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杨文英)
预混胰岛素的新证据

2021/2/2
2
与其他种族相比,亚裔人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更脆弱
2021/2/2
3
IGR(糖调节受损 )
共纳入74个研究队列进 行荟萃分析
n=3813
Kodama K , et al. Diabetes Care. 2013;36(6):1789-96.
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 (△I30/△G30)
180分钟胰岛素曲线下面积 AUC-I (μU/ml)
7
中国T2DM患者特点β 细胞功能衰竭明显
中国T2DM患者特点 餐后高血糖更为突出
全面改善胰岛素分泌不足,尤其 是早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
应重视控制餐后高血糖
预混胰岛素同时改善餐时 和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
预混胰岛素有效控制 FPG,同时 能够更好降低 PPG
预混胰岛素—— 能够同时作用两个主要特点
预混胰岛素临床治疗中的疑虑和问题
JIA Wei-Ping, et al.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8; 121(21):2119-2123.
2021/2/2
4
早相分泌缺失与餐后血糖升高直接相关
2021/2/2
5
30min胰岛素反应(pmol/L) 2h胰岛素反应(pmol/L)
糖耐量降低/肥胖 糖耐量正常/肥胖
2021/2/2
9
导入 筛选
门冬胰岛素 30 QD + 二甲双胍 + 格列美脲 (QD 晚餐时) 甘精胰岛素 QD +二甲双胍 + 格列美脲(QD 睡前)
-5/-3 -2* 0 2* 3*
5* 6* 7*
9* 10*
14*
18*
22*
主要入组条件
地特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与安全性研究进展

地特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与安全性研究进展
苏杰英;李宏亮;杨文英
【期刊名称】《药品评价》
【年(卷),期】2008(5)10
【摘要】胰岛素是有效降糖的关键手段,其中基础胰岛素的应用是持续稳定控制血糖的重要方面。
新型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地特胰岛素以其独特的作用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其作用机制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总页数】4页(P430-433)
【作者】苏杰英;李宏亮;杨文英
【作者单位】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029;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029;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R458
【相关文献】
1.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冠心病作用机制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J], 刘佳;刘强
2.含镍合金口腔应用的生物安全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闫朵朵;吕柯佳;姚亚男;姚华;何艳艳
3.艾灸作用机制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J], 卢静
4.利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J], 李伟
5.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刘秀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糖尿病 合并 症及 急性 感染 酮症 酸 中毒等
徐新 8 10 4 00新 疆 巴音 郭 楞 蒙 古 自治 州 库 尔 勒 市 巴州 人 民 医 院 V P特 需 科 I
的年龄 、 糖尿病病程 、 化 血红蛋 白、 糖 体重
d i1 . 99 j i n 10 —6 4 . 0 2 o: 0 3 6 /.s . 0 7 s 1x 2 1
2 0 9. 7l
布 死 亡 患 者 明 确 内 科 疾 病 所 致 死 外 其 他 所 有
情况 , 包括 中毒 、 醉酒 、 窒息等情况引起死 亡者均报 10并协 同 10处理 。 1 1
2型 糖 尿 病 临床 观 察 。 方 法 :8例 应 用 口 6 服 降 糖 药 血 糖 控 制 不 理 想 的 2型糖 尿 病
每天晚 9O :0注 射地 特胰 岛索 , 门冬 胰 岛 素3 0胰岛素 绀采 用早 、 餐前 皮下 注射 晚 胰岛素。① 地特 胰 岛素 起 始 剂量 0 2~ .
