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精品教案:《娜塔莎》(人教选修之《外国小说欣赏》)
高二语文选修《娜塔莎》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选修《娜塔莎》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娜塔莎》这部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学习提取文本信息和推测人物心理。
4.提高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提取文本信息和推测人物心理。
2.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准备1.课本《娜塔莎》第一课时内容。
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与展望(5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娜塔莎》的封面和简要介绍。
2.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娜塔莎》这部作品了解吗?你们对这部作品有什么期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第二步:背景知识讲解(10分钟)1.向学生简要介绍《娜塔莎》的作者,以及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时代背景。
2.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文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
第三步:阅读故事(15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娜塔莎》第一课时内容。
2.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做简单的标记和注释,以便后续的讨论和分析。
第四步:小组合作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
2.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和地点?–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如何?–故事中的主要情节是什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有何感想和疑问?3.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互相交流。
第五步:整体讨论和分析(15分钟)1.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讨论的结果。
2.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故事中的细节和人物,推测人物的内心活动,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评价。
3.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第六步:作品赏析(15分钟)1.向学生展示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点。
2.通过选取一小段文本,引导学生一起欣赏和分析作者的笔法、意象和语言运用。
3.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
第七步:自主写作(15分钟)1.提供一个写作题目,例如:“如果你是娜塔莎,你会如何应对困境?”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一篇短文回答这个题目。
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娜塔莎2-人教版

人物形象鉴赏之娜塔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人物形象类题型及设问方式;2、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手法,揣摩人物心理变化,概括娜塔莎性格特征;3、掌握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手法,揣摩人物心理变化,概括娜塔莎性格特征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奥黛丽·赫本出演的电影《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第一次参加舞会的片段视频。
刚刚同学们观看的这段视频,正是课文《娜塔莎》中第二部分描写的娜塔莎在舞会上的幸福。
那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娜塔莎,体会她身上的少女情怀。
(二)课前回顾:上节课同学们分组进行了娜塔莎人物形象探究,接下来请每个小组的代表上台来为我们展示你们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
(三)学生展示活动:每组派出至少两名代表,一名代表发言,一名代表板书。
结合课文中对娜塔莎进行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及侧面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概括娜塔莎的性格特征。
(预设答案:天真活泼、青春热情、直率多情、单纯虚荣、率真浪漫、敢爱敢恨、单纯幼稚、盲目轻信等等)(四)教师总结: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对娜塔莎的性格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概括总结。
并与高考进行链接,展示近几年来高考题中出现的与鉴赏人物形象相关的题目。
(五)方法总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手法对娜塔莎进行了性格特征的赏析,那么,鉴赏小说人物形象只能从这一个方面入手吗?我们还可以借助故事情节、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作者的情感态度来对小说的人物形象进行鉴赏分析。
(六)课上探讨:你喜欢这样的娜塔莎吗?(预设答案:有的学生喜欢,有的学生可能不喜欢)以此引出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
扁平人物:形式单纯,个性简单(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多义多变(如娜塔莎、林冲等)并补充相关研究人员对娜塔莎进行评价的一段话:“她出场时是如此光彩照人,似乎是完全超越平庸与束缚的。
