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绩效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基于EVA的X银行绩效评价研究》范文

《基于EVA的X银行绩效评价研究》范文

《基于EVA的X银行绩效评价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绩效评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关注利润、收入等财务指标,但这些指标往往无法全面反映银行的真实经营状况和价值创造能力。

因此,寻找一种更加全面、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经济增加值(EVA)作为一种新型的绩效评价工具,能够更好地反映银行的经营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

本文以X银行为例,研究基于EVA 的银行绩效评价方法,以期为银行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依据。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银行绩效评价进行了大量研究。

其中,EVA作为一种新的绩效评价方法,在银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EVA通过考虑资本成本和资本投入,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银行的经营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

此外,EVA还能够帮助银行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基于EVA 的银行绩效评价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针对X银行的具体情况,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三、X银行绩效评价现状及问题分析X银行作为一家重要的金融机构,其绩效评价方法对于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X银行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财务指标,如利润、收入等。

这些指标虽然能够反映银行的经营状况,但无法全面反映银行的真实经营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

此外,X银行在绩效评价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不全面、评价指标不科学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X银行的绩效评价结果无法为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四、基于EVA的X银行绩效评价方法为了解决X银行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EVA 的X银行绩效评价方法。

该方法以EVA为核心指标,综合考虑银行的资本成本、资本投入、营业收入和运营成本等因素,全面反映银行的经营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

具体而言,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EVA的计算公式和参数。

有关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文献综述

有关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文献综述

模式的思考, 理沦界对银行效率的研究重点 制商业银行生产效率 的比较研 究[ 生产力 J 】 也转向银行业务范围经济是否存在的讨论。 业银行的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 研 究 .2 0 1 0 5. Ke li Sieb r n和 adn eg搜集 19 — 19 问 90 94年 3 技术效率 。 、 李希义、 任若恩采用D A E 5 、严 太 华 , 岩 . 国商业 银 行成 本 效率 郝 中 42家银行 控股 公 U( fC ) 1 = MB t s的数据 分析 表 法对银行的综合技术效率 、 ] 纯技术效率等进 S A方法的实证研 究【】 F J金融理论与实践 0 1 明: 随着银行规模扩大,经营产品多样化程 行计算 , 得出了国有商业银行技术效率低于 20 9.

二 国内关于银行效率研究的回顾

国外关于银行效率 的研究
1 、规模 效率 。A h d f最早 以 19 la ef 90 19 年的 财务数 据对 银行 成 本进行 _系统性 95 r 的研究 ,发现 , 支行 制银 行每 一 关冗 的资 分更 多 的 产 ; B ntn则利 用 c d生产 函 数洲 算银 行 的规 es o 模 经济 , 现规 模经 济是 现 实的 , 对所 有 发 但


度提 高 ,银行 可 以从 内部 资源 配置 中获益 , 因此可 以持 有更 少 的 资本 , 从而 可 以提 高 银 行 的收 益 。 3 、技术效 率 。从 5 年 代开 始逐 步开 始 0 了对 技 术效 率 的研究 。K o ma s eru o p n 、D b e 以及 Fa y e成 为 技 术 效 率研 究 的开 创 者 。 r Wh e c el k和 Wio 运用 Ma us指 数 o l n在 s l i mq t 来 计 算银 行 的纯 技 术效 率 和 规 模 效率 后 发 现 , 19 00年 问美 国的商 业银 行技 术 非 97 20 效率 越 来越 明显 。 4 、成 本效 率 。对 衡量 银 行成 本控 制 和 利润最 大化 的能 力 的成 本效率 的研 究 国外涌 现 了大量 的研 究 文献 ,如 B re ,Hu t , egr ne r r1I 等研 究表 明 , 于 同等 规模 和产 品组 rTI jI 1 对 合的 银 行而 言 , 行业 的 平均 成本 比行 业 可 银 能 的最 低值要 高 出 2%。C ro ad n r 0 ab 、G ree 以及 Wiims 现欧 洲 储蓄 银行 通 过提 高 la 发 l 规模 效率 所 能实 现 的成 本节 约 仅 7 %。 8 总的来说 ,国外对银行效率的研究起 步 比较 早 , 法也 比较 成熟 , 很 大 的程 度 方 在 上要 领 先于 国内研 究 。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前言本文毕业设计的论题为XXXX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越来越受到各大企业的重视,文本从绩效管理的概述、企业绩效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当前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通过对企业绩效管理的综述,从中可以看出企业绩效管理研究发展趋势和重点。

