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的故事PPT课件6下教科版精品

合集下载

《马拉松》PPT课件4

《马拉松》PPT课件4

读第4-5段,回答问题: 1、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在(雅典)举行。
2、把从马拉松到雅典作为一个比赛项目。是 为了纪念(马拉松之战)和把(胜利喜讯带给人民的英)雄。
2、( 1920)年经过重新测量,确定马拉松的 距离为(42千米195米 )。

liáng
波斯 反抗 渔村 同胞 项目 测量 确定
思考·讨论
2、马拉松作为一项体育运动, 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马拉松赛跑(Marathon)是奥运会上最 能体现运动员的毅力和耐力的一个项目。距离 是菲利比斯跑的距离42.195千米。它歌颂的是 一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多少年过去了,人们习惯地把一些超乎人 们寻常精力的,长时间、长距离、超水平的各 种体育比赛也冠以“马拉松”之名。
• 他到达城门时已经没有力气了,文中哪个 词说的是没有力气了?
• 筋疲力尽:没有力气
读第2段,思考:
• 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雅典翘首以 待的同胞,战士菲里比斯不顾伤痛、饥饿 和极度的疲劳,从马拉松出发向雅典跑去。 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
• 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雅典翘首以待 的同胞,战士菲里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
niàn nà
决战 纪念 采纳 提议 来历 知晓 对付
jīn
qiáo
野心勃勃 大获全胜 筋疲力尽 翘首以待
fèn shèng pí jù
sài
奋战 胜利 疲劳 距离 比赛 一段路
读第1段,思考:
• 哪两个国家发生战争?双方多少人在哪里 展开决战?结果如何?
• 希腊与波斯帝国在马拉松发生战争。
• 希腊以一万人对付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 结果希腊大获全胜。
度的疲劳,从马拉松出发向雅典跑去。他穿 过————————————走过———— —————翻过———————————; 他的伤口———————————;饿了, 他就————————————————— ——;渴了—————————————— ——;就这样他没日没夜的跑,他跑啊,跑 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

《马拉松》 精品PPT课件3(共18张)

《马拉松》 精品PPT课件3(共18张)

10万人-6400人
希腊军队
大获全胜
1万人-192人
资料链接:
波斯大军在雅典城东北六十公里的马拉 松平原登陆,妄图一举消灭雅典,进而鲸吞 整个希腊。雅典在国家生死存亡时刻,几乎 没有援兵,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与波斯帝国 进行对抗。希腊人面对的是一个近五十年来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波斯帝国,无论在国 力,军力上希腊和波斯都无法相比。当时波 斯军队有十万人,装备精良,还有骑兵,而 雅典军队只有一万人。
时间:两千五百年前 地点:在马拉松这个小渔村 人物:战士菲利比斯 事件:(起因)希腊人和入侵的波斯帝国展开了决战, 获得了胜利 。 (经过)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菲利比 斯从马拉松向雅典跑去。 (结果)他到达雅典高呼胜利后再也没有起来。
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雅 典翘首以待的同胞,战士菲利比斯不 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从马拉 松出发,向雅典跑去。他跑啊,跑啊, 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到达雅典的 时候,他已经筋疲力尽了,他用尽最 后的力气,向迎接他的人们高呼:”我 们胜利啦!”随即倒在地上,再也没有 起来。
名言摘抄 3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7、散文就是渴望自由的心灵,自由的表达,自由的形式,自由的来来去去。——王蒙 38、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39、天 才出于勤奋。——马克思 40、人之所以错误,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己以为什么都懂。——卢俊 41、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东西。——约翰· 洛克 42、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郭沫若 4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44、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郭沫若 45、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46、求知是一条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路。——福柯 47、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弗兰西斯· 培根 48、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弗兰西斯· 培根 49、一个人应该为知识不广博而害羞。——张衡 50、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 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苏霍姆林斯基 51、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 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末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 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 52、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谷超豪 53、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54、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佚名 55、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佚名 5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佚名

