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大纲
土地估价师考试《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Word文档

2010土地估价师考试《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第一部分一、判断题(共10题,题号1~10,请判断各题说法正确或错误,并将答题卡相同题号对应的符号涂黑,正确涂“√”,错误涂“x”。
每题1分,共10。
判断错误每题倒扣1分,最多扣至判断题总分为0)1.土地包括地下层、地表层以及地上空间。
(√)出处:(07大纲第一部分-土地概念)(04土地管理基础书――1章P1)解析:土地是地球表面具有固定位置的空间客体,具有立体的垂直剖面,它向上、向下的范围是现今人们利用土地的技术所能达到的范围。
2.土地估价对象除地上空间、地表层、地下层外,还可以包括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和相关权利等。
(√)出处:(07大纲第十二部分-地上附着物及其它财产评估)解析:在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发生转移的过程中,例如土地征收、拆迁等,需要对土地附着物进行评估。
所以土地估价对象除地上空间、地表层、地下层外,还可以包括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和相关权利等。
3.采用成本逼近法评估地价时,由于税费是一种必须的支出,并不参与利润产出,所以成本计算时不计算利息。
(×)出处:(07大纲第四部分,土地估价方法)(04土地估价理论方法8章成本逼近法―P267)解析:在成本逼近法中,投资包括土地取得费、土地开发费和有关税费。
对土地评估时,投资者贷款,需要向银行偿还贷款利息,利息应计入成本;投资者利用自有资金投入,等于将自己的银行存款取出,损失了利息,从这种意义上看,也属投入,也应计人成本。
4.由于空间的状态最能反映土地的利用程度,所以采用剩余法估价中,确定土地最佳开发利用方式时,最重要的是选择最佳建筑容积率。
(×)出处:(07大纲第四部分,土地估价方法)(04土地估价理论方法7章剩余法―P245)解析:根据调查的土地条件、土地市场条件等,在政府规划及管理等限制所允许的范围内,确定地块的最佳利用方式,它包括确定用途、建筑容积率、土地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装修档次等。
2010年土地估价师考试真题及答案(全)

2010年土地估价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一2010年土地估价师考试管理基础与法规真题及答案一. 判断题(共20题,题号1-20,每题0.5分,共10分。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或错误,并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涂黑,认为正确的涂"√",认为错误的涂"×".答题错误倒扣0.5分,本题总得分最多扣至0分)1. 从内涵上看,国土包括资源与环境两方面的内容。
()2.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所设定的一种物权。
()3. 依法取得的房屋所有权连同该房屋所占用范围内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权。
()4. 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协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土地利用关系。
()5. 级差地租II的形成以同一块土地连续投资的生产率高于劣等地的生产率为前提。
()6. 中国现行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是以面积大小和质量等级来确定土地税额大小的。
()7. 初始土地登记通常采用共同申请的方式。
()8. 有土地所有权不一定就有地租,而只要有地租,就必然与土地所有权相联系。
()9. 土地供给决定土地的价格,土地价格影响土地需求关系。
()10.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是规范土地市场的基本前提。
()11.土地供给量增大,土地价格必定下降。
()12.土地整理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的内容和目标是一样的。
()13.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的生产价格决定的。
()14.为了保证国家建设,对于重点建设项目,在没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情况下,也可以批准新增建设用地。
()15. 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土地面积保持不变时,资本或劳动每一投入单位的边际产品通常随着该种投入数量的增加而下降。
()16.变更土地登记具有连带性。
(17.土地出让期届满,政府有偿收回出让的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
()18.土地的供给是指人类可利用的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它与社会的技术经济条件无关。
()19. 我国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实行三级审批制度,即国务院和省级.县级人民政府。
房地产估价师《土地估价基础与实务》考试大纲

房地产估价师《土地估价基础与实务》考试大纲房地产估价师《土地估价基础与实务》考试大纲《土地估价基础与实务》科目第一章土地估价基础考试目的本部分的考试目的是测查应试人员对土地的内涵、基本特征及类型,土地类型及其特点,土地产权,地租理论、区位理论、土地酬劳递减规律、土地市场理论的了解、熟识和把握程度。
考试内容第一节土地的概念一、土地的内涵二、土地的特性(一)土地的自然特性(二)土地的经济特性(三)土地的产权特性三、土地的功能四、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五、土地实体及特征其次节土地的分类一、土地利用的基本类型(一)耕地(二)园地(三)林地(四)草地(五)湿地(六)农业设施建设用地(七)居住用地(八)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九)商业服务业用地(十)工矿用地(十一)仓储用地(十二)交通运输用地(十三)公用设施用地(十四)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十五)特别用地(十六)留白用地(十七)陆地水域二、主要类型土地的特征(一)商业服务业用地的特征(二)居住用地的特征(三)工矿用地的特征(四)仓储用地的特征(五)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特征(六)交通运输用地的特征(七)农用地的特征三、我国主要类型土地的利用第三节土地权利一、土地权利的内涵二、土地权利的类型三、我国土地全部权(一)土地全部权的权能及规定(二)国有土地全部权的权能及规定(三)集体土地全部权的权能及规定四、我国土地用益物权(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能及规定(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及规定(三)宅基地使用权的权能及规定(四)地役权的权能及规定五、我国土地担保物权(一)不同土地抵押权的权能及规定(二)土地质权的含义第四节地租理论一、地租的含义二、马克思地租理论(一)级差地租(二)肯定地租(三)垄断地租三、新古典城市地租理论四、地租与地价的关系五、地租理论在土地估价中的应用第五节区位理论一、区位的含义二、区位的影响因素三、几种主要的区位论(一)农业区位论(二)工业区位论(三)中心地理论四、区位与地价的关系五、区位理论在土地估价中的应用第六节土地酬劳递减规律一、土地酬劳递减的含义二、土地酬劳递减的基本原理三、土地酬劳递减规律在土地估价中的应用第七节土地市场理论一、土地供应(一)土地供应的含义(二)土地供应的特点及方式(三)影响土地供应的因素二、土地需求(一)土地需求的含义(二)土地需求的特点及类型(三)影响土地需求的因素三、土地供求平衡原理四、土地供求与地价的关系五、我国土地市场的特点六、土地市场分析(一)市场分析的基本内容(二)市场分析的主要方法考试要求1.