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存在主义

合集下载

存在主义案例--周艳梅

存在主义案例--周艳梅

案例1:
郑某,男,化学系二年级学生郑某在暑假开学后,在校不守纪 律,比如拒绝参加早晨体操活动,随意旷课,并且擅自多次去该校 的音乐系旁听,非但不听人劝阻,还要求化学系和音乐系的领导, 将其转到音乐系就读。他平时在教室和宿舍不顾别人,大声唱歌, 吹嘘自己有伟大的音乐天才,将会成为著名歌手,因而被老师和同 学视为“神经病”。校方通知其父母将郑某带回家休学,并要求去 精神病院诊治,在得到精神病院的康复证明后,再来办复学手续。 郑某父母很不愿意承认儿子患有精神病,将其带给社区的社会工作 者治疗。 郑某在第一次会谈中滔滔不绝地表白自己,指责他人。他坚决 否认自己有精神病,指责学校领导和有关系领导压制他,强迫他早 上参加体育锻炼,扼杀他的音乐天才。并且,他认为在化学系没有 出路,坚信自己只有当一名流浪歌手,才能大红大紫,即使是现在, 他的歌声也有“震撼人心”的效果,预示着他日后的成功。
郑某男化学系二年级学生郑某在暑假开学后在校不守纪律比如拒绝参加早晨体操活动随意旷课并且擅自多次去该校的音乐系旁听非但不听人劝阻还要求化学系和音乐系的领导将其转到音乐系就读
社会工作理论
第九章 存在主义—案例解析
黄业茂 110212045 周艳梅 110212051
存在主义疗法
存在主义疗法中,通常称案主为所谓的“受限制的存在 个体”(restricted existence)。这些人觉得自己掉 入生活的陷阱或感到无助。 社工治疗的主要工作在于直接面对案主这种自我设限的 生活方式,并协助他察觉自己对于这种情境的产生,自 己所扮演的角色与责任。例如,我们拿出一面镜子,让 案主渐渐透过这面镜子来从事自我对质。他能看到为何 自己变成如今这种模样,以及如何拓展他们未来的生活 方式。案主藉由增加对过去和现在生活方式因素的察觉 ,开始去接受改变自己未来的责任。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
1.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以存在作为自己哲学研究的出发 点。他认为,过去的哲学研究专注于“存在者”, 而忽略了“存在”,而存在乃是任何一个存在者 在 具有任何内容的时候都必然已经具有的性质,没 有存在,就不可能有存在者。 然而,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要追溯到一 种存在者,这种存在者必须在具有任何内容之前 就已经明确他的存在。在海德格尔看来,只有个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不久,法国就迅速地被德国法 西斯的军队占领,这使法国的知识分子深感失望、痛苦, 心情沮丧,这为存在主义在法国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 壤。法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萨特、马塞尔、卡 缪、梅洛-庞蒂等人。其中萨特的影响最大。 萨特早年曾赴德国学习,并师从海德格尔学习存在 主义哲学。他于1943年出版的《存在与虚无》系统反映 了他的哲学思想,是存在主义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萨特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 的本质是人自己选择的结果。

第三节 存在主义的基本教育主张 一、教育目的 存在主义认为,人是被无缘无故地抛到 这个世界上来的,所有的存在都是偶然的, 所以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情。教育的目的就 是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形成 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因此, 教育要维护个人的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 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五、人生是一场悲剧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 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 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 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 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 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 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 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要在荒诞的世界中使自己的生活不荒诞, 使自己的生活有意义,那就要珍惜自己短暂 存在的价值,坚决地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东 西,努力作一个自由的人。

