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构成物质的微粒2 课题二离子 (2)

合集下载

科粤版初中化学九上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 课件(2)PPT

科粤版初中化学九上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  课件(2)PPT
练习:请同学们用结构示意图分别画出镁原 子、硫原子形成离子的过程。
失去2个电子
+12 2 8 2
+12 2 8
镁原子(Mg)
镁离子(Mg2+ ) 阳离子
得到2个电子
+16 2 8 6
+16 2 8 8
硫原子(S)
硫离子( S2- ) 阴离子
3、离子符号的意义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2+
氧离子:O2-
镁原子:Mg
氧原子:O 硫离子:S2- 钠离子:Na+
2.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 示阳离子的是 ( C )
3、根据下列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填空。
+9 2 7 +9 2 8
+102 8
+11 2 8 1
A
B
C
D
(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 B、C 。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A、B 。
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
离子的形成
复习回顾:
请画出钠原子、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1 2 8 1
+17 2 8 7
观察活动:观察金属钠在氯气中的燃烧
氯气和金属钠的反应 /kejian/edukj-62chfke.html
+11 2 8 1 失去1个电子
+11 2 8
表示2个镁离子
练习:说出下符号的意义
一个硫离子
S2- 一个硫离子带了2个负电荷
3S2- 表示3个硫离子
小组讨论:原子与离子的区别:
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
阳离子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2.3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Ⅱ)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2.3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Ⅱ)

0 6 8 12 18
1 6 8 11 17
• 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电子数不同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 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没有固定的轨道,但有经常出现区域;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1 2 3 4 5 6 7; 离核越近能量越低; 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 过2个电子)。
不同点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
相互关 分子可以分裂为原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 子 系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原子的构成
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 中子
质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和电量
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中子不带电 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原子电性
原子是否显电性?
核内电子数=核电荷数=核外质子数
不显电性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构成原子的粒 子 电性和电量 质量/kg 相对质量 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不显电性 1.675X10-27 1.008 1
1个电子带一 1个质子带一 个单位负电荷 个单位正电荷 9.109X10-31 1/1836 忽略 1.673X10-27 1.007 1
三万多年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物质
构成 构成
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破裂成
构成
原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原子的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 数目不变

阜南县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3构成物质的微粒II_原子和离子2教案新版粤教版

阜南县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3构成物质的微粒II_原子和离子2教案新版粤教版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氧气的性质与用途34568.3 酸和碱的反应【基础知识】⒈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盐的是()A.硝酸钾 B.碳酸钙 C.氯化钾 D.硫化氢⒉下列各种盐中,与其它三种盐对应的酸不相同的是()A.硫酸铵 B.明矾 C.纯碱 D.硫酸钠⒊下列常见的盐中,难溶于水的是()A.氯化镁 B.硝酸银 C.硫酸钡 D.磷酸钾⒋要使洗涤用的苏打(Na2CO3)起泡,需要加入少量()A.柠檬汁 B.食盐水C.氨类清洁剂 D.自来水⒌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叙述,错误的有()A.成年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天需要摄入食盐5 g左右B.通常的食用醋中含有3%~5%的醋酸C.医用生理盐水是0.5%的氯化钠溶液D.空气中体积分数为0.03%的CO2不可以少,但是其含量达到1%以上对人体有害⒍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有()A.烧杯 B.蒸发皿 C.量筒 D.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滴瓶⒎玻璃棒的下列用途,不正确的是()A.捣碎固体药品,加快其溶解速率 B.搅拌促进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充分反应C.过滤时,引流缓冲 D.蘸取溶液测定溶液的pH⒏某同学帮助校园绿化工人做花圃土壤分析,结果发现其pH小于7。

为改良土壤应选择的最合适物质是()A.氯化钾 B.烧碱 C.硝酸铵 D.熟石灰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盐就是食盐 B.纯碱就是烧碱 C.明矾就是胆矾 D.熟石灰就是消石灰⒑月季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

