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暖流 第2课时
新人教版2025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巩固第26课时洋流

第26课时洋流随堂巩固训练[2023·江苏卷]西风漂流绕过南美大陆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北上寒流,与巴西暖流交汇后东流。
下图为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海区36°S和41°S附近两个截面逐月洋流流量及变化趋势图(数值表示流量大小;正负表示流向,北向为正,南向为负)。
据此完成1~3题。
1.从总体上看,1993~2016年西南大西洋海区( )A.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都增强B.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都减弱C.北上寒流增强,巴西暖流减弱D.北上寒流减弱,巴西暖流增强2.与该海区洋流强弱变化趋势直接相关的是( )A.极地东风带向南极方向收缩B.盛行西风带向南极方向移动C.极地东风带向低纬方向扩张D.盛行西风带向低纬方向移动3.下图中反映北上寒流和巴西暖流交汇处纬度位置年内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2024·九省联考江西卷]早期,巴西鱼鳔(鱼身体的一部分)产业集中分布于P州沿海地区(如图),大量鱼鳔出口欧美及中国等地。
近年来,由于捕捞成本的提高,当地鱼鳔产业发展面临挑战。
据此完成4~5题。
4.早期巴西鱼鳔产业集中于P州,主要是由于该州( )A.沿岸寒暖流交汇,鱼类丰富B.地处河口,原料供应充足C.海洋运输业发达,外运便利D.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可靠5.推测近年来该地捕捞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近海渔业资源减少B.远洋环境污染加剧C.捕捞技术水平提升D.产品消费市场萎缩6.[2022·山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
下图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
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
分析其原因。
(10分)随堂巩固训练1~3.解析:第1题,复杂地理统计图的判读。
由世界洋流分布可知,流经西南大西洋海区36°S附近的洋流为南下的巴西暖流,流经41°S附近的为北上寒流。
新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洋流

2.分类: (1)按性质分类:★
流向极地的洋流
暖流
+由水温高流向水温低处 +作用:增温增湿
寒流
流向赤道的洋流 +由水温低流向水温高 +作用:降温减湿
总结读:某等海温域线等凸温出线的图方完向成即下洋列流问的题流:向 判断南北半球,判断暖流、寒流?
判断南北半球,判断暖流、寒流?
判断南北半球,判断暖流、寒流?
暖流:流向极地的洋流。
寒流:流向赤道的洋流。
下图为洋流流经某海域的海水表面的等温线分 布图(A、B虚线表示洋流),回答下列问题:
B
A
(1) 此图表示__南__半球图。 (2) 按性质分类, A洋流是__寒__流。
(3) 在图中标出该洋流的方向。见图上
世界洋流分布 沿低纬度大洋西侧,赤道海流转向极地方向,形 成平行于海岸的暖流。例如墨西哥湾流和日本海流这 些洋流给沿岸增温增湿。 西风漂流在流近大洋东侧时,沿海岸转变为南北 两个方向。流向极地的洋流为暖流,流向赤道的洋流 为寒流。
北:顺;南:逆。 大洋东侧:寒流;西侧:暖流。
P62 2.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以副极地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流动? 大洋东、西两侧洋流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北:逆;南:无。 大洋东侧:暖流;西侧:寒流。
P62 3.南纬40°-60°之间分布的是什么洋 流?是寒流还是暖流?
