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A4纸(一纸开卷)
无机及分析化学A考试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A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A. 钠B. 镁C. 铝D. 钾答案:C2. 哪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2O?A. 氢气B. 氧气C. 水D. 过氧化氢答案:C3. 以下哪个是强酸?A. 醋酸B. 碳酸C. 硫酸D. 氢氧化钠答案:C4. 哪种元素属于碱土金属?A. 锂B. 钠C. 钙D. 钡答案:C5. 哪种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A. NaClB. MgOC. HClD. Fe2O3答案:C6. 哪种元素的电子排布为1s2 2s2 2p6 3s2 3p6 4s2?A. 碳B. 氧C. 镁D. 钙答案:D7. 哪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0?A. 锌C. 砷D. 硒答案:B8. 哪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O2?A. 一氧化碳B. 二氧化碳C. 一氧化氮D. 二氧化氮答案:B9. 哪种元素属于过渡金属?A. 铁B. 铜C. 氦答案:A10. 哪种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A. H2OB. NH3C. NaClD. CH4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元素的名称是______。
答案:碱金属12. 元素周期表中,第VIIA族元素的名称是______。
答案:卤素13.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g/mol14. 化学方程式2H2 + O2 → 2H2O中,水的摩尔比是______。
答案:215. 元素周期表中,第IIIB族元素的名称是______。
答案:镧系元素16. 元素周期表中,第VIII族元素的名称是______。
答案:铂族元素17. 原子中,质子数等于______。
答案:原子序数18. 元素周期表中,第VA族元素的名称是______。
答案:氮族元素19. 摩尔浓度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mol/L20. 元素周期表中,第VIB族元素的名称是______。
答案:氧族元素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 简述什么是化学计量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BI》试题A卷(1)

是( )
A、AgCl 饱和溶液
B、1 mol·L-1NaCl
C、1 mol·L-1AgNO3
D、4 mol·L-1NaNO3
14. BaSO4 饱和溶液加水稀释后,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BaSO4 的溶解度增大
B. BaSO4 溶解度减小
C. BaSO4 的 Ks$p 增大
D. BaSO4 的离子积减小
36.在标准状态下,所有纯态单质的△fG
$ m
均为
0。(
)
37.比较两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较大的反应速率快。( ) 38.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速率常数和反应速率逐渐变小。( ) 39.正催化剂加快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的速率。( ) 40.1.0 mol·L-1NaOH 和 1.0 mol·L-1NH3·H2O,它们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 ) 41.某一元弱酸溶液被稀释后,解离度和氢离子浓度增加。( ) 42.在一定条件下,已知反应 H2A 2H++A2-,表明该反应是二元强酸。( ) 43.在有 AgCl 固体存在的溶液中,当加入等体积 1 mol·L-1 的 NaCl 溶液后,会使 AgCl 溶解度 显著减小。( ) 44.利用沉淀转化可使某些既难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物质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 45.在分步沉淀中,当第一种被沉淀的离子浓度 c1≤1.0×10-5 mol·L-1,而第二种离子还没有生成 沉淀时,则这两种离子能被定性分离开。( ) 46.电极电势越高,电对中氧化态物质在水中氧化能力越强。( ) 47.在 Zn|ZnSO4||CuSO4|Cu 原电池中,向 ZnSO4 溶液中通入 NH3,电动势变小。( ) 48.氧化还原反应是参与反应的所有元素的原子都发生电子的转移或偏移。( ) 49.所有的配合物都必须包含内界和外界两部分。( ) 50.[Co(NO2)3(NH3)3]的命名为三硝基·三氨合钴(Ⅲ)。( ) 51.溶胶粒子带正电荷,所以胶核只吸附带正电荷的离子。( ) 52.同价反离子,水合离子半径越小,对胶体的凝结能力越强。(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题1.根据有效数字运算规则,算式152.6+9.25+0.3567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162 (B)162.21 (C)162.2 (D)162.20672.对于下列电极反应,M n O 2 + 4H + + 2e = M n 2+ + 2H 2O 如果增大溶液的p H 值,则该电极的电极电势: ( )(A ) 增大 (B ) 减小 (C ) 不变 (D ) 不能判断3.[N i (e n )2]2+ 离子中镍的配位数和氧化数分别是 ( )(A )4 , +2 (B ) 2, +3 (C ) 6 , +2 (D ) 2, +24.