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合集下载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

g ri etet ru r pA ( 3 )a dpe i disl opgopB ( 2 ) oeteaet f c.R sl l g et a n opg u n 2 n rmx ui g u ru n a n r m g o e n nr 8 ,m r hr u ce et eut p i s T ogop f l dg cs ees nf at erae , nui a iegopdo r s o l, l dsgr o ti m l w r so o noew r i icnl d c s d is ng r B ru rpmoe mot y bo ua l it s a— u bo l gi y e l l g h v al y
2 da ei ainsw t oh sft n fc c .M eh d S lcin2 0 v mb ru t 0 0J l rame ti u o ptl 0 ib t p t t ihb t aeya d ef a y c e i t o s ee t 0 9No e e ni 2 1 uvtet n no rh s i o l a6
c s so r c s — w rn d c t n lc mi o t ln t d a f y e2 d a e e .P t n sw r a d ml i ie n o I s l a e fo a u o e l e g me iai s gy e c c nr o e o p ib t s a i t e e r o y dv d d i t n u i l o i o o i l t e n n
甘精胰 岛素联 合阿卡 波糖 治疗 口服 降糖 药血糖控 制 不理想
的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更好 , 波动性 更小 , 血糖 低血糖事件 的发 生更 少 , 依从性 大大提 高。 【 章编 号】 10- 0 (0 10— 3- 文 04 5 121)81 8 3 0 2 0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比较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比较
李艳 萍 , 李红 梅
[ 摘要 ] 目的 比较甘精胰 岛素 ( l ie 联合 阿卡波糖与预混胰岛素( G ̄g. ) 精蛋 白生物合成人胰 岛素 3 R) O 治疗
将6 5例 2型糖 尿 病 随 机 分 为 A组 采 用 甘 精 胰 岛 素 联 合 阿 卡 波 糖
2型 糖 尿 病 的疗 效 及 对 血 糖波 动 的影 响 。方 法
Me 。 e . 0 9, l3 No 2 d J F b 2 0 Vo 1, .
文章编号: 0 —9920) — 1 —2 1 1 5 (090 01 0 0 4 2 9
‘临 研 究 ・ 床
甘 精 胰 岛 素 联 合 阿 卡 波 糖 与 预 混 胰 岛素 治 疗 2型 糖 尿 病 的 效 果 比 较
治疗 , B组采用预混胰 岛素每 日 2次 皮下 注射 。以空腹血 糖 ( F G)<7 m lL为 目标 , 监 测早 餐后 2 mB m o / 并 h血 糖 ( F1 , m P G) 午餐后 2 h血糖( F 2 和晚餐后 2 m P G) h血糖 ( F 3 计算 l m P G) d4次血糖样 本的标准 差 ( D) 以及最 高和 S ,
bo y t ecch ma n ui n p t n t y e2 da ei isn h ti u n is l i ai t n es h tp i b t c
L Y n— , 舶 凡 m iNnxaPo l si l Ynh a 50 1 C ia /a p g— e( i i epe Hop a, i un70 2 , hn ) g g t c
发生 , 于需要 胰 岛素 治 疗 的 患 者 , 日 2次 注 射 , 对 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异有统计学意义( = 6 . 6 5 , 5 . 6 9 8 , P< 0 . 0 5 ) 。 2 . 2 治疗后两组并发症情况对 比: 治疗后综合治疗组并 发症
本研究在胰 岛素治疗 的基础上对 老年 2型糖尿病 患者加 入饮食 干预治 疗 , 结 果显示 : 综合 治疗组在 空腹血糖 值 、 餐后
入水果 的含糖 量、 热量算入 。 其 次合理安排饮食结 构口 】 : ①提
倡低 盐、 低脂 、 高蛋 白饮 食 , 每天摄 入的优质蛋 白 占蛋 白质总
况用 四格表 检验 , P< 0 . 0 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数 的一半 以上 ; ② 多吃富含 纤维 的食品 , 少吃动物 油 、 动 物内
[ 2 ] 何英姿 .糖尿病合并 肺部感染 7 5例临床特点观察 [ J ] .
中 国现 代 医 生 , 2 0 1 0 , 4 8 ( 3 4 ) : 1 2 8 .
3 讨 论
[ 3 ] 张新华 , 耿梅 .老年 2型糖尿病并发肺 部感染危险 因素
我 国是世界上人 口最多 的国家 , 老年人 口占总人 口的 比 例 正逐年 上升。糖 尿病 是严重威 胁人 类健康 的一种慢 性病 , 如果血糖控制不理 想 , 会 导致靶 器官 的损害并 引起多 种并发
总摄 人 量 的 1 5 % 一2 5 % 。脂 肪 的摄 入 量 占热 量 的 1 5 % 一
随着药 物治疗 方法 的不 断完 善 , 非 药物治疗 方法在 控制
血糖方 面起到 的作 用也逐 渐 凸显 出来 , 并 已经作 为治疗 糖尿 病 的基 础治疗措施应用于 临床 。所 以对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2 8 . 8 0 5 , P= 0< 0 . 0 5 ) 。见表 1 。

