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13-物质间相互转化(碳)

合集下载

2010-2023历年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3.1碳的多样性练习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3.1碳的多样性练习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3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0题)1.将一定量的Na2CO3和NaHCO3混合物加热到不再放出气体为止,收集到11g CO2,冷却后,向残余物中加入足量盐酸又收集到22gCO2。

则原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比为( )A.42:53B.53:42C.26.5:42D.42:26.52.下列关于NaHC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白色粉末,溶解度小于Na2CO3B.加热至200℃左右,可完全分解,利用这种性质,可由NaHCO3制取纯碱C.与Na2CO3相同质量时,分别跟足量盐酸反应后,则NaHCO3可得到较多的二氧化碳D.它是一种碳酸盐3.下列物质中与其它三组组成不同的是()A.金刚石、石墨、C60B.红磷、白磷C.氧气、臭氧D.一氧化碳、二氧化碳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钠与水反应:2Na+2 H2O = 2Na+2OH-+H2↑B.氧化钠与盐酸:O2-+2H+ = H2OC.碳酸氢钠与稀硫酸: CO32-+2H+=H2O+CO2↑D.烧碱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HCO3-+OH-= H2O+CO2↑5.将Na2O2与NaHCO3的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加热后排放出气体,容器内残留固体可能为( )A.NaHCO3与NaOHB.NaHCO3与Na2CO3C.Na2CO3或Na2CO3与NaOH 的混合物D.Na2O2与NaOH6.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Na2CO3B.Na2O2 Na2CO3C.NaOH Na2CO3D.Na2O2 NaOH Na2CO37.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CO3―、Na+、OH―、K+B.CO32―、Ba2+、K+、NO3―C.Ba2+、OH―、Cl―、Na+D.CO32―、Na+、NO3―、H+8.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鲁教版】高三化学二轮专题(13)碳的多样性-精选练习(含解析)

【鲁教版】高三化学二轮专题(13)碳的多样性-精选练习(含解析)

专题13碳的多样性1、实验室准备较快地制取氢气,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纯锌与稀硫酸反应B.用纯锌与稀硝酸反应C.用粗锌与稀硝酸反应D.在CuSO4溶液中浸泡过的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答案】D【解析】制取氢气不能用氧化性酸,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用粗锌,以形成原电池。

2、科学家成功地在高压下将CO2转化为具有类似SiO2结构的原子晶体,下列关于该CO2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CO2原子晶体与CO2分子晶体互为同素异形体B.CO2原子晶体与CO2分子晶体是同一种物质C.CO2原子晶体硬度大,可用作耐磨材料D.在一定条件下,CO2原子晶体转化为CO2分子晶体是物理变化【答案】C3、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强的是()A.甲烷比硅化氢稳定B.碳与SiO2反应生成硅C.硅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D.高温下SiO2和Na2CO3反应【答案】A【解析】元素非金属性的比较,可以从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来比较,也可以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比较。

当然还有其他比较方式。

由此看A正确。

4、下列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答案】D【解析】A项,不能一步实现Al(OH)3向Al的转化;B项,不能一步实现Cu(OH)2向Cu的转化;C 项,不能一步实现SiO2向H2SiO3的转化,也不能一步实现H2SiO3向Si的转化。

5、碳是组成自然界的基本元素之一,在自然界中,不停地转化、循环,构成了生机盎然的物质世界,如下图为自然界中碳的循环图。

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A.过程①中还可能有另外的含碳物质产生B.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主要是通过CO2的生成和消耗来实现的C.加速过程②将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D.只有使图中所示的各转化的总体保持基本平衡,才能维持大气中CO2的含量相对稳定【答案】C【解析】腐生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不但能生成CO2,也会生成其他含碳物质,如CH4等,A项正确;据题示可知,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主要是通过CO2的生成和消耗来实现的,B项正确;加速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C项不正确;只有CO2的释放和消耗保持基本平衡,才能维持大气中CO2的含量相对稳定。

13.物质的推断与转化(练习)(原卷版)

