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次程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 2 第 7期 9卷
V0 . No7 I 29 .
企 业 技 术 开 发
TECHNOL0GI CAL DEVELOPMENT 0F ENTERPRI SE
21 0 0年 4月
AD .01 r2 0
高职《 计算机应 用基础 》 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周 进 , 志 霞 张
情感交流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有一
定 程 度 的 削弱 , 种 削 弱会 直 接 影 响 课 程 的 教学 效 果 。 这 要
件 的应用 、 网页制作和多媒体 的基础知识 等。 此课程 内容 想使课堂 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我们必须认 识到教师 与学
本身具有很强 的实践性 ,学生应花大量 的时间进行实 际 生 互 动 的重 要 性 。
ta h n eom nc riu u c ne tta h n t o e a n t n mo e n te s e t. e c igrfr i urc lm o tn ,e c igmeh d,x miai d l doh ra p cs o a
K e wo d : i h rv c to a &t c n l g c mp t ra p i a in b s t a h n e o ; r c i e y r s h g e o a i n l e h o o y; o u e p l t a e;e c i g r f r p a tc c o 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机 应 用 能力 的强 弱 ,已经 成 为衡 量 大学 毕业 生 质 量 和 水 算 机应用基础教学面临的一个很突出的现象 。 一方面 , 基
平 的重要指标 ; 另一方面 , 师资力量无法 与之配套 的情况 础好 的学 生 会 觉 得课 堂 教 学 太 简单 , 而另 一 方 面 , 础 差 基 下, 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个性化教 学的需求 。 怎样才能在 的甚 至 有 些 以 前从 来 没 有 接 触 过计 算 机 的学 生 ,就 会 觉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摘要:目前在高职教学中进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我国新一轮职教课程改革的共同选择。

项目化课程改革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要成功地实施好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就必须坚持职业教育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开设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本文主要从确定项目任务、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以及考核方案三方面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课程改革项目化教学工作任务单元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高职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素质的重任,是文化基础教育,人才素质教育与技术基础教育的有机结合。

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我们围绕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个中心任务,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的项目化教学改革。

1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比较强,但缺乏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意识。

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高服务生活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

我们设计的任务即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实用性,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在。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我们本着“以学生为主,面向应用,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理念,以项目化教学为主要表现形式设计工作任务,从而培养学生应用计算的能力与素质,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项目任务的确定在本课程的项目设计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岗位能力需求为主线,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具体任务覆盖整门课程。

贴近各专业需求,注重学生专业续航能力和实际工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出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如表1)。

3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就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展开学习。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计, 创作有个 性的作 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对 学 由于学生基础 不一样 , 因此 建议 采用分组、 分层次教学 ,
5 . 4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将基础好 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组, 能够对小组 同学起到指导作 生运用办公 自动化技术解 决实 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创新 精神和
用。
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占6 0 %。
( 上接第2 1 0 页) 就非常清晰, 对后面有两个或多个遮罩层 的实例的接 受也容 易 聋 生负责其他部分, 这样出来的作 品效果都 比较 好。
了许多。 这种方 法对遮罩层动 画、 引导层动 画以及形 状动画等
的讲解都非常有 。
( 2 ) 作 品的创 意跳跃性很 强, 不好好 分析 都不能看懂。因为 聋生的抽象思维发展落后于正常学生, 他们 的语言也都是跳 跃
是学生毕业后就业上 岗及 日常事务所能遇到的并需要解决的问 5 . 5评 价建 议
5 . 2实训条件建议
房, 同时要求机房提供打印机及扫描设备。
要求提 供硬 件机 房、能够访 问互联 网的机 房以及普通机 的态度和 能力, 参与度 , 解 决问题的能力 , 对新 技术 的接 受能 力, 与 同学协 作的能力, 对应用 环境 的适 应能力, 社会活 动能 力, 使用信息技术 的责任心和道德规 范、 安全意 识等方面的评
5 . 3教 材选 取建议
在教材 的选 取上, 应注意 教材 的内容和编写的科学性 , 注 价。 通过学生完成 某一项任务, 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 基础知识 重教材的适应性和 时效性 , 教材 的内容要 要与岗位技能标准接 和基本技能的程 度进行评 价, 占4 0 %。
轨。
( 2 ) 考试 成绩的评 价: 它是对学生完成办 公应用课 程学习 后 的综合 评价, 以考核、 展示 、 发布等 多种形式 , 让学生 自己设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介绍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内容包括依据人才市场需求调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方向,贴近企业需求重构课程体系和改革课程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等。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教学改革1引言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本文就我院如何贯彻执行16号文件,进行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作一些介绍,供同行参考。

2专业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2.1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路与行动路线笔者所在学院是2004年新办的高职院校。

成立初期,社会有生源,学校有资源,就开办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而且招生也很“热门”。