马拉松课件 ppt

马拉松课件 ppt
Biblioteka 跑啊,跑啊, 终于看到了雅典的 城门。
结合插图想象:菲利比斯跑向雅 典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的困难,他是 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到达雅典的时候,他已经筋疲力 尽了,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向迎接他 的人们高呼:“我们胜利啦!”随即倒在地 上,再也没有起来。
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雅 典翘首以待的同胞,战士菲利比斯不 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从马拉 松出发,向雅典跑去。他跑啊,跑啊, 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到达雅典的 时候,他已经筋疲力尽了,他用尽最 后的力气,向迎接他的人们高呼:“我 们胜利啦!”随即倒在地上,再也没有 起来。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 动会在雅典举行。会前,一位法国人 提议,把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作为一个 比赛项目,用来纪念马拉松之战,纪 念那位把胜利喜讯带给人民的英雄。 他的建议被大会组委会采纳。
1920年,经过重新测量,确定这 段距离为42千米195米。后来,世界 各地的马拉松比赛都采用这个长度。 这就是马拉松运动项目的来历。
课堂检测:
1.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 匹克运动会在( )举行。奥运 雅典 会把马拉松作为一个比赛项目, 是为了纪念(马拉松之战 ),纪念 英雄 把胜利喜讯带给人民的( )。 2、马拉松比赛的长度是(42) 195 千米( )米。
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雅 典翘首以待的同胞,战士菲利比斯不 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从马拉 松出发,向雅典跑去。他跑啊,跑啊, 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到达雅典的 时候,他已经筋疲力尽了,他用尽最 后的力气,向迎接他的人们高呼:”我 们胜利啦!”随即倒在地上,再也没有 起来。
战士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 极度的疲劳,从马拉松出发,向雅典 跑去。
马拉松
学习目标:

《马拉松》 精品PPT课件2(共21张)

《马拉松》 精品PPT课件2(共21张)

我来填一填
1896年,第(一 )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在( 雅典)举行。会前,一位法国人提议,把 从( )跑到( )作为一个比赛项目, 雅典 马拉松 用来纪念(马拉松之战 )之战,纪念那位把胜 利喜讯带给人民的(英雄)。 1920年,经过重新测量,确定这段距离为 ( 42 )千米( 195 )米。
• 读文感知内容
探究一:马拉松之战是一次什么 样的战役?
• 侵略战争、 •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 残酷、激烈
探究二:菲利普斯为什么会突然死 亡?
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
都雅典翘首以待的同胞,战士菲
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
疲劳,从马拉松出发向雅典跑去。
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
虽然( ),但是为了( ),他( )。
第一个马拉松冠军 ——斯皮里东· 路易斯
“最美的垫底者” ——艾哈瓦里 我的祖国把我从 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 不是让我开始比赛, 而是要我完成比赛 。
周春秀
白雪
朱晓琳
胡刚军
收集英雄故事,
举办英雄故事交流会。
名言摘抄 3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7、散文就是渴望自由的心灵,自由的表达,自由的形式,自由的来来去去。——王蒙 38、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39、天 才出于勤奋。——马克思 40、人之所以错误,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己以为什么都懂。——卢俊 41、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东西。——约翰· 洛克 42、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郭沫若 4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44、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郭沫若 45、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46、求知是一条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路。——福柯 47、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弗兰西斯· 培根 48、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弗兰西斯· 培根 49、一个人应该为知识不广博而害羞。——张衡 50、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 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苏霍姆林斯基 51、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 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末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 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 52、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谷超豪 53、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54、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佚名 55、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佚名 5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佚名

马拉松的故事ppt课件

马拉松的故事ppt课件
2006北京国际马拉松赛
国 际 马 拉 松 冠 军 孙 英 杰
——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马拉松的 来历和意义,即歌颂坚持不懈,顽强 拼搏的精神。
勃 ((kàng) (侵犯) 抗 (抗击) 胜 晓(xiǎo) (shèng(胜利) ) (破晓) 届 (jiè) (届时) 奥 (ào) (奥运)
雅典人大规模地庆祝马拉松战役的胜利,派遣参 加了反击战的士兵菲利比斯前往雅典报捷。他不停歇 地跑了42公里来到雅典,向自己的同胞们宣布:“欢 乐吧,我们胜利了!”说罢便力尽而死。为了纪念此 事,1896年雅典第1届奥运会设立了马拉松跑项目。
赏析· 体会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菲利 比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菲利 比斯是一个为了能把信息准确及时地 传递到目的地而坚持不懈,顽强拼搏 的人。
思考· 讨论
2.现在我们所知道的马拉 松是什么地方?那里有一段怎 样的故事,你想知道吗?
马拉松(Marathon),希腊地名。在雅典东北40公 里处。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前449年)中,波斯皇帝 大流士一世于公元前490年渡海西侵,进攻阿蒂卡, 在雅典东北方的马拉松海湾登陆。雅典军与波斯军队 在马拉松平原发生激战。米太亚得指挥雅典军队1万 人,战胜15万人的波斯军队。波斯军损失6400人,雅 典军仅损失192人。
匹 (pǐ) (xiàng(项目) ) (匹配) 项
测 (cè) (测量) 确(què) (准确)
野腊胜晓
届奥匹项确
感知课文
1. “马拉松”是指的是什么呢? 2.现在我们所知道的马拉松是指 什么地方?那里有一段怎样的故事, 想知道吗?