把握土地的内涵,土地的特性;2.把握土地的基本类型及我国土地的分类;3.把握土地权利的概念及类型、我国土地全部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类型;4.熟识土地的功能;5.熟识主要类型土地的特征;6.熟识我国主要类型土地的利用;7.熟识我国土地全部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权能及规定;8.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实体及特征;9.把握地租的含义,地租与地价的关系;10.把握区位的含义及影响因素,区位与地价的关系;11.把握土地酬劳递减的含义;12.把握土地供应与需求的含义、特点及影响因素;13.把握土地供求与地价的关系;14.熟识地租理论在土地估价中的应用;15.熟识几种主要的区位论;16.熟识土地酬劳递减的基本原理;17.熟识土地供应方式;18.熟识土地需求类型;19.熟识土地供求平衡原理;20.了解马克思地租理论,新古典城市地租理论;21.了解区位理论在土地估价中的应用;22.了解土地酬劳递减规律在土地估价中的应用;23.了解土地市场的特点,土地市场分析。
土地登记代理资格-2010年土地估价师(土地估价相关知识)真题试卷

2010年土地估价师(土地估价相关知识)真题试卷(总分:22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判断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说法正确或错误。
判断错误每题倒扣,最多扣至判断题总分为零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范围是指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内的国家所有的土地。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解析:3.房主把房屋出租所获得的租金和自己居住所形成的虚拟租金均应计人GDP。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解析:4.国家对于房地产企业已使用但未售出的商品房,暂不征收房产税。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解析:5.外汇必须以外国货币来表示是外汇的基本特点。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解析:6.保险除了具有分担风险和组织经济补偿的基本职能以外,还具有融资、防灾防损及分配等派生职能。
(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解析:7.上市公司采取定向增发方式发行的有价证券属于私募证券( )(分数:2.00)A.正确√B.错误解析:8.会计主体一定都具有法人资格。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解析:9.我国房产税实行定额税率。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解析:10.企业的应付账款确实无法支付,经批准确认后转入营业外收入。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解析:11.按照我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定义,狭义的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工程性基础设施与社会性基础设施两大类。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解析:12.资本公积是由企业形成的利润转化而来的。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解析:13.住宅建筑是消费者的耐用品,在国民收入账户中,被作为消费支出处理。
土地估价师考试大纲

土地估价师考试大纲土地估价师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土地基础知识一、土地概念二、土地的分类三、土地实体特征四土地权利及制度第二部分土地管理知识一、土地管理概念二、地籍管理三、土地规划管理四、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五农业地转用与征地管理六、建设用地供应管理七、土地市场交易与监督八、地价管理九、土地执法监察第三部分地价理论一、土地价格的概念二、土地价格影响因素(一)考试目的(二)考试范围三地租理论四区位理论五、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六、土地市场理论第四部分土地估价方法一、土地估价概念(二)考试范围(三)考试基本要求二、土地估价的原则三、收益还原法四、市场比较法五、成本逼近法六、剩余法七、路线价法八、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第五部分地价估价实务、宗地估价二、常见目的下土地估价三、常见用途土地估价四.土地分等五、土地定级六、基准地价评估七、路线价评估八、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九、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评估第六部分地上附着物及相关财产评估知识一、房屋建筑工程基础二.建筑物估价三、其他附着物估价四、相关机器设备评估第七部分土地相关税收知识一、税收基本理论二土地税收三、房产税收四、其他相关税收第八部分金融知识一、金融基础二、保险基础三、证券基础第九部分会计与统计知识一、会计知识二、统计知识第十部分土地与房屋测量知识一、经济学基础二、城市经济学三、城市规划第十二部分地产开发与工程造价知识一、土地开发二、房地产开发三、工程造价四、行业管理制度第一部分土地基础知识一、土地概念(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的内涵、基本特征及类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土地的定义2、土地的特征3、土地的功能4、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的基本内涵,土地的主要特性熟悉:土地的功能,不同学科对土地的定义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二、土地的分类(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类别及其特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土地的基本类别2、主要类别土地的特征3、我国主要类别土地利用的方式(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的基本类别及我国土地的分类熟悉:主要类别土地的特点了解:我国主要类别土地利用的方式三、土地实体特征(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实体特征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土地实体的构成2、土壤类别及特征3、地质条件及特征4、土地基础设施类型及特征5、主要地上物作物种类及特征6、地下空间及特征7、土地污染种类及特征(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实体的构成、土壤类别、地质条件类别、土地基础设施类型;熟悉:不同类别土壤特征、不同类别地质条件特征、不同类别土地基础设施特征、主要地上物作物种类及特征、地下空间及特征;了解:土地污染种类及特征四土地权利及制度(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权利制度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土地产权概念2.土地产权的种类3.我国土地所有权制度4.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5 土地他项权利制度6.