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精编习题 第1课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练习题)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biàn lùn wéi bèi xìn fènɡzhé xué jiā( )()()()二、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略()辩()奉()违()磅()掠()辨()俸()伟()镑()拴()妄()执()宣()萨()栓()忘()纨()喧()铲()三、我能找出句子的错别字,并改正。
1.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辨论家”。
()2.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忘为,竞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3.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解论,这怎么解择呢?()四、我能将句中的黑体字换成意思相同的词语。
1.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
()2.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3.实验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4.有点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五、课内阅读我最棒。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在也不是全都对的。
1恰当解释我会选。
脱:A皮肤或毛发等脱落取下或除去 C脱离1两个铁球同时脱.手()2爷爷的头发都脱.光了。
()3这件红衣服脱.色()2反义词对对碰出现-----()明白-----()3读句子,体会含义。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在也不是全都对的。
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六、课外阅读我能行。
(一)爱书如命的人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精选习题第二课时(精品)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习题一、基础题1.把些列词语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胆大妄为:固执:结论:信奉:2.写出带有下列字的成语。
脱()()()妄()()()宣()()()二、综合题1.按正确顺序排列下列句子,序号写在括号里。
( )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 )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 )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 )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2.根据课文原文填空。
()很快传开了。
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者:是古代的()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不了啦,()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三、提高题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去年生日那天,爸爸送我一只美丽的“小花鹿”。
它既不会跑,也不会跳,是个泥制的储蓄罐。
“小花鹿”可真讨人喜欢。
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的耳朵向上竖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
脸上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透蓝的眼眶里,那圆溜溜的黑眼珠还真有神采呢!一张小嘴微微撅着,像是要跟我说话。
“小花鹿”的身体是橘黄色的,上面还有大红色的梅花斑纹。
它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翘着,显出一副调皮的样子,它整天静静地蹲在我的写字台上。
我在它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绿丝带,打了个蝴蝶结,这一下,它变得更加神气和漂亮了。
自从我有了“小花鹿”以后,那些话梅啦、山楂啦、橄榄啦,不像过去那么吸引我了。
我不再随便买零食吃,把节省下来的钱,从“小花鹿”后脑勺上的小口子里塞进去。
每当我这样做的时候,“小花鹿”就像吃到了鲜嫩的树叶一样,高兴得眯起眼睛笑了。
一天又一天一个月又一个月不到一年“小花鹿”变得沉甸甸了我抚摸着它高兴地说这下我就可以去买许多书啦你的功劳真不小啊1.给最后一自然段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精选习题 第1课时(精品)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习题1、基础过关 1.看拼音,写词语。
biàn fèng wéi shuānsà()论信()()背()住拉()shì xuān wàng lüè tuō解()()布()想伽利()()住2.比一比,再组词。
忘()违()拖()磅()妄()伟()托()榜()3.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Zháo ( ) gēng ( ) de ( ) wéi( )着更的为 Zhe ( ) gèng ( ) dí ( ) wèi( )2、综合训练1.把下面使用不恰当的词划去。
(1)17世纪,意大利的许多人都(信奉信任)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2)他(违反违背)了十年前对朋友的誓言。
(3)这个小男孩是个十分(固执固定)的孩子。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如果亚里斯多德的话是正确的,那么把一个10磅重的铁球和一个1磅重的铁球拴在一起,同时从高处落下来,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①。
②(2)伽利略带着对亚里斯多德说的话的疑问,反复做了试验,结果都证明了亚里斯多德的这句话。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铁球很大落的跟铁球的没有关系。
3、拓展应用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的启发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辩论;信奉;违背;拴住;拉萨;解释;宣布;妄想;伽利略;拖住。
2.忘(忘记)违(违背)拖(拖把)磅(英镑)妄(妄想)伟(伟大)托(托运)榜(榜样)3.Zháo (着急) gēng (更换) de (谁的) wéi(以为)着更的为 Zhe (看着) gèng (更加) dí (的确) wèi(为什么)二、综合训练1.(1)信任;(2)违反;(3)固定。
2.①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 0磅重的铁球慢;②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精选习题第一课时(精品)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习题一、基础题1.根据拼音写词语。
shěng lüè biàn lùn jiě shì()()()huái yí shì shí shí yàn()()()2.比一比再组词。
度()论()斜()渡()伦()余()略()栓()镇()络()拴()慎()二、综合题1.把下列词语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哲学家:违背:宣布:2.根据课文填空。
伽利略带着这个()反复做了许多次(),结果都()了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两个不同()的铁球()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上了数学()。
他向学生们()了实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实验。
三、提高题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大草原这里的天格外蓝,空气也特别清新。
白色的羊群在绿草地上悠闲地散步,就像绿地毯上绣着的白色大花。
牧羊人骑着飞驰的骏马,挥舞着羊鞭,唱着那动听的牧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嘹亮的歌声,传四方。
啊,美丽的大草原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1.在文章中找出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
()-()2.根据词意,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清爽新鲜()生命力旺盛()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为了突出草原上生机勃勃的景象,文章中写草原的天_________________,空气________________,还写了白色的羊群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欢乐的牧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根据拼音写词语。
shěng lüè biàn lùn jiě shì(省略)(辩论)(解释)huái yí shì shí shí yàn(怀疑)(事实)(实验)2.比一比再组词。
四年级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练习题:下学期

四年级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练习题:下学
期
一、抄写词语
信奉更改宣布违背疑问哲学家胆大妄为
教授解释固执脱手惊讶辩论家公开试验
二、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备( ) 直( ) 复( ) 试( ) 妄( )
略( ) 真( ) 夏( ) 拭( ) 忘( )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正确--( ) 公开--( )
怀疑--( ) 落下来--( )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四年级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练习题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相关链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同步训练题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后练习题:四年级下册语文。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新版】

