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备课讲座--陈立其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2节 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2节 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2)在 a-m1 坐标系中描点连线得 a-m1 图线如图所示,可得 a= 21m.
(3)由 a-F 图线知 F 增大至某值时物体开始有加速度,说明实 验前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充分. [答案] (1)3.2 (2)见解析图所示 a=21m (3)实验前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充分
实验中作出的 a-F 图象有时不过原点,如图所示,造成这种 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实验中没有考虑所挂重物的托盘的质量, 误将重物的重力等于拉力 F,或是平衡摩擦力时垫得太高了, 会出现图象甲的情况;实验中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 充分,会出现图象乙的情况.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 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块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个 光滑的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 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 P、Q,并测出间距 d.开始时将 木块置于 P 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块刚刚开始运动为 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 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 木块放回原处并按住,
大家好
1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采用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三者关系时,先让 其中一个量保持不变来探究其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1.控制小车的质量 M 不变,分析加速度 a 与力 F 的关系. 2.控制砝码和小盘的质量不变,即力 F 不变,改变小车的质 量 M,分析加速度 a 与 M 的关系.
知识点一 对实验操作的考查 (2016·淄博高一检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中: (1)当质量 m 一定时,a 与 F 合成________;当力 F 一定时,a 与 M 成________. (2)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 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全章课件汇总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全章课件汇总

思 牛顿第一定律能不能用实验来验证? 考 这个结论虽然不能通过实验来证实,但它是 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通过科学推理 而得到的,因此它的结论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这种实验方法叫做:科学推理法。 以前还在哪里接触过类似实验? 真空不能传声 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总保持静止, 原来运动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匀 速直线运动下。物体具有这种把原来 运动状态保持下去的性质。
惯性只和物体质量有关,和其他因素无关。 质量大,惯性大。
课堂练习:
1.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 B ) A.完全是理想的,没有事实为基础 B.是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的,经科学 抽象深刻反映自然规律的 C.没有事实为基础,只是理想推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 不受外力作用 B 当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物体一定不 受外力作用 C 当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物体一定 受到了外力作用 D 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 运动状态一定保持不变
运动和力有什么关系?
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在平地上 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板,车会 前进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继续用力, 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
生活中常会遇到这类现象。
例如:关闭的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
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
还有打出去的球也会停下来
一、历史回顾: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实验 次数 1 2 3 想象 表面材料 毛巾 粗布条 木板 光滑表面 阻力大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阻力为零 滑行距离 最短 较长
最长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和推论
1.如图所示,两斜面对接,让静止的小球沿 一个斜面滚下来,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静止时 的高度. 等 高

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要止
在一个地方
力不是 维持 物体运动的原因
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 以同一速度
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 偏离原来的方向
二、理想实验的魅力 1.伽利略理想实验:让小球沿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向下运动,小球将“冲” 上另一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 的高度.减小第二个斜面 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将达到同一 高度,但它要运动得远些.继续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球达到同一高度时就会离得更远 .若将第二个 斜面放平,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2.结论:力不是 维持 物体运动的原因. 想一想 有人认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为理想实验,无法在实验中验证,故不 能揭示自然规律.该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反映了一种物理思想,它建 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揭示了自 然规律.
(教师备用) 例1-1:(多选)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 B.运动物体速率不变时可能不受力 C.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D.运动的物体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核心点拨〛解答该题时应把握牛顿第一定律的三层含义: (1)不受外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2)受外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3)速度与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
答案:1.× 2.√ 3.√ 4.× 5.√ 6.×
课堂探究
要点一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问题导学】
核心导学·要点探究
答案:(1)沿斜面向下,小车做加速运动;水平面上时合力方向向左,做减速 运动;说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三图中,由上到下小车沿水平面运动距离逐渐变远,原因是小车受到 的阻力逐渐减小,可以猜想,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将做什么运动? 答案:(2)一直运动下去.

