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本文将从艺术的人文情怀、美术作品的道德教育意义和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三个方面阐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艺术的人文情怀美术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欣赏和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和表达,感悟艺术作品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感修养。

在美术作品中,往往都有着丰富的人文情怀。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以山水为载体,融入了画家的情感和文化意蕴,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而西方的绘画作品也常常表现出对人类生活的关怀和对人性的探索。

通过学习这些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对生活、对人性的理解和表达,从而培养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性的关怀。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造型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培养出对人类情感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和尊重。

二、美术作品的道德教育意义美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往往是富有道德教育意义的。

许多艺术作品表现了艺术家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通过这些作品的欣赏和解读,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美术作品可以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和欣赏他人。

在美术作品中,往往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通过作品表达了对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这样的作品欣赏,可以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团队合作意识。

美术作品可以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在美术作品中,往往可以看到艺术家对自我思想和情感的表达,通过这样的作品欣赏,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认识自己、自尊自爱,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美术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美术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审美情操是一个人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情感能够促进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

而这种欣赏能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在审美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去感受和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进而培养健康的心灵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美术教学要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美术学习中,学生在绘画、雕塑等作品创作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从中体会和品味艺术,这种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能够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使他们学会用艺术的形式来宣泄内心的情感。

这种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让学生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明白并掌握如何正确地处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让积极健康的情感成为他们品格和行为的基石。

美术教学要强调对学生的人格塑造。

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可以学会鉴赏优秀的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品格和情怀。

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在美术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美术的熏陶下,成为具有积极向上品格的人。

美术教学要强调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人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对人类、对生活等方面的认知和关怀。

通过美术教学,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全球的艺术作品,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

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国际化视野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对社会有所贡献的责任。

在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全面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美术教育要注重情感的引导和情感的沟通,注重学生的品格塑造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启发,做到日常教学中德育观念的贯穿和艺术实践中的德育成果。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感悟和表达。

通过学习欣赏名画和名家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而在这些作品中,很多都包含了对于道德观念的表达和思考。

经典的名画《荷花》描绘了荷花在污浊的泥土中生长,但依然保持着白皙无瑕的美丽,传递了对于纯洁和坚贞不屈的品质的赞美。

通过让学生欣赏这样的作品,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纯洁和美丽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品德的培养。

美术教学也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精神来渗透德育。

美术作品的创作需要学生发散思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

这要求学生具备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勇于尝试的勇气。

在美术创作中也经常需要学生进行合作,与同学共同完成一幅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还能体验到通过共同努力实现目标的快乐。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精神,可以让他们在美术课上学会坚持不懈、勇于探索,这些品质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美术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来渗透德育。

美术作品往往能够通过形象、色彩等表现手法来反映时代背景和社会现象。

塞尚的《蒙马特山上的晚祷》中描绘了工人们在沧桑的岁月中仍然保持着坚定的信仰和团结的状态。

通过欣赏和解读这样的作品,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现象和问题,并从中体会到团结、奋斗和信仰的力量。

这样的思考和体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感。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可以学会欣赏艺术、创新思维、合作交流,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思索社会现象和道德伦理问题。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注重德育的渗透,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在美术课程中获得道德的熏陶和启迪。

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引言美术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仅是教授绘画技巧和艺术表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与人文素养。

本文将探讨美术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德育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意义德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修养。

在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意义尤为重要。

首先,艺术是对人类文明和情感世界的表达,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并培养审美情感。

其次,美术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思考,通过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最后,美术教学中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宽容、尊重他人的态度。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1. 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品德修养的引领者。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品德,通过自身的言行和行为示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困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 艺术作品的选择和分析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蕴含着道德和价值观的艺术作品进行教学。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学生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进而启发学生思考自身的人生和价值观。

而不仅仅是追求技巧的熟练,通过分析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培养出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并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 课堂讨论和互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互动,探讨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道德问题和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和思辨,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反思,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是指以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为基础,通过教育引导和培养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其在思想、言论、行为等方面拥有高度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美术教学中,德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起到渗透、影响和引导学生成长的作用。

首先,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通过美术作品传递良好的价值观念。

美术作品是艺术家思想和情感的表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意义。

例如,在绘画中表现的美善、勇敢、守信义等等,都可以传递良好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其次,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表达和创造来培养学生的个性。

美术是一门艺术,其核心在于通过表现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本质,去创作和表达艺术家的内心体验。

学生通过自由创作和表达,可以激发其自我思考和独立性,从而培养他们的个性和价值观念。

再次,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通过艺术家的精神和品格来激励学生成长。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付出极高的热情、毅力、创造力和耐心等等,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

学生可以学习这些精神,从而激励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通过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

德育教育需要注重方法和方式,采用启发式、情感化、实践性等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在绘画中选择题材、构思创作,让学生从多方面学习和感知绘画表达的道德价值。

综上所述,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致力于传递良好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成长和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德育渗透贯穿于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使其真正实现艺术与德育的无缝结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质。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二、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 以经典名作引领德育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对经典名作的教学,通过对经典名作的欣赏和解析,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和人生观念。

