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40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含解析2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 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课后辅导练习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课后辅导练习第七篇第1题【单选题】关于温室效应,有下列说法:①温室效应有利也有弊;②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大气层中臭氧层受到破坏引起的;③温室效应的加剧主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引起的;④发展太阳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可以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⑤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恒定,适于动植物生存;⑥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所以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可以消除温室效应。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⑤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温室大棚里把种植和养殖结合,可实现优势互补。
下列对这种生态模式的错误叙述是( )A、养殖为种植提供有机肥料B、种植为养殖提供丰富的氧气C、养殖为种植提供二氧化碳D、养殖为种植提供氧气【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有关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B、分解者在生物圈的依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C、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保持了大气中氧含量的稳定D、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A、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B、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C、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D、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
如图所示,对这个模型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该模型表示生物之间碳元素的流动,则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C表示分解者B、若该模型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则储存能量最多的AC、若该模型表示食物网,则此食物网中含有2条食物链D、若该模型表示食物网,BC生物之间的关系仅为捕食关系【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碳循环不平衡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A、水体富营养化B、酸雨C、温室效应D、臭氧层破坏【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自然界中有几千万种含碳物质,并循环转化。
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40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含解析

课后强化训练40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一、选择题1.下列气体中,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B)A. SO2B. CO2C. N2D. CH4【解析】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硫容易造成酸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甲烷属于可燃性气体,均不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第2题)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 若丙为沉淀,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碱B. 若丙为气体,则甲、乙中一定有单质C. 若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D. 若甲、丁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解析】A选项,生成沉淀的反应较多,如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是盐和盐的反应,因此不一定有碱的参与,错误;B选项,盐酸能够和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物是酸和盐,没有单质,错误;C选项,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D选项,由一种单质和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物质,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反应物必须是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则生成的物质除了单质,另一种物质肯定是化合物,因此属于置换反应,正确。
(第3题)3.如图表示CO2的循环过程,其中物质X能为人体直接提供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 X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2∶1B. 转化1是自然界中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C. X在人体中氧化产生的CO2如不及时排出,则血液的pH将增大D. 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解析】X在人体中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如不及时排出,二氧化碳溶于人体内的水中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使人体血液的pH减小。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D)【解析】A中一氧化碳含量过少,无法点燃;B中氧化钙会与水反应;C中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镁。
5.金属镧(元素符号为La)的活动性比锌强,它的氧化物为La2O3,其对应的碱为La(OH)3,La(OH)3难溶于水,而LaCl3可溶于水。
科学:中考试题预测之《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中考试题精析一、基础考查题1.(嘉兴)固实验室中有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各一瓶,为了区分它们,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
你认为不能把两者区分开来的是( )。