在作为一个少女之时,她就勇于追求自己的感情;而她终于也肩负起了托翁赐予的重要使命,自然而然应该走向堕落。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娜塔莎》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娜塔莎》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2.通过文本分析,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娜塔莎形象分析,了解和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4.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对作为圆形人物的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个性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出自哪个国家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明确: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今天,我们要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部名著《战争与和平》中节选的内容。
二、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教师简要介绍《战争与和平》的故事内容。
三、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的教学任务。
1、说说你对娜塔莎参加舞会前心情的总体印象。
请用简洁的词语来表示。
明确:兴奋、快乐、紧张、期待、焦急2、人物的心理活动是藏在他们内心的,你是如何得知的呢?明确:心理描写,如“她的全部精力,从早晨起就集中在一点上,就是他们全体,她,妈妈,索尼娅,都要穿得不能再好”。
通过外话的神态、言行等来体会。
3、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体现娜塔莎兴奋、快乐、紧张、期待、焦急等心情的文字。
明确:①“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娜塔莎一边说,一边转过头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梳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四单元 阅读 娜塔莎》优质课教案_19

第四单元娜塔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2、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把握娜塔莎的人物形象特点。
3、从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及言行了解“贴着人物写”这一方法,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4、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在学生的感性认知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理性认知思维的能力。
通过点评式鉴赏、分角色朗读法,教师布置思考题,学生探讨,鉴赏小说人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小说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1、从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从而了解“贴着人物写”这一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理性认知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引导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200部世界名著展评》评价说:即使我们一生中拒绝任何小说,也不能不读《战争与和平》。
(PPT展示)托尔斯泰这个被誉为“从文艺复兴以来,惟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在其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女主人公形象,如此感染着我们,震撼着我们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娜塔莎》(PPT展示),探究外国小说欣赏之人物话题。
二、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吗?请快速浏览课文,抓住人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等要素概括小说各个部分的情节内容。
生:1、舞会前的准备。
2、舞会上的幸福。
3、为了爱的争吵。
(PPT展示)三、探究人物形象1、师:三个情节紧紧围绕娜塔莎这一人物展开。
人物塑造是小说创作的中心。
沈从文在谈到如何塑造人物时曾说:贴着人物写。
“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PPT展示)。
请同学们从“贴着人物写”的角度,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对文章三个部分内容进行解读和讨论,并说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娜塔莎。
讨论要求:①从“贴着人物写”的角度进行点评式鉴赏:第一大组:重点抓住第一部分中娜塔莎的语言、行动描写进行点评。
《娜塔莎》(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的诱惑而背叛安德来的心理状况,塑造了一位纯真善良、渴望
爱情与幸福但又过于轻信他人的、充满浪漫与幻想的贵族女孩 形象。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延伸阅读篇
活页规范训练
重点突破
作者笔下的娜塔莎是怎样的形象?
合作探究篇
延伸阅读篇
活页规范训练
四、词语解释 形容人度量大。也作宽洪大量。 宽宏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延伸阅读篇
活页规范训练
结构图示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延伸阅读篇
活页规范训练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描写娜塔莎在参加舞会前的兴奋、激动与焦急的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延伸阅读篇
活页规范训练
对托尔斯泰,全世界的读者不仅怀着深深的文学的敬意,
对他的崇高的生命品质和精神品格,也难以忘怀,充满敬畏。
贵族出身的托尔斯泰就曾这样说“朴素”,“这是我梦寐以求 的品质”,“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这是文学之外的托尔斯
