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现状_何小超
南海有望成为我国油气资源重要接替区

南海有望成为我国油气资源重要接替区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能源供应与消费关系矛盾日益突出,国内迫切需要发现具有战略接替性的油气开发新领域。
我国南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此前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开发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南海的深水油气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深海油气资源开采经验的积累,南海有望成为油气资源重要接替区。
——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实质一步近日,随着中国首座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水平的第六代半潜式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的钻头在南海荔湾6-1区域1500米深的水下探入地层,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据悉,“海洋石油981”在正式开钻前已经过两个月安全高效的试运行,如今在南海正式开钻,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在南海自营勘探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的国家,表明我国的深水作业能力领先于亚洲其他国家。
拥有独立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对有效开发南海深水油气资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也为与周边国家合作勘探开发深水油气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董事长王宜林近日指出,大型深水装备是“流动的国土”,是大力推进海洋石油工业跨越发展的“战略利器”,“海洋石油981”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开启了我国海油正式挺进深水的新征程,拓展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新空间,必将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和维护我国领海主权做出新贡献。
据介绍,“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长114米,宽89米,高117米,最大钻井深度10000米,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配备了国际最先进的第三代动力定位系统,可以在南海等海域进行钻井作业。
“海洋石油981”主要用于南海深水油田的勘探钻井、生产钻井、完井和修井作业。
作为我国首次自主设计、建造的超大型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腹有诗书气自华油981”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最高水平,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的纪录。
我国海洋深水油气开发面临的挑战

我国海洋深水油气开发面临的挑战
李清平
【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
【年(卷),期】2006(018)00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海洋石油资源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已从浅海走向深海,甚至超深海.深水油气开发已成为世界石油工业的热点和科技创新的前沿.近年来,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迅速,已建成投产45个油气田,但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尚有很大差距.目前,世界上深水钻探最大水深为3 095 m,我国为505 m;世界上已开发油气田最大水深为2 192 m,我国为333 m.我国深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深水区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油气储藏条件将使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在钻探、开发工程、建造等方面面临诸多技术难题.针对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实际情况,兼顾引进与创新,集国内外相关技术之优势,联合攻关,使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技术水平,是使命,更是机遇与挑战.
【总页数】4页(P130-133)
【作者】李清平
【作者单位】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5
【相关文献】
1.深水油气开发工程模式与南海油气开发方案探讨 [J], 方新强
2.南海深水油气开发海洋工程方案选择策略探讨 [J], 薄玉宝
3.新型超深水海洋油气开发装置概念设计 [J], 黄一;甄兴伟;张崎;王文华
4.影响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的海洋灾害 [J], 曾恒一
5.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向深水进军必须加快技术创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开发海洋油气资源 破解中国能源窘境