西方哲学——存在主义课件

西方哲学——存在主义课件
• 克尔凯郭尔把“存在”的概念从名词变成 动词,凸显出“自由抉择”的内涵。然 而他也认为,尽管在宇宙万物中,惟 有人有资格使用“存在”二字,却很少 人真正去使用。
11
一、先驱人物——克尔凯郭尔
人生就好像一个酒醉的农夫驾着马车回家, 表面上是农夫驾马车,事实上是老马拖着 农夫回家,因为农夫喝醉了,根本没有清 醒的意识,然而老马识途,因此能够把农
L GO O
存在主 义
1
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 要流派之一。其根本的特征是把孤立的个人 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 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它自称是一种以人 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是一 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以强调个人、独 立 自主和主观经验 。
2
存在主义是一个从揭示人的本真存在 的意义出发来揭示个人存在以及个人 与世界关系的哲学流派。
35
三、代表人物——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一生追问的都是“存在” (也可翻 译为“实在”)的问题,特别是回荡在他中后 期的哲学中的始终也是那个紧迫的问题: “ 为什么有存在而不是一无所有? ”
36
三、代表人物——海德格尔
• 在《存在与时间》中他说在“畏和死”中 揭示此在的真相。
• 死亡的问题很复杂,我以为海氏对死亡的 谈论虽然富有启发性,但远不及他对“畏” 的分析来得精彩。
43
四、代表人物——萨特
• 恶心
• “恶心”是萨特一部小说的名字,并且成为他的一 个重要哲学概念。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叫做洛丁 根的人经过几年的旅行生活之后,来到了布维尔 市。他曾希望安静地进行研究,从而摆脱人生的 烦恼,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感情出现了一 种变化,浑身感觉不舒服。只要看到周围的一切, 就有这种难受的感觉,感到了外部世界的偶然性, 荒谬性,感到了人生面对不可理解的东西时的无奈。

存在主义理论

存在主义理论

存在主义理论概念: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又称生存主义,一战后形成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潮以超越主客、心物二分的存在论取代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它从揭示人的真正存在出发,强调人的超越和创造活动、以及人的自由和责任,是 20世纪西方各国影响最广的哲学流派之一。

存在主义反对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近代思辨理性主义,强调哲学应该研究具体个体的生活、经验以及历史境遇,关注个体内部非理性的主观情绪体验(恶心、荒谬、焦虑、恐惧、死亡的体验),阐发了有关个体行为、自由、选择及其责任的哲学学说。

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

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来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现代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它的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此时,虽然他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他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为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他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在他迫切的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代表人物:让·保罗·萨特巴黎人,可能是20世纪最负盛誉的哲学家,经常与其终身伴侣西蒙•德•波伏娃一起周游世界。

他的名字成了存在主义运动的同义词。

他撰写了大量剧本、小说和哲学著作,最著名的是《存在与虚无》(1943)。

曾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拒绝这个荣誉。

她公共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深深地介入到政治左派中。

在他去世时,有几千人自发地涌上街头加入出殡队伍。

诚如报刊标题所言:“法兰西失去了她的良心。

”索伦·克尔凯郭尔有神论存在主义的先驱,生于哥本哈根,并在此度过了他的一生。

第九章 存在主义视

第九章 存在主义视

二、存在主义理论的通俗化
自在的存在
存在
自为的存在
二、存在主义理论的通俗化
二、存在主义理论的通俗化
2.自由和责任
对立
自由
统一
责任
二、存在主义理论的通俗化
二、存在主义理论的通俗化
3.自欺:自己没有责任、推卸责任 4.本真性:本真的行动与自由和责任保持一致, 这样的行为是与人类自由和自我创造一致的。

一、存在主义的历史渊源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物 我 主观的人 他人
一、存在主义的历史渊源
海德格尔:
赞成他人

反对他人 与他人合谋 与他人斗争
一、存在主义的历史渊源
萨特:
做别人的物

做自己的物
一、存在主义的历史渊源
布贝尔:
“我与它”
我看待他人:
“我与你”
一、存在主义的历史渊源
马塞尔:
与自己交流
三、存在主义在社会工作领域中的应用
4.适用范围:处于人生转折点、处于存在边缘 (如:临终者)、找不到意义或觉得空虚者、 在命运上有不可抗拒的遭遇的人。(如:残障、 长期卧床者)。
四、评估