高一物理必修课件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高一物理必修课件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高一物理必修课件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汇报人:XX 20XX-01-23
目录
• 牛顿运动定律概述 • 牛顿运动定律在力学中的应用 • 牛顿运动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 • 牛顿运动定律在碰撞和动量守恒中的应用 • 牛顿运动定律在万有引力与航天中的应用
01
牛顿运动定律概述
牛顿第一定律
定律内容: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 直线上。
曲线运动的轨迹特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其轨迹向合外力方向弯 曲,且位于速度方向和合外力方向所构成的 平面内。
曲线运动的性质
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具有加速度,且加速 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曲线运动中的牛顿运动定律
01
牛顿第一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两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 体本身的大小时,此公式也近似适用。
天体运动的描述
天体运动的基本形式
包括匀速圆周运动和椭圆运动等。
天体运动的描述参数
如轨道半径、周期、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等。
开普勒三定律
描述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速度和周期等规律。
航天器中的牛顿运动定律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曲线
运动中,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因此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02 03
牛顿第二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
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在曲线运动中 ,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因此物体具有加速度,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 外力的方向相同。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计算研究 对象的加速度。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单元课件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单元课件

D.这个实验直接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返回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5.一颗弹珠在水外力都消失,那么它将( )
C
牛顿 A.立即停止运动
运动
谢谢观看!
B.沿竖直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提示:由牛顿第一
C.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D.做曲线运动往下掉
定律可知,运动的 物体在不受任何外 力时将沿原来的方
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返回
第2节:探究加速度、力、质量的关系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
牛顿 运动
谢 谢的关观系 看 !
返回
第2节:探究加速度、力、质量的关系
【思考与交流】
1.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推小车,哪一个速度变化
谢 谢 观 看 ! 得快? 力大的
牛顿
运动 2.用相同的力去推空车和满载的车,哪一个速
D.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想象而总结
出来的
返回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A.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同时消失,将沿直线继续运动
谢 谢 观 看 ! 牛顿 B.原来静止的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起来
运动
C.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仍保持静止 D.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突然同时消失,将停止运动
运动
准确性,可多选几个计数点,采用逐差法计算加速度。
返回
第2节:探究加速度、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
谢 谢 观 看 ! 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把数值记录下
牛顿
运动 来。 2.按如图所示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 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车上,即 不给小车施加牵引力。
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

高一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讲解.doc

高一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讲解.doc

高一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一、夯实基础知识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为止。

理解要点:(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度定义: a v,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t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惯性。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量度。

( 4)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理解要点:( 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m i ,对应的加速度为a i ,则有: F 合=m 112233,,n na +m a +m a + +m a对这个结论可以这样理解:先分别以质点组中的每个物体为研究对象用牛顿第二定律:∑ F 1=m 1a 1, ∑ F 2 =m 2a 2 , ,, ∑ F n =m n a n ,将以上各式等号左、右分别相加,其中左边所力的, 总是成对出现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其矢量和必为零,所以最后得到的和,即合外力F 。

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2021-4-29 20XX年复习资料教学复习资料班级:科目: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其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及其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会正确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理解由真实实验推广到理想实验的科学思想,体会分析归纳、推理总结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密的科学态度教育,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推小车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观察到一些现象:我们推车时,给车施加推力,车就运动,而且推力越大车运动越快;不给车推力,车就停止。

出示图片:运动的汽车但有时我们又观察到:让车达到一定速度后,即使不再给车施力,车还会运动。

那么力和运动有关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历史回顾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观点:运动分为两大类——自然运动和受迫运动,且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在探究运动原因的“侦探小说”里,这正是由明显的线索引出错误判断的案例,而且这个“错案”维持了很久。

2.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出示图片: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二)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出示图片:现代人所做伽利略斜面实验的频闪照片。

让一个小球沿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运动,小球将“冲”上另一个斜面。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到达原来的高度。

