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精选5篇)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精选5篇)《老人与海》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人与海》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老人与海》整部作品的梗概。
2.结合心理描写品味人物思想性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作品不赘述情感、简朴、客观而具体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学习老人身上的那种不向命运屈服,向自身、自然挑战的决心和勇气。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心理描写在塑造人物性格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品味作品“电报式”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老人与海》自学指导指导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的相关常识2、熟读课文,把握主旨3、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拓展思维空间4、完成自学目标一、文学常识关于作者二、字词的音形意1、易错字参考(抄写并注音)2、重点词语的理解三、体会主旨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如果被告知,有人写了篇只有几十页的小册子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你一定会感到很难相信。
但这就是事实,这个人就是海明威,这本小册子就是《老人与海》。
二、作者简介。
(出示海明威照片)一个酷爱打猎、钓鱼的作家。
他到过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
他的身上中过237块弹片。
他的头上缝过57针。
他曾在非洲两度飞机失事,严重的脑震荡使他的视力和健康每况愈下。
这就是海明威。
他的经历,孕育出他那硬汉的性格。
三、整部作品简介。
(出示《老人与海》图片)这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孤独的古巴老渔夫在加勒比海捕鱼的前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从而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
小说一出版,就创下了人类出版史上空前的纪录:48小时售出530万册,而且作品在当年就获得了普利策奖,两年后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精选8篇)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精选8篇)《老人与海》篇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与文学功绩2、掌握内心独白对任务形象塑造的作用过程与方法: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来把握人物——桑提亚哥这位硬汉子形象,找出文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进一步明确人物的永不屈服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通过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把握课文的知识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老人的永不服输的顽强精神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找出人物内心独白,把握人物“硬汉”形象教学难点:掌握内心独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及过程:(一)导入[以课前视频欣赏导入]同学们,刚才欣赏的是大家熟悉、喜欢的电视剧《亮剑》中的精彩片段----李云龙论述什么是“亮剑”精神?同学们听后觉得好不好?牛不牛?“亮剑”精神简单理解就是敢于与强大的敌人(对手)做斗争,无论对手多么强大,都要满腔勇气和信心,永不放弃、永不言败,要敢于亮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100部著名文学作品之一、美国里程碑式30部文学作品之一的世界名著——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看看主人公桑提亚哥“硬汉”性格和李云龙“亮剑”精神有么相似的地方。
(请同学们翻到课文,课件显示课题《老人与海》)(二)课前小测试(积累文学名著中的名句)[课件展示](三)作者简介[课件展示](四)故事梗概[课件展示]海明威因《老人与海》这篇小说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篇小说的创作素材来源于一位古巴老渔夫的亲身经历。
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
小说叙述的是古巴一位饱经沧桑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八十四天未捕到鱼了,在第八十五天,他又一个人出海远航,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
然而,在归航途中,马林鱼却被鲨鱼吃掉。
本文节选的是主要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
(五)梳理课文情节因为小说节选的部分比较长,共有几段?(97)那我先给大家一些提示,大家可以根据五次与鲨鱼搏斗、两次搏斗后的心理活动、最后返港回家把全文分为八个部分。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通用5篇)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通用5篇)老人与海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人与海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通过梳理情节及分析人物内心独白把握人物形象。
2、了解作者海明威过程与方法:理清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内心独白,把握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学会直面挫折,学会勇敢、坚强、永不言败的精神。
2、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内心独白,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分析内心独白,把握人物形象教学方法:情境法、启发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及过程:(一)导入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鲨鱼(课件展示)鲨鱼是海洋中最凶猛的动物之一,被人们称为“嗜血成性”的水下魔王,现在我们来设想一个情境,在茫茫的大海上,你独自一人驾着船,突然,一条鲨鱼,两条鲨鱼,成群结队的鲨鱼向你袭来,你会怎么做?(两名学生回答)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就给我们讲了一个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故事。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板书《老人与海》海明威)(二)梳理故事情节本文节选的是老人捕到大马林鱼后归航途中与鲨鱼搏斗的情景,内容比较长,共97段,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故事情节。
