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球上有什么
太空月球知识点总结图文

太空月球知识点总结图文一、月球的基本信息1.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太阳系中第五大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
2. 月球的直径约为3474公里,是地球的四分之一大小。
3. 月球表面积约为3.8亿平方公里,是地球表面积的1/13。
4. 月球质量约为地球的1/81,密度约为地球的3/5。
二、月球的表面特征1. 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是由宇宙飞来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形成的。
2. 月球表面还有很多月海,月海是一种火山口形成的平坦区域,表面覆盖着火山岩石。
3. 月球表面有很多陨石坑,这些陨石坑是由宇宙中的陨石撞击形成的,是月球表面的典型特征。
4. 月球表面有很多月壳,月壳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岩浆流动产生的地形。
三、月球的天体运动1. 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约为27.3天,公转轨道呈椭圆形。
2. 月球自转周期约为27.3天,自转轴倾斜度约为6.7度,导致月球表面日夜温差大。
3. 月球的轨道倾角约为5度,导致月球在天空中看起来有不同的位置。
4. 月球的轨道离心率约为0.055,使得月球在公转过程中近地点和远地点位置有差异。
四、月球的物质组成1. 月球主要由月壳、月幔和月核组成,月壳是月球表面覆盖的岩石层,月幔是月壳下部的固体岩石层,月核是月球内部的金属矿物层。
2. 月球表面的主要物质是硅酸盐岩石和玻璃岩,主要成分是硅、氧、铁、镁等元素。
3. 月幔的主要物质是铁镁硅质岩浆,主要成分是氧、镁、铝、钙等元素。
4. 月核的主要物质是铁镍合金,主要成分是铁、镍、硫、氧等元素。
五、月球的起源和演化1. 月球起源于地球与一个名为“大撞击体”的天体碰撞后产生的碎片,这些碎片经过凝聚形成了月球。
2. 月球的演化主要分为初生月球、古老月球和现代月球三个阶段,初生月球为形成后的最初几百万年,古老月球为形成后的几亿年,现代月球为形成后的几亿年至今。
3. 月球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撞击形成、火山活动、地质运动和风化作用四个阶段。
4. 月球的演化过程主要受地球引力、太阳光照、宇宙辐射和行星空间环境影响。
月球常识知识点总结大全

月球常识知识点总结大全1. 月球的基本信息月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公里,表面积大约有3800万平方公里,约为地球的1/4。
因为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所以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
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也就是说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
由于月球的引力较小,所以它没有大气层,也没有液态水存在。
尽管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但是科学家们发现了痕迹气环,其中包括了稀薄的水汽和氡气。
2. 月球的表面月球表面布满了陨石坑、山脉和熔岩平原等不同的地形。
据科学家估计,月球上有着数百万甚至数十亿个陨石坑。
月球上的一些山脉十分壮观,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月球上最高的山峰——莫斯科维奇山。
而位于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则是月球上最大的撞击盆地,直径约2500公里。
此外,月球表面还有一些形态各异的熔岩平原,例如莫斯科维奇等。
3. 月球的地质活动尽管月球表面没有活火山,但是它的地质活动并不平静。
月球的地质活动表现为月震和月球地壳的变化。
月震类似地球上的地震,它是由于月球内部产生的能量引起的地壳抖动。
月球地壳的变化表现在一些地质现象上,比如山脉的形成和熔岩平原的形成。
4. 月球的成因关于月球的成因,目前有三种主要的假说:大碰撞说、双星说和共生说。
最被广泛接受的是大碰撞说,它认为大约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行星撞击了地球,撞击产生的碎片最终形成了月球。
另外的两种假说认为月球和地球是共同形成的,它们是在太阳系形成早期同时形成的天体。
5. 月球的探测与研究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始于20世纪50年代,自那以后,先后有超过100枚探测器探测了月球。
人类自己的探月计划也经历了美苏的竞争,最终美国成功在1969年将阿波罗11号登上了月球。
自那以后,还有5次成功登月,总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
此外,国际上也有一些探月计划,如印度的“月船”探测器和中国的嫦娥探测器。
6. 月球上的资源月球上有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比如金属矿物、稀土元素、氦-3等。
这些资源可能会对未来的太空殖民和探索产生重要的作用。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4课月球上有什么

• 第四课时 月球上有什么 要点 • 一、填空: •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地球(38.44万)千米,直径(3476)千米,体积相当于地
球的(1/49). • 2、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其中最大的环形山的直径达(235千米).观察发现,环形山的形状很像
• (5)实验结论:陨星撞击可能形成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环形山。
取名“玉兔”是有一定含义的,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听过“嫦娥玉兔”的传说,为了纪念这一登月的壮举, 我们把“派往”月球上的这个小家伙叫住“玉兔号”。而玉兔号的出现,也大大书写了我国的科研成就。 本来玉兔号的使用寿命科学家只设定了三个月,但是后面它为我们工作了三年。