A.进行导电性试验,能导电的是饱和食盐水B.用压强计来测定同深度处的压强,压强较大的是饱和食盐水C.分别加入少量食盐晶体,晶体不能继续溶解的是饱和食盐水D,用普通显微镜观察,能看到钠离子的是饱和食盐水精析:能否将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区分开来,关键在于选项中的试剂或条件能否使两者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因为饱和食盐水能导电而蒸馏水不能导电,故A选项能将两者区分开来;因为饱和食盐水的密度比蒸馏水大,所以用压强计来测定同深度处的压强,饱和食盐水较大;由于食盐水是饱和的,所以它已经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而蒸馏水则可以溶解食盐;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到物质的微观世界,观察不到两者的区别,所以不能区分。
其实,区分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用蒸发的方法,有晶体析出的是食盐水;将一木块投入两种液体中,浸入体积较大的为蒸馏水;放一新鲜的蔬菜菜梗,菜梗变萎蔫的是饱和食盐水;取两份体积相同的液体,放在天平的两端,沉下去的一端放着的是饱和食盐水;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饱和食盐水等。
解答:D2.(衢州)氧化物、酸、碱、盐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初中自然科学中重要学习内容之一。
现有如下所示的转换关系:请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G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
精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推断题,解答这一类题目的关键是能找到“突破口”——些富有“特色”的现象。
在本题中,第一个突破口应为E,因为在初中阶段,只有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所以可以确定E即为氢氧化铜,由此还能得出C为一种铜盐;本题的第二个突破口应为G,因为在初中阶段,只有两种沉淀不溶于酸,即为硫酸钡和氯化银,所以G应是以上两种沉淀中的其中一种。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D与BaCl2的反应中,C应得到BaCl2中的Cl-(因为如果得到Ba2+,则将使C中有两种阳离子而发生矛盾),从以上分析可知,C即为CuCl2,而G即为BaS04;本题的第三个突破口应为Cu0,因为它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金属氧化物,根据常见无机物之间的关系,它除了可以与还原性的物质反应之外,第二条性质便是与酸反应,因此C为CuCl2,则A即为HCl。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44张)

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考点1 知道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的主要途径(a) 碳循环 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通过____________来进行。 2.二氧化碳的产生:人和动植物的________作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________以及微生物的 ________作用等都会产生____________进入大气中。 3.二氧化碳的消耗: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作用将大气中的____________和水转变成__________。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物质间的循环 和转化 (44页)-PPT执教课件【推荐】
13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物质间的循环 和转化 (44页)-PPT执教课件【推荐】
考点延伸
2.以某物质为核心的网络图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物质间的循环 和转化 (44页)-PPT执教课件【推荐】
以O2为核心
以CO2为核心
14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物质间的循环 和转化 (44页)-PPT执教课件【推荐】
21
解析
Na2SO4(可溶性硫酸盐)或稀硫酸 洗涤表面附着的BaCl2,使废弃物达到处理标准
22
跟踪训练
2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0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Mg2+、CO32- C.NH4+、Fe3+、SO42-
B.H+、Cu2+、NO3- D.K+、Ba2+、Cl-
23
类型三 物质的推断与鉴别
35
离子共存概念及题型
二、相关知识 1.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故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与H+、HCO3-与H+反应生成H2O和CO2气体,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NH4+与 OH-反应生成H2O和NH3,NH4+与OH-不能共存。 (2)有水产生 如H+与OH-反应生成H2O,H+与OH-不能共存。
2021年中考科学复习第40讲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教学课件)

(2)以二氧化碳为核心
A的化学式_C_O__
③ CO2+H2O===H2CO3
⑤
高温
CaCO3=====
CaO+CO2↑
⑦ CO2+C==高=温== C
⑧ 2CO+O2==点=燃== 2CO2
考考点点精精讲讲
对应训练
考考点点精精讲讲
对应训练
(3)以盐酸和硫酸为核心(化学方程式任选一个) ① 2NaOH+H2SO4===Na2SO4+2H2O ③ Fe2O3+6HCl===2FeCl3+2H2O ⑤ Na2CO3+2HCl===2NaCl+H2O+CO2↑ ⑥ AgNO3+HCl===AgCl↓+HNO3 ⑦ BaCl2+H2SO4===BaSO4↓+2HCl ⑨ Fe+H2SO4===FeSO4+H2↑
表中不符合该转化关系的一组物质是( C)
选项
甲
乙
A
C
CO
B
H2O2
O2
C
H2O
H2
D
CuSO4
Cu
丙
CO2 H2O O2 Cu(NO3)2
,下
考点精讲
对对应应训训练练
3.(2020,贵港)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D) A.Ca(OH)2→NaOH→Mg(OH)2 B.Fe2O3→Fe→Ag C.H2SO4→HCl→HNO3 D.Na2CO3→NaCl→MgCl2
重重点点题题型型
变式演练
考考点点精精讲讲
对应训练
(4)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核心 ② CuSO4+2NaOH===Cu(OH)2↓+Na2SO4 ③ CO2+Ca(OH)2===CaCO3↓+H2O ④ Na2CO3+Ca(OH)2===CaCO3↓+2NaOH
精选2019-2020年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 物质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华师大版练习题四十

生态系统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人类
B、细菌、真菌
C、哺乳动物
D、绿色植物
【答案】:
【解析】:
A、A
B、B
C、C
D、D
【答案】:
【解析】:
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表面变黑,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氧化铜(CuO),也有同学认为黑色物质是酒精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C)。在下列试剂中,只要一步反应即可判断哪种观点正确的是( )
A、C
B、CO2
C、O2
D、H2
【答案】:
【解析】:
吴子熊玻璃艺术馆位于浙江台州,是我国第一家玻璃雕刻艺术馆,其玻璃(主要成分是SiO2)工艺品栩栩如生,如图是一块雕刻了精美图案的玻璃,小铭对它的制作过程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玻璃雕刻过程中用到的是氢氟酸,发生的反应为4HF+SiO2=SiF4↑+2H2O,该反应的类型是( )
C、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答案】:
【解析】:
下列哪种金属氧化物溶于水不能得到相应的碱( )
A、Na2O
B、CaO
C、K2O
D、CuO
【答案】:
【解析】:
有两种可溶性化合物A、B,它们有如下一系列转化关系,试推断A、B的化学式______。
【答案】:
【解析】:
某固体可能含有硝酸钙、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铁、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成无色透明溶液;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③取②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原固体中一定有的是______,可能有的是______。
201X年中考科学总复习 第40讲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精讲)课件

3.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的意义:使氧气和二氧化碳保持着相 对平衡,从而使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维持整个 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金属→金属氧化物→碱,如Ca→CaO→Ca(OH)2。 2.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如C→CO2→H2CO3。 3.其他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1)氧气、氧化物、酸、氢气、水
3.(2018,娄底)2018年5月23日至25日,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 在哈尔滨拉开帷幕,中海达、华大北斗等一批国内企业先后发布了 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产品。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硅,如图是工业上以 石英砂(SiO2)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硅的一种方法,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地壳中硅元素的含量仅次于 氧 元素。
第40讲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
教育ppt
1
01 思维导图
02 考点扫描
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大气中的氧气来源于植物的 光__合____ 作用。大气中的氧气消耗的 主要途径是动植物的 _呼__吸__ 作用、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燃 料的 燃烧 、其他 _氧__化___ 反应(如铁生锈、食物的腐败)等。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 _光__合__作__用 转变为 _有__机__物_ ,固定 的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供给动、植物利用,同时呼吸作用、微生物的 分解、燃料燃烧等方式释放二氧化碳返回大气,周而复始地进行循 环。
H2SO4、HCl+ ____M_g_、__A_l_、__Z_n_、__F_e_____ →H2→H2O
(2)碳与碳的化合物 (3)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
(4)铁、铜及其化合物
03 诊断自测
返回
1.(2018,潍坊)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 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之化学专题11 物质的转化和循环

专题11 物质的转化和循环知识导图考点梳理■考点一 物质间的转化►1.非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S +O 2=====点燃SO 2 (硫黄是一种淡黄色粉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O 2=====点燃CO 2 4P +5O 2=====点燃2P 2O 5(白色固体)N 2+O 2=====放电2NO 2NO +O 2===2NO 2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2.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CO 2+H 2O===H 2CO 3H 2CO 3 △ CO 2↑+H 2OSO 2+H 2O===H 2SO 3(形成酸雨的原因)SO 3+H 2O===H 2SO 4 3NO 2+H 2O===2HNO 3+NO3.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2Mg +O 2=====点燃2MgO(耀眼白光)3Fe +2O 2=====点燃Fe 3O 4(火星四射)Fe +S △ FeS(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后即可反应,放热,生成黑色固体)金属单质和某些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相应的盐:2Fe +3Cl 2=====点燃2FeCl 3 Cu +Cl 2=====点燃CuCl 24.金属与氧化物反应2Mg +CO 2=====点燃2MgO +C 8Al +3Fe 3O 4=====高温9Fe +4Al 2O 35.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CaO +H 2O===Ca(OH)2(放出大量的热) Na 2O +H 2O===2NaOHK 2O +H 2O===2KOH BaO +H 2O===Ba(OH)2活泼金属的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MgO 、FeO 、Fe 2O 3、CuO 等氧化物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6.金属的冶炼:金属氧化物与还原剂(C 、CO 、H 2等)在高温下反应,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其还原成金属单质。
C +2CuO=====高温2Cu +CO 2↑C +CO 2=====高温2COCO +CuO △Cu +CO 2H 2+CuO △Cu +H 2O(盛放CuO 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先通H 2,再加热,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实验停止后,继续通H 2,直至试管冷却,防止灼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CuO)■考点二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氧循环是指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等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这样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使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保持相对恒定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强化训练40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选择题1.