(播放ppt)老人与鲨鱼共有五个回合的搏斗,同学们可以着重从每次搏斗的对象,搏斗对象的特点,老人的作战工具,老人身体状况及结局这几个方面来梳理。
下面给大家2分钟时间快速浏览课文完成此表。
回合一二三四五搏斗对象一条鲭鲨两条铲鼻鲨一条犁头鲨两条星鲨成群结队的鲨鱼搏斗对象的特点剃刀似的牙齿,游得快,身子强健,没有任何敌手凶残嗜杀,咬桨或船舵,咬游泳的人像奔向猪槽的猪,嘴大的连你的头可伸进去头顶宽大,骨头铁硬来势汹猛,老人的作战工具鱼叉、绳子绑着刀的桨绑着刀的桨短棍棍棒、舵把、裂开的桨把老人的身体状况手受伤手痛得不听使唤手淌血极度累乏简直喘不过气结局杀死鲭鲨,鱼叉丢了,绳子断了,鱼被咬去40磅杀死两条鲨鱼,鱼被吃掉四分之一杀死犁头鲨,刀子被折断星鲨受重伤,大鱼半个身子被咬烂鲨鱼被击退大鱼仅剩残骸过渡语:老人与鲨鱼五个回合的搏斗可谓惊心动魄,我们看到鲨鱼凶残强悍,来势汹猛,而老人的作战工具却越来越差,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但是老人最终没有倒下,而是竭尽全力击退了最后一群鲨鱼。
《老人与海》教案五篇

《老人与海》教案五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人与海》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人与海》教案篇1课文分析:课文《老人与海鸥》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
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
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
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
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教学目标:1、在情感朗读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了解真情是文章的灵魂。
2、学习描写海鸥动作的词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他们的加倍回报。
3、通过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学会如何真实具体地表达感情,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深入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深情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想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许多画面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播放老人与海鸥和谐相处的录像,学生观看)。
师: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师:说得真好!一个充满着温情的词语:亲人。
《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

《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老人与海》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要求1.认识6个生字,学会10个生字,积累“海鸥、褪色、瞻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沉感情。
3.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详细地表达出来,并进展语言积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沉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详细的。
教学难点: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清的条理,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理清的条理,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1.老师: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啄食,在他身边蹁跹环绕……这一幅人鸥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在这里永久定格。
在昆明翠湖公园湖畔有一位老人的青铜雕塑,名字就叫“海鸥老人”。
这位老人叫吴庆恒。
他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
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
老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人与海鸥》这篇,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动人的故事。
2.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老师归纳中心问题。
⑴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⑵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动人的故事?⑶“我们”为什么要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4.老师导读:同学们,你们提的问题很好。
老人与海教案(精选15篇)

老人与海教案(精选15篇)老人与海教案1【教学目的】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8个生字新词。
2、练惯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沉的感情。
4、学习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写详细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老师巡视指导,点拨。
3、检查读书情况,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读出“意想不到”1、学生默读课文,考虑课后题: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2、交流,读出心中的感受。
3、质疑。
四、品重点句,感悟“情理之中”1、学生默读课文,考虑:老人与其他喂鸥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2、品读重点词句,感悟老人与海鸥之间深沉的情感。
五、内化感受,运用语言1、再次感情朗读描写海鸥的句子。
2、假如你就是“白色旋涡”中的一只小海鸥,你在鸣叫什么?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揣摩并学习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写详细的四、积累文章的经典语段五、迁移运用,布置作业老人与海教案2文章【摘要】:^p :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老人与海鸥-教案1,欢送您来阅读并提出珍贵意见!老人与海鸥- 教案1教学目的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进步学生的审美才能,培养他们的语感。