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制度(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产权的概念及构成、土地所有权制度和土地使用权制度熟悉:国有土地所有权、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土地他项权利制度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制度第二部分土地管理知识一、土地管理概念(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管理基本概念、基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土地管理的内涵2、土地管理的任务3、土地管理的原则4、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5、我国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6、土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土地管理的演变历程(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管理的内涵,土地管理的目的熟悉:我国土地管理的任务、内容、原则了解:土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管理的演变历程、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二、地籍管理(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地籍管理基本概念和内容体系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地籍概念2、地籍分类3、地籍管理概念4、地籍管理原则5、我国地籍管理的内容6、地籍管理的任务7、地籍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8、我国地籍的产生和历史发展(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地籍的概念和分类,地籍管理的概念和原则,我国地籍管理的内容熟悉:地籍管理的任务,地籍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了解:我国地籍的产生和历史发展三、土地规划管理(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规划管理的概念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土地规划的概念与类型2、土地规划的作用3、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4、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准则5、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概念6、土地用途管制的作用和意义7、土地用途管理的内容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义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原则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程序1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评审、报批、修改14、土地利用专项规划15、土地利用详细规划16、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与管理的途径17、土地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18、土地利用计划(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用途管制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目的、作用和内容熟悉: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及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概念和内容了解:其他土地专项规划的概念和内容,土地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四、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基本概念、基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耕地保护的重要性2、耕地保护的责任目标考核制度3、耕地保护管理的主要内容4、基本农田保护5、耕地占补平衡6、土地整理7、土地复垦概念(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的内涵,基本内容熟悉:基本农田保护, 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理的基本要求了解: 我国耕地保护土地整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五农业地转用与征地管理(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农用与征地管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农用地转用概念2、农用地转用的依据3、农用地转用的批准权限4、农用地转用的审批程序5、土地征收和征用概念6、征地行为的特征7、土地征收补偿和安置的内容8、土地征收方案的编制与审核9、土地征收程序(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农用地转用征地管理的内涵、基本内容熟悉:农用地转用的依据、条件、批准权限,征地安置补偿的内容和基本要求了解:我国征地改革的方向与目标六、建设用地供应管理(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建设用地供应管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建设用地供应概念2、国有建设用地划拨供应3、国有建设用地出让供应4、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的基本条件5、国有建设用地供地标准6、国有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7、国有建设用地供地程序8、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9、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供应范围10、乡镇建设用地供应审批内容及基本程序11、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12、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建设用地供应管理概念,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管理的方法、程序、基本条件、报批管理和法律文书;熟悉: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的标准,农村建设用地供应范围;了解:开发区用地评价的内容和程序,乡镇建设用地供应审批内容及基本程序。
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大纲

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大纲
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大纲-土地估价理论方法与实务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大纲-土地估价理论方法与实务土地估价理论、方法与实务一、土地估价概述
