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品种——徐薯25—2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甘薯适应性强、产量高、增产潜力大、栽培技术简单、营养丰富、用途广泛。
近年来我县部分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进行甘薯规模种植,收益可观。
其中一家薯业种植专业合作社2011年种植春薯33.33hm2,夏薯33.33hm2,春薯平均产量4000—5000kg/亩,高产地块鲜薯达6000kg/亩以上。
2012年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甘薯种植面积200h m2左右,为农民增收致富找到良好的途径。
为更好地服务于甘薯生产,现将有关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培育壮苗1.精选薯种根据甘薯用途、土壤状况及病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优质甘薯品种,尽可能选择正规种子部门或科研院校选育的国审、省审品种。
我区种植的主导品种主要有徐薯25—2、商薯19等。
2.种薯消毒种薯用50%多菌灵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种5—10min,预防病害。
3.适期育苗春薯在3月上、中旬采用小拱棚双膜育苗,一般苗床宽1.0—1.2m 左右,排薯要适当稀些,薯块间隔1-2cm,且保持薯面上齐下不齐,密度18-20kg/m2,种薯排好后,撒一层细土,填充薯种间隙,浇水适量(约为种薯重的1.5倍),以种薯表面和床土完全湿润为宜。
种薯上覆湿润细砂土2-3cm厚,再覆地膜,注意地膜下撒些作物秸秆,留些空隙以防缺氧烂种。
最后苗床上拱膜,周围压实保温。
4.苗床管理当60%薯块出苗后,可揭掉地膜,苗齐时浇一次水,晴天气温20℃以上时,打开拱膜两端通风,防止高温烧苗,湿度以床土见干见湿为准。
薯苗长20cm左右,有展开叶6-7片时采用低温(18-20℃)炼苗,3-5d后,秧苗生长到22-25cm剪苗,剪二茬苗后,追施尿素200-250g/10m2,施肥后用清水淋洗叶面和浇水。
二、施足基肥,深耕起垄根据土壤肥力水平、计划产量目标确定施肥量,要以有机肥为主,少施氮素化肥,增施磷钾肥。
将全部有机肥和氮肥用量的70%以上,以及大部分磷钾肥作为基肥,结合耕翻施用。
7个甘薯品种自然富硒能力的比较

第10卷第4期2019年11月Vol.10No.4Nov.2019热带生物学报JOURNAL OF TROPICAL BIOLOGY文章编号:1674-7054(2019)04-0338-057个甘薯品种自然富硒能力的比较黄婷,万玲,陈艳丽,司成成,曾丽萍(海南大学园艺学院/甘薯研究中心,海口570228)摘要:以7种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在海南澄迈富硒沙地里进行大田试验,探究不同品种之间以及同品种不同部位之间对硒的富集能力差异。
结果表明:7个品种在大田实验中硒的富集能力差异明显,其中,富硒能力最强的品种为徐薯18号,总硒质量含量为0.00543mg•kg-1;其次为高系14号,总硒质量含量为0.0046mg•kg";富硒能力最差的品种为宁紫薯,总硒质量含量为0.00418mg•kg"。
甘薯不同部位富硒能力差异显著,其中叶片最强,茎段次之,块根最弱。
徐薯18号品种叶片硒质量含量为0.0029mg•kg"显著高于其他试验品种。
关键词:甘薯;硒;富集能力中图分类号:S632.1文献标志码:A DOI:10.15886/ki.rdswxb.2019.04.006硒(Se)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缺乏或过量都会使人产生多种病症。
硒元素摄入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体或者动物会不会产生某些相关疾病。
研究发现,人体膳食中硒元素摄入量的缺乏是影响身体健康的关键因素。
硒能抗心血管病、抗大骨节病、抗癌、抗克山病、抗膜脂过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和增强机体免疫机能等[1-3]o从世界范围来看,土壤硒缺乏很普遍,中国约72%的市(县)土壤处于严重缺硒或低硒状态。
目前,我国人均膳食中,硒的日摄入量为14-21^,与人体正常日需求量50-250曲(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相距甚远。
缺硒地区的人们食用富硒农产品是经济有效安全方便的补硒方式"V。
有研究证明,有机硒补剂在毒理安全性、生理活性和吸收率上比无机硒补剂优越。
甘薯新品种徐薯24的特征特性及利用

大 田农 艺
《 代 农业 科技 ) Βιβλιοθήκη 8年 第 1 现 )0 2 5期
甘 薯 新 品种 徐 薯2 4的特 征 特 性 及 利 用
卢 红 成 英 张 伟
( 苏 省赣 榆 县农 业 局 , 苏赣 榆 2 2 0 ) 江 江 2 10
摘 要 徐 薯 2 是 由 江 苏徐 州甘 薯研 究 中心 以 9 — 1 5为母 本 , A S 5 2为 父本 , 4 6 3— 以 I3 — 通过 品种 间杂 交选 育 而成 , 有 高产 、 产 、 具 稳 高淀 粉 率 、 病性 好 等优 点 , 抗 不仅 可作 为淀粉 加 工 用 , 可作 为可再 生 能源植 物 的主 要 原料 之一 。 还
1 主 要 特 征 特 性
11 形 态 特 征 .