从中可以看出"绩效管理经历了由单一的评估制度”逐步向系统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绩效管理是一套科学的、综合的、整体的管理制度.发挥了绩效管理的激励效果科学完整绩效管理不但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潜在能力,而且能够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形成,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有更大的优势.所以说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发展趋势下,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绩效管理制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通过列举大量国外和国内与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而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在绩效管理方案、绩效管理制度设计原则、绩效管理理论研究以及绩效管理的改进措施等方面的观点,并且对引入本文中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本文主要查阅了近几年有关绩效管理制度的文献期刊.国外研究文献:(1)Robert Bakwa 2003 《Performance management: how to appraise employee performance 》提出主要是通过对员工能力的分析,对员工岗位业绩进行合理分析和科学的比较,识别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甄别高素质和低素质员工,为企业选用人才提供真实、可靠数据,为人才的培养成长和发展提供可塑的空间,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

(2)Daniel Raquel (2008)《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upport organization innovation》提出组织支持程度无疑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诸多因素中其关键作用的因素。

要使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不断成功应从:培育企业家精神、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模式、健全绩效管理制度等方面。

(3)Stephen Pilbeam Marjorie Kobnaki, 2003《The practic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分析到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一切人力资源工作都是围绕着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而开展的。

绩效考核文献综述

绩效考核文献综述

绩效考核文献综述对于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我想先向大家介绍下我对绩效管理的认识。

绩效管理在一个组织中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整个组织的绩效;二是指个人的绩效。

对于绩效的含义,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最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是从工作结果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二是从工作行为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

因此我们主张应当从综合的角度出发。

所谓绩效,就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并且能够被评价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其中工作业绩就是指工作的结果,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是工作的行为。

一、参考文献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和认识2003年陈瑜编写的《DT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研究与设计》中以是以DT公司为研究对象。

DT公司是一家由研究所转制形成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本文的作者作为DT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同业界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合作,指导并实施了公司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力地支撑了公司业绩的高速成长。

作者所建立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以对DT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为主线,针对DT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在对企业现有的职位进行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估并据此建立薪酬体系的基础上,分为部门、干部和员工三个不同的层面分别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并对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进行研究,构建了企业的基础激励框架。

本论文的意义在于:通过综合运用绩效考核理论、技术与方法,根据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成功建立了适合于DT公司的绩效考核系统,并对体系的推行和实施进行了研究,为高科技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4年杨建奎编写的《国有大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背景下,企业经营目标已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提升企业价值转变。

经营绩效评价,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不仅是激励与约束的重要手段,而且已成为企业实施价值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

绩效是企业价值增长的具体体现。

从而对影响企业价值的三大策略,即价值源泉、价值动力和价值形象进行了系统剖析,归纳出影响这些策略的驱动因素,进而应用价值战略的思想构建了经营绩效评价模型。

《基于EVA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文献综述2100字》

《基于EVA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文献综述2100字》

基于EV A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国外对EV A 的研究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1)理论研究国外的主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对EV A 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其中,Stephen O’Byrne(1996)认为,EV A 对公司市场价值的解释力,远远大于NOPAT 对公司市场价值的解释力;S R Rajan(1999)对美国1998 年的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EV A 对公司价值的解释力最强;Maja Llic(2010)通过对几家成功运用EV A 的企业进行相关性分析,对EV A 实施现状进行了概述。

(2)应用研究国外的研究集中在EV A 评价业绩可行性研究和价值管理应用性研究两个方面。

Desai(2006)利用了一个完整的公司案例,比较了会计调整前和调整后的EV A,并且介绍了公司可以采用的一些基于EV A 的奖金计划。

虽然大部分研究显示,基于EV A 的管理薪酬体系对企业激励机制的作用是积极的,但EV A也并非完美无缺。

Lokanandha(2006)的研究显示,它不能使管理者和股东达成利益同盟,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利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调和。

我国对EV A 的研究与国外类似,也可以分为理论和应用两大方面,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有实际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理论研究关于EV A 在理论上的研究主要有:刘会敏(2009)针对我国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主张采用EV A 指标,认为这个指标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避免企业短期行为等,为我国企业大规模应用EV A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王晓丽和冒乔玲(2011)从资本市场、公司内部治理等方面,分析并肯定了中国企业实施EV A 的可行性,认为EV A 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诊治中国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低、侵犯投资人利益的痼疾,同时,他们也提出,中国企业推行EV A 管理体系既要考虑中国经济的转轨特征,又要适应企业自身及所在行业的特点的若干举措,从而实现EV A 的本土化。