但那时的专业教学计划是参照本科制订的,用这种“本科压缩”型的教学计划去教高职学生,免不了会出很多问题。

我们也采取了不少“修补”的办法,对这一教学计划作改进;但改来改去,始终难以摆脱原有框架的束缚。

到2007年,我系首届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给了我们一个警醒:必须彻底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

我们按照教育部16号文件的要求,学习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经验,制订了如图1所示的改革思路与行动路线。

2.2专业方向的调整从网上调查得知,软件技术人员是当前IT业最为热门的职位,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也是可以瞄准这个职位方向。

但我们也清醒地知道,网上的这类信息,往往采自大城市、大企业,对于我们这类地方办的高职院校来说,更应注重本地区的信息。

其实,我们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想多数进入到大的IT企业工作,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弄清楚本地区广大的中小IT企业的人才需求。

我们走出校门,从本地区IT人才需求的调研入手,开始了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定位的工作。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更多的是直接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果不能突出这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大学生在就业之前还需要到就业培训中心进行岗位技术培训。

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实现与职场零距离对接。

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当前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从这一侧面也反映出他们综合实践能力不强这个弱点。

我们强烈地感觉到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内、课外活动中。

尤其,高职院校更多的是直接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果不能突出这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大学生在就业之前还需要到就业培训中心进行岗位技术培训。

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实现与职场零距离对接。

一、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本专业属于高职教育工科类别的技术性专业,培养具有面向企事业单位,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RFID系统应用,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熟练掌握至少一种软件开发工具,能够参与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以及承担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掌握综合布线及组网技术,能承担网络工程组建及信息安全控制,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二维动画制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现行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为主,而且所开设的课程有偏硬的课程和偏软的课程,偏软的课程又分为编程、应用软件的使用和网络技术三大类。

编程的课程有C语言、C++、VB、JA V A、ASP应用技术等开发环境,应用软件使用类的课程有网页制作、平面动画、三维动画等,网络技术类的课程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组网与网站设置等。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即是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中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的人才。

教学内容不仅涉及计算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而且涉及多个软件的综合应用和操作。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掌握利用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文化素质,培养学生成为既懂得自己的专业、又能开展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在拓宽知识面和创新教学模式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对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与社会需求仍有很大的矛盾和差距,时代的发展必然给当前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面临新的挑战,改革也势在必行。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 教学手段单一,内容针对性和层次性不强。

上海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为了学生就业和升学的需要,普遍的高职院校要求学习该课程后,学生能通过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因此,教学的内容要能涵盖上海市高校计算机一级考试的所有内容。

目前各大高校上课的主要形式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题目,这是一种应试教学方式,而等级考试中的题目虽然能够覆盖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但是案例的选取往往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行业背景差异,使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并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不知道为什么而学,考试后全忘记,这种现象在高职教学中非常普遍,同时也是计算机基础课让学生感到乏味的原因之一。

2. 学生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差异。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地区差异、不同中小学实施情况不一致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或计算机水平近乎为零,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未完全达到非零起点,目前的状况是零起点和非零起点混杂,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需要考虑到零起点和非零起点学生不同的特点,否则容易造成学过的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没有学过的学生上机学时明显不够。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在全面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发展突飞猛进,高职计算机教育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做出调整,文章结合计算机的科技发展,研究高职计算机應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问题。

标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高职;教学改革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不断改革创新,全国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科目内容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高职院校应积极进行改革尝试与探索,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文化素养,力求在计算机应用的创新领域有新的突破。

一、确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的改革过程中,应针对各高职学校现有计算机水平进行因材施教。

学校要制订与人才相符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育体系。

针对学校内部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设定不同的教育模式与学业要求。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不同,学生的系统来源组成复杂,学生所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针对此种情况,在新生入校时应该对学生整体组织测试考评,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调查摸底,将学生进行文化分层管理,针对不同层次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案,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适应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完善基础课程的教学设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般在机房中进行授课,在学生较多的情况下,需要配备用于教学的扩音设备,部分学校设施老化,扩音设备缺失或者年久失修,教师授课时音量不够,直接导致后面的学生听不到授课的内容。

机房中的电脑也要及时进行维护,电脑的故障会导致学生不能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实时操作。

这些教学设备出现问题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尽量避免,否则会大大影响到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改变固有教学方式与考核方法,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在不断地改革创新当中,现有的绝大多数计算机课堂都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方式可以直观体现教学内容,方便形象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及创造能力,鼓励其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计算机程序的编辑与开发。

浅析高职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职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职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是高职院校开设最普遍的基础学科,如何让这门课程上出实效,切实提高学生水平,是各高职院校正在探讨和实践的课题。

