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乡情,岭南之韵——浅谈广东音乐走入小学课堂
广东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浅谈“广东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广东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浅谈“广东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要:广东音乐作为民间音乐的一种形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岭南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袭和发扬了岭南文化“折衷中西、融合古今”精神,又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特质。
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学段开发“广东音乐”课程资源,利用好课程资源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进行探讨。
依托教科书,开展广东音乐课堂教学;依托校本课程,开展广东音乐实践活动;依托校外资源,开展“广东音乐”拓展活动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广东音乐、岭南音乐文化、本土音乐、传承与发展岭南音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粤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音乐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岭南音乐的重要乐种,既承袭和发扬了岭南文化“折衷中西、融合古今”精神,又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特质。
广东音乐诞生于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形成期约从1860年至1920年。
它的形成是应岭南经济开放、中西文化交流、民主革命新风;承中原、本土文化传统;吸外地音乐文化之营养;纳西方音乐之精华的岭南音乐文化历时积淀的结果。
进入21世纪,新课改新课标走进中小学各个学科,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学习机会。
在学校的音乐课程中融入广东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本土认同感,在传统音乐的学习中热爱本土音乐文化,从而深刻认识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这非常有意义。
那么如何在高中学段开发“广东音乐”课程资源,利用好课程资源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这一直是我实践研究的目的。
一、依托教科书,开展广东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广东音乐传承的后备力量,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兴趣培养可以使广东音乐进入良性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的教科书中,就有广东音乐的内容。
利用教科书,从课堂教学开始,讲授广东音乐。
(一)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信息,查找“广东音乐”相关知识,制作PPT,并进行展示。
越唱“粤”精彩 乐跳“粤”活力——浅谈粤语童谣融入小学音乐课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56越唱“粤”精彩 乐跳“粤”活力——浅谈粤语童谣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邓艳虹 齐彦(广州市白云区白天鹅京溪实验小学,广东,广州 510510)摘 要:粤语童谣是一种具有浓厚广东特色的本土音乐,是广府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一些广为流传的民间粤语童谣更是脍炙人口,深受学生的喜爱。
而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周围的外来工子弟,他们来源于五湖四海,身上贴着不同地域文化的标签,为了加强学生对岭南文化的认同感、实现粤语方言的传承,通过学讲粤语,学唱童谣、寓教于乐、校园集体舞等多种方式将粤语童谣有效地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中,让更多的学生接触、了解、弘扬广府文化的魅力从而感受到一名“新广州人”的幸福感和对祖国的自豪感。