在这段时间内,玉兔可是被唤醒了几次,完成最终“使命”才退休的。玉兔在抵达月球的那天, 就成功向我们的科研人员输送了一张清晰的月球上的图片,让我国人民对月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进化学说),他认为: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
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 。 [yǎn]
• 3、距今1.3亿年前,地球上有称霸一时的动物叫(恐龙), • 4、说说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 • 答:因为恐龙不能适应气候环境变化和地质变化。 • 一是气候变冷; • 二是地壳活动频繁; • 三是宇宙中的新星爆炸; • 四是小行星撞击地球。 • 二、引入新课。 • 关于月亮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
• 二、简答: • 1、你认为月球上众多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 答:一是陨撞击的结果(小天体碰撞),二是火山活动。 • 2、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所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小学生也能将它举起,这是什么原因? • 答:月球表面的引力比地球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引力的1/6。 • 3、月球上有像地球上的风雨雷电吗? • 答:没有。因为地球上的各种天气现象是大气和水循环运动的结果,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所以不能产生各种天
2024年《月球上有什么》教案课件

《月球上有什么》教案章节:一、引言;二、月球的基本知识;三、月球的表面特征;四、月球的探索历程;五、月球的潜在资源一、引言1. 引入话题: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月球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月球的相关问题。
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月球的基本知识1. 月球的轨道:介绍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以及月球的周期性变化。
2. 月球的体积和质量:讲解月球的体积和质量,以及与地球的比较。
3. 月球的得名:介绍月球的名称来源及其含义。
三、月球的表面特征1. 月球的表面地形:介绍月球的地形特点,如平原、山脉、陨石坑等。
2. 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讲解月球的岩石类型和土壤特性。
3. 月球的表面温度:介绍月球的表面温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四、月球的探索历程1. 古代人们对月球的探索:介绍古代人类对月球的观察和认识。
2. 现代月球探测:讲解现代探测器对月球的探测成果,如月球车、月球样本等。
3. 中国月球探测:介绍我国嫦娥系列探测器的研究和探测成果。
五、月球的潜在资源1. 月球水的分布:讲解月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情况。
2. 月球矿产资源:介绍月球的矿产资源种类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3. 月球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分析月球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潜在影响。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月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月球的地质演化1. 月球的起源:介绍月球的形成和起源理论。
2. 月球的地质演化过程:讲解月球从形成至今的地质演化过程。
3. 月球表面变化:探讨月球表面形态变化的原因,如陨石坑的形成等。
七、月球上的生命迹象1. 月球生命的可能性:分析月球上生命的存在可能性。
2. 探测器发现的有机物:介绍探测器在月球上发现的有机物及其意义。
3. 未来月球生命探索:展望未来月球生命探索的方向和目标。
八、月球殖民与开发1. 月球殖民的挑战:分析月球殖民所面临的挑战,如生活保障、心理健康等。
月球上竟然有这么多神秘现象

月球,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天体,自古以来就一直激发着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随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神秘现象被揭示出来,这些现象让我们对月球的认识变得更加复杂和有趣。
在这个看似荒凉的卫星上,竟然隐藏着许多令人瞩目的秘密和谜团。
首先,月球上的“月球地震”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虽然月球并没有地球上那样的地壳板块运动,但是月球表面上却经常发生着与地震类似的现象。
这些“月球地震”可能是由月球内部的热胀冷缩引起的,也可能是因为撞击陨石或者岩浆活动所致。
这些月球地震不仅提供了关于月球内部结构和演化历史的重要信息,同时也为未来月球基地的建设带来了挑战。
其次,月球上的“月球光”现象更是让科学家们费解不已。
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观察者能够看到月球表面上出现闪烁的光点,这些光点并非来自外部源头,而是由月球本身产生的。
科学家们认为这些“月球光”可能与静电放电、月球表面岩石的压电效应或者月球大气层残留气体的反射有关。
然而,这些解释都还不能完全解释所有观测到的“月球光”现象,这让这一谜团更加扑朔迷离。
除此之外,月球上的“月球水冰”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虽然月球的表面极端干燥,但是科学家们在南极-艾特肯盆地和北极-皮克陨击坑等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水冰。
这些水冰可能是来自于流星撞击带来的水分,也可能是日光和太空辐射使得月表物质中的水分凝结而成。
这些水冰的存在使得未来月球资源开发和人类登月计划变得更加具有可行性。
最后,月球上的“月球尖塔”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在一些高分辨率的月球表面图像中,出现了一些看起来像尖塔一样的结构物。