某同学给月季花施肥前,对下列氮肥溶液的pH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右表。

该同学最好选用:A.尿素 B.碳酸氢铵C.硫酸铵 D.氨水⒒⑴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向氯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钠溶液;②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③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稀硝酸;⑵上述反应的现象分别为、、;⑶由此可见,酸碱盐在溶液中交换成分,如果有、或生成,即可以发生(填写一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反应。

【思维拓展】⒓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由酸性调至恰好显中性,应直接向其中加入稍过量的()A.澄清石灰水 B.硝酸银溶液 C.石灰石粉末 D.生石灰粉末高温⒔某同学从网上获悉:高温灼烤下,沙粒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钙会发生反应:CaCO3== CaO+7CO 2↑,含有这类沙粒的“沙尘暴”可中和酸雨。

化学(科粤)2-3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

化学(科粤)2-3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
②化合物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 如:水分子(H2O)、二氧化碳分子(CO2)
(3)分子的模型
P50 图3-5
【问题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会发生改变,而 原子种类是否会改变呢? 如:电解水的示意图 O 通电 O O H H H 重新 组合
H H
O H H 水分子
H
HH
HH
氢分子 氧分子 (O2)
因此,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其分子没改 变,其化学性质也不会改变。
【问题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 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改变? 分子会发生改变
( 即一种物质的分子会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例如:
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分子
二氧化锰
氧分子
氧气 + 水
水分子
过氧化氢分子与氧分子、水分子是不同的分 子,化学性质自然是不同的。故化学变化后过氧化 氢物质的化学性质随其分子的改变而不再保持。
【合作与探究】
一、原子是什么?它与分子有何关系? 现以氧化汞的分解例子来分析说明 【思考】:1.在化学变化 中,反应物氧化汞的分子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构成 氧化汞分子的汞原子和氧 原子又怎样变化? 2.生成物---氧气和汞分 氧化汞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别由什么微粒构成? 氧化汞 (HgO)
加热
汞 + 氧气 (Hg) (O2)
氧分子 ( O 2) 氢分子 (H2)
几种分子的模型图
2.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如: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
3.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本身会改变,而原子 (种类)本身不改变,只是重新合成新分子,构 成新物质。(即化学变化的实质)
如:电解水的示意图
O
H H
O H H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_原子和离子 离子的形成教案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科粤版九年级上册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_原子和离子 离子的形成教案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再思考为什么铁那么容易铁锈,而金就不能呢?是不是与原子的结构有关呢?
让学生在黑板上或者在本子上画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图,提问原子在什么情况下是最稳定的?老师讲述原子的稳定结构。
通过在黑板上和PPT上原子到离子的演变图,认识到离子的形成过程。演示离子和原子的区别是什么?它们的联系又是什么?
练习题
既复习了上节课内容又引入了下节课内容。
把上下两节课的内容联结起来了。
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也复习上节课知识,同时也引入原子的结构。
由已有知识联系新知识
把微观的原子和离子宏观化,降低难度
巩固知识
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离子的形成两部分内容。
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学重点。为了说明离子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就必须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本课题内容不同于宏观物质运动的规律,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学生对电子层的了解就有一定困难,是教学中的难点,但并不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本课题内容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突破难点和重点。
1.采用画图和生动的比喻,力求教学直观。
2.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它的含义。
3.课程标准对本课题的内容要求不高,只要能形成初步观念就可以了,所以要掌握分寸,在教学上不必探究。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离子的形成。
教学难点
离子的表示。
五、教法学法
画示意图形象生动的解决,微观世界宏观化,用宏观的大图变化去演示原子变到离子的过程。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3.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结构紧密相关。

【教学难点】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引入新课]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作高速运动,那么,电子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这一个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的空间内运动,它的运动速度很快,哪怕一瞬间,在一定空间内,它也是无处不在。

那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各不相同,它们又是怎样运动的呢?[板书]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分层排布[讲述]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电子层是描述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区域不同,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较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这样电子就可以看作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

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板书]电子层:用于描述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区域不同。

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离核距离:近远能量高低:低高(次外层)(最外层)[讲述]为了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

[板书]如:氢(H)二.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例:钠(Na)弧线上数字之和等于圈内数字,因为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三.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氦有2个),具有稳定结构。