关键词:粤语童谣;集体舞;教学粤语童谣是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岭南独有特色,把广府人民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社会礼仪等内容融入歌谣中,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而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周围的外来工子弟,他们同样来源于五湖四海,身上贴着不同地域文化的标签,他们走进学校学习与生活成为一个文化交流汇聚地。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不用说“新广州人”,就连土生土长的广州本地学生基本上也不会讲粤语。
为了弘扬广东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体现广州地方音乐教学的特色,加强民族性、地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
为此笔者决定利用音乐课堂独特的魅力,以“粤语童谣”为切入口,开展越唱“粤”精彩,乐跳“粤”活力系列活动,提出粤语童谣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粤语童谣的歌唱教学:越唱“粤”精彩粤语童谣与孩子的年龄比较接近,语言生动形象、结构简单短小、富有情趣,符合儿童生理、心理、认知的特点。
粤语童谣主要是唱给儿童的歌谣,用粤语传唱,极富粤语语言特色,首要特点是通俗易懂。
在学唱粤语童谣之前,笔者先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粤语加强读、讲与发音,引导小学生准确认识粤语的声母和韵母;结合普通话学习开展学习粤语日常用语。
浅析广东乡土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传承现状

浅 析 广 东 乡 土 音 乐 在 中小 学 音 乐 课 程 中 的 传 承 现 状
卢 莎 莎
( 星海音乐学 院 , 广东 广州 摘 要: 进入 2 l 世 纪, 新 编 订 的《 全 日制 义务 教 育 音 乐课 程 标准》 ( 人 民教 育出版社 , 2 0 0 1 年) 提 出: 应将 我 国各 民族优 秀的 传统音 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 内容 , 通过学 习民族音 乐, 使 学 生 了解和热爱祖 国的音 乐文化 , 增强 民族意识 和爱 国主义情操。 从 国 家教 育部 门颁 发 的课 程 标 准 及 相 关 文 件 中 , 可 以看 出 乡土 音乐教 学 已经逐步成为我 国当代音乐教 育改革 中不可缺 少的重 要组 成部 分。音 乐教育学者们也逐渐运 用新教学法结合 民间音 乐研 究 的 各 种 理 论 , 对 我 国 民 间 传 统 音 乐教 育 进 行 分 析 研 究 。 另外 , 一些少数民族聚居 的地 区, 也正在进行传统音乐进课 堂的 尝试 , 例如 : 侗 族 大 歌 进课 堂 、 泉 州 南音 进 高校 等 。 关键词 : 广 东 乡土 音 乐 ; 音 乐传 承 ; 乡土音 乐教 材 5 1 0 0 0 0 )
一
活动 。
以下是笔者通过与专家学者 的交谈和资料 搜集 , 了解到不 同的乡土音乐在不 同地区 的一些中小学传承 的状况。在广府地 区的校园里传承 乡土音乐 是极个别 现象 , 以下 所介绍 的学校都 属于乡土音 乐重 点推广基地。 广东沙 田民歌在 2 0 0 7年 6月 1日被 正式列 入省教 育学会 “ 十一五” 教 育 科 研课 题 , 这 个课 题 由珠 海 市六 位 沙 田 民 歌 爱 好 者发起 的 , 并在同年 l 0月 1 2日, 他 们就如何 保护 、 研发珠 海沙 田民歌举行开题报告 。这六人小组借着斗门第三职中的教学平 台, 通过各种方式教学 生学唱和欣 赏沙 田民歌 。该 校的所有 音 乐老师都被要求学习沙 田民歌 , 以便在音乐课上教学生欣赏 、 学 习。校 园广播每天 中午和 晚上 都要播放半 小时 的沙 田民歌 , 以 达到潜移默化 的教学效果 。 目前六人小组一直着手 编纂 沙 田民 歌教材 , 把他们对沙 田民歌的研究 用通俗 的语言表现出来 。 咸水歌是 中山水乡的特色民歌 , 在中山市东升镇胜龙小学 , 咸水歌成 了这个学校校本课程 的“ 主角 ” 。2 0 0 1年 , 学校尝试性 地成立 了一支专 门唱咸水歌 的小型 民歌 队 , 校领导 专门 的角 色, 一边辅导音乐老 师一 边教学生。2 0 0 3年 , 该校 正式将成 水歌写 进了校本 课程 , 民歌 队员也逐渐壮大起来 。2 0 0 4年 , 学校正式把咸水歌 当作音 乐课 的一部分 , 渗透到 3— 6年级 的音乐课程 中。