出示动画:伽利略理想实验如果第二个斜面倾角减小,小球仍将到达原来的高度,但是运动的距离更长。

当斜面最终变为水平面时,小球要到达原有高度将永远运动下去。

南京市教研室中学组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七、九周教

南京市教研室中学组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七、九周教
主讲教师:杨清华
2.9年级13、14、15章
主讲教师:王少坤
全市初中物理教师
(请各区县初中物理教师到本区县指定地点集中收看远程直播。各区县教研员负责现场调试和组织)
10月31日上午9:00
高淳县第二中学
研究课:
8年级:
内容:人眼看不见的光
主讲教师:刑斌
9年级:(同课异构)
内容:电阻
主讲教师:许万松、吴科华
也可从火车站坐157路车到达浦口西门站。)
10月17日上午9:00至下午3:00
高淳砖墙中学
1、教学观摩(同课异构):
课题《今生今世的证据》
授课人:邢华雷(砖墙中学)
授课人:张健(南湖一中)
2、点评:杨剑春(高淳德圣中学)、孙进泉(高淳研训中心)
3、讲座:化学用语与化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主讲人:马菊华(建邺教研室)
江宁、白下、雨花三区初三化学教师、教研员
10月21日上午
7:50-11:30
金中河西分校
初三化学新课程研讨课:
课题: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授课人:安惠琴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授课人:茅亚娟
点评:马菊华
讲座: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李雪梅)
建邺、秦淮初三化学教师,欢迎其他区县老师参加
10月14日上午8:30
高一《酶和酶促反应》人民中学樊晓鸣
高二《群落的结构》南师附校沈敏
玄武区、栖霞区全体高、初中生物教师,欢迎其他区生物教师参加
10月28日下午1;40
金陵中学
分片实验活动: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等
金陵中学生物教研组
直属学校、县中、三、五、七、九等同层次学校,
及其他高三生物老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伽利略
观察 小球沿斜面向下滚动时,速度增加 小球沿斜面向上滚动时,速度减小

猜想 小球沿水平面滚动,速度不增不减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实验设计
理想实验
结论:
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笛卡儿(R.Descartes,1596-1650)
物体不受到外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 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 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除非物体受到外力作用。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亚里斯多德(Aristotle约
公元前384-前322),在对运动的中 我们看到,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需要借助外力才能维持,如果外力 停止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这 是因为地面上的物体都跟地球一样, 它们的“自然本性”是静止;而天体 却与地球不同,它们的“自然本性”是以地球为中 心 做圆周运动。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例4】 一个质量为2.0Kg的木块,放置在水平
地面上,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 3 ,用 一个大小为F=20N力作用在木块上,欲使木块 的加速度最大,则该力将如何作用在木块上, 木块的最大加速度为多少?(g=10m/s2)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 的质量成反比。 数学表达:
F=kma
如果k取1,那么 F=ma。这样,当物体的 质量是m=1kg,在某力作用下获得的加速度是 a=1m/s2,那么F=1kg· 2。为了纪念牛顿,把 m/s 这“一个单位的力”称为“牛顿”。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牛顿第二定律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动力学: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的理论。 只有懂得了动力学的知识,才能根据物体所受 的力确定物体的位置、速度变化规律,才能够创造 条件来控制物体的运动。 神舟号之所有能成功发射、稳定运行、准确安 全着陆,都是因为人们掌握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目录


