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调度控制技术国际标准体系研究_辛耀中

合集下载

打造特大电网智能调度航母——记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辛耀中博士

打造特大电网智能调度航母——记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辛耀中博士

作者: 李晓文
作者机构:�科学中国人》编辑部
出版物刊名: 科学中国人
页码: 6-1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0期
主题词: 调度控制中心 国家电网公司 电网运行 副主任 电力市场 系统关键技术 规模化应用智能调度 科技奖励大会 调度自动化系统
摘要:电网强则国家强。

我们生而有幸在这个"有电"的时代,却不知道为了能保证"电能常有"的状态,电网人为之付出了多少。

尤其是特大电网的出现,更是成为"中国梦"号航母上不可或缺的发动机。

那么,特大电网是如何进行调度控制的呢?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辛耀中就"特大电网一体化调度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应用"项目做出了回答。

瞄准症结,冲击世界性难题2014年1月,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特大电网一体化调度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应用"项目被授予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浅谈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现状与技术展望

浅谈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现状与技术展望

浅谈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现状与技术展望电网调度技术发展与电网发展是同步的,技术发展为电网发展提供了支撑,而另一方面电网发展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推动了技术发展。

智能化是未来电网发展的趋势,电力企业应该认清形式,做好相关准备,顺应形势发展,从而促进自的身长远发展。

标签: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1、系统总体结构现状近年来,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和技术已在我国各个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此同死,也逐渐增加了各种相关实践研究,为此需要从发展集约化调度控制和地域广阔分布的角度来尝试与分析,对引流及分配与调控等多方面领域要不断深化应用,提高地区电网调度的实用可靠性和促进电网调度的领先进步。

我国建设的地区线路网络在一体化发展基础上明显增加了需求并表现出了差异化。

但是,在实际施工中,信息与规模仍然存在不适应管理模式的状况,许多领域的应用重点并没有得到全面考虑。

发展一体化促使网络信息实现了标准化,一体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充分考虑安排电网个性化,设计调度控制系统在逐步实现安全性时,还要重视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在操作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提高安全性和灵活调资源。

2、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结构及功能分析2.1对实时信息收集功能进行分析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使用一系列的测量技术使实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的目标得以实现,使用PMU全面测量系统能够对电网不同节点的电压进行准确测量,可以不同时段的相位及功能的具体值进行收集,能够对电力设备运行时相关信息及数据进行收集,例如煤耗量、供热情况以及烟气等。

此外,能够对风力、降水以及气温等数据进行报备,为工作人员实际调度过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进而使调度工作效果有所保证。

2.2对评估及分析功能进行分析为了给电网安全运行提供更多的保障,工作人员需要对电网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使用传统方法较为复杂且了解的情况存在不真实的现象,在使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后,使上述工作变得更加简便,通过调度可视化,工作人員能够对不同时段电网运行情况进行准确掌握,并且可以对电网调度静态稳定性、供电运行潜力以及电网运行模式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能够对电力设备进行24小时监控,在发现故障问题时能够自动启动报警装置,在第一时间通知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可以尽快进行处理,进而保证电网正常运行。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现状与技术展望_辛耀中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现状与技术展望_辛耀中
第三阶 段 始 于 21 世 纪 初。2003 年 8 月 14 日 北美大停电事故发 生 后,各 国 都 开 始 研 究 大 电 网 在 线 安 全 稳 定 分 析 预 警 技 术 ,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于 2004 年 立项开展了基于大规模并行计算技术的大电网动态 稳定分析和预警的 研 究,验 证 了 多 路 多 核 集 群 服 务 器可适应电网调度控制 业 务 需 求。2008 年 初,中 国 大 范 围 冰 灾 对 电 网 造 成 严 重 破 坏 ,“5·12”汶 川 地 震 更是对电力设施造 成 毁 灭 性 破 坏,但 当 时 的 调 度 自 动化系统难以满足多级调度联合处置重大电网事故 的要求,调度中 心 也 缺 乏 异 地 容 灾 备 用 的 能 力。 地 震 发 生 后 ,国 家 电 网 公 司 快 速 决 策 ,立 即 着 手 新 一 代 调度控制系统的 研 发。 根 据 全 球 电 网 发 展 趋 势,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于 2009 年 全 面 启 动 智 能 电 网 发 展 战 略 , 在调度控 制 领 域 重 点 推 动 智 能 电 网 调 度 控 制 系 统 (其基础平 台 简 称 D5000 平 台 )的 技 术 研 发 与 集 成 应 用 。2010 年 底 ,10 家 试 点 单 位 的 智 能 电 网 调 度 控 制 系 统 上 线 运 行 。 至 2013 年 底 ,智 能 电 网 调 度 控 制 系统已部署到国家 电 网 公 司 全 部 32 个 省 级 以 上 调 度 控 制 中 心 ,并 迅 速 推 广 应 用 到 59 个 地 市 调 度 控 制
第 一 阶 段 自 20 世 纪 80 年 代 中 期 开 始 。 为 了 满 足跨省区域电网调 度 运 行 监 控 技 术 的 需 求,电 力 部 组织从国 外 引 进 了 “四 大 网 ”(华 北、华 东、华 中、东 北)能量管 理 系 统 (EMS)及 开 发 技 术,主 要 基 于 通 用小型计算机 VAX、专用操作系统 VMS、专用网络 协议 DECnet等。当时的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南 京 自 动 化 研 究 所 (现 国 网 电 力 科 学 研 究 院 )等 开 发 单 位,以引进工程为 依 托,以 引 进 技 术 为 基 础,进 行 了 全面消化吸收和技 术 再 创 新,并 研 制 了 适 用 于 各 级 调 度 的 数 据 采 集 与 监 控 (SCADA)系 统 。