2 0 0 9年 , 该校 正式 成为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挂牌点。 佛山是粤剧的发源地 , 目前佛山活跃着数百个私伙局 , 但 近 年来佛 山的粤剧市场一 直在萎缩 , 观 众 日趋老龄化 , 为此 , 有政 协委员提 出要 让 粤剧 进 校 园, 在 学 校里 推 广 普及 粤 剧 教育 。 2 0 0 2年 , 佛 山市 几 所 小 学 陆续 以课 内 教 学 、 兴 趣小组 等多种形 式开始 了粤剧 、 粤 曲教育的探索 , 请来 粤剧 、 粤 曲名家为 中小学 音乐老师讲课。但 随之而来 的种 种困难超 出了他们 的想象 , 由 于经费不足 、 师资短缺 、 粤剧教材 的编 写等多种原 因, 多所学校 的粤剧教育于 2 0 0 7年戛然而止 。 2 广 东 乡土 音 乐 传承 存 在 的 问题 以乡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 的 内容在欧洲 已有悠久 的历史 。 我国新世纪的国民音乐教育 改革 提出 , 应将我 国各 民族 优秀 的 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 的教学 内容 , 让学生通过学 习民族音 乐, 了解和热爱祖 国的音乐 文化 , 增强 民族 意识和爱 国主义情 操 。综合上述 的情况来看 , 广东 的中小学并没有很好地贯彻《 标 准》 的指导思想 , 广东 乡土音 乐只在个别学校进行推 广和传承 , 并不是在全市或全省范 围内进行 大面积的推广 , 其传 承问题突 出表 现 在 : 2 . 1 地方和 学校的 乡土音 乐课程意识 淡薄 地 方 教 育部 门推 广 乡 土 音 乐 教 育 的力 度欠 缺 , 没 有 教 育 部 门的支持 , 学校难 以实施乡土音乐教学 , 更不 可能建立完善的乡 土音乐教学体系。以上重点推广乡土音乐教学 的学校 , 在 乡土 音乐课程实施 、 乡土教材的编写 、 第二课堂的开展等方面能够 日 益完善 , 但它们却在推行 民间音乐进课 堂时没有带动其他学 校 共同参与 。笔者认为这和地方教育部门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 和 推 广力 度 密 切 相 关 。 2 . 2 学校 经费不足 学校很难为乡土音乐 课程资源 的开发 和利 用 , 持续提供 人 力、 物力和财力 的保障。重 点推广乡土音乐 的学校能够维持 下 去, 全靠 一批艺术家、 爱好者和热心人 士的帮助 , 但 最终离不 开 的却是 当地政府 的经费支持。学校的教 育经费更多的是用 于应 试 类 课 程 的 建设 和教 学 上 面 , 能 用 到音 乐 课 程教 学 上 的很 少 。 2 . 3 乡土音 乐教 学师资短缺 年轻 的音乐教师对传统 民间音乐文化的理解 、 认识不够 , 乡 土音乐对于他们来说是 陌生的, 要在学校大范 围地 传承 民间音 乐, 首先要保证师资力量 。教师除了教授学生乡土音乐外 , 还要 参与搜集 、 改编、 创 作 等工 作 , 让 学 生能学 到 更多 的优 秀 民 间 艺术 。 2 . 4 乡土 音 乐课 程 资 源 紧缺 虽然广东省内有很丰富的乡土音乐资源 , 但 由于种种原因 , 能够流传下来并适合于 中小学教学 使用的并不多 , 这需要 我们 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进 行大量的搜集 、 整理工作 , 把这些优秀传统 音乐整理改编 , 转化成教材 , 供 学校师生教学使用。重点推广乡 土音乐的学校领导和音乐教师们 , 一直不懈地进行 收编 民歌 的 工作 , 这个工作量大 繁重 , 需 要结合众 人 的力 量才能 完成得 更 好。佛 山市粤剧推广学校 的学生对陈 旧的剧 目不 感兴趣 , 为了 适应教学 , 需要邀请粤剧专家把 旧剧 目进行改编创新 , 这项工作 难度较大 , 因此 , 学校领导�
音乐伴成长,音调难忘怀——乡土音乐融入课堂的几点体会

3 6 6 3 0 0 )
新鲜感 , 感 到用 长 汀方 言诵 读 童谣 “ 挺有意思 ” 的。 从 而 学 习兴 趣 十足 , 纷 纷诵 读 。利 用 小 组 合 作 方式 互 教 互 学 , 同学 们 用 方 言诵读 童谣后 , 兴趣盎然 , 课堂气氛 十分活跃 , 接 下 来 进 行 歌 曲教 学 就 水 到 渠 成 了 。 在学唱中 , 要 求 同 学们 用 长 汀方 言 唱 童 谣, 这样 同 学们 一 个 个 试 着 用 方 言 合 着 音乐 唱着 , 兴 趣 更 浓 厚
我是河田人我选择学唱河田山歌我是四都人我??这样同学们自身都有一种义务感我要把本乡镇的山歌学好经过一番学唱接着山歌小品我是哪里人就开始排演了每组同学都以最自豪的情感用本土方言演唱四都话涂坊话河田话??有趣极了
音
乐
伴
成长 ,音调 Nhomakorabea难
忘
怀
乡土 音 乐 融 入 课 堂 的 几 点 体 会
丘迎 春
