运动的快慢参考答案1、物体运动快慢; 152、3;3、4、5、1006、47、甲; 4; 运动8、解:〔1〕s m s mt sv /5.2602300=⨯==〔2〕m s s m vt s 15006010/5.2=⨯⨯== 9、解:s t 660050:125:0615:08==-= s m s mt s v /97.416600277000===。

运动的快慢 习题(含答案)

运动的快慢  习题(含答案)

.运动的快慢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从甲地经乙地到达丙地,若汽车在甲、乙两地同行驶所用时间t,平均速度为v1;汽车在乙、丙两地间行驶路程为s,行驶的平均速度为v2,则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 B. C. D.2.某校体育考试评分标准规定:1000米长跑的满分成绩为3分34秒.小明参加考试时,前500米的平均速度为6m/s,后500米的平均速度为4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5m/sB.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4.5m/s C.小明在本次参试中能取得满分 D.小明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小速度是4m/s3.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先以v1匀速驶完前一半路程,又以v2匀速驶完后一半路程,则其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 B. C. D.4.王红同学经常骑自行车去上学,某次她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王红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A.2.25m/sB.2.81m/sC.135m/sD.168.75m/s5.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华跑较快 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6.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E点的路程为 ______ cm,请你说说小球由A到F的过程不是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理由______ .7.光速是目前知道的宇宙极限速度,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上,大约只需要用8min20s,已知光在真空的速度是3×108m/s.由此可知道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 ______ km.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目的是: ______ .(2)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 AC= ______ m⁄s.(3)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______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 ______ (选填“大”或“小”).9.如图“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AC=120cm,B是AC中点,小车从A到B时间2s,B到C时间1s.(1)该实验测量所依据的物理原理是 ______ ,所需要的测量工具分别是 ______ 和 ______ .(2)AB段、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______ m/s和 ______ m/s.四、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0.某同学星期天到超市购物,买好东西后,推着购物车沿直线匀速走向离自己10m远的收银台付款,正好用了10s,请在图中做出其运动的s-t图象.五、计算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0分)11.南通开往南京的D5538次动车途经泰州,下表列出了该次动车从泰州到南京的时.刻表.泰州江都扬州南京到达时间18:40 19:00 19:20 20:10发车时间18:42 19:02 19:22里程/km 118 183 283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列车由泰州开往江都段的平均速度为120km/h,则表格中江都段的里程数应为多少km?(2)求列车由泰州开往南京的平均速度.(3)假如列车用(2)中的速度通过南京长江三桥,已知南京长江三桥全长4744m,D5538列车全长244m,求列车全部在大桥上的时间为多少秒?12.小明在百米赛跑时,当跑到第70m时突然脚下一滑摔倒在地,前70m用时10s,他用力爬起,用了5s;然后奋起直追,后30m又用时5s,请你计算:(1)他跑前70m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他跑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3.在如图所示的十字路口处,有一辆长10m、宽2m的客车,客车正以10m/s速度匀速行驶在马路中间,当它与斑马线的中点B相距60m时,马路上的小王同学正好在斑马线中间A点出发沿AB穿过马路,A、B间的距离为8m,问:小王同学运动的速度为多少时,能够安全过马路?14.T58次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自北京到上海铁路长1458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车次到、发站时间北京天津西济南上海13 到站时间-- 16:11 20:16 8:20 发车时间14:20 16:16 20:23 --(1)求T58次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2)途中T58次列车以36km/h的速度穿越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是150s,那么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15.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小聪成为了一名一百米终点计时员,但由于他是听到枪响后才开始计时,测出小明同学的成绩为11.46s,请你通过计算求出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设当时气温为15℃).16.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米跑步比赛.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作匀速运动.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秒通过的路程400米,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米;接着乙同学以6米/秒的速度追赶,经过50秒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秒到达终点.