智能电网调度与控制技术研究

智能电网调度与控制技术研究

智能电网调度与控制技术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电力能源的需求在日益增长,而且电网规模也不断扩大。

从传统的单向输电,到现代的双向输电、分布式发电和储能系统的出现,智能电网已经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

因此,智能电网调度与控制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章:智能电网调度技术2.1 调度中心智能电网调度中心是指对电力系统进行全面调度的中心控制部门,其功能包括:电能市场管理、负荷预测、发电计划、输电计划、故障管理和维护计划等。

调度中心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全面掌控和快速响应。

2.2 智能优化调度算法智能电网调度优化算法的研究也是智能电网调度与控制技术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统的电力调度算法多为基于经验和规则制定的传统方法,如经济负荷分配等。

而智能优化调度算法能够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指标,利用优化算法优化电力资源的配置方案,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第三章:智能电网控制技术3.1 智能电网的控制模式智能电网的控制模式分为集中控制和分布式控制两种。

集中控制模式是通过中央控制平台实现对电力系统进行全面的调度和控制。

而分布式控制模式则是利用通讯技术和分布式智能设备,实现对智能电网的有序控制和管理。

3.2 智能变电站建设智能变电站是实现智能电网控制技术的重要安排之一。

智能变电站不仅体现了智能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和稳定性,还能够实现对电气设备进行长期监测和调度指导。

第四章:智能电网控制技术的应用案例4.1 静态主动谐波滤波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静态主动谐波滤波技术是智能电网控制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静态主动谐波滤波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智能电网的供电质量,保证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4.2 微电网与能量互联网微电网和能量互联网是智能电网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微电网是一种小型的独立电网系统,可以实现能源的分布式发电、储能和传输。

而能量互联网则是将多个微电网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互相连接和输电调度。

新一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新一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新一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辛耀中摘要描述了近年来计算机、数据网络、图形处理、数据库、因特网和WWW、人工智能、分布式RTU、API、JAVA、电力市场等方面的技术进展,并据此提出了新一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设想,描绘了该系统的轮廓和主要特征,以及如何实现向新系统的平滑过渡。

关键词能量管理系统面向对象技术人工智能因特网分类号TM 734A NEW GENERATION ELECTRIC POWER NETWORK DISPATCHING AUTOMATIONSYSTEMXin Yaozhong(The National Electric Power Dispatching andCommunication Center of China, 100761, Beijing, China)Abstract The technical improvements of computer, data network, database, object-oriented technology, JAVA, Interne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istributed RTU, API, electricity markets etc are introduced. Furthermore, a conception for a new generation electric power network dispatching automation system is presented. Its structure and main functions and transition from existing automation system to the new system are discussed. Keywords EMS object-oriented techn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ternet0 引言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到今天已经三代。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 研究
路漫漫其悠远
2020/11/16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一 标准体系研究的目的意义 二 国际技术标准研究的现状 三 国内技术标准研究的主要进展 四 近期研究重点和国际化工作
路漫漫其悠远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 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 基础,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 新、国际领先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
由于智能电网的投资是长期的,有必要为投资者提供一套确认的标准体 系,为将来可持续投资提供坚实基础
路漫漫其悠远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三. 现有电力技术标准体系框图 规划设计
标准化工作导则
工程建设
第一层为技术 基础标准
通用技术语言标准 量和单位
设备、材料 第二层为技术
调度与交易 专业标准
运行检修
技术基础标准
2010.1
➢ 完成体系规划研究报告
2010.6.29公开发布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结构
体系结构: Architecture, The fundamental organization of a system embodied in its components their relationships to each other and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principles guiding its design and evolution. 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基本组 织方式,即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组成部分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关系,以及指导系统设计和发展的原则。
标准全面综述 2. 确定核心标准:选择在智能电网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标准,对这些标准的提