甘精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治疗老年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对比

甘精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治疗老年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对比

血糖达标时间 胰岛素日用量
( d)
( U /d)
10. 0 ± 2. 2
12. 4 ± 4. 4
10. 0 ± 2. 3
30. 9 ± 5. 9
低血糖 〔n( % ) 〕
1( 5. 0) 7( 35. 0)
3讨论 国外 UKPDS 研究显示,2 型糖尿病在确诊糖尿病时胰岛 β
第一作者: 林李壮( 1975-) ,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分泌疾病研究。
2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前 FBG、2 h PG 和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水
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经过治疗后,两组 FBG、 2 h PG 和 HbA1c 在第 12 周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 有显著性( P < 0. 05) 。治疗后,甘精胰岛素组与预混胰岛素组 相比,FBG、2 hPG 和 HbA1c 差异无显著性( P > 0. 05) 。两组血 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甘精胰岛素组 胰岛素日用量明显少于预混胰岛素组( P < 0. 01) ,低血糖发生 率甘精胰岛素组显著低于预混胰岛素组( P < 0. 01) 。两组未出 现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结果甘精胰岛素组与预混胰岛素组 均可使血糖明显 下 降 达 标,但 甘 精 胰 岛 素 组 胰 岛 素 日 用 量、低 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预混胰岛素组。见表 1,表 2。
细胞功能减退多达 50% 以上,胰岛素分泌已明显不足〔3,4〕,糖 毒性对靶器官和胰岛 B 细胞的损害。2 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 治疗减轻高糖毒性,改善胰岛 β 细胞功能,使 β 细胞功能得到 恢复,有利于延缓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对老年糖尿病的 治疗目标是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减轻高血糖症状并且减少高血 糖带来的各种损害。但老年患者本身大多数( 心、脑、肾等) 并 发症多,而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性差,老年人由于多种原因 对于低血糖反应不明显,而严重低血糖可能是致命的〔5〕。许多 学者主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略宽于一般人,以免低 血糖发生。因此,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时,选择 疗效好、副反应低,尤其是无严重低血糖反应的胰岛素更为重

预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预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预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在口服降糖药不能良好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加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或加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分别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比较这两种方案的疗效和不良事件。

方法 64例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搪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预混胰岛素组+格列美脲组(A组)和甘精胰岛素组+格列美脲组(B组),每组各32例。

A组每日早晚餐前分别注射诺和锐30R预混胰岛素,B组每晚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两组病人同时合并给予格列美脲口服。

共观察6月。

观察血糖控制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后对应的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值均明显降低。

A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降低幅度更大(P=0.035)。

A组轻微低血糖和症状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B组的2.6倍和1.2倍。

治疗6个月达到稳定,A组平均胰岛素剂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单用口服降糖药不能较好控制血糖时,加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或加用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格列美脲进行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

预混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相比,降低餐后血糖和HbA1C的效果更好,但相比之下低血糖的发生率稍高,胰岛素的用量偏大。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事件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自2007~2008年本院内分泌科门诊和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血糖控制均较差[糖化血红蛋白(HbA1C)>7%且< 12% ]。

