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黄河源
黄河旅游景点介绍大全 黄河旅游路线景点

黄河旅游景点介绍大全一、导言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神圣的象征意义。
作为我国九大旅游景观之一,黄河流域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以及壮丽的自然风光。
本文将对黄河旅游景点进行全面介绍,带您领略这条古老的河流之美。
二、黄河源头1. 黄河源头风景区黄河源头位于青海省唐古拉山脉,是黄河的发源地。
这里高原草甸景色优美,气候凉爽宜人。
游客可漫步黄河源头草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2. 四姑娘山四姑娘山风景区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一处著名旅游胜地。
这里有朝圣寺、大峪沟、神鹰峰等景点,以及独特的藏族文化,让人流连忘返。
三、黄河中游1. 陕西壶口瀑布风景区壶口瀑布是黄河上游最壮观的瀑布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瀑布。
它不仅有着雄伟的水势和奇特的地貌,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2. 临汾永和古镇永和古镇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是我国黄河流域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之一。
古镇周围有着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风光,让游客感受到黄河流域的原生态风情。
四、黄河下游1. 马兰峪风景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的马兰峪风景区,是黄河下游的一处著名旅游胜地。
这里有青山绿水、古刹奇洞,还有着黄帝传说的文化内涵,是拜祖祭祖的圣地。
2. 兰州黄河铁桥兰州黄河铁桥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铁桥之一,也是兰州的标志性建筑。
铁桥横跨黄河之上,夜晚灯光璀璨,成为兰州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五、总结与回顾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游客可以从黄河源头一路向下,领略其风景胜地,感受河水的粼粼波光和人文的气息,亲身感受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六、个人观点与理解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地位在我国文化中是无与伦比的。
黄河流域的景点不仅有着自然风光的壮美,更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我认为,黄河旅游景点的介绍和体验,可以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文化传统和自然景观,感受浩瀚的我国大地所散发出的独特气息。
11黄河源

啊!这就是黄河源头吗?捧起水,洗洗 脸吧!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呀!喝一口 黄河的水吧,它是那么清,那么甜。我 们几个还兴奋地打起了“水仗”,让源 头之水洒遍全身。
我顺着小溪,向远处望去,好像 看到水越汇越多,越流越大, ( 流过)草地,( )高山, 绕过 汇成 (越过)平原,终于( )奔腾 的黄河,行程五千多千米,( ) 大海。
06年3月22日,兰州“黄河母亲”雕 塑向西1000多米长的南侧河面被严 重污染
黄河水污染回潮
06年3月22日,兰州“黄 河母亲”雕塑向西1000多 米长的南侧河面被严重污 染。
2005年1月18日,黄河兰州段遭严重污染。
活动之二:赛黄河知识知多少。
1、看谁对黄河的俗语、成语知得多 俗语 谚语
三、看谁的公益广 告做得好
保卫黄河,要靠文明的“我”
——公益广告
结冰的壶口瀑布
行动起来,还母亲河美 丽容颜。 —— 公益广告 植树种草黄河边,“河清海 晏”终可现。 ——公益广告 华夏儿女尽“孝心”,怎忍 黄河悲泣泣。 ——公益广告
跳进黄河洗不清。 看来他是不 到黄河心不死 不到黄河心不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水一石,含泥六斗。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河清海晏 泾渭分明
成语
黄河水清,沧海波平。喻天下太平。
比喻人和事的好坏显然不同, 分得清清楚楚。
2、赛谁背的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多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赠裴十四》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 写入胸怀间。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 《行路难》 太行雪满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 孤城万仞山。
黄河源头资料

黄河源位于青海的腹地。
河源一为扎曲,二为约古宗列曲,三是卡日曲。
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是以五个泉眼开始的,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
约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似繁星点点,又似晶莹的粒粒珍珠。
星宿海,历史上曾被用来表示整个黄河源头地区,实际上可以说是黄河出山东行后第一个加油站。
这个“海”是一个盆形湿地,东西长约30公里左右,南北的距离较短,仅几公里至十几公里之间。
说是“海”并非到处有水,而是在盆地中相对更低洼的地方聚集有水,拥有众多的大大小小水坑和水塘,多到用满天星斗来比拟也不显得过分。
灌木有的长到一米高,鱼类繁多,水鸟成群,湖边的草滩上还有黄羊、野驴不时出现。
约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
这是黄河的源头地区,旅游者在这里根本无法想象黄河之宗竟不是滔滔洪水,而是一股股细微的清泉和一片有许多砂砾野草的温林荒滩。
我国人民比较明确地认识黄河及其源头还是在唐代以后。
因为从唐代起,中原人民同边疆少数民族间联系大大加强,特别是同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而黄河源头是古代通往西藏高原的交通大道。
