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例题(教师用)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考点专题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中考语文考点专题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一)古诗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下阕: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一)课内古诗词(一)(2019云南)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答案:颔联从自然环境和地理形势写山西村,颈联从祭祀活动和风土人情来写山西村。

2.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无时”的意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愜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2019乌鲁木齐)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使至塞上1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 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写自己奉命出使。

“单车”是说随从不多,规格不高。

“欲问边” 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B. 颔联两句一虚一实,既叙事又写景。

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暗写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之感。

C. 颈联历来为人称道。

“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劲拔、坚毅之态;“落日”本带给人伤感之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

D. 尾联巧用“燕然”的典故,既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境遇,又赞扬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国热情。

E. 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精练,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答案:BD导析: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选项逐一分析选择作答。

B 项,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采用的是虚实结合的写法,“出汉塞”写作者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宣慰,访察军情,这是实写。

诗人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自己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飘出汉塞,又像振翅北飞的大雁飞入胡天,这是虚写。

2024届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专题 古诗词鉴赏(讲义)(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专题 古诗词鉴赏(讲义)(原卷版+解析版)

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鉴赏是中考语文考试中每年必考的内容,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词,其中考查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对古代诗词的基本常识的掌握,对作品中词语及句子的理解,对表现手法的作用的分析,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的阅读浅易,也就是初步鉴赏,主要就是针对诗词本身的内容、形象、情感、语言、表达技巧做概要、粗浅的赏析。

【中考真题练手】(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千里思郑锡①渭水通胡苑,轮台望汉关。

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②闲。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

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

[注]①郑锡,唐朝登宝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

②机:原意是弩机,代指武器。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通”和“望”连接四个地方,紧扣诗题“千里思”。

“望”是“思”的具体表现。

B.颔联意为:家乡来信被深秋大漠阻断;想写封家书,却战事不断、枕戈达旦。

C.“两乡思”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惟余”极言思乡之切。

D.“一夕度关山”与“关山度若飞”都写出了迅速越过关山、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

2.请简要分析“虫”和“雁”两个意象在表达思乡情感方面的作用。

【答案】1.D 2.示例:羁留异乡,好梦难圆,伴随着秋虫的鸣叫,天已经破晓了。

“虫”鸣“催晓”,以动衬静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凄苦之情。

身在他乡,真希望鸿雁尽快将书信传递给家人。

“雁”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D.有误,“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的意思是:只剩下两地乡思之情,想一天晚上快速度关山。

因此,“一夕度关山”写出了诗人想快速回到家乡的思乡之情,并不是写诗人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

故选D。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意象。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意思是旅人的思乡之梦被虫鸣声打破了,身在边关而心在家乡,希望鸿雁尽快将书信传给家人。

中考诗歌鉴赏典型题含答案

中考诗歌鉴赏典型题含答案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微风轻轻吹拂着江岸边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中孤独地停泊着。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像什么呢?活像是漂零天地间的一只孤苦无依的沙鸥。

【试题】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考点:锤炼语言——炼字)【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还原内容。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①"垂"和"涌"在这里都是动词,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②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③同时,也衬托出了诗人身居船中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首联的画面,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

(考点:意境、画面)答:这一联是诗人“旅夜”的场景:微风轻轻吹拂着江岸边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中孤独地停泊着。

3.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考点:写作技巧)答:①从修辞手法上看:诗人把在此时此景的自己比作天地间孤苦无依的一只沙鸥,运用了比喻;此时的自己像什么呢?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一问一答运用了设问。

②从抒情方法上看:尾联触景而生情,诗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③从表现手法上看:运用了对比和反衬。

颔联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极言天地之大,与尾联沙鸥的渺小形成鲜明的对比,正是为了反衬出诗人此时孤苦伶仃的形象。

4.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考点:思想情感)答:①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满腹才华,而四处奔波,得不到朝廷重用,②刻画出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形象,③表现出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飘泊无依、孤独落魄的感伤。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九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九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九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含答案)九年级(上)课内古诗词赏析精讲精练(二十四)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价值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放下酒杯搁下筷子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茫茫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边,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岔路这么多,我如今身处何方?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内容分析】1.“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停”“投”“拔”“顾”表现出来的内心的苦闷和抑郁。

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以乐景写哀情,强化了哀的程度。

【主题思想】全诗抒发了诗人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抑郁苦闷心情和诗人对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表现了诗人昂扬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__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苦闷、抑郁的情绪。