下列气体中,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B)A.SO2B. CO 2C. N2D. CH 4【解析】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硫容易造成酸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甲烷属于可燃性气体,均不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第2题)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若丙为沉淀,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碱B.若丙为气体,则甲、乙中一定有单质C.若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D.若甲、丁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解析】A选项,生成沉淀的反应较多,如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是盐和盐的反应,因此不一定有碱的参与,错误;B选项,盐酸能够和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物是酸和盐,没有单质,错误;C选项,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错误;D选项,由一种单质和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物质,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反应物必须是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则生成的物质除了单质,另一种物质肯定是化合物,因此属于置换反应,正确。
转化|C0@0| —-转化2 二7(第3题)3•如图表示CO的循环过程,其中物质X能为人体直接提供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 X中C、H 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 : 2 :1B.转化1是自然界中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C.X在人体中氧化产生的CQ如不及时排出,则血液的pH将增大D.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Q和HQ的含量增加【解析】X在人体中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如不及时排出,二氧化碳溶于人体内的水中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使人体血液的pH减小。
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D)【解析】A中一氧化碳含量过少,无法点燃;B中氧化钙会与水反应;C中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镁。
5.金属镧(元素符号为La)的活动性比锌强,它的氧化物为L32Q,其对应的碱为La(QH)3, La(QH)3 难溶于水,而LaCl3可溶于水。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得LaCl3的是(D)A. La + HClB. La 2Q+ HClC. La(QH) 3+ HClD. La(QH) 3+ MgCb【解析】碱与盐反应,反应物须可溶。
由题干信息可知,La(QH)3难溶于水,不能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C)量的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少了,原来的饱和溶液要析出一些氢氧化钙固体,又因该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溶液中溶质质 量减小,最后不再变化; D 选项,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故用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的氧气质量相同。
7 •甲、乙、丁、 X 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T”表示一步转化)。
下列各项中,不能.满足图示转化关系的是(D )+X丄厂~~Z —ZL+"叵+E ,(第 7题))甲 乙 丁 XA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单质B 酸 碱 氧化物 氧化物C 盐 碱 碱 氧化物 D金属盐盐碱【解析】 A 选项,氧化铁和一氧化碳都属于化合物,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属于 单质,能被单质氧气氧化为氧化铁;B 选项,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水属于氧化物,水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能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C 选项,某些盐和某些碱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盐【解析】A 选项,氢氧化钠溶液在稀释过程中,pH 只会无限接近7,不会小于7; B 选项,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HCI 气体逸出, 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C 选项,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加水的质虽(克}B.浓盐釀敞口赦 盘一段时间'产生笹■气的质;血克}A.向氛氣化钠常 裁中加水稀释济皈中瀋质 的頂星(克)° 生右施的质駅(克}C.向饱和石灰水巾 加入少谕生石灰J反应时间(秒) O Mild 对过氧化堑 溶液分解的影响和另外一种碱,某些碱和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D选项,某些金属和某些盐反应生成另外一种金属和另外一种盐,但盐和碱反应不能生成金属。
、非选择题(第8题)8•化合物A B、C都含三种元素,其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均为 1 : 2。
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在图示的三个化学反应中(“T”表示转化关系):一个反应有沉淀生成,另一个反应有气体生成,还有一个反应既有沉淀又有水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⑴ 写出A的化学式:HLSQ。
⑵写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SC4+ BaCb===ZnCb+ BaSQj。
【解析】含三种元素的物质一般含有原子团,在“ SQ 42「”中,S、Q两元素的质量比是1 : 2,则可确定A B C中均含有“ SC42「”;能够与其他物质反应产生气体,则该物质中的一种物质一定是硫酸,所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硫酸容易转化为各种硫酸盐,据此可推断出 A是硫酸,B可以是硫酸锌、硫酸钠等硫酸盐,含硫酸根离子的沉淀初中科学中学到的只有硫酸钡,所以可以确定C一定是硫酸钡。
9•小科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了下图,每种物质中都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与纵坐标的数值对应,图中字母均表示初中科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T”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已知A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C、D E、F均含有铜元素。