顶叶紫色 , 茎色 绿 色 , 呈 心脏 形 , 脉 绿 色 , 叶 叶 中蔓 型 ;
() 1 因徐 薯 2 4萌 芽 性 好 , 苗 多 , 出 同时 苗 期 生长 快 , 注
意培 育适龄 壮 苗 , 种量 可 控 制在 1 k / m 及 时将 足龄 薯 排 8 gh , 苗 栽入 采苗 圃 。
关键 词 徐 薯 2 ; 征特 性 ; 培要 点 ; 途 4特 栽 用 中图分 类号 ¥ 3 文 献 标 识 码 B 51 文 章 编 号 10 —5 3 ( 0 8 1 - 2 2 0 07 79 20 )5 0 7— 1
徐薯 2 4是 由江 苏 徐 州 甘 薯 研 究 中 心利 用淀 粉 含 量 高 的 新 品 系 9 — 1 5为母 本 , 引进 亚蔬 优 异 资源 AI3 - 6 3— 以 S5 2 为父 本 , 过品 种间 杂交 的方 法 选 育而成 。0 6年 1月通 过 通 20
甘薯新品种徐薯24的特征特性及利用

甘薯新品种徐薯24的特征特性及利用徐薯24 是由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利用淀粉含量高的新品系96-31-5 为母本,以引进亚蔬优异资源AIS35-2 为父本,通过品种间杂交的方法选育而成。
2006 年1 月通过江苏省新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该品种为高产抗病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不仅可作为淀粉加工用,还可作为可再生能源植物的主要原料之一,在科学节约有限的石油资源中寻找到一条重要途径,为甘薯产业化寻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7 年我县以苏渝303 为对照引种试验示范种植该品种,该品种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具有高产、稳产、高淀粉率、抗病性好等优点。
平均鲜薯产量35.47t/hm2 ,比对照平均鲜薯增产9.3%,平均薯干产量11.42t/hm2 ,薯干增产15.1%,烘干率为32.2%,较对照苏渝303 高2.3 个百分点。
1主要特征特性1.1形态特征顶叶紫色,茎色绿色,叶呈心脏形,叶脉绿色,中蔓型;地上部长势强,分枝数5〜8个;薯块呈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白色,结薯集中,大中薯率高。
1.2抗逆性鉴定通过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2003〜2005 年田间自然诱发鉴定根腐病和茎线虫病,室内人工接种鉴定黑斑病,抗病毒病鉴定主要调查田间发病程度、最低显症叶位,徐薯24 为高抗根腐病,耐病毒病,不抗黑斑病和茎线虫病的品种。
据我县试点可见,徐薯24 抗病性明显优于对照苏渝303。
1.3产量形成特点茎叶生长与地下部薯块膨大有密切关系。
从表1 可以看出:徐薯24中期茎叶生长繁茂,薯块增重快,徐薯24从栽后50〜145d经济产量均高于对照,在50d、80d时生物产量也明显高于对照;105d、130d、145d时与对照相当,但地下部干产的增长仍高于对照。
同时徐薯24的经济产量系数也高于对照,说明地上部向地下部的转化速率高于对照。
由于徐薯24的茎叶生长快,叶面积指数和总光合在前期高于对照,加上该品种的光能利用率较高,干物质转化率高。
红薯(地瓜)

红薯(地瓜)红薯(学名:Ipomoea batatas),又名番薯、甘薯、山芋、地瓜、红苕、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
常见的多年生双子叶植物,草本,其蔓细长,茎匍匐地面。