下列浓度为0.1m o l ·L -1盐中,哪种不能用强酸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 )(A ) N a 2C O 3 ( H 2C O 3 的 K a 1 = 4.2×10-7, K a 2 = 5.6×10-11) (B ) N a 2B 4O 7·10H 2O (H 3B O 3的K a 1 = 5.8×10-10) (C ) N a A c (H A c 的K a = 1.8×10-5)(D ) N a 3P O 4 (H 3P O 4的K a 1 = 7.5×10- 3, K a 2 = 6.2×10-8, K a 3 = 2.2×10-13) 5.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 ( )(A ) 滴定开始时 (B ) 标准溶液滴定了近50%时(C ) 标准溶液滴定了近75% (D ) 滴定至近计量点时6. 下列各组量子数错误的是 ( )(A ) n =3, l =2, m =0, s =1/2 ( B ) n =2, l =2, m = -1, s = -1/2(C ) n =4, l =1, m =0, s = -1/2, (D ) n =3, l =1, m = -1, s =1/27. 杂化轨道理论认为,H 2O 分子中的氧原子提供的成键轨道是 ( )(A ) 等性s p 2杂化轨道 (B ) 不等性s p 2杂化轨道(C ) 等性s p 3杂化轨道 (D ) 不等性s p 3杂化轨道 8. 反应 A + B C ,焓变小于零,若温度升高10摄氏度,其结果是 ( )(A ) 对反应没有影响 (B ) 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C ) 不改变反应速率 (D ) 使平衡常数减小 9. A g 3P O 4在水中的溶解度为S m o l ·L -1,则其K s p 等于 ( ) (A ) 427sp K S = (B ) 34sp K S = (C ) 43sp K S = (D ) 327sp K S =10. 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 )(A )Δr G θ=-R T l n K θ (B )ΔG =n F ε (C )Δf H m 0(C O 2,g )= Δc H m 0(C 金刚石) (D )S m ,2980(H 2,g )=011.不能配制p H=7左右的缓冲溶液的共轭酸碱混合物是()(A)N a H C O3−N a2C O3(B)N a H2P O4−N a2H P O4(C)H C l O−N a C l O(D)H2C O3−N a H C O3(已知H C l O:K=3.4×10-8H2C O3:K1=4.2×10-7,K2=5.6×10-11H3P O4:K1=7.6×10-3,K2=6.3×10-8,K3=4.4×10-13)12.将0.45g非电解质溶于30g水中,使水的凝固点降低0.15摄氏度,已知H2O的Kb=1.86K·K g·m o l-1,则该非电解质的摩尔质量(g·m o l-1)是()(A)100(B)83.2(C)186(D)20413.下列说法何种欠妥()(A)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第四版)第一章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析化学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分析对象可以分为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这是根据被测物质中是否含有碳元素来划分的。按分析方式可以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前者依赖于化学反应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后者则利用各种精密仪器对物质进行测量。另外,根据待测组分的含量,分析化学可分为常量分析、微量分析和痕量分析。
分子结构
分子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分子的几何构型和成键方式决定了分子的性质。常见的分子结构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晶体结构
晶体是由原子或分子在空间周期性排列形成的固体,晶体的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密切相关。晶体分为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等。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酸和碱之间的反应称为酸碱反应,反应中质子转移是酸碱反应的本质。酸和碱的相对强弱可以通过电离常数来衡量。
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实验安全
01
实验安全是实验过程中的首要问题,需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防护用品。
环境保护
02
环境保护是每个实验者应尽的责任,需要合理处理实验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实验实例
03
通过具体的实验实例,如实验室安全规定、废液处理等,来掌握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方法。
04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基础
1
2
3
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是进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包括称量、加热、冷却、萃取、蒸发、结晶等操作。
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在进行实验基本操作时,需要注意安全、准确、快速、环保等原则,避免误差和事故的发生。
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的注意事项