《马拉松的故事》PPT课件

《马拉松的故事》PPT课件
忡(chōng忧心忡忡 ) 肿( zhǒng红肿 )
18
知识检测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日夜不停。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夜以继日
(2)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混乱 或忙乱得不可收拾的样子。 人仰马翻
(3)欢快地呼喊着,兴奋得像麻雀一
样地跳跃。
欢呼雀跃
19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16
•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 “更快、更高、更强”。
•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 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
• “更快!更高!更强!”不仅是指运 动成绩,它有更深的含义;“参加奥 运比赛,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赢得冠军, 而是参与”。
17
知识检测
1、
役(yì战役 ) 讯 (xùn音讯 ) 没(méi 没有 ) 迅 (xùn迅速 )
21
10
菲迪皮茨传递战争信息
事件
人物表现
第一次传信
第二次传信 第三次传信
菲迪皮茨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11
①“菲迪皮茨以顽强的毅力, 在两天之内,跑了150多千米 到达斯巴达。”
②“无奈,菲迪皮茨又不顾疲 劳,夜以继日地跑回雅典转告 这一消息。”
12
③为了尽快把这振奋人心的喜讯报告 给雅典城内忧心忡忡的居民,军队指 挥官又派迪菲皮茨到首都去报告喜讯。 他来不及脱掉军装,便携带着大刀, 不顾口干舌燥、饥饿和疲劳,一口气 从马拉松河谷跑到雅典城。当抵达雅 典时,他已筋疲力尽。面对盼望已久 的人群,他竭尽全力高呼:“欢乐吧, 我们胜利了!”

《马拉松》PPT课件2 (共20张PPT)

《马拉松》PPT课件2 (共20张PPT)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马拉松的 来历和意义,即歌颂坚持不懈,顽强 拼搏的精神。
学生字
• • • • • • • 1、读田字格生字、二类字 2、形近字: 讯( ) 距( ) 抗( ) 期( ) 迅( ) 拒( ) 杭( ) 斯( ) 3、同音字: 赛( ) 渔( ) 段( ) 利( ) 塞( ) 鱼( ) 锻( ) 厉( )
• 读文感知内容
探究一:马拉松之战是一次什么 样的战役?
• 侵略战争、 •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 残酷、激烈

探究二:菲利普斯为什么会突然死 亡?
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
都雅典翘首以待的同胞,战士菲
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
疲劳,从马拉松出发向雅典跑去。
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
虽然( ),但是为了( ),他( )。
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雅典 翘首以待的同胞,战士菲利比斯不顾伤 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从马拉松出发 向雅典跑去。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 了雅典的城门。到达雅典的时 候,他已经筋疲力尽了,他用 尽最后的力气,向迎接他的人 们高呼:“我们胜利啦!”随即 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探究三:后来,马拉松怎样变成 一项运动项目的呢?
学生词
• 1、圈词、组词 • 2、其他组词: • 3、近义词:抵抗—( ) 豪杰—( ) • 接受—( ) 侵占—( ) • 狼子野心—( ) • 4、反义词:失败—( ) 精神抖擞—( ) •

野心勃勃 侵略 反抗 疲劳 喜讯 翘首以待 同胞 筋疲力尽 胜利 测量 距离 比赛 项目
我有问题
• 学生质疑问难
•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本文讲了(马拉松)比赛的来历。两千五百年前, (希腊)人和(波斯)人在希腊一个叫(马拉松) 的小渔村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结果(希腊) 人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为了把胜利的消息传 递到首都雅典,一名叫(菲利比斯)的战士不顾 一切地从(马拉松村)一直跑到(雅典),喜讯 传来,菲利比斯由于筋疲力尽,倒地而亡。人们 为了纪念(马拉松)之战,为了纪念这位英雄。 将(马拉松)定为一个比赛项目。