我国绿色金融政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我国绿色金融政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国外研究中,Smith(2017)探讨了绿色金融政策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关 系,发现绿色金融政策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和资产质量。此外,Chen (2018)进一步研究了绿色金融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发现政策对银 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降低作用。
三、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绿色金融政策和商 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然后设计研究对象,选取一定期间内的商 业银行为样本,收集并整理其经营绩效数据;最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绿色金 融政策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本次演示分析了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虽然绿色信贷可 能增加贷款风险和声誉风险,但也可以带来更高的贷款收益和更广泛的客户基础。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挑战,如提高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培养 绿色信贷专业人才,完善环保信息披露机制等。此外,政府也应提供必要的政策 支持和引导,以推动绿色信贷的发展。
四、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现 状与挑战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已经逐步加大对绿色信贷的投入,以响应国家对环境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号召。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绿色信贷过程中仍然 面临一些挑战,如缺乏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缺乏专业的绿色信贷人才,以 及缺乏有效的环保信息披露机制等。
五、结论和建议
六、未来研究方向
本次演示主要了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但仍有许多方面 值得深入研究。例如,如何更有效地评估和管理绿色信贷的风险?商业银行如何 平衡经济效益和环保责任?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
在应对全球环境挑战的背景下,绿色金融和绿色信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 国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逐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责任的平衡, 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销售人员绩效管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销售人员绩效管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销售人员绩效管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一、概述销售人员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了企业的销售业绩和利润。

针对销售人员绩效的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通过综合研究相关文献,对销售人员绩效管理的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旨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绩效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1. 绩效管理的概念绩效管理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和战略,通过设定绩效目标、评估绩效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或惩罚措施,以达到提高员工绩效,增进企业利益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管理活动。

2. 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绩效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绩效管理,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销售人员绩效管理的主要问题1. 绩效目标设定不明确有关研究表明,销售人员在工作中经常面对绩效目标不清晰的问题。

绩效目标的模糊不仅让销售人员难以明确工作重点,也使他们很难对自己的工作绩效进行有效评估。

2. 绩效评估体系不科学一些企业的绩效评估体系存在着不科学的问题,忽视了销售人员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例如只以销售额来评估绩效,而忽略了客户满意度、销售技巧等因素。

3. 绩效激励机制不合理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合理也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企业过于依赖于高额的提成来激励销售人员,导致一些销售人员为了追求高额提成而采取了不正当手段。

4. 绩效管理缺乏科学性在某些企业中,绩效管理仍然停留在粗放的阶段,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无法做到全面、客观地评估销售人员的工作绩效。

四、解决销售人员绩效管理问题的对策1. 设立明确的绩效目标企业应该建立起合理、明确的绩效目标体系,让销售人员清楚知道自己的工作重点和目标,从而更好地进行工作规划和执行。

2. 完善绩效评估体系企业需要建立科学、全面的绩效评估体系,将销售额、客户满意度、销售技巧等多个因素纳入考核范围,更全面地评估销售人员的工作绩效。

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近几年来银行业不断报出高官的天价薪酬,引起了大众及很多学者的关注,因而高管薪酬激励制度制定的是否合理,它与公司的绩效之间的关系有多大程度的相关是很多学者的研究重点。

本文对近几年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与银行业绩关系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沿着逐步改善的脉络来分析各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视角。

【关键词】高管薪酬公司绩效上市银行相对业绩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的分离带来了一系列委托代理问题,而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一致性问题。

怎样激励管理者努力经营,实现企业所有者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成为企业理论研究的核心。

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达成有激励性的报酬-绩效契约。

特别是银行业的高管,不断爆出天价薪酬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

因此,企业管理层薪酬(特别是银行业)与企业的经营绩效的关系自然也就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篇文献综述将沿着国内学者对高管薪酬指标和企业绩效指标的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脉络来回顾二者之间的关系。

杨大光选取招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和深发银行5家上市银行作为分析样本,因为此篇文献主要的绩效指标是会计指标,所以没有选择国有银行,避免国有股的绝对控股使得银行高管的薪酬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使得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目标变得不是那么合适,因此这篇文章使用的会计指标如净利润,每股收益率等都显得不是特别成熟,而且模型的建立比较简单,而且发现绩效变量之间存在很强的多元共线性。

