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合集下载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名校课件: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共47张PPT)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名校课件: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共47张PPT)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m= 1000 mm= 106 μm;
(2)0.588cm= 5.88×10-3 m;
(3)300nm= 3×10-7 m= 3×10-6 dm;
(4)360km= 3.6×105 m= 3.6×107 cm;
4、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为38万千米, 合 3.8×108 米,即 3.8×1017 纳米。
方法不正确、 仪器使用不正确、 读数不正确等
练习3:
关于误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
A.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B.无论用什么精密的测量仪器,都不可能没有 误差 C.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可减少误 差
D.误差是难免的,所以减少误差是不可能的
四、体积的测量
体积用符号V表示
体积:物体所占有的立体空间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 质量和密度
第一节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导入新课
1.你知道教室的门有多高? 2.太阳离我们有多远? 3.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多高? 4.中国的长江有多长? 5.你看到过的最小的物体有多小?
一、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
仙女座是距离我们最近的 星系,它的直径为16万 光年,距离我们约为220 万光年。
地球的半径为6.4×104 千米,合

毫米.
• 6.4×104 Km= 6.4×104×103m
• = 6.4×107m=6.4×107×10dm
• =6.4×108dm
• =6.4×107×103mm
• =6.4×1010mm
分米,
练习1:
1.填上适当的单位.
乒乓球直径为 3.5
( cm )
一支新粉笔长 8 ( cm )
1790 年,法国人贝力格尔提出制定公制尺。测量工 作在 1799 年完成,并以白金制成米原器。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学目标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明白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名数字。

3.明白测量有误差,通过量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明白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4.学会用量筒和量杯测量形状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

5.培育学生初步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式;用量筒和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的方式。

难点:估读的方式;量筒读数时的注意事项;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在好久以前,英国人一辈子意布匹是以腰围来计量的。

有一天,一个买布人和一个卖布人争吵起来了。

原先,买布人是个胖子。

他依照自己的腰围量出的腰围数少,想少付钱。

可卖布人不干了,他是个瘦子,依照自己的腰围量出的腰围数多,想多收钱。

于是发生了矛盾。

两人争吵不下,告到了皇帝那儿,二人各陈己见,皇帝也感觉各有道理,问题出在什么地址呢?他认真观看了二人的腰围,发觉了其中的微妙……两人的腰围不一样长,如何办呢?若是你是这位皇帝,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呢?要解决那个问题,就需要学习有关测量的知识。

推动新课一、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长度是最大体的物理量,要求学生看书中的图,了解宇宙、地球、上海的金茂大厦、微粒的尺度。

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常常要测量长度。

(举例)测量长度的方式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经常使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同时学会利用刻度尺,有助于咱们学会利用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二、长度的测量探讨1.同桌的两个同窗别离用自己的大拇指和中指尖的距离(叫一拃)去测量教室的长度,然后比较一下拃数是不是相同?什么缘故一样长的教室得出的拃数却不相同呢?2.若是用“拃”作为比较的依据,作为长度的标准,可行吗?那么如何才能取得确信的测量值呢?由以上探讨,咱们能够得出结论:这些问题告知人们一个道理,进行测量时要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不然,即便是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量的值也是不确信的,那个选定的标准确实是测量单位。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0
cm
1
2
3
4
5
6
cm
1
2
3
4
5
6
薄尺
厚尺
第三步: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并正对观测点。
0
cm
1
2
3
4
5
6
第四步:读出准确值和估读值,带好单位。
0 cm
1
2
3
4
5
6
为了准确,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分度值1mm,如果以mm为单位,就要估 读到小数点后一位数。
0 cm
3 4
1
2
0.2
3
mm
4
5
6
准确值 估计值 分度值单位 物体的长记为:34.2 mm
0 cm
3.4
1
2
0.02
3
cm
4
5
6
准确值 估计值 分度值单位 物体的长记为:3.42 cm
什么是有效数字?
• 由准确数字和一位估读数字组成的数,叫做有 效数字。
0 cm
1
2
3
4
5
6
测量结果34.2mm中,由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数据中的3和4是从刻度尺上准确读出的, 是有效数字,2虽然是估读出来的,但它告诉我 们物体的最末边缘处于34mm和35mm之间,且更 靠近34mm,所以2也是有效数字。
上海金茂大厦共88 层,高420.5米
人眼能分辨出的 沙粒、 头发等微 小物体的直径大 _ 4 约为 10 m
我国的长江长约 6400km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 高度约为8848m
长度的测量
1.符号:L
2.单位: 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 微米(µ m)、纳米(nm)