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破解中国能源窘境作者:吴峥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15年第20期南海油气资源逐渐成为国际能源战略关注焦点,我国也在不断加快深水油气资源开发的步伐。
近年来,南海海域丰富的油气资源再度成为多国能源战略的关注焦点,南海海域已经呈现出资源争夺加剧、油气开采加速、第三方介入加重、主权与利益捆绑加强的态势。
为了保护国家核心利益,我国也在不断加紧深水油气资源开发领域的研究。
10月3日,“海洋石油286”号深水工程船提前完成国产软管铺设作业。
而此前不久,由“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承钻的我国首口深水高温高压探井于我国南海顺利完钻。
我国南海油气资源开发技术再获重大突破。
深水油气,大洋深处的宝藏“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与日俱增,面临陆上老油田增产困难和进口石油容易受制于人的问题。
加大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或许是一条破解之道。
”能源经济学家董秀成教授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这样表示。
国土资源部地质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估算储量占中国油气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南海大陆架已知的主要含油盆地有十余个,面积约85.24万平方公里,几乎占到南海大陆架总面积的一半。
南海石油储量至少230亿—300亿吨,乐观估计达550亿吨,天然气20万亿立方米,堪称第二个“波斯湾”。
其中,70%的资源蕴藏于153.7万平方公里的深水区域,开采难度极大。
媒体统计显示,目前在南海海域作业的石油公司超过200家,几乎所有西方大型石油公司都在南海进行油气资源开采。
“目前南海海域的油气资源开发大多集中于各国大陆架一带,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这些国家受制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尚未大规模开发深水油气资源,而掌握深水油气资源开发技术的西方石油公司出于种种考虑,没有明目张胆地进入九段线内作业。
”董秀成教授告诉记者,随着技术进步和对能源的渴求,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必将进入有主权争议的深海区域,也将必然激化南海的争端。
深水勘探探索深水油气资源开发的挑战与机遇

深水勘探探索深水油气资源开发的挑战与机遇深水油气资源是指位于海洋水深大于500米的地下油气藏。
由于深水油气资源蕴藏量巨大,开发潜力巨大,因此深水勘探与开发成为全球油气行业的热点。
然而,深水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机遇。
一、深水勘探的挑战1. 技术难题:深水勘探面临着技术难题,例如在大水深下进行油气勘探与开发需要超长距离的海底管道输送,这对管道技术的要求非常高。
另外,深海环境恶劣,海洋动力学复杂,难以满足船只与设备的稳定操作,需要开发适应深水环境的新型勘探设备与技术。
2. 成本高昂:相比陆地油田,深海油气的勘探投资与开发成本要高昂许多。
首先,水深对设备的运营维护造成了困难和复杂性,增加了设备维修与更换的难度与费用。
此外,深水油气的开发还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前期的勘探与开发活动,这对投资方的资金实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3. 风险与不确定性:深海油气勘探面临着较高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深海地质环境复杂多变,勘探难度较大,不确定性较高。
另外,深海油气的生产周期长,风险分散性低,一旦投产遇到问题,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深水勘探的机遇1. 蕴藏量丰富:深水油气资源蕴藏量巨大。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发现的深海油气资源占全球未被开发的油气资源的70%以上,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与开发潜力。
深水油气资源的丰富给勘探与开发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2. 技术创新:深水勘探的挑战催生了技术创新与突破。
为了突破深水油气资源开发的技术难题,石油行业积极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开发出一系列适应深水环境的新型设备与技术。
这不仅为石油行业带来了技术突破,也为其他相关行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契机。
3. 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深水勘探的发展为海工装备制造业带来了机遇。
深水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需要各种船只、海底设备以及管道输送等海工装备的配套。
通过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不仅可以提升我国的制造业水平与技术实力,还能够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深海资源勘探船应用现状与发展研究

深海资源勘探船应用现状与发展研究第一篇范文深海资源勘探船应用现状与发展研究深海,这片占地球表面积70%以上的神秘领域,蕴藏着无尽的奥秘与资源。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枯竭,深海成为了各国竞相探索的新领域。
深海资源勘探船作为探索深海的关键工具,其应用现状与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海资源勘探船应用现状深海资源勘探船主要用于寻找深海油气资源、深海矿产资源以及深海生物资源。