2.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化学性质活泼。

3.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2.3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离子

2.3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离子

D.原子的数目
是把 它
分为
等份。以.此.为.准.,把其他原子的质量与
,所得的数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是不
8.下图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 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只是一个
。计算公式


5.根据 51 页表中铁原子的实际质量,请同学们根据相对原子量的计算方法计算铁原子
带电,核外电子带
电。
式 看 出 该 物 质 的 一 个 分 子 中 含 有 的 原 子 个 数 标 记 在 该 元 素 符 号 2.请同学们阅读 49 页表格,你会发现构成原子的粒子中,

。一个氮气分中含有
个氢原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 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是 的。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个氢原子。
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现象。

。也就是化.氧汞分子是由

构成的。
7.讨论分了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 原子不仅可以构成分子,它还可以直接构成
。在发生化

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理解 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但原子本身
知识点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即;
=
的原因是
我们也就知道了原子不显电性 。通过表格你还会得到的信息


3.原子很小,但比构成它的原子核来说。原子又显得很大。阅读 51 页,体会原子与原
子核的大小差别。
4.阅读教材 51—52 页的内容。原子6 B.质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7.化学变化中,必然会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的种类 B.原子的质量 C.原子的种类

九年级化学上册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一页。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一页。
找规律(guīlǜ):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第三十页,共四十一页。
1.铁原子(yuánzǐ)的相对原子(yuánzǐ)质量是(
)
A.56g
B.56
C.
g
D.1/56g
2.家庭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人体(réntǐ)的健康,如某些花
原子和离子的联系和区别
阳离子
失电子
原子
(yuánzǐ)
得电子
阴离子
质子(zhìzǐ)数 > 电子

(带正电)
Na+
质子数 = 电子数
(原子(yuánzǐ)不带 电)
Na Cl
质子数 < 电子数
(带负电) Cl-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一页。
离子(lízǐ)符号的书写
X n±
离子(lízǐ)带正或负电
离子(lízǐ)所带电荷数(得失电子 数;当n=1时略去不写 )
第十二页,共四十一页。
学生(xué sheng)阅读:P47
联想分子特性(tèxìng)归纳:
原子的特性: 原子在