泰,他的伟大、崇高、朴素的人格,让人们充满了无尽的敬
- 1820 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 1812 年库图
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延伸阅读篇
活页规范训练
三、审美视窗
俄罗斯伟大的心魂——托尔斯泰
世界文豪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这 是因为托尔斯泰的作品折射出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俄国社会的
高中语文(娜塔莎)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学案

2013学年高二语文《娜塔莎》精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习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2.通过文本分析,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娜塔莎形象分析,了解和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4.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重点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对作为圆形人物的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个性的理解。
【学法指导】以“话题”引领“阅读”,以“阅读”感悟“话题”,以“思考与实践”加深“阅读”。
▲多用归纳法,少用演绎法▲多感性领悟,少理性概括▲多学后评析,少学前提示▲多书面训练,少浅表问答【知识链接】《战争与和平》故事简介(另外参阅教材P63相关介绍)公元一八零五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后,法国与俄国之间也发生战争。
青年公爵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把怀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秃山”的父亲及妹妹玛莉亚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去了。
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的刚留学回来的好友彼埃尔,是别竺豪夫伯爵的私生子,由于继承了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因此,他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当然也成为社交界的宠儿。
居心叵测的监护人拉金公爵看上这一点,便计划将貌美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伦嫁给他,结果计谋顺利达成。
同年十一月,安德来•保尔康斯基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战败,他带着军旗独自冲入敌阵,不幸受了重伤。
但是,当他突然抬头看见那永恒的蓝天时,不禁为那份庄严之美深受感动,霎时觉得过去那些野心,名誉及心目中认为伟大的拿破仑,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另一方面,婚后不久的彼尔因妻子爱伦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有暧昧风声传出,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便与多勃赫夫决斗,而把对方打倒后,他旋即与妻分居。
从此以后,他陷于善恶与生死问题的困扰中,直至认识了互助会的领导人后,才进入新的信仰生活里。
一直被认为已战死沙场的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突然回到秃山的那一晚,其妻莉莎正好产下一名男婴后去世,这使安德来•保尔康斯基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结束,便下定决心终老于领地。
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娜塔莎》中的重要词语、概念和文学手法。
2. 通过分析《娜塔莎》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3. 领会《娜塔莎》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娜塔莎》,理解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关系。
2. 词语解析:对《娜塔莎》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人物分析:分析《娜塔莎》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娜塔莎》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主题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
4. 创意写作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与《娜塔莎》相关的故事或评论。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创意写作:评估学生在创意写作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计划1. 第1-2课时:讲解课文《娜塔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第3-4课时:解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第5-6课时:分析《娜塔莎》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4. 第7-8课时:引导学生思考《娜塔莎》所传达的主题思想,进行主题探讨。
5. 第9-10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主题的看法。
6. 第11-12课时: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
7. 第13-14课时: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创作与《娜塔莎》相关的故事或评论。