这些“月球尖塔”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和想象,一些人认为它们可能是外星文明留下的遗迹,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们只是岩石的自然形成。
无论真相如何,这些“月球尖塔”都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猜想和探索的动力。
总之,在月球这个神秘的世界上,隐藏着许多我们尚未解开的谜团和未知的奥秘。
随着人类对月球的不断探索和研究,相信我们终将能够解开这些谜团,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神奇的卫星。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月球(第一课时)》教案(2021新版)

6.月球(第一课时)【课标对应】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月球的面貌。
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一些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并描述对象的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科学态度]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3.1描述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13.3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相每月有规律地变化。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
13.4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描述月球表面的概况。
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太阳和月球等天体的观察,学习实地观察和观测的方法,初步认识一日内太阳在天空中位置变化的规律;通过模拟实验和建构模型等方法,了解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和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观察、记录、描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认识太阳每天的位置变化规律,学习观察的方法。
(学习内容13.1)(2)观测、记录一天中不同时段和一段时间内阳光下影子的方向和长短,描述影子变化的规律(模拟地球自转和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状态,并将影子的变化与地球运动联系起来。
4.月球上有什么教学设计

科学《 4 、月球上有什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体积,直径,月地距离,月球表面地形,知道月球表面没有水和空气,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
2、能够通过查阅书刊和其他的信息源了解关于月球的更多信息,能够根据这些信息通过逻辑推理分析月球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3、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关于月球的信息,讨论月球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学习重点:了解月球的体积,直径,月地距离,月球表面地形.学习难点:由月球上没有水和空气推断出月球上没有鸟兽虫鱼,树木花草,以及风雨雷电现象。
教学准备:介绍月球基本情况的资料(文字,视频,图画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谈话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相关月亮的诗句?生:李白《静夜思》生:王维《山居秋暝》......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让人兴起无限的探索遐想:月球上有什么东西?2.导入:今天,我们就是要学习《月球上有什么》。
(板书课题:月球上有什么,学生齐读课题。
)过渡: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从古到今,人类对月球不停地实行着探索。
那么接下来就请你们相互交流一下你们所知道的关于月球的情况。
二.提出研究问题(1)教师提问:你们对于月球已经知道哪些情况?(2)每个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写下来,然后实行小组讨论,将共同的看法归为一类,将有争议的看法归为一类。
(3)个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过渡:根据刚才的汇报结果来看,我们对于月球已经形成的共识,但也存有一些争议的地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验证答案。
三.分析处理关于月球的资料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14的小资料(1)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搜集其中介绍月球基本情况的信息。
(2)教师提问:根据资料你了解了哪些关于月球的信息?(月球上有没有水?月球上有没有空气?月球的体积有多大?月球表面的地形有几种类型?月球上的引力和地球是不是一样?……)(3)展示课前搜集的介绍月球基本情况的资料(文字,视频,图画等),解决有争议的地方。
月球上的4大怪事

1、月球的起源之谜
太阳系的大多数行星都有自己的天然卫星,行星和天然卫星基本都是同时间形成的,只有少数卫星是被行星引力捕获的比如海卫一,然而科学家对月球的来源却存在争议,由于登月宇航员从月球带回了有53亿年的古老月岩,显然这些月岩比46亿岁的地球还要先形成,这也让地球分裂出月球的说法很难有说服力,而月球的体积相对于地球来说实在是太大了,无法得知月球是怎么被地球捕获的,为了得到更多的月球岩石样本来解开月球的实际年龄,就成了未来载人登月重要任务之一。
2、月球陨石坑之谜
月球表面与其它天体一样有数不清的陨石坑,这是因为月球缺少大气层保护导致的,然而让科学家不解的是,陨石坑的数量虽然多却看起来都很浅,这些陨石就像砸在坚硬的钢铁表面只留下浅浅的坑,这也是许多人认为月球是一颗金属星球的原因。
3、月球是空心的吗?