所以采用逐步加入变量的方法,发现代表商业银行盈利性水平的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对高管薪酬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不良资产率,资本充足率等都没有通过检验,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也不显著。

仅使用代表盈利性水平的会计指标来评价高管的业绩是本文的最大不足之处,因而得出的结论还待进一步的研究。

李洁等人认识到了将重点放在高管薪酬激励与一系列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间的关系上不太合理,忽略了机会成本和风险控制,片面追求会计利润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使得银行经营者作为代理人并不是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沿理论 中国市场2017年第22期(总第941期) 商业银行绩效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谢钟芸 (重庆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401331) [摘要]通过回顾金融监管发展历程,以及金融危机后银行业发生的重大变化,文章着重探讨了银行资本与银行绩效 之间的关系,从资本数量这个角度出发,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文章旨在阐述有关银行绩效问题的最新研 究,供后续研究者参考,进一步创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资本监管;银行绩效;资本充足率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2.012 

1 前言 随着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蔓 延,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动,银行监管问题再次 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国金融监管部门与银行管理层高度 重视建立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框架。2009年4月,G20峰会 提出“对监管体系进行改造,以便各国政府及时应对宏观 审慎监管的风险”。2012年,中国银监会起草了《商业银行 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必须提取一定数量的资本缓 冲。在此背景下,学者们越来越关注银行监管问题,相应 地,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银行绩效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 何才能提高银行经营绩效,这些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研 究学者的关注。由于商业银行一直在金融系统占据着不可或 缺的地位,对于银行问题的相关研究始终不会过时。 新版《巴塞尔协议》加强了对资本的监管,不仅提高 了最低资本要求,规定计提一定数量的留存资本缓冲和逆周 期资本缓冲,而且对于银行资本的质量作出了新的规定,即 划分为一级核心、一级其他和二级资本。这些新要求、新规 定的出台,不可避免地导致了银行业纷纷作出调整,以适应 新的监管要求。有研究表明,2008年以来,全球系统性重 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信贷行为有紧缩的趋势 (熊启跃,2015)。基于银行系统的这一显著变化。文章接 下来将着重探讨资本数量的变化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并 进一步分析其传导机制。 2 资本数量变化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关于资本数量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目前学术界仍没 有形成统一的结论。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 点表示提高资本充足率会正向影响银行盈利能力(Hanson, 2010;Morck,2011;段军山、杨浦,2013)。另一种观点则 表明,提高资本充足率反而会使得银行绩效减少(Harle, 2010;Martin and蹦 ,2013;成洁,2014;陈朱明,2014)。 代表第一种观点的Hanson等(2010)在对美国商业银 行的研究中发现,资本充足率与利息收入显著正相关。 Morck等(2011)利用全球244家商业银行的数据为样本, 结果发现资本配置效率越高,银行经营绩效也会有所提升。 段军山、杨浦(2013)对中国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变 动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者正 相关。 然而Harle等(2010)通过对欧洲商业银行进行实证研 究,发现提高资本充足率会给商业银行带来资本压力,导致 银行利润率减少。Martin和Parigi(2013)得到了相同的结 论,他们认为提高资本充足率会使得银行利润减少。国内学 者成洁(2014)对于中国银行业的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银 行在补充资本,提升资本充足率的同时,也会追求高风险高 收益的投资。而不停地注资、增加资本充足率会对银行的经 营绩效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陈朱明,2014)。此外,还有 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资本充足率与银行绩效之间没有明显 的关系,但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确实会使得不良贷款率有所下 降(朱明秀、吴奇,2013)。 