(一)地价的概念
(二)土地估价的原则与方法
二、土地估价的基本理论
(一)地租理论
(二)区位理论
三、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一)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概述
(二)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分析
(三)土地定级的程序与方法
四、收益还原法的原理、基本公式、特点与适用范围、程序、方法、实务以及还原利率的确定
五、市场比较法的原理、基本公式、特点与适用范围、程序、方
法、实务以及该方法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六、剩余法的原理、基本公式、特点与适用范围、程序、方法及实务
七、成本逼近法的原理、基本公式、特点与适用范围、程序、方法及实务
八、路线价估价法的原理、基本公式、特点与适用范围、程序、方法、实务以及与该方法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九、建筑物估价的原理、特点、程序、方法以及相关知识与概念
十、我国的地价体系与地价评估的技术途径
十一、基准地价评估的基本任务、原理、评估原则、基本要求、评估资料及评估程序、方法、基准地价修正系数表的编制等
十二、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的原理、特点、程序、方法及应用
十三、宗地地价评估的原理、方法、程序及土地估价报告的内容、格式与编写
十四、地价管理和地价政策的内涵与作用、地价管理制度的建立及地价管理的有关规定
十五、掌握各类不动产估价的程序、方法、估价报告撰写,并能进行分析,说明宗地估价报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大纲-土地估价理论方法与实务相关内容:。
土地规划管理(一)土地估价师考试复习

2010年土地估价师考前辅导(精讲班)学习(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土地规划管理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规划管理的概念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考试大纲无变化。
二、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用途管制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目的、作用和内容;熟悉: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及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概念和内容;了解:其他土地专项规划的概念和内容,土地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三、章节框架1.土地规划的概念与类型2.土地规划的作用3.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4.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准则5.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概念6.土地用途管制的作用和意义7.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义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原则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程序1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评审、报批、修改14.土地利用专项规划15.土地利用详细规划16.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与管理的途径17.土地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18.土地利用计划内容辅导一、土地规划的概念规划通常兼有两层含义:一是描绘未来,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未来目标和发展状态提出构想;二是行为决策,即为实现未来目标或达到未来发展状态作出行动步骤的决策,从政府层面看,一般都需要对国家、区域和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从总体上作出长期战略部署和安排。
土地规划是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核心,以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经济特性,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所作出的具体部署和安排。
其实质是对未来土地利用及其发展趋势所作的预先估算的过程。
土地规划体系是由不同类型、性质、等级、层次以及不同内容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并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完善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科学管理土地的基础。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当时是以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为主,并参考苏联土地规划的体系,分为企业间土地规划和企业内土地规划,后来又把企业间土地规划延伸为区域性土地规划。
2010土估大纲

2010 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土地基础知识一、土地的概念(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的内涵、基本特征及类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二)考试范围1.土地的内涵2.土地的特性(1)土地的自然特性(2)土地的经济特性(3)土地的产权特性3.土地的功能4.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的内涵,土地的特性;熟悉:土地的功能;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二、土地的分类(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二)考试范围1.土地利用的基本类型(1)耕地1)水田2)水浇地3)旱地(2)园地1)果园2)茶园3)其他园地(3)林地1)有林地2)灌木林地3)其他林地(4)草地1)天然牧草地2)人工牧草地3)其他草地(5)商服用地㈠批发零售用地2)住宿餐饮用地3)商务金融用地4)其他商服用地(6)工矿仓储用地1)工业用地2)采矿用地3)仓储用地(7)住宅用地1)城镇住宅用地2)农村宅基地(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机关团体用地2)新闻出版用地3)科教用地4)医卫慈善用地5)文体娱乐用地·6)公共设施用地7)公园与绿地8)风景名胜设施用地(9)特殊用地1)军事设施用地2)使领馆用地3)监教场所用地4)宗教用地5)殡葬用地(10)交通运输用地1)铁路用地2)公路用地3)街巷用地4)机场用地5)港口码头用地6)管道运输用地(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河流水面2)湖泊水面3)水库水面4)坑塘水面5)沿海滩涂6)内陆滩涂7)沟渠8)水工建筑用地9)冰川及永久积雪(12)其他土地1)设施农用地2)田坎3)盐碱地4)沼泽地5)沙地6)裸地2.