通过具体的实验实例,如硫酸铜晶体的制备、碘的萃取等,来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标题: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以下四种物质中,哪种物质的水合离子颜色最深? A. 氯化铜 B. 氯化亚铁 C. 氯化锰 D. 氯化钴答案:A. 氯化铜2、以下哪种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A. 酸碱中和 B.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 氧化铜与氢气反应 D.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答案:C. 氧化铜与氢气反应3、以下哪种试剂可以用来鉴别氯化铁和硫酸铁? A. 氢氧化钠 B.硫氰酸钾 C. 盐酸 D. 碳酸钠答案:B. 硫氰酸钾二、填空题1、请写出以下化学方程式:(1)三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
(2)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答案:(1)FeCl3 + 3NaOH → Fe(OH)3↓ + 3NaCl (2)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2、请简述如何利用碘化钾试纸鉴别氯化钠和氯化钾。
答案:将碘化钾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如果试纸变为蓝色,则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因为氯化钠和氯化钾中的氯离子都会与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而碘单质可以使试纸变为蓝色。
因此,蓝色越深,说明氯离子含量越高。
三、计算题已知铜的原子量是63.55,铜的化合价为+2,请计算铜的摩尔质量。
答案:铜的摩尔质量为133.85g/mol。
根据原子量和化合价,可以得出铜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3.55×2=127.1,因此铜的摩尔质量为127.1g/mol。
四、实验题请设计一个实验,测定未知浓度的氯化钡溶液的浓度。
答案:首先,需要准备已知浓度的硫酸钠溶液、待测氯化钡溶液、天平和容量瓶等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如下:1、将一定量的硫酸钠溶液加入到容量瓶中。
2、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摇匀。
3、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颜色变化。
4、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和已知浓度的硫酸钠溶液,可以计算出氯化钡溶液的浓度。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可以得出未知浓度的氯化钡溶液的浓度。
无机及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概论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分析化学概论》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 ) A.愈小愈好 B.等于零 C.没有要求 D.在允许误差范围内2、可减小分析测定的随机误差的方法是()。
( )A.提纯试剂B.进行空白实验C.进行回收实验D.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3、下列情况可产生系统误差的是()。
( ) A.试样未混匀 B.砝码未经校正 C.砝码读错 D.滴定管渗液滴4、下列各式中,有效数字位数正确的是()。
( )A.c (H+)=3.24×10-2(3位)B.pH=3.24(3位)C.0.420(4位)D.0.80g (3位)5、以未干燥的Na2CO3标定HCl ,则HCl 的浓度将()。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A.偏高B.偏低C.无影响D.不能确定6、以下试剂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A.100~110℃干燥的Na2CO3B.优级纯的KOHC.100~110℃干燥的K2Cr2O7 D.优级纯的Na2B4O7∙5H2O7、以风化的Na2B4O7∙nH2O标定HCl,则HCl的浓度将()。
()A.偏高B.偏低C.无影响D.不能确定8、下列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A.被称量的试样含有微量干扰物质B.蒸馏水含有微量杂质C.使用的容量瓶未经校正D.滴定管在使用前未排气泡9、下列有关置信区间的定义正确的是()。
()A.以真值为中心的某一区间包括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概率B.在一定置信度时,以测定值的平均值为中心的包括真值的范围C.真值落在某一可靠区间的概率D.在一定置信度时,以真值为中心的可靠范围10、下述有关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的论述错误的是()()A.在一定的置信度和标准偏差时,测定次数越多,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越小B.其他条件不变时,给定的置信度越高,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越宽C.平均值的数值越大,置信区间越宽D.当置信度与测定次数一定时,一组测量值的精密度越高,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越小11、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颜色突变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
(13-14)年第一学期无机及分析化学带答案

(13-14)年第一学期无机及分析化学带答案本试卷适用范围草叶、食品、资环、农学专业南京农业大学试题纸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类型:必修试卷类型:A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班级学号姓名成绩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装订线装订线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用排水取气法在25℃时收集到245ml氧气,其压力为98.28kPa,求所收集气体中氧气的分压。