块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皮色发白或发红,肉大多为黄白色,但也有紫色,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和酿酒、制酒精。
形态特征红薯,又称甘红薯、番薯、甘薯、山芋、地瓜、红苕、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红苕等,旋花科一年生植物,不同地区人们对它的称呼也不同,河南人称其为红薯,上海人和天津人称山芋,山东人和东北人称为地瓜,江苏南部称为山芋(其他地区称红薯)而徐州地区称为白芋,陕西、湖北、四川和贵州称其为红苕,北京人称其为白薯,江西人称其为番薯,福建人称其为红薯或地瓜,河北人称山药或者红山药。
同一地区不同区域人们对它的称呼也不尽相同,比如山东大部分地区虽称其为地瓜,但鲁南枣庄、济宁附近的当地人又习惯把它叫作“芋头”,而真正的芋头则被叫作“毛芋头”。
旋花科一年生植物。
蔓生草本,长2米以上,平卧地面斜上。
具地下块根,块根纺锤形,外皮土黄色或紫红色。
叶互生,宽卵形,3-5掌裂。
聚伞花序腋生,花苞片小,钻形,萼片长圆形,不等长,花冠钟状,漏斗形,白色至紫红色。
蒴果卵形或扁圆形,种子1-4。
块根为淀粉原料,可食用、酿酒或作饲料。
全国广为栽培。
红薯形态大小差别很大。
颜色也不同。
基本上有红薯、白薯和紫薯。
起源据历史学家黄现璠考证:“甘薯之名,见于晋嵇含著《南方草木状》,其言曰:“甘薯,盖薯蓣之类,或曰芋之类,根叶亦如芋,实如拳,有如瓯者皮紫而肉白蒸煮食之,味如薯蓣,性不甚冷,旧珠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业耕稼,唯掘地种甘薯。
秋熟收之,蒸晒切如米粒仓圃贮之,以充粮糗,是名薯粮。
” 嵇为晋时人,可知中国晋时,已有甘薯矣,何待十八世纪,印度人之传入?又何待明末,西人东来之传入?而余作此考,不亦多事乎?是又不然。
徐光启《农政全书·甘薯疏》云:“闽广薯有二种,一名山薯,彼中固有之,一名番薯,有人白海外得此种。
白瓤红薯品种

白瓤红薯品种
白瓤红薯品种有很多,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烟薯25号:这是一种红瓤红薯,一年四季都有供应。
它的特点是薯块大小均匀,表皮光滑,粉糯香甜,果肉细腻,含糖量高。
2. 商薯19号:这是一种从美国引进的淀粉型红薯品种,以红皮白瓤著称。
它的出粉率高达27%,口感好,耐存储,且产量高。
3. 徐食5号:这是一种优质的白心红薯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
4. 栗子香:这是一种口感细腻、甜度高的白心红薯品种,非常适合生食和烹饪。
5. 浙薯13号:这是一种高产、抗病性强的白心红薯品种,品质稳定,适应性广。
6. 秦薯5号:这是一种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白心红薯品种,适合在各种土壤条件下种植。
总的来说,在选择白瓤红薯时,一般要选择外表干净、光滑、形状好、坚硬和发亮的。
此外,还应考虑个人的口味偏好和烹饪需求,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择最适合的品种进行种植或购买。
5个引进的红薯优良品种介绍

食用 型 品种 。由江 苏省 南京 市农 科所 用 苏薯 4号 为母 本 ,苏薯 1 为 父本 杂交 选育 的短蔓 半直 立早 熟 号 类 型 的 红 薯 品种 ,19 97年 通 过 江苏 省 农 作 物 品种 审
五 南 农 业 科 技
Y na ogeKj unnNny e i
21 0 0年第 i期
琴 遗 的仁 募 优 良品 种 绍 1
徐 宁 生
(. 1 云南省 农 业科学 院生物 质 能源研 究 中心 ,云 南 昆明 6 0 0 ; 5 25
2 云 南省农 业科 学院经 济作 物研 究所 ,云 南 昆明 6 0 0 ) . 5 2 5