( 长汀三中 , 福建 长汀 “ 风雨悠 悠 , 古 城悠悠 , 千年岁月写 春秋 ; 龙门龙潭 , 双 阴 塔古 城 楼 , 一 路走 来 风 景 悠 悠 。 好 山好 水 , 满 汀城 , 多 少美 景 不 呀不 胜 收 , 客 家 的人 啊 , 客 家 的酒 。 魂牵梦绕在心头” 。客 家 首 府 长汀古称“ 汀州” , 自古 钟 灵 毓 秀 , 人 杰地灵 , 文 化 底 蕴 十 分 丰厚 , 享 誉 海 内 外 的 客 家 山歌 , 巧 夺 天 工 的客 家 传 统 花 灯 , 丰 富 多 彩 的 民间 艺 术 , 如船灯 、 马灯 、 龙灯 、 十番 、 鼓 吹、 台阁、 花 鼓等 . 构 成 长 汀 引人 入 胜 的客 家 传 统 艺术 宝库 。 根 据 音 乐 新 课 程 改 革 思 想 内容 和 实 践 意 义 .我 校 自2 0 0 5 年开 始立案开发( - K汀 本 土音 乐 进 校 园》 , 结 合 当地 悠 久 的 民 族 文 化 艺 术 特 色 .把 流 传 已久 丰 富 而 优 秀 的本 土 音 乐 文 化 引 进艺术课堂 , 开 阔 同学 们 的 视 野 。 我就“ 音乐伴成长 , 音 调 难 忘 怀” 本 土 音乐 进 课 堂 谈 几 点 体 会 。 “ 走 出去 。 请进来” 。 让 学 生 感 受 民 间艺 术 的 魅 力 。 “ 乡土音乐进课 堂” 是 个 全 新 的课 题 . 把 乡土音乐 “ 请” 进 课堂意义深远。 里姆斯基 ・ 科萨科夫说 : “ 没 有 民族 性 的音 乐 是 不 存 在 的 。 实 际 上 。一 般 认 为 全 人 类 的 音 乐 都 是 具 有 民 族 性 的。 ’ 但 实 际情 况 是 无 教 材 , 没有 音 像 资料 , 更 没 有 乡 土音 乐 进 课 堂 的教 学 经 验 。 在 学 校 接 触 乡 土 民 间艺 术 不 多 , 如 何 把 丰 富 多彩 的汀 州 本 土 民 间 音 乐 “ 请” 进课堂呢?格林卡说 : “ 创 造 音 乐 的是 人 民 , 而 艺 术 家 不 过 是 将 它 编 成 曲子 而 已 。 ” 长 汀 是 客 家首 府 . 客家 文化 源 远 流 长 。 富 有 地 方 特 色 的 民间 艺 术 博 大 精 深. 因此 。 音 乐 组 成 员 首先 到 民 间进 行 学 习 和 采 风 活 动 。 例如 : 利用 业 余 时 间 到 童 坊 镇 学 习 “ 长锣 鼓” : 到本 县“ 锣 鼓之乡 ” 新 桥镇 小庄村学习 : 积 极 参 加 观 摩 县 举 办 的汀 东 、 南、 西 南 三 个 片 区 的农 民文 化 艺 术 节 活 动 ; 访 问长 汀 客 家文 化 方 面 的专 家 ; 到县 南 门 社 区 学 习 民 间小 调 “ 斗笠 舞” 表演 ; 到 大 同镇 东 街 村 向 民 间 艺 人 学 习 长 汀 民 间小 调 《 九 连环》 及表演 ; 向 民 俗 专 家 张鸿祥 、 郭 如 淮 学 唱 山歌 及 到 兄 弟 学 校 ( 长汀二中) 进行 《 闽 西 乡土 音 乐 入 课 堂 》 实践观摩学习。 爱因斯坦说 : “ 兴 趣是 最好 的老 师 。 ” 如 果把 同学 们 的学 习 热情激发起来 , 学 习效 果 可 想 而 知 。 首先 。 我 们 在 校 领 导 的指 导、 支持 下举 办 了丰 富 多彩 的活 动形 式 。 如把 民 间小 调 《 九 连 环》 、 《 踩 船灯 》 、 《 十番锣鼓》 、 《 卖花线 》 和 山 歌 小 调 的 演 唱 艺 人 请进 校园表演 。 并 请 民间 艺 人 现 场 教 授 , 学生其乐 融融 , 大 大 激 发 同学 们 的 参 与 热 情 和 学 习 兴 趣 , 让 同 学们 真 正感 受 到 “ 乡 土艺 术 ” 魅力 无 穷 。 达到“ 事半功倍” 的效 果 。 其次 , 利 用 课 余 时 间发 动 师 生 、 家 长 收 集 相 关 民 间音 乐 、 音像 、 歌谱 、 文字材料 , 走 访 民间 老 艺 人 。 收集 珍 贵 的文 字 、 影 像 资 料 。在 “ 走出去 , 请 进来 ” 的学习活动中 , 师 生 共 同学 习 民 间 音 乐 艺 术 , 直观的 口 手相授 。 心手 相 连 的教 学 , 提 高 学 生 学 习 民间 本 土 音 乐 的 自信 心和成功感 , 从而热爱家乡音乐文化 , 热 爱 民族 音 乐 。 二、 朗 朗 上 口 的 客 家童 谣 , 为 学 生学 习 乡土 音 乐做 铺 垫 。 在“ 请进来” 的环节 中, 引导 、 激 发 同学 们 对 乡土 音 乐 产 生 兴趣 , 培 养 同 学们 学 习本 土 音 乐 的 自信感 。 对此 , 我选择风趣 、 幽默 、 诙谐 、 朗 朗上 口的 童 谣作 为进 课 堂 教 学 的 第 二 环 节 。 客 家 童谣 是 口头 文 字 , 短小精悍 、 语言俏皮 、 富有童趣 、 语 句通俗 , 而 且 每 句 尾 用 同韵 字 , 所 以朗诵起来 异常顺 口 , 只要 小 时念 熟 , 到了老年 , 仍牢牢不忘。 如《 鸡公仔 , 啄尾 巴》 这 首 客 家 童谣 : “ 鸡公仔 , 啄尾 巴 , 啄到婆婆树兜下 , 婆婆出来看鸡子 , 姐 姐 出来 拗桃 花 . 桃花开 、 李 花开 , 张郎打鼓李郎吹 , 吹到 姐 姐 心 里 化化 开 。 ” 童谣整理长汀民俗专家杨水生 、 张鸿祥 , 曲谱 : 陈 鸿 志 。 教学 中 , 我首先用长汀方言诵读童谣 , 让 同学 们 产 生
浅谈广东音乐进校园