体质指数(BM I) < 40 kg/m2,入选前均为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较差的病人。

排除指标为:肝肾功能受损、乙醇或者药物滥用史、入选前正在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治疗的病人。

受试者随机分成预混胰岛素(诺和锐30R)+格列美脲组(A组)和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组(B组)。

两组病人的基线特征见表一。

两组之间的基线特性、HbA1C值无差异(P=0.075)。

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疗效对比

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疗效对比

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疗效对比目的:观察和评价应用甘精胰岛素及预混胰岛素(联用或不联用口服降糖药)两种治疗方案的降糖效果、稳定性及低血糖风险。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72例,其中34例予甘精胰岛素治疗(A组),38例予预混胰岛素治疗(B组),均联用或不联用口服降糖药。

疗程2周,监测两组患者三餐前后及3Am血糖谱,观察其血糖变化情况,并对血糖值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2 h PBG)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FBG和2 h PBG改善情况,及血糖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BG)、低血糖发生率A 组均显著低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甘精胰岛素及预混胰岛素(联用或不联用口服降糖药)降糖效果均较好,但甘精胰岛素在控制空腹血糖的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且有较低的低血糖发生率。

标签: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血糖波动;低血糖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在给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负担。

2010年,我国糖尿病成人患病率达到9.7%,IGT患病率15.5%,中国糖代谢异常患者高达1.5亿,但糖尿病控制情况却不容乐观,2011年调查显示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85% HbA1c控制未达标(≥7.0%)[1-2]。

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多数患者最终需胰岛素替代治疗[3]。

胰岛素启动治疗方案不尽相同,本研究通过观察甘精胰岛素及预混胰岛素(联用或不联用口服降糖药)两种治疗方案,对比两种降糖方案的血糖控制效果、稳定性以及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从而进一步了解两种方案的疗效特点,以指导临床用药。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

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差表示。 采用 治疗 前后 组内差异 比较采 适合的患者易发生半夜低血糖 。 试验 组 值胰岛素” 的生理模式, 使午餐后血糖更 用 配对 f 检验 , 两组 间比较用两样本 f 检 早餐前注射的预混胰 岛素在 晚餐前作用 易达标, 同时提高 了胰 岛素 的利用效率 。
验 。两组低血糖事件 比较采用 检验 。 基 本 消 失 , 时仅 予 晚 餐前 适 量 的餐 时 近年 日本一项研 究表 明: 此 采用 23次/ - 日
d i 03 6/i n17 -8 02 1 . . 5 o: . 9 .s. 10 0 . 20 0 1 9 js 6 0 53
佳的 T D 患者, 2M 改为早餐前甘精和预 混胰 岛素注射并晚餐前瑞格列奈治疗 , 可进一步改善 F G、 B 午餐 2P h G和
【 中图分类号】 R 8 【 5 文献标志码 】 A
预 混胰 岛 素联 合 注 射 + 餐 前瑞 格 列 奈 1 试验方法 晚 . 2
试验前对所有 患者进 检测 , MI由专职护士测 量计算 。两组 B
片的疗法 , 比较转换前后的血糖控制和 行糖尿病教育 , 规范饮食及运动方案, 掌 均连续观察 1 , 2周 试验开始前及 1 2周 低血糖等情况 。现报道如下
合 口服 降糖 药 ( rl n daeiAgns 使用预混胰岛素每 日两次注射至少 4 O aA f ibt i c e t , 周 1 , mg 并根据晚餐 2 P h G调节, 单次最大
OA ) DS 疗法研究较多 , 不少研究发现将 后 ,空 腹血 糖 (at gbo dgu oe 剂 量 为 3mg 。对 照 组 3 例 , 续优 泌 fsn lo lcs, i ) 5 继 预混胰 岛素注射血糖控制不佳 的T D 2 M F G) > 7 n l 和 ( ) 后 2小 时 林 7/0 B 仍 mro/ L, 或 餐 03 早晚两次注射方案, 并根据 目标 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 ADS O 疗法, 可进 血糖 (h G) 2 P 至少 1 > 1mmo/ 次 l l L,糖 血糖调节胰岛素。两组均服用二甲双胍

