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专硕)专业基础真题

合集下载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传播学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传播学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传播学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简答题 2. 论述题 3. 名词解释题1.简述拉斯韦尔与默顿关于传播的功能的观点。

(北大2018年研;中央民大2018年研)正确答案:(1)拉斯韦尔的“传播的三功能说”在传播学研究史上,最早对传播的社会功能做出较全面分析的是H.拉斯韦尔。

他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①环境监视功能。

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监控、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在这个意义上,传播对社会起着一种“嘹望哨”的作用。

②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

社会由各不同部分组成,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络、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传播正是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

③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和创造。

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2)默顿的传播功能观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在1948年发表的《大众传播、通俗口味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一文中,特别强调了大众传播的下述三种功能:①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任何一种问题、意见、商品、团体乃至人物或社会活动,只要得到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都会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

这种地位赋予功能,会给大众传媒支持的事物带来一种正统化的效果。

②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大众传媒通过将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公之于世,能够唤起普遍的社会谴责,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从而起到强制遵守社会规范的作用。

大众传播的这项功能主要来自它的公开性。

在通常情况下,即使人们对违反规范的行为有所知晓,也不会发生有组织的社会制裁行动。

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题库

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题库

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题库一、选择题1.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 新闻作品B. 新闻传播活动C. 新闻传播过程D. 所有以上选项2. 下列哪项不是新闻传播的基本功能?A. 传递信息B. 教育引导C. 娱乐消遣D. 强制控制3. 新闻传播的“五W”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何时(When)B. 何地(Where)C. 何人(Who)D. 何因(Why)4. 在新闻报道中,以下哪个原则是首要遵循的?A. 客观性原则B. 时效性原则C. 准确性原则D. 趣味性原则5. 新闻传播的“第三人效果”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沃尔特·李普曼B. 马歇尔·麦克卢汉C. 约瑟夫·克拉珀D. 诺曼·费尔克拉夫特二、简答题6. 简述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7. 阐述新闻传播中的“议程设置”理论。

8. 描述新闻传播中的“沉默的螺旋”现象。

9. 解释什么是“媒介素养”,并说明其重要性。

10. 论述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三、论述题11. 论述新闻传播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

12. 分析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3. 论述新闻传播伦理的重要性及其在实践中的体现。

14. 探讨新闻传播中的“假新闻”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15. 论述新闻传播与公共关系之间的关系。

四、案例分析题16. 阅读以下新闻报道案例,分析其传播策略和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

案例:[此处应插入具体新闻报道案例文本]17. 针对某一重大社会事件的报道,分析不同媒体的报道角度和立场,探讨其对公众认知和态度的可能影响。

五、写作题18. 假设你是一名新闻记者,请根据以下提示撰写一篇新闻报道。

提示:[此处应插入具体新闻事件或主题提示]19. 以“新闻传播与社会责任”为题,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论文。

20.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新闻传播现象或问题,撰写一篇分析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传播学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传播学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传播学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名词解释题 2. 简答题 3. 论述题1.参与式观察(北大2013年研)正确答案:参与式观察,是指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其优点是:可为获得社会现实的真实图像提供很好的方法;参与观察时,由于身临其境,观察者可以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这也是记者喜欢采取暗访手段的原因。

其缺点是:它所得到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参与式观察的程序是不明确的,观察无系统,它的资料难以用数量表示,它的研究结果也无法重复。

涉及知识点:传播学理论2.双重偶然性(北邮2009年研;武汉理工2008年研)正确答案:双重偶然性由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是指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这是因为在自然界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条件,便会产生预期的反应。

而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还受到精神和心理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

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涉及知识点:传播学理论3.信息(华南理工2016年研;湖南大学2016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上海大学2013年研;北师2012年研)正确答案: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这是广义的信息概念。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传播学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传播学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传播学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论述题 2. 简答题 3. 名词解释题1.技术在新闻传媒的形态变化中有怎样的作用?正确答案:(1)对新闻媒介形态的变化而言,技术扮演了核心的推动作用。

没有技术的进步,就不可能有媒介形态与功能的不断进步。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由于生产力和技术水平极端低下,人类只能凭借体语和简单的信号进行信息传递。

随着社会的进步,语言和文字得以发明,促成了人类传播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变革,即信息可以借助文字进行编码并传播久远。

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更为人类传播提供了简便的载体,并为信息的大规模复制和广泛传播提供了可能性。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成了电子媒体的诞生,使人类信息传播的速度大为提升。

随着卫星和互联网的出现,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

人类媒介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以时间压缩空间成为当今时代最为鲜明的特征。

(2)尽管技术的进步对媒介的演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技术不是决定媒介发展的根本力量。

技术对媒介的影响,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环境中进行的。

因此,不能孤立地看待技术在媒介演进中的角色。

应该承认,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信息传递需求,是媒介演进的根本决定要素。

正是这种需要,推动着人类不断改进技术,并迅速应用于媒介领域,从而不断提高人类控制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涉及知识点:传播学理论2.什么是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为什么说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妨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南京大学,2014年)正确答案:(1)传播障碍是指阻碍社会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因素,包括结构障碍和功能障碍,如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

(2)传播隔阂是指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利益和意识形态而产生的传播上的无意误解或有意曲解。

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的隔阂等。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6. 名词解释题7. 简答题8. 论述题9. 案例分析题名词解释题1.提问(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MJC真题)正确答案:提问是记者运用对话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提问质量的优劣,水准的高下,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与写作整体活动的成败。

涉及知识点:新闻采访2.广播通讯(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正确答案: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广播通讯则是指以广播报道的方式进行口播的一种新闻文体。