浅谈广东音乐进校园作者:李满棠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4期一、传承广东音乐的社会意义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共计518项,“广东音乐”位列“民间音乐”(或为“传统音乐”)类(共计72项)之一。
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的“广东音乐”归在“音乐”类,由台山市、广州市共同拥有。
“广东音乐”中学传承基地终于在2007年6月8日落户在我校,这是我们学校的一件大喜事。
通过“广东音乐”进课堂的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和特色教育的理念,真正起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推动了学校良性发展,让这朵南国音乐之花在少年纯洁的灵深处播下美好的种子。
二、传承广东音乐的民间基础广东音乐在台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广东音乐主要流传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是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在当地民间“八音会”和粤剧伴奏曲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常规器乐有粤胡、秦琴、琵琶、扬琴、洞箫、喉管、笙及木鱼、铃。
台山的“八音班”是广东音乐的活动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悠久的历史。
明清之时,八音班主要演奏佛教音乐和民间小调。
太平天国运动后,八音班实行变革,将乐曲演奏和戏曲演唱相结合,逐步走入成熟。
1949年后,台山市的广东音乐活动纳入城乡文化室的范畴,成为文化室的活动项目。
全市有一百二十多个广东音乐活动组织,遍布城乡。
三、传承广东音乐的一些做法1.利用音乐课堂主渠道,让学生了解广东音乐的发展(1)心传口授广东音乐广东音乐与普通歌曲不同,心传是内容、灵魂,口授是形式,心传口授能最大程度表现广东音乐的韵味美。
我们在教唱过程中采用“心传口授”的方法,在剧中人物(或乐曲)的思想情感基础上,在基本唱腔(乐谱)的框架上对课本中的曲谱进行加花、润腔作再创造,通过外部表情,动作、眼神就能充分让学生体会广东音乐韵味美的所在。
对于学生来说,加入广东音乐是一种新鲜的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把粤剧唱功融入小学音乐课堂

浅谈如何把粤剧唱功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摘要:音乐在美育的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音乐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尤其小学生正处于综合能力快速发育的关键阶段,一定要做到全面发展。
粤剧主要是流传在两广地区的传统戏剧,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上,将经典粤剧曲目融入到现代音乐的课堂中,使小学生提高对粤剧的兴趣,成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基于此,本文将浅析粤剧蟾宫唱功和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融合,探究相关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粤剧与音乐的完美衔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仅供参考。
关键词:粤剧传承;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引言:流行音乐的迅速崛起,成为了许多学生口口相传、下课吟唱的经典节目,但是对于粤剧的了解,很多人却茫然无知。
长此以往,传统的粤剧文化即将走向衰落甚至灭亡,这对于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如何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粤剧,如何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中把粤剧融入进去,这是非常关键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排练表演粤剧,让学生加深对粤剧的了解和熟悉程度,提高粤剧的知名度并引发学生的热爱,这样可以更好地传承粤剧古典文化,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同时,粤剧对于他们陶冶情操,明白人生智慧的道理也非常关键。