请回答:单质氧化物酸做盐类別,(第9题))(1 )“A+ H2O===B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2)写出B和D反应得到C和水的化学方程式:Cu(OH)2+ H2SC4===CuSO 2H2Q(3)列举3种能与E反应得到F的物质:C Hb、CO(或写名称)。
【解析】A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且其中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为+ 6,故可能是三氧化硫;三氧化硫能转化生成B,且硫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故B可能是硫酸,C、D、E、F均含有铜元素,硫酸能转化生成C,故C可能是硫酸铜;B和D能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D可能是氢氧化铜;氢氧化铜能转化生成氧化铜,故E可能是氧化铜;F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F是铜,经过验证,推断合理。
(1)三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硫酸,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
(2)硫酸能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3)金属氧化物可以和还原剂反应得到金属单质。
10.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组成,小杨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及现象如图所示。
请回答:,(第10题))(1)写出步骤④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NaCI+ AgNQ===NaNOF AgCI J。
(2)根据实验中的现象,能否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若能,请写出各成分的化学式;若不能,在原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对上述方案中的试剂作一改进,并描述相应的实验现象及结论,以确定固体粉末的组成。
将步骤③中的“稀硫酸”改成“稀盐酸”。
如果产生气体,沉淀完全溶解,说明固体粉末中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钠;如果产生气体,沉淀部分溶解,说明固体粉末中含有碳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钠。
【解析】固体粉末加水溶解后,加入硝酸钡会生成白色沉淀,在白色沉淀中加硫酸会生成无色气体,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碳酸钡沉淀,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氧化钙和水会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固体粉末溶于水得到的是无色溶液,所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氧化钙。
无色溶液中加硝酸银会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通过上面的判断,不能判断是否含有硫酸钠,稀硫酸和碳酸钡沉淀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和二氧化碳,会对硫酸钠的检验造成干扰,需要将稀硫酸换成稀盐酸,所以将步骤③中的“稀硫酸”改成“稀盐酸”。
11•已知A〜I均为初中科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组成A、C两种气体的元素相同,且C是常见的温室气体,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D是单质,F是盐酸盐。
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⑴D 的化学式为Fe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3)若反应②在植物体内进行,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解析】 组成A C 两种气体的元素相同,且 C 是常见的温室气体,则 C 为二氧化碳,A 为一氧化碳;B 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则 B 为氧化铁,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 D为铁;氧化铁与 E 反应生成的F 是盐酸盐,结合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则 E 为稀盐酸,G 为水。
反应①,即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2C 3+ 6HCI===2FeCl 3+ 3H.Q反应②在植物体内进行,即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形式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12.如图是一些常见物质间互相转化的关系图 (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各步反应均是恰好完全反应 )。
FeSQ 。
⑵ 写出图中生成黑色固体甲的化学方程式:3Fe + 2Q====Fe3O 。
(3)在上述反应中,包含了初中阶段学过的全部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请写出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3 H2SQ===C U S4> HQ【解析】 Y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Y 是二氧化碳气体。
乙为黑色固体,加稀硫酸生成蓝色溶液,可推测乙为氧化铜。
无色液体通电能产生A 和B, E 和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 A ,同时生成浅绿色溶液,以及“E 为常见金属”,由此可推测无色液体为水, E 为金属铁,A 为氢气,B 为氧气。
据此可以推出F 为铜,甲为四氧化三铁, X 为碳或一氧化碳。
V■ CA―► D② _►H1 -----①—■ FF.——<j,(第11题))Fe 2O 3 + 6HCI===2FeCb + 3fQ[(第12题))(1)B 的化学式为Q , X 的化学式是CO 或 C),浅绿色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其中A 、B 均为无色气体,Y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 、F 为常见金属。
请回答问题:1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反应:甲+乙一T丙+ 丁。
(1)若甲、丙为化合物, 乙、丁为单质,则上述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写出一个符合该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 H 2SQ + Zn===ZnS 囲HH f 。
(2)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且甲的溶液呈蓝色,乙为烧碱,则乙的化学式为 NaQH 反应发生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有蓝色沉淀析出。
(3)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且丙为水,丁为盐,则该反应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是酸碱反应,理由是 某些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也生成盐和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