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课件PPT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课件PPT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
8 cm
35 mL=______cm3=____________m3;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 2

一支铅笔的长度是 18

如何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整刻线)对准被测物的一端,刻度尺的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不要歪斜。
三、体积的测量 如何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
2.如图所示是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那
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同一物体长度的五次测量结果如下:25.
测量时,估读值出现的差异
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km=
m=
nm
取出你的刻度尺,仔细观察一下: D.量程为1000 mL,分度值为10 mL
2.要想一次性较为精确地量取220 mL的煤油,有下面四种量筒可供选用,比较合适的( )
( B)
A.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
离,结果偏大
B.测量头发的直径,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
列紧密,结果偏大
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
读数,结果偏大
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结果偏小
(1)误差的原因: 1.测量时,估读值出现的差异 2.测量工具本身不准确 3.受环境影响 (2)减小误差的办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 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 尽量地减小。
同一物体长度的五次测量结果如下:25.1mm, 25.2mm,25.1mm,27.2mm,25.3mm,其中一 次明显错误的是 27.2mm,根据以上测量记录, 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25.2mmmm。
么该量筒的分度值是 1 mL ,所测液体的体 积是 59 mL 。

北师大版八上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案

北师大版八上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案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体积和长度(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体积和长度的方法。

(2)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体积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重点:1、认识常用的体积测量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问题:同学们什么是测量呢?二、新授(一)长度测量1、测量指将被测量与具有计量单位的标准量在数值上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二者比值的实验认识过程。

也就是说我们要测量课本的长度的话,我们就要拿尺子与课本进行比较。

2、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1km =1000m 1m =10 dm 1dm =10 cm1cm =10mm 1mm =1000um 1um =1000nm思考: 1米等于多少微米?1米等于多少纳米?其它长度单位与米的换算关系练一练 2分米=( )厘米 9米=( )分米 10厘米=( )分米 600厘米=( )米 2分米=( )厘米 9米=( )分米 10厘米=( )分米 600厘米=( )米 6米=( )分米 3分米=( )厘米 10米=( )分米 12米=( )厘米 2400厘米=( )米 7分米=( )厘米 500厘米=( )分米20900.1620090166030100 120 247050那么如何进行长度的测量呢?我们先确定几个基本概念:零刻度线:测量长度的工具(如直尺,皮尺)、线段的刻度的起始点分度值:最小格所代表的被测尺寸的数值叫做分度值,分度值又称刻度值。

量程:度量工具的测量范围。

由度量工具的分度值、最大测量值决定。

测量的正确方法:(1)选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前要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2)放:刻度部分与被测物体紧贴(3)看:视线与刻度垂直(4)读:取一位估计值(5)记:数字+单位巩固练习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物理结果:(1)8cm= 80000 µm (2)4.2nm= cm(3)6.7dm=0.00067 km (4)0.18km = 180 m(5)1.7dm= 17 cm =170 mm = 170000 µm = 170000000 nm2.某人测得一本字典正文400页厚度为18.0mm,则该字典正文每张纸厚度为0.0045mm。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上册】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同步练习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上册】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同步练习

第二章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1.(2022湖南益阳中考)地球、太阳系、电子、原子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太阳系—地球—电子—原子B.电子—原子—地球—太阳系C.太阳系—电子—原子—地球D.太阳系—地球—原子—电子知识点2长度的测量及误差2.(2023湖北宜昌五中期中)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3.8 km=3.8 km×103 m=3 800 mB.2.4×107 nm=2.4×107×10-6 m=24 mC.23.5 m=23.5×100 cm=2.35×103 cmD.6.03 mm=6.03103 m=6.03×10-3 m3.(2022辽宁营口中考)下列物体长度最接近20 cm的是()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B.课桌的高度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D.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4.(2023北京七中期中)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5.(2023河南周口实验中学期中)如图测量硬币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分别是、,硬币的直径是cm。

知识点3体积的单位及测量6.一盒牛奶500(选填“mL”或“L”)=cm3=m3。

能力提升全练7.(2022山西中考)小明来到武乡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参加“丹心向党·红色研学”活动。