示, 用 检 验 。
注射笔注射 , 临床常用于模拟基础胰 岛素 分泌 , 其效果稳 定 , 具有 较长 的相 对平 缓 的时间作用 曲线 , 疗效 可 长达 2 4小时 以
』 , 血糖 的 发 病 率 明 显 低 于 其 他 种 类 胰 低
胰 岛素 治疗方 案。本文 比较 口服 降糖 药
逆性 动态结合 , 到进一 步 的延长 作用 。 起
当诺 和平 从 血 液 进 入 靶 组 织 , 会 立 即 与 则 胰 岛 素 受体 结合 , 挥 降 血糖 作 用 。应 用 发
资料 结果 用 ( X±S 表示 , ) 治疗前 后 及组
门冬胰岛素30每日1次起始方案的临床使用专家意见

门冬胰岛素30每日1次起始方案的临床使用专家意见
杨文英;母义明;许樟荣
【期刊名称】《药品评价》
【年(卷),期】2015(0)11
【摘要】胰岛素的发现是糖尿病治疗史的一大突破。
近年来,胰岛素制剂不断的被更新,而胰岛素治疗理念也日趋丰富和完善,治疗方案也更加倾向个体化。
上世纪90年代末期,科学家利用重组DNA技术,将人胰岛索氨基酸链B28位的脯氨酸替换为天门冬氨酸,研制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
【总页数】4页(P10-13)
【作者】杨文英;母义明;许樟荣
【作者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解放军第306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36例口服降糖药治疗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门冬胰岛素30的治疗体会[J], 张勉
2.从临床使用技巧看门冬胰岛素30的灵活掌控 [J], 高凌
3.新诊断糖尿病患者门诊起始应用门冬胰岛素30的初步分析 [J], 洪靖;邢小燕;卜石;王昕;杨文英
4.地特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起始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疗
效比较 [J], 何相成; 温志刚; 李艳君; 崔秀敏; 林惠婵
5.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在模拟临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研究 [J], 栗凤娟;梅丽;王军军;赵珊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共62张PPT】

内分泌激素 胰岛激素:胰升血糖素、生长抑素; 胃肠激素:胰泌素、胆囊收缩素、胃泌素、抑胃肽; 其它升糖激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等 药物:如离子通道活性剂 钾离子通道激动剂:如多种降压药、长压定、利尿剂 钾离子通道阻滞剂:如磺脲药; 钙离子通道激动剂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吡啶、尼莫地平、尼群地平等
胰岛素概论 胰岛素分泌与血糖的关系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 胰岛素治疗的方法 胰岛素治疗注意点
胰岛素概论
胰岛细胞的种类
细胞种类 (主要类型)
约占胰岛细胞 总数的%
分泌物
A细胞()
20%
胰高血糖素
B细胞()
75%
胰岛素、C肽及胰岛素原
D细胞()
3-5%
生长抑素及小量胃泌素
F细胞(PP)
<2%
胰多肽
胰岛素的结构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优选)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上第一位 接受胰岛素注射的患者
14岁的男孩,处于死亡边缘 1922年1月1日接受胰岛素注射----注射部位形成脓肿 1月23日再次接受Collip提取的胰岛素注射----血糖正常,尿糖及尿酮体消失 生存到27岁
Leonard Thompson
主要内容
OGTT时平均 胰岛素水平(mU/l)
*
胰岛素使用适应证(1)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口服药无效者 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 应激情况(感染,外伤,手术等) 严重疾病 (如结核病) 肝肾功能衰竭 妊娠糖尿病 各种继发性糖尿病(胰腺切除,肾上腺皮质激素 增多症,慢性钙化性胰腺炎等等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2)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
*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 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杨文英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杨文英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据统计,全球有4.16亿人患有糖尿病。
而胰岛素治疗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病因和胰岛素治疗的原理,以及不同类型糖尿病的治疗方式。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正常而引起的代谢紊乱疾病。
糖尿病可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胰岛细胞造成的胰岛素完全或部分缺乏,患者必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细胞逐渐损伤,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下降所引起的,治疗方法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
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激素,由胰岛细胞分泌。