由于NASA发现月球有异常持久的震荡情况,后来尝试用阿波罗飞船的火箭对月球进行过多次撞击实验,根据记录到的数据显示月球震动的时间达到了50分钟以上,由于发现月岩中有异常丰富的金属含量,俄罗斯的科学家认为除非月球是空心的才能解释这种情况,甚至有人认为月球可能就是一艘地外文明的飞船伪装成的,这或许能解释月球表层如此坚硬的原因。
4、月球上有外星人吗?
由于近些年常有人观测到月球表面有不明飞行物出现,这些神秘的事件让人更加相信月球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事实上科学家也认为宇宙中肯定存在其它智慧文明,这些来自遥远世界的外星文明如果想要观察地球,显然月球就是最好的观察位置,虽然还不知道这些外星文明到底来自哪里,但对于地球来说至少是没有恶意的。
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月球上有什么
教学目标:
1.了解月球的体积,直径,月地距离,月球表面地形,知道月球表面没有水和空气,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
2.能够通过查阅书刊和其他的信息源了解关于月球的更多信息,能够根据这些信息通过逻辑推理分析月球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3.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关于月球的信息,讨论月球上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介绍月球基本情况的资料(文字,视频,图画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提出研究问题
(1)教师提问:你们对于月球已经知道哪些情况?
(2)每个学生将自己的认识写下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将共同的看法归为一类,将有争议的看法归为一类。
(3)板书根据汇报结果汇编成的班级记录:
我们对于月球已经形成的共识我们对于月球还存在的争议:…………
(4)教师提问:你们怎么知道形成共识的内容是正确的?怎样解决存在的争议?
2.分析处理关于月球的资料
(1)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介绍月球的录像资料),搜集其中介绍月球基本情况的信息。
(2)教师提问:根据资料你了解了哪些关于月球的信息?(月球上有没有水?月球上有没有空气?月球的体积有多大?月球表面的地形有几种类型?月球上的引力和地球是不是一样?……)你掌握的这些信息来自哪段资料?
(3)简单归纳并且板书月球的基本信息。
3.探究月球上的各种独特现象
(1)教师提问并且给每个组的学生提供类似下面的辅助文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
问题。
①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风雨雷电现象吗?(地球上的风雨雷电现象是怎样产生
的?产生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需要什么条件?月球上是否有产生各种天气现象的条件?)
②月球上有众多的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提供环形山、地球上的火山、
陨石坑的图片](从图片来看,环形山和地球上的山脉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环形山和
地球上的什么地形类似?地球上这些类似环形山的地形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月球上有众多的环形山而地球上却没有?)
③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小学生也能够举起来,这是什么原因?
(同样的重物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那么它在月球上和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有什么区别?)
④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吗?(地球上的花草树木,鸟兽虫
鱼生存下来需要什么条件?月球上是否有生物生存需要的条件?)
(2)学生小组讨论上面的问题。
(3)学生分组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
(4)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介绍目前科学家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情况。
4.课后拓展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农历十五用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把发现的结果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月球上值得研究的东西又很多,作为上一节课的拓展,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探究月球上环形山大小不同的原因)
提出研究问题
展示月球上不同大小的环形山的图片,介绍比较著名的环形山。
教师提问:月球上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行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
一点。
小的环行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
月球上的环形山为什么大小不一呢?形成假设性解释
(1)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为什么月球上的环形山的大小不一样?(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
形成的?你认为环形山的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教师在小组内来回巡视,聆听学生的讨论,并提出一些指导性的问题。
(2)让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并且简单地板书学生讨论的结果
3.制定研究计划
(1)把学生按照提出的假设性解释分成不同的小组,设计一个验证试验来研究自己的解释。
(2)教师引导学生在设计中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在实验中用什么模拟月球表面的土壤?用什么模拟撞击月球的天体?