涉及知识点:新闻写作3.录音新闻(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MJC真题)正确答案:这是一种比较简短,时间性很强,利用现场音响进行报道的广播形式,是由语言文字和现场录音结合起来报道有关事件的一类新闻体裁。

它具备广播新闻所具备的一切要求。

报道的事实必须具有新闻性,必须具有音响场面。

录音新闻由文字新闻演变而来,它要求简短、精悍、迅速、及时。

结构上同文字新闻差不多,一般也有导语、主题、结尾,背景材料可有可无。

这种形式宜于报道各种重要会议的开幕、闭幕,或重要工程开始和完成的消息;工农业生产和其它各条占线的新成就;国家或民族问的外交活动等等。

录音新闻是由音响和文字两部分共同来表现主题的。

因而,除了一般新闻稿件写作的基本要求之外,还必须注意文字和音响之间的配合。

涉及知识点:新闻写作4.新闻的五要素(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MJC真题)正确答案:新闻五要素即新闻的5个W,指一则新闻报道必须具备的五个基本因素,分别为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因(why)、何人(who)。

这是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五个方面,是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由于它概括了新闻事件本身存在的客观联系,对指导新闻采访和写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总分:150.00,做题时间:150分钟)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4,分数:72.80)1.传播者(上海大学2005研)(分数:5.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模式(厦门大学2005研)(分数:5.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W模式”(上财2010研;北邮2007研)(分数:5.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馈(分数:5.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噪音(分数:5.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单向传播(分数:5.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双向传播(分数:5.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循环模式(人大2004研)(分数:5.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人内传播(华农2011研;湖南大学2010研;武汉理工2010研;南开大学2006研)(分数:5.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人际传播(南开大学2004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研;浙大2002研)(分数:5.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亲身传播(上海交大2007研)(分数:5.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主我/宾我(北邮2011研)(分数:5.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自我互动”理论(南开大学2011研;厦门大学2010研)(分数:5.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镜中我(北师2008研)(分数:5.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答题(总题数:12,分数:61.90)15.简述香农的传播模式。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新闻史)历年真题试卷汇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新闻史)历年真题试卷汇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中国新闻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简答题 2. 论述题 3. 名词解释题1.简述革命战争时期,三份中共中央机关报。

(复旦大学2012年研)正确答案: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中央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斗争形势的需要,创办了多种机关报,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团结群众和教育党员,指导工作。

其中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有:(1)《向导》。

《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

1922年在上海创刊,1927年停刊。

《向导》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向导》用大量的事实报道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分析,揭露中国贫穷落后、战乱不安的根源,明确指出打倒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

(2)《热血日报》。

《热血日报》1925年6月4日由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瞿秋白同志主编。

该报具有比较完备的报纸形态。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该报出版未及一月即被迫停刊。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创办的第一个日报。

(3)《红旗日报》。

《红旗日报》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

1930年8月15日在上海创刊,由《红旗》3日刊和《上海报》合并而成。

后成为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机关报,李求实任编辑。

该报在国民党统治区秘密发行,出版1个月后发行量达1.2万份,有国外订户。

该报设有“苏维埃区域来信”“莫斯科通信”“欧洲通讯”“红旗俱乐部”“我们的字典”“短斧头”等栏目。

每周有1篇时事汇评。

此报在中国首次提出了“报纸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这一观点。

1931年3月停刊。

(4)《红色中华》。

《红色中华》于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是中共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机关报。

1935年该报随红军长征,在长征途中恶劣的条件下坚持油印出版,鼓舞了红军战士的斗志。

到陕北后于1937年1月29日改名《新中华报》,在延安出版,初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

郑大新传考研题库

郑大新传考研题库

郑大新传考研题库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作为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考研题目通常涉及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模拟的考研题库内容,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1. 媒介融合2. 新闻伦理3. 受众分析4. 舆论监督5. 传播效果二、简答题1. 请简述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2. 论述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进行转型。

3. 描述广告传播的基本原则及其在现代营销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1. 论述互联网时代下,新闻传播的新模式及其对传统新闻业的影响。

2. 请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社交媒体在现代公共关系中的作用。

3. 论述大数据时代下,新闻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四、案例分析1. 请分析某一重大新闻事件的传播过程,并讨论其对公众舆论的影响。

2. 选择一个成功的广告案例,分析其创意、传播策略及其效果。

五、实务操作题1. 设计一份针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调查问卷,并说明其目的和预期效果。

2. 假设你是一名新闻记者,描述你将如何报道一个突发新闻事件。

六、综合应用题1. 请结合当前的传播学理论,分析某一社会现象背后的传播机制。

2. 论述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的策略和挑战。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模拟题库,实际的考研题目可能会有所不同。

考生应以官方发布的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为复习重点。

同时,建议考生在准备考研时,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关注时事热点,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研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考生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复习。

希望所有考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郑州大学新闻专硕(新闻与传播硕士)真题【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试卷】(满分:1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30分)
1、黄色新闻
2、新闻价值
3、内容分析法
4、整合营销传播(IMC)
5、双重出售
6、癸丑报灾
二、简答(每题10分,共计60分)
1、简述新闻失实的原因。

2、简述互联网的传播特点。

3、简述意见领袖的基本特征。

4、影响和制约“第三人效果”的个人因素有哪些?
5、《新青年》杂志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6、简述广告的社会功能。

三、论述(每题30分,共计60分)
1、用传播学解读《中国好声音》热播的原因。

2、论述新闻批评的舆论监督特征。

(今年顺利录取了~为开学攒人品~整理了一下手头的真题分享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_^@)~加油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