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嫁往西藏,吐蕃王松赞干布在黄河源头亲迎。
公元八二一年,唐使刘元鼎出使吐蕃,还曾专门考察过黄河源头。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河谷和雅拉达泽山下的约古宗列盆地,分南北二源。
两地海拔高程均在四千六百多米至四千八百多米之间,黄河源头被国家列为自然保护区。
/xwzx/zt/ss/gbhg/tp/t20091210_1711447.htm/ezhoukan/032/tscq.shtml黄河干流总共有鱼类121种(亚种),干流中纯淡水鱼类有98种,占总数的78.4%。
主要经济鱼类有花斑裸鲤、极边扁咽齿鱼、厚唇裸重唇鱼、黄河裸裂尻鱼、瓦氏雅罗鱼、北方铜鱼(鸽子鱼)、鲤鱼、鲫鱼。
黄河上游鱼类种类只有16种,组成也较简单,仅有鲤科、鳅两科的裂腹鱼、雅罗鱼、条鳅等。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以及历史变迁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以及历史变迁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黄河的源头在哪里?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黄河的源头在哪里相关信息,供大家阅读!黄河的源头在哪里青海省玛多县多石峡以上地区为河源区,面积为2.28万平方公里,是青海高原的一部分,属湖盆宽谷带,海拔在4200米以上。
盆地四周,山势雄浑,西有雅拉达泽山,东有阿尼玛卿山(又称积石山),北有布尔汗布达山脉,南以巴颜喀拉山与长江流域为界。
湖盆西端的约古宗列,是黄河发源地。
星宿海以上有三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
扎曲,居于最北部,发源于查哈西拉山,河长70千米,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断流。
约古宗列曲,位于星宿海西,在三条上源中居中,发源于约古列宗盆地西南隅,海拔4750米,水量甚小,为宽1.0-1.5米,深0.1-0.2米的小溪。
南部支流为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的北麓,海拔4800米,有5处泉水从谷中涌出,汇成宽约3米,深0.3-0.5米,流速约3米/秒的一条小河,河流终年有水。
最早有关黄河源的记载是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
所指“积石”,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距河源尚有相当的距离。
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侯君集与李道宗奉命征击吐谷浑,兵次星宿川(即星宿海)达柏海(即扎陵湖)望积石山,观览河源。
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元鼎奉使入蕃,途经河源区,得知河源出紫山(即今巴颜喀拉山)。
正式派员勘察河源,是在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世祖命荣禄公都实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往求河源,历时4个月,查明两大湖的位置(元史称“二巨泽”,合称“阿剌脑儿”),并上溯到星宿海,之后绘出黄河源地区最早的地图。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命拉锡、舒兰探河源。
探源后他们绘有《星宿河源图》,并撰有《河源记》,指出“源出三支河”东流入扎陵湖,均可当作黄河源。
五年级语文上《黄河源》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黄河源》教学反思五年级语文上《黄河源》教学反思黄河是中国文化的摇篮,是亿万炎黄子孙的母亲河,它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下面是关于五年级语文上《黄河源》教学反思的内容,欢迎阅读!《黄河源》教学反思1整节课脉络清晰,各环节安排流畅紧凑,以“喜爱——热爱——自豪”为情感主线,安排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成就感。
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感悟到黄河源背后所蕴藏的古代文明和民族精神。
也许很多老师在处理课文最后一段时都觉得一筹莫展,我也有同感。
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我也处理得不够细致,但我有自己的想法。
课文最后一段是这样描述的:“蓝天、白云、鲜艳的花、清澈的水,源头的奇景真使人迷恋。
我顺着小溪,向远处望去,好像看到水越汇越多,越流越大,流过平地,绕过高山,越过平原,终于汇成奔腾的黄河,行程五千多米,流入大海。
”这一段的教学,可浅,可深。
浅只需联系上文,无数细流汇聚一起,终于汇成奔腾的黄河,让学生读这段话,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能把这段文字变成画面在脑海脑海中显现,然后把画面再还原成自己的文字就很不错了。
深,却需要结合对黄河的了解,对黄河的感情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
如果教师有这样的认识,她不会让她的孩子仅停留在浅的层次上读这段话,她会竭力让她的孩子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这些东西对孩子是有震撼力的。
但是如果一味让孩子自己去读——你还读出了什么?孩子们已经穷其所能“仿佛看到这条小溪,顺着要走的河道走,遇到险滩,一声吼叫,奔流而去”“无数条小溪全往一个位子流。
”“无数条小溪汇在一起,变成一条河,奔流,绕过高山,流入大海。
”“流入大海是不容易的,经过了重重阻碍,才冲向大海,把旁边的泥沙都带动了。
”……这些体会确实很真实,也很有必要,是孩子们自己的体验。
在这个体验的基础上才能向更深的体验迈进。
但是教师如果一味地让孩子们围绕“你还读出了什么”去猜老师要的答案,是不合适的。
黄河源头在哪里

黄河源头在哪里黄河源头在哪里黄河是一条奔涌的大河,属于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最宽的两岸间距有20公里左右,最窄的两岸间距十多米,有“母亲河”的称谓。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河源头在哪里,希望大家看完能够有所收获。
黄河源头区域黄河源头位于青海的腹地。
河源一为扎曲,二为约古宗列曲,三是卡日曲。
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是以五个泉眼开始的,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