②为了验证假设,在实验中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应该保持不变?
③怎样测量和比较模拟出的环形山的大小?
④怎样记录实验中搜集的数据?怎样减小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重复试验)
4.进行验证试验
(1)让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试验中的数据。
(2)让学生汇报实验中搜集的数据,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
5.得出研究的结论
让学生根据不同小组的汇报总结:环形山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5 观察月球
教学目标
知道月球在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出现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
知道在农历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是周期性的,有规律的。
知道月球明亮和黑暗部分的不断变化叫做月相,月相的变化以大约一个月为周期,存在一定的规律。
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观察月球的资料。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表述观察月球的结果。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能坚持完成一个晚上甚至长达一个月的对于月球的观察活动。
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观察月球的结果。
愿意和其他同学通过合作完成对月球的长期观察。
教学准备:
指南针、自制六分仪(参考资料)、一个月的月相的图片、汇报分析数据资料用的表格、记录用笔和纸、照相机、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选择一个天气晴朗,能见度高的日子,最好在农历上半月,这时月亮出现在上半夜,学生相对容易观察。
)
一、提出研究问题
1.教师提问:同一天晚上,我们看到的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说一说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2.导入新课
二、制定观察计划
1.提问:怎样观察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
2.教师指导:
(1)怎样准确观察同一天晚上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①怎样使用指南针观察月球在天空中的方向?
②怎样使用六分仪观察月球在天空中的高度?
(2)怎样记录同一天晚上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①需要记录什么内容?
②介绍记录表格:
日期时间月球明亮部分形状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月球在天空中的高度
18:00
19:00
20:00
……
(3)观察活动需要熬夜进行,怎样才能坚持完成观察活动?
①采取分段定时观察的方法。
从晚上18:00开始,每隔1个小时观察一次月球在天空中
的位置。
②通过相互合作来完成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活动。
比如四到五个同学一组轮流进行观察和休息。
③对完成观察活动的小组给予某种形式的奖励,比如在教材上小鸭子的旁边盖上奖章。
三、向学生发放家长通知书,告知家长观察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
第二课时
汇报观察结果
(1)教师提问:哪些同学坚持完成了观察活动?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么样的?
(2)各个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集体讨论:根据观察结果,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有变化吗?
2.提出新的研究问题
(1)教师提问: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变化吗?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有变化吗?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假设和推测。
3.制定新的观察计划
(1)小组讨论:怎样观察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月球明亮部分的形
状?怎样记录观察结果?(学生已有经验,可以让学生讨论决定)
(2)教师指导:
①什么日期开始观察?连续观察多少天?每天定在什么时候观察?(观察日期从农历月初开始到农历月末结束,上半月在傍晚定时进行观察,下半月在清晨定时进行观察。
)
②天气不好的时候怎样开展观察活动?(天气不好可以观察天气状况,推测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并通过报纸、互联网等检验自己的推测。
)
③怎样坚持完成观察活动?(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来完成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活动,比如在第一周要求每个学生都进行观察,接下来每周由一位同学负责观察并且收集数据,最后对所有的资料进行汇总)。
4.出示班级记录表格,要求每个组的同学轮流完成班机记录。
日期时间月相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记录的小组……
三十
初一
第三课时
1.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分组汇报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和方向。
教师提问:根据观察结果,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没有变化?不同日期月球的明亮部分的形状和方向有没有变化?
2.总结农历一个月内月球运动的规律
(1)展示一个月内不同日期拍摄的月相的照片。
(2)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
①照片中的月球各是在农历的哪一天拍摄到的?
②一个月里月球的明亮部分是怎样变化的?
③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动?
④两次月圆之间大约相隔多少天?
⑤月球是怎样围绕地球转动的?
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总结月球运动规律。
(对于月球是怎样围绕地球转动的,学生回答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借助于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
阅读书上介绍的资料,了解什么叫月相以及月相变化的规律。
3.课后拓展
让学生根据总结出来的月相变化规律预测未来一个月里月相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