2. 以艺术实践培养德育修养。

美术教学要强调学生的创作实践,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追求,使他们在创作中感受美的魅力,表达内心情感,塑造良好的审美情操和道德品质。

3. 以艺术批评熏陶德育情操。

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批评分析,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和解读,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和品德修养。

4. 以社会实践培育德育意识。

美术教学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对社会现实进行观察和思考,关注社会问题,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美术教学应该重视德育的渗透和贯穿,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道德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高雅情操和道德品质的人才。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1. 引言1.1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还表现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

通过美术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培养审美情感,还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细致观察、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

这些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更有利于他们的人格塑造和全面发展。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艺术修养、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不容忽视,应该在教学中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实践。

2. 正文2.1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理念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理念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品质。

通过美术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绘画技巧和艺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和美好的情感,培养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理念还包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道德修养。

美术是一门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科,通过美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引导他们做一个有责任感、有爱心、有正义感的人。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理念是要通过美术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

只有将德育融入到美术教学中,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也得到了全面的人格塑造和素质提升。

2.2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非常重要,它通过具体的行动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素养。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美术活动和项目来引导学生学习合作、尊重和团队精神。

可以让学生共同完成一幅大型合作画作,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美术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观摩艺术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艺术创作思路和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美术教学具有情感表达的特点,而情感在德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美术作品的创作往往会受到学生情感状态的影响,而且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的作品可以更直观地表达学生的情感内心。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作品展现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念。

通过画作展现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揭示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美术教学注重审美和人文关怀,而德育正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美术作品往往需要学生对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审美能力,而这种审美能力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赏析和创作,引导学生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通过审美的方式教育学生,使他们更加关心、关爱身边的一切,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通过展示大师经典作品,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和感悟。

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欣赏艺术巨作,学生可以对历史、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从而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审美修养的提升。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可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实施。

教师作为学生的模范,可以在课堂上示范正确的品德和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直、宽容、谦虚的品格。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批改、学生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

通过这些形式的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通过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而这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美术教学经验和德育教育理念,更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配合。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在美育中的渗透教学案例
讷河市龙河中心学校孙映辉
初中美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大纲中的第四点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中的第一条是这样写的:“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大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

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从这两点不难看出德育在美术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时刻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从而让学生们通过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来培养学生们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下面我从美术课的课型来谈谈几个教学案例:
(一)欣赏课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民族文化的情感。

欣赏课是美术教学中的四大课型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通过引领学生对美的作品的欣赏后,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课型。

比如在七年级
上册中《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一课中,我就结合着几个劳动的画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虽然学生大多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但在父母的溺爱下没有几个孩子认识种植的谷物,更别说体谅父母的辛苦了。

我说:“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劳动场面啊?”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了,我就让学生们重点谈谈自己父母是怎样耕作的,并让他们以自己的绘画方式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学生即欣赏了名作又体验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同时更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增强了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感恩父母的情怀。

(二)工艺课教学,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好情操。

工艺课在美术教学中占的比例也不小,这也是学生所喜爱的一个课型,学生们都很喜欢动手去做,但有些东西并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比如在八年级上册《我们的画展》中,就需要大家共同协助完成,我就让同学们分组准备不同的程序,然后在同一时间布置展览会场,同学们热火朝天的布置起来了,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望着自己的成果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

我问大家:“这是谁的功劳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大家的功劳。

”我说:“学生们请记住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不要小看别人,当洪水来临的时候,一粒沙子也会起到膨胀胶的作用,我们不论做什么都要团结友爱,争取更快更好的结果。

”在愉快的学习中培养了他们的良好品质。

(三)绘画课教学,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美好道德品质。

在绘画课中,有些是需要到室外写生的,比如在七年级上册《优美的校园》一课中,活动三就是写生课,我组织学生们到校园中去实地写生,让学生们去寻找校园的美。

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校园环境是谁美化的吗?”同学们说:“是工人。

”我说:“错了,我们学校和其他学校的不同之处就是校园中的校门、智源亭、雏鹰展翅等雕塑都是学校的教师利用假期修建的,希望他们能够好好地保护它们啊,不要去破坏哦,我们身边的每一种树都是老师和学生们一起种植的,每一棵花草树木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的辛勤浇灌,希望他们好好的爱护他们,让它们长得更好开的更艳。

”同学们听后都很惊讶:“原来这都是我们自己的杰作啊,我们一定会更加珍惜和爱护他们的。


(四)在美术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

在美术技能训练中,要求学生们的就要严格了,以为他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

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就让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不许有开小差的,把眼、脑、手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和锻炼他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和处事认真的态度。

俗话说,教书先育人,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地渗透思想教育,充分利用美术资源使学生们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同时启迪和净化他们的心灵。

把德育寓于美术教学之中,努力做到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们的情感在趣味、娱乐之中丰富和升华。

这就是我在教学中最主要的任务和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