近年来,全球深海资源勘探船的数量逐年增加,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1. 深海油气资源勘探深海油气资源勘探船利用先进的物探技术,如地震勘探、电磁勘探等,寻找深海油气藏。
据国际能源署报告,全球深海油气资源储量巨大,约占全球油气总储量的10%。
目前,我国已成功开发了多个深海油气田,如南海东方钻探、陵水17-2等。
2. 深海矿产资源勘探深海矿产资源勘探船主要寻找深海多金属硫化物、深海多金属结核等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储量相当可观,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我国在深海矿产资源勘探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如在西南印度洋发现了一批具有工业价值的深海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3. 深海生物资源勘探深海生物资源勘探船则致力于寻找深海生物资源,包括深海生物活性物质、深海生物食品等。
深海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等。
我国在深海生物资源勘探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在南海发现了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深海微生物。
二、深海资源勘探船发展研究随着深海资源勘探的不断深入,深海资源勘探船的发展也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 大型化、高智能化为提高勘探效率,深海资源勘探船正朝着大型化、高智能化方向发展。
大型化可以提高船载设备数量和勘探能力,高智能化则可以实现自动化、远程控制等功能,降低勘探成本。
2. 绿色环保在深海资源勘探过程中,如何减少对海洋环境的破坏是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深海资源勘探船的发展越来越注重绿色环保,如采用低噪音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等。
3. 多元化随着深海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深海资源勘探船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元化。
南海开采石油情况汇报

南海开采石油情况汇报
南海是中国重要的石油资源开采区之一,其石油资源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南海石油开采情况进行汇报。
近年来,南海石油开采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在南海西部海域成功开发了一批大型油气田,实现了石油产量的稳步增长。
同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南海东部海域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为南海石油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坚实基础。
南海石油开采的主要挑战之一是海洋环境复杂,气候恶劣,给作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相关部门加强了海洋环境监测和预警,提高了作业安全水平,确保了南海石油开采的持续稳定。
此外,南海石油开采还面临着技术难题和投资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国内外专家加强了技术研发和合作交流,不断提升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水平,降低了勘探开发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南海石油开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南海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推动南海石油产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南海石油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保障了南海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未来,南海石油开采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中国石油企业将继续加大南海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实现南海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总的来看,南海石油开采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们将继续加强南海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推动南海石油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南海南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状况及对策建议

南海南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状况及对策建议李金蓉;朱瑛;方银霞【摘要】据有关部门的调研数据显示,南海南部海域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海域油气总资源中,南海中南部油气当量地质资源量占53%,可采资源量占66%。
同时,资料显示,礼乐盆地的油气勘探有重大突破,其油气资源蕴藏丰富。