13.物质的推断与转化(练习)(原卷版)

浙教版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物质的推断与转化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物质的推断一、选择题1.(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下列说法与图示关系不符..的是A .甲不能是碱B .丙不能是单质C .甲乙可以都是氧化物D .甲乙丙可以是不同类别的物质2.(2023·湖南岳阳·中考真题)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 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若甲是H 2O ,则乙可能是CaCl 2B .若甲是CO 2,则丙可能是H 2C .若甲转化为乙是置换反应,则乙转化为丙不可能也是置换反应D .若甲转化为乙是复分解反应,则乙转化为丙不可能也是复分解反应3.(2023·陕西·中考真题)下图是初中四种常见物质之间的常见反应关系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两端的物质通过一步反应能转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X 一定是()2Ca OHB .Y 可能是钠盐C .X 与Y 不可能都是盐D .X 与Y 反应能生成NaOH4.(2023·贵州·中考真题)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是化学学科的特征。

甲、乙、丙、丁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能一步实现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若甲为2H ,则丁可以是Fe 或2H OB .若甲为2H ,则丁→甲不可以是复分解反应C .若甲为2CO ,则丙可以是水D .若甲为NaOH ,则丙可以是()33Fe NO5.(2022·江苏徐州·中考真题)A~E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它们之间的一步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标出)。

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高频知识点专练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高频知识点专练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冲刺2023年中考复习化学高频考点训练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一、单选题1.小明在实验室用Fe、CaCO3、H2O、CuSO4和稀HCl欲制备下列四种物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A.CO2B.Cu C.Ca(OH)2D.H2SO42.2021年9月23日,中国科学院宣布重磅成果。

该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二氧化碳与氢气为原料成功合成淀粉。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成就为实现“碳中和”提供新的思路B.该成就将为解决粮食危机发挥积极作用C.淀粉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淀粉没有甜味,所以不属于糖类3.下列物质间的转化:①C→Cu ②Cu→CuCl2③CaO→CaCl2 ④Fe→Fe(OH)2⑤Ba(OH)2→NaOH,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⑤4.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选项不能实现图示转化的是()选项甲乙丙A H2SO4H2H2OB C CO CO2C Ca(OH)2CaCl2CaCO3D NaOH NaCl NaNO3A.A B.B C.C D.D5.下列物质的转化(“→”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中,每次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可能全部实现的是()A.H2O2→O2→CO2→H2CO3B.NaOH→NaNO3→Na2CO3→NaCl C.CaCO3→CaO→Ca(OH)2→KOH D.Mg→H2→HCl→AlCl36.如图为利用燃煤烟气生产Na2SO4的原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2SO4中的钠来自海水B.Na2SO4中的氧只来自SO2C.HCl中的氯来自海水D.HCl中的氢来自H2O7.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铝镓合金可以循环使用B.太阳能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能源危机问题C.流程中的氧化铝、水和氧气都属于氧化物D.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O 一定条件__Al2O3+3H2↑8.一定条件下物质间可以转化。

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重点专题3——碳和含碳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重点专题3——碳和含碳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中考重点专题3 碳和含碳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写出除去下列混合物中杂质的化学方程式(括号内为杂质):(1)CO2(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O(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aO(Ca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碳的两种氧化物的化学式及氧化物中碳的化合价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转化③中体现了碳的________性。

(4)转化①和②都可以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不同主要是因为________不同。

(5)转化④常用于冶金工业,工业上用赤铁矿(Fe2O3)炼铁时,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其他生成物均已略去)。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若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若A是一种液体,D是一种黑色的金属氧化物:A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4.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

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

高考化学总复习 考点13 碳、硅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专项专练(含解析)

高考化学总复习 考点13 碳、硅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专项专练(含解析)

考点13碳、硅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选择题1.(2013·广东高考·10)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e【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首先分析两个叙述是否正确;(2)再看两个正确的叙述是否有因果关系。