原子之间有

很小;
第十三页,共四十一页。
第十四页,共四十一页。
分子和原子(yuánzǐ)的关 系
第十五页,共四十一页。
自 学
(zìx ué)
原 子分 子 论 知 识
第十六页,共四十一页。
B.原子、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第十七页,共四十一页。
【设疑】 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kěyǐ)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 再分。用其它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两 +9 2 8
②都具有稳定结构
B )
③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④都不带电荷 B、②③ D、②③④
【能力提高】
2、某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质 子数为12,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镁离子 10 ,该离子的名称是______ _____ , 2+ Mg 符号是____,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是:
+12 2 8
本节课小结 1、离子形成 2、书写、意义
3、离子与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可能改变 。 得失电子数 5、所带电荷数 。
3、电子层数
+13
28
+16
288
+8
28
B C 判断:微粒A是 铝离子 微粒 B 是 硫离子
微粒C是 氧原子 。 要能够分清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A
[例]六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
阴离子:带负电荷 如: OH 、 2SO4 、S2-、 Cl-
-
原子与离子:
Al
+13
283
易失3个电子 带3个正电荷
+13
铝离子 28 Al3+
2 8 8 氯离子
易得1个电子
Cl
+17
287
+17
带1个负电荷 思考:对比原子与离子 2、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一定 不 改变 。
Cl—
1、最外层电子数一定 改变 。化学性质 改变 。
(1)A、B、C、D、E、F共表示 四 种元素。 ACF (2)表示原子的粒子是 (填序号,下同)。 (3)表示阳离子是 DE 表示阴离子的是
B
例: 关于氯离子和氯原子的认识中,不正确 的是(BC)
+17 2 8 7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B.它们的电子数相同
C.它们的电子层数不同
氯原子(Cl )
+17 2 8 8 氯离子( Cl )
2.3构成物质的微粒(三) ----离子
+11
281
失去1个电子
+11
28
钠原子(Na)
+17
钠离子( Na+ ) 得到1个电子
287
+17
288
-
一、离子
氯原子(Cl )
氯离子( Cl )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 带正电荷 如: H+ 、
NH4 、 Mg2+ 、Al3+
3.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是( B ) A、质子数和电子数 B、质子数和中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D、核电荷数 4、已知某原子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该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 A、26 B、56 C、82 D、86
五.构成物质的粒子: 原子、分子、离子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如:汞
三、离子与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原子 结构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数
不带电
带正电 原子
带负电 阴离子
相互转化 阳离子 关系
• 根据右边的结构图回答: •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原子,X值 Ne 。 为10 ___,该原子的符号是____ •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 12 , 正电荷的阳离子,X值为___ 2+ Mg 该离子符号是____。 •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 8 , 负电荷的阴离子,X值为___ 2O 该离子符号是_ _。
钠原子Na
+11 2 8 1 钠 离 +11 2 8 子 + Na
思考:
氯原子Cl
失去一个e-
1、食盐(NaCl) +17 2 8 7 带电吗?
氯 钠离子 2 、氯化钠由 离 氯离子 构成, 子 和 - +17 2 8 8 Cl 因此我们可以得
出: 离子是构成
-
氯化钠NaClNa+ Cl
物质的一种 微粒
-
D.Cl-的最外电子层是相对稳定结构
【巩固提高】
1.下图哪些是原子结构示意图?哪些是离子结构示图?
2. 根据示意图尝试写出对应的符号。 Na
+11
Mg 281
+12
S 282
+16
Cl 286
+17
287
Na+
+11
Mg2+
S 2-
Cl- 288
+17
28
+12
28
+16
288
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
注意: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一定含有 阳离 子和阴离子, 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 物质总体不显电性
二、离子表示--离子符号
(1)书写规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 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 (先写数字后标性质,当离子所带电荷数 为1时,1必须省略。)
镁离子
Mg2+
氯离子 Cl
-
练习:写出硫离子、钾离子、铝离 子、钙离子、的离子符号
2S
+ K
3+ Al
2+ Ca
(2)离子表示的意义
1、表示一个离子 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 荷数及电性
Mg2+
+ Na
1、一个镁离子
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 位的正电荷
练习:下列离子符号的意义
2+ Ca
O2-
F-
3S2-
2、对结构示意图为 +1 2 和 8 0 两种微粒,有下列说法
①属于同一元素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 C、①②④
Hg、铁Fe)、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 P)、稀有气体(氦He、氖Ne、氩Ar)等。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气体(如:H2、
O2、 CO2 )、水(H2O)、乙醇 (C2H5OH)等。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如:氯化钠(NaCl)等.
【基础训练】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 _、 _ __和 _ __等。例如氢气的构成粒 子是__ _,汞的构成粒子是__ _,氯化钠的构成粒子是__ _和_ _。 2.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带有__ _电荷,成为__ _离子;原子得 到电子后,就带有__ _电荷,成为__ _离子;带电的原子叫 做__ _。 3.右图所示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 _,核外有__ _个 +16 2 8 6 电子层,第二层上有 __ _个电子,最外层上有 __ _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__ _电子。 4.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_ _4个,在化学反应中一般较 易_ _电子;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_ _4个,在化 学反应中一般较易_ _电子;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有_ _个电子(氦有_ _个电子),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 构。
知识回顾
分层 1. 原子核外电子是按_____________ 排布的。 2.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7 2 5 其中 +7 原子核 电子层 , 表示__________,弧线表示________
5 个电子,共有 2 最外层电子有______ 层, 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_______ 得 电子。(得或失) 8 电子(氦有 3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电了层有_______ 2 个电子)化学性质比较________. ______ 稳定 (稳定或不稳定) 17 个电子, 某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共有_________ 最外层有_________ 7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 得1 个 电子。 点击运行
点评:求离子的核电荷数采用还原成原子的方法
1.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11 ,该粒子表示的是 该粒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 阳离子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 __________ 子”)。 2、月球上有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He--3” 是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一种氦原子。 则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B ) A.1 B.2 C.3 D.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