8. 第15课时:进行教学评估,总结教学成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通过文本分析,分析少女娜塔莎的人物形象;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过程与方法结合视频,在合作氛围下讨论探讨;通过娜塔莎形象分析,了解和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小说的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从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以“贴着人物写”为抓手,从性格和身份的角度去分析娜塔莎人物塑造的真实性,理解娜塔莎陷入错位爱情的合理性。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知识储一点1. 导入新课:“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出自哪个国家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今天,我们要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部名著《战争与和平》中节选的内容。
2.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鲁迅称他为“19世纪俄国的巨人”,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
《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三部长篇巨著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3.检查预习,注音。
宅邸(dǐ) 花翎(Iíng) 勋绶(shóu) 砰(pēng)然搽chá粉迸bèng 流怜悯(mǐn) 皱襞(bì)请帖(tiě) 怯(qiè)场袒tǎn露撩liáo拨撩liào倒茶(寮)Iiáo 绛 jiàng 红休憩(qì)静谧(mì) 瞥见(piē) 崭新zhǎn 流言fēi蜚语嬉戏xī晌午shǎng 不屑一顾xiè喧哗xuān情愫sù无可míng名状二、理清情节:概述简一点1.《战争与和平》故事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2、通过文本分析,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娜塔莎形象分析,了解和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4、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对作为圆形人物的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个性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想】1、第一课时介绍作家及其代表作,并介绍《战争与和平》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完成第一、二部分中,娜塔莎即将参加舞会和舞会时的思想感情,分析娜塔莎个性中活泼、天真、纯洁、充满热情的特点。
第二课时通过第三部分分析人物语言,分析娜塔莎个性中盲目、执拗、冲动、缺乏理性判断力的特点,从而完成对娜塔莎形象的完整理解,并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2、可采取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学生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阅读课文,实现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1、准备好列夫·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的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完成三部分的故事梗概。
并试做课文《思考与实践》一。
补充要求:每人找5个以上的细节,并积累词语(具体见附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
二、介绍作者、有关背景及《战争与和平》的故事内容:内容见附录。
三、检查预习:请学生讲述课文各部分的故事梗概。
四、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的教学任务。
1、说说你对娜塔莎参加舞会前心情的总体印象。
请用简洁的词语来表示。
明确:兴奋、快乐、紧张、期待、焦急2、人物的心理活动是藏在他们内心的,你是如何得知的呢?明确:通过外话的神态、言行等来体会。
3、教师范读描写罗斯托夫一家进行舞会准备工作情景的文字(“娜塔莎要去赴她平生第一个大跳舞会——第一部分末”)同学们边听边找体现娜塔莎兴奋、快乐、紧张、期待、焦急等心情的文字。
4、讨论明确:例如:①“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娜塔莎一边说,一边转过头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梳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
②梳妆完毕后,娜塔莎穿着从下边露出舞鞋的短裙。
披着母亲的短宽服。
跑到索尼娅面前,看了她一下,然后跑到母亲面前去了。
她转动着母亲的头,用针别了帽子,刚刚吻到了她的白发,她又跑到替她在缩短裙子底边的女仆们面前去了。
③“妈妈,帽子还要偏一点,”娜塔莎说。
“我来替你重新别一下,”于是她冲上前去,但是在缩短衣边的女排你们来不及松手,衣边的一块纱被撕了下来。
④“马上,马上就好了……”……5、通过外化的言行,我们看到了娜塔莎即将参加舞会时的心情,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怎样的姑娘呢?明确:活泼可爱,充满热情,善良纯真。
6、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刚才老师范读的内容,进行分角色朗读,在一次体会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和她的个性特点。
五、阅读第二部分,以“盛装的娜塔莎”为开头,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
明确:盛装的娜塔莎一开始并没有受到特别的注意,她非常焦急,急切盼望有位绅士前来邀请,让自己也成为别人目光的焦点。
当安德来公爵邀请她跳舞时,她一下子变得明朗、快乐起来。
而娜塔莎的活泼青也感染了安德来公爵。
1、除了娜塔莎外,这部分提到了几位女性?明确:别素号娃伯爵夫人,罗斯托夫伯爵夫人,爱仑。
2、女性分多种,比如高贵的贵妇、性感的尤物、刻板的老妪等等。
以上几位分属什么类型?何以见得?明确:高贵有傲慢的贵妇,因为她被邀请时“微笑地举起手,没有望他,把手放在了副官的肩上”;慈祥和蔼的老妇,因为她介绍娜塔莎给安德来时是“红着脸”的,舞会前在家准备时,也是“难为情”,可见她性格温婉;性感风情万种的尤物,跟娜塔莎的对比中可见她丰满性感,“由于受到过上千人的目光的注视,仿佛涂上了一层油彩”。
3、娜塔莎和她们相比应该属于哪一种?明确:天真纯洁、心无城府的小女孩。
4、下面就让我们从外貌和个性两个方面来分析,她何以属于“小女孩”。
阅读第二部分,找出描写娜塔莎的文字(外貌、神态、言行、心理等等)。
把刚才找出来的关于娜塔莎描写的语句读一读。
外貌上看,她符合“小女孩”的称呼吗?明确:符合。
