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国大典
人教部编版《开国大典》PPT课件1

大典前
大典中
大典后
时间
地点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 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 作人员 、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 人。观礼台 上还有外宾。 参加典礼的人数之多,说明了全 参加的人员及人数 国人民对这次大典的期待和重视。
大典中又具体分为: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 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放礼炮→宣读政府公告 →阅兵式→群众游行。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 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 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 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 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 一齐投向主席台。
“一齐”说明人民群众的心是 一致的,对革命领袖都充满了 崇敬和爱戴之情。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 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说明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身得解放, 从此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 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 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 的掌声。
场景一:宣布典礼开始
中央人民 政府秘书长林 伯渠宣布典礼 开始。中央人 民政府主席、 副主席、各位 委员就位。
场景二:奏国歌
乐队奏起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 歌——《义勇军 进行曲》。正是 这战斗的声音, 曾经鼓舞中国人 民为新中国的诞 生而奋斗。
场景三:宣布新中国成立
接着,毛泽 东主席宣布: “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今 天成立了!”
近义词
挺立——耸立 庄严——庄重 瞻仰——景仰
1949年开国大典观后感

1949年开国大典观后感《1949年开国大典观后感》篇一1949年的开国大典,那是一场震撼世界的盛典,当我观看相关影像资料时,内心犹如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泛起层层难以平息的波澜。
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期待,就像一群等待着新年钟声敲响的孩子,那种热切简直要把空气都点燃了。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那洪亮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像一道划破黑暗夜空的闪电,一下子就照亮了整个中华大地。
这声音一传出,人群就像炸开了锅一样沸腾起来。
欢呼声响彻云霄,那声音大得呀,我觉得就算是雷公电母在天上,估计都要被震得捂住耳朵了。
人们挥舞着手中的小旗,那些小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也在激动地呐喊着。
这时候的我啊,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扑通扑通直跳。
我在想,这得是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才换来的今天啊。
以前,咱老百姓过的那是什么日子啊。
听老一辈人讲,就像在黑暗的泥沼里挣扎,吃不饱穿不暖,还得受那些侵略者和反动派的气。
我爷爷就说过,他们小时候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每天都提心吊胆的,生怕哪天就被抓去当壮丁了。
可是你看现在,新中国成立了,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了好久的人,一下子看到了光明大道。
有人可能会说,开国大典不就是个仪式嘛。
嘿,这可大错特错了。
这就像是一个新生婴儿的诞生典礼,这个婴儿就是新中国。
这个典礼代表着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始。
从这以后,咱中国人就可以挺直腰杆做人了。
咱们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是觉醒的雄狮。
我看着那些开国大典上的人们,他们的笑容里带着泪水。
这泪水里包含了太多太多,有对过去苦难的告别,有对新生活的憧憬。
我自己也忍不住眼眶湿润了。
我想,我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真的是太幸福了。
我们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可以读书,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可以吃,有舒适的房子可以住。
这些都是那些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啊。
如果没有他们,哪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呢?有时候我也会想,要是我生活在那个年代,我能像他们一样勇敢吗?也许我会害怕,但是我相信,在那种热血沸腾的氛围下,我也一定会被感染,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十年代小学三四年级语文课本上的开国大典一课原文

五十年代小学三四年级语文课本上的开国大典一课原文19xx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
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
广场成丁字形。
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
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
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
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_1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开国大典教学反思1《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
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游行队伍。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
在初读全文前,我先给学生提供了有关“开国大典”的电视录像,让学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具体体会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及人民的情感时,又再次出现了大典各程序的幻灯,目的都是为引导学生入境,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使学生学得有趣味、学得主动。
课文第三段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这一段按照典礼进行的顺序来写。
在第三段中,“欢呼”一词出现多次。
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并思考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展开想象,深刻挖掘。
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环节的安排,训练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读的能力。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2《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相关的历史史实学生了解太少,很难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情感。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感悟新中国成立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喜悦与自豪,我抓住“大典”的中心环节,充分利用视频资料,让同学们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人民群众激动、兴奋的心情。
学生观看了毛主席的讲话视频,听到毛主席的宣告时产生的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心情进入到课文中去。
在文字中去感受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人的骄傲,自豪,学生带着情感进入文本,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如“升国旗”部分,“欢呼”一词出现多次,教学时让学生找出带有“欢呼”一词的句子,体会每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欢呼起来的?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
开国大典精品PPT教材1