__2.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__冰塞川__”“__雪满山__”(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3.名句赏析。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__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__运用吕尚、伊尹的典故,表明诗人对自己从政仍有所期待。

中考课内古诗词赏析题(教师用)

中考课内古诗词赏析题(教师用)

2012年中考课内古诗词赏析题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

4、这首诗的主旨是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1、水波动荡山岛巍然屹立生机蓬勃2、B3、观六四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辰4、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5、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暮春即事周敦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三、古诗词鉴赏。

鹧鸪天①[清]纳兰性德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

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归[唐]元稹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①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初三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初三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初三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基础知识1. 诗歌的分类:按内容可分为咏史抒怀、山水田园、边塞戍楼、咏物言志等。

2. 诗歌的形式: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二、诗歌鉴赏方法1.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

2.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用词、句式、韵律等。

3.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三、试题示例1.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请简述这首诗的主题。

(3)这首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哪位著名诗人?(2)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这首诗的韵律特点是什么?四、答案示例1. 《静夜思》(1)李白。

(2)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3)诗中使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疑是地上霜”将月光比作地上的霜,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2. 《望岳》(1)杜甫。

(2)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至高峰,俯瞰群山的豪迈情怀。

(3)这首诗采用了对仗工整的五言律诗形式,韵律和谐,节奏鲜明。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试题及答案示例,我们可以看到古诗词鉴赏不仅需要对诗歌内容的深入理解,还需要对诗歌形式和表达手法的细致分析。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提高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练习(教师用)
一: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杯醉。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Q1: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答:比喻。

用“浮云”比喻飘泊不定,“流水”比喻时光流逝,生动形象。

(或者:对比。

用:“一别”的短暂与“十年”的漫长相对,突出了人世的沧桑,言简意丰。

Q2:尾联运用了何种抒情方法?表达了怎样的思乡感情?
答:采用的借景抒情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二:
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期:期望,预料
Q1: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相遇,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第二首:
Q2: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
李清照:
答案:1、遗憾、惋惜:赞扬、肯定
2、杜牧: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

李清照: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文言文阅读: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顾质独饯范文正公》
注释: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

2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3侍制:古代一种官名4扶病:抱病,带病。

Q1: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线字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士大夫莫敢往别
(4)、若得为范公党人
Q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然则何/时而乐耶
B. 闻者为/之缩颈
Q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Q4:读文品人:
(1)、甲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
(2)、范仲淹感叹:“微斯人,吾谁与归?”结合乙文,说说王质可否称得上是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
答案:Q1:探求、寻求、追求;2没有;3没有人、没有谁4如果、假如Q2:A
Q3: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王质独自带病在京城门外为他(范仲淹)践行(设宴送别)。

Q4:(1)、(示例)甲文表现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爱国爱民的济世情怀和不因物喜悲的乐观精神。

(2)、(示例)王质与范仲淹是志同道合的人。

范仲淹遭贬时,朝廷治理朋党,众人对范仲淹避之惟恐不及时,王质却抱病为他送行。

当别人质问他时,他却能以与范仲淹相提并论为荣。

材料题:
本报讯:2012年5月8日放学时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四中学校门前,一辆大客车突然启动,径直向前面的几个学生冲去。

危急关头,29岁的张丽莉老师冲上去将学生推开,学生获救了,张老师却被卷入车底,造成双腿截肢,至今仍在医院接受治疗。

连日来,张丽莉的事迹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她被网友们称为“最美女教师”。

1) 请为上面的消息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2分)
(2) 现在,张老师仍在医院接受治疗,你代表张老师所教班级的同学去看望她,见到她后你该说些什么?(2分)
(3) 有人说,这是一个充满爱的时代;有人说,是一个冷漠自私的时代,假如你是辩论
的一方,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观点明确,有事例,有阐述。

(4分)
答案:(1)(2分)示例一:最美女教师示例二:无私大爱谱写生命赞歌
(2)示例:张老师,您真勇敢,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喜欢您,您安心养病,我们会好好学习的。

祝您早日康复,回到我们身边来!
(3)(4分)示例一:我认为这是一个充满爱的时代。

南京公交司机车内猝死,死前打开警示灯将车停靠路边,这说明我们的身边好人多,有社会良知与爱心的人多。

示例二:我认为这是一个冷漠自私的时代。

广州两岁的小悦悦在遭受两辆车的无情碾压之后,路过的人竟无一人援手相救。

这反映出我们的社会道德意识薄弱,人们的爱心缺失。

(观点1分,举例2分,阐述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