(298K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3.169kPa)()A95.11kPaB.97.11kPaC.98.28kPaD.101.45kPa2.将1.09g葡萄糖溶于20g水中,此葡萄糖溶液的沸点是(已知T°=373.15K,K=0.512K.kg/mol)A.373.31KB.384.31KC.412.54KD.432.54K3.在超显微镜下观察胶体,可看到()A胶体粒子本身B.胶体对光散射后的发光点C 胶体对光反射后的发光点D.胶体对光散射和反射后的混合发光点4.已知某反应在500K时大于800K时的,这说明该反应() A.>0B.<0C.<0D>05.一个体系对环境做了180J的功,其内能减少了140J,则体系与环境交换的热量为() A.320JB.-320JC.40JD.-40J6.盖斯定律认为化学反应热效应与过程无关这种说法所以正确是因为反应处在() A.可逆条件下进行B.恒温,无非膨胀功条件下进行C.恒容,无非膨胀功条件下进行D.B、C都对7.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式为,则该反应()A.一定是基元反应B.一定是非基元反应C.不能确定是否是基元反应D.反应为二级反应8.在恒温下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 A.反应的速率常数增大 B.反应的活化能增大C.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D.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多9.下列各组量子数,哪组是合理的() A.n=2l=1m=0B.n=2l=1m=1C.n=3l=0m=-1D.n=2l=3m=+210.在下列化合物中,不具有孤对电子的是() A.H2OB.NH3C.NH4+DH2S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将2g甲醇(摩尔质量为32g/mol)溶于50g水中,此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应为____________。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_另附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一、填空题:(除了特别注明外,每空1分,共20分)?1. 1.标准态下,对⊿fHΘm>0的反应,若⊿rSΘm _________,则其在温度_________时可自发进行。
2. 2.在298.15K,标准态下,1 g Fe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Fe2O3(s),放热7.36kJ,则298.15K时,Fe2O3(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_______________。
(已知M(Fe)=56g?mol -1)3. 3.已知HAc的pKa=4.74,则在pH=4时,HAc和Ac-的分布系数分别为和_________。
4. 4.室温下,BaSO4在纯水中的溶解度1.05×10-5 mol·L-1,BaSO4的溶度积常数为_______________。
5. 5.根据杂化轨道理论,B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N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6. 6.某一反应的活化能是105kJ· mol-1,该反应在400℃时的反应速率是80℃时的__________倍。
7. 7.原子R的最外电子层排布式为msmmpm,则R位于_____周期,_____族,其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8. 8.配合物[ CoCl (NH3)4(H2O) ]Cl2命名为,中心离子的配位体位________________,配位数为。
该配合物的磁距为4.9玻尔磁子,按照价键理论,中心离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配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
(已知Co的原子序数为27)9. 9.已知EΘ′(Ag4+/ Ag)=0.799V,EΘ′(Fe3+/ Fe2+)=0.771V,则298.15K时,反应Ag++ Fe2+→Ag(s)+Fe3+的标准平衡常数KΘ为。
10. 10.浓度为5.00×10-4g·L-1的Cu2+溶液,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分光光度法测定,在波长600nm,比色皿厚度为2cm时,测得A=0.300,则该有色物质的吸光系数a =,摩尔吸光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人们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及生产实践时,必须首先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这种被研究的对象就称为系统。
2.物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的形式存在的系统称为分散系。
3.被分散了的物质称为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分散质粒子不连续状态,分散剂联系状态。
物质的量浓度,SI:mol·m-3,非SI:mol·L-1。
4.质量摩尔浓度:b B=n B m A SI:mol·kg-1。
公式1、2。
9.对于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的稀溶液来说,它们表现出一定的共同性和规律性,我们把这一类性质称稀溶液的通性(依数性)。
10.非挥发物质占据溶剂表面,达到平衡蒸蒸气压下降,p=p0×X A,Δp=p0X B11.沸点:溶液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溶液的温度。