它在体内调节血糖水平,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细胞会释放出胰岛素,促进血糖的吸收和利用,以降低血糖水平。
胰岛素治疗即通过向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来实现血糖控制。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是基本的治疗手段。
这类患者胰岛细胞完全或大部分被破坏,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
因此,他们需要每天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平稳。
胰岛素注射可以通过腹壁皮下注射或胰岛素泵等不同方式进行。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的使用相对较少。
这类患者胰岛细胞还能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但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造成血糖难以控制。
在一段时间内,改善生活方式如饮食控制和适当的运动等可使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
然而,随着疾病的进展和胰岛细胞功能的不断恶化,口服降糖药物可能不能满足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求,此时胰岛素治疗就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
胰岛素治疗在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中有着不同的应用方式。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他们需要通过胰岛素泵或多次皮下注射来模拟胰岛素的分泌方式,以满足24小时不同时间段的胰岛素需求。
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通常作为其他治疗手段无效或不足的补充。
通常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患者需要进行血糖监测,以确定合适的胰岛素剂量和治疗方案。
浅谈胰岛素注射的护理体会

浅谈胰岛素注射的护理体会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提高,胰岛素治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所接受,在护理中如何正常发挥胰岛素治疗效果和减少注射引起的不适,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问题,。
2004年以来,我在护理工作中为162位患者进行了胰岛素皮下注射,从中获得了一些护理体会,结合有关文献,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04年以来,我科收治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162例,其中男102例,女60例,年龄14~81岁,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最短1年,最长18年。
2 常用的胰岛素注射工具胰岛素专用注射器,胰岛素专用笔。
3 护理3.1 注射前准备。
3.1.1 胰岛素提前1小时从冰箱取出(安装好笔芯的胰岛素注射笔严禁放冰箱,放清洁区,常温下可保存30天)。
3.1.2 检查胰岛素剂型,有效期,药液有无絮状物或残渣,短效胰岛素为清亮、无色、透明液体。
中效、长效胰岛素50/50、70/30或超长效胰岛素均为外观均匀的混悬液,轻轻摇晃后,如牛奶状.如发现有沉淀,结晶,冰冻则不宜再用。
我们在护理中发现1例患者住院期间自带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剂量不断调整,但高血糖仍不能控制,经检查发现胰岛素结晶,予更换笔芯后血糖很快得到控制。
3.1.3 注射前做到“三准一注意”即时间准,剂型准,剂量准,注意注射部位的选择:可在上臂前外侧,腹部,臀部,大腿外侧注射,一般腹部吸收最快,臀部吸收最慢。
应注意避开疤痕,硬结以及脐周10cm内不能注射,胰岛素注射部位应多处轮换,以免固定一处注射造成局部脂肪组织萎缩及纤维组织增生影响胰岛素吸收及美观,常采取左右轮换,避免2周内注射同一部位。
研究认为运动时最好将胰岛素注射在腹部,因为肢体运动使胰岛素吸收明显加快,达到不运动时的7倍,同时作用加强,易发生低血糖。
3.2 注射及注射后的护理。
3.2.1 一般用胰岛素专用注射器抽吸瓶装胰岛素前应在手中轻轻滚动,药液均匀后再注射,如自行混合两种剂型胰岛素时,应按照以上方法先抽取普通胰岛素再抽取中长效胰岛素,以免影响疗效。
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病程的关系

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病程的关系在糖尿病的人群中,95%以上为2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的最重要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缺陷。
在此,我们对糖尿病病程与胰岛素抵抗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患者为2005年1月~2006年6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DM)患者, 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共计71例,全部采用胰岛素治疗,普通胰岛素(动物胰岛素)治疗25例,重组人胰岛素治疗46例;年龄50.25±26.01岁;其中,男41例,女30例;病程1~5年30例, 其中,男21岁,女9例;6~15年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16年以上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不着在对照组为正常健康人群30例,年龄46±13岁;其中,男19例,女11例。