则:(1)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是多少米/秒?(2)乙同学出发后,前100秒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秒?(3)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秒?17.2015年11月2日,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C919大型干线客机正式下线.该机最大载客量190人,标准航程4075千米,最大航程5555千米,巡航速度约200m/s,最大速度可达0.8倍声速.已知上海到乌鲁木齐空中距离约3600km,该机以巡航速度飞行几小时可以到达?18.如图所示,王芳同学在今年中考体育必测项目800m的测试中,在前600m用了2min30s,接着保持4m/s的速度跑完全程,求:(1)他800m测试的成绩是多少秒;(2)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每秒?19.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信匀速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9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则被测车的车速为多少?六、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0.一辆汽车在如图所示的锡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电脑收费卡显示,该车9:00从靖江进入高速公路,9:40到达无锡,驶出高速公路,靖江到无锡的路程为60km.如果你是值勤交警,是否要对该车司机作出超速处罚?你的依据是什么?【答案】1. C2. C3. A4. A5. C6. 3.50;小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7. 1.5×1088. 增大小车运动时间,减小误差;0.3;快;大9. v=;刻度尺;秒表;0.3;0.410. 解:作图方法是:根据公式s=vt可知,时间为t1=1s,通过的路程为s1=vt1=10m/s ×1s=10m;时间为t2=2s,通过的路程为s2=vt2=10m/s×2s=20m;时间为t3=3s,通过的路程为s3=vt3=10m/s×3s=30m.在横轴和纵轴分别确定适当的时间、路程标度,然后在图象中将路程和时间的对应点连接起来即为s-t图象.如图所示;.11. 解:(1)由表中数据知,列车由泰州开往江都段用时t=19:00-18:42=18min=18×h=0.3h;泰州距江都的距离s=vt=120km/h×0.3h=36km,所以表格中江都段的里程数应为118km+36km=154km;(2)由表中数据知,泰州到南京的距离s′=283km-118km=165km,用时t′=20:10-18:42=1h28min=1h,列车由泰州开往南京的平均速度:v′===112.5km/h;(3)列车全部在桥上时的需要通过的路程s2=4744m-244m=4500m=4.5km,列车全部在大桥上的时间:t″===0.04h=0.04×3600s=144s.答:(1)已知列车由泰州开往江都段的平均速度为120km/h,则表格中江都段的里程数应为154km;(2)列车由泰州开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112.5km/h;.(3)假如列车用(2)中的速度通过南京长江三桥,已知南京长江三桥全长4744m,D5538列车全长244m,列车全部在大桥上的时间为144s.12. 解:(1)小明跑前70m用时10s,则他跑前70m的平均速度:v1===7m/s;(2)由题意可知,他跑百米全程的路程s=100m,跑完全程的总时间t=10s+5s+5s=20s;则他跑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v===5m/s答:(1)他跑前70m的平均速度是7m/s;(2)他跑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5m/s.13. 解:(1)若车刚穿过时人再穿过,客车穿过B点所用时间为t===7s人运动的速度为v人==≈1.14m/s;(2)若人刚穿过时车再过线,客车到达B点所用时间为t′===6s,人运动的速度为v人′==≈1.67m/s;当人的速度大于1.67 m/s或小于1.14 m/s时,小王同学能安全过马路.答:当人的速度大于 1.67 m/s或小于 1.14 m/s时,小王同学能安全过马路.14. 解:(1)北京与上海间的路程s=1458km,T58次列车14:20由北京出发,第二天8:20到达上海,则它的运行时间t=24h00min-14h20min+8h20min=18h,则火车的平均速度:v===81km/h;(2)火车行驶的路程:s=vt=150s×36×m/s=1500m,因为s=L隧道-L车,所以,L车=L隧道-s=1600m-1500m=100m.答:(1)T58次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81km/h;(2)这列火车的长度是100m.15. 解: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少的时间为t==≈0.294s;所以真实成绩为11.46s+0.294s=11.754s;答: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为11.754s.16. 解:(1)经过100秒甲通过的路程s甲=500m,甲的速度:v甲===5m/s;(2)乙同学出发后,前100秒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1===4m/s;(3)由题意可知甲通过全程用的时间为t甲=200s,所以乙用的总时间为t乙=200s-10s=190s,乙同学最后冲刺阶段的时间t冲=190s-100s-50s=40s,∵v=,∴追赶阶段通过的路程:s2=v2t2=6m/s×50s=300m,冲刺阶段的路程s冲=s-s1-s2=1000m-400m-300m=300m,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v冲===7.5m/s.答:(1)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是5米/秒;(2)乙同学出发后,前100秒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4米/秒;(3)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7.5米/秒.17. 解:已知上海到乌鲁木齐空中距离,s=3600km,.巡航速度v=200m/s,由v=可得,该机以巡航速度飞行到达乌鲁木齐的时间,t===5h.答:该机以巡航速度飞行5小时可以到达.18. 解:(1)在800m的测试中,在前600m用了2min30s,接着保持4m/s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余下的路程为s2=s-s1=800m-600m=200m,根据v=可得,跑完后200米所用的时间:t2==50s,他800m测试的成绩:t=t1+t2=2min30s+50s=2×60s+30s+50s=200s;(2)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v==4m/s.答:(1)他800m测试的成绩是200s;(2)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4m/s.19. 