甘精胰岛素联合预混胰岛素疗法与预混胰岛素对长病程T2DM患者的疗效比较

甘精胰岛素联合预混胰岛素疗法与预混胰岛素对长病程T2DM患者的疗效比较
(128 patients,insulin aspart 30 and insulin glargine before breakfast were injected simultaneously)and control group(128 patients,insulin dosage was adjusted on the basis of original regimen).The patients in the tw o groups were taken acarbose and metformin tablets,meanwhile,insulin dosage was adjusted according to PG.After 26 weeks,FBG,2hPG after meals,HbA1C and its compliance rate,BMI,daily insulin dosage and hypog lycem i a
·692 ·
浙 江 临 床 医 学 2018年4月第 20卷弟 4别
甘精胰 岛素联合预混胰岛素疗法与预混 胰 岛素对长病程 T2DM患者 的疗效 比较
励 晶 王黎 明 陈奋 夏 东霞 陈 曦 张 波华
【摘要 】 目的 比较甘精+预混胰岛素早餐前联合注射方案与2次/d预混胰岛素治疗对长病程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256例 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 血糖控 制不 良的T,DM患者单中心 随机并连续纳入观察组 (1289'J,原 门冬胰岛素307t.甘精胰 岛素早餐前 同
【关键词 】 甘精联合预混胰岛素 2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 安全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 icacy and safety between a De combined with premixed insufin before breakfast and twice—dail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 年4 月第29 卷第4 期内科版Chin J Postgrad Med ,April 2006 ,V ol. 29 ,No. 4A·临床论著·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治疗2 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周桂兰李竞毕会明王芳量少。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 2 型糖尿病【摘要】目的在口服降糖药不能良好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加用每日1 次甘精胰岛素或加用每日2 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比较这两种方案的疗效和低血糖的风险。

方法40 例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的 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简称甘精组) 和预混胰岛素组(诺和灵30R ,简称预混组),每组各20 例。

所有患者在原有的口服降糖药不变的基础上,甘精组每晚10 时注射甘精胰岛素1 次;预混组每日早晚餐前分别注射诺和灵30R 预混胰岛素。

根据空腹血糖( FB G) 的水平,每周调整胰岛素剂量,以FB G 小于5.6 mmol/L 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6 周。

观察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B G 在4 周和16 周都明显下降,但甘精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预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在16 周时也明显的下降,甘精组的下降幅度稍优于预混组,但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到达终点时预混组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大于甘精组混组(甘精组3 例,15 %; 预混组9 例,45%) ,χ2 =4.285, P < 0. 05 。

结论单用口服降糖药不能较好控制血糖时,加用每日 1 次甘精胰岛素或加用每日 2 次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