胰岛素抵抗判定标准:采用公认的稳态模式HOWA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WA-IR):HOWA-I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
按国内杨文英[2]报道,以HOWA-IR≥2.69作为“胰岛素抵抗”的标准。
统计方法:计量资料表示方法用均数±标准差(X±S)一组间均数比较用t 检验(方差齐)检验。
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采用SPSS10.0软件包。
结果糖尿病病程与年龄的情况:发病病程以实际确诊糖尿病的年限为准,按不同年龄和病程进行排列,观察病例共71人,用以说明所观察病例的病程与年龄的关系。
糖尿病的发病早期(≤5年)的病人30例,发病晚期(≥16年)的病人30例,发病6~15年共11例(见表1)。
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病程的关系:糖尿病在发病不同阶段,无论是发病早期还是发病晚期,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均大于诊断标准(HOWA-IR≥2.68);提示糖尿病的发病不同阶段均存在着胰岛素抵抗,而且早期胰岛素抵抗严重(见表2)。
这也提示与糖尿病的“黎明现象”有关。
(糖尿病人在黎明开始有时会出现高血糖,被称为“黎明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MIMICKING NATURE WITH INSULIN THERAPY Insulin and Glucose Patterns
Basal vs Mealtime Hyperglycemia in Early Type 2 Diabetes
Basal hyperglycemia
250 Plasma Glucose (mg/dL) 200 150 100 50 0
36
胰岛素泵治疗的餐前给药
• 血糖
<70 70-150 150-200 >200
给药时间
餐前即刻给予 餐前30分给予 餐前45分给予 餐前60分给予
37
胰岛素泵治疗的范例
三个基础率 • 0-3 Am • 3-9 Am • 9-0 Am 0.4 1.0 0.7 (0.6) u/h (1.2 ) u/h (0.9) u/h
基础+餐前大剂量 基础:1u / h, 约24u/day (无IR 状态) 餐前大剂量:6-8u / 餐前 进餐合理及INS敏感性好)
27
替代治疗的方法
• 替代治疗的方案选择: 一,两次注射/日:两次预混或自己混合R+中长效 优点:简单,减少午餐前注射的不便利 缺点:1)早餐后2h血糖满意时-11Am左右低血糖 克服 10Am左右 小量加餐 2)午饭后血糖很难控制-午餐前加餐量 较 难控制 量-血糖 波动-午餐后血糖升高 NPH不能覆 盖 午餐时口服药 α—糖苷酶抑制剂或二甲双胍 3)晚餐前易出现低血糖-活动或晚餐进餐晚 4)晚餐前中NPH过量-前半夜低血糖 NPH不足-FPG 控制不满意
75
Breakfast
Plasma Insulin µU/ml)
Lunch
Dinner
50
25
4:00
8:00
12:00
16:00
20:00
24:00
4:00
26
8:00
Time
胰岛素替代治疗的注意点
• • • 替代治疗 内生胰岛功能极差状态 或口服药治疗禁忌症 替代治疗要求:内生胰岛功能极差时: 1)符合生理模型 40 单位 /日
B Ins 二甲双胍
-2.5 0.91.2 1.80.4 369
B Ins 格列、双胍
-2.1 3.60.8 3.31.6 203
B Ins 晨Ins
-1.9 4.61.0 3.91.6 243
*用格列本脲及2次Ins者,B Ins剂量较小与低血糖较多的限制性有关
胰岛素补充治疗
口服降糖药为基础,联合胰岛素
• 最低的血糖水平常出现在病人醒来时(7AM),易于自我监测血 糖,避免出现低血糖 • 依从性好,操作简单、快捷
合用胰岛素的建议
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物 晚10点后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初始剂量为0.2 units/kg 监测血糖 3日后调整剂量,每次调整量在2-4 units 空腹血糖控制在4-8 mmol/L(个体化)
30
替代治疗的方法
二:三次注射 R R R + NPH 接近生理状态 缺点: 量大时 12Am-3Am低血糖 NPH晚餐前Ⓗ 量小时 FBG控制不好
31
替代治疗的方法
三:四次注射 R R R NPH 睡前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的方案, 符合大部分替代治疗 不足:基础胰岛素缺乏者 (NPH14-16H)
42
胰岛素替代用量估计
• 2型糖尿病 • 1型糖尿病 >1.0 / kg / 日 0.7~0.8 / kg / 日
43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必要性
44
糖尿病并发症与HbA1c水平的相关性
15 13 11 9
风险相关性
Ê Í Ä ² Ó ø ¤¡ ä ± É ² ö ¡ É ¾ ² ± ñ ¡ ä Î Ñ ¹ ² ¢ ª Ü ¡ ä ±
0
空腹血糖 (mg/dl)
80 120 病人教育 饮食控制 锻炼 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 磺脲类 160 200
胰岛素
10
Matthaei S, et al. Endocr Rev 21:585,2000
胰素治疗的适应症
对合理的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仍然未
达标的患者
口服降糖药治疗继发失效-胰岛素联合治疗
餐前量
6u
6u
6u
全日36u
38
胰岛素替代治疗的注意点
替代治疗要求: 基础设定:
NPH: 起效时间3小时,达峰时间6-8小时,持续时间 14-16小时。 睡前 Ⓗ 对FBG最好 故NPH 一次/日, 不能全部覆盖 NPH, 10Pm Ⓗ 基础 空白区 2Pm ----- 晚餐前 (若用超短效晚餐后3小时-12N) 因此NPH一般两次注射/日: 8Am ± 10Pm ± 长效胰岛素, 能覆盖24小时较好!