因为“光脖子和手臂又瘦又不好看”,“肩膀是瘦的,胸脯是不明显的,手臂是细的”。
这些都说明她还尚未发育成熟,还是“小女孩”。
那么,个性上看呢?看个性要从哪些方面着手?明确:看个性要从神态、言行、心理等方面着手。
“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她的脸上有“失望、焦急”的表情;面对安德来的邀请,她“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她面对安德来,“似乎用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的笑容”说“我等你很久了”,这些都说明她天真,胸无陈府,还是个“小女孩”。
要知道,一个在交际圈上混迹良久的成熟一点的女孩子,一般会在众人尤其是异性面前努力掩饰自己期待的情绪。
另外,她还很羞涩,还不习惯袒肩露臂的装束,“假使不是他们使她相信这是绝对必要的,她便要觉得这是很可羞的了。
”这也可见她的纯洁天真,还是个“小女孩”。
她不被异性关注邀请,就急得“几乎要哭”,一被邀请就,脸色就“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一感受到被异性欣赏,就发挥出色“跳得好极了”,“穿缎子舞鞋的小脚,迅速、轻巧、灵活地跳动着,脸上现出幸福的喜色”,她和安德来跳舞是“那么靠近地扭起身子,对他那么亲密地微笑了一下”,这些都符合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理特点,一位妙龄少女急切希望得到别人的、特别是异性肯定,这既是人之常情,也表现了她微妙的少女情怀。
这都是从正面对娜塔莎进行描写,有没有侧面的表现?明确:有。
别人不太注意她,说明她还不是风情万种的成熟的女性,尤其别素号娃伯爵夫人和副官跳舞时完美的表现,更烘托出娜塔莎焦急等待的内心;跟爱仑的比较;安德来与娜塔莎跳舞时后,“觉得自己活泼年轻了”,可见娜塔莎是真正活泼年轻的,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可以感染他人。
第二课时六、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说说从第一、第二部分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娜塔莎。
七、解读第三部分。
1、可是纯真的小女孩有青的美好,却也有致命的弱点,阅读第三部分,根据娜塔莎的表现,你觉得这致命的弱点是什么?明确:盲目、执拗、冲动,容易受骗。
2、这一部分塑造人物的最主要手段是对话。
请找出最能表现她以上特点的对话。
明确:“三天,我觉得,我爱了他一百年了。
我觉得在爱他之前,我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人。
……他是我的主人,我是他的奴隶,并且我不能不爱他。
是的,奴隶!他命令我做什么。
我便做什么。
……”“我没有意志了,……我爱他!”“你记着,人不能干预这种事情的……”“不能够怀疑他的,不能够,不能够,你懂了吗”“他!……不是高尚的人?你要知道他是什么人,那就好了”“但我没有他便不能生活”“除了他,我什么人也不需要,我什么人也不爱。
你怎么敢说他不高尚?你难道不知道我爱他吗?索尼亚你去吧,我不想和你争吵,你去吧,为了上帝的原故,你去吧:你知道,我多么苦恼”八、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1、至此,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娜塔莎的性格特点。
明确:她活泼、纯洁、天真、充满热情,但又有点盲目、执拗、容易冲动,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是一个单纯的小女孩。
2、在她身上的这些特点中,哪些是可爱的,哪些则不是太好,需要改进?明确:活泼、纯洁、天真、充满热情,是可爱的;盲目、执拗、容易冲动,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断能力则需要改进。
3、介绍“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
可见,托尔斯泰并没有因为娜塔莎是小说的主角,就把她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相反,她的身上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展现出复杂又独特的个性特点。
在小说中,这种具有复杂个性的非类型人物,我们称为“圆形人物”,与之相对的是“扁平人物”,就是那种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被创造出来的类型人物,也被称为漫画人物,是那种性格特点单一,某方面特性特别突出的人物。
两者相比,圆形人物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性格中的矛盾会产生足够的张力。
这样的人物往往更能体现生活本真的面貌,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复杂矛盾的。
举例:《乱世佳人》斯佳丽、瑞特、阿希礼,《威尼斯商人》夏洛克,《红楼梦》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等等。
扁平人物因为性格单一,相对来说,缺乏变化,比较单薄。
但他们并非没有价值。
一般来说,在讽刺小说里较多见,对于某方面性格的放大,可以增强戏剧效果,起到讽刺作用。
举例:《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堂吉诃德》堂吉诃德等等。
4、“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一般的长篇小说这两种人物往往是缺一不可。
举例:《水浒传》宋江、李逵、林冲-戴宗、李鬼就可以看成扁平人物。
《红楼梦》王熙凤-焦大、刘姥姥、傻大姐作用:衬托圆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表达作品主题。
焦大、刘姥姥、傻大姐都是扁平人物,对于衬托王熙凤等圆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表现贾府真相,都起了很大作用。
在公众场合是威风凛凛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在高衙内面前是他父亲手下的一个高级奴隶;在妻子面前,是情意绵绵的丈夫。
不同角色塑造了他烈性如火、柔肠似水而又忍辱负重的复杂性格。
因此当高衙内调戏他妻子时,不同的角色促使他作出不同的反应。
在《阿Q正传》里,既有属于圆形人物的“阿Q”,也有属于扁平人物的“假洋鬼子”;在《祝福》中,既有祥林嫂这样的圆形人物,又有“善女人”这样的扁平人物。
九、课堂小结:1、本单元的话题是人物。
请你说说人物在古典小说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明确:人物是小说中最重要的要素。
作者通过生动的人物塑造,来表现小说主题。
2、人物刻画的手法有哪些?明确:1、小说人物刻画的手法:正面描写,如语言、行动、外貌、神态、心理描写等;侧面描写,如环境描写、其他人物的衬托等。
3、说说你所理解的“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