辨识案主生活中关于自由、责任、焦虑、关系、 选择、命运乃至死亡的主题,这样的主题可以 从案主最初的诉说发现,比如他可能觉得没有 选择、命运不济。 探索案主目前的选择困境和影响选择的因素、 生活情景中的重要关系和资源,以及生活的期 望。
一、存在主义的历史渊源
萨特: (1)存在先于本质 (2)他人是地狱 (3)世界是荒谬的, 人生是痛苦的
一、存在主义的历史渊源
2.基本命题 存在是偶然性的、荒诞的 物质世界的存在是没有理由的,也不是根据某种 绝对的观念、思想或精神演绎出来预先具有一 定的意义。

西方哲学——存在主义

西方哲学——存在主义

由此可知,许多人以为世界是充满光明的, 然而,用眼睛看到的光明并不是真正的光明。
二、先驱人物——尼采
权力意志:超人
尼采哲学的另一项重点就是“权力意志”。 这里的“权力”并不是指政治权力,而是 一种广义的权力。
二、先驱人物——尼采
举例来说: 由于历史悠久,有些围墙很老旧,许多小 草长在砖石之间。墙上怎么会有小草?这 是因为小草有生命,它不管在任何地方都 要凸显自己生命的力量,扩充自己的影响 力。这就是一种权力意志的表现。
三、代表人物——海德格尔
一切事物变成材料,就意味着一切事物 的齐一化,万千存在变成了千篇一律,所 有独特的意义都被否决。在这个事变中, 钱是抽象的手段,通过钱,牛、鸡、大麦、 黑麦都由等价物而齐一化了。 于是,“人就是商人,他经常在秤分量 和权衡,却不认识事物自身的价值”。
三、代表人物——海德格尔
新科技和新经济带来了更丰盛的物质, 人根据物的节奏和不断替换的现实生活着。 在过去的文明中,有明物一代代留存给 人,而现在是人眼看着物的产生和消亡。
三、代表人物——海德格尔
人的存在失去了人性之所,人就不是存 在意义上的人了,自然也被祛魅,诗歌被 终结。如果还有诗,只能是对存在之乡的 怀念,人的真实存在成为怀念的对象。 所以海德格尔说,只有回忆和怀念。
二、先驱人物——尼采
弗里德里希· 威廉· 尼采(1844—1900),德 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 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
《悲剧的诞生》 《人性的,太人性的》 《论道德谱系》 《权力意志》等。
二、先驱人物——尼采
尼采出身于具有宗教背景的家庭,家中信 仰路德教派(基督新教)。然而尼采年纪 很小就对宗教信仰产生怀疑,上大学之后 更进而主张无神论,后来成为著名的无神 论者。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埃德蒙·胡塞尔发明了一种被称为现象学的哲学研究方法,或指对现象的研究(指的是我们对对象,事件,或事物的感知或体验),这种方法将有助于存在主义的发展。

马丁·海德格尔对现象学进行了扩展和修订,创建另一种被称为解释学的哲学研究方法,即对生动经验的解读(欧斯蒙和刻刀,2003)。

而现象学对之后的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毫无疑问,最广为人知的存在主义者是让-保罗·萨特。

萨特宣称自由选择意味着对自己的存在负全部责任。

世间不存在决定我们命运的既定原则和目的。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专著之一。

萨特认为,上帝不能决定人存在的意义,在我们没有建造我们自己之前,人类的存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存在主义对诸如约翰·霍尔特,查尔斯·西尔伯曼,乔纳森·科佐尔等教育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他们是开放学校,自由学校,非传统学校的支持者,这些学校蓬勃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

其中最著名的存在主义教育家内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建立了一所名为夏山的学校。

夏山学校向学生提供一种以学习原则为基础的教育经验,但它需要在自由奔放的气氛中才能被发现。

目前存在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诺丁斯。

诺丁斯提出一种存在主义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对关心的挑战:作为人类,我们关心我们会发生什么。