西风漂流;寒流
30° ② 60° ③
逆 北:顺;南:逆
③西风漂流
无 南纬40°-60°
3.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西南季风
夏
④北印度洋海区:
(具有季节变化)
东北季风 夏季:顺时针
冬
冬季:逆时针
《日本(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日本》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条件、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及经济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日本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特点。
4.能结合日本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分析日本的农业类型和特征。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日本的文化、人口和主要城市情况。
2.日本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3.日本的工业模式和工业布局特点。
【教学难点】1.日本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2.日本的工业模式和工业布局特点。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展示日本几部著名的动漫海报,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播放日本为了迎接2020年奥运会,为各个参赛国设计的动漫拟人视频,让学生根据这些拟人化的动漫任务猜测国家,从而导入新课。
【新课展开】日本的动漫产业是日本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已经形成了在全世界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动漫文化,不过,日本的文化并不是仅仅是动漫文化。
在古代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在近现代,欧美文化的影响到日本社会,尤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方面;现在,日本的文化,呈现出东西方文化兼容的显著特点。
然后分别展示日本部分具有显著特征的文化。
服饰文化——和服。
饮食文化——寿司、关东煮、饭团、和果子——你还吃过哪些日本的料理呢?(学生自由回答)建筑文化——展示具有明显中国文化特色的古城、具有显著低于特色的民居以及融合了西方文化的现代城市。
你还了解哪些日本的文化呢?跟你的组员交流一下吧。
(板书)四、东西方融合的文化1.特点:古代——深受中国文化;近现代——欧美文化当代——东西文化融合2.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日本的人口和城市情况。
活动: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对日本人口、民族、语言和首都的探讨。
——直接请学生进行回答即可。
(板书)五、人口与主要城市人口-1.28亿民族-大和族语言-日语首都-东京补充展示日本的两大古城——奈良和京都。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篇1:地理《洋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条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两个要点:(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这是“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
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将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标准”要求学习目的是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材料,说明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教材主要介绍了两个问题:一是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正文部分着重讲述了中低纬海区的洋流分布规律,并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世界洋流的分布,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
通过“绘制世界洋流模式简图”的活动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
对具体的洋流名称不作强记性要求,对洋流的基础知识也作了较多的简化处理。
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是以活动的形式,通过对北大西洋海区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洋流对气候、渔场分布、航线选择及海洋污染的影响,从而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均为艺术类学生,应用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差,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还较缺乏,因而洋流知识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地图的使用,引导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新知识,深化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能力2 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_【优教教案】《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第2课时)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第2课时海水的运动本课为新教材湘教版第四章第二节内容。
海洋对人类的作用与影响主要表现在海洋与大气、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方面。
海洋水体是大气水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的主要热源;海洋与陆地的相互作用,从海洋对陆地的作用这方面来看,一方面是海洋水体运动的影响;因此,研究海洋水体的性质和运动特征及其对人类环境的影响,在海洋环境对人类的发展日益重要的“海洋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海洋中的许多自然现象与海水的理化性质有关,其中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是表示海水性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区分不同性质洋流的重要指标,是重点知识,而海水的盐度又是本章的难点。
1、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洋流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提高对地理要素之间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理解。
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风海流的成因,归难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世界洋流分布模式。
2.综合思维: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来说明风海流形成的原因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解释洋流的分布规律,提高学生归纳概括、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能力。
3.区域认知: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点能够前后联系,有效解决疑虑,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
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提高。
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多媒体教学平台、提前准备好太平洋海区、大西洋海区的简图,用于课堂练习。
导入:大家都知道,海面总是汹涌澎湃的,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海水的运动。
既然大家知道海水是运动的,您能否根据我们的生活常识及以前所学的知识说出海水运动有哪些形式?(如波浪、涨潮落潮、风刮的、洋流等等)很好,大家说得很全面,海水运动形式主要3种,波浪、潮汐和洋流。
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形成风浪,这是最常见的波浪。
风越大,波浪也就越大。
如果发生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时,也能引起巨浪,我们称之为海啸。
那种波浪的浪高就很高了,并且会带来极大的破坏力。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复习课件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踏一路春风, 踏一路春风, 撒一路欢笑, 撒一路欢笑, 向荒山野岭进军, 走遍青山碧岭,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首尾呼应, 总结全文
保护环境的宣传语
珍爱生命,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 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告别城市的喧嚣,投入绿色的怀抱。 水是生命之源,树是水的卫士。
描写春天的句子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 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 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 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 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 释放出来了!