约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是一个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6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内有100多个小水泊,似繁星点点,又似晶莹的粒粒珍珠。
黄河源头寻找历史根据我国学者的考证,“黄河”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班固所写的《汉书·地理志》中,而在这之前,许多名著中也有有关黄河的记载,比如在《尔雅·释水》中也有相关的记载,“河出昆仑,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
从这里也可以得知,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认为黄河是来源于昆仑山,而他们已经大概的知道了黄河所流经的地方和轮廓,认为黄河主要分为两段,第1部分的河流是清澈的',数千条河流汇集到一处之后就变得浑浊,颜色主要为黄色。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对于历史和人文意义来说,它蕴育和代表着中华文明;对于黄河沿线的农业种植来说,人们依靠它来完成农业的生产。
据有关的地理数据检测显示,黄河主要发源于青海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部的约古宗列盆地。
在人们找到泉眼之前,有关黄河的源头的说法,一直停留于笼统的数据。
比如,黄河的源头是处在某一个片区之内,或者是由某一条河流发展而来。
这种说法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从河流的总流量和支干去解释的,它的流域总面积约为79.5万平方公里,水面的落差高达4480米,河流的全长是5464公里。
而河流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形成,根据地质演变史的考证,它在距今115万年前尚未形成。
当时,原黄河的河道仅是几条互不相通的湖泊,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内陆水系。
随着西部高原逐渐抬升,各内陆水系用时105万年进行侵蚀和夺袭,最终在距今10万至1万年期间互相联系起来,形成如今河流的雏形。
黄河源园区水生态功能一二级分区

收稿日期:2021-04-17修回日期:2022-10-21基金项目:黄河源地区生态地质调查(DD20221127);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ZQKK0405)。
作者简介:杨阳,1995年生,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地质与湿地生态研究。
E-mail:****************通信作者:陈克龙,1965年生,男,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地理与湿地生态研究。
E-mail:***************黄河源园区水生态功能一二级分区杨阳1,陈晓璐2,周一凡3,李文明1,陈克龙4,5(1.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陕西西安710054;2.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22;3.西安市勘察测绘院,陕西西安710054;4.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08;5.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青海西宁810008)摘要:生态功能分区是区域水生态系统区划及水环境规划管理的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更为全面和系统性的分析和规划。
出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域生态保护与分区管理,为探究地表水资源及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分异规律,以黄河源园区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其自然环境条件和水陆生态控制因子的基础上,结合园区内部各区域生态地理特征,基于GIS 和RS 平台,构建黄河源园区水生态功能分区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空间自相关距离确定降水、河网密度和地貌3个一级分区指标以及植被指数、植被生产力、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4个二级分区指标;基于子流域完整性,运用数据叠加技术将黄河源园区分为5个一级水生态功能分区和19个二级水生态功能分区,运用相关性分析检验分区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并讨论了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特征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阐述了水资源、植被资源的空间特征和分布规律。
分区结果可为区域水陆环境的管理和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目标定位。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源》优质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源》优质教案《黄河源》描绘了作者在寻找黄河源头过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作者对黄河源头景色的神往与迷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源》优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河源》优质教案一教师寄语: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
让我们追随作者寻找黄河源头的脚步,去了解黄河源的奇景,体会作者对黄河源头的喜爱。