主要类型土地的特征(1)商服用地的特征(2)住宅用地的特征(3):正业、仓储用地的特征(4)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特征(5)交通运输用地的特征(6)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的特征·3.我国主要类型土地的利用(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的基本类型及我国土地的分类;熟悉:主要类型土地的特征;了解:我国主要类型土地的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估价师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土地基础知识 (1)一、土地概念 (1)二、土地的分类 (1)三、土地实体特征 (2)四土地权利及制度 (3)第二部分土地管理知识 (4)一、土地管理概念 (4)二、地籍管理 (4)三、土地规划管理 (5)四、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 (6)五农业地转用与征地管理 (6)六、建设用地供应管理 (7)七、土地市场交易与监督 (8)八、地价管理 (9)九、土地执法监察 (9)第三部分地价理论 (10)一、土地价格的概念 (10)二、土地价格影响因素 (10)(一)考试目的 (10)(二)考试范围 (11)三、地租理论 (11)四区位理论 (11)五、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12)六、土地市场理论 (12)第四部分土地估价方法 (13)一、土地估价概念 (13)(二)考试范围 (13)(三)考试基本要求 (13)二、土地估价的原则 (14)三、收益还原法 (14)四、市场比较法 (15)五、成本逼近法 (16)六、剩余法 (16)八、路线价法 (17)第五部分宗地估价实务 (18)一、土地估价程序 (18)二、土地估价业务受理 (18)三、土地估价事项确定的内容 (19)第六部分土地分等、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等实物 (23)二、土地定级 (24)三、基准地价评估 (25)四、城市土地路线价评估 (26)五、城市地价动态监测 (26)六、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评估 (27)第七部分地上定着物及相关财产评估知识 (27)一、房屋建筑工程基础 (28)二.建筑物估价 (28)三、其他定着物估价 (29)四、相关机器设备评估 (29)第八部分土地相关税收知识 (30)一、税收基本理论 (30)二土地税收 (31)三、房产税收 (31)四、其他相关税收 (32)第九部分金融知识 (32)一、金融基础 (32)二、保险基础 (33)三、证券基础 (34)第十部分会计与统计知识 (34)一、会计知识 (34)二、统计知识 (35)第十一部分土地与房屋测量知识 (36)第十二部分城市经济与城市规划知识 (37)一、经济学基础 (37)二、城市经济学 (38)三、城市规划 (38)第十三部分地产开发与工程造价知识 (39)一、土地开发 (39)二、房地产开发 (40)三、工程造价 (40)第十四部分、土地估价行业管理要求 (41)第一部分土地基础知识一、土地概念(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的内涵、基本特征及类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土地的内涵2、土地的特征(1)土地的自然特性(2)土地的经济特性(3)土地的产权特性3、土地的功能4、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的基本内涵,土地的主要特性熟悉:土地的功能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二、土地的分类(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类别及其特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土地的基本类别(1)耕地(2)园地(3)林地(4)草地(5)商服用地(6)工矿仓储用地(7)住宅用地(8)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9)特殊用地(10)交通运输用地(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2)其他土地2、主要类别土地的特征3、我国主要类别土地的利用(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的基本类别及我国土地的分类熟悉:主要类别土地的特征了解:我国主要类别土地的利用三、土地实体特征(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实体特征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土地实体的构成2、土壤类型及特征3、地质条件及特征4、土地基础设施类型及特征5、主要地上物作物种类及特征6、地下空间及特征7、土地污染种类及特征8、土地灾害类型及特征(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实体的构成、土壤类别、地质条件类别、土地基础设施类型;熟悉:不同类别土地基础设施特征、主要地上物作物种类及特征、地下空间及特征了解:不同类别土壤特征、不同类别地质条件特征、土地污染种类及特征、土地灾害类型及特征四土地权利及制度(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权利制度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土地产权概念2.土地产权的种类3.我国土地所有权制度4.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5土地他项权利制度6.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制度(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产权的概念及构成、土地所有权制度和土地使用权制度熟悉:国有土地所有权、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土地他项权利制度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制度(四)土地产权(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产权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土地产权的内容2、土地产权的类型3、我国土地所有权4、我国土地用益物权5、我国土地担保物权6、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制度(1)美国(2)英国(3)德国 (4)日本 (5)中国香港和台湾(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产权的概念及类别我国土地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类型熟悉:我国土地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及规定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制度第二部分土地管理知识一、土地管理概念(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管理基本概念、基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土地管理的内涵2、土地管理的任务3、土地管理的原则4、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5、我国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6、土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土地管理的演变(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管理的内涵,土