海军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 步行进。
步兵
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 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 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炮兵
接着是一个战车 师,各种装甲车 和坦克车两辆或 三辆一排,整整 齐齐地前进;战 士们挺着胸膛站 在战车上,像钢 铁巨人一样。
战车师
比喻:表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力量强大,无坚
不摧,是新中国强大的安全保障。
接着是一个骑 兵师,“红马 连”一色红马, “白马连”一 色白马,五马 并行,马腿的 动作完全一致。
骑兵师
以上这些部队,全 都以相等的距离和 相同的速度经过主 席台前。当战车部 队经过的时候,人 民空军的飞机也一 队队排成人字形, 飞过天空。
空军
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 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说明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身得解放, 从此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 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 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 的掌声。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7 开国大典人教(部编版) (共63张PPT)[1]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7 开国大典人教(部编版) (共63张PPT)[1]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肃静】严肃寂静。 【宣读】在集会上向群众朗读(布告、文件等)。 【公告】政府或机关团体等向公众发出的通告。 【制服】军人、机关工作者、学生等穿戴的有规 定式样的正式服装。
1949年10月1日,一个伟大的日子,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了!神圣庄严的宣告、威武雄壮 的军队、喜悦欢腾的群众……典礼上的一幕幕 是否令你心驰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 课文,重温那庄严隆重的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油画介绍词

开国大典油画介绍词开国大典油画是一幅以毛泽东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场景为题材的艺术作品。
这幅油画是由中国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于1953年创作的,作为中国现代艺术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的庄严场面和伟大历史时刻。
整幅油画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场景为主线,通过巧妙的构图和细腻的绘画技巧,展现了中国人民从苦难到解放、从分裂到团结的历史进程。
画面上,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身着各种服饰,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希望的笑容,代表着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迎接新生活的决心和信心。
油画的背景是天安门城楼,整座城楼庄严肃穆,象征着新中国的崛起和国家的权威。
城楼上方悬挂着巨大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表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充满朝气与活力。
在油画的左侧,一位身穿军装的将领手持大旗,高举着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象征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和胜利。
而在油画的右下方,则是一群身着传统服饰的人们,代表着中国各个民族的团结和和谐。
整幅油画采用了浓烈的色彩,运用了光影效果和线条的处理,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逼真,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表情和动作都充满了自豪和自信,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生活中的喜悦和期盼。
开国大典油画是中国现代艺术的杰作,它通过绘画的形式,将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精神深入人心。
这幅油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见证和艺术珍品。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向世界传达了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开国大典油画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通过绘画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新中国的诞生和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精神。
这幅油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内涵,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它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国现代艺术的经典之作。
开国大典课文原文分析

开国大典课文原文分析开国大典的原文是怎么样的,老师需要怎么教这篇课文呢,下面一起去欣赏一下开国大典课文原文以及分析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开国大典课文原文分析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的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开国大典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的风采。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从记叙大会开始,这种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显然表达了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壮的声音……”这样两个长句子,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当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如果说,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热爱新中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的话,那么,记叙阅兵式的部分,除表达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外,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感到自豪的感情。
开国大典课文赏析

开国大典课文赏析
《开国大典》是一篇由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创作的记叙文,这篇文章生动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
在文章中,李普首先描绘了开国大典前的天安门广场,交代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和人数,然后详细描述了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热烈场面。
接着,李普按照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宣读公告的顺序,详细介绍了开国大典的全过程。
这一部分不仅展示了新中国的诞生,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随后,李普描绘了阅兵式的盛况,从军队的整齐划一,到各种武器装备的展示,都充分展示了新中国的军事实力和国家威严。
最后,李普描述了群众游行的盛况以及大典结束后的情况,展现了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热爱和拥护。
全文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李普通过生动的描绘和详尽的叙述,使读者仿佛亲历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开国大典》一文在多个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成为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开国大典》不仅是一篇历史性的文献,更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章。
它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和追求。
同时,《开国大典》也是一篇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作品,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使它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