辛耀中:坚强智能电网与泛在电力物联网面临的六大挑战

辛耀中:坚强智能电网与泛在电力物联网面临的六大挑战

辛耀中:坚强智能电网与泛在电力物联网面临的六大挑战
4月18日,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2)变电站工作组会议在宁召开。

标委会副主任辛耀中作题为“坚强智能电网与泛在电力物联网面临的六大挑战”的大会主旨报告,阐述了建立“两网”(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总体战略目标,分别从电源结构、电网结构、用电结构、调度控制、网络安全和IT技术6个方面详细分析阐述了即将面临的技术需求、难点问题和转型关键,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春风给电力与能源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术界、企业界乃至资本市场无不热捧和跃跃欲试。

4月18日,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2)变电站工作组会议在宁召开。

标委会副主任辛耀中作题为“坚强智能电网与泛在电力物联网面临的六大挑战”的大会主旨报告,阐述了建立“两网”(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总体战略目标,分别从电源结构、电网结构、用电结构、调度控制、网络安全和IT技术6个方面详细分析阐述了即将面临的技术需求、难点问题和转型关键,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现将其演讲的主要观点(PPT)分享给您。

电力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览表

电力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览表

主任/教高 副主任 副主任 副主任
标准工作专 责
标准工作专 责
高工 高工 高工
副所长
副所长
所长
副所长
高工
所长
所长 副主任
主任
所长 高级工程师
主任 高工 主工/教高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 南方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 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
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
南方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 南方电网公司市场营销部 南方电网调度通信中心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全国 电力设备状态维修与在线监
测标委会)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全国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标委
会)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能源行业风电标委会)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光伏发电标准化推进组并网
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行
业电测量标委会)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力行业电能质量及柔性输
电标委会)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力行业供用电标委会)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部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信息交
25 刘永东 副主任/高工
中南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成员 成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换标委会)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全国电磁兼容标委会)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 (电力行业信息标委会)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组长 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成员
24 刘晓瑞
高工
智能电网 标准化总
序号 姓名 职称职务 工作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A survey 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IEC standard, 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 and industrial standard related to the dispatch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for smart grid is given, and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implementing relevant standards to smart grid dispatching and smart substation are summari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uch mainstream standards as IEC 61970, IEC 61850 and so on are analyzed in depth,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demands of power grid operation and control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he basic idea and main 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 problems are proposed. Besides, the standard architecture of smart grid dispatch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which is based on the unified security structure, unified communication protocol, unified model description and unified service interfaces, is demonstrated.
下文重点分析标准体系存在的缺陷、现行主流 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措 施建议。
1 IEC TC57 标准体系的发展
现 行 IEC TC57 标 准 参 考 体 系 (reference architecture)基本上是按数据通信的各个环节展开 的,包括通信介质、通信协议、对象映射、应用接 口、业务系统等,涵盖了控制中心与变电站之间的 各种通信协议和各类数据模型,如图 1 所示。因为 在同一领域并存多种通信协议和数据模型,而且都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控制技术;IEC 标准;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发展趋势 DOI:10.13335/j.1000-3673.pst.2015.01.001