地管理的目的熟悉:我国土地管理的任务、内容、原则了解:土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管理的演变、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二、地籍管理(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地籍管理基本概念和内容体系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地籍概念2、地籍分类3、地籍管理概念4、地籍管理原则5、我国地籍管理的内容6、地籍管理的任务7、地籍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8、我国地籍的产生和历史发展(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地籍的概念和分类,地籍管理的概念和原则,我国地籍管理的内容熟悉:地籍管理的任务,地籍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了解:我国地籍的产生和历史发展三、土地规划管理(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规划管理的概念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土地规划的概念与类型2、土地规划的作用3、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4、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准则5、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概念6、土地用途管制的作用和意义7、土地用途管理的内容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义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原则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程序1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评审、报批、修改14、土地利用专项规划15、土地利用详细规划16、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与管理的途径17、土地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18、土地利用计划(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用途管制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目的、作用和内容熟悉: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及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概念和内容了解:其他土地专项规划的概念和内容,土地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四、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基本概念、基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耕地保护的重要性2、耕地保护的责任目标考核制度3、耕地保护管理的主要内容4、基本农田保护5、耕地占补平衡6、土地整理7、土地复垦概念8、我国耕地保护和土地整理的发展及状况(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的内涵,基本内容熟悉: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理的基本要求了解:我国耕地保护土地整理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五农业地转用与征地管理(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农用与征地管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农用地转用概念2、农用地转用的依据3、农用地转用的批准权限4、农用地转用的审批程序5、土地征收和征用概念6、征地行为的特征7、土地征收补偿计算与管理8、土地征收方案的编制与审核9、土地征收程序(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农用地转用征地管理的内涵、基本内容熟悉:农用地转用的依据、条件、批准权限,征地安置补偿的内容和基本要求了解:我国征地改革的方向与目标六、建设用地供应管理(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建设用地供应管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建设用地供应概念2、国有建设用地划拨供应3、国有建设用地出让供应4、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的基本条件5、国有建设用地供地标准6、国有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7、国有建设用地供地程序8、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9、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供应范围10、乡镇建设用地供应审批内容及基本程序11、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12、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建设用地供应管理概念,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管理的方法、程序、基本条件、报批管理和法律文书;熟悉: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的标准,农村建设用地供应范围;了解:开发区用地评价的内容和程序,乡镇建设用地供应审批内容及基本程序。
七、土地市场交易与监督(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市场交易与监督管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二)考试范围1.土地市场概念2、土地市场的特点3、土地市场的分类4、土地市场的功能5、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6、我国土地市场的现状7、土地市场管理的内容8、土地使用权转让9、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概念和条件10、土地使用权租赁的概念11、我国土地市场的发展过程(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市场概念、特点、分类,监管调控的内容,土地使用权转让概念和内容,土地使用权抵押概念和条件熟悉:土地市场的功能、运行机制,土地使用权租赁的概念了解:我国土地市场现状与发展过程八、地价管理(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地价管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地价管理的概念2、地价管理的目的3、地价管理的措施4、地价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5、城镇基准地价与标定地价6、城市地价动态监测7、土地估价行业行政管理8、基于政府管理的地价体系9、我国土地价格管理发展历程(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地价管理的目的、措施、内容,城镇基准地价与标定地价熟悉: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土地估价行业行政