糖尿病的 胰岛素治疗
中日友好医院 杨文英
1
主要内容
• 胰岛素分泌与血糖的关系 •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 • 胰岛素治疗的方法 • 胰岛素替代治疗注意点 • 诺和锐临床应用状况
2
胰岛素分泌与血糖的关系
3
胰岛素分泌与血糖的关系
Breakfast 75 Lunch Insulin Supper
Insulin (µU/mL)
一般睡前 NPH FPG↓满意后
白天餐后血糖可以明显改善
早餐前 NPH 联合口服降糖药
改善晚餐后血糖
每日>2次胰岛素注射, 停胰岛素促分泌剂
糖尿病的胰岛素
替代治疗
23
胰岛素补充治疗
替代治疗
• 外源胰岛素用量接近生理剂量时改成替代
• 先停口服药-INS 替代治疗 • INS替代后,日剂量需求大(IR 状态)再联合口 服药治疗:如增敏剂,α—糖苷酶抑制剂(INS促 分泌剂无效)
早餐多, 中餐少, 晚餐中量,
RI 20~25%
睡前小
NPH20%
RI 25~30% RI15~20%
• CSII
40%持续低速皮下注射 早餐前追加20%, 中餐前和晚餐前各15% 睡前10%(可少量进食)
35
胰岛素泵治疗的基础率
三 个基础率 • 0Am-4Am • 4Am-9Am • 9Am-0Am 四 –五基础率 0Am-4Am 4Am-9Am 9Am-5Pm 5Pm-8Pm 8Pm-0Am
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
住院期间24小时血糖情况
400
300 200 100
血糖的曲线下面 积降低50%
(P<0.001)
胰岛素治疗前
血糖(mg/dl)
睡前胰岛素治疗
0
8 am 8 pm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 4 6
时间
17
Cusi K, Cunningham G, Comstock J, D. Care 18, 843, 1995
28
替代治疗的方法
• 替代治疗方案的选择 一般使用:早餐前2/3日剂量左右,30R多用:70% NPH覆盖白天 晚餐前1/3日剂量左右 30R或 50R(注意NPH量) 适应症:1型DM-尚存部分内生胰岛功能 2型DM-自我监测及知识性好 禁忌症:内生胰岛功能差的DM
29
TM和NPH 每日两次分别注射诺和锐
5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
6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
胰岛素 敏感性 30% 胰岛素 分泌 50% 2型 糖尿病 糖耐量低减 血糖代谢 受损 正常糖代谢 大血管病变
50%
50%
70% 100%
70% -100%
150% 100%
40%
10%
2型糖尿病的发生(经瑞典S. Karger AG和Basel的同意,引自Groop L.C的文章: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病因。文章出处:Leslie RDG等,于1997年编著的《糖尿病 发病的分子机制》一书的第22章,131~156页。)
32
替代治疗的方法
四:五次注射 R R R 三餐前 NPH 8Am左右 NPH睡前Ⓗ 两次NPH占30-50%日剂量, 三次R占其余部分,皮下注射给药方式中 最符合生理模式的给药方式 五:胰岛素泵治疗
33
胰岛素泵治疗的好处
•
糖尿病控制水平更好 低血糖的发生更少
•
生活质量得到更大提高
胰岛素一日量分配
:替代治疗的胰岛素时 : 如果存在胰岛素抵抗如何处理?
固定相对合理的日剂量后,血糖仍然不满意 a)胰岛素增敏剂 二甲双胍 + INS :控制体重上升,减少INS用量 噻唑烷二酮类 : 稳定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 b)α—糖苷酶抑制剂联合INS 药物分餐作用,减少胰岛素用量 对脆性糖尿病,血糖波动较大很好 在老年人,胰岛素用量稍大时减少下餐前低血糖 c) 强调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合理运动时间
7 5 3 1
6
7
8
9 HbA 10 1c
11
12
Skyler: Endo Met Cl N Am 1996
DCCT
UKPDS:T2D血糖控制与慢性并发症关系流 行病学的观察性研究(2000年)
•3642例事件(MicAP与CVD)相对危险性 •由每例患者年HbA1c均值算出逐年HbA1c总均 值 •按HbA1c总均值分层,各分层中位数分为: <6%(5.6)、~<7%(6.5)、~<8%(7.5) ~<9%(8.4)、~<10%(9.4)、>10% •事件发生率=事件数/1000人年 • 校正性别、年龄、种族、病程、血压、 • 血脂、吸烟等因素
Mealtime hyperglycemia
Type 2 Diabetes
Normal
0600 1200 1800 Time of Day 2400 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