0 引言
智能电网已经成为近些年全球研究的热点课
基金项目:国家 863 高技术基金项目(2011AA05A118)。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863 Program (2011AA05A118 ).
KEY WORDS: smart grid; dispatch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IEC standard; industry standard; development trend
摘要:概述智能电网调度控制技术相关的 IEC 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总体情况,总结智能电网调度和智 能变电站在实施相关标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深入分析 IEC 61970、IEC 61850 等主流标准存在的问题,结合电网运 行控制的实际需求以及计算机和通信等技术的发展趋势,提 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论证了基于“通用安全 架构、通用通信协议、通用模型描述、通用服务界面”的智 能电网调度控制技术标准体系。
3)改进提高阶段。结合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 统(简称 D5000 平台及系统)的开发,将电网公共模 型 CIM 的思想引入 D5000 平台的实时数据库设计, 采用高效的 CIM/E[7]取代低效的 CIM/XML,以满 足在线动态安全稳定分析(dynamic security analysis, DSA)的实时性要求,采用 CIM/G[7]技术实现实时画 面的共享及远程浏览等。结合智能变电站的开发建 设,优化了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的以太网结构,
电网技术
3
是 IEC 国际标准,给工程实施和标准应用带来极大 不便,各国专家强烈要求简化标准体系、统一相应 标准。
后来成立的 WG19 工作组负责制定 TC57 标准 体系,并负责协调各工作组之间关系。WG19 提出 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标准体系,主要体现为 3 个特点 (如图 2 所示):1)将所有电力系统模型都统一为以 IEC 61970 CIM 模型为基础的、以统一模型语言 (UML)描述的模型系列,包括配电网模型 IEC 61968 系列等;2)将所有数据通信协议都统一到变电站 IEC 61850 的通信协议,包括原来的 IEC 61870-101 和-104,以及 TASE.2 协议;3)将所有安全防护方 面的标准都统一到 IEC 62351 系列标准,要求对所 有通信协议都改造为支持安全加密认证的协议。虽 然并没有实现最终的统一,但 WG19 所做很多工作 组之间的协调工作效果很好。
(
网端 络对 、端 系的 统 作作
(
能源市场 参与者
电力客户
电力服务 提供者
其他企业
应用对应用(A2A)、 业务对业务(B2B)
应用程序内部信息中间件(XML定义格式,映射到特定协议)
61970 / 61968公共信息模型(CIM)
SCADA 应用
基于变电站总
线和过程的点
1)在本体系架构中,协议的不同部分由不同颜色的色块相关联;
对点61850
2)没有加色块的部分表示即将开展的工作、进行中的工作或其他人员承担的工作。
图 1 IEC TC57 标准参考体系 Fig. 1 IEC TC57 reference architecture
第 39 卷 第 1 期
示,WG19 工作组正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 IEC TC57 标准体系。
图 3 描述的体系框架,涉及电力系统的方方面 面,覆盖面非常广泛,逻辑非常清晰,各标准化组 织和研究机构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定位,该标准体系 需要整个 IEC、ISO、ITU 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各 个委员会,以及全世界各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开发 单位和用户单位共同参与,才能编制完成,不是仅 仅 IEC TC57 标准化委员会能够实现的。本文作者 为 WG19 工作组成员,参与了相关标准体系的研究。 制定 IEC 国际标准的基本原则是“只定义接口技术 标准、不涉及具体功能和实现方式”,结合智能电 网调度控制业务和智能变电站(发电厂)业务关于 “统一模型、统一协议”的强烈需要,结合当代计 算机、通信、控制、信息等技术的最新进展,归纳 提炼出基于“通用安全架构、通用通信协议、通用 模型描述、通用服务界面”的改进通用标准体系框 架,如图 4 所示,希望逐步形成不仅在发电、输电、 配电、用电等各个领域通用的,也在设备、现地、 厂站、调度、企业、市场等各个层级通用的非常精 炼的一组技术标准。这仅是个概念架构,下文几节 分别详细讨论。
辛耀中
(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北京市 西城区 100031)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Architecture for Smart Grid Dispatch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XIN Yaozhong
(State Grid Dispatch and Control Center, SGCC,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31, China)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迅速提升,中国电力工业高速发展,大量新建的变 电站、发电厂、调度控制中心,都需要采用满足国 际标准的新技术。因此 IEC 标准在中国的实施应用 远远快于欧美及其他国家。中国电力系统实施 IEC 几个系列标准的过程可以总结为以下 3 个阶段:
1)测试阶段。从 IEC 61970-301 CIM 发布开始, 组织了国内十几家开发研究单位近 10 次的公共信 息模型(common information model,CIM)互操作实 验,基本跟当时国外的 CIM 互操作实验同步[6];针
完善了合并单位(merging unit,MU)输入侧和输出 侧的接口标准,简化了变电站配置描述(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SCD)并按专业和间隔进行 解耦,优化了实时数据采样同步机制等。目前,智 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已在国网公司全部省级以上 调度控制中心和部分地级调度控制中心上线运 行[8-11],智能变电站已建成近千座,电网的快速发 展需要采用最新技术,但是大量最新技术的广泛应 用也为电力系统和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带来严重隐 患,必须清醒认识并逐步解决,这也是在技术水平 国际领先情况下难以避免的问题。
协议
)
)
远动 通讯介质
WAN 通讯介质
现地 设备
TC13 WG14
61870-5 RTU或变 电站系统
61850 变电站设备
61850 IED 现地设备或分
布式设备
XML 外部信息
系统
60870-6
TASE.2
外部系统
其他控制中心 (对称的客户端/服务器)
客户端表计 IED、继电器、表计、开关、CT、VT
第 39 卷 第 1 期 2015 年 1 月
文章编号:1000-3673(2015)01-0001-10
电网技术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M 591 文献标志码:A
Vol. 39 No. 1 Jan. 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