5.在充分阅读课文的根底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详细的。
教学重点练惯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沉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详细。
课前准备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海鸥的图片资料。
人教版《老人与海》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人教版《老人与海》教学设计〔通用10篇〕人教版《老人与海》教学设计〔通用10篇〕《老人与海》教学设计篇1【课型】专题课──探寻《老人与海》的精神世界。
【学习方法】在老师指导下阅读原著,查阅作者海明威的个人经历以及他的文学创作理论。
理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知才能培养目的】1、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学习他坚强的意志和永不打垮的精神。
2、进步学生对人生中成功与失败的辨证关系的认识。
3、发现并探求作品中主人公的矛盾性格,提升学生对人性的认知。
4、由人物形象的塑造,理解海明威的艺术手法“冰山原那么”,发挥学生合作探究才能,挖掘小说的象征含义。
5、培养学生探异创新的思维,激发想象的潜能,对小说进展情节续写。
【重点】品味语言,领悟内涵,感受人物内在精神世界,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努力探究作品中永久的精神力量,以及海明威的小说创作原那么。
【学习效果评价】两个标准,一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合作性、创意性。
二是作业质量。
【教具准备】电影片断、CAI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以及海明威的个人经历、文学创作理论。
2、学生自己给电影《老人与海》片断配音。
〔注:电影片断是英文独白。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首先实物展示,老师手拿《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相信在座的许多同学都已经对老师手中的这本书有所理解了。
当然,有些令我们感到难以置信的是它的体积与它的名气居然成反比。
仅三万来字的中短篇小说却可以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历程中烙上它的印记。
让我们不禁想问作者──这位被称为“现代英雄神话”的传奇人物海明威终究用什么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的读者。
遗憾的是斯人已逝,但我们今天还是仍然可以从朴实无华的文字中去探寻《老人与海》的精神世界。
”二、整体感知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电影,也就是当老人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吃掉一半以后所发生的事情。
接下来探究一个问题:阅读了课本后,你在老人的身上发现了一些什么?通过电影片断老人的内心独白以及课文中形象的塑造,学生马上可以分析^p 出老人的一些性格特点,例如:英勇、坚强、果断、仁慈、幽默、乐观……但是逐渐学生也会觉察老人的性格似乎比拟矛盾,因为他经常会自我否认,这是一个理解的难点。
高二《老人与海》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高二《老人与海》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
2、抓住描写老人的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感受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
3、通过学生质疑、解疑。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1、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能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为课内学习做好铺垫。
2、收集有关老人与海鸥的资料信息。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家里喂养过小动物吗?那谁来说你家喂养的小动物有趣的事情。
(生自由说)是呀,动物们也有自己的情怀,也有自己的思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老人和一群海鸥之间发生的故事吧。
同学们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并相机板书:老人与海鸥)二、快速阅读课文,理清课文章思路。
1、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场景?(老人喂海鸥,海鸥送别老人)相机板书:喂送2、提问:这两个场景中,那个场景让你意想不到。
(海鸥送老人。
请学生读出相关语句)1、提问:为什么海鸥会做出这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呢?(老人爱海鸥,海鸥也对老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过渡:老人把海鸥当作自己的儿女,十年如一日的照顾他们,关爱他们。
海鸥也对老人产生了同样难分难舍的情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人与海欧相处的场景吧。
三、学习课文1——13自然段,初步感受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
1、找出课文中描写老人与海鸥相处的情景。
并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做好批注,和同学交流。
预设1、老人把饼干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
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出示课件)1)、师: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个词语中读出来的?(小心,呼唤、应声,节奏。
)2)、不同形式的朗读,从读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关爱。
3)、读出节奏,教师引读:海鸥吃得快,来得多。
读:海鸥吃得欢了,读:海鸥吃得心满意足了,老人的节奏也渐渐地了慢下来,读:师:这真是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中你听到了什么?4)、老人和海鸥正在亲密的说话,如果你是老人,你会说什么?如果你是海鸥你会说什么?师:老人与海鸥有太多的话要说,他们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亲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北海九中裴文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与文学成就。
2、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梗概。
3、重点分析桑地亚哥、马诺林、马林鱼和鲨鱼的形象。
4、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格,学习他坚的意志和永不打垮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老渔夫桑地亚哥的硬汉格,学习他坚的意志和永不打垮的精神。