【解析】选D。

A项,两个叙述均正确,但无因果关系,用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4Cl,是因为NH4Cl受热易分解;B项,两个叙述均正确,无因果关系,用KSCN溶液检验Fe3+是发生络合反应,溶液显红色,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叙述Ⅱ不正确;D项,两个叙述均正确,有因果关系,因玻璃中含有SiO2,SiO2能与HF反应,不能用玻璃瓶保存氢氟酸。

2.(2013·江苏高考·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甲乙丙。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B.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盐酸D.若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2【解题指南】此类题,需要学生熟悉常见的重要反应,可以按题意将物质逐一代入验证,作出判断。

【解析】选C。

C在O2中不完全燃烧生成CO,CO继续与O2燃烧后生成CO2,CO2与C在加热条件下能生成CO,可以实现上述转化关系;根据反应SO2+NH3·H2O NH4HSO3、NH4HSO3+NH3·H2O(NH4)2SO3+H2O、(NH4)2SO3+SO2+H2O2NH4HSO3,可以实现上述转化关系;铁与盐酸反应只能生成FeCl2,无法实现上述转化关系;根据反应CO2+2NaOH N a2CO3+H2O、Na2CO3+H2O+CO22NaHCO3、NaHCO3+NaOH Na2CO3+H2O,可以实现上述转化关系。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专项训练三:物质的转化推断习题课件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专项训练三:物质的转化推断习题课件新版浙教版

14 (中考·金华)实验室有一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科学小组 同学利用该样品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具体操作步 骤如下: ①称取0.75 g样品,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滤 液A和0.1 g沉淀B; ②将滤液A等分成两份,一份先加少量酚酞试液再滴 加稀盐酸至过量,得混合物C,另一份加过量的碳酸 钠溶液,得混合物D;
③将混合物C、D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 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过滤,得滤液E和1 g滤渣; ④向滤液E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则滤液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碳__酸___钠__、__氯__化__钠_____。 (2) 根 据 实 验 现 象 及 数 据 判 断 , 原 样 品 的 成 分 是
_____氢__氧__化__钙__和__碳__酸__钙_______。
【点拨】 (1)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将混合物C、D倒入一个洁净
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过 滤,得滤液E和1 g滤渣,向滤液E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 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碳酸钠、 氯化钠,一定没有盐酸,氢氧化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3)试剂X的名称是 _稀__盐__酸__(_合__理___ _即__可__)_______。
【点拨】 棕黑色粉末与试剂X反应后得到黄色溶液和黑色固体,
黄色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则棕黑色粉末中含有氧化铁,氧 化铁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则X可能是稀盐酸或稀硫酸。
13 (中考·荆州)有一种固体混合物M,其中只可能含有 Na2CO3、NaNO3、Na2SO4、CuCl2、BaCl2中的一种 或几种。请根据以下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①:取少量M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静置, 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操作②:向滤出的 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此时所得溶 液仍为无色。

中考化学专题测试 专题13 碳和碳的氧化物(解析版)

中考化学专题测试 专题13 碳和碳的氧化物(解析版)

专题13 碳和碳的氧化物一、单选题1.CO是一种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的有毒气体,有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高灵敏度的CO探测器,它能通过自身颜色的变化来探测空气中是否含有CO,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发现有人CO中毒时,应将病人迅速转移到清新的空气中B.CO探测器用于空气质量监测,可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C.CO有毒,是因为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对氧气的输送D.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都是CO的物理性质【答案】D2.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构成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物质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都相对稳定B.氧化汞、水都能分解得到氧气,是因为这两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种类不同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答案】C【解析】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是一种稳定结构,正确;B、氧化汞、水都能分解得到氧气,是因为这两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正确;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错误;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正确。

故选C。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石蕊溶液中,紫色的溶液变成红色D.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黑色的粉末逐渐变成红色【答案】C【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可以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错误;C、二氧化硫通入石蕊溶液中后,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石蕊变为红色,正确;D、氧化铁是红色物质,故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现象为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训练13-物质间相互转化
一.选择题
1.比较归纳是科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