我们想知道是否有死后的生活,是否有关心我们的神的存在,是否我们所爱的人也爱着我们,是否我们属于任何地方。

我们想知道我们将要成为什么,我们是谁,对于超出我们自己命运的东西我们能控制多少。

对于青少年而言,这里有一些迫切的问题亟待解决:我是谁?有谁会爱我?别人如何看我?然而,学校却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二次公式的讲解上,却忽略了对这些存在性问题的回答。

教育的含义学校教育的目的。

存在主义者认为,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对他们的行为结果负起责任,并且还要学会对行为结果进行处理。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阐明选择的自由和选择责任的重要性。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

五、实践框架
实践原则 是人类经验的主要基石。 自由是解放和负担。 本真性是解放的关键,“自欺”是处理。 问题的普遍的不成功策略。 存在被体验为无能为力;每个人应该接受责任。 存在主义需要共享的主观历程和伙伴取向 认知到控制性、权威性与非指导性工作之间的张力。 存在时运动。 存在的自由和自为创造性的过程是政治解放的基础。
一、存在主义产生的背景
1.时代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现代 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它的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此时,虽 然他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他也同时发现自 己的无家可归。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 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他没有 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 己异化。在他迫切地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 ,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
卡尔· 西奥多· 雅斯贝尔斯指出,存在主义所说的“存在”,不是指客观世界的存在,而是指主观 精神的存在。存在主义从人的主观精神状态,从情绪、冲动、意志、生活体验、烦恼意识、畏惧感情 、悲观情调等等去强调主观精神的第一性。雅斯贝尔斯还指出,这种“存在”是不能用概念把握的, 而只能加以体验。 雅斯贝尔斯在其《哲学》中详尽地叙述了人们体验的三种存在方式: 客体存在。他指出,人们首先是在各种各样的时空客体中把握存在的,对时空客体的研究是各门科 学的事情。他怀疑科学知识,否认科学不断深入认识世界的能力,认为科学只能不充分地把握“真正 存在的东西”,而不能得到统一的、完整的世界图景,唯有“真正哲学地窥测世界”才能超越各门科学 的界限。 自我存在。他指出,哲学思维以“阐明实存”为课题,这个课题就是阐明自我,阐明我们的实存。他 主张一种反求诸已、不假于外的主观理论,认为我们的存在从来都不是作为客体给予我们的,而只有 通过一次飞跃,我们才能脱离感性事物的时空世界,进入“自我存在”这个实存的世界。在他看来,我 诚然是我的本质,但我不认识这种本质,只有在盲目行动中,我的本质才移到我这里。由此出发,他 把爱、共存、交往、畏惧、孤独、自我神化等,当作进入自我存在、意识到自我的本质的形式。 自在存在。他指出,在自我存在的阶段,我既有自身也有环境,或者艰苦卓绝,坚持奋斗,或者精 疲力尽,逆来顺受,既有快乐也有痛苦,既有恐惧也有希望,还不能自满自足。为了得到自满自足, 他主张从自我存在飞向自在存在,从世界飞向上帝。他断言,只有人在认识时空客体的活动中遭到失 败的时候,只有人在实存的自满自足欲望中遭到失败的时候,他才会力求达到超越的本质,而密码就 是人们达到自在存在的哲学语言,就是上帝在世界中显现自身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节提示
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人生是多么奇异,多么变幻无常啊,极 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 你! ” ——莫泊桑
玛蒂尔德在厄运面前,没有悲观,没有沉 沦。她勇毅强地用自己的双手去迎战困难、 征服挫折。她仿佛赢得了胜利,可最终得 到的却是意义的虚空。