教科版语文(2019)六年级下册-马拉松的故事(相关资料)

教科版语文(2019)六年级下册-马拉松的故事(相关资料)

马拉松简介马拉松(Marathon)国际上非常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全程距离26英里385码,折合为42.195公里。

分全程马拉松(Full Marathon),半程马拉松(Half Marathon)和四分马拉松(Quarter Marathon)三种。

以全程马拉松比赛最为普及,一般提及马拉松,即指全程马拉松。

马拉松发展1896年举行首届奥运会时,顾拜旦采纳了历史学家布莱尔(MichelBreal)以这一史事设立一个比赛项目的建议,并定名为“马拉松”。

比赛沿用当年菲迪皮得斯所跑的路线,距离约为40公里200米。

此后十几年,马拉松跑的距离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

1908年第4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时,为方便英国王室人员观看马拉松赛,特意将起点设在温莎宫的阳台下,终点设在奥林匹克运动场内,起点到终点的距离经丈量为26英里385码,折合成42.195公里。

国际田联后来将该距离确定为马拉松跑的标准距离。

女子马拉松开展较晚,1984年第23届奥运会才被正式列入比赛项目。

1896年首届奥运会后,马拉松赛在世界各地广泛举行,美国从1897年起举行波士顿马拉松赛,至2000年已举办了104届,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

马拉松在公路上举行,可采用起、终点在同一地点的往返路线或起、终点不在同一地点的单程路线。

比赛时,沿途必须摆放标有已跑距离的公里牌,并要每隔5公里设一个饮料站提供饮料,两个饮料站之间设一个用水站,提供饮水或用水。

赛前需经身体健康检查,合格者方可报名参加比赛。

由于马拉松比赛一般在室外进行,不确定因素较多,所以在2004年1月1日前马拉松一直使用世界最好成绩,没有世界记录。

2004年1月1日,国际田联宣布了一项新决定:包括马拉松在内的公路赛跑和竞走项目将告别只有世界最好成绩的时代,开始拥有世界纪录。

国际田联宣布这个决定后,英国长跑女将拉德克利夫被正式认定为女子10公里、20公里和马拉松三个项目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而波兰人科热日尼奥夫斯基则是男子50公里竞走的第一个世界纪录拥有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了他在马拉松战役中,三次传递战争信息
的故事。
课文记叙了菲迪皮茨三次长跑的故事,最后 一次,他为同胞们传递马拉松战役胜利的消息后, 英勇地牺牲了。人们为了纪念菲迪皮茨,在第一 届现代奥运会上,安排了长跑比赛,并将菲迪皮 茨跑过的路程设为比赛距离,约42千米。
1.给加点字注音。
战役( ﹒

)
喜讯( xùn ) ﹒
马拉松的故事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1.了解马拉松赛跑的由来,明白人们称运动优胜者为
“最伟大的运动员”的真实含义。(重点) 2.深刻体会雅典英雄菲迪皮茨的爱国精神。(难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 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 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 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
倒在地上,长眠不醒了。
5.缩写下面的语句。
(1)聚集在雅典广场的数万民众正在焦急地等待着战场
上的消息。 民众等待消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菲迪皮茨以顽强的毅力,在两天之内,跑了150多千 米到达斯巴达。 菲迪皮茨到达斯巴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忧心忡忡( chōng ) ﹒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C ) A.战役 馈不成军 欢呼雀跃 喜讯 携带
B.夜以继日 C.人仰马翻
口干舌噪 振奋人心
D.忧心冲冲
横渡
四处逃窜Biblioteka 3.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写词语。
(1)菲迪皮茨又不顾疲劳,日夜不停地跑回雅典转告这 一消息。( 夜以继日 ) (2)不可一世的波斯侵略者被打得人马都仰翻在地。 ( 人仰马翻 )
辨析词语 疲劳 疲惫
都有劳累、乏力、困倦的意思。 相同点:
“疲劳”侧重指长期劳累,过度消耗体力和脑力, 不同点:
感到困倦无力,需要休息来恢复体力。既用于人 也用于物。“疲惫”侧重指劳累过度、筋疲力尽。 语义较重,可以构成习惯用语“疲惫不堪”。