春意盎然
繁花似锦
,是 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暖流》讲述了江主席看望南开 大学师生员工,并和他们亲切交谈 的事,反映了江主席对 的热 爱,表达了他对 的关怀。
《暖流》讲述了江主席看望南开 大学师生员工,并和他们亲切交谈 的事,反映了江主席对中国古典文 学的热爱,表达了他对青年人的关 怀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文质兼美 的 ,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 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 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我 们少年儿童的 。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文质兼美 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 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生机勃勃,活泼欢 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我们少年儿 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描写孩子的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 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 内挤了出来,就像 从一只大魔术匣子 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天真烂漫 活蹦乱跳 活泼可爱
• • • • •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暖流》 《只拣儿童多处行》 《早》 《古诗二首》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通过植树活动 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儿童以 改造 的决心,体现了 、 的意识。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三章 第二节

123456
下图中a、b为流经该海域的洋流。读图完成4~5题。 4.M地沿海海域因
√A.上升流形成大渔场
B.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C.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D.加那利寒流与南赤道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解析 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山脉走向可推知,M位于秘鲁沿海,a为秘鲁寒流, 为上升流,在其作用下,形成了著名的秘鲁渔场。
123456
5.M处的气候向低纬延伸的原因主要是 A.受南赤道暖流的影响 B.受西风的影响
√C.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D.受海洋的影响 解析 M处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受秘鲁寒流减湿作用影响,该处的热 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度延伸。
123456
6.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处洋流名称为_秘__鲁__寒__流___。 (2)②③代表的洋流中,主要受东北信风吹拂而形成的是_②___。 (3)④代表的洋流对沿岸气候有_增__温__增__湿___作用。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气候 生物 航运 污染
苔原
森林
如果没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英国北部和挪威 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封冻期。
暖流起增湿增湿作用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气候 生物 航运 污染
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 容易形成大渔场
北海渔场
寒暖流交汇
纽芬兰渔场
寒暖流交汇
北海道渔场
寒暖流交汇
秘鲁渔场
上升流影响
洋流
的
成因
1
风海流
2
补偿流
3
密度流
1
风海流
盛行风
2
补偿流
水平补偿流
上升流
盛行风
世界气候-气温和降水(课时2)高中地理课件 第4讲

第4讲 世界气温和降水(课时2)思考世界雨极和干极的形成原因?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年降水量超过11500毫米) 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一、降水的概念及类型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称为降水。
降水的形成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雹等降落在地面上,总称为降水。
水汽饱和气温下降(上升气流、向高纬度流动)凝结核多2、根据降水空气上升机制的不同,可将降水分为四种类型。
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台风雨①对流雨(1)成因: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3)分布地区低纬度热带地区,中纬度夏季午后(我国夏季午后的雷阵雨)对流雨在热带地区分布最多,尤其是赤道附近对流作用最为明显,在一天当中的午后最易出现。
(2)特点: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伴有暴风雨② 地形雨(1)成因: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雨影效应、焚风效应)。
3、分布一般在沿海迎风坡,有地势起伏的地区。
较为著名的地形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乞拉朋齐,世界雨极;我国台湾东侧、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等。
(1)成因: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4)锋面:冷锋、暖锋以及准静止锋。
冷锋:降雨主要在锋后,降雨范围相对较小。
如我国夏季北方的暴雨,强度大、分布集中;北方冬春季节的冷锋天气主要以降雪为主,伴有大风、降温。
(2)特点:强度小、历时长、范围广(3)分布:中纬度地区锋面雨是我国主要的降水类型④台风雨(2)特点:强度很大,多为暴雨,伴有狂风闪电(3)分布:低纬大陆东部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发)(1)成因:热带洋面上暖湿气流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形成降水,以上升运动最强云墙区降水量最大,螺旋云带中降水量已经减少,有时也形成暴雨二、降水的影响因素学生活动 1.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赤道附近>2000毫米两极地区<200毫米两极地区<200毫米赤道及其两侧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影响因素:纬度位置从降水空间分布分析2.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及内陆降水量多在多少毫米?东部呢?影响因素:大气环流东部>1000毫米西部及内陆<200毫米大陆西侧受副高影响强烈,全年少雨,多为热带沙漠气候且大陆西侧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加剧了干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