若以下的物质转化都由一步反应完成:①Zn→ZnCl2②Zn(OH)2→ZnCl2③ZnCO3→ZnCl2。

则( )
A.三种转化发生的都是复分解反应B.三种转化都必须加入盐酸才能完成
C.只有②发生了中和反应D.三种转化的生成物中都有水
2.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

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氢离子(H+)和氯离子(Cl-)。

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填空题
3.如图是初中科学常见的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其中单质I为红色固体,氧化物I和单质Ⅲ均为黑色固体,氧化物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则:
(1)反应①中(填化学式)发生了还原反应;
(2)氧化物Ⅱ除图中所示的化学性质外,还具有
性,对人体有危害;
(3)根据题意,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4.小敏设计了一个从空气中分离二氧化碳的操作方案,其基本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流程中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个流程中,除水外,还有二种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

5.某气体可能由CO、CO2、H2、H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研究其组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有些固定装置已经省去)。

请回答:
(1)若该气体中含有H2,则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A处没有明显现象,据此现象,你能确定气体中CO2的存在吗?若能,请说明理由。

若不能;请你在不影响其他气体检验的前提下,对上述装置提出一个简单的改进方案,使实验能确定CO2是否存在。

三.探究题
6.雨、雪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溶解了空气中SO2及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小于5.6的降水称
为酸雨,请回答下列有关酸雨的问题:
已知SO2与CO2有许多化学性质是相似的,亚硫酸钙(CaSO3)是白色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的固体。

某同学向一酸雨样品中滴加CaCl2,溶液本观察到有浑浊现象,继续滴入NaOH溶液后即有白色沉淀产生。

在以上实验过程中,下列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SO2+CaCl2+H2O== CaSO3↓十2HCI B.SO2+2NaOH==Na2SO3+H2O
C.Na2SO3+CaCl2= CaSO3↓+2NaCI D.H2SO3+2NaOH= Na2SO3+2H2O
7.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在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处理废金属材料(主要是生铁、镀锌铁皮)时,溶液发烫并闻到了刺激性气味,这种反常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

从组成物质的元素角度分析,他们猜测气体可能是SO2、CO、C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确定该气体的成分,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I. SO2、C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CaSO3难溶于水;
II. SO2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并使它褪色,上述其它气体不能。

实验探究:
(1)甲同学为了验证处理废金属材料产生的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把它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并观察实验现象。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做法不合理。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2)同学们设计了一套合理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铁架台已略去)。

请你从下列试剂中选择所需药品并完成实验(药品可重复选用):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无水硫酸铜,碱石灰(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
①写出E装置中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

②若观察到(填装置序号)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原气体中有CO2;
③若观察到现象, 证明原气体中有H2无CO。

四.分析计算题
8.载人宇宙飞船内常用含氢氧化锂(LiOH是一种可溶性碱,具有碱的通性)的过滤网吸收宇航员呼出的CO2,以净化空气。

若载人宇宙飞船内每名等航员平均每天呼出的CO2为550升,请回答:
(l)每天吸收一位宇航员呼出的CO2需氢氧化锂多少克?(列式计算,计算时CO2密度以ρ=2.0克/升计,相对原子质量:H 1;O 16;C 12;Li 7 Na 23)
(2)载人宇宙飞船使用的过滤网内选用氢氧化锂,而不用价格更便宜的氢氧化钠,其主要原因是9.实验室中有一样品,已知是由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组成。

小科把样品均分成两份,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其中一份样品加入过量盐酸得到溶液A;
步骤二:将另一份样品在加热条件下与过量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得到粉末B;
步骤三:将溶液A、粉末B混合,结果产生无色气体0.5克,并得到不溶物32克和不含Cu2+的强酸性溶液。

(1)溶液A的溶质中,除生成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外,还含有;
(2)计算原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
(3)计算粉末B中铁的质量;
(4)原样品中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多少?
10.为测定由氯化钙和氯化钠组成的固体样品中氟化钙的含量,某同学进行了如下
实验:取14克固体样品,全部溶于100克水中,向所得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质质
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记录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

(1)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沉淀的质量为克。


要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应进行的操作是;
(2)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