沸点的升高:ΔT b=K b×b B,Kb为沸点升高常熟。
P0下纯液体固相平衡点就是该液体的正常凝固点,固液蒸气压相等。
ΔT f=K f×b B,Kf为凝固点下降常熟。
12.渗透:由物质粒子通过半透膜单向扩散的现象。
13.半透膜:在两个不同浓度的溶液之间,存在一种能有选择地通过或阻止某些粒子的物质。
14.渗透压:为维持半透膜所隔开的溶液与纯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
即阻止渗透作用进行时所需加给的额外压力。
П=cB×R×T。
15.分散系的分散度常用比表面积s=S/V来衡量。
物质表面的质点处在一种力不稳定状态,它有要减小自身所受作用力的趋势。
表面能:表面质点比内部质点所多余的能量。
16.胶体结构图1。
在制备胶体时,一定要有稳定剂(吸附层中的离子)存在。
17.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场中的定向迁移-溶液的电泳,原因吸附作用,电离作用。
18.胶体的稳定性,胶粒双电层结构,溶剂化膜。
19.聚沉:胶体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聚沉值:指一定时间内,使一定量的溶胶完全聚沉所需要的电解质的最低浓度。
20.1高分子溶液由于其溶质的颗粒大小与溶胶粒子相近,属于胶体分散系2高分子溶液是一种热力学稳定体系。
3溶解的可逆性。
4高分子溶液具有一定的抗电解质聚沉能力。
21.通过加人大量电解质使高分子化合物聚沉的作用称为盐析。
盐析除中和高分子化合物所带的电荷外,更重要的是破坏其水化膜,需加大量电解质;溶胶聚沉只需加少量的电解质。
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有保护作用22.表面活性剂性质:当它被加入到某一物质中后,能够显著降低其表面张力,从而使一些极性相差较大的物质也能相互均匀分散、稳定存在。
乳浊液根据分散质与分散剂的不同性质分为两大类:―油‖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体系,以油/水型表示,(亲水型乳化剂)水分散在―油‖中形成的水/油型乳浊液。
(亲油型乳化剂,钙肥皂)第二章:1.化学反应计量方程式公式3。
2.反应进度:dξ=νB-1d n B,ξ=νB-1∆n B。
3.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有能量交换但无物质交换;隔离系统:也称孤立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也无能量交换。
4.状态函数变化只与系统的终始态有关,而与变化的具体途径无关。
5.系统向环境吸热,Q取正值,环境对系统做功,功取正值。
热力学能即内能,它是系统内部各种形式能量的总和,用符号U表示,不可测得。
6.热力学第一定律:隔离系统中,∆U=Q+W。
反应热效应,系统发生化学反应时,在只做体积功不做非体积功的等温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
恒容过程:公式4。
恒压反应:Qp=∆U+p∆V,H=U+pV,Qp=H2-H1=∆H。
恒温恒压下只做体积功的过程中,系统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增加系统的焓。
固液体∆H≈∆U,∆H=∆U+∆n(g)RT。
7.盖斯定律:在不做其它功并处于恒容或恒压的情况下,任一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几步完成的,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总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热效应只与始、终状态有关而与具体途径无关。
8.标准摩尔反应焓变,标准态,(1).纯理想气体物质的标准态是该气体处于标准压力p0下的状态;混合理想气体中任一组分的标准态是该气体组分的分压为p 时的状态;(3).溶液中溶质的标准态是指标准压力pӨ下溶质的浓度为1mol.L-1时的理想溶液。
9.标准摩尔生成焓:在温度T及标准态下,由稳定单质生成1mol物质B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即为物质B在T温度下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用∆f HӨm,单位为kJ⋅mol-1,稳定单质的标准生成焓为零,碳为石墨,硫为斜方硫,磷为红磷等。
水合离子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态下由最稳定纯态单质溶于大量水形成无限稀薄溶液,并生成1mol水合离子B(aq)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
符号为∆f HӨm(B,∞,aq,298,15K)。
规定氢离子为参考状态,298.15K 时由单质H2(g)生成1mol的水合氢离子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
10.在标准态下1mol物质完全燃烧(或完全氧化)生成标准态的产物的反应热效应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c HӨm,单位为k J·mol-1,完全燃烧(或完全氧化)是指反应物中的C变为CO2(g),H变为H2O(g),S变为SO2(g),N变为N2(g),Cl2(g)变为HCl(aq)。
11.计算公式:∆r HӨm=∆f HӨm(生成物)-∆f HӨm(反应物)。
12.熵:混乱度的大小在热力学中用一个新的热力学状态函数熵来量度的,量符号为S,单位为J⋅mol-1⋅K-1。
纯物质完美晶体的熵值,0K时为零,即S*(0K)=0,∆r S m(B)=S m(B,T)-S*m(B,0K)=S m(B,T)最稳定单质的标准摩尔熵SӨm(B)并不等于零。
13.标准摩尔反应熵变:公式5。
14.吉布斯函数,自发条件∆H-T∆S<0G=H–T⋅S∆G=∆H-T∆S,∆G<0自发进行。
14.温度T时,在标准状态下,由稳定单质生成物质B的反应其反应进度为1mol时的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r GӨm,称为该物质B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符号为∆f GӨm(B,T),单位为kJ⋅mol-1。