文章分析了南海周边各国在南海南部的油气勘探状况,以及我国在南海南部的油气勘探开发现状,提出我国在南海南部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策研究,认为加快推进我国在南海南部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尤其是推进在礼乐盆地的勘探开发,对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12-15)【关键词】南海南部;油气资源;礼乐盆地;南海断续线【作者】李金蓉;朱瑛;方银霞【作者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中国海洋大学青岛 266100;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 310012【正文语种】中文南海是西太平洋边缘海之一,周边为中国、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等国所环绕,南海总面积约350万km2,其中我国断续线内面积超过200万km2。
南海南部主要发育万安盆地、曾母盆地、北康盆地、南薇西盆地、中建南盆地、礼乐盆地、文莱-沙巴盆地、西北巴拉望盆地等沉积盆地。
据专家预测,南海海域的石油资源量约为351亿t,天然气资源量8万亿~10万亿m3,其中曾母、文莱-沙巴、万安、巴拉望和礼乐等盆地的资源量尤其丰富[1],仅曾母盆地的油气储量约有126亿~137亿t[2]。
研究资料表明,菲律宾在礼乐盆地发现的Sampaguita气田很可能是一个世界级的气田,显示出礼乐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因此,开发利用南海南部区域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加快推进在礼乐盆地的勘探开发,对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南海深水钻完井技术挑战及对策

南海深水钻完井技术挑战及对策刘正礼胡伟杰(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摘要:南海深水区海洋环境恶劣,台风和孤立内波频发,深水钻完井工程设计和作业难度大、风险高。
为提高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水平,实现海上钻完井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和作业能力由浅水向深水和超深水的跨越式发展,经过十余年技术攻关和作业实践,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钻完井关键技术体系,首次建立了深水钻完井作业指南、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克服了南海特殊环境条件下的技术挑战和作业难题,满足了深水油气钻完井安全、高效的作业要求,并钻成了最大作业水深近2 500 m 的第1 批自营深水井,开启了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挺进深水的新征程。
我国南海是世界四大油气聚集地之一,其中70% 蕴藏于深水区。
深水是挑战当今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极限的前沿领域,尤其是在南海台风和孤立内波频发的恶劣海洋环境下,如何安全、高效地开展深水钻完井作业成为了业界极为关注的焦点。
笔者在充分术调研和分析基础上,回顾了南海深水钻完井作业历史,论述了国内外深水钻完井技术现状,统计分析了南海深水作业复杂情况的主要原因和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进而提出了已通过自主深水和超深水井成功实践验证的技术对策,并阐述了我国深水钻完井技术体系的建设情况,最后得出了未来深水钻完井技术的努力方向。
1南海深水钻完井历程南海深水钻完井作业历程可以追溯到20 世纪80 年代。
1987 年,国外作业者Occidental Eastern 通过与我国签订合作协议,开始在南海白云区块的深水钻井作业。
截至2014 年,已有Occidental Eastern、Husky Oil、Devon、BG、Chevron、中海油和中石油7 家国内外作业者在南海进行了60 口井的深水钻完井作业,其中,Husky Oil 公司作业井数最多,从2004—2013 年期间共钻完井作业28,完井9;Occidental Eastern 公司在1987 年钻井1 口;Devon公司在2006 年钻井1 口;BG 公司在2010 至2011年钻井3 口;Chevron 公司在2011—2012 年钻井3口;中石油在2014 年钻井2 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525南海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现状
何小超 ,王 娴,杨海军,卫 军,王 攀,李长亮 (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520)
摘要:分析了开发深海油气资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南海的地理特征和潜在的油气资源概况进行了概述,简单分析
了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因素,综述了我国南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现状,最后指出深海采油技术、风险的防范和处理事故的技术仍是深海油气开发需要攻克的难题。 关键词:南海;深海;油气资源;开发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石油需求量的增大,陆地石油产量的日趋萎缩以及世界上除少数海域以外大部分地区近海油气资源的日趋减少,石油开采转向海洋已成为必然趋势。而目前已探明的世界海洋石油储量的80%以上在水深500 m以内,全部海洋面积的90%以上水深却集中在200~6 000 m之间,因而有大量的深海海域面积有待探明[1]。
另一方面,经过数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中海油在深海采油的装备、技术上的突破为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提供了支持。亚洲首艘3 000 m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以及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的相继建成,填补了中国在深水装备领域的空白,使中国跻身于世界深海油气田开发的行列。