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相比,降低FB G 的效果更好,低血糖的发生率低,胰岛素的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甘精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预Comparison of eff icacy and safety 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ic mellitus between glargine quaque andmixed insulin ZHOU Gui -lan, LI Jing, BI Hui -ming, WANG Fang. Department of En2 docrinology , The People′sHospitalof WuhanUniversity,Wuhan 430060 ,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the risk of hypoglycemia of glargine quaquedie and mixed insulin bis in die on the condition of controlling the blood glucose unsuccessfully with oraldrugs. Methods Forty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which could not control the blood glucose successfullywith drug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glargine group (20 cases) and mixed insulin group(20 cases) . Without any change of oral drugs , the patients in glargine group were injected with theglargine hypodermically once at 10 O’clock every night and the patients in mixed insulin group were in2jected with the mixed insulin (Novolin 30R) hypodermically before the meal of morning and evening re2spectively for 16 weeks. The doses of insulin were adjusted each week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fastingbloodglucose (FBG) reachingtheaimoflessthan5.6mmol/L. Results The FBGof two groups dropped obviously on the 4th and 16th week with the treatment , but the extent of the descent were greater in glargine group than in mixed insulin group and both of the values of P were less than 0.01.The level of HbA1c in two groups fell markedly 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were not significant ( P> 0. 05) .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the doses of mixed insuli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glargine group significantly ( P < 0. 05) . The incident of hypoglycemia in glargine group were lower thanin mixed insulin group evidently (3 patients in glargine group , 9 patients in mixed insulin group ,χ2 =4.285 , P < 0. 05) . Conclusion On the condition of controlling the blood glucose unsuccessfully with o2raldrugs,bothoftheglargineandthemixedinsulinhavevisibleeffectsofcontrollingthe FBGbut the former have better efficacy ,lower risk of hypoglycemia and less dose than the latter.作者单位:43006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 年 4 月第29 卷第 4 期内科版Chin J Postgrad Med ,April 2006 ,V ol. 29 ,No. 4A ·13 ·【Key words 】Glargine ; Mixed insulin ;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近年来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据统计有2/ 3 的患者治疗不能达标,尤其是病程长、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的临床试验(DCCT)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U KPDS)等多项循证医学研究已使人们对强化血糖控制的意义达成共识[1-2] 。

血糖达标不仅可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当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 7 % 时就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

为此,我们对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 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每日1 次长效甘精胰岛素或加用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 ,以期达到血糖达标的目的,并观察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及低血糖发生情况。

对象与方法1. 对象:选自本院门诊和住院的2 型糖尿病患者40 例,病程均超过1 年,入选前一直用口服降糖药而未用过胰岛素治疗,且7 mmol/ L ≤空腹血糖(FB G) ≤13 mmol/ L 。

排除以下情况: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肝功能受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SGPT) 高于或等于正常值上限的2. 5 倍;肾功能损害,血清肌酐高于177μmol/ L 。

2. 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开放阳性药平行对照试验。

试验所用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由安万特公司生产,预混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30R 由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

患者入选后随机分入甘精胰岛素治疗组(简称甘精组) 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组(简称预混组),每组各20 例。

两组患者原有的口服药不变,甘精组于每日晚10 点左右皮下注射1 次甘精胰岛素,预混组早晚餐前各注射诺和灵30 R1 次。

胰岛素使用剂量:起始剂量为10 IU/d, 然后每周调整剂量1~2 次,直至FB G ≤5.6 mmol/L 或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

在治疗0 周、4 周末、16 周末进行空腹血糖监测,0 周和16 周时监测HbA1c 。

在首次注射胰岛素前安排对患者进行注射技术及血糖测试技术培训。

要求患者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任何不良事件,将血糖< 4. 0 mmol/ L 定义为低血糖事件。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尽量在加餐前测定当时血糖值。

3. 统计学处理: 用SAS 统计软件分析全部数据。

正态分布变量采用x ±s 表示。

治疗前后FB G 、HbA1c 的变化采用配对t 检验比较,两组低血糖事件发生例数比较采用χ2 检验。

结果1. 入选时基线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入选时一般临床情况见表1 。

两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及口服用药情况相似, HbA1c 、体重指数(BM I) 、FB G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患者基线时情况比较项目甘精组预混组磺脲+ 双胍15 (75 %)单用磺脲4 (20 %)磺脲+ 双胍+ 阿卡波糖1 (5 %)性别(男/ 女) 9/ 11 8/ 12年龄(岁) 55. 40 ±8.21 56.32 ±8. 60病程(年) 6. 52 ±2.16 6.30 ±2. 38体重(kg) 65. 00 ±8.56 65.31 ±8. 03HbA1c( %) 8.60 ±2.65 8.75 ±1. 63BMI(kg/ m2) 24. 80 ±3.14 25.16 ±2. 96FBG(mmol/L) 10.73 ±2.96 10.05 ±3. 23口服用药情况14 (70 %)4 (20 %)2 (10 %)2. 两组疗效及胰岛素用量比较: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在4 周和16 周时FB G 水平都明显下降,但甘精组下降幅度更明显,二者下降幅度的差异在4 周和16 周时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