如图所示,是他在体验活动中,身着八路军军服庄严地吹响“冲锋号”的情景。

根据图片信息,请你估测“冲锋号”的长度约为()A.20 cmB.50 cmC.120 cmD.150 cm8.(2023河南获嘉一中月考)甲、乙两人用两个刻度尺,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6.50 dm,乙测得的结果是0.648 0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B.甲读数比乙更精确C.两人结果中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D.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9.(2022湖南益阳中考)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

2024年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2024年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感悟新知
3. 测液体体积的工具是量筒或量杯(图 7)。读数时,若量筒内液面(如水银) 是凸形液面,以凸形液面的顶为准, 视线与凸形液面的顶相平;若量筒 内液面(如水)是凹形液面,以凹形 液面的底为准,视线与凹形液面的 底相平。
知3-讲
感悟新知
知3-讲
拓展提升 1. 量筒和量杯都没有零刻度线。 2. 量筒和量杯在外形结构上有差异,更为重要的是
感悟新知
知识储备 对刻度尺进行读数的三种情形(如图6 所示): 1. 物体末端在两刻度线之间,读数为3.45 cm。
知1-练
感悟新知
知1-练
2. 物体末端与非整数刻度线对齐, 读数为2.40 cm。
3. 物体末端与整数刻度线对齐,读数为2.00 cm。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误差
知2-导
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用分度值为1厘米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用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感悟新知
(2)测量时要做到四会
知1-讲
①会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② 会放: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
物体,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
③ 会读: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
一位;
④会记:测量结果记录形式是“数值+ 单位”。
感悟新知
例 1 下列长度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 ) A. 96 cm=96×10 mm=960 mm B. 96 nm=96×10-3=0.096 μm C. 96 dm=96×10 cm=96 cm D. 96 nm=96×10-8 m=9.6×10-7 m
在外观刻度线的分布上各有特点,量筒刻度线上 下分布均匀,量杯上密下疏 。

0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02.1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一.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有三个,一是物质的几何尺度,二是长度的测量,三是体积的测量。

物质的几何尺度主要让学生建立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尺度,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的概念;在学习长度测量时,学生原有的知识习惯会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读数时要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学生易错,应多强调多练习;体积的测量主要学习量筒(杯)的使用。

同时在学生掌握了这两种基本测量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测量方法的灵活运用,为密度的测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数学中,学生已接触到了长度和体积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缺乏正确性和规范性特别是一些使用的细节;再一个就是单位换算,由于学生科学计数法使用不熟练,会给单位换算带来一定的麻烦。

总之本节课的内容学习起来难度不大,只是从物理的角度去重新学习长度和体积。

【教学思路】对于物体的长度、体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已有较多的经验,但是缺乏感性的认识。

1 m,1 cm有多长?1 m3,1 ml 有多大?就不太清楚了。

所以,首先让学生建立长度、体积的具体感性认识,有了感性认识后自然就可以过渡到准确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测量问题是各种各样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会灵活的运用基本的测量方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就使物理知识走向了社会生活。