自欺
绝对的自由意味着绝对责任,一个人只要 选择了一个事件,就得为这个事件的后果 承担全部责任。不能把责任推诿于他无法 控制的条件。
本真性
没有自自由和自我创造一致的。 要实现本真性的存在就要控制自己的生活, 包括接受选择和责任,学会与焦虑共存, 并且要以自己的价值观进行选择,而非屈 从于外部影响。
意向性
即人具有根据他们希望未来如何而行事的 能力。他拒绝关于人或社会应该如何的任 何先前的期望。 结果是,人类能够透过他们的个人自由去 创造或界定自我。人格和社会结构是自由 的人类的选择的结果。 然而,他人将我们的行为贴上标签,因此, 我们开始接纳被应用于我们所作所为以及 我们是谁的社会期望的局限。
《项链》 莫泊桑 人可以选择自己的目标, 但无人能保证此目标会实 现,但人的行为无论成功 与否都会造成后果,而无 论此后果是否与人的心愿 相符,它都是人的选择造 成的,他必须对此负责。 “强调自由是绝对的,正 是强调这责任是绝对的。
情节提示
慕豪华不安寒微 要服装逼出积蓄 借项链欣喜若狂 失项链债台高筑 还债务十年艰辛 明真假百感交集
专业关系
存在主义社会工作将社工与案主关系置于 最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干预情景中,这 样的关系本身就是激励改变的因素。 因此在专业关系上,它秉持了人本传统, 即以诚实、同理、支持和正直面对案主, 让案主体会到社工的勇气、态度和责任。
干预技巧
增强沟通 存在主义思想认为一个家庭的不同群体需 要跟一个具有整合性的群体进行交往。社 工可以试图提高团结,即致力于对团体利 益做贡献。 这在追求所有个体目标时可能有益于相互 支持,也就是说,在这种方式中,不同家 庭成员将它们的利益理解为不断发展的。 成功关系的重要层面就是能够对特定状况 进行沟通。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自由与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 2.如何将自欺转化为本真性? 3.如何理解自由和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
曲靖师范学院
第二节 存在
概念框架
萨特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存在:自在的存在(being-in-itself) 和自为的存在(being-for-itself)。
自在即“是其所是”,所以自在的存在,是纯粹的存在, 是不思、不想、不动。 自为的存在是我们意识到的存在,自为即“是其所不是”, 所以自为的存在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是有 意识的,有潜力的、可以改变的,体现了积极性和创造性。 更重要的是,自为将意义引入世界,并对人和世界进行区 分。
Frankl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主张心理治疗的对象并非心理动 力理论所言的人类的潜意识,而是存在这一人类本质。主张 “通过意义而进行治疗”。 May,认为选择决定着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Yalom,辨识了人类四个基本的考虑:死亡、自由、存在疏 离、无意义。 Krill,提出存在主义社会工作这一概念。 Thompson 《存在主义与社会工作》
关系
人们努力取得认同和与他人的关系。我们 都在试图与他人建立关系,这样才可以免 于孤独、焦虑和异化。 但我们经常会体验到没有自我,为他人而 活,或者成为自我的陌生人。 与他人共同成长和找回自我都是变化的重 要条件。 存在的即关系的。
焦虑
焦虑来自生存的抗争,从而确保个体的存 在,它是死亡、自由、隔离和无意义导致 的结果。 干预的目标不是消除焦虑,而是鼓励案主 直面生活、坚定立场、作出选择,从而体 验到新的生活方式的满意感。
侍者迈着灵活的脚步轻快地来到顾客旁,他 过分殷勤地鞠躬,他的嗓音、眼神表现出对 顾客的过分关心,他像走钢丝的演员那样 以惊险的动作拖举着盘子,使盘子处于永 远不稳定、不断被破坏、但又被他总是用 手臂的轻巧运动重新建立起来的平衡中。 他的工作似乎是一种游戏,一种表演和娱 乐,他扮演的正是咖啡馆侍者。
【重点难点】
存在主义关注的焦点;自由、选择、责任三者间 的关联;存在主义工作的实务原则;存在主义对 于人类的局限性和生活的不幸、孤立、焦虑、悲 剧和异化的干预技巧。
存在主义强调每个人都是自由的,都可以 进行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和行动负有责 任,这样每个人都被视为自己生活蓝图的 艺术大师。 在存在主义看来,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 一种帮助他人寻找一种有意义的存在方式 的艺术。