定 。特征特 性 :短 蔓 ,半 直立 型 ,分枝 多 ,叶呈 深 复
缺 刻形 ,顶 叶绿 ,叶脉 紫 ,结薯 早 而集 中 ;薯块 纺锤 形 ,薯 块整 齐 ,大 薯率 和 商 品薯 率 高 ,薯皮 紫红 ,薯 肉橘 红 ,熟 食味佳 ,抗旱性 强 ,抗 茎线虫病 和黑斑 病 , 不 抗 根 腐 病 。20 0 8年试 种 产 量 情 况 如 下 :昆 明 5. 1 0 tm , 玉 溪 5 . t m , 临 沧 5 . t m , 东 川 7. / h 59 / h 04 / h 2 0 t m ,芒 市 6. t m ,彝 良 5. t m 。推 荐 在 全 省 / h 08 / h 28 / h 红薯种 植 区种植 ,尤其 是在城 市 和城镇郊 区种植 。
开 花前 喷施 植 物 动 力 素 2 0 0 3等 叶面 肥 ,促 进 植 株 生长 ,提高植 物抗 病性 。
收稿 日期 :20 — 10 090—9 基金项 目:云南 省农业科 学 院院列项 目 (0 6 A S0 ) 2 0 Y A 1B
9种不同用途红薯的主要优良品种介绍

9种不同用途红薯的主要优良品种介绍1.淀粉专用型品种淀粉专用型红薯品种,鲜薯干物率比国家级红薯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高2—6个百分点,淀粉含量一般在22%--26%(多在24%以上)。
淀粉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10%--20%。
有的高淀粉专用型品种还具有一定的抗“糖化”、抗“褐变”等优良加工品质特性和抗病性。
主要品种有徐薯22、漯薯10号、徐薯25、漯徐薯8号、徐薯18、商薯9号、川薯34、豫薯7号、洛薯10号、南薯07、商薯103、皖苏31、漯徐0213、绵粉1号、遗字306、梅营1号、苏薯2号、苏薯3号、平薯3号、济薯15号、皖197、冀薯98、烟薯20、南薯99、渝苏153、阜徐薯6号、渝苏8号、阜徐薯20、川薯217等。
2、食用兼淀粉用型品种食用兼型的淀粉含量一般在16-20%之间。
主要品种有商薯19、豫薯12号、冀薯98、豫薯13号、南薯88、广薯87、龙薯10号、渝苏303、金山291、皖薯3号、川薯59、郑红22、秦薯4号、济薯15号、烟薯21号、密选1号、冀薯71、徐薯26、齐宁13号、阁薯6号、皖苏61、烟薯24号、徐薯28、渝苏151、龙薯16号等。
3、优质食用型品种这种红薯的主要用途是食用。
主要有徐薯34、心香、烟薯25号、冀薯332、岩薯5号、济薯22、日本红东、北京553、鲁薯8号、栗子香、遗字138、皖薯5号、烟薯18、金山1255、商薯85、苏薯10号、广薯182、鄂薯1号、川薯73、金玉、徐薯23、龙薯1号、济薯21、泉薯9号、广薯95-145、金山25、金山57、泉薯76、龙薯21、榕薯756、福薯14号、莆薯14、广薯182、普薯23号、普薯24号、广薯79、浙薯132等。
4、高产、早上市鲜食型品种主要有苏薯8号、龙薯9号、郑薯20、宁选1号、西农431、郑红21、普薯23号、烟薯27号、豫薯10号等。
5、薯脯、薯干、冷冻食品加工型品种主要有日本红东、徐薯23、桂薯96-8、冀薯99、烟薯20号、秦薯5号、苏薯1号、徐55-2、湘薯17号、龙岩7-3、济薯21、烟薯1号、苏薯8号和郑薯20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 生品种—— 远 杂9 0 12
江苏 省南京市江宁区湖熟 瑞农民 合作社年产值 60; 。 02
2笼 3
种 。 电 话 :5 8 8 0 8 1 ) ( 0 1 ~ 7 5 1 8