解:(1)P1、P2的间隔的刻度值为4.5个格,时间长为0.9s,P1、n1之间间隔的刻度值为1.5个格,所以对应的时间为0.3s;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15s 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15s的时间;P2、n2之间间隔的刻度值1个格,所以对应的这两点之间对应的时间为0.2s,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1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1s的时间;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m/s×0.15s=51m;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2=340m/s×0.1s=34m;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s1-s2=51m-34m=17m;(2)这17m共用了:t′=△t-+=0.9s-0.15s+0.1s=0.85s;(3)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20m/s.答:被测汽车的速度为20m/s.20. 解:汽车从靖江到达无锡的时间:t=9:40-9:00=40min=h,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v===90km/s,由表示出牌可知,此段高速公路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不超过120km/h,因90km/h<120km/h,所以,值勤交警不要对该车司机作出超速处罚.答:值勤交警不要对该车司机作出超速处罚,因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小于此段高速公路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解析】1.解:甲乙两地的距离:s甲乙=v1t;甲丙之间的总路程:s总=s甲乙+s=v1t+s;在乙、丙两地间行驶所用时间:t乙丙=,汽车行驶在甲丙之间用的总时间:t总=t+t乙丙=t+,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全程====.故选C.知道汽车在甲、乙两地间行驶所用时间和平均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可求甲乙两地的距离;知道汽车在乙、丙两地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和行驶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在乙、丙两地间行驶所用时间;最后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计算平均速度时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来被2除).2.解:(1)因1000米长跑的满分成绩为3分34秒.由v=得小明参加考试时跑1000米所用的总时间:t=+=+=s≈208s=3min28s<3min34s,所以小明在本次参试中能取得满分;平均速度:v===4.8m/s,故选项AB错误、C正确.(2)题目中没有告诉小明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小速度,也无法计算,故D错误.故选C.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大多数都是变速运动,求平均速度时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然后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概念和速度公式的应用,熟练掌握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应掌握求平均速度的方法,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3..解:设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是2s,则前半段与后半段的路程都是s,由v=可得,前半段与后半段的运动时间分别为:t1=,t2=,总的运动时间:t=t1+t2,全程的平均速度:v===.故选A.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火车的运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本题考查了求火车的平均速度问题,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解题时要注意,平均速度是物体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求平均速度应先求出路程与所对应的运动时间.4.解:由图象知,王红在0~3min,运动了150m;3~5min,静止;然后继续运动到1350m;王红从家到学校的总路程:s=1350m,王红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总时间,t=10min=10×60s=600s,则王红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v===2.25m/s.故选A.有图象得出王红行驶的路程及时间,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本题主要考查s-t图象,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平均速度,具有一定难度,解题关键在于认识图象.5.解: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C、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两人的全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s,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C.(1)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2)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3)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部路程处于所有的总时间.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6.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小球从D点运动到点E的路程为:s=8.00cm-4.50cm=3.50cm;(2)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小球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3.50;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情况可判断小球的运动状态.本题主要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以及匀速直线运动及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7.