教学目标:1、我学会10个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我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4、我能了解黄河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对母亲河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我能有感情朗读课文;我会学习、品析文章中对黄河源头水的描写“有趣”、“清澈”、“值得纪念” 。
教学难点:我能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知识链接:黄河全长 5464千米,其长度在我国各大江河中仅次于长江。
黄河从源头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黄河源头一带方圆百多千米,有一百多个大小不等的湖泊。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我能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我能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全文的表达顺序。
3、学习1—4自然段,我能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课前预习: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会听写。
2、搜集黄河源头的相关资料。
(图片、诗歌、歌曲、优美的描写句段等)方法指导:1、在抄写本课生字后,可以选择组内成员或家长报听写、自己默写生字多种方式督促自己掌握本课生字。
2、要注意“缀、澈”是翘舌音,“恋”是边音。
3、注意“辩”和“辨”的区别。
4、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要学会通过读懂自然段或抓关键段来理清全文的表达顺序。
5、要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请学会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关键词语。
学会准确运用词语。
教学过程:一、教师引言孩子们,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黄河源
教学目标:
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的读音、书写。
2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对黄河源头奇景的迷恋之情。
3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所描绘的黄河源头的景色之奇,领悟作者写作上的特点,学习作者写景抒情的方法。
4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并能运用收集的信息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比理解黄河源头景色的“奇”。
5 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黄河源以及黄河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迷恋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朗读和资料的收集理解黄河源头景色的奇特。
2 感受作者情感,感受作者对黄河源头奇景的迷恋之情。
学前准备:
收集有关黄河源头和黄河的相关资料;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CAI播放黄河的视频,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师:请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
(预设:壮观、雄伟、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师:是呀黄河就是这样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十分壮观,那想必黄河源头是否会更加壮观呢?多想去看一看呀!
CAI 显示“向往已久的黄河源头就要到了。
”点读句子,适机评价。
二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向往已久的黄河源吧。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一想哪一句话最能表现作者到黄河源后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课文。
(预设:找到的语句“蓝天,白云,鲜艳的花,清澈的水,源头的奇景真使人迷恋。
”)
解释“奇景”和“迷恋”
三解读文本,体会情感。
1 师:再读一读这句话,作者所说的奇景指的是哪些景物呀?(预设:蓝天,白云,鲜艳的花,清澈的水)这些景物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常见呀,怎么到了黄河源头就变成“奇景”了呢?
2 体会“蓝天,白云”构成的奇景。
请默读课文1—2自然段,感受一下这里描绘了黄河源头怎样的奇景。
点学生谈感受,带着感受读语句,教师适机评价。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的头脑里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学生谈,教师适机评价。
点读第二自然段。
3 感受鲜花、清泉构成的奇景。
师:蓝天,白云在黄河源头竟然变成了如此美妙的奇景,那鲜艳的花,清澈的水又会构成怎样令人迷恋的奇景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5自然段,边读边批注你的感受。
学生默读自学——分小组交流自学所得——点读谈感受,教师适机评价。
随机教学。
第3自然段教学:抓住泉“细”的特点,感受黄河源头泉形成的奇景,并通过描写体会到作
者此时的感受“有趣”。
第4自然段教学:在学生感受朗读的基础上,想象构图,感受此时景物的奇和美。
第5段教学抓住“啊!这就是黄河源头吗?捧起水,洗洗脸吧!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呀!”来体会作者由疑惑,惊异到兴奋感慨的情感变化,从而感受作者对于黄河源的迷恋。
四深化情感。
1师:是呀,置身于蓝天,白云之中,欣赏着鲜艳的花,喝一口清甜的泉水,谁会想到这里竟是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源头呢?这源头的奇景的确使人迷恋呀!请你再读一读作者的这句感慨吧。
(点读,评价)
2引导朗读最后一句。
五总结。
板书设计:
11黄河源
蓝天,白云,
源头的奇景真使人迷恋。
鲜艳的花,清澈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