热力学规定,在标准状态下所有指定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f GӨm(B)=0kJ⋅mol-1。
15.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对任何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为幂指数的反应方程式中各物种的浓度(或分压)的乘积为一常数,叫实验平衡常数(或经验平衡常数),单位不确定,大小反映反应程度。
16.标准平衡常数:有关组分的浓度(或分压)都必须用相对浓度(或相对分压)来表示,即反应方程式中各物种的浓度(或分压)均须分别除以其标准态的量,即除以cӨ(1mol⋅L-1)或pӨ(100kPa),标准平衡常数是量纲为一的量。
17.多重平衡规则:一个给定化学反应计量方程式的平衡常数,无论反应分几步完成,其平衡常数表达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当某总反应为若干个分步反应之和(或之差)时,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为这若干个分步反应平衡常数的乘积(或商)。
18.公式6图2、3、4。
19.勒夏特列原理:任何一个处于化学平衡的系统,当某一确定系统平衡的因素(如浓度、压力、温度等)发生改变时,系统的平衡将发生移动。
平衡移动的方向总是向着减弱外界因素的改变对系统影响的方向。
20.化学反应速率:公式7、8。
21.反应历程: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途径、步骤,基元反应:反应物分子(或离子、原子及自由基等)直接碰撞发生作用而生成产物的反应。
22.质量作用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成正比,浓度的幂次为基元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组分的化学计量数。
设某基元反应为a A+b B+→⋯g G+d D+⋯v=kca A cb B⋯称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式。
该反应总的反应级数n则是各反应组分A,B,⋯的级数之和。
对于基元反应,反应级数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是一致的。
非基元反应不一致。
24.反应速率理论:活化分子:那些具有足够高的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活化能要使普通分子成为活化分子所需的最小能量,用E a表示。
即要使1mol具有平均能量的分子转化成活化分子所需吸收的最低能量。
温度每升高10K,反应速率一般增加2~4倍。
25.阿仑尼乌斯公式:公式9。
26.2个温度下的k关系,公式10,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降低活化能。
第三章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变化的一门基础学科。
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结构和信息的科学。
2.化学分析方法: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方法,属常量分析,准确度高(RE<0.1%)重量分析法—测物质的绝对值,容量分析法—测物质的相对量,以滴定分析法为主要手段;仪器分析方法——以被测物质的物理及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多属微量分析,快速灵敏,RE较大,但绝对误差不大。
3.1)真值:某一物理量本身具有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数值。
2)平均值:n次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3)准确度:在一定测量精度的条件下分析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常以绝对误差(E)和相对误差(RE)来表示。
4)精密度:多次重复测定某一量时所得测量值的离散程度,常以偏差和相对偏差来表示。
再现性:不同分析工作者在不同条件下所得数据的精密度。
重复性:同一分析工作者在同样条件下所得数据的精密度。
5)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好(可能有系统误差),而欲得高准确度,必须有高精密度。
因为系统误差只影响准确度而不影响精密度(单向恒定)。
4.误差1系统误差:由某种固定因素引起的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重复出现、正负及大小可测,并具有单向性的误差。
可通过其他方法验证而加以校正。
分为方法误差、操作误差、仪器及试剂误差、个人误差。
2随机误差:由测量过程中一系列有关因素的微小的随机波动而引起的误差,具有统计规律性,可用统计的方法进行处理。
多次测量时正负误差可能相互抵消。
无法严格控制,仅可尽量减少。
3过失误差:指明显与事实不符的误差,即异常值,亦称―过失误差‖。
如看错砝码、读错数据等。
随机误差的的正态分布。
5.消除误差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2、减少测量误差3、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小偶然误差4、消除系统误差1)对照试验2)空白试验3)仪器校准4)分析结果校正。
各种偏差,图5。
标准偏差:公式11、12、13。
CV=S/x⨯100%6.置信区间:将以测定结果为中心,包含μ值在内的可靠性范围称为置信区间。
真实值落在这一范围的概率,称为置信度或置信水准。
公式14、15置信度P—在某一t值时,测定值落在(μ±ts)范围以内的概率。
显著性水准α—在某一t值时,测量值落在(μ±ts)范围以外的概率(α=1—P),有限次试验置信区间:公式16,公式17。
8.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1.反应能按化学反应式定量完成(没有副反应、反应完全程度达99.9%以上)2.反应能迅速完成3.有合适的指示化学计量点(或终点)的方法(合适的指示剂)4.无干扰主反应的杂质存在(无干扰杂质)9.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