标签:计算机应用应用能力教学改革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计算机系统的升级与计算机软件的出新也是每日一新,这使得计算机应用的教学跟不上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往往学生毕业后所学到的知识已经成为过去时,与社会实际的需要产生了巨大的差距,所以学校应对这个问题提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改革,与时俱进,提高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计算机人才,学生在通过学校的课程学习后步入工作岗位,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得心应手。

2.积累学生的实战经验①积累各种操作系统的安装与应用经验。

②积累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和办公软件的应用经验。

③积累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故障检测和排除的处理经验。

④积累计算机网络通信应用经验。

⑤积累计算机多媒体设计与操作经验。

3.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①熟练掌握企业常用办公软件。

②熟练掌握简单图形设计技术。

③熟练掌握企业常用硬件。

④熟练掌握网络通信技术。

⑤熟练掌握多媒体应用技术。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1.教学内容紧跟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更新与发展①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学习。

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必须为学生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这对于学生实际操作时提供良好的保障。

同时为进一步深造学习奠定基础。

②计算机技术课程内容的学习。

对于计算机技术课程,使学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并对软、硬件的选择与安装操作熟练,懂得维护和维修。

③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内容的学习。

计算机应用是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学方面对目前已有的和最新流行的操作系统、软硬件等进行学习,并对计算机未来软硬件的发展信息及时掌握,使学生能够在毕业的时候尽快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2.课程内容综合改革学校对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内容改革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合,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应用,是学生能够迎合社会发展需要,从技术和理论上符合企业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次程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和教学特点以及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房纬淌导萄П曜嫉囊螅恼麓蛹忧俊都扑慊τ
没房纬痰氖笛到萄С龇菅牟煌ㄒ岛褪导是榭觯教至思忧渴
笛到萄У姆椒ê涂蒲Ш侠砑觳楹推兰垩姆椒芙崃恕都扑慊τ没
房纬淘诟咧敖逃萄е幸恍┬兄行У木椋嫣岣哐?/div>生的计算机
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应用
实训教学
考试考核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10)03-0070-0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成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
基础课程,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掌握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
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职业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具体到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其实训实践教学。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规范实训标准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按照人
才培养方案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实践教学标准的要求。

在新
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生、
不同专业特点,积极探讨上课内容和方式方法,侧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原则。

虽然同一门基础课在不同专业中讲授内容也应有所侧重于区别。

比如外
语学院的学生强化:office办公软件和工具软件的使用,浏览Internet,网络知识等内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强化: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及其构成,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测览Internet;商学院学生强化: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浏览Internet,网络知识,网页制作等
内容,针对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不同,每位教师要规划出每个学
期实训内容,并制订同专业结合的实训标准和考核标准。

比如初等教育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
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等。

更加强调计算机知识与
专业领域知识的密切结合,重视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2强化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教师在课
堂上讲授概念及操作方法,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才能真正了解并掌握。

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必须加大实训上机环节,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从
而学得懂、用得上,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

搞好实训教
学至关重要,是检查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对
<优麦电子商务论文>实训教学作了改进:
(1)改革实训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应用能力
必须改变旧的教学理念,取而代之的是与专业结合的思想方式来设计教学,树立“能力本位”思想。

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教学案例。

首先,教师要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针对不同学生、不同专业特点,对教材中的部分章节内容作必要的调整和修改。

讲授内容
相同,但教学侧重于区别、设计情景不同。

比如初等教育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
中培养小学教师的一个师范类专业,定格在“专科”、定向在“小学”的一个
专业。

因此在选择课程内容前,首先,需分析此专业相关工作岗位与工作任务
见表1,然后根据职业能力和岗位要求确定课程内容模块及其相关教学内容,
设计学习情景见表2,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将教学内容重新组织分为多个相对独
立的模块,按模块组织教学。

其次,在校内教学实践中,除了讲授课本内容外采用了自己编写的电子课件、案例及自编教材作为补充材料来进行教学。

另外有效利用和
技术开发的计算机基本技能试题库管理系统,来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

如实训和理论课程结束后,通过设置新任务,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
能力。

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检查并了解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2)明确考核办法,注重职业教育
教学考核与评价是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对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反馈。

对于进一步修订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考核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理论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

理论考核主要对理
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
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及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以实验作业为考核依据-成绩为百分制,平时成绩占20%(考勤10%作业10%),实训考核成绩考试占40%(平时
实训作业成绩60%实训综合大作业成绩40%),期终考试成绩40%(理论考试
占30%实训操作70%)。

特别注意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

认真评议学生实践实训作业和综合大作业。

在点评过程中,学生可以不但学会合作,也可
分享到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这样做不仅检查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而且更重要
的是明确了能力考核的目的是全面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

如考核学生的作业完
成的过程、程度、设计效果以及创造能力。

3结束语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既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又要
结合学生的专业及实际情况。

在几年的高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中感觉到:只有
改变教师观念,积极探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才能不断地提
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电脑学习》 2010年3期纳尼达聂
文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