一、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粤剧的浓烈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粤剧粤剧是岭南地区的文化瑰宝,在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甚至东南亚的文化圈里都占有一席之地。
小学音乐作为传播现代音乐和古典文化的主要阵营,把粤剧融入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是非常关键的。
学校可以邀请一些专门的粤剧艺术表演家们去校园里面开讲座,同时他们可以穿好自己的戏服,在学校内部表演一些粤剧的经典曲目,让小学生们亲自感受到粤剧的带来的震撼,面对面地感受到粤剧文化的魅力,在视觉效果的冲击下,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粤剧。
同时,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关于粤剧的艺术展览活动,比如:展示粤剧演员的戏服,头饰,化妆用具等,让学生对于粤剧的了解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深刻了解到粤剧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浅谈“广东音乐”

浅谈“广东音乐”广东音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传统丝竹乐种,与粤剧、岭南画派并列为“岭南三大艺术瑰宝”。
它以轻、柔、华、细、浓的特点和清新流畅、悠扬动听的岭南风格备受民众的喜爱,影响遍及大江南北,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
2006年,广东省广州市、台山市联合申报的“广东音乐”项目进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广东音乐最初因其多演奏戏曲过场音乐和民间器乐小曲而被当地人称呼为“过场”、“谱子”和“小曲”。
后来在演奏上逐渐地形成了其独特的旋法、调式和演奏风格特点,作为一个有特色的独立地方乐种而被外省人称呼为“广东音乐”。
它的流行地区以广州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为中心,湛江地区也很盛行,以后又逐渐流传到上海及北方的天津、北京等大城市,在香港和东南亚的华侨聚居地,亦常演奏。
【2】其实,对于“广东音乐”这一称谓尚存争议。
依照现在的行政地域划分,广东音乐给人的概念,应该是包括客家音乐、潮州音乐,以及在广东省内的瑶族、畲族音乐,甚至包括已从广东版图分割出去的海南的琼乐。
但艺术形式本身是很难用行政区域来划分的,它的存在于发展有其客观的历史过程。
由于客家音乐、潮州音乐、琼月等传播范围有限,影响不大,外省人对广东音乐的了解往往局限于广府民系的音乐,所以通常意义上“广东音乐”应指狭义上的广府音乐。
有学者认为这一名称似乎把潮乐、汉乐、琼乐都包含其中,容易引起混淆和误会。
有些专家主张改为“粤乐”,另有一些学者认为称呼“广东音乐”已是约定俗成,已变成全中国或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对此乐种一致的称谓,可沿用而不必改变。
【3】广东音乐形成于清末民初。
演奏广东音乐的组织最初为戏曲音乐乐队及亦农亦艺的“八音会”,除用于民间婚、丧、喜、庆等场合外,20年代当地在放映无声电影之前和放映过程中,亦常奏广东音乐,因此,影响很大。
当时,群众性的音乐集社纷纷成立,如“济隆”、“素社”、“钟声慈善社”等,自娱性的自由组织活动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粤语童谣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探索

粤语童谣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探索发表时间:2020-06-08T14:08:17.15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期作者:林东[导读] 粤语童谣主要是来源于民间,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摘要:粤语童谣主要是来源于民间,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指流传于使用粤语地区的童谣。
其中一部分为客家民谣,随着人们不断传唱,渐渐地变为广为流传、富有地方语言特色的歌曲。
这些童谣歌曲具有鲜明的节奏性、韵律感强、琅琅上口、言语生动,非常适合孩子们在音乐学习和生活中歌唱。