社会工作可以作用于个人从自在的存在转变到自为的存在 这一过程。帮助案主认识到改变是必要的且可能的。
自由和责任
是对立统一的。 人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道路,这样人自己 就成为塑造自己生活的主体。然而,人们 应该为自己的自由选择承担责任。因为我 们在创自己命运之时,也制造了自己的问 题。
因此,鼓励案主直面责任极其重要。
消除限制感 在存在主义看来,人们会遭遇到诸多限制, 这些限制让他们无法自由进行选择,久而 久之,人们会接受这样的限制,他们会感 觉到比他们面对的限制更多的限制。 社工要试图消除案主的这种受限制感,让 他们能做更多的选择。
赋予意义 社工要与案主一起赋予生活以“意义”。 对存在主义而言,这只能来自现在做的选 择和已经做的选择。 现在的问题能阻止人们去对那些已经做的 和将要做的选择的价值,进行一个现实的 评估。 已经形成的自我感可能被当前的问题经历 所破坏,这需要重构。
死亡
死亡是人类存在的一个基本状态,可以赋 予生活更多意义。一言以蔽之,关于死亡 的积极思考可以拯救我们的生活。 Yalom认为治疗师可以在治疗过程中直接谈 及死亡,因为直面死亡的恐惧可以帮助我 们将死气沉沉的生活转变为更真实的生活。
第三节
实践框架
实践原则 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是让案主直 面并接受令人敬畏的自由和行动的责任, 洞见到自己生活的非本真性或自欺成分, 转向本真,作出决定,寻求改变。
曲靖师范学院
第九章 存在主义
Contents
第一节 理论脉络
第二节 概念框架
第三节 实践框架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目的要求】
了解存在主义的理论发展脉络,存在、自由与责 任、自欺、本真性、意向性等概念框架;理解存 在主义的代表性理论观点;掌握存在主义视角的 实践原则、评估方法、专业关系的建立以及社工 的干预技巧。把握存在主义视角对社会工作的贡 献与局限。
第一节
理论脉络
一、存在主义的哲学渊源 作为哲学流派的存在主义聚焦于人类的局 限性和生活的悲剧、不幸、孤立、异化和 焦虑。
克尔凯郭尔:对恐惧的关注 尼采:主观的重要意义 海德格尔:鼓励寻求真正的体验 萨特:人的价值在于选择,要对选择负责任
二、成为助人模式的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成为一种助人模式是从心理治疗开始的。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四个先驱人物:Frankl、Rollo May、 James Bugental 和 Irvin Yalom.
第四节 贡献与局限
贡献: 将人带回了中心位置,关注人类生存的中 心:问题、知觉、自由、责任乃至死亡。 强调人类存在的精神生活和生命意义,是 对心理动力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的纠偏。 从一个特定层面展现了社会工作的艺术性, 更为人性化。
局限: 缺乏干预的具体框架和实践技巧,使用抽 象概念和语言; 不适和思维受损的案主。
人不能逃避自由,却能找出种种借口推卸 责任,这些借口就是自欺。
自欺
自欺是一种自我描述,旨在回避因存在自由而产 生的焦虑,但这注定失败。自欺也是一种虚假意 识,会阻碍我们去体验存在自由的潜在解放效果。 自欺的伦理后果,如果我们以自欺的方式行动, 我们就加诸自欺于他人,如果我们否定自己的自 由,也就否定了别人的自由。 社会工作者就是要让人们认识到自欺,并尝试回 到本真性。
存在主义思想强调“整全主义”的人本主 义价值,即视个人和社会系统为一个整体。 人具有自我知觉能力。 人类可以实行自我定义和自我创造 社工要协助案主寻找意义。 政治层面的行动是必要的。
评估 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的评估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构 化的评估指引。其基本面向: 1.辨识案主生活中关于自由、责任、焦虑、关系、 选择、命运乃至死亡的主题,这样的主题可以从 案主最初的诉说中发现。 2.探索案主目前的选择困境和影响选择的因素, 生活情境中的重要关系和资源,以及生活的期望。 3.探索案主的自欺,了解案主对世界和人生的看 法,考察自欺的影响。 4.了解案主价值系统的来源和他们认可的权威或 偶像,这是价值重建的重要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