1 南海的地理特征和潜在的油气资源[2] 南海因在中国大陆南方而得名,亦称南中国海。它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个群岛,共有270多个岛屿和海礁。南中国海海域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中国疆界内海域面积约210万km2,平均深度
是1 212 m,最深处达5 567 m。濒临南海的国家有中国、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等国。从地理位置看,南海是沟通太平洋、印度洋和联结亚洲、大洋洲的海上战略要道。它北部的台湾海峡通往东海和黄海;南部的卡里马塔海峡通往爪哇海;东北有巴士海峡通往太平洋;西南侧的马六甲海峡联系印度洋,是通往欧洲、非洲的要道。可以看出,南海是我国和其他东北亚国家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及欧洲、非洲等地区的主要海上通道。 南海除了它的战略位置以外,还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目前对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认识:南海是东南亚地区具有极好油气远景的地区,是继波斯湾、北海和墨西哥湾之后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对南中国海油气资源量的估算中外差距较大,1993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对南中国海地区海上盆地的资源所做的估计为:石油280亿bbl,天然气266万亿m3,而其他西方国家乐观的估计
仅为:石油100亿bbl,天然气35万亿m3;而我国的估计为:石油1 050亿bbl,天然气2 000万亿m3。
最有潜力的含油气盆地为曾母暗沙盆地、万安盆地、南徽盆地和东纳土纳盆地。目前在南中国海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均有油气发现,估计探明的石油储量约77亿bbl,天然气储量约4.36万亿m3,石油产量约175
万bbl/d,天然气产量约710.33亿m3。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都在南中国海地区有重要的
油气发现。
2 开发南海油气资源面临的挑战 我国海洋深水区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深水区域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油气储藏条件决定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高投入、高回报、高技术、高风险的特点。受到海上自然环境和南海特殊海况等条件的限制,南海天然气开发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2.1 恶劣的自然环境[3]
南海是台风频发海域,每年至少会有4 次台风经过该地区。因此在石油天然气开发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增加工程结构强度以适应台风环境。 内波流是中国南海所特有的、严重的、频繁的海洋自然灾害。它是由于在海洋中海水的密度、质量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海洋流。其在南海最快的速度可达到2 m/s,其力量可以将一座平台在瞬间摧毁,其能量非常巨大,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将一座大型的轮船移位于几十公里。 南中国海的海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沙地沙沟比较明显,而且沙波沙脊是移动的,其速度能达到每年
作者简介:何小超(1983—),男,工学硕士,配管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石油平台/FPSO管线设计。E-mail: hexiaochao@mail.cooec.com.cn 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526 300 m左右,这对海底附近油气田的生产设施和管线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另外,海洋环境本身也会对海上工程设施和海底管线造成严重的腐蚀。 2.2 勘探开发技术的欠缺[4]
目前我们只具备300 m以内浅水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和生产的全套能力。技术上的巨大差距是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实现深水技术的跨越发展是关键所在。 其次,我国海上油田原油多具高粘、易凝、高含蜡等特点,同时还存在高温、高压、高CO2含量等问
题,而我国的深水区与陆地距离大多超过300 km,离陆地远,所需油气处理和分离技术更复杂,这给海上油气集输工艺设计和生产安全带来许多难题。 另外,深水海底为高静压、低温环境(通常4℃左右),这对海上和水下结构物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也对海底混输管道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来自油气田现场的应用实践表明,在深水油气混输管道中,由多相流自身组成(含水、含酸性物质等)、海底地势起伏、运行操作等带来的问题,如段塞流、析蜡、水化物、腐蚀、固体颗粒冲蚀等,已经严重威胁到生产的正常进行和海底集输系统的安全运行,保障复杂的油气在长距离海底管线中安全流动也存在挑战。 2.3 高额的投资成本[3]
南海地区钻井作业通常需要半潜式钻井船,该类钻井船租金达到20~30万美元/d,钻井成本为2~3万元/ m,钻一口3 000 m深的气井投资超过6 000万元,深水区(水深大于300 m)钻井费用还要成倍增加。受海浪、台风、水下涌流等特殊海洋气候影响必须提高海上工程设计标准,海上钢结构平台每平方米造价达到2万美元,建设一个中型的海上油田投资将在3亿到6亿美元之间,而一个大型油田总投资将高达20到30亿美元;海上工程建设还需要庞大的工程和后勤船队支持,如起重船、铺管船、三用工作船、补给船等,大型工程船舶的日租金超过15万美元。另外,受环境条件限制,海上平台空间有限,所有设施都集中在2~3层甲板上,生产井口高度集中,作业空间有限,安全和环保标准更高。因此海上操作成本更高,作业难度更大。 2.4 存在海域争端[3]