从徐薯 1 8自然 开 花 放 任 授 粉 后 后 代 中 筛 选 出 该 品 系 地 上 部 茎 叶 全部 淡 绿 色 . 薯 蔓短 . 偏细 . 茎 叶 片小 , 心形 无 齿 . 科 技 动 态 分 枝 多 .通 风 透 光 好 徐 薯 2 — 在 大 田选 取 称 重 ¨ 52 产 , . 4 斤 的 单 个 薯 块 所 占 比例 25 公 大, 随处 可 见 重达 5 斤 以上 的单 株 , 公 亩 产鲜 薯 超5 0 公斤 . 造 了 江苏 省 00 创 徐 州 市 甘 薯 高 产 的 新 纪 录 ( 电话 :
高 、 蘖性较强 、 势旺 、 穗率 高、 分 长 成 米 质 优 、 米适 口性 较 高 在 2 0 年 稻 09 江 苏 省 水 稻 生 产 试 验 中 .平 均 亩 产
6 01 斤 。 产 极 显 著 。 7 .公 增 目前 , 品 该 种 2 1 年 为 江 苏 省 主 推 农 作 物 新 品 O 6 8 9 0 6 1 9 5 0 5 ) 00 51 — 3 5 9 1、 3 0 2 7 5 1
苦瓜新 品种
早 帅 长 油瓜 早 熟 , 耐寒 、 热 、 耐 远 杂90成 功 聚合 了优质 、 12 高 耐 湿 , 抗 枯 萎 病 , 性 强 、 果 事 高 雌 结 产 、 抗 、 熟 、 秆 等 优 良性 状 多 早 矮 其 高 , 果 粗 棒 形 , 2 ~ 5 米 . 8 瓜 长 83厘 粗 ~ 含 油 量 高 . 我 国审 定 的 所有 花 生 品 1 厘 米 . 瓜 重 08 1 公 斤 . 皮 油 在 O 单 .~ . 0 瓜 种 中排 名第 二 . 在小 果 型 花 生 中排 名 绿具 有 光 泽 。 条 粗直 、 尾 均匀 、 瘤 头 肉 第一。 另外 。 它综 合 抗 性 突 出 . 高抗 厚 。 可 适应 性 广 , 质 特 佳 , 贮 运 , 品 耐 亩 青 枯病 等 多 种 常 见 病 害 , 旱 、 瘠 产 5 0 公 斤 以 上 耐 耐 00 薄 ; 于植 株 矮 、 倒 伏性 强 . 合 密 由 抗 适 泰龙 苦瓜 早 熟 .源 自泰 国 . 雌 植 ,产 量 也 高 。远 杂 9 0 在 河 南 、 12 山 花多 , 坐果 力 特 强 , 条 顺 直 长大 , 瓜 果 东 、 徽 、 北 、 北 、 南 、 I、 安 河 湖 湖 四J』辽 皮 浅 绿 . 肉厚 质脆 清 香 . 果长 3 ~ 5 0 3 厘 宁等 省 均可 种 植 . 已成 为 国 际上 推 广 米 . 7 8 米 . 瓜 重 可 达 1 公斤 . 粗 ~厘 单 . 0 面 积最 大 的花生 种 间 杂 交 品种 . 也是 口感好 、 产量 高 、 性 强 。 抗 长 白苦 瓜 早 熟 .瓜 长 粗 棒形 , 近 几 年较 为 畅 销 的花 生 品 种 。 电 话 : ( 浅 刺 瘤 。 白 色有 光泽 , 直 、 热 、 皮 瓜 耐 0 71 6 7 91 31 3 - 53 4 抗病 . 肉质 清 爽 脆嫩 。 味适 中。 K 苦 瓜 甘 薯品种— — 徐薯2 — 52 3 ~ 0 米 . 厚 , 少 , 瓜 重 05 0 5厘 肉 籽 单 . 。 0 亩 00 长江 流 徐 薯 2 — 是 一 个 甘 薯 高 淀 粉 新 1 公 斤 . 产 3 0 公 斤 左 右 . 52 秋 品种 . 南江 苏 省徐 州 市 甘 薯研 究 中 心 域 可作 早 春 、 季栽 培
嫡辑: 束 c s n y n h io gne t n oga g o e. n c @ u n ngn t a
.
@
■ 雩 霉
水 稻 品 种— — 连 粳 7 号
江 苏 省 连 云 港 市 农 科 院水 稻 科 技 人 员培 育 的 水 稻 常 规 中粳 新 品 种 “ 粳7 ”经 专家 组 现场 实 产验 收 . 连 号 亩 产 8 11 斤 , 超 级稻 标 准 . 于 2 .公 达 并 近 期顺 利 通 过 省 品种 委 员 会 审定 . 审 定 号 为 “ 审 稻2 10 ” 连 粳 7 综 苏 00 8 。 号 合 性 状 好 生 育 期 14 全 5 天左 右 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