解: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上的时间t=8min20s=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s=vt=3×108m/s×500s=1.5×1011m=1.5×108km.故答案为:1.5×108.根据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和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上的时间大约要用8min20s,利用速度公式变形s=vt即可求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学好物理很重要的一个基础是背诵基本规律、基本常数.此题就是一个很好的应用,此题中的已知条件题目已给出,代入公式即可,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8.解:(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很小,增大小车运动时间,减小误差;(2)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通过路程s AC=0.9m,时间t AC=3s,则平均速度v===0.3m/s;(3)小车后半程时间小于前半程时间,所以小车后半程速度大于前半程速度,越来越快.(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相同的路程,测量时间小,用公式v=计算可知,算出的速度偏大.故答案为:(1)增大小车运动时间,减小误差;(2)0.3;(3)快;(4)大;(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2)利用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求后半程平均速度;(3)比较三个速度值,得出结论;(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根据v=,相同的路程,测量时间小,则计算的速度偏大;此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测量工具、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考查了有关平均速度的计算及对速度公式的应用,考查全面,基础性很强.9.解:(1)本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需要测量斜面长和运动时间,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2)AC=120m=1.2m,B是AC中点.所以,AB=0.6m,小车从A到B时间2s,B到C时间1s,所以,小车从A到C时间3s.AB段的平均速度:v AB===0.3m/s;AC段的平均速度:v AC===0.4m/s;.故答案为:(1)v=;刻度尺;秒表;(2)0.3;0.4.(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斜面长度和运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2)已知AC的长,求出AB的长,再求出从A到C的时间,利用v=求解AB段、AC 段的平均速度.“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算出平均速度.10.已知物体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公式s=vt可知,速度不变时,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成正比,即s-t图象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图象;此题是易错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将速度-时间图象作成路程-时间图象.明确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是一定值,和运动时间和路程无关.11.(1)看懂表中城市间的距离及发车时间和到达时间,求出列车由泰州开往江都段用时,根据s=vt求出泰州距江都的距离,从而得出结果;(2)由表中数据得泰州到南京的距离S′和用时t′,根据v′=求平均速度;(3)列车车尾在桥上开始计时,到车头刚好离开桥停止计时,此时车尾离桥244米,还没到桥边,所以走了4744米-244米,根据列车的速度可求得列车全部在桥上时的时间.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变形公式的应用,两个地方要注意:①知道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是大桥与列车长度之和是解题的关键;②看清到站时间和发车时间,正确计算用时,此题属于易错题.12.(1)他跑前70m用时10s,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求出70m的平均速度;(2)他跑百米全程的路程为100m,跑完全程的总时间为这三个时间之和,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求出他跑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要知道:平均速度的计算,其总时间包括中途停留时间.13.(1)若车刚穿过时人再穿过,已知客车距离B点的距离、客车车身长和车速,可以得到客车经过B点所用的时间,也就是人到B点所用的时间;已知人用的时间和通过的距离,可以得到人运动的速度;(2)若人刚穿过时车再过线,已知客车距离B点的距离和车速,可以得到客车到达B 点所用的时间,也就是人经过B点且超过车宽所用的时间;已知人用的时间和通过的距离,可以得到人运动的速度.此题描述的过马路问题有重要是实际意义:人刚穿过马路,车辆再经过,不仅考虑车距还(必须)要考虑车宽,否则会出意外..14.(1)已知北京至上海的路程S,先求出T58列车由北京到上海的运行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火车的平均速度;(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等于隧道长与火车长的差,知道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就会求出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路程;而火车在隧道中行驶的路程等于隧道长与火车长度的差,据此求解.本题关键:一是知道火车的运行时间等于火车从出发至到达地点的时间差,包括在中间站的停靠时间;二是火车在隧道中行驶的路程等于隧道长与火车长度的差.15.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少的刚好是声音传播100米所用的时间.本题考查声速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必须理解整个物理过程: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已传播到人耳,此时运动员已跑了一段距离.16.