2.《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能够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3.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读写结合,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描写来恰当补白。
4.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运用默读理解伽利略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教学难点初步领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及侧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1.(出示伽利略的头像)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简介伽利略。
)2.齐读课题,导入新课。
3.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默读,初识感知。
1.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指名来读。
2.直观演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重的先着地。
3.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的的3—4自然段,思考:伽利略产生了怎样的疑问?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疑问的?一边默读一边思考问题,同时勾画出相关语句和重点词语。
4.学生默读勾画。
三、汇报交流,深入探究。
(一)直观演示,理解推理过程。
1.伽利略产生了哪些疑问?指名汇报。
2. 指名读伽利略的第一个结论,教师同时用课件演示。
3. 指名读伽利略的第二个结论,教师同时用课件演示。
(二)抓关键语句,感悟实践中求真知。
1.伽利略又是如何解决疑问的呢?找到自己所勾画的相关词句来说一说。
2.引导学生抓住“反复”“许多次”来谈感受。
3.设置情境进行猜想,感受伽利略相信科学的态度。
师:设想伽利略做了多少次实验?当伽利略带着疑问做第一次实验时,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当他第二次做这个实验时,结果又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确实说错了。
在这反复的实验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伽利略?4.相信实验,相信科学的伽利略用事实向我们证明了—(出示伽利略的名言)5.经历了无数次实验,终于证明—(出示实验结果)(三)联系上下文,了解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长春上册2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2.《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能够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3.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读写结合,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描写来恰当补白。
4.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运用默读理解伽利略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教学难点初步领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及侧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1.(出示伽利略的头像)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简介伽利略。
)2.齐读课题,导入新课。
3.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默读,初识感知。
1.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指名来读。
2.直观演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重的先着地。
3.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的的3—4自然段,思考:伽利略产生了怎样的疑问?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疑问的?一边默读一边思考问题,同时勾画出相关语句和重点词语。
4.学生默读勾画。
三、汇报交流,深入探究。
(一)直观演示,理解推理过程。
1.伽利略产生了哪些疑问?指名汇报。
2. 指名读伽利略的第一个结论,教师同时用课件演示。
3. 指名读伽利略的第二个结论,教师同时用课件演示。
(二)抓关键语句,感悟实践中求真知。
1.伽利略又是如何解决疑问的呢?找到自己所勾画的相关词句来说一说。
2.引导学生抓住“反复”“许多次”来谈感受。
3.设置情境进行猜想,感受伽利略相信科学的态度。
师:设想伽利略做了多少次实验?当伽利略带着疑问做第一次实验时,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当他第二次做这个实验时,结果又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确实说错了。
在这反复的实验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伽利略?4.相信实验,相信科学的伽利略用事实向我们证明了—(出示伽利略的名言)5.经历了无数次实验,终于证明—(出示实验结果)(三)联系上下文,了解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
2017-2018年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精品学案 第1课时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难点: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导学问题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伽利略是谁?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最后试验结果怎样?2.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3.“信奉”是什么意思?人们信奉亚里土多德表现在哪里?找出有关的语句。
四、参考资料伽利略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深信自然之书是用数学语言写的,只有能归结为数量特征的形状、大小和速度才是物体的客观性质。
伽利略对17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
为了证实和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献出了毕生精力。
由此受到教会迫害,并被终身监禁。
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伽利略的科学发现,不仅在物理学史上而且在整个科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他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创立了研究自然科学的新方法。
伽利略在总结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时说过,“这是第一次为新的方法打开了大门,这种将带来大量奇妙成果的新方法,在未来的年代里,会博得许多人的重视。
”后来,惠更斯继续了伽利略的研究工作,他导出了单摆的周期公式和向心加速度的数学表达式。
牛顿在系统地总结了伽利略、惠更斯等人的工作后,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
伽利略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宝贵的。
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的开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习题
一、基础过关
1.看拼音,写词语。
biàn fâng wãi shuān sà
()论信()()背()住拉()
shì xuān wàng lüâ tuō解()()布()想伽利()()
住
2.比一比,再组词。
忘()违()拖()磅()
妄()伟()托()榜()
3.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Zháo ( ) gēng ( ) de ( ) w ãi( )
着更的为
Zhe ( ) gâng ( ) dí ( ) w âi( )
二、综合训练
1.把下面使用不恰当的词划去。
(1)17世纪,意大利的许多人都(信奉信任)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2)他(违反违背)了十年前对朋友的誓言。
(3)这个小男孩是个十分(固执固定)的孩子。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如果亚里斯多德的话是正确的,那么把一个10磅重的铁球和一个1磅重的铁球拴在一起,同时从高处落下来,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①。
②
(2)伽利略带着对亚里斯多德说的话的疑问,反复做了试验,结果都证明了亚里斯多德的这句话。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铁球很大落的跟铁球的没有关系。
三、拓展应用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的启发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辩论;信奉;违背;拴住;拉萨;
解释;宣布;妄想;伽利略;拖住。
2.忘(忘记)违(违背)拖(拖把)磅(英镑)妄(妄想)伟(伟大)托(托运)榜(榜样)3.
Zháo (着急) gēng (更换) de (谁的) w ãi(以为)
着更的为 Zhe (看着) gâng (更加) dí (的确) w âi(为什么)
二、综合训练
1.(1)信任;(2)违反;(3)固定。
2.①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②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
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三、拓展应用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