因为由于受推广普通话的影响,不少粤语童谣流失,甚至有消失的危险。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把粤语童谣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粤语童谣;音乐课堂;情境;音乐游戏;表演本文主要从创设粤语童谣的音乐教学情境,组织音乐游戏活动体验粤语童谣的乐趣,通过音乐表演展示粤语童谣的魅力,运用器乐丰富粤语童谣教学内容等四个方面,对粤语童谣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创设粤语童谣的音乐教学情境小学生正处于认知成长初期,思维具有可逆、守恒性特点,具体事物是其认知的主要来源。
并且生活经验较少,阅历尚浅,学习音乐知识比较倾向于浅层的理解和记忆。
而粤语童谣内容浅显、通俗易懂,主要是单纯的描绘某一方面或某一件事情。
把粤语童谣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可以通过设置粤语童谣的音乐活动情境,给孩子们展示一个缤纷色彩的纯真世界,把孩子们最单纯的童真表达出来。
这样,借助形象的情境创设,在音乐教学中能发展小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有助于小学生了解粤语童谣的内容,给小学音乐教学带来色彩。
比如,《落雨大》这首粤语民谣,是一个从儿童的眼睛里看到的场景,里面充满了童趣、童真、童言、童语。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让小学生欣赏教学时,音乐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动态的画面把广州市老城区、西关地区,在下雨天时水淹街道场景的演示出来。
让小学生们一边观赏着广州这个城市老城区,一边唱出“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出街着花鞋,花鞋花袜花腰带,珍珠蝴蝶两边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2) 班
问学 生 : “ 这 首 歌 曲你 们 觉 得 用 广 东 话 演 唱 好 听 。还 是 用 普 通 话 演 唱好 听 ? 孩 子们 普 遍 认 为 : 广 东方 言 与广 东 音 乐 是 紧 密 相 连 的。 将 广 东 方 言 引进 课 堂 . 使本土文化与音乐艺术完美结合 , 相 得 益 彰 ,既 可 以让 学 生 继 承 本 土 文 化 ,又 可 以 活 跃 课 堂 气 氛. 让 学 生趣 味盎 然地 学 唱 歌 曲 , 提 高 教学 成 效 。 二、 借地方特色 。 激 发 兴 趣
一
人数 4 o 人
4 o人
是否会 唱粤剧? 2 ( 会)
5( 会)
你知道பைடு நூலகம் 哪些广东音乐? l 1
1 6
想了解 广东音乐吗? 3 6
3 9
六( 1 ) 班
4 0 人
7 ( 会)
1 7
4 0
据调查 , 几 乎 所 有 学 生 不 会 唱 粤 剧 也 很 少聆 听 广 东 音 乐 . 但 是 孩 子 们 还 是 比较 想 了解 广 东 音 乐 的 。 所 以把 广 东 的本 土 音 乐 文 化 引入 课 堂 教 学 是 当务 之 急 。 那 么我 们 该 从 哪 里 人 手 , 怎样做 呢? 我 以人 民音 乐 出版 社 出 版 的 第 三 册 第 十 一 课 《 贺新春》 为 例, 通过对教材和教法的分析 , 在 课 堂 教 学 中融 入 对 学生 思 维 与 情 感 的激 发 , 让本土音乐进入课堂 , 也 让 民族 文 化 的精 神 渗 入课堂 。 对于广东音乐 , 我们并不陌生 , 它 是 具 有 鲜 明地 方 色 彩 和 独 特 风 格 的乐 种 之 一 。于 清 末 民 初 产 生 和 流 传 在 广 东 珠 江 三 角洲一 带 , 内容很广 , 包 括 粤剧 和 潮 州 音 乐 、 小 曲及 地 方 性 民 歌 曲艺 等 , 是岭南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瑰宝。 其 以轻 、 柔、 华、 细、 浓 的风 格 和 清 新 流 畅 、悠 扬 动 听 的岭 南 特 色 备 受 广 泛 的 喜 爱 和欢迎 , 遍及中国大江南北 , 流 行 世 界 各 地 。《 贺新春》 这 首 歌 曲正 是 采 用 粤 曲 的 音 调 , 节奏欢快 , 整曲生动 . 形 象 地 描 绘 了 孩 子 们 喜 气 洋 洋 过 新 年 的欢 乐 情 景 ,是 让 学 生 走 近 本 土 音乐 的最 好 范 例 。在 认 真 分 析 教 材 后 , 我 做 出 了 以下 尝 试 。 借地 方 语 言 。 放 飞 童 心 国学 大 师 陈 寅 恪 先 生 说 : “ 中 国的 文 化 保 存 在 语 言 中 。 ” 同 汉 语 的 主 流 北 方 语 系 和 其 他 方 言 相 比 .粤 语 有 独 自形 成 的音 韵系统 , 粤语 方 言 有 九 个 声 调 和 两 个 变 调 。 所 以 , 当 刚 开 始 时 我选择用普通话教学时 。 学 生 虽 然 唱得 很 认 真 . 可 始 终 不 能将 歌曲的韵味表现出来 。 我 突然 有 一 个 大 胆 的想 法 . 既 然 是 本 土 音乐 , 如果 用 广 东 话 直 接 教 唱 , 效 果会 怎 样 呢 ? 