(1)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秒通过的路程400米,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米,由此可知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500m,根据v=求出甲的速度;(2)根据v=求出乙前10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甲做的是匀速运动,前500m用的时间为100s,所以总时间为t甲=200s,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秒到达终点,所以乙用的总时间为t乙=190s,所以乙同学最后冲刺阶段的时间t冲=190s-100s-50s=40s,再求出冲刺阶段的路程,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弄清楚甲行驶的总时间和乙行驶的总时间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7.已知上海到乌鲁木齐空中距离和C919飞行的最大速度,利用v=计算飞机飞行的时间.本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常见题目.18.(1)由t=求出后200米所用的时间,然后求跑完全程的时间;(2)根据平均速度的下定义求全程的平均速度.本题考查据v=的应用,注意:①单位换算,②平均速度等于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不是速度的平均.19.(1)由题意可知,P1、P2的时间间隔为0.9s,根据图乙所示P1、P2的间隔的刻度值,以及P1、n1和P2、n2之间间隔的刻度值.可以求出P1、n1和P2、n2间的时间,即超声波初中物理试卷第12页,共13页.由发出到接收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可以求出超声波前后两次从测速仪汽车所用的时间,结合声速,进而可以求出前后两次汽车到测速仪之间的距离;由于汽车向着测速仪方向运动,所以两者之间的距离在减小.汽车前后两次到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之差即为汽车前进的路程.(2)由于两次超声波发出的时间间隔为0.9s.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3)根据汽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即可求出汽车的运动速度.如何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虽然是0.9秒,但汽车在接收到两次信号时通过的路程所对应的时间不是0.9秒;要从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开始计时,到第二次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结束,由此来确定其运动时间.20.根据题意求出汽车从靖江到达无锡的时间,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然后与表示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相比较得出答案.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明白交通限速牌的含义是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7: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 态,图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EF 的是______段和______段,表示物 AB BC 体静止状态的是______段。
s2 72 k m 汽车的速度: v2 = = = 36 k m / h = 10 m / s t2 2h
因为v1 =v2所以运动员和汽车一样快.
例3:一列火车长200m,以36km/h的速 度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火车从上 桥到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解:由题意得 S=1600m+200m=1800m=1.8km, v=36km/h s 由速度公式 v = t 得:
s 1.8km t= = = 0.05h v 36 km/ h
答:火车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为0.05h
例4: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用时6 s,后50 m 用时7 s,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 是多少? 50 m 分析: 50 m 7s 全程 解:小明前50 m路程s1=50 m,用时t1=6s,后
s t
例1: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 运会中,以12.91s获得了男 子110m栏金牌,试求这项 奥运会记录的速度是多少? 如果一辆行驶中的摩托车的 速度表指示为30km/h,哪 一个速度比较大?
s 解:利用公式 v ,可以算出刘翔的运动速度为 t
s 110 m v1 = = = 8.52 m / s t 12.91s
部分的平均速度也可能不同。

• •
例5: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 间的关系为s=vt,在右图中,甲、乙两直 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 系图象,由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大小是 A A. v甲>V乙 B. v甲<v乙 C. v甲=v乙 D. 无法确定
s 甲 乙
t
例6: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 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c ) 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v2 = 30 km/ h = 8.3m / s
所以刘翔的运动速度比摩托车的大。
例2:运动员用10s跑了100m,汽车在2h内 行驶了72km,那运动员和汽车哪个快呢? 解:由题意得运动员走的路程s1=100m,时间t1=10s;汽车走
的路程s2=72km,时间t2=2h
运动员的速度:
s1 100 m v1 = = = 10 m / s t1 10 s
6s
50 m路程s2=50 m,用时t2=7 s,全程s3=100 m,用
时t3。根据公式和题意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1 50m 8.3m/s 前50m平均速度: v1 t1 6s
s2 50m =7.1m/s 后50m平均速度: v2 t2 7s
全程时间: 全程平均速度:
t 3 t1 t 2 6s+7s=13s
s3 100m v3 =7.7m/s t3 13s
答: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 度分别为8.3 m/s、7.1 m/s和7.7 m/s。 50 m 6 s 8.3 m/s 7.7 m/s 100 m 13 s 求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明确路程 50 m 7.1 m/s
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即使是同一运动过程的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