管理,基于政府管理的地价体系了解:我国土地价格管理发展历程九、土地执法监察(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执法监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土地执法监察的内涵2、土地违法行为及处罚3、土地执法监察的内容4、土地执法监察的意义(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执法检查的内涵,土地违法行为及处罚熟悉:土地执法监察的内容了解:土地执法监察的意义第三部分地价理论一、土地价格的概念(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价格理论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及类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土地价格概念2、土地价格的主要特征3、不同类型土地价格及特征4、我国土地价格理论的发展历史(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价格主要特征和土地价格的内涵熟悉:不同类型土地价格及特征了解:我国土地价格理论的发展历史二、土地价格影响因素(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的种类、特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1、一般情况下的地价影响因素2 主要地价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3 不同用途地价影响因素的特点(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主要地价影响因素的种类熟悉:主要地价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不同用途地价影响因素的特点三、地租理论(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地租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 地租概念2 马克思地租理论3、新古典城市地租理论4、地租与地价的关系5、地租理论在土地估价中的应用(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地租的定义,地租与地价的关系,我国土地价格的内涵熟悉:马克思主要地租理论,新古典城市地租理论了解:地租理论在土地估计中的应用四区位理论(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区位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1、区位概念2、区位的影响因素3、几种主要的区位论4、区位理论在土地估价中的作用(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区位概念,区位的影响因素熟悉:几种主要的区位论了解:区位理论在土地估价中的作用五、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土地报酬递减的含义2、土地报酬递减的基本原理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土地估价中的应用(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报酬递减的含义熟悉:土地报酬递减的基本原理了解: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土地估价中的应用六、土地市场理论(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市场理论的理解掌握程度1、土地供给2、土地需求3、土地供需平衡原理4、土地供需与土地价格的关系5、我国土地供需关系的特点(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供给与需求的特征土地供需与地价的关系熟悉:土地供给种类与方式,土地需求的方式,土地供需平衡原理了解:我国土地供需关系的特点第四部分土地估价方法一、土地估价概念(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估价的定义、作用及现实意义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土地估价的概念2、土地估价的作用及现实意义3、土地估价的服务方向4、我国土地估价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估价的概念、作用熟悉:土地估价的现实意义,土地估价的服务方向了解:我国土地估价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二、土地估价的原则(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土地估价原则内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土地估价原则2、不同估价原则适用范围及注意点3、土地估价各原则的理论依据和产生背景(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土地估价原则内涵熟悉:土地估价各原则的适用范围及注意点了解:土地估价各原则的理论依据和产生背景三、收益还原法(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收益还原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收益还原法概念2、收益还原法的基本公式3、收益还原法不同情况下的公式4、收益还原法估价的基本步骤5、土地年总收益的概念、测算方法6、总费用的测算方法7、土地纯收益的概念及测算方法8、土地还原率的概念及确定方法9、收益还原法的适用范围及基本条件10、收益还原法的发展历史及在国外的使用(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收益还原法的概念、特点、公式、估价步骤、应用要求及各种参数确定方法熟悉:收益还原法的适用范围及基本条件了解;收益还原法的发展历史及在国外的使用四、市场比较法(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市场比较法的原理和特点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市场比较法概念2、市场比较法的特征3、市场比较法的原理4、市场比较法的基本公式5、市场比较法的估价步骤6、调查与选择比较案例7、确定价格可比基准8、交易情况修正9、估价期日修正10、区域因素比较与修正11、个别因素比较与修正12、其他相关修正的类型及修正方法13、确定比准价格14、市场比较法适用范围15、市场比较法的发展过程及在国外的使用(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市场比较法的概念、原理、公式及估价步骤,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熟悉:市场比较法的特征、适用范围及应用要求了解:市场比较法的发展过程及在国外的使用五、成本逼近法(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成本逼近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二)考试范围1、成本逼近法概念2、成本逼近法的基本公式3、成本逼近法估价步骤4、土地取得费的概念、构成及计算方法5、土地开发费6、利息7、利润8、土地增值9、土地价格修正与确定10、成本逼近法适应范围及应用限制11、成本逼近法在我国的发展(三)考试基本要求掌握:成本逼近法的概念、公式、估价步骤及各项成本测算熟悉:成本逼近法的应用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限制了解:成本逼近法在我国的发展六、剩余法(一)考试目的测试应考人员对剩余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理解与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