当我 用 广 东方 言唱给学生听时 , 竟 然 受 到学 生 的热 烈 欢 迎 。 为让学生更易接受 , 根 据 学 生 的年 龄 特 点 , 在 歌 词 教 授 这 环节 , 我 通 过 三个 游 戏 完 成 。 第一 , 我 出示 六 句 歌 词 。 让 学 生 选 择 自己 喜 欢 的 歌 词 读 给 大 家 听 。第 二 , 放 歌 曲 音乐 . 听 到哪 句 就请 拿 着 这 句 歌 词 的 学 生举 起 手 中 的 歌 词 。 第三 。 再 次 放 音乐 , 请 大 家按 照 歌 词 出 现 的 顺 序 排 列 好 , 孩 子 们 在 聆 听音 乐 的 同 时 在 学 习 广 东 方 言 。最 后 我 让 学 生 按 节 奏 朗 读 歌 词 时 , 孩 子们读得很流利 , 学 习兴趣被激发 , 课 堂 气 氛 也 非 常 活 跃 。我
春 节 是 中 国最 重 大 的传 统 节 日。 广 东 的 春 节 既 有 中 国 春
节 的基 本 内容 , 又 有 自己 的地 方 特 色 。 广州 的春 节 风 俗 有 别 于 其 他地 区 的是 : ( 1 ) 做 特色小吃 , 广 东 地 区新 春 美 食 品种 繁 多 , 寓 意 吉祥 , 普 通 的 菜 式 亦赋 予美 好 的名 称 , 使 人乐 意享 用 。( 2) 农 历 十 二月 举 办 迎 春 花市 。 数 以百 万 计 的人 参 加 逛 花 市 活 动 。 家 家必 置鲜 花 , 包 括 摆 年橘 、 摆水仙 、 插鲜花 。 ( 3 ) 新春伊始 , 第 件事 便 是 贴 门神 、 对 联 。( 4 ) 派利 是 习俗 中重 要 的 一 项 , 长 辈 要 分钱 给后 辈 , 能 挣 钱 的后 辈 也 要 送 钱 给 长辈 , 寓 意 新 的 一 年 大 吉 大利 。 ( 5 ) 舞狮活动 , 除在广场表演之外 , 还沿街起 舞 , 逐 家 逐 户拜 贺 , 以示醒狮临门 , 安好吉祥 , 主人 家 则 悬 赏 于 门 , 包 红挂青 , 让瑞狮去摘取 , 名 日“ 采青 ” , 借 此 活 动 希 望 狮 子 把 好 运带到家里。 作为本土音乐的《 贺新春》 一 曲, 刚好 将 广东 的春 节 特 色 表 现 得 淋 漓尽 致 。 为 让学 生真 正 融 人课 堂 . 体 会 到 乐 曲 的精 髓 . 在 歌 曲表 演 这一环节 。 我先让学生观看广东过年视频 , 然 后 问学 生 最 感 兴 趣 的是 哪一 种 民俗 活 动 ? 大 多 数 学 生认 为 舞 狮 非 常 有 趣 。 我 借 用道具( 狮子头 ) 让学生模仿舞狮活动 。 随着 欢 快 的 音 乐 , 孩 子 们 兴奋 地舞 动着 狮 子 , 掌声 、 笑声 、 还 有 欢 呼声 , 将 课 堂 气 氛 推 向 高潮 。 将 民 俗 文 化 与 学 生 的学 习 相 融 合 , 不 仅 可 以让 学 生 植 根 于 民俗 文 化 这 一 丰 富 的 文 化 土 壤 , 开 阔学生 的视野 . 丰 富 知 识, 了 解 内涵 , 继承精华 , 萌 发 热爱 家 乡 、 民族 的 意 识 , 还 能 增 强 学 生 对 本 土音 乐 的 审 美 敏 感 性 . 体 验创 造 与 表 现 的 快 乐 . 激 发学生热爱 乡土文化 、 爱 家 乡 的情 感 . 提高学 生的人文 素养 , 促 进 学 生全 面 发展 。 三、 借地方音乐 。 拓宽 音乐 文化 视 野 广 东音 乐 是 以 广 东 民 间 曲 调 和 某 些 粤 剧 音 乐 、牌 子 曲为
穹 试周 刊2 0 1 5 年 第 4 9 期
乡
音
乡
情 , 岭
罗艳玲
南
之
韵
浅谈 广 东音 乐走入 小学课 堂
( 珠 海 市香 洲 区 第 十 九小 学 , 广 东 珠 海 5 1 9 0 0 0 ) 摘 要 : 广 东音 乐有 得 天 独 厚 的底 蕴 和 内涵 , 如 何 合 理 地 开 发 本 土 音 乐资 源 , 将 之 有 效 地 融 入 音 乐课 堂 , 渗 入 每 个 孩 子 的 心 里, 培 养 孩 子 在 实践 中探 索发 现 身边 的 音 乐 , 从 而喜 爱本 土 音 乐 , 热 爱 自己 的 家 乡, 是值 得 我 们 尝 试 实施 的 。 关键 词 : 广 东本 土音 乐 粤 语 广 东方 言 《 新课程标 准》 指出: “ 认识 本土文化 是学生学 习艺术 、 认 识艺术的基础 , 是 他们 走 向世 界 的起 点 。 教 育有 必 要 引导 学 生 深 入 地 学 习 本 土 文 化 .从 他 们 的 周 围 环 境 开 始 ,挖 掘 生 活 的 美, 本 土 文化 的美 , 本 土 音 乐 的美 。 ” 在 本 土 音 乐 文化 方 面 , 广 东 音 乐 有 得 天 独 厚 的底 蕴 和 内涵 。带 领 孩 子 们 赏 析 来 源 于身 边的美 , 使 本 土音 乐 教 学 在 音 乐 素 质 的 培 养 中起 到重 要作 用 。 是 音 乐 教 师 责 无 旁 贷 的事 情 。学 生 中 有 多 少 人 了解 广 东 的音 乐 ?又 有 多 少 人 会 唱 家 乡 的 歌 呢 ?居 于 此 问 题 的 触 动 . 我 利 用 课 余 时 间 在 我 校 的 一 些 学 生 中进 行 了 问 卷 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