由于南中国海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而逐渐成为热点争议地区,争议区的面积达到52万km2。一些国家
纷纷提出对南中国海的主权要求,开始争夺我岛礁并在我国南沙群岛等海域勘探开采油气资源。目前,相关周边国家已在南沙群岛海域钻井1 000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200 多个、油气田180个,参与采油的国际石油公司超过200 家,年开采量超过5 000万t,相当于大庆油田的年产量。受政治、外交、技术等因素限制,目前我国在南海的油气开发仅限于南海北部陆坡。
3 南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现状 3.1 南海油气资源的勘探现状 油气勘探表明[5]:南海的油气田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陆缘沉积盆地内,而大中型油气田集中分布
在西部海域盆地中,自北而南有莺歌海—琼东南盆地、万安盆地、湄公盆地、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且以含气为主、含油次之。此外,这一区域深水区还存在多个潜在的大型含油气盆地。目前,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国南海深海油气开发已陆续开展起来。中石油已获批准在南中国海12万km2的
海域勘探和开发油气资源,中海油也已获批准在南中国海7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勘探和开发油气资源,并且已有8个区块开始向全球招商,积极寻求外部合作。然而,由于受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海上高技术、高风险及高成本的影响和制约,南海海域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主要集中于近海大陆架水深小于500 m的浅水海域,一般油气勘探钻井均局限于200 m水深以内的陆架浅水盆地,对于水深大于500 m的广阔的陆坡深水区之油气地质勘探与研究工作均做得甚少。 中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加快了南海海域油气勘探和开发的步伐。近年来,在南海深水区开展的一系列油气勘探活动中获得了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2006年4月,在南海东部海域珠江口盆地29/26区块水深1 500 m的地方,成功钻探了荔湾3-1井大型深海天然气田,预测地质储量达到1 000到1 500亿m3。荔湾气田成为中国海上最大的天然气发现,荔湾气田的发现拉开了南海深水勘探开发的序幕,加快了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步伐,标志着中海油的作业领域实现了由浅水向深水的跨越。2009年12月,距荔湾3-1气田东北方向仅23 km处发现流花34-2气田,该井的完钻井深达3 449 m,海域水深约1 145 m。在钻杆测试中,流花34-2可日产天然气5 500万立方英尺。2010年2月,在距荔湾3-1气田东北方向43 km,距流花34-2东北方向20 km处钻获流花29-1气田,该井的完钻井深达3 331 m,海域水深约720 m。流花29-1井共钻遇总厚度达70 m的净气层。在钻杆测试中,该井可日产天然气5 700万立方英尺。 3.2 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现状[3-8]
由于技术上,管理上的落后,我国海上很多重大油气发现都是外方完成的。例如蓬莱19-3油田,几乎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527是中国除大庆以外的第二大整装油田,占渤海油田产量的的一半,却是由康菲石油发现,中国仅占有51%的权益。另外南海上的重要发现:荔湾3-1气田也是由哈斯基能源公司(香港大亨李嘉诚控股)发现,该气田号称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大海上天然气田。不久之后,该公司又发现了规模相当的流花34-2气田,中海油依旧拥有51%权益。在深水油田建设上我国依然缺乏独立设计,独立开发经验,我国首个超百米水深级海上油田工程---文昌油田开发工程(1999年3月建设),经过八年的考验后在2010年4月刚刚通过技术鉴定。 中国南海油气田的分布图如图1所示。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主要发现了番禺、流花、涠洲、惠州、陆丰油田;在南海的莺歌湾海—琼东南盆地相继发现的油气田主要有东方、乐东、崖城油气田。
图1 中国南海油气田分布图 惠州油田是南海东部最早的对外合作油田,也是第一个由中国海油与外国合作者联合作业的合作油田,该油田的作业者为CACT作业者集团,是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意大利埃尼(ENI)中国分公司、雪佛龙海外石油有限公司(Chevron)和德士古中国分公司(Texaco)合资组成。 流花11-1油田,发现于1987年2月,是目前南中国海发现的最大的油田。该油田位于南中国海的珠江口盆地,在香港东南方向 1 000英尺(300 m)的水中。 陆丰13-1油田于1987年1月发现,1993年10月投产。2009年陆丰13-1油田合作到期中海油收归自营,这是中海油第一个因石油合同到期而回归自营的油田。陆丰22-1油田位于南中国海珠江口盆地,距离香港250 km,作业水深330 m。该油田于2009年6月15日正式停产,陆丰22-1油田成为中国海上第一个正式弃置的油田。 番禺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15/34区块,距香港约200 km,水深约100 m,共有两座井口平台及一个单点系泊装置。中海油在该油田拥有51%的权益。 涠洲10-3油田于1982年12月发现,是南海西部公司最早的海上合作油田,合作方是法国的TOTAL公司。涠洲11-4油田是涠西南油田群主力油田之一,1982年11月发现。涠洲12-1油田,是涠西南油田群的最大油田,1989年12月发现。涠洲10-3油田、涠洲10-3北油田、涠洲11-4油田和涠洲11-4东油田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