3传导机制 3.1风险承担 理论上来说,加强对资本的监管会使得银行偏好低风险 的经营活动,股东为了自身利益也会遏制银行从事高风险的 投资活动,即银行在提升资本金的过程中会降低其风险承担 水平(黄宪等,2011),这也是监管当局加强资本监管的原 因。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会促使银行优化投资组合,即考虑低 风险的经营活动,避免从事高风险的经营活动,从而降低银 行的风险(Laeven and Levine,2009)。Jeannine等(2012) 采用加拿大银行数据的研究证实了资本缓冲可以通过抑制银 行的风险来稳定经济。李海洪和胡金(2015)以我国8l家 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研究了我国银行业缓冲资本、风险与 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银行缓冲资本水平越高,导致风 险承担会有所提升,同时也会提高银行绩效。 但也有部分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资本充足率越高,银行 往往更偏好风险,资本缓冲强化了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 (熊启跃等,2013),这就意味着银行面临损失的概率大大 提高,银行的经营利润也会受到影响。孔德兰、董金 (2008)基于我国银行业数据的研究表明,提高资本充足率 会增加银行的信用风险,这必将影响银行的收益。关于这~ 结论,有学者做出了具体的解释,银行为了弥补增持资本 金,或者投资高流动性证券带来的机会成本,会更加倾向于 进行高风险投资,也就是说银行将面临更大的风险(Jokipii and Milne,2009)。 3.2信贷渠道 高的资本充足率往往会抑制银行的信贷行为,使得银行 更加谨慎,具体表现为: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会影响银行的 谢钟芸:商业银行绩效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前沿理论 资金来源,增加银行成本,从而抑制银行的信贷扩张。有研 究表明,资本缓冲会抑制信贷增速(Confinet,201I;李楠 等,2013)。 Confinet(2011)基于法国银行业数据、Tabak(2011) 以巴西银行业的数据为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都表明提 高资本充足率确实会使得银行的信贷行为有所紧缩,从而有 效缓解经济波动。这一实证结果和之前监管部门的理论分析 结果一致。黄宪(2013)利用中国银行的经验数据得到了 同样的结论,即中国银行业提高资本缓冲会对信贷行为产生 影响,使得银行经营更加稳定。 然而由于使用的数据样本、研究方法不尽相同,选取的 指标也有所差异,有学者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果,他们认为 资本约束影响了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抑制了实体经济 的增长,从而使得银行利润有所减少(戴金平等,2008)。 而面对更加严格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银行会通过调整信贷结 构来降低风险加权资产,信贷规模的减少会对经济产生一定 负面影响(谢玮、曾刚,2011)。王雪珂(2012)利用我国 银行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提高资本充足率会使 得银行信贷增速放缓,这将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 

4结论 缺乏对银行资本的有效监管是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的首 要原因,各国在这一场金融危机中逐渐认识到,寻找适合本 国金融发展的资本监管制度的迫切性。在宏观审慎的监管框 架下,全球商业银行纷纷对资本数量做出了调整;中国银监 会结合最新的《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 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新的监管政策,即“区 别划分、区别监管”。在此背景下,研究银行资本与银行绩 效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主要贡献在于对商业银行注重的绩效问题进行了全 面系统的分析,从资本数量变化这个角度对相关研究文献进 行了梳理和归纳,着重阐述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资本监 管对银行绩效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前沿文献的梳理,文章旨 在厘清整个研究的脉络,了解国内外关于银行绩效问题的最 

新研究,希望对后续研究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张宗益、刘胤.资本约束、风险承担与银行信贷扩张 [J].金融论坛,2012(8):14—19. [2]成洁.资本监管约束下银行资本与风险调整[J].统计研 究,2014(2). [3]邵爽.资本缓冲对中国上市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浙江金融,2016(7):53—62. [4]李楠,吴武清,樊鹏英,等.宏观审慎资本监管对信贷增 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3(6):11—18. [5]Martin,A.,B.M.Parigi,Bank Capital Regulation and Struc— tured Finance[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013,45 (1):87一ll9. [6]Jokipii,z,A.Milne,A.,Bank Capital Buffer and Risk A由ustment Decisions[J].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201 1,7 (3):165—178. [7]Jeannine,B.Et,AL.Macroprudential Rules and Monetary Pol- icy When Financial Frictions Matter『J 1.Bank of Canada Wroking Pa— pers,2012. [8]曾剐,李广子,谢玮.资本充足率变动对银行信贷行为的 影响[J].金融评论,2011(4). [9]黄宪,熊启跃.银行资本缓冲,信贷行为与宏观经济波 动——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国际金融研究,2013 (1):52—65. [1O]熊启跃,刘琦,王旭东.资本缓冲会降低银行的风险承 担水平吗——基于跨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金融监管研究, 2013(1O):1—20. [11]熊启跃,黄宪.资本约束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的扭 曲效应研究——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国际金融研究, 2015(1):48—61. [12]熊启跃,杨吴龙.危机以来银行资本监管问题的前沿研 究:文献综述[J].金融监管研究,2015(5):91—107. 

[作者简介]谢钟芸(1992一),女,湖南怀化人,重庆师范大 学2015级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监管。 

201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