本节课就是按照建立感性认识——掌握基本方法——灵活运用解决实际的问题的顺序进行学习的。

【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
2、长度的测量
1)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2)正确使用刻度尺
3、体积的测量
1)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 杯来测量。 2)量筒的使用
通过的一套单位制(简称SI)。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二、长度的测量
1、国际单位: 米(m) 2、常用单位:
10 10
10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km m dm cm mm μm nm 103 103 103 103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练一练 1、试一试:你对长度单位的掌握 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某同学的身高是1.67 m ;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m ; 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 cm ;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mm 。
注意:(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 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c、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 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 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本课小结
三、长度的测量—最基本测量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3)累积法 测纸厚,细丝直径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四、体积的测量 任何物体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也就是 具有一定的体积。 体积的国际单位:立方米 (m3) 符号:V 体积的常用单位及换算: 1 m3=103 dm3=103 L;1 L=1 dm3; 1 dm3=103 cm3=103 mL;1 mL=1 cm3
学习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3)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固体的体积。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一、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
仙女座大星云是离我们 最近的漩涡星系。它的 直径约为16万光年,距 离我们约为220万光年。
人类生存的地球,是 宇宙天体家族中的一 员,它的半径约为 6400 km。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二、长度的测量 思考 不用尺,你如何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方法:测量就是将待测 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 量进行比较。这个标准 量就称为单位。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二、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
准量进行比较。
单位
国际单位制: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上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三、长度的测量—最基本测量 放对
×
0 cm 1 2 3 4 5 6 7 8
2
3
4
5
6
7
8
9
10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三、长度的测量—最基本测量
看对
√ × ×
5 6 7 8 9 10
0 cm
1
2
3
4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三、长度的测量—最基本测量 读记对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一、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
人的眼睛能分辨出的沙 我国上海市的金茂大厦, 粒、头发等微小物体的 共88层,高420.5 m。 直径约为10-4 m。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小资料
基本粒子10-15 原子核10-14
1027哈勃半径 1024超星系团、星系团
1021银河系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三、长度的测量—最基本测量 4、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a、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
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b、仪器本身不准确 。
c、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三、长度的测量—最基本测量
A、14.5cm=14.5×10-2=0.145m
B、14.5cm=14.5cm×10-2m=0.145m
C、14.5cm=14.5÷(100m)=0.145m
D、14.5cm=14.5×10-2m=0.145m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三、长度的测量—最基本测量
1、工具
游标卡尺
螺旋测 微器
测量长度最基本
的工具:刻度尺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三、长度的测量—最基本测量
2、活动:观察刻度尺 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的位置。 零刻度线 量程
取出你的刻度尺,仔细观察一下: 分度值 1、它的量程是 ; 2、它的分度值是 ; 3、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三、长度的测量—最基本测量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信息快递 ⑴使刻度尺 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⑵ 放正 尺的位置, 不能倾斜; ⑶刻度尺的 零刻度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
放对
看对 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 。
读记对 测量值要估读到 分度值的下一位 ; 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 数字 和 单位 。
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四、体积的测量
认 识 量 筒 和 量 杯
量筒
量杯
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 杯来测量。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四、体积的测量 量筒的使用
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
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 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三、长度的测量—最基本测量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平移法 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三、长度的测量—最基本测量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2)化曲为直 测较短的曲线,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 长测较长的曲线例如运动场的跑道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拓展资料
有 趣 的 人 体 尺 度
你为你的父母或兄 长量一量脚长和身高 , 你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身高往往是脚长的 7 倍 。高个子要穿大号鞋 , 矮个人要穿小号鞋就是 这个道理。
拓展资料
有 趣 的 人 体 尺 度
侦察员常用这个原理来破案:海滩上留下了罪犯 的光脚印,量一下脚印长是25.7厘米,那么,罪犯的 身高大约是多少呢?(25.7cm×7=179.9cm) 小琴为妈妈买鞋,她忘了妈妈的鞋号,只记得妈 妈身高是168厘米,你能帮她算一算买几号鞋吗?全国 统一鞋号是根据脚长编定的,如24号,就适合脚长为 24厘米的人穿,算出脚长就可以算出鞋号了。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三、长度的测量—最基本测量
( 3)
1mm ,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_
2.35 厘米。 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三、长度的测量—最基本测量
( 4)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_ 1cm , 2.4 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__ 厘米。
四、体积的测量 做一做 如何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 测量小石块等不规则 固体的体积时,可以使用 量筒或量杯,借助排开水 的体积间接测量出这个固 体的体积。
拓展资料
有 趣 的 人 体 尺 度
古代中国、古埃及、古罗马,不管是东方文化 还是西方文化,最早的尺都来源于人体,这是为什 么? 你也许会说用身上的尺子方便呗!这当然是主 要的。但是,还有一个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人 体各部分的尺寸有着规律,不信,咱们试试看。 你用皮尺量一量拳头的周长,再量 — 下你的脚 底长,你会发现,这两个长度很接近。所以,买袜 子时,只要把袜底在自己的拳头上绕一下,就知道 是否合适。
2、单位转换 3 5.4km= 5.4×10 m = 5.4×1012 nm 2.4nm = 2.4×10-6 mm = 2.4×10-12 km 1.5mm= 1.5×103 um = 1.5×10-3 m
二、长度的测量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二、长度的测量
3、下列单位换算的写法中正确的是 ( D )
原子10-10
1016最近的恒星 (除太阳)距离
最小细胞10-6 1012太阳系 DNA长度10-3 10人类 103太阳系 106长城
109太阳 单位:m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二、长度的测量
思考 两条红竖线长度相等吗?
你的眼睛会欺骗你。 单凭感觉不完全可靠!
为提高判断准确性, 要进行测量!
第二章
物体世界的尺度、 质量和密度
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我们的感觉可靠吗? [观察一下图片]
紫色的线弯了吗?
橙色的线哪段长?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为了更准
确的认识周围 的世界,把握 事物的特点, 我们发明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