2、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精读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
特点,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教学策略与手段】情境法、启发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英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成功的英雄和失败的英雄。
成功与失败二者水火不容,古以来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真是这样吗?项羽乌江刎,英雄之名不因此而埋没;关羽败走麦城,英雄之名不因此而埋没;拿破仑折戟滑铁卢,英雄之名不因此而埋没。
由是观之,王者与盗寇可以成败评判,惟英雄不可以成败论之。
真正的英雄,成亦英雄,败也英雄,成或败都不能掩其英雄本色,都不足以抹其人格魅力。
今天我们就走近海明威,走近《老人与海》,聆听一曲失败英雄的赞歌。
二、请大家自由发言,说说你查阅到的有关海明威及其《老人与海》的信息。
(学生畅所欲言)
出示投影补充: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
出生于一个医生家庭。
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担任驻欧洲记者,并以记者身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
战和西班牙内战。
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抑郁,1961年自杀。
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1952年,《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不仅文体简洁,而且语言生动明快,对美国文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主要作品有《丧钟为谁而鸣》、《拳击家》、《世界之都》、《杀人者》等。
【写作背景】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
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遇难,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
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海明威在《老爷》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通讯《在蓝色的海洋上》报道这件事。
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说素材,但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动笔写它。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观景社”,他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
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
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去古巴访问他的友人们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
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三、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内容。
明确:概括故事梗概,只需要把小说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局)简明地叙述出来即可。
【幻灯片展示】
【故事梗概】《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古巴的在墨西哥湾流中钓鱼的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18英尺长的大马林鱼,这条鱼拖着老人的小船在海上航行了三天三夜,老人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艰难的搏斗,终于杀死了马林鱼并把它绑在了船的一侧。
在返回的途中,老人遭到了鲨鱼的五次袭击,他用鱼叉、船桨和刀子勇敢反击。
但当他驾驶小船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幅巨大的白骨架。
四、重难点探究
分析人物形象问题设置:
(1)桑地亚哥是位怎样的老人?他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人生的成败到底应该如何衡量?
(学生找出描写老人的语段加以分析)
明确:在世俗的眼看来,他也许是一个失败者,但在海明威笔下,他却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是一个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都凭着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奋勇抗争的勇士,是一个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的人。
这个问题还可以扩大一点看,人生的道路是艰难的、充满坎坷的,不要向困难和厄运屈服,需要的是勇敢、顽战斗的精神。
小说热情歌颂了人中最宝贵的英雄主义就是,这也是老人身上所蕴涵的能够打动不同时代不同种族人们心灵的地方。
(2)小说中关于马诺林、马林鱼和鲨鱼的描写,哪些让你感触最深,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品质或性格特点?
(学生畅所欲言)
A:“另一条用它一条缝似的黄眼睛注视着老人,然后飞快地游来,半圆形的上下额大大地张开着,朝鱼身上被咬过的地方咬去……鲨鱼放开了咬住的鱼,身子朝下溜,临死还把咬下的肉吞了下去。
”这一段对鲨鱼的动作进行了描写,写出了鲨鱼凶狠、残暴、贪婪的形象。
B: 当我读到“你上哪儿去洗呢?孩子想,村里的水龙头在大路上第二条横路的转角上,我该把水带到这儿来,孩子想,还要带块肥皂和一条干净的毛巾。
我为什么这样粗心大意?我该再给他弄件衬衫,一件过冬的夹克衫,还要弄双什么鞋子,再来条毯子”时,我很感动,这么小的孩子,竟然能如此地替老人考虑,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五岁的孩子正是淘气玩耍的时候,马诺林却已经会细心地照顾老人了。
C:我觉得大马林鱼很优雅,小说中写道“于是那鱼闹腾起来,尽管死到临头了,它仍从水中高高跳起,把它那惊人的长度和宽度,它的力量和美,全都暴露无遗。
它仿佛悬在空中,就在小船中老人头顶的上空。
然后,它砰的一声掉在水里,浪花溅了老人一身,也溅湿了整条小船。
大马林鱼仰身朝天,银色的肚皮翻上来,从它心脏留出来的血染红了蓝色的海水”,就是死,它也死得那么美,真令人赞叹!
……
(3)说说你所知道的打不败的英雄形象。
参考:项羽、屈原、拿破仑、辛弃疾、荆柯、勾践、陈真、霍元甲、雷锋、铁人王进喜……
五、拓展迁移
1、“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部作品同样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请同学们课后尝试从“失败、孤独、死亡情结”这三个角度重新理解作品。
2、同类主题作品比较:《永别了,武器》亨利、《丧钟为谁而鸣》乔丹、《007》邦德、《真实的谎言》哈里。
3、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读后感。