③ ④ ⑤ ⑥ ⑦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描点作图: a与F关系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描点作图: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实验参考方案一: 原理:x=at2/2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实验参考方案二: 原理:x=at2/2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实验参考方案三: 用DIS处理实版《物理》必修①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力是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提出问题:
(1)加速度的大小与哪些因数有关? (2)加速度与质量、外力存在什么定量关系?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猜想与假设:
(1)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外力越大,加速 度越大 (2)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例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运动时才有惯性 B.物体只有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C.物体的运动速度大,惯性大? 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速度大的物 体不易停下 来,所以惯 性大?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概念辨析: 惯性,抵抗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P69 完全相同汽车甲和乙,制动力相同时,加速度相 同,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相同。
计量基准 实物基准
自然基准
实物基准很难保 证不随时间改变,也 很难防止意外(如被 战争、地震或其他自 然灾害所毁坏)。科 学家想到用长度的自 然基准代替实物基准。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长度计量基准 实物基准
…1799年,一些国家在巴黎开会 公认“米”为通用的长度单位。科学家把 最后测量的结果铸成一个米原器,作为长 度的基准存放在法国档案局里。 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重新定义 米为:光在真空中传播,1/299 792 458 秒的时间间隔内运行路程的长度。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天上的运动与地上的运动遵 从同样的规律,大自然就像一只精 确运转的时钟,一旦启动之后,就 会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转下去。因此, 找到这种规律,就知道大自然的过 去、现在和未来。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牛顿,总结了17世纪以前的力 学和天文学研究成果,经过自己20多年的实验观察和理论 研究,创立了以三大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体系,为 一个全新科学发明时代奠定了基础,为伟大 的工业革命铺 平了道路。
DIS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设计与数据处理:
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1/M S 1/cmS 2/cm T/ s a/ ms^-2 0.10 12 18 6 0.13 14 34 20 0.17 16 48 0.1 32 0.25 20 64 44 0.50 30 87 57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牛顿第一定律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 力学单位制 牛顿第三定律 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一) 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二)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亚里斯多德观点:
(1)地球上的物体与地球一样, “天然本性”是静止的 。 (2)天体的“天然本性”是以地球 为中心做圆周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不成立的参考系为非惯性参考系。 (相对于地面加速运动的参考系)
关 联 地 理 学 科
物 理 要 求 低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离心惯性力和科里奥利力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北半球沿经线运动的物体偏转分析 “北右南左”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北半球以纬线运动的物体偏转分析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汽车甲 汽车乙 110km/h 130km/h 停下来 哪一个容易? 20km/h
区分:“停下来的快慢”和“速度变化的快 慢”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例2】 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
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m1>m2)随车一 起匀速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它阻 力,设车无限长,则两个小球: ( B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不能确定是否相碰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牛顿
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总”可以写成“都”吗
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 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气垫实验
阻力足够小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惯性与质量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1.本章可以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单元(第2~4节),牛顿第二定律 第三单元(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 第四单元(第6、7节),牛顿定律的应用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实验设计:
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加速度、力、质量 2.测量仪器: 加速度通过打点计时器,所以除打点计时器, 还要电源、纸带、刻度尺; 力的测量可以通过已知钩码的质量计算出力的 大小; 质量通过天平。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实验设计:
3.实验过程: 用控制变量法:先控制小车的质量不变,研 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再控制拉力不变, 研究加速度与小车质量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我们在实验中看到,表 面越光滑,物体就会运动得越远。 设想在完全光滑的理想情况下,物 体沿斜面下滑会越滑越快;沿斜面 上滑会越滑越慢;沿水平面运动既 不变快也不变慢,会永远运动下去。因此,在水平 面运动中,当外力停止作用时物体要静止下来,这 不是“自然本性”,而是因为接触面不光滑。
F=ma
注意: (1)是力与质量决定了物体的加速度,所以不 能说力与加速度成正比;
(2)此式中的力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3)加速度与力它们不仅大小存在这样的关系, 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合成力的方向相同。 (4)如果式中的力是某一个方向的合力,那么 求得的加速度为某一个方向的分加速度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单位与单位制
在物理学中.描述各种物态的变化,有各 种各样的物理量,对每一个物理量都要独立的 单位
随着科学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 人们采取过不同的单位制,这给社会发展、学术 交流带来了很大的麻烦,鉴于国际交流的需要, 国际物理协会提出统一的单位制,为计量准确, 首先需要规定单位。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F
t=0s
t=4s
t=6s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例2】质量为800g的物体在一个水平面上运动,
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出该物体受到水平拉力作 用和不受拉力作用时的速度—时间关系,则水平 拉力大小。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例3】 质量为30kg的雪橇与水平面成30°角的拉
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做直线运动,经过 0.5s,速度由0.6m/s均匀地减到0.4m/s。已知雪橇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作用力F的大小。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例3】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证明了
( D ) A.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 物体将要静止 B.要改变物体的运动,必须有外力的作用 C.物体不受力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D.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原来的匀速 度直线运动状态
人教版《物理》必修①
【例4】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