句: 1.连日来的加班使大家感到十分疲劳。
2.负重越野训练结束后,我疲惫不堪。
公元前490年,波斯皇帝大流士为了占领希腊,
就派了两员大将率600艘战舰、10万大军横渡爱琴海, 来到了战略要地马拉松河谷,直逼希腊首都雅典。 “600艘战舰”“10万大军”可见波斯帝国声势 浩大、实力雄厚;“直逼”说明了情况的危急,为 下文战斗的激烈和后来菲迪皮茨的牺牲埋下了伏笔。
这就是人类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yì)——马
理解词语
口干舌燥:口舌都干了。多形容说话太多。 造句:虽然老师已讲得口干舌燥,可他仍然耐心地
为没有听懂的学生讲解。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造句:一场球赛踢完,球员们一个个汗流浃背、筋
疲力尽。
欢呼雀跃:欢快地呼喊着,兴奋得像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 欢乐。
造句:老师刚宣布完明天去郊游的消息,同学们便 欢呼雀跃起来。
马拉松的故事
字词精讲
初读感知
当堂检测
1.会认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我会认

xùn
chōng



易读错字
chōng

kuì
忧心忡忡 战役
溃不成军
多音字

jìn(尽力)
jǐn(尽管)

zhuàn(转圈) zhuǎn(转危为安)
理解词语
溃不成军: 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队伍,形容打败仗败 得无法收拾。 造句:敌人被我军打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振奋人心: 使人们的情绪、精神振作发奋。 造句:听到我们班在运动会上夺得冠军的这个振 奋人心的消息,我们非常激动。 忧心忡忡: 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造句:他总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真令人担心。
拉松战役。
思考:为什么处于劣势的雅典能取得胜利? 首先,雅典“全国上下团结一致”,雅典将士英勇 顽强,他们有保卫祖国、赶走侵略者的决心和勇气;其 次,波斯侵略者“不可一世”,骄横轻敌。
当抵达雅典时,他已筋疲力尽。面对盼望已久的人
群,他竭尽全力高呼:“欢乐吧,我们胜利了!”等待 已久的人们欢呼雀跃,他却倒在地上,长眠不醒了。 理解(重点):菲迪皮茨完成任务后,光荣牺牲,永远地 告别了他热爱的祖国和人民。他的身上闪烁着热爱祖国、
理解课文。
核心问题:
“马拉松”为什么会成为一项颇受人们欢迎的比赛?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说一说希腊人受到了什么样的侵略,他们是怎 样应对的。 2.二画:用“____”画出菲迪皮茨在去斯巴达请求救援时进行了 怎样的长跑。 3.三思:菲迪皮茨的三次长跑,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4.四问:人们是怎样纪念菲迪皮茨的?由此诞生了一项什么运动?
理解词语
尊严: 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
造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维护祖国的尊严。 夜以继日: 日夜不停。
造句:敬爱的周总理夜以继日地为人民工作。
不可一世: 自以为当代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形容极其狂妄自大。 造句:经过几番挫折,他终于改变了不可一世的态度。 人仰马翻: 形容在交战中大败的狼狈样。 造句:敌人被我军杀得人仰马翻。
(3)当抵达雅典时,菲迪皮茨非常疲乏,一点儿力气也
没有了。( 筋疲力尽 ) (4)等待已久的人们边欢呼边像麻雀一样跳跃。 ( 欢呼雀跃 )
4.从下面的关联词语中选出恰当的填入句中。


(1)菲迪皮茨以顽强的毅力,在两天之内,跑了150多千 米到达斯巴达。( 但 )斯巴达人却不愿立即出兵援助。 (2)面对盼望已久的人群,他竭尽全力高呼:“欢乐吧, 我们胜利了!”等待已久的人们欢呼雀跃,他( 却 )
点击 听朗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位置。交代马拉松的地 理位置。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三次传递。记叙了菲迪
皮茨三次传递战争信息而牺牲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纪念英雄。写人们将菲迪皮 茨长跑的距离定为马拉松赛跑的距离。
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主要讲了他的什么事? 本文主人公是雅典士兵菲迪皮茨,主要
和平和自由的光芒,因为他是在击败入侵者的欢呼声中
牺牲的,是在完成三次传递信息任务后牺牲的,是在史 无前例地超越人类生理极限运动后牺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